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結資深記者,擔任醫療與民眾之間的橋樑,採訪醫界專家,將艱難的醫學名詞轉換為日常生活知識,提供最專業、最用心、最貼近您的健康新聞。希望大家多傾聽身體的訊息,除了治療疾病之外,在平時生活中享受健康!

黑大蒜的好處有哪些?專家一次告訴你

黑大蒜的好處有哪些?專家一次告訴你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 大蒜是廚房裡不可缺少的食材,基本上,大蒜本身是一種類似洋蔥的球莖類植物,因其具有特殊刺鼻的香味,在國外又美其名為臭玫瑰(stinking rose)。除了將大蒜做為食材之外,坊間更是有將大蒜製作成保健食品,尤其是經由特殊製程自然發酵與熟成的黑大蒜,更是使得抗氧化能力上升,因而備受民眾青睞。再者,根據《本草綱目》記載,蒜可治療便毒諸瘡、產腸脫下、小兒驚風。 大蒜好處多 宏恩綜合醫院家庭醫學暨胃腸肝膽科主任譚健民表示,目前而言,大蒜對人體較為明確有益的機制包括下列4大項: 1) 減少炎症反應,尤其是降低骨關節炎的風險。 2) 増強個體免疫功能以對抗細菌、真菌、病毒甚至寄生蟲。 3) 促進心血管健康、強化循環功能、防止血小板異常凝集、延緩動脈斑塊囤積、降低血脂肪甚至有緩和降血壓的功效。 4) 大蒜本身具有強大的抗氧化能力,因此其亦可對抗或抑制各種癌細胞的癌前期病變,尤其是腦瘤、肺癌、乳癌與胰臟癌風險的增加。 加工後的大蒜素較能被利用 但過程的溫度掌控很重要 譚健民醫師指出,然而大蒜素本身的半衰期很短,不到一個小時。因此,除非是加工後的大蒜素,否則其在烹飪、老化、磨碎的過程中,會導致立即分解成其他失能的化合物,因此體內要獲得大蒜素的生物活性是比較不容易的。所謂黑大蒜(black garlic)是以新鮮的大蒜自然發酵(酵母發酵)而成,經過長時間的發酵與熟成,可使大蒜中所含有的蛋白質,被分解成人體每日所必需的18種胺基酸,黑大蒜並含有維他命、礦物質等具高營養價值成分,可被人體迅速吸收。 黑大蒜在發酵熟成的過程中,溫度的掌控也很重要,若是黑大蒜在發酵熟成時的溫度太高,就有可能產生苯芘林(benzene billing)毒性物質,而採用專利技術攝氏65度自然發酵的黑大蒜,則是無蒜臭味與刺激性,且無毒物反應。譚健民醫師指出,黑大蒜經過特殊製程發酵熟成,可將生大蒜中含有刺激性蒜素轉化為無蒜臭,而且黑蒜的多酚類物質含量和自由基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活性要比生大蒜來得多;但是也得要注意其製程。經由試驗證明,日本青森縣優質六片種大蒜經由專利特殊程序製成黑大蒜後,其所具有的抗氧化能力會上升,胺基酸也會增加,除了可提高免疫力,並能促進末端循環,對心血管疾病有預防效果。 服用保健食品應先諮詢醫師意見 市售黑大蒜保健食品也有很多品牌,甚至有錠劑、粉劑與膠囊等劑型,也有搭配具有花青素的黑醋栗萃取物,以及山楂花萃取物及紅葡萄葉萃取物的黑大蒜,使增加其有效成分。譚健民醫師進一步指出,黑大蒜添加多種成分,主要還在於可以幫助調整體質、促進新陳代謝。現代人多注重養生,服用黑大蒜保健食品前,最好還是應該要先諮詢醫師意見,甚至先做一番全盤的健康規劃,以排除是否有潛伏的慢性疾病存在,以確認是否適合長期服用。 參考文獻 Tung YC. Se-methyl-L-selenocysteine induces apoptosis via endoplasmic reticulum stress and the death receptor pathway in human colon adenocarcinoma COLO 205 cells. J Agric Food Chem 2015;63:5008–5016.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http://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29364/

唇疱疹好惱人 微整愛好族要當心!

唇疱疹好惱人 微整愛好族要當心!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一名27歲女性,日前於某醫美診所進行玻尿酸豐唇,原本想要有性感翹唇,卻在注射三天後發生嘴唇刺痛不舒服的症狀,上唇開始出現群聚型的小水泡,接著下唇也有水泡和流血的狀況,病患因疼痛難耐而自行於嘴周進行冰敷。因為極不舒服緊急求診,經病史詢問及理學檢查,診斷為典型的唇部醫美治療併發唇疱疹的案例。另外,皮膚科陳振豐醫師也表示,時至季節交替,近期也有許多疱疹病患前來求診。如何擺脫及預防唇疱疹?掌握小撇步就能有效改善。 唇疱疹的臨床症狀及一般治療期需要多久? 疱疹發作前在患部常常會有一些刺痛或搔癢的狀況,接著皮膚會開始出現紅腫,然後出現群聚型的水泡,水泡之後可能演變成膿泡,當水泡或膿泡漸漸的被身體吸收掉,患處會開始結痂,結痂脫落後,病程差不多就結束了,在免疫正常的成人,這個自然痊癒的週期大約2個禮拜左右,若接受治療可減緩症狀及縮短癒合的時間。 吃B群可以改善? 吃B群並不是治療感染症狀,主要是因為病毒感染會造成神經的發炎,會產生不適症狀,吃B群可以幫助神經發炎的修護,症狀減輕,讓病人的復原期縮短,無論是單純或帶狀疱疹,醫師常常會建議病人攝取B群來改善它的症狀。除了口服B群之外,也可多攝取富含B群的食物像是糙米、全穀類、奶類製品、深綠色葉菜類、蛋黃豆魚肉類。 可以洗澡碰水清潔嗎? 發作期間仍可以正常的做身體的清潔,但疱疹水泡如果已經破掉,在清潔臉部的時候要很小心,因為這些破掉的水泡還是有傳染力的,如果周邊的皮膚有受傷或曬傷,或是一些微小的傷口,臉部其他地方就有被感染的機會,所以清潔的時候要特別留意。 痊癒後如何預防?會傳染嗎? 疱疹其實具有感染力,主要是接觸性的傳染,而非口沫傳染。所以正常的對話並不會造成疾病的傳染。主要是水泡破裂後,周圍的人和患者的患部有身體上的接觸,就有可能造成感染。 另外,除了接觸性的傳染之外,大部分唇疱疹的復發,都跟免疫力下降有關,像是熬夜、壓力大、睡眠不好,甚至有些女性在經期的時候,它的復發率會比較高。值得一提的是,如果有接受面部手術,尤其是唇部周圍的手術、唇部醫美治療,或是牙齒的治療,甚至是臉部嚴重曬傷,這些情況都有可能造成人體局部的免疫力下降,也容易誘發唇疱疹的復發。所以應該養成規律的生活習慣,飲食均衡,提升免疫力。如果沒辦法避免,又是屬於好發族群的話,在決定做一些臉部或唇周的治療時,可以考慮做一些預防性的投藥。假使遇到熟悉症狀發作的時候,可以趁著水泡尚未產生或剛剛準備要冒出來的時候至皮膚科求診接受治療,在剛發作的黃金期馬上治療,便可以縮短復原的時間。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http://www.healthnews.com.tw/blog/article/29322/view/

男子漢也會有更年期?都是睪固酮惹的禍!

男子漢也會有更年期?都是睪固酮惹的禍!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翻開報紙,常看到斗大的標題,寫著「男性更年期保健守則」,要不就是更直接的「拒絕男性更年期─補充睪固酮」,看到「更年期」三個字,嚇得許多中年男子心驚驚,腦中浮出一大堆問號「不是女人才會有更年期嗎?」「我又沒有月經,哪來的更年期?」   40歲以上男性 這些症狀要留意 彰化基督教醫院泌尿外科主治醫師張進寶表示,更年期是老化現象,沒有男女性別之分。根據台灣男性醫學會統計,國內40歲以上男性,罹患睪固酮低下者達24%,也就是所謂男性更年期。常見症狀有性慾減退、性功能變差、記憶力衰退、體力下降,以及熱潮紅、盜汗、容易疲勞、情緒起伏大等身心不適。   夫妻失和、親子關係變差 張進寶醫師觀察發現,中年男性都是家庭的經濟支柱,若出現睪固酮低下,不僅影響生理功能,嚴重者可能伴隨憂鬱、焦慮等症狀;但多數的男性愛面子,不願意與家人討論,暴躁的情緒可能造成夫妻失和、親子關係變差,更可能增加家庭衝突。   抽血檢查確診 張進寶醫師強調,睪固酮低下的主因是人體新陳代謝變差,導致睪固酮分泌不足,最簡單的方式為抽血檢查血中睪固酮濃度。一般來說,正常男性的血中睪固酮濃度為300ng/dL以上,睪固酮低下者則低於280ng/dL;若合併男性更年期症狀,即可確診睪固酮低下,建議及早就醫治療。   治療睪固酮低下 改善不適症狀 如何治療睪固酮低下呢?張進寶醫師表示,當體內自行製造的睪固酮速度,比不上流失的速度,就會發生睪固酮低下,建議利用補充的方式治療。目前有3種劑型分別是口服、凝膠塗抹及針劑注射,口服劑型恐增加肝腎負擔,已經不建議使用;凝膠塗抹式只需每天早晨或晚間,塗抹於腹部或上臂部位,經由皮膚吸收即可達到治療效果,沒有肝腎毒性的問題,且使用方式較方便;針劑注射則為長效劑型,通常3個月肌肉注射一次,適合行動不便、不方便就醫的患者。   遠離代謝症候群 更年期不提早 張進寶醫師強調,代謝症候群會引發男性提早進入更年期,也就是腰圍大於90公分、血壓收縮壓高於130mmHg、舒張壓高於85mmHg、空腹血糖高於100mg/dL,以及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小於40mg/dl、三酸甘油脂高於150mg/dL,只要5項符合3項以上即可判定。他建議,平時少飲食油膩重口味,避免有抽菸、酗酒、吸毒、熬夜等壞習慣,建議養成正常的日常生活作息、規律運動習慣,以及良好體態,遠離代謝症候群,更年期就不容易提早報到。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http://www.healthnews.com.tw/blog/article/29319/view/

他練氣功治腸癌 腫瘤「大到肚子外」

他練氣功治腸癌 腫瘤「大到肚子外」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啥咪?明明被醫師告知罹患大腸直腸癌,台灣每年卻還有破千人寧願繼續埋頭當「鴕鳥」不治療!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副院長王照元就遇過擁有博士學歷的40歲出頭男性,確診後第一件事竟是跑到中國大陸練氣功,一待就是三個月,回台時腫瘤已從數公分暴增近20公分「跑到肚子外了」,光用手就可觸摸得到。 根據統計,台灣每年大腸直腸癌新增人數已超過1萬5000人,不僅新增比率亞洲第一,若以每十萬人口的發生比率來看,更是世界最高,遠遠超過歐美等國家。 值得注意的是,王照元指出,每年新增的大腸直腸癌個案中,仍有約10%、約1500人屬於未積極治療的「落跑族」,有的不肯相信自己罹癌,拚命合理化自己身上的症狀,說服自己肚脹、肚痛不過是腸胃炎,出血只是痔瘡破了啦,或者害怕開刀和化療,轉投去民俗療法、吃中草藥,一拖二三年,再回頭時往往為時已晚。 不少人以為會落跑的病患,多為知識水準不高的民眾,但其實有不少高知識分子,甚至有在醫院工作的護理人員,一聽到腫瘤已轉移,竟就放棄治療,頭也不回的離開診間。 王照元說,離譜的還有病患迷信所謂的飢餓療法,只吃生菜、水果,其他肉類和醣類一概不碰,說是可以餓死癌細胞,結果腫瘤還沒被餓死,自己卻已先體力不支倒下,連接受治療的力氣都沒。 王照元強調,儘管有約2成的大腸直腸癌發現時已是晚期,但不代表治療就是白費功夫,研究顯示,只要肯接受積極治療,平均存活期可達30個月之久,遠高於未積極治療者的僅6個月到9個月。 治療武器很多!王照元說,在第一線的化療加標靶藥物治療後,有3至4成病患會繼續惡化,但現在已有新的第二線標靶藥物,可一口氣抑制3種血管新生因子,比起只能抑制一種的第一線標靶藥物,效力更強,比起單用化療,有3成病患在第一線治療失敗後,還可以撐過近2年之久,此外健保目前也有給付第3線、第4線的標靶藥物,只要有機會就該拼。 王照元強調,隨著癌症治療精準化、個人化,預估將會有更多、更新的標靶藥物問世,甚至是免疫治療,建議所有大腸直腸癌病患不該輕言放棄,應諮詢大腸直腸癌專精醫師,選擇最適合自己的療法。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http://www.healthnews.com.tw/blog/article/29280/view/

微整風潮 「除皺複合治療」讓妳眉開眼笑

微整風潮 「除皺複合治療」讓妳眉開眼笑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醫學美容」已經成為僅次於航空以及汽車的全球第三大產業。醫學美容市場逐漸移向亞洲地區;台灣每年也創造出百億商機,被視為是極具發展醫學美容的潛力國家。過去的美容手術恢復期長,傷口又明顯,價格昂貴門檻高,許多人只能望之而卻步;而近期由於醫美科技進步,微整形恢復快速、安全又具備價格親民的特質,遂成為一種流行新趨勢。 微整技術日趨成熟 恢復期短 醫學美容開業診所院長劉麗琳醫師表示,醫學美容市場微整形的趨勢,從以往的單一部位治療,如淚溝、法令紋,到現在更注重愛美女性整體感覺的改善,以達到更年輕、更迷人的效果。隨著醫學美容進展,也從外科手術進入到非侵入式或是微侵入式的治療,傷口修復時間更短,且現代人生活繁忙,民眾都希望治療修復期能夠越短越好,效果趨於自然尤佳。 傷口小修復期短 OL瘋「午休美容」 劉麗琳院長進一步說明,目前諮詢的消費者,大多是想要解決老態問題,包含臉上的紋路、鬆弛及下垂等,其次是希望臉部五官更加立體,而醫學美容療程能夠在短時間內,幫助消費者容貌改變,因此注射肉毒桿菌素或是玻尿酸等微整形療程,是步調繁忙的現代人保養的新選擇,也是近年來的熱門項目,不用全身麻醉,傷口小且幾乎不需要修復時間,安全性也相對提升。 「除皺複合治療」老態Out 讓妳五官更立體 以老態問題來說,劉麗琳院長表示,許多女性常為皺紋、眼袋、魚尾紋或是木偶紋所擾,此時則可以「除皺複合治療」來改善;先以肉毒桿菌素處理像是眼周的皺紋或是魚尾紋這類的動態紋路;再搭配玻尿酸,來填補皮膚組織的不足,可用於改善下巴、蘋果肌,以及凹陷的淚溝、法令紋、臉頰、額頭等,來增加臉部的立體度。 術後叮嚀要留意 保養工作少不得 劉麗琳院長最後提醒,平時女性應注意清潔問題,並做好防曬措施,保濕修護的部分也千萬不可忽略,才能將肌膚保養得宜。另外若有進行微整的民眾,要特別注意施打的針孔還是會有感染的風險,務必要遵從醫囑,配合術後用藥,也要避免用手觸摸傷口,此外也盡量避免刺激性食物,保持足夠的睡眠,切勿大力按壓或是按摩治療部位,才能維持術後的最佳效果。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http://www.healthnews.com.tw/blog/article/29301/view/

出門運動 防曬乳用量足夠才有效

出門運動 防曬乳用量足夠才有效

(健康醫療網/記者蘇湘雲報導) 很多人以為出門運動、騎腳踏車,防曬乳有擦就好。皮膚科醫師施懿玲指出,這種想法並不正確,運動、出門時想做好防曬,擦防曬乳的時機點、劑量,以及慎選防曬產品種類,都很重要。 運動前中後都要防曬及修護 施懿玲醫師強調,如果防曬乳的用量不足,便無法達到防曬效果,出門流汗時,每一小時補擦一次防曬乳,防曬效果才會好。不只運動前、運動中需要擦防曬乳,經過日曬後,曬後修復也是非常重要。當皮膚經日曬後急性期,可進行冰敷、濕敷,預防皮膚脫水,或直接使用曬後修復乳,是修復舒緩肌膚很好的方法。 防曬乳劑量要足夠 才能發揮效果 民眾在運動前、出門前十五分鐘,就要開始擦防曬乳。施懿玲醫師解釋,有些防曬乳化學成分需要一點作用時間,才能產生防曬效果。擦防曬乳時,平均每平方公分皮膚需要擦2毫克防曬乳,以整張臉來看,大約需要一個花生米量防曬乳,民眾可以以手指小指頭最後一節為測量標準,臉部防曬乳需要這麼多劑量才能發揮阻隔紫外線效果;其他部位則依此比例塗抹防曬乳。 UVA、UVB對皮膚造成不同傷害 施懿玲醫師分析,UVA為長波紫外線,屬於長波長,可以穿透玻璃,影響部位靠近皮膚真皮層,UVA不只會造成皮膚老化,也會引起皮膚癌。UVB(中波紫外線)則會引起皮膚急性曬傷,皮膚曬傷後就會產生發紅、脫皮症狀,若長時間接觸UVB,也會造成皮膚老化、增加皮膚癌風險。 選擇防曬係數有學問 一年四季都有紫外線威脅,特別是靠近玻璃、水面地方,一般人更容易忽視紫外線危機。在秋冬季節,若是一般上班族,防曬乳防曬係數在SPF15以上即可,SPF15可阻隔94%紫外線;如果艷陽高照、本身為易長斑體質,防曬係數就要在30以上,SPF30則可阻隔97%紫外線。 不同膚質 慎選適合防曬產品 選購防曬乳時,若膚質較為敏感,建議選擇低敏感性、較溫和的物理性防曬乳。如果膚質容易長青春痘,可考慮選擇有「不致粉刺配方」標示的產品,盡量選擇不油膩產品。 防曬乳若有保濕功能更佳,常見的保濕成分有玻尿酸、天然神經醯胺,也有產品含深海離子等成分。建議皮膚比較乾的族群,可選擇保濕功能較好的產品;若是容易過敏的人,可以選擇物理性防曬產品;除了擦防曬乳,也要記得穿長袖、戴帽子,脖子更要記得防曬。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http://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29091/

A肝感染創新高 逾5成有性病

A肝感染創新高 逾5成有性病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A肝感染人數創新高!根據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今年截至9月29日止,國內急性病毒性A型肝炎累積病例數為845例,為歷年同期最高,其中約有56.3%曾通報HIV或梅毒、淋病等性病。為此,該署宣布高危險族群可免費接種A肝疫苗。 新北市感染人數最高 進一步分析發現,A肝合併HIV感染個案中,以男性為多,年齡集中於18至39歲,居住地多在北部和中部都會區。以新北市最高占33.8%,其次為台北市25.3%、台中市13.7%、桃園市8.9%。 不安全性行為易染A肝、性病 疾管署急性傳染病組組長楊靖慧強調,不安全性行為是感染HIV的主要風險因子,更會提高病毒性A肝的罹病風險,且A肝主要經由糞口傳染,肛吻、肛交等性行為也可能染病。若出現發燒、倦怠、黃疸、食慾不振等症狀時,應儘速就醫。 A肝疫苗擴大接種 因應近期國內急性病毒性A型肝炎合併HIV感染疫情,楊靖慧組長表示,10月1日起實施「擴大A型肝炎公費疫苗接種試辦計畫」,新增A型肝炎公費疫苗接種對象,針對確診HIV感染或新確診梅毒、淋病,且為1977年1月1日以後出生者,提供1劑公費A型肝炎疫苗,估計約有2萬5000人符合公費接種條件,個案可自費接種第2、3劑。 【相關文章】口肛交染A肝 突發猛爆性肝炎恐致死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http://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29296/

需要開刀 該如何選醫師?

需要開刀 該如何選醫師?

(健康醫療網/記者蘇湘雲報導) 家人、民眾需要開刀,多半會透過關係、網路搜尋、爬文,做一下功課,打聽哪位醫師技術較好,事實上,這有客觀指標可供參考。美國哈佛大學研究團隊近日在英國醫學期刊《British Medical Journal, BMJ》發表研究指出,與其觀察一名醫師的「手術量」,還不如深入了解這名醫師的手術「專精度」,從醫師的手術「專精度」更能精準預測手術結果好壞。 何謂手術「專精度」? 舉例來說,甲醫師一年執行100台手術,其中30台為冠狀動脈繞道手術,另外70台為頸動脈內膜切除術、瓣膜置換術、腹主動脈修復術等其他手術,若以冠狀動脈繞道手術來看,「專精度」只有30%。相較之下,乙醫師一年執行30台手術,但全部都是冠狀動脈繞道手術,代表乙醫師的冠狀動脈繞道手術「專精度」為100%。 醫師手術專精度高 對患者較有利 這項研究含括25152名醫師、695987名66歲以上患者,研究聚焦於八種手術,結果顯示,以瓣膜置換術來說,若醫師手術「專精度」高,患者死亡風險約下降46%。類似現象也出現於腹主動脈瘤修復術、膀胱切除術、頸動脈內膜切除術、肺部切除術、冠狀動脈繞道術等手術,醫師手術「專精度」高時,患者死亡風險減少42%至15%不等,依不同手術而有差別。 研究學者認為,醫師重複執行同樣手術,自己的肌肉、動作就會產生記憶,動作越來越熟練,患者自然得以受益。 國內學者的建議 國立台灣大學公衛學院衛生政策與管理研究所郭年真助理教授近期在《台灣公共衛生學會雜誌》發表文章指出,政府相關單位或許應考慮制訂政策,幫助醫院、醫師維持手術品質穩定。這類「手術處置集中化政策」通常著重於心臟手術處置、癌症手術、兒童相關手術等高風險或罕見手術,建議將政策介入重點放在「設定最低服務量閾值」、「指定轉診中心」。 像美國有些州、醫療保險公司,便設立醫院、醫師某類開刀數門檻,如果醫院、醫師很少執行某類手術、沒有達到某類手術開刀數門檻,便會建議病患轉診至其他間手術專精度較高的醫院。 手術專精度資訊 應公開、透明 國立陽明大學公共衛生研究所周穎政教授認為,手術集中化容易影響民眾就醫可近性、方便性,實際執行也會遇到很大阻力。國立成功大學公衛研究所呂宗學教授則主張,應將這些手術量、手術專精度資訊公開,供民眾、醫師參考,這比起強制性做法更理想。 參考資料、文獻來源: 1) 翻譯人員:國立成功大學醫學院公共衛生研究所研究助理李若綺 2) 參考文獻:Sahni, N.R., Dalton, M., Cutler, D.M., Birkmeyer, J.D., Chandra, A. (2016) Surgeon specialization and operative mortality in United States: retrospective analysis. BMJ, 354, i3571。 3) 參考文獻:陳靖怡、鍾國彪、郭年真(民105),高風險手術集中化政策之探討,台灣衛誌,35(4),376-390。 4) 參考文獻:周穎政(民105),評論:高風險手術集中化政策之探討,台灣衛誌,35(4),391-392。 5) 參考文獻:韓佩軒、李昇暾、許明暉、呂宗學(民105),台灣政府衛生福利開放資料現況及利用率分析,台灣衛誌,35(4),395-405。 6)  資料出處:科技部補助「新媒體科普傳播實作計畫」執行團隊、科技大觀園 7) 《新媒體科普傳播實作計畫》(計畫編號MOST105-2515-S-006-008)補助產出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http://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29234/  

八「肝」子打不著的頭痛?

八「肝」子打不著的頭痛?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 很多人都以為「頭痛」是因為大腦組織發生痙孿,或是受傷了。但是,其實大腦組織跟頭骨,是沒有痛覺接受器的,也就是當你發生頭痛時,大腦並不痛,而是頭部其他的部位在疼痛。美兆健康管理機構研發處研發長劉婷婷博士表示,譬如供應血液到大腦底部或表面的血管,就具有痛覺接受器,頭皮以及頭部肌肉也含有對於疼痛很敏感的神經纖維。雖然到目前為止,頭痛的確實機制仍然存有許多未知,但是已知圍繞在頭部的血管、肌肉與神經組織,因為受到某些刺激,而引發疼痛的出現。 肌肉型頭痛 與肌肉過度使用有關 不同的原因導致不同類型的頭痛。除了因外傷造成的頭痛外,大致可以分為兩大類:肌肉型頭痛、血管型頭痛。依據疼痛的特徵部位,又可再細分出許多亞型,譬如壓力型、鼻竇型、聚生型以及偏頭痛等(圖1)。壓力型、鼻竇型與聚生型等三種頭痛,屬於肌肉型頭痛,起因於姿勢不良,持續緊縮肌肉,包括眼球肌肉等過度使用(眼睛疲勞),使得位於肌肉中的痛覺接受器釋放訊息,引起疼痛感覺。 血管型頭痛 易擴散蔓延 劉婷婷博士指出,如果肌肉型的頭痛像是中了小惡魔的詛咒,那血管型的偏頭痛就是惡魔本尊!通常都是由頭部的某處開始疼痛,然後慢慢地擴散或移動,併發暈眩、噁心或是懼光。偏頭痛是腦部的特定活動引起血管的緊縮與擴張,細胞會釋放導致發炎的物質,刺激纏繞在血管旁邊的神經,神經細胞接著就猛烈地發射出痛覺訊號,沿著血管,竄流著閃電般的疼痛。 肝臟負荷大 亦會頭痛 通常,我們都認為頭痛是頭部的問題,跟肝臟機能是八竿子打不著的!事實上,在體內扮演著解毒角色的肝臟,負荷不了工作的時候,會間接引起劇烈的頭痛。劉婷婷博士進一步說明,來自飲食或環境中的脂溶性毒素(農藥、藥物、食品添加物、細菌毒素)以及體內的賀爾蒙(性賀爾蒙、壓力賀爾蒙),都需要在肝臟經歷無毒化之後,經由糞便或是尿液排出體外。當外來與內生毒素過量,肝臟無法順利運轉,會產生許多有害的中間代謝產物。這些中間產物大多是氧化物,會與血液裡面的一氧化氮(NO)作用,減弱一氧化氮舒張血管內皮細胞的功能,進而引起血管緊縮與擴張的反應(圖2)。所以有時候,頭痛可能是因為肝臟機能低下,或是突然有很多的物質需要在肝臟進行解毒,但是肝臟負荷不了所引起的。 生理期頭痛 請注意肝臟機能 譬如女性在生理週期會出現的頭痛,可能是因為高低起伏的女性賀爾蒙需要被解毒代謝,但是肝臟機能不夠強大,解毒機器運轉不順時,產生的代謝物累積導致腦部血管緊縮、擴張,引發劇烈疼痛。劉婷婷博士說,急性或慢性壓力所造成的壓力賀爾蒙升高,也是類似的狀況,肝臟無法及時代謝高濃度的賀爾蒙,產生的代謝物也會間接促發腦部血管緊縮、擴張的反應。 緩解頭痛 從「護肝」開始 如果你也有週期性發作,讓你頭痛的頭痛現象,何不試試從「護肝」開始做起?補充蛋白質與維生素,減少毒素攝取,降低壓力,盡可能提昇肝臟機能,讓毒素可以順利地代謝排解,或許讓你頭大的疼痛就不藥而癒了。 「肝壯頭好」小秘笈 1) 攝取豐富的蛋白質、胺基酸 2) 補充營養素(B群、葉酸、磷脂質、鐵) 3) 避免接觸毒素以及藥物濫用 4) 限量攝取酒精 5) 健全腸道(益生菌、益生質) 6) 紓壓、安靜(降低壓力賀爾蒙) 7) 減少3C產品使用,眼睛多休息 8) 端正姿勢,舒展肌肉 (本文諮詢/美兆健康管理機構研發處研發長 劉婷婷博士)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http://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29249/  

定期修修臉卻老化更嚴重?原來都是抗體惹的禍!

定期修修臉卻老化更嚴重?原來都是抗體惹的禍!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醫美產業在台灣正蓬勃發展,就算沒接觸過也一定聽過「肉毒桿菌素」這五個字,眾多女明星都期望能藉由它的幫助下永保青春,它的原理是藉由阻斷神經肌肉間的聯繫來放鬆肌肉、撫平動態皺紋,早已是非常普遍的微整形美容。但過去市面上合法的肉毒桿菌素,其實有可能使身體產生免疫反應,跟藥物一樣是會產生抗體的!也就是說,消費者花一樣的價錢,想要的美麗效果卻逐漸遞減! 反覆施打更無感 活性物質注射量決定免疫反應 開業診所院長翁書賢表示,越來越多客人反應,施打肉毒桿菌素的效果、維持時間不如預期,那是因為其中成分含有與肉毒桿菌素作用無關的其他細菌蛋白雜質,又稱為「複合式蛋白質」,身體在接受到外來物質後會自行產生抗體,造成往後的肉毒桿菌素注射作用不佳。當過去發生類似事件時,通常會建議暫停施打肉毒桿菌素二至三年,讓體內抗體的濃度降低,或施打更多的劑量以維持原有預期的效果,但抗體問題嚴重的人,難道就無法選擇肉毒桿菌素抹滅掉歲月所帶來的痕跡嗎? 解決抗藥性 源自德國的肉毒桿菌素 來自德國的新一代肉毒桿菌素今年在台灣正式上市,通過歐盟、美國FDA及台灣TFDA三重認證,標榜成分為「純化神經毒素」,最大的特點就是不因抗藥性而影響治療效果,讓高度依賴肉毒美容卻又對肉毒產生抗體的消費者看見一道曙光。於美國核准的適應症包括皺眉紋、魚尾紋,也是第一支於歐盟獲准抬頭紋適應症的神經毒素,不含複合蛋白且異物蛋白含量低,過去就有研究指出,注射異物性蛋白是引起治療失敗的原因,新一代肉毒桿菌素解決了這個問題,純度、效果、準確度都較過往的肉毒桿菌素表現亮眼,消費者可以更加安心。別再誤會是老化症狀越來越嚴重而讓施打效果不佳了,選擇專業有經驗的醫師替您診斷,才能對症下藥、持續抗皺。 自然當道 醫師施打技術最重要 無論是什麼樣的微整形療程,都最怕因個人的貪心而形成「變美不成反走針」的現象,開業診所院長翁書賢提醒愛美民眾,雖然新一代肉毒桿菌素不必擔心免疫原性的問題,但無論什麼針劑,只要施打的部位、劑量及位置深淺不正確,不僅治療效果差,還可能造成明顯的生硬不自然,甚至影響到其他正常臉部肌肉的收縮功能,建議施打前多加留意,選擇經政府立案合法的醫美診所及領有醫師執業執照、微整經驗豐富的醫師,免得一個不小心成為眾人的笑柄。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http://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29206/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