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結資深記者,擔任醫療與民眾之間的橋樑,採訪醫界專家,將艱難的醫學名詞轉換為日常生活知識,提供最專業、最用心、最貼近您的健康新聞。希望大家多傾聽身體的訊息,除了治療疾病之外,在平時生活中享受健康!

血友病預防治療打更少針! 中國醫24小時注射服務更便民

血友病預防治療打更少針! 中國醫24小時注射服務更便民

2020-01-08  健康醫療網/記者田柏升報導 秋冬旅遊季 血友病友出遊治療不間斷 血友病是因為先天缺乏凝血因子,患者受傷容易血流不止,日常活動也可能導致關節和肌肉發生內出血。現行治療趨勢是預防治療,定期注射凝血因子,維持穩定凝血功能。秋冬旅遊季來臨,許多病友外出遊玩,治療也不能中斷。 中國醫藥大學兒童醫院血液腫瘤科翁德甫醫師表示,以往病患需要攜帶大量凝血因子,出國或出外旅遊才能有足夠保護,不過最近健保已經開始提供長效凝血因子,病友出外旅遊攜帶的凝血因子藥量可以減少許多,且藥效可以達到目前藥物的1.5倍,許多病人過去可能一週需要打3次的預防治療,現在只需要1次到2次的注射,就可以提供足夠的保護效果,對於病人的遵醫囑性及生活品質都大有幫助。 整合治療更便民 扭轉病童治療恐懼 注射凝血因子是每位病友的必備技能,兒童病友則需要父母協助,出血2小時內施打才有最佳療效。 台灣血栓暨止血學會理事長暨中國醫藥大學兒童醫院血液腫瘤科彭慶添教授提到,中心成立的最大目的,除了實體的治療、醫療服務之外,教育訓練也是非常重要的項目之一。第一,中心內包含醫師、護理人員、專屬衛教師等,有任何的問題,醫護都會提供專業的知識;第二,中心每個月或每隔一段時間都會舉辦病友聚會,分享患者面對問題時如何應對,這都是教育訓練時很重要的一環。 中國醫藥大學兒童醫院2011年成立血友病治療與教育訓練中心,致力推動血友病兒童照護,扭轉孩童對治療的恐懼,也相當注重照護者衛教,提供血友病整合醫療,且病患成長後也可持續在中心治療。 翁德甫醫師指出,把血友病治療環境,變成是一個讓孩童病患可以玩玩具、講故事、看卡通的地方,讓小朋友卸下心房,也讓他們了解,來到血友病中心接受治療不是一種懲罰,而是生活中重要的幫忙。 翁德甫醫師說明,血友病需要關節治療,這時需要復健、骨科、放射科醫師協助,評估關節、肌肉組織的狀況;也可能因為消化道潰瘍、B、C型肝炎等感染問題,需要肝膽腸胃科協助。這方面,中國醫藥大學兒童醫院整合了各科醫療團隊,讓病人得到最好的照護。 除此之外,醫師補充,醫院也提供24小時凝血因子注射服務,當病友需要立刻的醫療處置時,可以到兒童醫院血友病中心,施打凝血因子,減少後續併發症發生風險,也讓出血情況得到及時改善。 一種疾病多樣情! 中國醫推個人精準化治療 關節出血症狀越早被診斷治療,預後越好。中國醫藥大學兒童醫院採取最新骨骼肌肉超音波,檢查手肘、膝蓋、腳踝就能發現組織發炎的微小血流,對症下藥更準確,針對血友病充分實踐「個人精準化治療」。 台灣血栓暨止血學會理事長暨中國醫藥大學兒童醫院血液腫瘤科彭慶添教授解釋,每一種疾病在個別病患身上的表現都不盡相同,會隨著生活習慣、環境因素而變化。特別是血友病,病患各種出血反應不一,生活中因運動、工作而受到傷害的部位、嚴重度都不相同,加上藥物代謝狀況表現也有個體差異,所以要依據個別情況來調整藥物治療的劑量與頻率,這就是血友病精準治療的目的。 翁德甫醫師表示,就算病友關節沒有出血及不適,還是會定期以超音波檢查,偵測沒有症狀的出血或早期的細微變化,譬如發現小朋友腳踝出現微受損,預防治療策略也會有所改變,調整凝血因子注射劑量,來達到最好的治療效果。 中國醫藥大學兒童醫院,2009年就被評為醫學中心級兒童醫院,在血友病照護的路上不遺餘力,提供病友全天候守護,讓他們生活跟一般人一樣,擁有強健的體魄,發現世界不同的精彩。 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44733/血友病預防治療打更少針 中國醫24小時注射服務更便民

這間日本藥廠深耕台灣 用創新製藥滿足患者需求

這間日本藥廠深耕台灣 用創新製藥滿足患者需求

2020-01-07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總經理不是發號施令的權威者,而是扮演支持及協助員工實現自我發展的輔導者。」來自日本的知名製藥公司武田藥品於去(2019)年一月完成合併英國製藥大廠夏爾,該藥廠也被全球75國病友團體評比信任藥廠前7名。總經理浅野元對此表示,他們致力為全世界人類帶來更好的健康和未來,台灣是日本武田第一家設立的海外據點,長期深耕58年,持續將適合的藥品與適應症帶進台灣,造福許多患者。 有別傳統日商文化 深耕台灣滿足患者需求 具有行銷、業務工作資歷達23年的台灣總經理浅野元,對台灣的印象非常好,認為台灣人十分友善,他在台任職的這一年裡,帶著公司同仁一起到花蓮辦淨灘公益活動,並組裝輪椅捐贈門諾基金會,為他及同仁們留下難忘的回憶和體驗。 有別於傳統日本藥廠以男性為主的企業文化,浅野元總經理以宏觀的國際視野結合四個不同國家優秀人才,在台任一級主管,且七成是女性。 浅野元總經理說,過去武田以基礎醫療藥品為主,現在不但強化胃腸及癌症治療用藥,更將治療領域擴增至罕病及血漿衍生療法,躍升至台灣國際藥廠排名第七位。去年更在多發性骨髓瘤、何杰金氏淋巴癌、肺癌、食道炎、發炎性腸道疾病及血友病個人化管理等治療領域持續擴展,提供台灣患者更多的治療選擇。 以關注患者為核心價值 深獲病友團體肯定 台灣武田積極與台灣醫院和研究單位合作,進行臨床實驗或非實驗型研究數據分析,可以更了解患者需求,將適合的藥品與適應症帶進台灣。除了創新製藥持續擴展外,武田以關注患者為核心價值,也深獲病友團體肯定。一項由全球75個國家,1,500個病友團體,針對46家藥廠信任度所進行的投票結果出爐,只有九家藥廠在所有評比項目中表現出色,而武田名列第七名。總經理浅野元說,票選結果令人振奮,也是他們持續前進的動力,將持續堅守核心價值、同理台灣患者的病痛,致力提供滿足他們需求的創新藥品。 提供完善工作環境 鼓勵員工展現自我 浅野元總經理強調,員工才是公司重要的資產,雙方建立信任的尊重關係,採開放的雙向溝通,朝著共同的目標進行協作,總經理不是發號施令的權威者,而是扮演支持及協助員工實現自我發展的輔導者。希望透過營造一個舒適的辦公環境和開放空間來增強創造力和體現團隊合作精神,員工受到鼓舞並能夠協作,提供台灣患者最貼心、最完整的服務。 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44716/這間日本藥廠深耕台灣 用創新製藥滿足患者需求

中國武漢不明肺炎排除SARS 疾管署提「5要6不」

中國武漢不明肺炎排除SARS 疾管署提「5要6不」

2020-01-07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報導 中國大陸武漢市累積有59例不明肺炎病例,由於SARS經驗,不少人擔憂疫情蔓延至台灣。對此,疾管署副署長莊人祥日前表示,已與中國大陸當局和世界衛生組織聯繫,目前排除是SARS等傳染病,並針對武漢直航入境班機進行登機檢疫,台灣邊境檢疫制度完善,更呼籲民眾出國注意個人衛生,勤洗手,盡量不要出入空氣不良場所。 武漢不明肺炎27人 發燒、呼吸困難 莊人祥提到,武漢市健康委員會指出,在華南武漢海鮮城發生肺炎疫情,起初共有27人,這類肺炎症狀大出出現發燒,少數人有呼吸困難等肺炎症狀。但至1月5日接獲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通知,截至當日8時,已累積病例為59例,其中重症7例,無死亡病例。究竟疫情是否擴大,仍待進一步觀察。 目前尚未發現明顯人傳人現象及醫護人員感染,並已排除流感、禽流感、腺病毒、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ARS)和中東呼吸症候群冠狀病毒感染症(MERS)等呼吸道病原之可能,感染源持續釐清當中。莊人祥補充,目前懷疑是遭某一種動物來源感染,有專家推測是新型冠狀病毒。 台灣實施登機檢疫 邊境檢疫制度完善 莊人祥強調,SARS經驗後,台灣已有完備邊境檢疫制度,無論是發燒篩檢、後送都俱全。已經針對武漢直飛台灣班機進行登機檢疫,目前每周約12航班,檢疫人員會登機評估旅客健康情況,並給予適當提醒,若10天內有疑似症狀,應致電1922防疫專線,依照防疫人員指示,戴口罩,並至醫院評估,決定進一步治療處置。 莊人祥提到,目前已執行10航班,共檢疫867名旅客及機組員,其中8名症狀輕微旅客經評估後返家休息,包含2人就醫後診斷為流感、2人為一般感冒、1為支氣管炎症狀,另3人症狀改善,都由地方政府衛生局持續追蹤關懷。 「5要6不」原則 杜絕肺炎傳染病 疾管署也提出「5要6不」原則,5要:禽肉及蛋要熟食、要以肥皂澈底洗手、出現症狀要戴口罩速就醫、與禽鳥長期接觸者要接種流感疫苗、要均衡飲食及適當運動;6不:不生食禽鳥蛋類或製品、不走私及購買來路不明禽鳥肉品、不接觸或餵食候鳥及禽鳥、不野放及隨意丟棄禽鳥、不將飼養禽鳥與其他禽畜混居、不去空氣不流通或人潮擁擠的場所。 網傳疑似有武漢肺炎患入境台灣,已被疾管署證實為假消息,莊人祥呼籲,請民眾不要傳遞謠言或製造假訊息,若有違法,會進行調查予以處置。 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44717

流感疫苗接種踴躍!農曆年前把握時機趕緊自費接種!

流感疫苗接種踴躍!農曆年前把握時機趕緊自費接種!

2020-01-03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東北季風逐漸增強,中央氣象局推測最冷天恐怕落於農曆春節期間,氣溫濕冷又正好適逢流感高峰期,南來北往人潮移動,民眾互動及接觸多,更要擔心流感病毒傳播。去(2019)年更因世界衛生組織延遲公告選株結果,造成全球疫苗生產、供貨時程延後,且各國皆受影響,許多民眾擔心疫情報到,主動向醫療院所預約施打自費流感疫苗。國際知名藥廠考量台灣進入流感高峰,已向法國總部調度自費流感疫苗,預計可於2020年1月6日起,供應18萬劑流感疫苗供醫療院所使用,幫助民眾於流感高峰前作好防疫準備。 國際藥廠支持台灣防疫 流感疫苗供應不中斷 有感於台灣流感防疫的需求,國際知名藥廠全力支援並啟動流感防護計畫,該藥廠總經理Philip Ho表示:「身為長期支持台灣公共衛生政策的夥伴,為確保台灣民眾有充足的流感疫苗,因應即將到來的流感高峰,向法國總部調度取得18萬劑自費流感疫苗,預計於1月6日起供應各醫療院所、幫助民眾在疫情高峰前產生足夠抗體、提前做好防疫準備,若有防疫需求的公部門、醫療院所,可與我們聯繫了解供貨事宜。」 春節長假即將來臨 別讓流感破壞你的假期 2019年台灣公費流感疫苗全面升級為四價流感疫苗,包括兩種A型和兩種B型疫苗株,能提供更周全的流感保護力。然而春節即將到來,返鄉或外出旅遊人潮眾多,民眾互動及接觸頻繁,更有利於流感病毒傳播,疾管署也預計流感疫情於春節前後達到高峰。因流感潛伏期約1-4天,罹患流感的人,在發病前1天至症狀出現後的3-7天內都可能會傳染給別人,而幼童的傳播期甚至可長達數十天,傳染力十分強。 根據疾管署最新疫情資料,台灣已進入流感流行期;近期北半球溫帶國家流感活動度上升,中國大陸大部分省分、日本、韓國及美國已處流行期,加拿大亦高於流行閾值。連假假期若有規劃出國旅遊者,別忘留意旅遊國家的流感疫情狀況。 防流感重症 高峰期前盡速接種流感疫苗及早產生抗體 日前藝人郭彥甫得到流感卻以為是小感冒,後來併發心臟發炎,差點危及性命。根據疾管署資料顯示,流感容易併發肺炎、腦炎,甚至心肌炎,或是造成免疫系統自體反噬而休克甚至死亡。特別是孩童、65歲以上老人以及慢性病患者,更是併發症發生的高風險族群,另外學生及教職同仁應盡早完成疫苗接種。流感疫苗接種後平均約2周,開始產生防護效果,因應疫苗供應時程,提醒民眾盡快接種流感疫苗,才能及早產生抗體,有效降低流感併發重症風險。 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44694/流感疫苗接種踴躍農曆年前把握時機趕緊自費接

嬰兒奶粉有保鮮期嗎? 液相勻化技術是關鍵!

嬰兒奶粉有保鮮期嗎? 液相勻化技術是關鍵!

2020-01-06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寶寶是上天賜予父母 最珍貴的禮物 「哇哇哇...…」當產房中又響來寶寶清亮的哭聲,又一個新生寶寶賣力大口呼吸來到這個世界,這時在產房內陪產的爸爸,通常已經哭得聲嘶力竭,比媽媽還激動不已。這樣的現象對於逾四十年接生經驗的中山醫院副院長暨生殖中心負責人李世明醫師來說,即便已接生超過數萬名寶寶,但每當見到這般溫馨畫面時,還是忍不住感動。 李醫生說,四十年來的風雨無阻,一個個新生寶寶呱呱落地,喜悅之餘,生為父母的責任也相對產生,隨著母親親自開始餵哺,「母乳不夠怎麼辦?」、「寶寶營養均衡嗎?」、「配方奶粉這麼多,怎麼選?」,寶寶的健康頓時變成父母間最關切的話題。 配方奶粉三要素:新鮮原料、當地乳源、製程技術 李世明醫師指出,每位媽媽面臨銜接配方奶選購時,分別注重,新鮮奶粉原料、當地牧場乳源及製程技術三大要素。首先特別注意原料的新鮮度,奶粉保存期限與新鮮程度是不同的,並不是有效期限長,就表示奶粉新鮮。 一般配方奶粉保存期限是從裝罐後起算三十六個月。由於奶粉的製造過程繁複,有時業者先將採集到的鮮奶乾燥成奶粉後儲存備用,待工廠要生產時再運送到其他國家製造裝罐。無論備用了多久,奶粉皆可在裝罐時標示三十六個月的效期,所以較不容易從奶粉效期,正確推算出新鮮鮮奶真正的生產日期。 什麼是液相勻化關鍵技術  配方奶多重選擇 上述傳統奶粉製造工法多是採用乾式混合製程技術,而目前市場正流行新型態的高階奶粉製程技術—濕式混合製程法,像是液相勻化、原態營養等。其中液相勻化製程技術更是市場最受媽媽矚目的配方奶粉製程技術。 李世明醫師說明,液相勻化製程技術使用當地牧場新鮮採集的奶水,在鮮奶採集後的24小時內,將鮮奶製成奶粉。省略掉冗長的乾燥備用、跨國運送時間。所以當奶粉裝罐後的保存期限,簡單往前推算24小時,即是鮮奶生產的時間,確保新鮮品質。 選購時用心比較  寶寶健康成長 李世明醫師強調,寶寶成長必須具備的營養素,如蛋白質、脂肪、乳糖、維生素、礦物質在各家產品中都有,所以是否需要額外攝取其他營養素,由媽媽們依照各自的考量去選擇。但選購時都應該盡量挑選當地認證的牧場乳源、或是擁有多項國家認證等,確保奶粉的新鮮與安全。除了替消費者多一層嚴密把關之外,在有效顧及食安的同時,寶寶也能無虞健康快樂成長。 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44685/嬰兒奶粉有保鮮期嗎 液相勻化技術是關鍵

視力變差要當心!白內障過熟恐引發青光眼

視力變差要當心!白內障過熟恐引發青光眼

2020-01-03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報導 72歲的梁爺爺,因為視力突然越來越模糊,行動變得更加緩慢,一開始以為只是年紀大了並不特別在意,但家人發現情況越趨嚴重,督促爺爺檢查後,發現竟然是過熟的白內障併發青光眼導致,也因為太晚就醫,爺爺的視神經已萎縮,造成周邊視野受損,所以行動才如此受限。爺爺嚷著想恢復以前清晰的視力,但不想戴老花眼鏡,經德安眼科林耀華院長施以白內障手術置換「長焦段人工水晶體」後,爺爺雙眼視力成功恢復為1.0,看遠、看中近距離一次搞定,解決了生活中的諸多不便。 換眼鏡仍看不清 小心白內障過熟 林耀華院長解釋,白內障是老化過程中,眼睛水晶體使用久了,累積許多紫外線傷害,造成水晶體混濁硬化,如同「玻璃」舊了產生霧化的現象。白內障初期沒有症狀,但隨著年紀的增長,透明的水晶體變得混濁進而影響視力,即使戴眼鏡也無法矯正,而當視力低於0.4時就會影響日常生活,應盡速就醫。 白內障不治療很嚴重嗎?林院長指出,台南多數獨居老人不方便就醫,就醫也害怕手術,常選擇聽信偏方,導致視力越來越模糊,不想出門、開車,就算在家電視也看不清楚,生活品質嚴重惡化。水晶體過熟,而引發急性青光眼及頭痛等症狀,也導致手術難度大增。患者一旦視神經萎縮,即使手術成功,視力可能也無法完全恢復,甚至有失明風險。 白內障手術快、無疼痛 輕鬆完成人工水晶體置換 白內障需以手術清除並置換人工水晶體。林耀華院長說明,白內障手術以超音波乳化術為主,在眼尾施以微小傷口,伸進超音波探頭,乳化並吸除白內障,再植入人工水晶體,「就像換新的玻璃,手術只要幾十分鐘,僅表面麻醉,幾乎沒有痛感,術後即可回家。」 林院長提醒,術後要減少劇烈運動、戶外活動,避免水流入眼睛,且一定要定時點抗菌、消炎的眼藥水,就可避免感染。 單焦點、多焦點、長焦段人工水晶體 怎麼選? 現代人對視覺品質要求高,遠中近視力都要兼顧,要能開車、看電視,還要能滑3C產品。醫師視患者需求建議人工水晶體,並評估患者配戴老花眼鏡的接受度非常重要。人工水晶體可以區分「單焦點、多焦點和長焦段」三類。「單焦點水晶體」可以看遠,但看中近距離須配戴老花眼鏡;「多焦點水晶體」則補足中近距離需求,但夜間較容易出現眩光、暈光、遠處視野偏暗等情況,容易影響夜晚視覺品質。不過,隨著技術演進,眩光問題已逐漸改善。 而「長焦段水晶體」降低了眩光、暈光的影響,提供中到遠距離長範圍的連續視力,一併解決近視、和老花問題,病患普遍術後滿意度良好。對於經常外出、運動或有夜間用眼需求的患者,會是一個可以優先考慮的選項。林院長另外補充,其實散光也會影響遠中近視力,若有需求,患者也可以利用散光矯正長焦段人工水晶體來同時解決白內障及散光情況。 預防紫外線 避免白內障早報到 林耀華院長表示,曾有過幾位獨居老人的患者案例,因為很久沒出門上菜市場、運動,鄰居上門關心並陪同就診才驚覺得了白內障。民眾應多留意視力是否發生變化,若有疑慮應盡速就醫,以免視力持續惡化影響日後手術恢復。他也提醒,民眾應減少眼睛過度曝曬紫外線,出門盡量配戴太陽眼鏡,並多吃抗氧化的食物,應可預防白內障提早報到。 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44677/視力變差要當心白內障過熟恐引發青光眼

頭髮日漸稀疏怎麼辦?皮膚科醫師教你保養、治療

頭髮日漸稀疏怎麼辦?皮膚科醫師教你保養、治療

2020-01-06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報導 頭髮日漸稀疏怎麼辦?新光醫院醫學美容中心皮膚科主治醫師徐常捷表示,落髮可能是緩慢的過程,也要小心短期內大量落髮,然而落髮很像失血,第一時間要及時治療、止血,目前落髮治療成效都不錯,若掉髮量太多就要花更多心力處理。 掉髮因素有這些 短期大量掉髮要小心 徐常捷說明,落髮常見因素,如男性雄性禿,女性落髮,與體質、遺傳有關,這些狀況不會短時間內大量掉髮,是長期緩慢漸漸退化;若短時間掉髮達上百根,可能是休止期落髮或圓形禿合併其中。 所謂休止期落髮是人體受到很大的身心壓力、生病或重感冒、大手術,免疫力、體力下降,很大比例的頭髮進入休止期,如同冬眠一般,雖毛囊沒有死掉,但嚴重會連一根頭髮都不剩。 若是圓形禿就要當心,常是免疫力失調,由於白血球攻擊毛囊,毛囊會斷裂、萎縮,禁入休止期,且因經由血管的點狀面攻擊,呈現許多範圍的掉髮情況,範圍大時很容易發現,但如果面積很小,只有理髮師才會發現,民眾只是感覺頭髮最近掉很多,以為只是太累或心煩,不可掉以輕心。 至於遺傳性落髮,有高度家族遺傳性,且男方、女方都可能遺傳,但男性常出現M型和O型的的症狀,女生是分線變寬、整體稀疏。 掉髮這樣治療、預防 拖太久難回春 雄性禿、女性落髮怎麼治療?徐常捷解釋,這類患者頭髮會變細,掉髮後頭皮底下的血管也會變少,因此必須要提供頭皮生髮的營養,透過重建頭皮的微血循環,配合生髮藥水,避免頭皮發炎,並啟動毛囊進入生長期;或者透過物理性的刺激,例如光線、溫度讓頭髮進入生長期,「把一連串開關都打開,頭髮就可以長回來。」 除了治療外,平時也要做好保養,徐醫師建議遵循「吃飽睡好沒煩惱」秘訣,只要營養均衡、睡眠品質和時間充足,心靈平衡,清潔頭皮方式正確,能有效延緩落髮。 徐常捷說,雖然許多人不覺得掉髮有何嚴重,還是建議提早檢查、治療,尤其女性掉髮治療成效佳,以免掉髮太嚴重,需花費更多心力處理。 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44666

體能不佳!年長乳癌患者想放棄 節拍式口服化療續命

體能不佳!年長乳癌患者想放棄 節拍式口服化療續命

2020-01-02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報導 一名70歲張姓老太太罹患乳癌,診斷時已是晚期乳癌不適合手術治療,加上張老太太長期患有心臟衰竭與糖尿病,體能狀況不佳,診斷初期家屬擔心患者年紀大,一度考慮拒絕治療。經萬芳醫院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胡名宏建議,透過口服節拍式化療藥物治療,治療期間張老太太沒有難以忍受的副作用出現,病情穩定進步已達一年以上。 台灣乳癌年輕化 老年患者也增加 胡名宏醫師表示,研究顯示亞洲罹患乳癌的女性有近四成的年紀低於五十歲,相較於歐美國家而言發生的年紀較輕;台灣女性罹患乳癌的高峰為45至49歲,相較美國女性高峰為70歲,有相當程度的差異存在,這種情形除了顯示東西方女性罹患乳癌致病機轉的不同之外,更提醒國人應重視定期的乳癌篩檢。另外近年來台灣逐漸進入老年社會,年長者本身除了自身可能患有的慢性疾病之外,少子化的情形也讓老年人口的長期照顧問題慢慢浮現。研究顯示當乳癌患者的共病症愈多,體能狀況愈差,容易讓乳癌的死亡率提高。因此照顧乳癌患者時,須考量每個人個別不同的狀況:年輕女性常有工作方面的需求,必須重視治療的方便性;而年長女性則要注意老年人共病症和家庭照顧支持系統的完整性,必須更小心在治療副作用的預防及處理。 藥物治療是晚期乳癌關鍵 減少癌症苦痛 針對晚期乳癌的治療目標,胡名宏醫師解釋,晚期乳癌因為癌細胞已經轉移擴散,無法局部治療,因此藥物治療是晚期乳癌治療最重要的治療方式。抗癌藥物的選擇包含化療藥物、抗荷爾蒙藥物、標靶藥物及免疫治療藥物等等,需依照每位病患的個別狀況和不同的癌細胞特性來量身安排最適合的治療計劃。談到化療對於乳癌的重要性,胡醫師表示,晚期乳癌雖然如同其他慢性疾病一樣不易治癒,但有效的藥物治療還是能為病患帶來莫大幫助,減少癌細胞造成的苦痛,帶來有品質的生存時間與空間。遺憾的是,少數民眾對於治療仍有誤解,「絕大部分患者往往都是因癌症本身而過世,並非治療藥物所致。」 口服、針劑化療如何選? 衡量副作用、療效 目前癌症的化學藥物治療多數為注射劑型,口服化療藥物選擇相對有限,胡醫師表示,標準的化學治療藥物注射以2至3週施打一次,每次數小時不等,常見的副作用包含噁心、嘔吐、掉髮、白血球低下等。口服化療藥物治療較為方便,副作用較小,而且病患不用打針,也能減少病人待在醫院的時間。 節拍式口服化療 改善生活品質 口服節拍式化療藥物治療是一種特殊的治療方式,胡名宏醫師說明,節拍式化療的特點是低藥物劑量、短服藥間隔不中斷的治療方式,研究顯示這樣獨特的給藥方式除了能控制癌細胞之外,能改善腫瘤微環境,調控癌細胞周圍的新生血管及免疫細胞等,有助於治療腫瘤產生的抗藥性。更重要的是相較於傳統治療,節拍式化療因為藥物劑量較低,副作用更為輕微。 哪些患者適用節拍式化療?胡醫師說明年紀大、慢性共病多、體能狀況不佳的患者都很適合口服節拍式化學藥物治療;而需要上班的年輕族群接受節拍式治療,因為較少的副作用且能夠減少到院時間,更能維持原本的生活方式。此外,目前口服抗荷爾蒙藥物普及,一旦抗荷爾蒙藥物出現抗藥性,轉換成口服化療藥物也是一個理想的治療方式。 建立正確治療觀念 醫盼重視治療效益 「所有癌症治療醫師的願望,就是希望每個患者都擁有一個能幫助她(他)的治療機會。」胡名宏醫師說,抗癌藥物難免有副作用,患者應建立正確的觀念,衡量治療帶來的幫助與副作用,正視治療帶來的效益,選擇最適合的個人化醫療方式。 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44654/體能不佳年長乳癌患者想放棄 節拍式口服化療續命

癌症免疫療法療效看得見 醫:健保給付應遵國際準則

癌症免疫療法療效看得見 醫:健保給付應遵國際準則

2020-01-02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 近幾年免疫療法上市,成為癌症病患治療新曙光,合併化療效果顯著,也建立癌症治療新準則。健保署於108年4月將免疫療法藥物納入健保給付,適用非小細胞肺癌及泌尿道上皮癌等8種癌別,不僅讓台灣癌症治療踏入新紀元,嘉惠全台許多癌症病友,被各界視為德政。 然而目前健保給付免疫療法條件相當嚴苛,根據《中國時報》報導指出,免疫療法只能給付單用,條件為化療無效或無法接受化療、且心肺與肝腎功能狀況良好者。但在臨床上發現,符合上述給付條件患者數量極少,導致實際申請通過給付的患者有限,醫界呼籲,健保免疫療法給付條件,應以國際治療指引為依歸,符合趨勢予以適度放寬,造福更多癌友,別讓健保給付美意打折扣。 免疫療法效果佳 癌友延命新武器 免疫療法的問世,成為腫瘤專科醫師協助患者延命的「新武器」。北榮腫瘤醫學部顧問蔡俊明教授於報導中表示,根據美國國家癌症資訊網臨床指引,無特定基因型且PD-L1表現量高於50%的患者,建議在第一線治療時,單獨使用免疫療法;無特定基因型且PD-L1表現量低於50%的患者,則建議使用免疫療法合併化療,臨床效果更發揮,治療效果看得見。除了非小細胞肺癌患者外,對於其他癌別也有效果。 台北榮民總醫院泌尿部教職特約醫師張延驊也於報導中分享,目前泌尿道上皮癌仍以化學治療為主,但化療藥物具有腎毒性,對於腎功能不佳病患不適用,免疫療法的出現提供新的治療選擇,成為患者福音。但因健保給付相當嚴格,張延驊表示,目前手上病患皆無通過免疫療法健保給付門檻,十分可惜。 健保給付規定過嚴 盼予以放寬 台灣癌症基金會副執行長蔡麗娟表示,免疫療法的優勢各界有目共睹,晚期癌友對新藥有期待,但健保給付條件十分嚴格,讓許多患者看得到卻用不到,建議未來能逐步開放給付免疫療法合併化療,造福更多癌症病患。蔡俊明教授呼籲,新藥的使用應跟上國際趨勢,除了健保署重新審視給付規範並適度予以放寬,多方考量政府財政、新藥發展與病患需求,建議也可推動免疫療法部分負擔機制,減輕健保財政負擔,造福癌末病友。 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44683/癌症免疫療法療效看得見 醫健保給付應遵國際準則

她染A型流感病到哭… 新藥只要「吃一次」縮短病程加速好轉

她染A型流感病到哭… 新藥只要「吃一次」縮短病程加速好轉

2019-12-31  健康醫療網/記者田柏升報導 24歲的羅小姐,今年冬季到日本實習工作時生病發燒,一開始以為只是普通感冒,晚上覺得渾身肌肉痠痛到難以入睡,後來就醫才發現染上了A型流感。羅小姐回憶當初病情說,身體真的很不舒服,還病到一直在流眼淚,當時醫師開了最新的藥物,說只要吃一次,吃完後隔天燒也確實就退了,慢慢症狀都好轉,後來就能開始上班了。 流感病毒不容小覷! 48小時內投藥治療是上策 冬季又到流感高峰期,流感病毒比一般感冒病毒更危險,不只傳染性高,還特別容易併發肺炎、腦炎、心肌炎等重症,併發重症高風險群包含5歲以下孩童、65歲以上長者、孕婦、過胖及慢性疾病患者。 疾管署統計,去年10月到今年3月中,共有790例流感併發重症,其中82例死亡,所以如果出現類流感症狀,最好在48小時內投藥治療。台灣感染症醫學會黃立民理事長說,若是能在24小時內服藥治療,症狀緩解及病毒下降的效果會更顯著。這是因為早期投藥,能在病毒量不高時就控制下來,身體發炎反應就會弱化,不適症狀就會較快得到緩解。 單次口服抗流感病毒藥物 流感治療新選項 流感治療,多數民眾都知道5天療程的口服抗病毒藥物;此外也有針劑型藥物能在15分鐘內完成療程。今年12月起,民眾還能選擇自費使用單次口服抗病毒藥物,為服藥醫囑性不佳及抗拒注射的患者帶來新福音。 台灣感染症醫學會謝思民秘書長指出,過去如果民眾想要使用單次投予的抗流感用藥,只能選擇打針,從現在開始,單次投予的藥品多了口服的選項。目前新式單次口服抗流感病毒藥物,跟克流感比起來,對於症狀緩解,兩者效果幾乎一樣,不過對於降低病毒量、減少傳染他人的機會而言,單次口服藥則平均能在24小時內抑制下來。 預防性投藥可降低感染機率 有症狀應及早就醫 提醒民眾,預防勝於治療,施打流感疫苗才是第一道防線,不過醫師說,也可透過預防性投藥降低被傳染的機率,抗流感病毒藥物選擇日益多元,出現症狀最好還是及早就醫治療。 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44630/她染A型流感病到哭 新藥只要吃一次縮短病程加速好轉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