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亂吃零食、大吃大喝 小心好菌離家出走!
(健康醫療網/記者蘇湘雲報導)
每到寒假、農曆春節假期,幼童吃零食、大吃大喝的機會大為增加。台北慈濟醫院兒科部新生兒科主任趙露露表示,根據往年經驗,春節假期約有一半的急診病童因腸胃症狀進急診室。除了常見的諾羅病毒、輪狀病毒感染,不少病童是因為亂吃零食、大吃大喝,加上作息不正常,導致腸道細菌生態受破壞,進而引發腹脹、腹痛、腹瀉、便祕等不適症狀。
人工添加物、麩質 易讓壞菌增生
趙露露醫師分析,許多零食、加工食品含有人工香精、人工甜味劑,長期吃這些人工添加物,很容易引起好菌流失、壞菌增長。同時,不少餅乾、糕點含有大量麩質,攝取過多麩質,也會干擾腸道細菌生態平衡。另外,蔬菜等纖維質攝取量偏低,情況就會雪上加霜,腸胃道不適症狀更會加劇,此時除了調整飲食與生活習慣,也可以考慮補充益生菌,幫助維持腸道細菌生態平衡。
趙露露醫師舉例,門診中曾遇到一名幼稚園女童有慢性腹瀉問題,身高、體重發展落後多數同儕,營養師詢問女童母親發現,女童雖然食量不小,但多數是零食、果凍、糖果、餅乾、糕點、麵包等,很少吃米飯,正餐也吃不多,推斷可能是飲食習慣導致腸道好菌流失、壞菌大量增加,造成慢性腹瀉,後來調整女童飲食習慣,並適量補充益生菌,慢性腹瀉情況才逐漸改善。
益生菌、益生元,共生菌合作 效果才會好
醫師提醒,民眾選擇益生菌產品時,一定要選擇衛生福利部核可或知名藥廠製造、經銷商代理的產品,且有臨床實驗數據證明其效果,較有保障。另外,益生菌種類、菌數也不是越多越好,重點在於益生菌必須是活菌,可以抵擋胃酸侵蝕、直達腸道,並有益生元提供益生菌生長養分,在這樣的共生機制下,以活菌養好菌、環環相扣,益生菌便可持續產生作用。
台北慈濟醫院兒科部新生兒科主任趙露露
有些益生菌產品宣稱加了一堆菌種,可能都是乳酸菌屬,其實不同益生菌在腸道居住的地方不太一樣,舉例來說,常聽到的嗜乳酸桿菌(Lactobacillus)、比菲德氏菌、腸球菌等多半居住於腸道中段,酪酸菌等厭氧菌則喜歡居住於腸道下段,糖化菌等好氧菌則住在腸道上段,不同種類益生菌各司其職,共生增殖,維持生態平衡,不要某一類菌屬獨大,才有機會全面保護腸道、提升腸道健康。
益生菌補充 越早越好
趙露露醫師補充,嬰兒經自然生產、喝母乳等方式攝取到益生菌,1歲時,腸道菌種約90%已底定,在這觀念之下,越早幫助建立腸道菌群生態越為理想,免疫系統也會比較好,媽媽可以從孕期開始補充益生菌,直至母乳哺育期。也建議服用益生菌產品,一定要仔細閱讀成份標示,遵照指示使用,並搭配健康、均衡飲食習慣,益生菌才能充分發揮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