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顏面骨折致臉塌 微創無痕手術保外觀

顏面骨折致臉塌 微創無痕手術保外觀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55歲陳姓男患者,因車禍造成外力重擊顏面,造成了右側顴骨與眼眶骨骨折,如果採用傳統的重建手術,患者臉部將留下明顯的傷痕。童綜合醫院整形外科蔡穎瀚醫師表示,使用顏面骨折無痕內開手術來進行顴骨重建;先從患者的眼瞼內側進入,使用骨板將移位的顴骨固定回原位,手術後看不到傷口,住院一周後返家等兩周後再回診,復原良好,外觀完全沒有異樣。由眼瞼做骨頭回復手術蔡穎瀚醫師指出,顏面骨折的手術,因為外觀問題所以通常都會將切口藏在不明顯的位置(口內、髮際線等等),而因個案的骨折位置靠近眼部,因此選擇從眼瞼內進入,將斷裂且位移的骨頭回復到原位,再利用骨板將復位後的骨頭固定住,免除在臉上留下明顯的傷痕的情形。微創無痕內開手術可避免在臉部留下疤痕顏面骨骨折常肇因於汽機車事故、運動傷害、打架等,嚴重度隨著撞擊的力道與機制而不同,可能伴隨全身及腦部的傷害。發生事故後,應先穩定病人的生命徵象,可能危及生命安全的要先處理,再進行理學檢查評估,包含顱內狀況、視力及眼睛的活動度、牙齒咬合、顏面神經功能、內外耳結構等,以決定後續開刀時間及方式。蔡穎瀚醫師呼籲,民眾若需要進行顏面手術,須尋求專業整形外科醫師的診視,並與醫師充分溝通,微創無痕內開手術可避免在臉部留下疤痕,術後須遵守醫囑進行良好的術後護理,避免感染的發生。

清除孳生源不養蚊 杜絕登革熱侵擾

清除孳生源不養蚊 杜絕登革熱侵擾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登革熱俗稱「天狗熱」或「斷骨熱」,是一種藉由病媒蚊叮咬而感染的急性傳染病,臨床症狀主要為發燒、頭痛、後眼窩痛、肌肉關節痛、出疹等症狀;登革熱依抗原性可分為Ⅰ、Ⅱ、Ⅲ、Ⅳ型等四種型別。是由「登革病毒」所引起的急性傳染病,這種病毒會經由蚊子傳播給人類,於93年公布為第二類傳染病。登革熱病患於發病前一天至發病後第五天,血液中存在有登革病毒(此時期稱為病毒血症期),此時若被斑蚊叮咬,斑蚊因此感染病毒,而病毒在蚊蟲體內增殖8-12天後,病毒就會至病媒蚊的唾液腺,這隻斑蚊即具有傳染力,當它再叮咬其他健康人時,就將病毒傳出,這隻斑蚊終生均具有傳播病毒的能力。全球登革熱的好發地區,主要集中在熱帶、亞熱帶等有「埃及斑蚊」和「白線斑蚊」分布的國家。臺灣位於亞熱帶地區,有點熱、又有點溼的環境正是蚊子最喜歡的生長環境,為登革熱流行高風險地區。購買防蚊液 應注意標示環保署核准含有DEET的「環境衛生用藥」,可噴灑於居家環境如紗窗、紗門上,或於戶外登山、露營時,噴灑於帳篷,避免蚊蟲跟隨進入,達到防蚊效果,但應避免噴灑於皮膚、衣物上。另外,環保署核可含picaridin(派卡瑞丁)的防蚊藥劑,可直接塗抹噴灑於人體皮膚。登革熱病例定義:突發發燒≧38℃並伴隨下列任二(含)項以上症狀 1)頭痛/後眼窩痛/肌肉痛/關節痛/骨頭痛2)出疹 3)白血球減少4)噁心/嘔吐 5)血壓帶試驗陽性 6)任一警示徵象: 腹部疼痛及壓痛 、持續性嘔吐 、臨床上體液蓄積(腹水、胸水…) 、黏膜出血、嗜睡/躁動不安 、肝臟腫大超出肋骨下緣2公分 、血比容增加伴隨血小板急速下降。一勞永逸 清除孳生源改變個人行為,妥善管理容器並避免棄置各種積水容器,才能一勞永逸的將孳生源清除,處理流程如下:1)種水生植物的容器:一般常見的水生植物包括黃金葛、萬年青、水芙蓉等。將小石頭或彩色的膠質物放入容器,水面不可超過石頭或膠質物表面。2)將食蚊魚放入種水生植物的容器內。常見的食蚊魚包括孔雀魚、大肚魚、台灣鬥魚等。3)貯水的容器:常見貯水容器包括澆花、洗滌、飲用的水桶、陶甕、水泥槽等。不用時倒置。使用時加蓋密封。若因特殊需要無法密封,可養上述食蚊魚,並放置水芙蓉。4)廢棄容器:不要隨意堆積或亂丟廢棄容器於戶外,常見廢棄容器包括飲料罐、便當盒、臉盆、水族箱、浴缸等。5)人為建築:於建築時避免留下積水的可能,例如庭院造景時,於流水的四周勿留積水的水窟;仿竹子時,勿留竹洞。6)天然容器:包括樹洞、竹筒等。樹洞可以填土並種植植物,避免形成積水之環境。竹筒可在竹節處砍斷,勿留竹筒積水。

7/10前未換粉紅色身障手冊 恐少3福利

7/10前未換粉紅色身障手冊 恐少3福利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未註記效期之舊制綠色身心障礙手冊,務必在108年7月10日之前,到戶籍所在地的鄉(鎮、市、區)公所換成「粉紅色」的證明。如逾期未完成換證,依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法第106條規定,地方政府得註銷該身心障礙手冊,可能影響持有人相關權益。換證不用重新鑑定衛福部統計,截至108年5月31日止,尚有約1萬2千人還未辦理換證。永久效期身心障礙手冊的「換證」並不等於去醫院「重新鑑定」喔!換證是指須至公所辦理申請,並進行需求評估了解,而不包含去醫院重新鑑定。如行動不便無法外出換證者,也可以申請郵寄換證或到宅換證。不換新證將少三大利益衛福部提醒未如期換證,地方政府將得以註銷身心障礙手冊,其原本享有的權益,如社會保險保險費補助、報稅可扣除廿萬元身心障礙特別扣除額,及申請一輛汽缸總排氣量少於二千四百C.C.車輛免牌照稅等將受影響,如還沒有辦理換證的民眾,請儘速聯繫戶籍所在地的社會局(處),相關資訊可洽詢1957福利諮詢專線,或直接撥打全國各地方政府的換證諮詢電話。

家中排行老幾 影響伴侶的契合度

家中排行老幾 影響伴侶的契合度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由手足位置建構出來的最理想伴侶關係,應該是同時具備位置互補和擁有異性手足的組合,例如,先生為家中老大且有妹妹;妻子是家中老么且有哥哥。雙方都有與異性手足相處的經驗,身為老大的先生習慣扮演照顧者或領導者,身為老么的妻子習慣扮演被照顧者或追隨者。反過來,妻子是老大且有弟弟;先生是老么且有姊姊,也是相當契合的互補組合。這樣的伴侶關係與原生家庭的互動經驗相近,雖然無法保證婚姻一定幸福,但雙方相處起來通常會比較輕鬆自在。除了手足位置的配對,其他特殊經驗也會影響伴侶的契合度。舒亞夫妻的狀況就比較特別。舒亞是家中的老么,有哥哥;先生是老大,有妹妹。理論上是契合度最高的手足配對組合。一般來說,這樣的組合很少爭執,而且在家庭分工上彼此能夠相互支援。但舒亞與兄長年紀差距大,手足共享經驗少,她的特質更像獨生女,討厭被干涉,習慣自由不受拘束。舒亞的先生雖是老大,但原生家庭的兩個妹妹年紀相近,妹妹們彼此親近形成次團體,加上他的父母照顧兒女親力親為,對唯一的兒子更是用心栽培,甚少賦予兒子照顧妹妹的責任,他與妹妹們的互動比較是捉弄,照顧者特質不明顯,更像是想逃離父母掌控的獨子,習於反抗他人的約束。雖然是長子與么女的組合,特殊經驗讓舒亞夫婦的相處,某種程度上也接近獨生子、女的組合。獨生子與獨生女結合,雙方都缺乏圓融的手足互動技巧,彼此較難相處得好, 他們一方面想融入對方的生活,另一方面又比其他組合的伴侶更在乎個人空間。兩人會期待對方與自己相處時,能像個成熟的朋友,但這種期待經常落空。中間子女如果在原生家庭中有多重角色的練習經驗,往往是相處起來很有彈性的伴侶。其他手足配對沒有那麼互補的伴侶關係中,老大與老大的結合就可能出現較多衝突。原生家庭手足眾多,又被賦予照顧弟妹責任的長女,可能會被一個有領導特質的老大吸引,相處初期,對方可能讓她有「終於可以卸下重擔」的舒適感,但隨著時間經過,她可能對他的支配與權威不耐,因為身為長女的她早已習慣自我管理,為自己做決定。最容易出現問題的組合,可能是有很多哥哥的么子與有很多姊姊的么女結合。這樣的組合,雙方都缺乏與異性長期相處的經驗,且各自都等著被寵愛與被照顧。雙方很難由彼此的對待滿足自己的期望。(本文摘自/修復關係,成為更好的自己:Bowen家庭系統論與案例詮釋/商周出版)

孩子出現懼學症?找出恐懼之因

孩子出現懼學症?找出恐懼之因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懼學症的形成有很多不同的因素。有些與孩子的分離焦慮有關,例如無法與主要照顧者分開而害怕上學,這部分可以參考前面章節的敘述,另外則是孩子對於特定的情境,比如學校,產生過度的害怕、恐懼。只要預期或觸及到這些情境,像是學校,很容易喚起當事人身心的過度反應,如呼吸急促、心跳加快、過度換氣、盜冷汗等,同時,明顯感受到害怕、恐懼與焦慮,而想要迴避類似情境,導致無法順利上學。 情緒行為障礙的輔導與教養祕訣釐清孩子恐懼上學的壓力來源首先,進一步確認孩子是害怕進入「學校」,還是害怕進入「教室」。有些孩子願意進入學校,待在輔導室或資源班,但就是不願意進入原班教室。這時,我們必須要釐清,對孩子來說,原班教室是否為主要的壓力來源。而這當中,是否存在老師在教學上的不當管教,或是同學之間的霸凌,或者來自於孩子在課業上落後,或是在教室裡的人際衝突。當然,也有孩子對於學校情境產生莫名的恐懼。試著讓孩子具體說明讓他害怕、恐懼的原因。與焦慮相較,害怕與恐懼的感覺一般應該是很明確的,照理,孩子應該說得出來是什麼令他害怕、恐懼。 找出轉折點試著回想,從孩子原本願意去學校到不願意上學,這當中的轉折點。是否曾經發生什麼事件,造成孩子拒絕或懼怕到學校。有些孩子是漸進式地不上學,有些孩子則是突然拒絕到學校。尤其是後者,找出特定的事件會是很重要的關鍵。當學校存在這些恐懼的來源,如果沒有獲得進一步地釐清或解決,我們卻一味地要求孩子到學校上課,很容易讓孩子恐懼的情緒升到最高點。 試探願意上學的誘因可以和孩子討論:在什麼情況下,他願意上學?這並非在談條件,而是過程中,試著找出可能存在的誘因是什麼。有些孩子會主動提及想轉學,這時可以陪伴他進一步釐清:原來的學校與下一所學校之間,到底有什麼差異。 留意「雙重獲得」,而更強化拒學避免孩子因為懼學在家而有「雙重獲得」:一是解除了上學的壓力源;二是留在家裡,可以做自己喜歡做的事。這樣的雙重獲得,很容易讓孩子日後更不想到學校。 是否需要完成家庭作業?當孩子沒有到學校,學校的課業是否需要繼續完成?這是值得探討的部分。有些孩子雖然沒到學校,但是依然會在家裡準備功課,完成作業,或到補習班去補習。這時,可以先排除懼學是由於課業壓力。但是孩子如果未上學,留在家裡,卻不願意做學校的功課,就需要進一步釐清:當中的理由會是什麼?恐懼上學和完成課業之間,究竟是怎樣的關係? 了解激烈行為背後的訊息我們必須思考要求孩子上學,他卻出現激烈的反應,這時他想要傳達的訊息到底是什麼。是情緒勒索?或是校園裡,實際存在著讓他害怕、恐懼的事情?例如有些孩子的壓力源,來自於他無法改變的事物,像是老師不合理的要求,考試答錯的部分得訂正到全對,否則不准下課,這使得孩子得一直面臨時間被剝奪,無法下課的現實狀況。 漸進式地入班當孩子明顯害怕上學,但我們尚未找出問題的癥結,這時,先不急著馬上要求孩子得回到教室上課。但是,請試著和孩子討論採「漸進式入班」的方式,例如到學校後,先待在輔導室或資源班,或有些課程上課,有些課程暫時先不上。過程中,慢慢了解孩子真正恐懼的到底是哪些事情。(本文摘自/陪伴孩子的情緒行為障礙/寶瓶文化) 

在婚姻中 別輕忽自我時間

在婚姻中 別輕忽自我時間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如果你不使用某條肌肉,那條肌肉就會變弱。如果你隨時處於配偶或家長模式,難道最後不會忘了「我」?(我知道它們的差異不是那麼顯著。)到頭來,你難道不會變得更不擅於做自己?你是否只是變成了忿恨不平、更糟糕的你?親近度,不單是肢體上的,也包括心理或情感上的親近度,這是美好人際關係中的重要元素——你知道的,就是你們有多麼靠近彼此。事實上,偶爾不那麼親近也很重要。離開配偶一段時間,在你們分別蒐集到值得帶回來分享的新體驗前暫時分開兩地,或者一起遠離夫妻倆平常的作息(家庭、工作、小孩),都是很可貴的事。你不能每晚睡前都是:「喔,我剛剛才想起來要跟你說,我倆坐在一起看網飛(Netflix)的瘋狂故事。」我有很多客戶都是在小孩上大學後離的婚。他們告訴我他們以前之所以能維持多年快樂或至少還算有些滿足的婚姻生活,原因就在於養育孩子的階段中,他們(或他們的配偶)常出差旅行,夫妻倆各自擁有大量的「自我時間」,也常期待著配偶回來後,可以分享彼此分隔兩地時的經歷。這一樣也不是什麼天啟。你一定明瞭箇中訊息,就是「要留一段時間給自己,不要在婚姻中或當爸媽時失去自我。」而我不會在這裡反覆囉嗦這種顯而易見的事。不過我想指出,不留時間給自己是個問題,而且不論是哪種形式,常常都是婚姻破裂的根源。先生或太太(看我代表的是誰)不可避免地會提到,他們沒有給自己可以心無旁鶩遠離配偶的時間,或者至少兩個人一起遠離他們一成不變的生活。當然,我們確實需要在長期的關係中改變。我們是該心甘情願地改變自己,理想上,我們甚至要很熱衷地去做。我們放棄與別人上床;我們開始分享自己的生活空間和日常作息;我們的眼光變得更長遠,以「我們」的角度去考慮未來,而非只是一人埋著頭前進。然而有的時候,我們封存了也很重要、會帶來快樂的那部分的自己,像是:愛跳舞的自己(伴侶不喜歡跳舞)、愛釣魚的自己、喜歡逛博物館的自己、熱愛瑜珈的自己、愛看電影的自己、愛旅行的自己,或是在週六不會計算卡路里的自己。這其實是成年的一部分,不只是做人老公或老婆的關係。然而這其中有多少是真的有需要,又有多少是我們給自己的牢籠?對那些可能會洗耳恭聽的人,我的客戶會說什麼呢?或者,儘管婚姻已來不及挽救,他們會更痛切地對原來的自己說什麼?本質上,我聽到他們說的是:「你對自己與伴侶共同生活以外的事物保持興趣,就是在保持伴侶對你的興趣。」你三不五時踏出婚姻尋找令你滿足的事物,就是在維持你對自己的興趣,因此,也就更能保持伴侶對你的興趣。你的配偶對你來說意義重大,但不必是全部。我們究竟為什麼要讓一個人成為我們的全部?是誰認為那是個好點子?更常態性地享有好姊妹或好兄弟之夜吧。你以前總是有理由不這麼做,但現在,你要找一個好理由不讓自己有錯過的藉口。你是踩著無數小步伐一點一點遠離最初的你,不是某天早上醒來,就像賈克琳說的,才赫然發現自己「完全變了樣」。不要害怕自私,即使是在為人父母之後,尤其是在為人父母之後。如果你從未完全容許自己脫離已婚身分,你就從未充飽過電。如果你不遠離「我們」而去與「自我」重新連結,你最後會發現自己離岸已遠(有時遠到回不了家),兩者盡失。(本文摘自/放手前,試著再愛一次/方言文化)

原諒4步驟 擺脫以他人為主的人生

原諒4步驟 擺脫以他人為主的人生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天職」概念,天職,不只是工作,而是一種「具有自我風格」的生活方式,是結合工作、家人、朋友、興趣及健康等主題,將這些生活方式設計成「具有自我風格且幸福」的狀態。從坦然感受自己的情緒開始,一步步認可、接受真實的自己,隨時反思、自我提問¬「這真的事我想要的嗎?」慢慢描繪出天職的藍圖,進而實現。原諒的方法要依照以下步驟來推動。【1】擺脫情緒將現在對對方的真實感受寫在筆記本上。不論是哪一種不好的詞彙都沒關係。悲傷、寂寞、憤怒、罪惡感、妒嫉、無力感、後悔、空虛、辛苦、痛苦、恨意、辛酸、憎恨、恐懼、不安等等,將自己現在感受到的情緒寫下來。此時,也會出現「沒什麼感覺」、「什麼都不想說」的念頭。這也是情緒的一種,只是要將這種心情寫下來而已。在不斷寫下這種心情的過程中,會漸漸充滿憤怒、後悔和悲傷等情緒。所謂的「情緒」,就像地層一樣重疊了好幾層。擺脫一個情緒後,就會出現下一個情緒。將感受到的心情原封不動地寫在筆記本上,有助於乾淨俐落地迅速擺脫情緒。【2】在情感上理解對方理解對方的心情,就能開始原諒對方。舉例來說,試著抱持「為什麼她總對我的工作指手劃腳?」、「為什麼先生對我努力工作這件事不想做出任何評價?」這種觀點。偶爾必須要學習對方的心理,而且有時也會碰到很難理解的狀況。但即使這樣也很好。因為試著「去理解」,就會確實地朝「原諒」踏出一步。然後,「啊!若被放在這種狀態,自己或許也會做出同樣的事情」如果出現這種想法,代表已經到達終點了。我將這種情況稱為「情感上的理解」。因為不是用頭腦去理解,而是從內心去理解對方的行動。這是「站在對方的立場去理解對方的心情」,對此帶有抗拒感的人應該也不在少數。因此,就算只有一點點,只要以「能夠理解對方採取這種態度的原因」的想法去理解就足夠。比如,等自己成為母親之後,才知道母親當時忙著照顧年幼的弟弟妹妹,因而無法照料自己的心情,就能夠原諒母親,我想這種案例也非常容易理解。在情感上理解對方就是原諒,所以需要花時間處理的情況也並不少見。【3】感謝將要感謝對方的事情列出清單,有點強迫性質的也沒關係。有點難以說出感謝的人,就在能做到的範圍內,試著反覆思考有沒有可以感謝的事物。同樣的,出現「想要感謝」的想法,就是已經開始原諒的證據。【4】接受恩惠偶發事件、從對方身上學到、察覺到的事情,透過這種體驗去關注自己有所成長的事情。我常常在心理諮商時,「你覺得正因為有這件事,讓你獲得什麼?」請對方從這種觀點來發表意見。試著以「正因為~,才○○」的觀點來審視問題,除了問題的負向層面之外,還能注意到問題的正面要素。「原諒」之後原諒之後,接下來會變成怎樣?當然,想法有所改變,就能夠忘記自己之前對對方抱有負面想法這件事。真正的解決問題是忘記,就是要達到忘記「這件事有問題」的狀態。(本文摘自/高敏感族活出自我的7日練習:擺脫「以他人為主」的人生/世茂 )

孩子是同性戀 我該怎麼做?

孩子是同性戀 我該怎麼做?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同性戀是怎麼造成的?這問題自有心理學以來就有人討論。尤其以金賽博士的量表最受矚目。他認為,每個人都有一定程度的同性戀和雙性戀傾向,差異只在程度而已。我的看法是,如果世界上只有十個人,會有一個是同性戀,一個是異性戀,其餘中的八人有一部分是偏向於同性戀的雙性戀,有一部份是偏向於異性戀的雙性戀;有極少數是真正的雙性戀……這十個人隱約出現了五種不同性別傾向的人。什麼叫「偏向同性戀的雙性戀」?例如電影〈喜宴〉的男主角明明是同志,但當女生向他挑逗,他還是和女人發生性行為。若在一般情況下讓他選擇,他會選擇與同性戀者在一起。「戀」的部首是「心」,兩邊是糸字邊,中間有個「言」,這表示兩個人甜甜蜜蜜的說真心話,「戀」會讓兩個人牽腸掛肚,「戀」會放在心裡,可以彼此表白。從文字結構來看,沒有「心」如何「戀」,他們是有戀情的兩個愛人,兩個人如果說不上話怎麼戀,尤其兩邊的角絲旁,像極了藤纏樹、樹纏藤,兩個人一定有緊密的接觸。其次是偏向於異性戀的雙性戀,例如男女分校的住校生活、部隊或監獄;年輕的孩子可能基於好玩而發生了同性性行為,而人與人肌膚接觸的確會產生反應甚至快感。但當他們脫離了侷限的環境之後,可能會找異性,所以不代表有同性性行為的就是同性戀。當然也有極少數就是喜歡人,不管男人或女人。〈霸王別姬〉這齣戲把傳統的性別移開了,我記得有位導演說:「不是他愛男人,只是他愛上的人,恰好是男人,他不是佳人,卻一樣傾國傾城。」對同性戀來說,他(她)們愛的人,剛好跟自己相同性別而已。在歐美地區,很少人問你是不是同性戀,他們在成長過程中,喜歡男生就跟男生交往,喜歡女生就跟女生交往,他們對自我接納程度高,勇於冒險跟嘗試當下所經歷的事。性別議題對他們來說並不重要,他們會隨著身體當下的感覺去體驗迎面而來的生命。不過總體而言,不管哪個國家,異性戀都佔多數,超過九成。有些愛可以生死相許,「如果你真的愛他,不應該計較他的過去,應該接納。如果你在意他的過去,只是讓你們的關係產生嫌隙而已,讓彼此更痛苦,你不能要求每個人都高超完美,正如我相信你也有缺點一樣,過去發生的不會改變,為什麼不去經營未來?」如果你不能坦然接納他的過去,他以後也不會坦誠告訴你所有事實。在兩人的親密關係中,某些善意的隱瞞是好事。在親密關係中坦誠也需要冒險,「他可以隱瞞,但他願意敞開過去,表示想跟你靠近,他想跟你有更深的連結,甚至過一輩子。他的這份過去是脆弱的,不容許第三者知道,當他能對你坦誠是對你的信任。」性別只是個議題,重點是尊重人和每個人的生命。而愛,是需要冒險的。(本文摘自/與自己相遇:家族治療師的陪伴之旅/心靈工坊) 

家長如何發現孩子有弱視?

家長如何發現孩子有弱視?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所謂「弱視」,是指視覺系統在兒童時期沒有得到良好發育的階段性結果,若在後續不加以正確治療,成年後通常無法再進一步補救、矯正視力。弱視有其醫學上嚴格的定義,一般單純由近視、散光所造成的裸視表現不佳並不符合弱視的條件,必須排除已知的屈光或視覺光學途徑問題,才能最終診斷為弱視。簡單說來,只要用鏡片能矯正為正常視力的狀況,都不算弱視,另外可由其他明確疾患解釋的視力問題(如青光眼、視網膜剝離等),也不能直接診斷為弱視。兒童弱視最主要的原因來自於眼球屈光不正,亦即散光、遠視、近視或兩眼不等視等問題,在醫學上稱為屈光性弱視(RefractiveAmblyopia),通常發生在遠視一百度以上、散光兩百度以上、高度近視五百度以上、或雙眼有顯著視差的患者。如果兩眼度數相近,則常發生雙眼弱視;若兩眼之間存有顯著視差(度數差異),則容易導致度數較高的眼睛發生單眼弱視。另一個造成兒童弱視的重要因素就是「斜視」(眼位不正),像是大家最熟知的「鬥雞眼」,即為內斜視;而俗稱的「脫窗」就是指外斜視,都有可能是兒童弱視的原因之一。臨床眼科醫學常將斜視與弱視相提並論,統稱為「斜弱視」,足以說明兩者之間關係非常密切。此外,其他眼疾也可能導致弱視,例如先天性的白內障(Congenital Cataract)、先天性眼瞼下垂(Congenital Ptosis)、眼球震顫(Nystagmus)等疾病,都可能透過遮蔽或影響眼球定位對焦,而造成弱視的結果,需要由眼科醫師詳細檢查才能找到病因加以治療。家長該如何發現孩子有弱視?嚴重弱視的孩子常會有歪頭、斜眼、容易跌倒、運動學習能力較差的問題,但大多數弱視的孩子卻不會表現任何容易察覺的症狀,往往需要經由基本的視力檢查才能被篩檢出來。然而孩子通常要三歲以後比較能夠配合完成視力檢查,在還無法比出視力之前,幼兒也可以先接受驗光、眼位及眼部結構檢查,提早篩檢出可能造成弱視的風險因素。建議最遲到4歲以前就應該到眼科接受診察,一旦發現疑似弱視,就要密集回診追蹤。先天弱視雖然無法預防,但可以做到早期發現、早期治療,若有弱視家族病史的爸爸媽媽,更應格外注意孩子是否有弱視問題。屈光性弱視的主要治療方法,就是戴上眼鏡矯正進行視覺刺激,若兩眼存有顯著不等視,可能還需要適度遮蔽好眼,訓練劣眼以提升視力,因屈光不正所導致弱視者通常仍需先行正確配鏡矯正後再合併遮眼刺激弱眼,才能得到理想的治療成效;斜視者除了配鏡,也應以手術(包括肉毒桿菌素肌肉注射療法)矯正;其他疾病所導致的續發性弱視問題(如白內障及眼瞼下垂等)則需借助白內障手術或眼瞼整型手術來去除遮蔽因素進而改善視力。(本文摘自/贏在起跑點!眼科名醫教你打造兒童優視力:搶救孩子視力健康,徹底破解錯誤眼科觀念/出色文化)

給想健康者 12個最重要的飲食建議

給想健康者 12個最重要的飲食建議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科學證明減脂成功要多吃什麼?怎麼吃可遠離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癌症、失智?越吃越長壽的關鍵竟然是碳水化合物?減醣、低碳、生酮飲食隱藏了什麼陷阱嗎?哪些食物是真正的癌症剋星?總結上千份全球重要飲食研究結果,12個健康飲食建議,給追求健康的人。1.)吃真正的食物第一個最重要的規則:盡量吃沒有加工過的食物。也就是說,所有直接從大自然來的食物。包括任何蔬菜,任何水果。也包括適量的魚和肉。有些人稱它們為真正的食物,real food。通常你一進超市馬上可以在入口看到的,或者是在傳統市場陳售的食物。2.)把蔬菜當主餐第二個重要規則:多吃植物性的食物,少吃動物性的食物。蔬菜不是配菜,肉類才應該是。基本上所有自然生長的植物和食用菇類都是你能吃到最健康的食物。不管怎麼吃,生吃,煮過或是蒸的,幾乎沒有植物會讓人有吃過多之虞(米飯和馬鈴薯例外)。3.)吃魚比吃肉好關於肉,我們能排出一個很清楚的順序:高脂肪的魚和海鮮最健康(油炸的「類似魚的東西」不算)。之後是白肉如雞肉和火雞肉,特別是來自那些活得很健康的動物。如果你喜愛牛和豬的紅肉,只要偶爾食用,並且是沒有加工過的形式。不要吃香腸!不要吃熱狗!4.)優格好,乳酪也沒問題,牛奶馬馬虎虎奶製品的關鍵問題不是低脂還是全脂,而是有沒有發酵。有瘦身效果的優格特別值得推薦(替代品是克菲爾)。乳酪沒問題,同一個家族的凝乳也一樣。按照我的判斷,牛奶對成年人來說比較不利,小心起見,你一天最多只能喝一到兩杯。5.)減少用糖,避免工業反式脂肪有一些食物,例如小麥胚芽天然就含有一點糖分,但是除此之外,小麥胚芽還滿滿包含了珍貴物質(植物性蛋白、膳食纖維、維生素E、葉酸、Omega-3脂肪酸、亞精胺⋯⋯),我每天都要吃滿滿的一匙。6.)不要害怕脂肪!脂肪本身不會讓人肥胖。諷刺的是,在體重過重的情況下(關鍵字:胰島素阻抗),健康的脂肪反倒會成為我們的朋友。特別值得推薦的是單元和多元不飽和脂肪酸,翻譯成食物的名稱就是:享用任何種類的堅果,特別是你覺得最好吃的那種。請吃高脂肪的魚,如鮭魚和鯡魚,以及到現在已經多次提到的亞麻仁和奇亞籽,也可以吃葵花籽和其他核仁。其他優良的脂肪來源是酪梨、橄欖油和菜籽油。乳酪也是,如前所述值得推薦。奶油只要適量也沒問題。7.)瘦身建議1:低碳不是「時尚飲食」,而是體重過重時值得一試的飲食法。平均來說,低碳飲食證明是相當有效的飲食法。特別是在有胰島素阻抗的時候,你應該放棄能快速被吸收的碳水化合物炸彈如白麵包、米飯和馬鈴薯(當然也不能吃糖,還有果汁,但是不用放棄整顆水果和「慢吸收的碳水化合物」,例如有益的豆莢類)。8.)瘦身建議2:利用蛋白質效應如果想要減肥,試著在飲食中夾帶更多的蛋白質,例如優格、凝乳(它們含有很多蛋白質)、魚和海鮮、堅果、種子,特別是所有的豆莢類(許多不同的豆類、豌豆、雪蓮子、小扁豆)。9.)瘦身建議3:在限定的時間內飲食保持身材苗條的一個簡單方法可能是在限定的時間範圍內進食,例如從早上八點到晚上八點(「八八原則」)。不要在夜裡偷襲冰箱!10.)瘦身建議4:用Omega-3舒緩大腦發炎體重過重可能會引起大腦中喚起飽足感的區塊(下視丘)發炎。結果是:對,正是因為我們過重,所以感到飢餓。Omega-3脂肪酸能抑制發炎,所以也可以在體重過重時幫上忙。「腦傷風」得以紓解,大腦的飽足中心又再度對飽足訊息有反應,飢餓感降低。優質的Omega-3來源有:核桃、奇亞籽和亞麻仁、菜籽油,特別是高脂肪的魚類。其他選項可當作次要選擇:Omega-3膠囊(魚油、磷蝦油、海藻油)。11.)不要服用維生素丸!最重要的例外:維生素D3(每天1000到2000國際單位)。也許還可以加上Omega-3和B群。對於素食者,請至少服用B12藥劑。最健康的葉酸來源有:球芽甘藍、蘿蔓萵苣(也稱為長葉萵苣,很可口)、煮過的菠菜、蘆筍、豆莢類、小麥胚芽、青花菜、酪梨和柳橙。12.)好好吃飯!我不是很愛吃洋芋片和薯條嗎?對,那是曾經。現在所有的垃圾食物對我完全沒有吸引力(除了我外婆做的饅頭,那讓人難以抗拒)。每個人都要在享受和健康之間找到自己的路。(本文摘自/吃的科學——對抗肥肉、疾病、老化的救命營養新知/商周出版)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