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結資深記者,擔任醫療與民眾之間的橋樑,採訪醫界專家,將艱難的醫學名詞轉換為日常生活知識,提供最專業、最用心、最貼近您的健康新聞。希望大家多傾聽身體的訊息,除了治療疾病之外,在平時生活中享受健康!

聽信偏方治乳癌 少婦延誤病情害腫瘤惡化

聽信偏方治乳癌 少婦延誤病情害腫瘤惡化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一名年約35歲少婦一年半前經檢查確診罹患乳癌,但這名少婦沒有遵循醫學實證治療,聽信偏方,希望腫瘤消失;但事與願違,拖了一年半,腫瘤仍持續腫大,最後不只腫瘤潰爛、流血,乳房外觀也變成花椰菜狀,不得不求助醫師。 乳癌及早接受治療 存活率可大為提升 臺北醫學大學癌症中心副院長暨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乳房醫學中心主任杜世興指出,上述病例門診中並不少見,平均每個月會出現一、兩個,這些病人有的原本可以保留乳房,卻因腫瘤過大、病情嚴重而無法如願。 杜世興分析,門診中40歲以下停經前的年輕乳癌患者,其中約7成為荷爾蒙受體陽性,對於這類型的患者,建議以抗荷爾蒙療法為主。若當腫瘤過大或多處淋巴轉移,或其他較為嚴重的狀況,則會建議化學治療,或合併使用標靶治療等其他治療方式。 事實上,現在乳癌治療講究精準化、個人化策略,不只治療選項多,也都經過臨床驗證。杜世興指出,根據其乳癌治療團隊的院內統計資料,早期乳癌患者5年存活率達93%以上,整體乳癌患者5年存活率為90.83%,只要及早接受治療,選擇適合個人治療策略,便有機會對抗乳癌、維持生活品質。 抗荷爾蒙針劑藥物 幫助高風險患者延緩疾病 近年來,乳癌抗荷爾蒙針劑藥物的運用逐漸受到重視。2018年美國臨床腫瘤醫學年會(ASCO)發表一篇研究指出,年輕、高風險、易復發乳癌患者在接受化學治療後,若再利用手術切除卵巢、使用抗荷爾蒙針劑藥物或使用放射線照射卵巢等方式,持續抑制卵巢功能,搭配使用口服抗荷爾蒙藥物治療,相較於單用口服抗荷爾蒙藥物治療,較有助於延長病人的無疾病存活期。 另外,許多年輕乳癌患者接受治療、延緩疾病進展的同時,也希望保留生育能力。杜世興對此表示,化療對於女性生育能力的確容易造成傷害。國外研究顯示,乳癌患者若在化學治療前後及化學治療時,注射抗荷爾蒙針劑藥物,可讓卵巢暫時休息,有機會保留卵巢功能,避免早期衰竭。不只如此,北醫乳房醫學中心團隊也與生殖醫學中心專科醫師合作,協助患者保有懷孕生子的機會。 遵照醫囑用藥 就有機會戰勝乳癌! 杜世興補充,北醫乳癌治療團隊在乳癌治療及學術研究上一直不斷精進,每年有10篇以上研究論文刊登於國際知名醫學期刊,也致力參與藥物研發臨床研究,希望打造優良、溫馨的就醫環境,並幫助病人對抗病魔、提升生活品質。因此當民眾發現罹患乳癌,千萬不要灰心喪志,也不要逃避治療,只要遵照醫囑用藥,就有機會戰勝乳癌,重新擁有健康生活。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40200/

真好康!這款減肥藥免「傷心」還可控糖

真好康!這款減肥藥免「傷心」還可控糖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 過重或肥胖的你,在吃減肥藥減重嗎?根據研究顯示,學名氯卡色林(Lorcaserin)減肥藥能有效抑制食慾,不但不會增加減重的心血管不良事件發生率,更能減少非糖尿病患者轉為第2型糖尿病發生率,還可使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能獲得良好控制;該項研究已刊登在「新英格蘭醫學期刊」。 台灣成人過重及肥胖盛行率突破4成5 8國1萬2000名肥胖者進行臨床試驗 根據國民健康署統計,台灣成人過重及肥胖盛行率突破4成5,以致使用減肥藥的情況也相形增加。這項減肥用藥研究是由國際知名心臟風險研究組織TIMI(Thrombolysis in Myocardial Infarction Study Group)於包含美國在內的8個國家,共400多個地點,針對12,000名肥胖患者,追蹤3年以上共5年之久的大規模臨床實驗測試。 減重效果持續3年 可改善血壓、血脂、血糖三高症狀 實驗結果證實,此藥對心血管疾病與心血管高風險組群,減重效果至少可持續3年以上,長期使用減重達標者人數為使用安慰組3倍,亦可改善血壓、血脂、血糖等危險指標,改善三高症狀;而且經長期治療並不會增加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發生率,並能降低過重和肥胖患者心血管高危險事件,包括心血管壞死、非致命性心肌梗塞或非致命性中風。 降低近3成肥胖者轉為糖尿病 逾4成糖友血糖回復正常 此外,研究並發現,該藥還可降低近3成糖尿病前期或肥胖患者轉為糖尿病;對於糖尿病前期、糖尿病患者,亦能提高4成多機會讓血糖回復正常,更能提高近3成血糖異常患者不須用藥;針對糖尿病患者腎功能惡化之早期病灶,也能預防微量白蛋白尿產生,減少腎功能惡化。研究並指出,使用此藥一年,預估可幫助19萬糖胖症患者,停用降血糖藥物,減輕健保財政負擔。 瞄準新機轉受器5-HT2C 鎖定「飽食中樞」降低食慾助減重 至於氯卡色林(Lorcaserin)減肥藥的作用機轉為何?又為何能夠免於「傷心」?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家庭醫學科主任林文元醫師說明,人體血清素可以作用在3種血清素的接受器5-HT2受體上,產生不同的作用;5-HT2A會影響情緒、5-HT2B會影響心血管系統,「氯卡色林」主要針對的受器5-HT2C,可直接影響下視丘的飽食中樞,單獨針對降低食慾這個作用去加強;因此,氯卡色林可說是標靶性的減重新藥。 國內三大醫院進行臨床試驗 結果與美國研究一樣有效 氯卡色林(Lorcaserin)減肥藥也於台大醫院、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及成大醫院進行臨床試驗,針對170名患者進行為期24週雙盲試驗並追蹤三個月;結果證實,此藥在國人身上同樣也有顯著減重的效果,與美國的研究一樣有效,並無東西方人種上的差異。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40201/

狂嗑宵夜照樣瘦 可能與這基因有關

狂嗑宵夜照樣瘦 可能與這基因有關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珮均報導) 「你吃下去的東西到底跑到哪裡去了? 」有些民眾不愛運動,又有吃消夜的習慣,但是依然保持著苗條的身材,除了飲食與生活習慣之外,窈窕關鍵可能就藏在基因的秘密之中。  具DOK5基因變異者 BMI超標風險降四成 根據台塑企業暨王詹樣公益信託和台灣流行病學學會共同推動的「國人主要死因別疾病之可預防因素探討及健康促進研究」中,由中研院沈志陽教授所指導的子計畫三團隊,分析臺灣人體生物資料庫中的統計資料,自1萬筆經抽血分析基因及填寫問卷回答生活習慣的民眾資料中,發現沒有控制體重且有吃消夜習慣的群體帶有DOK5基因位點變異者,可降低四成的高BMI風險。 沈志陽教授指出,經比對基因編碼資料庫後指出,DOK5基因位於20q13 染色體區域與胰島素信號的傳遞與免疫反應有關,DOK5基因變異者因胰島素的敏感度較低,減低細胞吸收血糖的能力,進而降低了不良的生活習慣中所造成的高BMI風險。然而天生未帶有變異的民眾也不必太過羨慕,進一步分析在DOK5基因未帶有變異位點者,也可以透過維持每週三次、每次30分鐘的運動習慣、減少每周使用外食和吃宵夜的頻率,仍可降低15%的高BMI風險。 養成運動習慣 罹患代謝症候群風險降低27%  根據臺灣人體生物資料庫的資料指出,每兩位台灣人,就有一位的BMI過重,而BMI過重的狀況卻是代謝症候群的重要危險因子。從資料庫資料分析下,有持續運動習慣的民眾,可降低27% 罹患代謝症候群風險;減少吃外食的情況,也可降低24% 罹患代謝症候群風險。 由於現今社會工作型態的影響,民眾不易養成運動習慣,研究團隊建議可以透過場地限制小,可徒手進行的TABATA的間歇運動響成運動習慣。沈志陽教授說明,TABATA訓練是一種採高強度間歇訓練的方式,公式是「運動20秒,休息10秒,如此做8個循環,一共4分鐘」,結合有氧與肌力的全身運動,只需要在4分鐘內發揮全身最大力量,便能達到運動一小時的效果。以初階程度者為例,會以4個動作為主,包括支撐收腹跳、開合跳、合手觸膝、原地高抬腿跑步等,每個動作重複兩次,達至8個循環,持續進行二個月後,發現所有參與者BMI平均下降1.06%,因此鼓勵大家在沒有時間或場地的情況下,可透過簡單的方式,養成固定運動的好習慣。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40185/

飲酒酬酢難避免 養肝權威教你養肝訣竅!

飲酒酬酢難避免 養肝權威教你養肝訣竅!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 喝酒可以助興,親朋好友相聚,會喝喝小酒,交際應酬也往往避不掉喝酒,酒酣耳熱時,大家都會稱兄道弟,拉近彼此距離。由於喝酒需要由肝臟來代謝;因此,對於得要飲酒酬酢的現代人,該如何保護肝臟,是很重要的課題,且讓養肝權威李深浦中醫師教你養肝訣竅! 飲酒過量導致脂肪肝 會使肝臟無法製造鮮活營養 酒喝多了會導致脂肪肝,雖然不致像B、C肝使肝臟受到的傷害那麼嚴重,但也會傷肝,若是嚴重時,也可能進展到肝硬化。有台灣養肝丸之父稱謂的李深浦中醫師表示,脂肪肝會使得肝臟無法製造出鮮活營養,以致堆積廢營養,而無法有體力;因為肝臟健康,才能使食物中的營養可以被吸收和代謝。 世人皆醉我獨醒 保護肝臟健康很重要 李深浦醫師指出,大部份人不勝酒力,喝醉了開車打瞌睡、發脾氣打架、藉酒澆愁,各種現像因人而異;而想要世人皆醉我獨醒,服用有解毒與解酒功效的中藥之外,對肝臟保護還有不喝冰水,以及要運動,促使新陳代謝加強流汗,大小便順暢,使油分排出,以及使不正常沈澱物靠流汗運動來排出。 流汗使體呼吸更完善 會使體力變更好 尤其是血管和皮膚下的髒東西排掉,對於保護肝臟也很重要;李深浦醫師解釋,這樣可以使體呼吸更完善,因為其實不只是鼻與肺的呼吸,流汗淋漓盡致可明顯感到體呼吸,呼吸到全身,會覺得體力變得更好,呼吸成為體呼吸,會使毛細孔起雞母皮,而體呼吸會使細胞在調整呼吸。 每個細胞營養都由肝臟支配 不能吃喝玩樂就要想到肝臟 李深浦醫師並強調,肝是將軍之官,謀慮出焉,肝臟是新陳代謝營養分配器官,每個細胞的營養都在肝臟支配之下。例如眼睛乾、眼睛疲勞,因為肝開竅於眼,不要看好多科別,到處找醫生,懷疑自己哪裡有病;其實,不能吃喝玩樂,就要想到肝臟,都是肝影響造成,肝好則生活簡單化。 空腹喝酒容易醉 不要喝冰啤酒 喝酒往往會讓人興奮,但喝酒也該有些原則。李深浦醫師建議,不要空腹喝酒,因為空腹喝酒容易醉,要吃點飯菜肉再喝酒;而有C肝,喝酒傷害高10倍,有C肝最好是滴酒不沾,並且也不要喝冰啤酒。另外,特別要小心酒後吐真言,若是喝酒後會打架鬧事,這種人就要少接近。 【延伸閱讀】 *硬皮症竟與肝肺都有關聯 中醫治療從養肝著手 *頭好暈、腦力衰退 中醫調理有一套 *如何避免爆肝? 護肝秘笈報你知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40183/

熬夜加班虛弱無力 選對B群才有精神

熬夜加班虛弱無力 選對B群才有精神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 上班族工作、加班老是哈欠連連,原來是身體缺乏維生素B群。在精神不濟時,不少人總會吞顆B群,希望能夠立刻提振精神,但選擇維生素B群可是有學問的。 B群是由8種水溶性維生素組成,包括B1、B2、B3菸鹼酸、B5泛酸、B6、B7生物素、B9葉酸、B12,供應人體能量所需,是重要的代謝工具。 其實B群不是只有精神不濟才能吃,素食者、老年人、孕婦、哺乳媽咪、常喝酒者、慢性腎衰竭患者、長期使用制酸劑者、使用利尿劑的高血壓患者,以及夜班族、熬夜族、女性經期期間,還有正值減重瘦身期,也都可以補充。 趙順榮藥師提醒,選擇維生素B群緩釋錠時,要留意產品是否提供「溶離試驗分析檢驗報告」,經實驗證明,能夠有效達到10小時以上的緩慢釋放作用,才是真正的緩釋型產品。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33878/

乾癬婦人入秋惡化 醫籲當心換季復發

乾癬婦人入秋惡化 醫籲當心換季復發

(健康醫療網/記者陳佳慧報導) 一名罹患乾癬的婦人,停診近半年左右,近日就醫複診,半年前原只是輕微紅腫脫屑,如今卻發展成膿皰型乾癬,背部長滿膿皰,晚上根本無法入睡。收治該名患者的衛生福利部雙和醫院皮膚科主任李婉若指出,冷熱交替的換季時節,因秋冬轉涼,日照減少,許多乾癬患者忍不住「這裡癢、那裡癢」病況愈發嚴重,入秋至今,乾癬求診人數明顯增加近兩成左右! 李婉若主任表示,換季並不會使乾癬引起特定的併發症,但確實有可能會造成病況惡化,很多患者認為乾癬拿藥膏或乳液塗抹就會好,事實上,它如同慢性病一樣無法治癒,最好治療就是控制病情。 中風婦靠生物製劑改善乾癬 重拾生活品質 李婉若主任表示,目前治療乾癬方法多元,包含藥物、照光與生物製劑,會視患者嚴重程度與好轉狀況適時調整治療方式,為患者找到最適當的處方控制病情。 李婉若醫師提到,像是有一名50歲的李太太罹患乾癬已有10年之久,因合併中風,手腳不方便,全身發癢時也無法自行透過外力降低不適感,令她苦不堪言,在藥物與照光治療無效的情況下,建議改以生物製劑治療,目前病況已經相當穩定,不但生理狀態好轉許多,心情愉悅也跟著改善她的生活品質。 新一代生物製劑成效佳 醫師鼓勵患者勿放棄 目前醫療進步,新一代生物製劑有機會能夠讓皮膚改善程度達到近百分百,患者不但可減少奔波醫院進行照光治療,也不須天天吃藥,在第一週即可看到良好的成效,且施打針數也更少,治療方式多樣化。李婉若主任鼓勵病友,積極治療並主動與醫師溝通,對病情一定有幫助。 最後,李婉若主任也提醒,天氣變冷,許多人會喜歡吃薑母鴨、麻油雞進補,但乾癬患者淺嚐即可,過量將使免疫系統過度亢奮,可能引起乾癬症狀惡化。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40168/

世界鈣分佈地圖 台灣列紅色警戒區

世界鈣分佈地圖 台灣列紅色警戒區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 ) 在2017年公佈的世界鈣質攝取地圖中,台灣竟為榜上有名的「缺鈣」地區,代表國人飲食中,鈣質攝取量嚴重不足,加上台灣雖為亞熱帶國家,可是民眾流行防曬、美白,日曬不足使得體內維生素D也不夠,鈣質吸收更困難,骨鬆幾乎成為國民通病! 中華民國骨質疏鬆學會理事長林高田表示,過去民眾對骨鬆警覺性不高,往往是因小意外造成嚴重骨折時,才知道自己有骨鬆的問題,並且只要罹患骨鬆,再次發生骨折的機率更高達5-20倍。 骨本不足 延緩骨質流失更更重要 現代人交通便利、生活忙碌,沒時間運動,很難好好累積骨本,骨密度更是跌破谷底;對此,中華民國骨質疏鬆學會秘書長暨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骨科部陳崇桓主任說明,大家常說的骨本,通常於30歲左右就已達高峰,之後的骨質只能靠延緩流失,很難再靠營養補充跟運動來衝出新高,尤其女性的骨質會在停經前5年左右快速代謝,若年輕時骨本沒好好打底,很快的骨鬆就會找上門。 骨鬆族慎防脆弱性骨折 就醫治療、防跌是關鍵 林高田理事長表示,所有的骨骼防護措施,都是為了預防骨折發生,因為骨鬆容易造成手部遠端、髖骨以及脊椎骨折,尤其以老年人發生髖骨骨折最為嚴重,除了造成行動障礙外,一年內的死亡率更高達3成。因此,骨鬆族應儘早就醫治療,平時要也鍛鍊肌肉力量,才能預防跌倒,降低骨鬆骨折的機率。 骨鬆別等骨折了才治療 預防保本才是「長久」之計 而要如何才能延緩骨質流失呢?除了基本的運動、營養改善外,主要還是需藉由骨鬆藥物來控制,現有的骨鬆藥物,包括有每日或每星期使用的口服藥;或每季、每半年、每一年施打的針劑。但若想提前保存骨本,目前有研究支持每年施打一次的針劑,能提供預防骨鬆的效果,醫師建議高危險群如停經前女性、有吸菸飲酒習慣者、糖尿病患者,或長期使用類固醇的自體免疫疾病患者,可考慮提早以藥物介入,預防骨鬆。 骨質疏鬆是現代人通病 及早預防與保養避免骨折 針對已經發生骨鬆骨折的患者,健保給付有5種一線藥物,包括雙磷酸鹽類、荷爾蒙類以及單株抗體類。只要有一處骨折並且骨密度於-2.5以下者,或是二處以上骨折,骨密度於-1以下即有給付。更嚴重的患者,也可考慮自費使用二線的副甲狀腺素,患者可依照用藥習慣、頻率與醫師討論治療選擇,千萬別讓骨折「鬆掉」寶貴的行動能力。 上個月是骨鬆防治月,國家與醫療單位都相當努力的在推動骨質疏鬆的預防及治療,林高田醫師呼籲,骨質疏鬆是現代人的通病,應及早開始預防與保養,才能避免成為骨鬆骨折的高危險群。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40169/

大腸癌治療武器多 RAS檢測助婦人逆轉人生

大腸癌治療武器多 RAS檢測助婦人逆轉人生

(健康醫療網/記者陳佳慧報導) 轉移性大腸直腸癌病患先做基因檢測後治療,將有效延長存活期!一名65歲吳女士,在某次的健康檢查中發現罹患大腸癌合併肝轉移,原本計畫好的退休生活,一夕之間全被打亂,心情跌到了谷底,幸好在家人的陪伴與支持,讓吳女士鼓起勇氣並積極接受治療。藉由RAS基因檢測找到適合自己的治療方式,成功將腫瘤縮小了三分之二,吳女士十分感謝醫療團隊的協助,讓她能重獲新生還能與家人一同出國旅遊,享受退休生活。 近年來,受惠手術及輔助藥物等治療進展,國內大腸直腸癌治療效果顯著提升,病患存活率及生活品質也明顯改善。柳營奇美醫院血液腫瘤科林建良醫師表示,罹患晚期轉移性大腸癌非末日,隨著醫療技術進步,化療、標靶等治療武器越來越多,患者有許多治療方式可以選擇,只要積極治療,治癒率與存活率都將大幅提升。 腸癌治療選擇多 RAS基因檢測精準治療 林建良醫師表示,目前第一、二期大腸癌患者可藉由開刀切除腫瘤,預防癌細胞擴散,第三期患者除了手術切除腫瘤外,建議加上化學治療以降低癌細胞復發、轉移的機會;若是第四期轉移性的大腸癌患者,治療前可先做RAS基因檢測了解病因,配對合適的藥物,對症下藥,量身打造病患療程,不僅延長壽命也提高生活品質。 林建良醫師也指出,RAS基因檢測可做為標靶藥物治療選擇的參考,通常在第一線用藥選擇上,RAS基因檢測的目的,是讓醫療團隊先找到病人合適的藥物再進行治療,不讓患者治療走冤枉路,就可以把握黃金治療期。 柳營奇美癌症中心 癌症病患的守護者 現今台灣的癌症治療技術、用藥選擇,已與歐美國家同步,醫療水平更揚威國際,癌症患者切勿因害怕化學治療而拒絕就醫。林建良醫師以柳營奇美醫院癌症中心為例,因多科團隊的合作治療全方位、以人為本、視病如親的理念,提供每位患者即時的諮詢管道,癌症個管師更提供24小時專線,幫助家屬及病友解決各樣的治療問題;所以遵照醫囑,並與醫療團隊攜手共行,癌友一樣能保有美好的人生。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40154/

比生產還痛!遠離皮蛇從顧好免疫力開始

比生產還痛!遠離皮蛇從顧好免疫力開始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珮均報導) 台灣已經正式進入流感季節,且最近季節交替天氣冷熱不定,除了常見的流感以及肺炎外,還要特別當心皮蛇纏身!藝人曾國城回憶起最近一次被帶狀疱疹纏身的經驗仍印象深刻,「每次只要工作太忙,腰間就很容易出現怪怪的,好像有點刺刺的感覺,這時候我就知道又要發作了!」現在他不僅維持規律作息,盡量妥善安排工作、避免情緒緊繃,且也養成固定一週兩次的運動習慣,聽醫師建議提升自我免疫力。 帶原帶狀疱疹病毒 全台838萬人身陷皮蛇纏身風險 新光醫院家庭醫學科醫師柳朋馳表示,帶狀疱疹其實是水痘-帶狀疱疹病毒(Varicella-Zoster virus)再次活化的表現,在初次感染時會引起水痘,之後就會潛伏在人體的背根神經節中伺機而動,當免疫力低下時會再度活化;據統計,台灣95%的50歲以上成人體內都帶有水痘帶狀疱疹病毒,等同於838萬50歲以上民眾幾乎人人都有風險。 柳朋馳醫師指出,台灣帶狀疱疹年發生率逐年上升,約每3人就有1人有機會得到帶狀疱疹。帶狀疱疹與免疫力息息相關,年紀雖然是最大的風險因子,但慢性疾病患者,如糖尿病、慢性腎臟病、癌症或是自體免疫疾病患者,還有生活壓力大、過度疲倦或是經歷外傷以及重大手術者等也都是罹患帶狀疱疹的高風險族群。  皮蛇纏身恐生不如死 七成五不滿意現有治療方式 新光醫院疼痛照護中心主任陳瑞源說明,因為水痘-帶狀疱疹病毒會破壞神經,所以通常患者在出疹前期就會開始感到疼痛,多數人會形容這樣的痛感如火燒、電擊或針刺的感覺。研究指出,帶狀疱疹帶來的疼痛指數比生產痛還高,且少數患者在2-4週、疹子結痂後,可能會產生超過3個月甚至長達數年的帶狀疱疹後神經痛(PHN)後遺症;此外,當患部接近眼睛時恐會造成視力減退,若患部於耳朵,恐會引起聽力障礙,或是導致顏面神經麻痺、頭暈等稱作「雷氏症候群」的嚴重後遺症造成終身的遺憾。 陳瑞源主任解釋,因神經痛的表現因人而異,所以臨床治療並不容易。常需要用上多種藥物來治療,時常第一線的麻醉止痛藥不見得會有效果,需要用到抗癲癇的藥物或是管制類的藥物才能有效壓制疼痛,有時候甚至還得進行神經阻斷手術才能夠幫助患者舒緩疼痛。據研究顯示,4位帶狀疱疹神經痛的患者中,僅有不到1名患者對現有治療方式感到滿意。 預防勝於治療 接種疫苗提升免疫力 柳朋馳醫師與陳瑞源主任共同呼籲疾病預防更勝治療!民眾除了規律作息及均衡飲食、勤動外,建議每年施打季節性流感疫苗,65歲以上的民眾施打肺炎鏈球菌疫苗,50歲以上民眾無論有無罹患帶狀疱疹,都可以依照醫囑施打帶狀疱疹疫苗,加強免疫力,幫助降低罹患帶狀疱疹的風險。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40150/

切除肺腫瘤 單孔胸腔鏡手術減痛恢復快

切除肺腫瘤 單孔胸腔鏡手術減痛恢復快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 根據衛福部最新統計,肺癌排名臺灣10大癌症死因排名第一位。為了讓病患能快速回復生活,花蓮慈濟醫院2016年9月開始採用「單孔胸腔內視鏡」進行胸腔手術,避免了手術中肋間神經受損導致術後胸部的麻木感,減少出血量與疼痛感,讓病人可以快速回復手術前正常的生活功能,並在2018年突破200例單孔胸腔鏡手術。 術後3至4天即可出院 花蓮慈院胸腔外科張比嵩主任表示,單孔胸腔鏡手術適用範圍包括肺癌的肺葉切除,肺節切除,縱膈腔腫瘤切除,重症肌無力胸腺切除,心包膜切開引流,食道癌切除及局部肺葉切除與肋膜腔疾病手術,手術只須透過一個約3至4公分的傷口,除了大幅縮短手術時間,恢復時間也能縮短,疼痛感也較傳統開胸手術下降,出血量非常微量,不需要輸血,術後即可下床活動,平均在手術後3至4天即可出院。 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發現早期腫瘤 對於腫瘤治療很有經驗的花蓮慈院陳培榕副院長表示,肺癌的死亡率排名第一的原因之一,是因為許多病人會忽略初期的徵兆,檢查上也不容易發現,但是現在透過低劑量的電腦斷層掃描,可以有效發現早期腫瘤。 花蓮慈院外科醫學發展中心主任賴鴻緒教授表示,外科醫學中50例可以讓一個醫師變得很有經驗,200例代表的不光是這位醫師的經驗與能力,還有病人與家屬對整個醫療團隊的肯定!透過單孔胸腔內視鏡切除肺部腫瘤,可以把傷口從傳統開胸手術的約20公分,縮小至3、4公分,疼痛感低、出血量少,恢復期也可從傳統開胸的1個月縮短到3-4天,能讓病人更快回復正常的生活。  努力尋求更適合方式守護生命健康 花蓮慈院胸腔外科在2016年引進單孔胸腔鏡手術,張比嵩醫師表示,很感謝醫院以及包含醫療、護理、醫技及行政團隊的支持,還有病人與家屬的信任,才能在兩年內突破了200例,未來團隊也會不停進步,努力尋求更適合的方式,來守護生命守護健康。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40094/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