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家小孩睡覺時會在夜間磨牙嗎?小心這可能是因為口呼吸、咬合功能出問題!提醒除了是先天性的牙齒或咀嚼問題外,也要留意可能是孩子感到焦慮、緊張、太過興奮所出現的癥狀。面對因口呼吸問題引發的磨牙、齒列不正等問題,該怎麼進行治療?建議掌握3大方向解決。
全方位豐富、完整的懷孕、生產保健資訊報導,並針對 0-6 歲寶寶教養方面,設計各類育兒話題,協助指導新手父母照顧寶寶大小問題,時時接受最新養育資訊。媽媽寶寶雜誌也是一本具有世界水準及國際版本的婦幼專業雜誌。
你家小孩睡覺時會在夜間磨牙嗎?小心這可能是因為口呼吸、咬合功能出問題!提醒除了是先天性的牙齒或咀嚼問題外,也要留意可能是孩子感到焦慮、緊張、太過興奮所出現的癥狀。面對因口呼吸問題引發的磨牙、齒列不正等問題,該怎麼進行治療?建議掌握3大方向解決。
寶寶1歲剛學會站起來、甚至自己走路,父母固然開心,但卻發現小孩走路姿勢怎麼怪怪的?父母常擔心幼兒足部問題,例如:走路內外八正常嗎?扁平足該怎麼辦?O型腿X型腿怎麼分別?哪些須就醫不能輕忽?以下一次解答!
說起照護新生兒,的確讓不少新手父母感到忐忑不安,擔心自己做不來或做不好,而沒能把寶寶照顧好。本文針對3大新生兒照護方法:餵奶、消毒、尿布,提供要點與步驟說明,讓父母了解如何照顧寶寶。其實,只要父母有心學習並勤於練習,相信很快就能上手,成為寶寶的最佳照顧者!
根據國健署2017~2020年「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的結果,國內育齡婦女貧血的盛行率為19.35%。換句話說,每5名女性就有1人會產生貧血的問題。雖然貧血導致的頭暈、疲倦、虛弱會對生活造成影響,但在症狀不嚴重的情況下,大家多半不會太在意。然而,當肚子裡有了小生命,貧血就成為準媽媽必須正視的問題。
寶寶出生以後,媽媽的挑戰才正要開始。除了照護生產傷口、促進子宮恢復、觀察分泌物,還要學習如何使用會陰沖洗器、如何穿戴束腹帶。究竟產後24小時必做哪些事,可幫助產後復原,就讓產後病房護理長分享臨床實務經驗,幫助媽媽在痛並快樂著的狀態下,依然可安心度過產後24小時。
產下寶寶的那一刻,肯定讓不少媽媽如釋負重,但經歷10個月的懷胎過程,卻不是1天就能讓身體恢復到產前狀況,而是需要漸進式的恢復期,才能重拾產前的身體狀態與元氣。自然產的產婦在經歷生產後,難免會在產道留下程度不一的傷口,其症狀也只有自己最了解,因此,新手媽媽需認識產後照護的要點,以儘快恢復孕前的健康狀態。
升格人母固然感到喜悅,但隨之而來的卻是對產後生活抱持著不安與焦慮,無論是身材復原、飲食攝取、情緒問題,甚至是行房,都可能出現各式各樣的疑問,與其不知如何是好,不妨讓北市聯醫婦產部主治醫師張伊以下為你解惑!
預定自然產的懷孕媽媽,你準備好了嗎?歷經10個月的孕程,終於要「卸貨」了。然而。越是接近預產期,心情越是忐忑不安。未知的確會讓人萌生恐懼,但若能做足準備,了解包括產兆、生產過程、產後照護等相關知識,相信能讓準媽媽更有信心,度過這段人生中最難得的時光,並以喜悅的心情迎接小生命的誕生。
離預產期的日子不遠了,建議孕婦事先了解各種產兆,有助於當徵兆發生時做出正確的判斷,也能減緩內心的焦慮不安感。「醫師,我到底什麼時候才會生?」不少懷孕媽媽在預產期將近,都會有這樣的疑惑。
孕期牙痛,是不少孕媽咪的困擾!由於孕期時,因體內荷爾蒙的改變,容易造成口腔問題的發生,但孕媽咪即使已經牙齦紅腫、發炎,甚至疼痛不已,依然不敢去就醫,深怕治療療程,會影響胎兒的健康。不過,一味隱忍不治療,將可能加重疾病的症狀,反而得不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