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結資深記者,擔任醫療與民眾之間的橋樑,採訪醫界專家,將艱難的醫學名詞轉換為日常生活知識,提供最專業、最用心、最貼近您的健康新聞。希望大家多傾聽身體的訊息,除了治療疾病之外,在平時生活中享受健康!

牙齒生病恐引發全身疾病 全民落實口腔健康4字訣

牙齒生病恐引發全身疾病 全民落實口腔健康4字訣

2022-03-17 健康醫療網/記者楊艾庭報導 根據國外2021年一份調查,疫情期間各國因封城與戴口罩限令,導致民眾對口腔衛生重視程度大幅下降,大約兩成五的兒童沒有做到一天刷牙兩次。3月20日是「世界口腔健康日(World Oral Health Day)」,由知名無糖口香糖品牌打造的照護網,與中華民國家庭牙醫學會副理事長黃耀慧醫師呼籲民眾重拾對口腔健康的關注,妥善照顧口腔以維持身心健康。 3成年輕人無定期檢查口腔 5成有口臭 知名無糖口香糖品牌的照護網,在今年展開台灣青年世代口腔健康問卷,調查台灣18-30歲年輕族群的口腔健康狀況。根據調查,6成5年輕人過去2年內曾發生牙齒疼痛、牙齦發炎出血或牙齒敏感等症狀;但有3成沒有定期口腔檢查,出現病症仍置之不理,長期下來花費更多金錢與時間治療,且幾乎每2位就有1位有口腔異味困擾,超過半數影響人際社交、職場的自信心。 根據調查,有口腔異味困擾的年輕民眾都會尋求增加刷牙次數、使用含氟漱口水以及嚼無糖口香糖等方式改善。黃耀慧提醒,口腔異味成因複雜,第一步先尋求牙科醫師診斷是否為口腔疾病造成,後續才以刷牙、含氟漱口水或無糖口香糖改善問題。 糖尿病、心肌梗塞、大腸癌、失智症 與口腔健康息息相關 今年世界口腔健康日的主題為「BE PROUD OF YOUR MOUTH」(以口腔健康自豪)。黃耀慧醫師也強調,口腔健康與全身健康息息相關,據多份國外醫學研究報告表示,嚴重牙周病的糖尿病患者,其心腎死亡的風險高出3倍;重度齲齒患者罹患冠狀動脈心臟病較普通人高1.13倍;有牙周疾病者罹患失智症較普通人高出1.17倍、有失智症者罹患牙周疾病則1.69 倍。 各項數據都指出口腔健康是維持全身健康的要件之一,但台灣僅有一成六的青年世代認知到口腔健康可以減少多項系統性疾病的發生率,與今年「世界口腔健康日」推廣重點訊息:「維護良好口腔衛生習慣能確保全身健康」呼應,應加強國人口腔健康對身心重要性的認知。 嚼無糖口香糖 有效降低致齲菌 2021年4月英國生物醫學中心口腔健康期刊(BMC Oral Health)刊載的實證醫學文獻顯示:嚼食無糖口香糖,可以有效控制成人與兒童口腔中致齲菌(突變型鏈球菌)數量。英國頂尖研究學府倫敦國王學院(King’s College London)發表的實證醫學文獻,檢驗並比較嚼食無糖口香糖與未嚼食無糖口香糖的成人與孩童,結果顯示嚼食無糖口香糖可有效降低28%蛀牙發生率,可作為口腔預防性照護的輔助措施。   平時應落實 口腔保健4字訣 黃耀慧醫師提醒民眾,防疫不鬆懈、口腔保健不可妥協,人人應落實「愛牙四守則」,謹記「檢、刷、線、嚼」四字訣,包含:一、定期進行口腔「檢」查;二、早晚使用含氟牙膏「刷」牙;三、每天使用牙「線」(棒);四、吃完、喝完,「嚼」無糖口香糖或使用含氟漱口水。通過正確方法清潔維護口腔,為口腔健康而自豪,好好享受有品質的健康生活。   ▲中華民國家庭牙醫學會副理事長黃耀慧醫師呼籲民眾天天「愛牙四守則」輕鬆做好口腔保健 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article/53102/

攝護腺癌患者避免漏尿、勃起障礙全靠「美軍機器人」

攝護腺癌患者避免漏尿、勃起障礙全靠「美軍機器人」

2022-03-17 健康醫療網/記者楊艾庭報導 達文西機器人手臂輔助的內視鏡手術,在泌尿科領域中有長足的發展與進步,傷口小、出血量低,以及術後恢復期短是一大特色。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泌尿科主治醫師程威銘表示,一名近7旬的老翁罹患攝護腺癌,原只想電療,但家屬希望老翁將整個攝護腺摘除,讓癌細胞完全消失,在堅定勸說與幫忙負擔治療費用之下,老翁接受達文西手臂手術治療,手術歷時約6小時,出血量僅200C.C.,術後疼痛感低,下床活動幾乎無礙,也無漏尿,目前為止癌症的控制也相當良好。 模擬人類手腕旋轉 機器人手臂手術無死角 程威銘表示,達文西機器人手臂原先是應用於美國國防部,當時因戰場上的傷兵若需緊急手術,但要請醫生上戰場風險更大且醫療資源恐怕不夠,因此如果有一套機器手臂,醫生只要遠端遙控就可將手術處理完成。於是美國國防部挹注資金,請廠商研發達文西機器人手臂,但後來遠距離端操作的實際應用並不多,不過對醫療發展有很大助益,主刀醫師不再需要手拿器械、久站在病人身邊執行手術,只要在另一房間並坐在椅子上,接著透過螢幕顯示操作機器人手臂即可。 以往傳統腹腔鏡手術,就像手拿一雙50公分的筷子深入肚子裡的器官夾出異物,角度會受到局限無法旋轉,而達文西機器人手臂則模擬手腕的旋轉動作,非常適合用於縫合手術,而泌尿科的器官大多長在腸子的後方或下方,使用達文西機器人手臂再適合不過。不過,達文西也有缺點,程威銘說明:「像手術當中要切多深、綁多緊,原本親手執刀的傳統手術會有感覺,但達文西只能透過螢幕用眼睛看,因此可能會出現誤差,因此達文西未來的發展將出現手部的回饋,可以讓醫師感受到使力是多少,提高精準度。」   ▲醫師操作達文西手臂機器人。圖:程威銘醫師提供。 達文西好處多:出血量低、勃起障礙、漏尿問題少 程威銘表示,在泌尿科,達文西機器人手臂目前除了應用於攝護腺癌的攝護腺根除性手術,還包括腎細胞癌部分腎臟的切除手術、疝氣手術,以及女性子宮、膀胱或直腸脫垂,透過達文西手臂機器人,能做到更加精準的醫療與精細縫合,讓患者的治療更降一分風險。 程威銘表示,以攝護腺癌為例,傳統是剖腹手術,約有10-15公分的傷口,且肚子最下面有恥骨擋住攝護腺,且攝護腺上還有粗血管,因此開刀時800-900 c.c.的出血量是家常便飯。再加上切除攝護腺之後,還須將膀胱與尿道縫合,但容易引發尿液流到肚子裡的情形,因此患者術1-2個月都須裝上尿管。另外,若傷到通往陰莖的神經,也會造成勃起功能障礙。 達文西手臂手術只是在肚子上打五個洞,傷口僅約2-3公分,疼痛感也降低;程威銘表示,手術時會在肚子裡打氣,此時氣壓會壓著血管,因此大副降低出血量,約100 c.c.,手術時間也可大幅縮短,且不意傷到附近組織或神經,縫合又能做到滴水不露,因此術後漏尿、勃起功能問題或其他併發症的狀況相對少。   ▲達文西手臂機器人手術進行畫面。圖:程威銘醫師提供。 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article/53103/

小分子標靶藥物 HER2腦轉移剋星

小分子標靶藥物 HER2腦轉移剋星

2022-03-16 健康醫療網/記者陳佳慧報導    標靶藥物問世後這十年來,許多原本無法控制的癌症獲得了控制,目前例如乳癌、肺癌、大腸癌等癌症,都會在手術前或手術後使用標靶藥物來縮小腫瘤或是殺死殘存在身體中的癌細胞。 對於HER2陽性乳癌患者來說,因為惡性程度高,即便使用了標靶藥物來做為輔助性治療,十年內發生復發轉移的機率仍高達三成。最棘手的是當中還有30~55%的病患會復發轉移到腦部。 因為藥物特性,傳統標靶藥物很難進入腦中,達到治療的效果,造成乳癌腦轉移病患在控制病情上十分不容易。但去年台灣通過HER2乳癌新一代小分子標靶藥物,此藥物分子量小,比起傳統藥物更容易通過腦部,成為目前醫師對抗與預防腦轉移的一大利器。 乳癌強化輔助治療 可降低六成復發率 臺大醫院雲林分院腫瘤科陳省吾醫師表示,在早期HER2乳癌,使用傳統輔助標靶藥物後,一年內再接續使用新一代小分子標靶藥物做強化輔助治療一年,可以再降低六成的復發機率;對於HER2乳癌常發生的復發腦轉移,在研究數據上也看到有降低的趨勢。 陳省吾醫師補充,對於早期乳癌高風險的族群,例如病理未完全緩解、有淋巴結轉移,或是腫瘤較大的病患,使用這樣的強化輔助治療得到的好處更多。 乳癌腦轉移首選 小分子藥物立大功 在晚期乳癌,此類藥物也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臺大醫院雲林分院腫瘤醫學中心陳若白主任解釋,對於乳癌已經發生腦轉移的病人,目前除了小分子標靶藥物外,也可以使用放射線來治療腦部的腫瘤,但副作用可能有記憶喪失等腦部功能的損傷,因此少有病患願意接受放射線的治療,此時就可以選擇使用小分子標靶藥物來治療。 陳若白主任分享,有位五十歲病患罹患乳癌多年,不幸轉移到腦部後,因為多重抗藥性無藥可醫,後來使用小分子標靶藥物進行治療,腦部腫瘤快速獲得控制,半年多來病情穩定,腫瘤也縮小了。 晚期乳癌治療複雜 需與醫師共同討論治療策略 陳若白主任叮嚀,晚期乳癌的治療需要考慮癌症的分型以及轉移的部位,也必須兼顧患者的生活品質與對藥物的接受程度,患者與醫師一同討論最適合的治療方式與頻率,才能順利得到最好的治療效果。 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article/53084/

女生的痛子宮肌瘤 無痕治療海扶刀

女生的痛子宮肌瘤 無痕治療海扶刀

2022-03-16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台灣約有6成的女性會有子宮肌瘤情形,有些會大到壓迫神經影響排尿,即使不太大的肌瘤也讓女生備感壓力。子宮肌瘤原因多元,研究發現子宮肌肉層有比較多的荷爾蒙接受器讓其長大,但也與個人體質及飲食西化有關。 子宮肌瘤大概是僅次於經痛,讓女性最苦惱的問題,傳統的治療,是利用腹腔鏡採取微創手術,將子宮肌瘤摘除,太大者甚至得將子宮切除;近15年來國際上已發展利用海扶刀治療,讓肌瘤消融減積達到治療目的,而國內醫院也在6、7年前就引進該項技術,以林口長庚紀念醫院為例,自2014年底引進海扶刀無創,並且成立海扶刀治療中心,目前已有700例以上的治療經驗。 林口長庚婦產部主治醫師陳威君指出,海扶刀並不像傳統治療有一把刀,比較正確的說法是海扶治療,它是利用超音波將高能量聚焦在肌瘤上,能量的安全治療範圍會往外擴大1至1.5公分,範圍並不大也不會傷及其他組織,治療時也不像腹腔鏡微創手術得全身麻醉,而是採取舒眠麻醉,為精準治療的一環。 一名正值更年期的婦女就因為海扶刀救了她的子宮。這名50歲左右的婦女,原本就有子宮肌瘤,想說進入更年期後肌瘤可能就會停止生長,一直未積極處理,但肌瘤沒有縮小反而不斷長大,壓迫到泌尿系統造成頻尿,後來因解不出尿送急診治療,醫師建議將子宮摘除,她不願意轉而救助陳威君。 陳威君說,婦女的肌瘤約12公分,她不想摘除子宮,也不想用腹腔鏡微創手術,最後就用海扶刀治療,半年後腫瘤已消減至7-8公分,已無頻尿大幅改善生活品質。依林口長庚醫院的統計,海扶刀治療3個月後,肌瘤的體積可減少50%,半年後可縮減60%,第3年大概約80%,由於經組織壞死凋亡,肌瘤再復發機率很低。 海扶刀在治療前後都需經由核磁共振確認,術前還要進行定位模擬手術,評估治療效果,若發生肌瘤血流豐富,消融效果差或肌瘤再復發程度高,就不適宜採取海扶刀手術,另外,尺骨上的體脂肪若超過2.5公分,需使用較高的能量,會擔心有皮膚燙傷情形,得拉長治療時間。 而海扶刀除了用在子宮肌瘤,還可以用在子宮肌腺症(子宮內膜增生),其盛行率約15%,由於子宮內膜增生不一,有時候會影響到受精卵著床;一名37歲的女性因子宮內膜增生厚度達5公分,試了各種療法一直未能懷孕成功。 後來陳威君利用海扶刀治療患者的子宮肌腺症,由於肌腺症不像肌瘤有個外膜,因此在能量的控制更需要小心,要避免能量跑到子宮腔,而肌腺症的消融效果可以達到80%-90%,而女患者在經過治療後已成功懷孕生子,對患者而言是一舉兩得。 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article/53085/

台灣大車隊與屏東縣合作「好孕專車」孕媽咪享6千元車資補助及限量好禮!

台灣大車隊與屏東縣合作「好孕專車」孕媽咪享6千元車資補助及限量好禮!

2022-03-15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為了照顧懷孕婦女出門產檢的交通問題,台灣大車隊與屏東縣政府合作「好孕專車」,讓孕婦前往醫院產檢時,享有更便利安心的乘車服務,並攜手盛和雅集團旗下嬰兒用品廠牌,贈送價值650元好禮給前200位搭乘台灣大車隊「好孕專車」的媽咪們。屏東縣政府自3月8日起發放價值6,000元的紙本好孕車券,提供給孕媽咪作為車資補助,單趟搭乘不限使用張數、折抵金額無上限、不限定在屏東縣地區內使用。 孕媽咪挺著肚子開車或騎機車實在不方便,遇到先生要上班而其他親朋好友也無法載孕媽咪做產檢時,該怎麼辦?台灣大車隊與屏東縣政府合作「好孕專車」,由屏東縣政府提供價值6,000元的孕婦產檢車資補助,正是築起孕媽咪便利性及省下交通費的福音。只要設籍在屏東的媽咪或設籍前新住民,並於屏東縣指定的19家婦產科醫療院所領取孕婦健康手冊時,同步申請屏東好孕車券,當場即可領取面額100元及200元各20張的屏東好孕車券,總價值6,000元。除本次與屏東縣政府合作之外,從101年起台灣大車隊「好孕專車」已在新北市、嘉義市、高雄市合作,目前全台共有4縣市提供此服務。   ▲屏東縣長潘孟安(中)、台灣大車隊高雄分公司宋玉芳副理(左)、台灣大車隊高雄分公司小隊長張誠正(右),台灣大車隊品牌與屏東縣政府一起打造屏東友善婦女懷孕環境 台灣大車隊關心女性乘客安全,除了在北、中、南4縣市推出「好孕專車」車資補助服務外,也替晚歸的女性提供女司機接送,只要打開55688 APP按下確認叫車,再從「備註需求」中選擇「女司機」,就能讓夜歸女性及孕媽咪回家之路更安全。同時APP還有「分享路徑」的功能,搭車就可以同步將自己的路程分享出去,讓親朋好友確實掌握妳的所在地,行車軌跡一目了然。   ▲台灣大車隊好孕專車一覽表 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article/53075/

從個人特質看健康運勢 星座專家一一分析

從個人特質看健康運勢 星座專家一一分析

2022-03-15 健康醫療網/記者賴欣平報導   不少人喜歡關注星座運勢,但你知道嗎?其實星座不僅跟個人特質、事業、感情等運勢有關,每個星座的健康狀態也可能因流運而產生差異。知名身心靈星座工作室負責人同時也是雜誌星座專欄作者的周飛芃(Rose)老師分享,人的健康是由身、心、靈三方共構而成,代表著個人特質也會影響到健康,因此,多花點心力去了解自己與評估自我健康狀態都是相當重要的。 12星座健康運勢大解析 「這星座」最不愛運動! 以今(2022)年的流運來說: 土象星座/金牛座、處女座、魔羯座 ♦金牛座 身體能量不錯,但因生活謹慎,常出現聳肩、咬牙等行為讓肩頸及下顎容易呈緊繃狀態,周飛芃老師建議,可多進行令人放鬆的活動,另因金牛喜歡享受生活、好美食,要特別注意過度攝取造成體重上升、膽固醇飆高,多運動、儘量減少賴在沙發上划手機的習慣。 ♦處女座 從外表不太能得知處女座是否呈現緊張狀態,然而,他們只要一有壓力,容易積累在下腹部接近小腸的位置,進而產生消化問題。另也常因埋首於工作導致營養缺乏,要多注意營養均衡攝取、身體排毒及淨化。 ♦摩羯座 魔羯屬於「內壓型」的星座,內心常有過多擔心、恐懼及負面思考,要小心演變成壓力型高血壓。周飛芃老師提醒,對於魔羯來說,要從年輕時開始學習「轉念、釋放」,尤其「走路」對摩羯來說是蠻適合的運動方式,可安排至登山步道健行,沿途中靜下心來賞花花草草也是不錯的選擇。從今年流運上來講,要特別留意關節、皮膚及牙齒方面的問題。 火象星座/牡羊座、獅子座、射手座 ♦牡羊座 今年要多加留意免疫系統的穩定性,避免過度耗用精力而不自知,尤其當季節變化時,慎防感冒,隨時注意是否有出現身體發炎或腹瀉的現象。 ♦獅子座 過度興奮、精力旺盛,常有睡眠不足的問題,然而,睡眠是保健的基礎,把睡眠品質顧好是第一要件。另因獅子們個性較急,也要注重小腿跟腳踝的保養,運動時做好事前暖身及事後伸展,降低扭傷機率。 ♦射手座 活力值位居火元素星座之冠,喜歡嘗試各種運動,肌力、體力都維持得不錯。就今年健康運勢來看,周飛芃老師指出,要多注意甲狀腺、泌尿生殖系統及尾椎問題。周飛芃老師特別提醒,射手座自今年10月開始、尤其是11月,要特別小心感冒,如受到風寒可能比較不容易痊癒。 風象星座/雙子座、天秤座、水瓶座 ♦雙子座 常有鼻過敏的問題,因此,比起其他人更要加倍注意疫情自我防護。今年流運上來看也是要小心感冒,但周飛芃老師分享,因為雙子座過去生活習慣較隨性,近來也有許多雙子座的朋友表示,從防疫生活中重新檢視了自己的衛生習慣,相比過去似乎比較不容易感冒,可算是一種「因禍得福」。 ▲星座專家周飛芃(Rose)老師 ♦天秤座 要特別留意身體氣血循環、泌尿系統以及排泄是否順暢。 ♦水瓶座 可以說是12星座最不愛運動的星座,尤其是當中年後身體代謝速率開始下降,容易出現中年發福的現象,平時即要注意身體供氧量、鍛鍊心肺功能。尤其今年淋巴系統、自律神經包含交感神經、副交感神經都較有壓力,建議可多進行健走、健行等較為和緩的運動,唯要留意腳板及小腿抽筋的現象,或多補充一些相關營養素來預防。 水象星座/巨蟹座、天蠍座、雙魚座 ♦巨蟹座 今年健康運勢還不錯,然而,身體疾病多跟無法消化自己情緒有關,當季節變化時容易睡不好,造成如口破、口臭或胃脹氣等上火現象,需注意身體排毒及濕氣排除,感覺身體不適時可尋求中醫協助調理。 ♦天蠍座 身體素質佳,但常碰上「不病則已,一病驚人」。今年要特別留意眼睛保養,平時可多攝取一些護眼營養素,提醒自己不要用眼過度,除此之外,也要慎防頭痛情形,不論男性、女性一洗完頭就建議儘速吹乾,天冷時注意頭部保暖並避免頭部吹風。 ♦雙魚座 雙魚們今年是否想要有一些突破?小心自己給自己施加壓力,周飛芃老師表示,閒暇時可多聽一些自己喜歡的音樂或靜坐,好讓身心放鬆,也可安排療癒的按摩行程,留意淋巴排毒、身體淨化。 從年輕開始「養健康」 循序漸進才是長遠之計 周飛芃老師提醒,不管是哪個星座,最好都從年輕就開始養成運動及保養身體的習慣。運動不僅可以增強體力、降低健康風險,同時也可以協助釋放內心壓力。而若要確實養成運動習慣,建議不要初期就訂定太激烈的運動計畫,循序漸進先由和緩的計畫開始,更能將運動這條路走得長遠。   ▲知名物理治療所脊柱訓練專科物理治療師李尚澤 入門運動選哪一款? 物理治療師首推「健走」 這時許多人一定不禁好奇,究竟哪種運動可做為入門?十二星座都適合?知名物理治療所脊柱訓練專科物理治療師李尚澤首推「健走」。健走有三大好處:(1)增加下肢活性(2)增強心肺循環(3)於戶外進行可增進身體應對環境變化的能力及身體協調力。 尤其是年長者常會因體能問題而給自己設限,或是擔心退化性關節炎惡化,就完全不運動。李尚澤指出,事實上肌力流失可能反加速老化,而健走相對其他運動來說較沒有門檻,且平均心跳約略維持120-130下/每分鐘,對心臟的負擔不若其他激烈運動,幾乎可說是人人都行,亞健康族群也不例外,因此,千萬別為不運動找理由,反致失了健康。 起步走之前 先養成姿勢、穿著正確觀念 健走雖然沒有什麼門檻,然而,仍有一些錯誤姿勢或服裝需儘量避免。李尚澤表示,民眾在健走時要注意「膝蓋微彎」,因站太直或走路時關節過度緊繃都可能會加重關節負擔並影響肌肉的鍛鍊,照理說,步行時大腿前側肌肉出現痠感,才能有效鍛鍊到下肢肌肉。 另外,李尚澤提醒,健走時可搭配雙手擺動及上半身近肋骨、胸腔部位的轉動,這樣可以協助放鬆上半身因久坐而緊繃的肌肉,腹腔與骨盆的晃動則注意不要太多, 衣著部分要留意「排汗」功能,尤其鞋子的選擇相當關鍵,需儘量選擇包覆性高且護跟硬、鞋頭上翹的鞋款,幫助走路時的推進,也可以進行動態的足壓測量,找出可能的潛在問題,並選配合適的鞋、墊,減少足部傷害。李尚澤補充,市售常見健走鞋有些主打舒適、底部柔軟,然而「剛性不足」可能使保護力下降,長時間走下來恐導致足底筋膜炎,可見鞋子並非底越軟越好。 運動也可說是「營養保健品」 規律進行更有效 疫情期間除了要防疫之外,也要增強自己的體力、免疫力。李尚澤提醒,有些人一開始運動就急著想看到成效,然而,可以將運動想成一種「營養保健品」,不是吃一次就可以有效,因此,培養長期運動習慣非常關鍵。建議民眾可先以兩週為初次運動計畫,達到目標後再陸續調整,當身體習慣後,好處就會慢慢浮現。 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article/53025

喪失嗅覺才知道恐慌?平常鼻塞不能太輕忽

喪失嗅覺才知道恐慌?平常鼻塞不能太輕忽

2022-03-14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 台灣因為潮濕、空污等,過敏的人非常多,除了起床時噴嚏連連之外,也容易鼻塞、鼻涕倒流。中醫認為,鼻為肺的開竅,鼻子不會自病,鼻病起因不外乎肺氣不足,或受外邪所侵而引起鼻病。由於新冠肺炎肆虐,若此時因為鼻塞出現嗅覺異常的狀況,可能造成恐慌,原本沒染疫的人,在來往醫院,甚至因擔憂染疫進行快篩、篩檢時,反而增添暴露在危機中;因此,中醫師建議,民眾應妥善照護自己的呼吸系統,避免在疫情期間增添困擾。 嗅覺靈敏因有氣體迴旋 鼻塞是因鼻子神經溫度不夠 李深浦中醫師表示,人的嗅覺非常靈敏,不但可以判別不同的味道,還可分辨味道的來源,而且對有毒物質反應很敏感;因為嗅覺是感受神經,與普通的神經反應不一樣,吸氣後鼻中有氣體迴旋,嗅覺神經將感受到的氣以神經能量轉導出來;很多人會鼻塞,是鼻子神經的溫度不夠,鼻子的能量不夠,就不會舒暢。 鼻塞靠嘴巴呼吸 會影響嗅覺、味覺和肺部 鼻塞和打噴嚏會影響嗅覺與味覺外,對於肺部也會有影響;李深浦中醫師指出,鼻塞時因為空氣無法到鼻子裡面,以致只能靠嘴巴呼吸,鼻子塞住了,裡面的溫度與氣會使鼻黏膜腫起來,由於鼻黏膜會有噴氣的作用,例如氣溫很冷時,呼氣時會看得到一股煙和氣體,因為台灣的氣溫沒有那麼低,水蒸氣無法看得到,而當氣溫夠低時,鼻黏膜不只可以聞到嗅覺,呼吸時也可幫助肺增加溫度,使之不受涼。 體溫和散熱足夠 呼吸順暢鼻子健康 李深浦中醫師進一步指出,鼻子是人體散熱的器官之一,散熱有二個作用,溫度夠則鼻子暢通,溫度不夠就會鼻塞,吸空氣進來是保護肺部的溫度,若吸的空氣若太乾燥太冷,鼻子就會冷,若又沒有水蒸氣時,肺會受傷乾裂。 鼻子要健康,基本上體溫跟散熱都很重要,因為水蒸氣與熱量是反地心引力,而人體要健康和輕鬆也是要反地心引力,身體的氣可以抵抗地心引力,所以氣很足的人,鼻子一定會暢通,呼吸會順暢,腦神經也會靈敏,這是很自然的一種反應。   ▲中醫師李深浦 鼻黏膜神經傳導很敏感 氣流不順暢就會鼻塞失去嗅覺 當鼻塞時神經有障礙,氣流不順暢,鼻神經黏膜訊息通路有障礙,就會影響嗅覺。李深浦中醫師分享,很多鼻塞病人會找中醫診治,因為鼻黏膜神經傳導特別敏感,與腦神經很接近,對外反應和分辨速度即快又靈敏,鼻內神經不只是神經還有表層那股能量,神經膜不夠舒暢,受到壓力,反應就會遲鈍,就會失去嗅覺。 治療鼻塞不只嗅覺神經 神經鞘也不可有壓力 曾有人失去嗅覺好幾年,經由李深浦中醫師治療半年恢復了嗅覺;李醫師強調,治療鼻塞時不只修復嗅覺神經,也要同時兼顧神經鞘,他進一步說明,要使神經的膜不受壓迫而且要暢通,是由於神經外有很特殊的神經鞘,神經鞘不可有壓力,否則一旦電壓或氣場不夠,都會使神經鞘受到影響而不健康。 解毒+氣順中藥提升體氣 抵抗六氣變化不鼻塞 想要不鼻塞,最好不要常感冒,而且一旦有輕微感冒,就應該要注意!李深浦中醫師建議,出現輕微感冒時,服用解毒或氣順的中藥都可以改善,可幫助體氣來對抗外面的病毒,因為可以提升內壓來抵抗外壓,提升體氣來抵抗外面的六氣變化;譬如去高山會有壓力變化,會出現頭痛、身體虛、頭重、鼻塞等高山症狀,這時也是要提升體氣,而中藥對於增加體內的氣有一定的效果。 呼吸系統健康 需體內溫度正常體陽足 曾有一位在日本東京就醫治療鼻過敏的病人,一直都無法斷根,回台後找李深浦醫師治療,吃二、三天藥就感覺改善很多,但仍要持續治療用藥才會得到更多進步。李深浦醫師強調,呼吸系統要特別注意溫度、氣壓與氣場,若肺功能對氣壓變化調節力不足,可吃中藥來增加體氣,抵抗外面氣壓變化,還有就是要少吃冰涼水果,要想體陽足就要儘量維持體內溫度正常。   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article/52716

乾眼中心助攻治療乾眼新策略!專家指:鎖住淚水靠這招!

乾眼中心助攻治療乾眼新策略!專家指:鎖住淚水靠這招!

2022-03-14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 新冠肺炎Omicron變異株入侵台灣社區,奧斯卡眼科中心梁章敏醫師提醒,戴上口罩保護呼吸道同時,千萬別忽視眼睛也可能是病毒入侵身體途徑,因此,疫情期間經過眼科醫師專業乾眼診斷後,可使用刺激天然淚水的新型促進淚液分泌眼藥水,恢復淚水分泌功能與鎖水保護功能。 防疫戴口罩可能加快眼睛水分蒸發造成乾眼症狀 梁章敏醫師表示,淚水可不只能維持眼睛濕潤,其同樣是眼睛重要的保護關鍵,能抑制與洗刷附著的病毒與細菌。但是在新冠肺炎疫情下,民眾外出必須長時間戴口罩,若配戴口罩的方式不正確,吐氣時氣流容易往上衝,就像大風不斷吹著眼睛,眼淚蒸發速率會加快,不知不覺提高乾眼症發生風險。 恢復眼睛鎖水保護功能、保持濕潤 關鍵在刺激黏蛋白生成 提及乾眼症的成因,梁章敏醫師依亞洲乾眼症學會(Asia Dry Eye Society,簡稱ADES)於2020年提出的最新ADES乾眼症共識指出,罹患乾眼症的重要因素在於淚膜不穩定。淚水附著在眼表上,由外而內可分為油脂層、水-黏液層(混和水分與黏蛋白等眼淚重要物質),只要任何一層不穩定,都有可能導致乾眼。而自體免疫疾病、老化、部分慢性病藥物、長時間觀看螢幕等,都是引發乾眼症常見因子,加上新冠疫情緣故,長時間配戴口罩吐出空氣加快眼表水分蒸發,對乾眼症病患更是雪上加霜。   亞洲乾眼症學會也提出,針對不同類型乾眼症,應根據患者的乾眼症類型對症下藥,治療效果會較全面,「簡單而言,就是缺什麼補什麼」,梁章敏醫師進一步說明:「也提醒長期需要盯著電子螢幕的上班族,乾眼的原因可能就是黏蛋白不穩定引起的『濕潤度缺乏型乾眼症』」。建議選擇可以恢復黏蛋白穩定度的新型促進淚液分泌眼藥水,補充淚水的同時,也刺激黏蛋白生成,讓眼睛恢復鎖水功能,達到開源也節流的效果,舒緩乾眼症效果也會更好。 梁章敏醫師提到,臨床中曾治療1名35歲乾眼症病患,職業是專業導演,每天觀看螢幕最長高達12小時以上,長期受到乾眼症困擾,曾就醫使用傳統人工淚液,但自覺舒緩效果不佳,在自己門診中藉由乾眼治療中心檢查,利用新型促進淚液分泌眼藥水搭配脈衝光治療瞼板腺,研究發現新型促進淚液分泌眼藥水,可能通過脂質和淚液分泌促進脂質層的擴散,從而增加淚膜脂質層的功能,乾眼症乾燥與疼痛等病徵明顯緩解。   乾眼中心新科技協助檢查乾眼更全面 及早治療以免視力受損 ▲乾眼中心具完整設備可全方面評估患者合適治療與預後 乾眼症檢查可以更周全!梁章敏醫師說明,傳統檢查乾眼症因設備較缺乏,許多檢查容易發生誤差,也就影響治療效果,隨著科技進步與新設備出現,陸續有眼科診所設置乾眼症中心,利用不同檢測儀器,可以分析淚水穩定度、發炎物質濃度、瞼板腺分泌狀況,也能檢驗眼球各部位細胞與神經健康情形。 梁章敏醫師呼籲,當眼睛容易發生乾澀勞累、有異物感、發癢刺痛等症狀,最好趕快就醫檢查是否罹患乾眼症,藉由適當治療,能舒緩症狀避免持續惡化,如果未能及時治療,恐怕陷入負面循環不斷惡化,最嚴重眼睛表面出現傷疤,讓視力永久受損,因此及早檢查趁早治療,才能保護自己的靈魂之窗。 梁章敏 醫師 現爲奧斯卡眼科中心醫師 前三軍總醫院眼科部主任 國醫航太及海底醫學研究所指導教授   參考資料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眼淚的重要-淺談乾眼症》https://tpech.gov.taipei/mp109181/News_Content.aspx?n=80359412498D4193&s=3A33D766DC25B570 2020 ADES亞洲乾眼症學會乾眼症共識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7423530/ Eye & Contact Lens; Volume 47, Number 6, June 2021; 317:322 J Ophthalmic Vis Res 2021; 16 (1): 103–112   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article/53041/

疫情亮紅燈!感冒喉嚨痛不用看醫生?醫師:勿讓小病拖成大病

疫情亮紅燈!感冒喉嚨痛不用看醫生?醫師:勿讓小病拖成大病

2022-03-11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近期新冠肺炎疫情持續延燒,仍有本土案例出現,足跡遍佈台灣。不少民眾會因為擔心疫情,認為感冒沒有大事就少去醫院。一名網友提到,家中長輩最近出現感冒症狀喉嚨不適,不過眼看疫情未平息,長輩因而提出「感冒看醫生不如在家休息,去醫院只是增加染疫風險」。所以,感冒真的不用看醫生嗎?  看醫生也只是開藥舒緩症狀,只要多休息就好? 三軍總醫院基隆分院副院長李明勇醫師表示,感冒通常指的是輕微症狀,如果幸運是被致病力較弱的病毒感染,輕微的症狀也許過幾天就好了。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有的比較強的病毒,例如流感和新冠病毒,就可能導致嚴重併發症。因此為了釐清楚未來病況發展,或是避免原先身體狀況較不好的患者病況惡化,例如免疫不全、年紀較大等,建議還是要去看醫生。 李明勇醫師提醒,「感冒不用看醫生」的前提是這些症狀的原因真的「只是感冒」,但一般民眾無法自行確認病因,因此就醫的重要性就在於確認病況避免更嚴重的狀況產生。 另外,因最近本土疫情較為嚴峻,許多長輩擔心進出醫院會增加染疫風險,所以害怕去醫院不想就醫。針對這樣的現象,李醫師表示對於免疫力較差的長輩,打疫苗可以提升自己的免疫力,另外透過健康的飲食、食療輔助例如枇杷膏、薑茶等等,以及規律的運動都可以增加抵抗力。此外,透過增加外在保護,例如戴口罩、勤洗手。如果以上自我保護的行為都有確實做到,民眾不需要對於去醫院有過多的恐懼,延誤就醫更是因小失大。 出現感冒症狀勿拖延,當心小病釀大病 李醫師分享,曾經有一名中年的男性病人,因為認為自己的症狀只是小感冒,所以到藥局購買成藥,認為多休息就會好轉。沒想到病情並未好轉,甚至演變成高燒,在發燒的第六天才就醫,緊急照X光才發現肺部已呈現白色,經檢查過後才確認男子是流感病毒,所幸病人最後痊癒出院。 李醫師說道,若個案病人提早就醫並使用相應藥物及早治療,就不至於小病釀成大病了。因此,民眾若出現感冒症狀,輕微病況時可選擇在家休息觀察,但若是出現嚴重症狀例如喘、悶、胸痛等,務必還是要就醫,尤其出現持續發燒時更是切勿拖延。   感冒三階段飲食小妙招 多攝取水份是關鍵! 提醒民眾有感冒症狀要儘早去就醫,除了藥物治療外,感冒期間透過飲食改善喉嚨不適,也頗有幫助。例如枇杷膏、川貝燉梨等,都是在台灣常見的食療方式。李醫師解釋道其中的原因就是──幫助病人多攝取水分,稀釋痰液。除了需要增加水分的攝取,透過均衡的飲食亦可增加病人的營養,增強抵抗力。 但是關於食物的建議吃法,李醫師也提醒針對不同階段食用能更有效。例如感冒剛開始發作,感覺畏寒的階段,可以飲用薑湯讓身體發熱;感冒的中晚期可以食用川貝燉梨。川貝燉梨相較薑湯,對現代人而言或許是相對較複雜的料理,但其實烹煮過程很簡單!只要善用台灣民眾兩個熟悉的好朋友「枇杷膏」以及「電鍋」,非常簡單即可完成! 且枇杷膏中有川貝、陳皮、桔梗、金銀花等植化營養素,川貝本身就是大家熟悉具備潤肺止咳、化痰功效的中藥材;陳皮和桔梗幫助舒利肺氣、理氣健脾;金銀花則幫助清熱解毒、消炎,對於感冒中晚期的症狀能夠幫助緩解。李醫師建議,適時的攝取對於感冒症狀有效改善的食物,幫助潤喉並搭配熱水一起飲用,掌握最重要的攝取水份、充分休息以及均衡營養,就能讓身體恢復到最佳狀態! 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article/52978  

肝動脈碘油化療栓塞降期治療 提高患者生活品質!

肝動脈碘油化療栓塞降期治療 提高患者生活品質!

2022-03-11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60歲的王大哥因工作需要,經常在外喝酒應酬,近期常覺得腹部脹痛,美食當前都不想吃,甚至沒有任何食慾。原本壯碩的體型最近逐漸消瘦,甚至腹痛情況沒有改善,經家人陪同到醫院求診,檢查後發現他的肝臟竟有4顆3-5公分的腫瘤,無發現其他遠端轉移的狀況,判定屬於中期肝癌。由於腫瘤數量多且分散於肝臟左右兩葉,無法進行手術切除,而肝臟移植也不符合標準,最後透過跨科別醫師團隊合作,與病患及家屬充分溝通後,決定安排漸進式的「肝癌降期治療」,先使用健保給付的肝動脈碘油化療栓塞治療,腫瘤壞死後再搭配手術切除病灶,使復發機率降低,目前患者病情穩定。 肝癌初期並無明顯症狀 發現時多已是中晚期 高雄長庚醫院放射診斷科余俊彥醫師表示,肝臟是沈默的器官,大多數肝癌患者初期都沒有明顯的症狀,而臨床上遇到腹痛、腹脹、黃疸、體重減輕或是食慾不振等患者,大多已是中期或晚期肝癌。根據巴賽隆納肝癌分期系統,透過分析腫瘤的大小、數量、患者健康狀況,以及肝功能狀態,將肝癌分成0期(極早期)、A(早期)、B(中期)、C(晚期)以及D(末期),對應不同的期別與狀況則使用不同的治療方式。 肝動脈碘油化療栓塞 提升肝癌治療效果 余俊彥醫師說明,肝癌的治療方式主要分為根除性治療及非根除性治療兩種,而根除性治療像是電燒、肝臟移植以及手術切除等,患者平均存活率可達60個月以上,是最直接有效的治療方式;但有時會因為病灶分佈不均或是體積太大,接受根除性治療可能導致病患承受過高的手術風險,此時多半會使用非根除性治療輔佐,像是肝動脈栓塞、全身性化療或免疫療法等治療,讓腫瘤縮小或是降期以利於轉換使用根除性治療。 余俊彥醫師補充,目前健保給付的肝動脈碘油化療栓塞,除了是中期肝癌患者第一線的治療選擇外,也屬於降期治療的一種。由於肝臟與一般器官不同,有肝動脈與門靜脈兩套血液供應系統,依照腫瘤的特性來說,其生長需要氧氣與養分,所以癌細胞特別喜歡吸收肝動脈提供的血液,因此透過栓塞治療將化療藥物搭配碘油,送進肝動脈的血液當中,進而直接被腫瘤吸收,達到腫瘤壞死的治療效果。 跨科別癌症治療 提升肝癌患者治療成效 余俊彥醫師呼籲,目前肝癌治療方式多元,許多醫療院所對於癌症治療,也積極籌組跨科治療團隊,透過多科系專業討論,替患者擬定完整的治療建議,提高治療成效,另提醒患者不要因為癌症而喪失鬥志,保持良好生活、飲食作息,積極配合醫師醫囑,才能有效穩定控制病情,擁抱幸福人生。 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article/53057/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