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及編輯團隊

《優活健康網》有專業的記者及編輯團隊,內容整合醫學專業、健康生活乃至關係心理學等相關文章,致力為讀者提供最正確的健康認知與保健常識。

去勢抗性前列腺癌 找到治療新策略

去勢抗性前列腺癌 找到治療新策略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台灣逐漸邁入高齡化社會,前列腺癌的發生率也逐年上升。根據衛生福利部公布我國十大癌症的最新資料,前列腺癌已躍升為第四名,同時也是男性年老後常見的癌症之一。此外,美國癌症協會公布「2018年全球癌症統計數據」指出,前列腺癌高居第三位,僅次於肺癌及乳癌,足見前列腺癌對男性健康的威脅與日俱增。以往前列腺癌的治療方式多採用荷爾蒙療法(hormone therapy)或去勢療法(castration therapy),然而,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癌細胞常會轉變成「去勢抗性前列腺癌(castration-resistant prostate cancer, CRPC)而再度復發,後續僅能搭配化療或服用雄性激素抑制劑(如:Enzalutamide Abiraterone)來緩和病程,但無法完全治癒。國家衛生研究院生物技術與藥物研究所王鴻俊助研究員與台北醫學大學龔行健院士合作研究發現,丙酮酸激酶(PKM2)、組蛋白去甲基酶(KDM8)與組蛋白甲基轉移酶(EZH2)扮演去勢抗性前列腺癌細胞生長的重要角色,其中將PKM2與KDM8降低表達量之後,將能夠抑制去勢抗性前列腺癌細胞的生長和轉移,而抑制EZH2的表達量亦可以有效降低雄性激素抑制劑Enzalutamide產生抗藥性,上述研究成果可望提供去勢抗性前列腺癌患者新的治療方向。研究成果已刊登於2019年腫瘤領域重要期刊《Oncogene》。一般而言,前列腺癌細胞的生長與轉移是受到雄性激素(androgen)所控制,因此,為了降低患者雄性激素的含量,臨床治療常採用荷爾蒙療法或去勢療法,包括睪丸切除及注射荷爾蒙針劑等治療方式。不過,在患者接受一至兩年的去勢療法之後,前列腺癌細胞會逐漸演化成適應患者的身體環境,變成不再需要雄性激素就能存活,進而轉變為去勢抗性前列腺癌,導致去勢療法的治療效果大打折扣。目前治療去勢抗性前列腺癌相當棘手,只能搭配化學治療或服用新型雄性激素抑制劑來緩解症狀及延長生命。國家衛生研究院生物技術與藥物研究所王鴻俊與台北醫學大學龔行健院士研究團隊分析多種前列腺癌細胞株(包括具去勢抗性與新型雄性素抑制劑抗性之前列腺癌細胞株)以及進行動物實驗結果發現,PKM2與KDM8在前列腺癌細胞株中均有異常的過度表達現象,透過將KDM8去活化之後,能有效抑制去勢抗性前列腺癌的腫瘤細胞生長,顯示KDM8在雄性激素刺激前列腺癌細胞生長作用機制中扮演重要角色。王鴻俊博士進一步指出,前列腺癌細胞葡萄糖代謝處於高度活化的狀態,而PKM2與KDM8正是調控癌細胞葡萄糖代謝進行糖解作用(glycolysis)的調控因子,顯示抑制PKM2與KDM8為有效阻斷癌細胞進行代謝的關鍵機制。此外,由於雄性激素抑制劑治療後產生抗藥性反應,進而影響去勢抗性前列腺癌後續的治療效果,王鴻俊博士研究團隊分析新型雄性激素抑制劑Enzalutamide在於抗藥性細胞株基因表現差異時發現,EZH2在這些抗藥性細胞會過度表現,因此,透過抑制EZH2的表現量能夠有效抑制Enzalutamide 抗藥性細胞株的生長,顯示EZH2抑制劑將來或可合併其它雄性激素抑制劑治療去勢抗性前列腺癌。王鴻俊博士指出,相對其他癌症而言,前列腺癌的病程較為緩慢而容易被輕忽。除上述未來治療去勢抗性前列腺癌的新方向以外,王鴻俊博士也提醒,避免高油脂飲食與缺乏運動的生活型態,也是不讓前列腺癌找上門的重要因素。未來研究團隊也將持續探究KDM8抑制劑的研發工作,期盼能夠嘉惠更多國人的健康。研究論文原文: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388-018-0414-x

每日平均上網8小時 恐嚴重影響身心

每日平均上網8小時 恐嚴重影響身心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現今的生活,人手一機,隨時都能上網聊天、購物、打手遊,甚至交友,但也因為過度使用3C產品而引發身心病症,特別是焦慮、憂鬱、失眠以及肩頸、手腕與眼睛的傷害。針對全球網路調查發現,世界各國每人每日平均上網時間為6小時42分鐘,臺灣人的每日平均上網時數為7小時49分鐘,屬於「表現優異」的前段班。當我們懂得利用良好習慣來保持身體健康的同時,也需要以正確的習慣來使用網路,避免因不當的使用造成身心不適。臺灣人的每日平均上網時數為7小時49分鐘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兒童青少年精神科黃彥勳醫師表示,現代人網路使用量日益增多,網路世界已不再是過去的虛擬實境,而是和與現實沒有清楚界限的擴充實境,讓使用者欲罷不能;而不良的網路使用習慣,最容易引發「排擠」的現象,也就是使用者每天將寶貴的時間、精力都用在上網,卻排擠了其他生活重要的活動,像是飲食營養、睡眠休息、身體運動、工作學習、言談溝通與情感交流等,日復一日的累積,終究影響身心健康,並危害人際關係。聯合醫院松德院區黃醫師提醒民眾,不良的網路使用習慣影響身心健康,長期超時使用,可能產生心理依賴、焦慮、憂鬱、煩躁、眼睛、肌肉、關節與心血管疾病等。臺北市政府衛生局呼籲民眾養成正確使用網路的習慣、避免沉迷,並提供「復籌者連盟」口訣,讓民眾檢視自己的日常生活,避免因為網路而排擠、影響日常規律活動。「復籌者連盟」口訣復:恢復規律作息,避免上網排擠飲食與睡眠。籌:健康不是上網的籌碼,避免上網造成身心負面影響。者:當一個正確使用網路示範者,避免上網影響興趣發展。連:連同親友培養正確上網習慣,避免上網排擠溝通與交流。盟:與親友聯盟規劃戶外活動,避免上網排擠運動與學習。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為使青年學子正確使用網路,108年9-10月辦理「上網不迷惘!」標語創意比賽活動,只要是臺北市國中、小或高中職的在學學生都可以發揮創意,以健康上網為題材,用有趣、有意義且富創意的文字或圖像來呈現,歡迎青年學子在108年10月31日前至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社區心理衛生中心官網踴躍報名參加。此外,社區心理衛生中心將於108年11月28日下午2點至4點辦理「滑世代的不迷網生活!」宣導講座,歡迎大朋友及小朋友一同報名。以上活動詳細訊息請至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社區心理衛生中心網站(https://mental-health.gov.taipei/)及「臺北社區心理衛生中心-傾聽each來」Facebook粉絲專頁查詢!

腎臟病患易罹低血鈣症 症狀似腦中風

腎臟病患易罹低血鈣症 症狀似腦中風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患有慢性腎臟病病史的77歲婦女因語無倫次、反應遲慢、認知功能障礙、右側肢體無力而被送進急診室,在急診室做了腦部電腦斷層和抽血檢查,發現該病患的右腦頂葉有血管栓塞情形,血色素偏低及肌酸酐偏高,一度被懷疑是腦中風,經由神經內科收治住院。住院其間確診該血管栓塞屬陳舊性栓塞,應該不是導致語無倫次、右側肢體無力的原因,由於該病患有慢性腎臟病病史,因此會診腎臟科。從抽血的多項數值中逮到「元凶」,竟是血中鈣離子濃度過低,罹患「嚴重低血鈣症」,經針劑補充氯化鈣,不但恢復認知功能,更健步走出醫院。澄清醫院中港院區腎臟科主治醫師陳燕蘭表示,經抽血檢查血中鈣離子,發現該病人的血清鈣離子為4.4,不到正常值的一半,同時其副甲狀腺素已飆至691,對慢性腎臟病人的控制值約為正常值的三倍來說,可以說已嚴重失控,因此診斷是續發性副甲狀腺功能亢進導致「嚴重低血鈣症」。低血鈣症其發病的症狀 很類似腦中風罹患嚴重低血鈣症,容易誘發抽筋等,其發病的症狀很類似腦中風,包括反應遲鈍、肢體無力,認知功能障礙等,如果未即時補充氯化鈣有可能會導致心律不整、心室顫動,嚴重時會奪人生命。該病患經每六小時針劑補充氯化鈣三天,再改口服鈣片四天就康復出院,不但恢復認知功能,更健步走出醫院。慢性腎臟病患者 為何容易罹患低血鈣症?陳燕蘭醫師指出,其罹病的機制是慢性腎臟病患者因腎臟對活性維生素D的製造功能下降,進而併發續發性甲狀腺功能亢進,而誘發低血鈣症,容易被患者疏忽或誤診,其惡化的機率很高。因此,陳燕蘭醫師提醒,慢性腎臟病患者一定要追蹤治療,以防止病情惡化而需終身洗腎,再者追蹤治療的過程中,如有其他的併發症也可即時治療。

肺腺癌轉移腦部 好神刀助消滅腦瘤

肺腺癌轉移腦部 好神刀助消滅腦瘤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過去有抽菸習慣與癌症家族史的62歲余先生,咳嗽有痰超過半年,加上常頭暈、走路不穩,家人形容像是打醉拳,經就醫切片證實是「肺腺癌末期」,腦內出現兩顆約1公分大的腫瘤,且癌細胞隨血液轉移至腦部與肝臟,以致於壓迫腦神經導致行動失調,為免腫瘤增大,患者接受「好神刀」放射治療,療程結束後腦腫瘤完全消失,同時搭配化療,即使是肺腺癌末期也能在控制中。肺癌最容易轉移到腦部亞洲大學附屬醫院放射腫瘤科主治醫師鍾娜娜表示,轉移性腦瘤是所有腦內腫瘤中最常見的型態,其中肺癌更是所有癌症中,最容易轉移到腦部的癌別,其發生率約30%至40%;一般而言,2公分內的單顆轉移性腦瘤通常可以透過立體定位放射治療受到控制,若大於2.5公分的轉移性腦瘤,則會建議先以手術切除,再輔以放射治療,如腦腫瘤為多發性造成臨床症狀,則建議給予全腦放射治療。好神刀放射治療 讓腦部腫瘤消失考量該患者當時已有多重轉移,雖然腦瘤約1公分,但分別位於大腦及小腦,其身體狀況並不適合手術治療,而且肺癌基因檢測並無基因突變,使用標靶藥物療效不佳,只能接受化學治療,故經與患者溝通後,選擇接受「好神刀」(Halcyon)放射治療。余先生經連續治療10天後,追蹤磁振掃描影像檢查顯示腦部腫瘤已完全消失,頭暈症狀也大幅改善,步態恢復正常,讓家人寬心不已,笑說:「終於不會再打醉拳了」。好神刀非實際開腦手術刀鍾娜娜醫師指出,「好神刀」並非實體可見的「手術刀」,而是用於放射治療的「快速全影像導航直線加速器」,治療前僅需15秒即可完成腫瘤部位電腦斷層掃描影像,再透過AI人工智慧,精準判讀腫瘤位置,執行放射治療,整個治療過程大幅降低到100秒內,不僅減少輻射影響範圍,使副作用減少,也可大幅減輕患者的心理壓力及增加舒適度。但鍾娜娜醫師提醒,雖然患者在診斷出有轉移性腦瘤時,在期別上屬於癌症末期,但臨床上仍有不少案例經適當治療後,有良好的預後,能提升生活品質,及較佳的治療效果,因此,民眾萬一發生轉移性腦瘤也千萬不要灰心,只要積極配合治療,還是有機會可以使腫瘤消失,繼續朝戰勝癌症的目標邁進。

試管嬰兒屢失敗 胚胎縮時攝影助好孕

試管嬰兒屢失敗 胚胎縮時攝影助好孕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一心想要趕緊懷孕生小孩的28歲李小姐,卻被醫師告知先生精蟲非常稀少,想要自然懷孕基本上不可能!屢次試管嬰兒的成功機率都偏低!中醫調養依然成效不彰。就醫求診後,在中榮取卵前醫師先用藥物治療先生的精子,很幸運的生了一個寶寶。但4年後決定再生第二胎時又遇到了困難,儘管醫師模擬同樣的方式治療先生,但這次得到的胚胎型態卻很異常,植入後也沒有受孕。所以第2次療程,在醫師建議下使用「胚胎縮時攝影」,挑選發育正常的胚胎,植入第3天的胚胎就成功懷孕,目前小孩已經2歲了!胚胎縮時攝影監控培養箱 動態記錄助優選胚胎臺中榮總生殖醫學科張瑞君醫師表示,早在20幾年前胚胎縮時攝影監控培養箱(Time-Lapse Incubator)便應用於生殖醫學領域,一開始是用來觀察早期的受精狀況,後來漸漸延長觀察胚胎的時間到囊胚期,2010年第一個由time lapse選出的胚胎,植入懷孕後的寶寶誕生了。所謂的縮時攝影技術是指將長時間所拍攝的影像,濃縮成為一段短時間影片,在培養期間以每十分鐘替胚胎拍攝一張照片,再將長達五至六天的胚胎生長過程以快速播放的方式,濃縮成約一分的影片,我們可以從影片得知在胚胎發育過程中其生長速度的快慢,細胞數目是否正常等動態的變化,且利用胚胎縮時攝影不須移動胚胎,可避免胚胎暴露在日光燈下的時間,減少光毒害,更可降低接觸任何環境中的有害物質的機會。生殖醫學新趨勢 造福不孕夫婦早日得子胚胎縮時攝影結合AI人工智慧,利用大數據使評估標準化,選出優質胚胎。對於高齡、卵巢功能不良、取卵數較少之不孕女性,無法進行PGS篩檢時,就可使用胚胎縮時攝影監控培養箱來挑選最優良的胚胎植入;對於取卵數較多,欲進行PGS的患者,也可以利用縮時攝影培養箱,來挑選分裂正常的胚胎送檢,不需送檢全數胚胎,可以減少可觀的檢測費用。現代人因為晚婚生育年齡延後的原因,不孕症比例大幅增加,從以前的10%到現在15%,也就是平均七對夫婦就有一對有不孕的問題。胚胎縮時攝影的優點除了提供穩定的培養環境,及提供動態的觀察外,研究更指出胚胎縮時攝影可以從早期的胚胎生長狀況預測之後囊胚的形成率,也可以幫我們提高挑選正常染色體胚胎的機率,因此對於高齡、卵巢功能不佳及取卵數量較少、或其胚胎難以培養到囊胚時期者,胚胎縮時攝影可以幫助我們選擇出較好的胚胎植入以增加著床率及懷孕率,並降低流產率,進而縮短達到懷孕的時間;也因為可以挑出較好的胚胎,可以提高單一胚胎植入率,以降低多胞胎的風險。

左臉被巨瘤吞噬 菲男跨海幸變臉重生

左臉被巨瘤吞噬 菲男跨海幸變臉重生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12公分「牙骨質纖維瘤」(cemento-ossifying fibroma) 幾乎「吞噬」菲律賓26歲的麥可的半張臉,害怕引人側目,總是用布遮住。雖然是良性纖維骨性病變,但巨大腫瘤不僅影響咀嚼、吞嚥功能外,腫瘤甚至將眼睛和鼻子擠壓變形,讓他僅能用口呼吸,就連左眼視力也受到影響。在菲律賓慈濟志工的協助下,今年6月麥可終於跨海轉往臺灣花蓮慈濟醫院求醫。在經歷四個月9次手術的治療,麥可變臉成功歡喜出院。在花蓮慈濟醫院林欣榮院長的召集下,由耳鼻喉科、整形暨重建外科、眼科、影像醫學部、臨床病理科、麻醉部、護理部等醫護團隊共同制定醫療計畫。耳鼻喉科陳培榕副院長表示,「牙骨質纖維瘤」基本上超過5公分就算大,像麥可超過10公分的腫瘤算是非常巨大。腫瘤影響的範圍太大每一刀都要特別謹慎,耳鼻喉科團隊以新技術克服出血問題取出12公分的巨型腫瘤,陳培榕副院長表示,雖然麥可腫瘤是良性的,但是腫瘤已侵犯顏面的骨頭,甚至從左側上顎鼻竇已經侵犯到鼻中膈,如果腫瘤不完全切除,一定會再復發,但是因為它的位置非常深且血流豐富,造成眼底及向外側顴骨破壞,同時左眼下方眼眶骨也被腫瘤擠壓,幸好腫瘤相當完整,且移除順利。接著由整形外科接力,為麥可進行眼眶顴骨複合區結構重建,重建被腫瘤吃掉的顴骨、上顎鼻竇與上顎齒槽骨,首次手術時間就長達19個小時。破壞後的重建 才是整個手術的關鍵大破壞後的重建,要維持左眼、鼻部呼吸、口腔功能和外觀外,如何拼湊被腫瘤吃掉留下巨大傷口,才是整個手術的關鍵。花蓮慈濟醫院主治醫師李俊達主任補充:「重建的步驟,是取小腿的腓骨與肌肉,補麥可的下眼眶與上顎位置,因為眼眶顴骨複合區的骨頭都被腫瘤吃掉了所以沒得支撐,要加上骨板固定下眼眶外;為配合上顎齒槽骨的形狀,整形外科團隊將筆直的小腿腓骨切成三段,折成彎曲的形狀,彎曲分裂處就用骨釘、骨板做銜接,讓上下牙齦的咬合能正常吻合。」變臉手術 最講求精準由於臉部肌肉、神經與血管構造相當複雜,手術時的重建復位工作必須非常精準。整形外科團隊將取下的腓骨細細拼湊,以顏面骨專用的骨釘、骨板固定復位後,連同皮瓣上的血管,以微創手術,與原部位的血管接合打通。這也是整個手術中,最複雜且耗時的部分。李俊達主任說:「血管的部分,則用腿骨血管接到頸部血管,兩邊都要接住,能吻合,不會漏血,也不會栓塞,整個皮瓣、骨頭才可以活,手術才算成功。」賴鴻緒教授表示,變臉手術是整形外科中最具挑戰性的手術,也是最講求精準醫療的術式,外科跨團隊合作在重建病人外觀的同時,也要考量病人呼吸、進食等功能,看到麥可充滿活力為他感到開心,也很感恩慈濟志工從菲律賓到臺灣接力關懷,恭喜麥可變臉成功。林欣榮院長也送上祝福,期待麥可帶著希望、信任面對往後的人生,重生會更有意義。

每3人有1位 腦中風患者未及時就醫

每3人有1位 腦中風患者未及時就醫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據統計因腦血管疾病死亡的人數自97年10,663位上升至107年11,520位,相當於全台平均每47分鐘即有1人死於腦中風。每年逾3萬人發生腦中風,近1/3患者為此喪命,逾半數因而失能,更為我國成人殘障的主因!台灣腦中風學會理事長鄭建興表示,「腦中風送醫時間」是救治的關鍵,但多半因國人對腦中風症狀認知不足、或選擇錯誤的就醫途徑,因而延誤治療時間。每1小時即有超過1人死於腦中風 腦中風死亡率逐年增加鄭建興理事長表示,腦中風多半好發於60-70歲的熟齡族,但隨著飲食、生活型態的改變,患者中近2成為年輕型患者。腦中風蟬聯國人十大死因多年,為成人主要死亡及失能的主因!若要減少腦中風的失能風險,送醫時間就是關鍵!腦中風黃金搶救時間為4.5小時內根據國際治療指引建議,於症狀發生後最慢應於4.5小時內施打靜脈血栓溶解劑,然而台灣平均送醫時間高出標準1倍,甚至偏遠地區最高更耗時34小時。為此,台灣腦中風學會今年與各縣市政府、局處合作,推廣在地化腦中風衛教,制定腦中風送醫評估指標,從救護車抵達後即展開救治流程,加速到院後治療進行。期待在大家的努力下,2020年全台靜脈血栓溶解劑的施打率能超越國際7%的指標,減少腦中風致死及失能的威脅。壯年嗜睡、疲累竟是腦中風一名30多歲男性患者,有三高(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問題、更有腦中風的家族病史。某一天他突然很嗜睡,也不太講話,起初家人只覺得是工作太累所致。但,不一會兒,叫他卻都沒有反應,更發現他左邊手腳沒辦法動,因而打119送醫。在救護人員評斷疑似腦中風後,便送達中重度醫院,到院內10分鐘啟動腦中風救護系統,在確認為缺血性腦中風後便以靜脈血栓溶解治療,1個月後便能展開正常的復健,3個月後已能正常生活。腦中風是腦血管阻塞或自發性破裂,分成阻塞性及出血性腦中風。7成5以上是因頭顱內或頸部的血管阻塞不通,造成缺血性中風。缺血性中風為動脈供應腦部血液突然阻塞,使腦部對應部位的細胞突然短暫缺氧,一旦栓塞移除或溶解,供血恢復正常,腦部功能也會恢復。因此,腦中風的治療方式包含施打靜脈血栓溶解劑及動脈取栓術,而靜脈血栓溶解劑為目前臨床上具即時性和可行性高的治療選擇,全國可執行施打之責任醫院達100家以上。只要及時治療,患者恢復正常率高達4成,因此「及時送醫」直接影響患者日後的復原狀況!醫學會與消防局規劃高級救護員(EMT)訓練 提升緊急救護品質因應國際治療指引趨勢,為了使腦中風治療更加完善,台灣腦中風學會今年透過縣市政府合作,與臺南市政府共同推動腦中風緊急治療優化提升緊急救護品質。醫學會與消防局規劃高級救護員(EMT)訓練,研擬結合辛辛那提與洛杉磯運動量表評估指標(LAMS)。當119接獲疑似腦中風的報案,救護技術員(EMT)抵達現場,隨即執行腦中風評估,一旦發現疑似腦中風,將啟動腦中風緊急救護網絡,送至本市13家急救責任醫院,並由醫院醫療團隊接手進行腦中風的治療,爭取最佳救治時間。在台灣腦中風學會與各衛生局、消防局及市內醫院合作下,期許2020年靜脈血栓溶解劑施打率能超越國際指標7%!台灣腦中風學會與臺南市市長黃偉哲共同呼籲,提醒民眾如發現疑似腦中風的症狀,應撥打119就醫,減少失能風險,提升復原狀況。

吃九層塔蛋 引發卵類黏蛋白過敏休克

吃九層塔蛋 引發卵類黏蛋白過敏休克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一名患有『異位性皮膚炎』的5個月大男嬰吃了『九層塔炒蛋』30分鐘後,逐漸出現皮疹,全身都紅腫並一直哭鬧,發現嘴巴當時已呈紫色與全身無力意識不清狀況,男嬰送到急診室時,已出現呼吸困難與發紺等休克現象,經醫療團隊急救及觀察治療後,緊急『腎上腺素』與相關藥物急救,並轉診兒童加護中心觀察治療後,所幸順利健康出院。大約5∼7%的嬰幼兒會出現食物過敏,少數約0.5%可能造成更嚴重的過敏性休克。過敏體質的嬰幼兒是食物過敏的高危險群,有報告指出,患異位性皮膚炎的嬰幼兒發生食物過敏的機率高達40%。如果對『卵類黏蛋白』過敏休克 要嚴格避免食用所有蛋白形式之食品 收治病例的彰化基督教兒童醫院兒童過敏免疫科主任蔡易晉醫師表示,嬰兒在急救時檢測血液過敏休克指標--『類胰蛋白酶(Tryptase)濃度』為18.9μg/L(正常測不到)並於24小時再次檢測『類胰蛋白酶(Tryptase)濃度』已下降至1.7μg/L,代表嬰兒可能食物造成嚴重『過敏性休克』。住院期間並以精準度較高『分子過敏原檢驗』--『卵類黏蛋白(ovomucoid)』與『蛋黃』特異性IgE檢驗陽性後確診『蛋』引發過敏性休克。一般臨床檢驗『雞蛋蛋白』過敏原特異性IgE準確度較不足,乃因為雞蛋蛋白質對酸對熱較不穩定,可能在烹調加熱或經過消化道時結構被破壞,而降低雞蛋蛋白質引發人體過敏的嚴重程度。然而『卵類黏蛋白』屬於蛋中的耐熱蛋白質,即使煮熟也無法將過敏原破壞。所以如果對『卵類黏蛋白』過敏休克,要嚴格避免食用所有蛋白形式之食品,例如生蛋,茶碗蒸,布丁,提拉米蘇和熟蛋等,甚至是其他有添加蛋的『加工品』,皆可能在食用後引發嚴重過敏反應。如何知道孩子對食物過敏呢?一般過敏症狀主要表現在皮膚、腸胃和呼吸道,有時甚至發生全身性的過敏反應。多數反應只是持續幾分鐘或幾個小時,少數可能持續幾天,症狀則因人而異。造成嬰兒最常見食物的過敏,為比如雞蛋、牛奶與小麥等。 如何診斷孩子對食物過敏呢?診斷食物過敏的標準測試是「口服食物激發試驗」,即嬰兒在醫生的指導與住院觀察下,口服微量過敏食物,並逐步提高過敏食物服用量,並觀察身體過敏的反應。過敏體質的嬰幼兒剛添加副食品的時候,注意要一樣一樣食物慢慢來添加,並觀察2-3天,如果沒有不良反應可以繼續添加,一旦出現過敏反應家長要提高警覺並至兒童過敏專科醫師門診就診尋找食物過敏原因。臨床過敏性休克的表徵接觸『過敏原』後出現以下狀況 - 快速(幾秒至幾小時內)出現血壓下降或全身器官失能(如:暈倒、昏厥、大小便失禁),且合併出現以下病徵:(1)過敏皮膚疹/黏膜組織水腫症狀:如(全身性蕁麻疹、發癢或潮紅、嘴唇 - 舌 - 懸雍垂水腫)。(2)呼吸窘迫症狀:如(喘、哮鳴-支氣管攣縮)、喘鳴、尖峰流速下降、低血氧。(3)持續腸胃道症狀:如(腹部絞痛、嘔吐),則要考慮。腎上腺素自動注射器 為過敏休克急救藥物為了避免再次誤食『蛋製品』引發過敏性休克造成憾事(例如:開開心心的慶祝滿周歲生日,吃『生日蛋糕』最後卻變成悲傷的忌日)。所有過敏性休克病史病患與家屬,必須學習了解過敏性休克臨床表徵與緊急處理,並隨身攜帶並自我學習使用過敏休克急救藥物 - 腎上腺素自動注射器(EpiPen autoinjector),使用方式直接注射於嬰幼兒大腿外側。幾乎全世界所有的過敏科醫師都覺得腎上腺素自動注射器價格昂貴效期短暫,而且現在全民健保也不給付腎上腺素自動注射器,這些過敏性休克病史病人只能自費購買,確實對弱勢家庭造成很大經濟負擔,也希望衛生主管機關也能正視此問題。

百歲人瑞常食扁實檸檬!選購判別法

百歲人瑞常食扁實檸檬!選購判別法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扁實檸檬(Citrus depressa Hayata)又稱山桔仔、椪橘、扁平橘、臺灣香檬,早期發現於臺灣東部和日本沖澠,在臺灣始終沒有發現其食用價值,而埋沒於荒山叢林裡。由於扁實檸檬富含川陳皮素(Nobiletin)、橘皮素(Tangeretin)等多甲氧基黃酮(Polymethoxylated Flavones;PMF),目前屏東地區已有合作社場契作種植。扁實檸檬為百歲人瑞日常飲料及食材屏東麟洛的永信蔬果運銷合作社理事主席邱永豐是台灣種植扁實檸檬(香檬)的先驅,起緣於扁實檸檬是原產地日本沖繩縣長壽村(大宜味村)百歲人瑞的日常飲料及食材,日本深入研究發現扁實檸檬相關保健成分與功效,進而成為日本最夯的養生食品,由於沖繩產量不敷需求,故向臺灣購買,促使外銷契機。香檬(扁實檸檬)V.S金桔 輕鬆判別不再傻傻分不清1.扁實檸檬較金桔稍大,它的外皮不像金桔光滑而顯得粗糙許多,還分布細小凸起微粒。2.香檬有明顯的肚臍,金桔則為平坦。3.香檬有較多種子,這些種子富含極高類黃酮成分。4.扁實檸檬喝起來有濃郁香味、另帶點嗆鼻的酸味,金桔則顯清淡。香檬(扁實檸檬)的系列產品多樣 可入菜也是夏日沁涼飲品臺灣香檬目前多以榨汁的方式外銷到日本及大陸市場,後來因合作社的努力及相關產品在媒體上曝光,國內市場逐漸知道臺灣香檬含有豐富的川陳皮素、橘皮素及類黃酮素等,因此在國內養生保健市場的接受度逐年攀升,系列產品包括香檬原汁、香檬茶包、香檬精華粉、香檬隨身包、香檬果乾等,還有隱藏版的限定產品,例如香檬鳳梨酥、香檬蛋糕、紅藜香檬-甜鳳藜醬、香檬香腸等。香檬具濃郁橘香及酸味,用途也相當廣泛,除了榨汁,還可以入菜,包括海鮮、火鍋、豬腳的沾醬,香檬香腸,也可以熬湯(香檬雞湯、香檬虱目魚湯),都是令人食慾大開的佳餚,另外單純摻入蜂蜜、黑糖、甘蔗汁,或是調製茶飲,都可成為夏日最好的清涼飲品。

每天5分鐘記憶回想 練出聰明頭腦

每天5分鐘記憶回想 練出聰明頭腦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所謂「頭腦聰明」,從醫學的角度來說,就是大腦能充分發揮它該有的功能,且能力相當傑出。事實上,大腦的功能五花八門,舉凡考試成績好、記憶力強、工作上充滿創意想法、運動能力像鈴木一朗一樣卓越、音樂才華如莫札特一般天才橫溢等等,都是「腦力傑出」的表現。我們總用「頭腦聰明」來描述的「腦力」,大致可分為以下四種類型。基本上,這些能力是以均衡發展為宜——1、記憶力:近年來由於電腦等方便的道具出現,人們已經可以不必再動腦記住許多事。不過,「記住」其實是件很重要的事。除了人名、電話等單純的記憶之外,我們還得熟記那些代替自己記憶事物的方便機器究竟該怎麼使用,更要熟知工作如何進行。別忘了我們總要記得住簡單的事,才能學得會複雜的作業。2、理解力:大腦不僅要逐一背下所有事物,更要確實理解記住的每件事之後,才有餘力思考,應用能力也才能隨之提升。與其機械式地硬記,不如先理解內涵之後,再將各種事物串聯起來一併記住,更能增強記憶力。3、回想力:光是把記下來的事囤積在大腦裡,其實就和不記得一樣。適時適度地想起這些記憶,並落實執行,大腦才稱得上是在運作。運動健將能在比賽場上發揮出色的表現,就是因為身體確實記住了練習成果的緣故。4、妙想力:要讓我們的能力發展到更高層次,創造力、創意的重要性,自不待言。究竟該進行哪些訓練,才能鍛鍊這四種腦力呢?我的建議是讓孩子每天寫圖畫日記——早上花五分鐘時間,請孩子試著回想前一天發生過的事,並將內容寫成一份圖畫日記。不妨從今天起,就請孩子開始回想昨天發生過的事吧!不論是吃過的餐點內容,或其他什麼都好,讓他盡量用最簡潔的語言,以條列式的型態寫下來。放進大腦裡的知識,若不努力回想,便派不上用場。所以建議你不妨讓孩子養成習慣,回想日常生活中發生過的事。接下來,請家長針對圖畫日記的內容,向孩子提問。透過這些提問的應答,可讓你了解孩子是否確實理解日記中所描述的事實。不僅文字重要,會選擇以圖畫日記的方式留下記錄,當然也有它的意義。若孩子不擅繪畫,只簡單畫個地圖也無妨。用地圖呈現出昨天去過的地方,有助於提升孩子的空間辨識能力。孩子們必須要有很清楚的記憶,才有能力在日記中加入圖畫或地圖。事實上,讓孩子記住「我得在這個日記上畫圖」,有助於強化他們「記住前一天發生過什麼事」的念頭。未來再回頭閱讀這些圖畫日記時,孩子就能連結自己經歷過的各種體驗,並且更容易發想出新創意。創意發想絕不是無中生有。每天持續書寫簡單的日記,日積月累之下所獲得的知識,再由孩子自行排列組合,創意發想和創造力便得以應運而生。若孩子腦中沒有過去長期累積的這些日記,只能枯等靈光一現,其實就像是在沒有魚的池子邊垂釣似的,絕對想不出任何好點子。要培養孩子的腦力,不妨試著先從這個每天早上五分鐘的習慣開始做起吧。(本文摘自/順著大腦習性,懶人也有高績效/方言文化)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