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結資深記者,擔任醫療與民眾之間的橋樑,採訪醫界專家,將艱難的醫學名詞轉換為日常生活知識,提供最專業、最用心、最貼近您的健康新聞。希望大家多傾聽身體的訊息,除了治療疾病之外,在平時生活中享受健康!

自行亂停藥 他氣喘發作急診插管治療!

自行亂停藥 他氣喘發作急診插管治療!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害怕類固醇副作用 氣喘患者急性發作送院插管 有位26歲的小陳(化名)為氣喘患者,由於都沒有出現任何氣喘發作症狀,因此自認已痊癒得差不多;加上擔心長期使用類固醇會有增重、月亮臉等副作用,便自行拉長用藥時間,最後甚至完全停藥。結果竟在上個月因感冒引起急性氣喘發作,經家人送急診時已呈現昏迷,須接受插管治療,後續以吸入性類固醇與長效支氣管擴張劑合併治療,病情才漸趨穩定,順利拔管出院,這次經驗也讓小陳不敢再隨意停藥。 破解類固醇迷思 醫:吸入性類固醇副作用低 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公共事務小組柯信國醫師說明,氣喘為一種慢性呼吸道發炎疾病,依據實證醫學,類固醇是最有效的抗發炎藥物。然而,在臨床診療經驗中,無論是80歲阿嬤或是18歲少女氣喘患者,都會對類固醇長期使用存在迷思,擔心一旦開始使用,便會身材走樣,或造成骨質疏鬆、青光眼及白內障等副作用。 柯信國醫師表示,氣喘治療使用的類固醇,分為「吸入性類固醇」與「口服類固醇」,前者劑量低,主要作用於肺部,全身性副作用也較輕微,適合氣喘患者日常規律使用,並可有效控制病情;而口服類固醇因單次劑量較高,療效明顯,如果長期使用,通常用於治療嚴重氣喘患者,而且因作用於全身,副作用也相對明顯。但無論是哪一種類固醇用藥,只要患者配合治療,症狀控制良好,均會採取階梯式治療法,逐步降低至有效控制氣喘的藥物劑量。 害怕類固醇自行停藥 小心病情惡化得不償失 臨床上,有許多氣喘患者因擔心類固醇副作用問題,一旦症狀開始好轉,便擅自減少用藥次數,甚至停藥;表面上雖沒有症狀,並不表示呼吸道發炎現象已痊癒。若未經醫師評估而自行隨意停止用藥,恐會造成病情起伏不定,甚至惡化為嚴重型氣喘,反而得不償失。 飲食清淡培養運動習慣 降低類固醇藥物副作用 柯信國醫師提醒,氣喘患者飲食應清淡為宜,生活作息應正常並避免過敏原刺激,就能降低類固醇藥物副作用對身體的影響;此外,氣喘患者也應培養日常運動習慣,增加肺活量,並定期一年一次至醫療院所,透過尖峰吐氣流量等做肺功能檢查,更加了解己身健康狀況,在每次回診時,只要與醫師充分溝通討論,遵循醫囑、規律用藥,相信便能有效控制病情,與氣喘和平共處。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38566/

夏日心臟也會熱過頭?醫:補充水分是關鍵

夏日心臟也會熱過頭?醫:補充水分是關鍵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珮均報導) 中暑、熱傷害是每到夏天就會出現在各大媒體版面的字眼,而多數人總認為心血管疾病只會在冬天發生,其實並不然!你知道天熱也會引起心臟病發嗎? 夏季天熱、脫水 易誘發心臟疾病 馬偕紀念醫院總院副院長葉宏一表示,不止夏天,太熱或太冷的天氣都容易引起心血管疾病。因夏天氣溫較熱,不僅人體體溫會跟著升高,心跳也相對較快,若長時間處於高溫,大量流汗,加上水分攝取不足,血液就會因脫水變得濃稠,增加心臟負擔,甚至引發血栓的產生,提高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水分補充過多會對健康造成影響嗎? 葉宏一副院長解釋,對心臟功能正常者,影響不大,頂多會使排尿變多,但若是心臟衰竭的病人,因心臟推動的力量有限,當補充水分太多,水分進入血管內,將使血液更不易推動,進而使水分累積在下肢和肺部,造成腳水腫、喘等症狀,引發心臟衰竭。 葉宏一副院長強調,若原本就有心血管疾病者,在補充水分時,千萬別一口氣喝下大量的水分,應將其平均分配在一天的每個時段;若一下喝進太多水,恐使心臟一時難以負擔。 心肌梗塞與中暑難辨? 醫:兩種症狀可分辨 在炎炎夏日中,心肌梗塞與中暑的症狀會不會難以辨別?葉宏一副院長說,這兩種疾病的症狀相當不一樣,心肌梗塞其典型的症狀,如出現明顯胸悶、胸痛、冒冷汗、噁心等,而平常大家所講的中暑包括熱衰竭和中暑,則是全身的症狀,輕者會感到頭暈、頭痛、全身無力、肌肉抽筋…,重者甚至意識模糊,熱衰竭和中暑發生之前先有一段時間曝露在高溫的情況,所以一般並不難區分;但中暑又併發心肌梗塞是有可能的,只是較不常見。 預防夏日心血管疾病 補充水分+適時休息是不二法門 天氣溫度越來越高,體内的水分很容易就隨著汗水流失,葉宏一副院長提醒,不論是健康、或有心血管疾病病人和戶外工作者,都應適時的補充水分,另外至遮蔽陽光的陰涼處休息,亦是避免高溫對心臟血管造成損傷的方法之一;一旦出現不適症狀,就應盡速就醫,以遠離心血管疾病的威脅。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38338/

活得有價值!嶄新治療讓乳癌晚期減痛延壽命

活得有價值!嶄新治療讓乳癌晚期減痛延壽命

(健康醫療網/記者陳家慧報導) 一名65歲的陳太太為早期確診的乳癌患者,但去年發現腫瘤有復發轉移的情況,雖初期使用化學治療有效果,但維持不久又持續惡化,腫瘤不但變大又變多,並且副作用強烈,包含掉髮、噁心、嘔吐、體重直線下降等,更出現嚴重憂鬱狀況,生活品質非常不理想! 乳癌五年存活率達85% 晚期乳癌卻低於26% 根據SEER資料顯示,美國境內2017年新增乳癌266,120人,占全癌症的15%,五年存活率大約9成。台灣國健署最新資料顯示,民國104 年全癌症個案數為105,156 人,較103 年的103,147 人增加2,009人,其中乳癌發生率第一名,共12,360人,占全癌症發生人口12%,整體乳癌五年存活率達85%,但是晚期乳癌卻低於26%。 臺灣國健署公佈最新資料顯示,國人0 期乳癌5 年存活率約98%;Ⅰ期乳癌5 年存活率約96%;Ⅱ期乳癌5 年存活率約89%;至於III 期乳癌預後則不好,五年存活率約72%,而Ⅳ期5 年存活率低於26%。乳癌長年佔據女性癌症發生率之首,其中新診斷或復發的晚期乳癌因為通常無法手術切除,經常惡化速度較快,由此可見晚期乳癌治療的難處。 乳癌精準治療再增生力軍 CDK4/6抑制劑降低神經傷害 台北慈濟醫院癌症中心教研長暨台灣乳房醫學會理事長沈陳石銘教授表示,乳癌是台灣非常重要的公共衛生議題,診斷治療及預後追蹤需要更用心關注。沈陳石銘教授秉持著這樣的理念,鑽研於乳癌治療,積極與醫療研究團隊合作,期盼透過研究平台找到新的乳癌治療方向,期許即使乳癌復發轉移患者,在生命最後一段路,除了可以「活得有品質」,更希望患者感受到活下去的價值。 沈陳石銘教授表示,所幸近年來乳癌標靶治療的研究蓬勃發展,發現乳癌細胞生長週期蛋白依賴性激酶4跟6(cyclin-dependent kinases,CDK4/6),而CDK4/6抑制劑可抑制癌細胞生長週期,使癌細胞無法生長,阻止癌細胞擴散。過去單獨使用抗荷爾蒙治療病患有2成的反應率,而依據國外研究顯示,有將近5成5患者對CDK4/6抑制劑治療反應有效;今年6月初,美國癌症醫學會年會(ASCO)中,更發表研究指出,CDK4/6抑制劑的作用,在停經前或停經後的女性都有相同的效果,相當令人振奮。 沈陳石銘教授進一步說明,台灣衛福部今年核准CDK4/6抑制劑可以搭配抗賀爾蒙藥物治療,使用於停經前或停經後,賀爾蒙接受體陽性, HER-2陰性之轉移性乳癌病患的初始治療,讓國內乳癌的精準治療再增生力軍。CDK4/6抑制劑不會造成神經性傷害,且還可降低患者疼痛,副作用大幅下降,可維持生活品質外,更能延長壽命、延後化療,除了讓患者增加與家人相處的時間,也不會因治療讓生活失去品質,讓患者活得更有價值。 女性應定期乳房健檢 愈早發現治癒率高 沈陳石銘教授也呼籲,45歲至60歲的女性為乳癌的好發族群,但台灣年輕乳癌病患也逐年增加,雖然國健署僅補助特定年齡婦女乳癌篩檢,並不代表年輕女性就不需重視,建議千萬不要鐵齒,定期安排篩檢,愈早發現,治癒率相對也提高,目前乳癌第一期的五年存活率可達96%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38550/

受夠了隱形眼鏡 主播靠飛秒雷射行動更自在

受夠了隱形眼鏡 主播靠飛秒雷射行動更自在

(健康醫療網/記者田柏升報導) 外表光鮮亮麗,背後辛酸眼淚誰人知?財經主播廖廷娟為求螢光幕前專業形象,長時間配戴隱形眼鏡,導致眼睛出現容易缺氧、乾澀與發炎的狀況。而主播妝容特別著重眼妝呈現,常有眼影粉末入眼,卡到隱形眼鏡造成劇烈刺痛不適,更讓她苦不堪言。近視加上工作需配戴隱眼造成不適、生活上的種種不便,一年前她選擇進行了精雕7次元近視雷射,現在煮飯不怕水蒸氣,跟小朋友玩耍時也不怕隱眼被拍飛,使得日常工作和生活都更加自在。 工作重形象戴隱眼 易眼睛缺氧、乾澀、發炎 電視主播、空服員、演藝人員等長時間工作者,比一般人容易產生職業疾病,配戴隱形眼鏡造成的問題,更是層出不窮。據大學眼科門診觀察,因眼睛乾澀而求診者佔近8成,其次是紅眼過敏及異物感;職業分類上,以電視主播與演藝人員最為明顯,大多因長時間拍片及為了保持螢光幕前的形象,選擇長時間配戴隱形眼鏡,也因此容易出現眼睛缺氧、乾澀與發炎等狀況。 年輕族群乾眼症狀逐年升 世足熬夜看球很傷眼 大學眼科雷射中心葉威毅主任表示,配戴隱眼造成眼睛乾澀的民眾中,40歲以上者佔了約7成。而近年來年輕族群乾眼症狀也呈現逐年增加的趨式,加上世足熱潮,許多民眾熬夜緊盯螢幕追賽事,眨眼頻率減少,以致淚液中脂質分泌不足、淚液容易蒸發。 飛秒雷射客制化矯正 精準終止惡視力 隱形眼鏡覆蓋角膜,讓眼球透氧度大幅降低,時間一久,眼睛就可能流淚、布滿血絲、甚至引起角膜水腫。為求優良工作表現及生活品質,越來越多人選擇雷射手術矯正視力,目前新型飛秒雷射,可依個人角膜狀態及用眼需求客制化視力矯正,手術更精準安全,若有老花問題也可一併解決。 雷射前先評估是否合適 隱眼族應半年一次眼檢 葉威毅主任提醒,近視雷射並非人人適合,應該先徵詢專業醫師評估,進行角膜厚度、弧度、淚液測試等完整檢查後方可執行,才能確保術後視力品質。配戴隱眼的民眾,建議每半年進行眼睛檢查一次,如有不適應盡速就醫,切勿拖延,才是維持好視力的不二法門。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38562/

新一代長效針劑 可幫助思覺失調患者返回職場

新一代長效針劑 可幫助思覺失調患者返回職場

(健康醫療網/記者陳佳慧報導) 思覺失調症如同慢性疾病高血壓或糖尿病,需要持續治療才能維持精神狀態穩定,防止症狀再度惡化。臺北榮民總醫院成人精神科主任暨國立陽明大學醫學系精神學科主任教授白雅美說明,思覺失調症發病或復發初期,常有許多可循徵兆,包括學業成績或工作表現明顯退步、社交退縮等;此時家屬若有發現不尋常變化,應提高警覺,及早介入治療,以免錯過治療時機。 新一代長效針劑副作用更低 患者接受度高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精神醫學部部主任林式穀指出,以往思覺失調症治療方式,以傳統抗精神病藥物或是傳統針劑治療為主,但常會產生嗜睡、身體僵直、體重增加等副作用,因此不只病患不願服用,許多家屬也會抗拒治療。目前有新一代思覺失調長效針劑上市,針對腦部的多巴胺分泌異常有調節作用,療效不打折扣,副作用卻大大降低,病患接受度大,也比較願意規律的回診,許多患者接受治療後狀況好轉,甚至可重返職場。 擅自停藥 思覺失調症兩年內復發率高達九成 台大醫學院醫學系副教授暨精神醫學部一般精神科主任黃宗正進一步說明,根據研究數據報告,每年約有五成思覺失調症患者未持續接受藥物治療,若拉長至一年半的時間更增加至七成五;另外,當症狀達到緩解穩定時,不少患者會擅自停藥,而這些停藥患者兩年內約有九成會病情復發。而「新一代長效針劑」僅需一個月回診施打一次,就可以讓藥效持續,也解決忘記按時服藥的問題,提升了藥物服從性,實在為患者一大福音。 「提早介入」持續治療 幫助患者回歸正常生活 思覺失調症並非無法痊癒,但早期介入、持續治療,讓體內維持有穩定的藥效,對於思覺失調症的治療十分重要!醫師強調,思覺失調症患者在穩定就醫及接受治療後,返回到日常及職場生活的機會增加,也較能夠自我照顧。不管是患者本身或是家屬親友,面對疾病時,若能以積極的態度面對,對於疾病的治癒會有相當大的幫助。 【健康醫療網】,天天關注您健康!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38526/

生物活性塗層支架救命!心肌梗塞治療大突破

生物活性塗層支架救命!心肌梗塞治療大突破

(健康醫療網/記者田柏升報導) 心肌梗塞裸金屬支架 再狹窄風險較高 心肌梗塞來的突然,置放血管支架是救命選項之一。過去血管支架是以裸金屬支架及塗藥支架為主,當裸金屬支架置入後,血管被撐開,支架貼於血管內面,血管中內皮細胞會自然癒合結痂,但癒合過程卻因結疤過厚而容易再度狹窄。 振興醫院心臟內科主任、台灣介入性心臟血管醫學會理事長殷偉賢表示,塗藥支架就是塗了一層抑制細胞增長的藥,在傷口癒合的過程,的確有效地減少再狹窄率,但同時傷口癒合期也拉長,造成金屬長時間暴露在血液裡,增加引起血栓的風險,嚴重的會導致心肌梗塞再次發生,所以必須長期服用抗血小板藥物來降低血栓風險。但有些病人服藥配合度不高,擅自停藥;有些病人因為近期要手術,不得不提早停藥,都會導致支架治療效果及安全性無法同時兼顧。 救心救命新武器 心臟支架科技重大突破! 根據日前於巴黎舉行的歐洲心血管介入治療大會(Euro PCR)發表的突破性研究,內容為長達18個月追蹤1500位心肌梗塞病患,在使用生物活性支架後明顯大幅降低心肌梗塞再發生及心臟病死亡的風險,相對安全性提高,且服用抗血小板藥物時間也能大幅縮短,同時兼顧支架治療效果及安全性。 殷偉賢主任說明,現在新一代生物活性塗層支架上的塗層,能夠促進傷口提早癒合,再加上支架結構厚度較薄,所以內皮傷口可以很快地復原。新一代生物活性塗層支架的設計就是希望傷口提早癒合,當傷口癒合好了後,就完整的血管內皮層可以隔開金屬支架和血液接觸,就能降低血栓的風險發生,這樣一來同時兼顧了支架的有效性跟安全性。另外殷主任補充,新一代生物活性塗層支架對於有特殊需求的病患,如不按時服藥、不能吃太強效的抗血栓藥物,對藥物過敏或緊急需要手術的病患更是新的突破性治療選擇。 支架選擇考慮這三點 與醫討論再決定 採用支架治療心肌梗塞時,應該考慮病患是否能遵從醫囑長期用藥,能否承受長期服用抗血栓藥物的副作用,或是近期內是否有開刀安排。每個病患合適的支架不同,在治療方式的選擇上,應該與醫師共同討論,視自身情況,再決定出效益最好的治療方式。 【健康醫療網】,天天關注您健康!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38548/

糖尿病控制不佳 小心併發心血管病變

糖尿病控制不佳 小心併發心血管病變

(健康醫療網/記者田柏升報導) 糖尿病多死於心血管併發症 這些指標都要顧 第二型糖尿病為台灣十大死因第五位,全台罹患人數超過200萬人。而造成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因,多是大小血管發生病變。若血糖控制不好,可能損害血管和神經,增加心血管疾病和中風風險。糖尿病治療不能僅只達到控制血糖的目的,更要控制好體重、血壓、血脂,並積極治療,才能降低心血管疾病的發生。 判斷糖尿病三大數值 控制「糖」危機 糖尿病的判定應先測量空腹血糖與糖化血色素,再輔以葡萄糖耐受試驗來確認。當血中葡萄糖濃度愈高、血糖偏高的時間愈長時,體內累積的糖化血色素比例也會愈高,根據研究顯示,當糖化血色素數值每增加1%,罹患心血管疾病風險便增加1至2成。若血液長時間處在高血糖的環境,容易形成血管粥狀動脈硬化,動脈血管壁受損,甚至加速血栓形成,也影響血小板的運作功能。 複方劑型一藥多效 助糖友減少併發症發生 高雄長庚紀念醫院內分泌暨新陳代謝科主任陳榮福表示,全世界控制糖尿病的藥物選擇有很多,許多研究中也證實,傳統藥物能減少血糖、控制糖化血色素,但對心血管指標控制效果並不明顯。患者每天除了需要服用口服降血糖藥物或注射胰島素控制血糖外,還得服用其他心血管相關藥物,服藥種類多,加上一天必須服藥多次,常造成忘記吃藥或漏吃的情形。 今年3月,健保署通過的新一代降血糖藥物SGLT-2抑制劑 + Metformin新複方藥物,能一併控制血糖及心血管指標,對體重控制也有良好的額外效果,有助於糖尿病患增加服藥順從性,相對有效減少死亡率、心臟衰竭住院率、中風機率及心肌梗塞機率。 以排尿糖為作用機轉 減少腎臟再吸收糖分 陳榮福主任表示,複方劑型藥物一顆就有兩種不同作用機轉,對血糖控制而言,有的患者使用後糖化血色素可以降1至1.5%,而血壓的下降可以多3至5個毫米汞柱。體重則可以有3至4公斤的控制量,對血脂肪也有好處。 陳主任補充,由於藥物以排尿糖為作用機轉,會把體內過多的糖分由腎臟經尿液排出,而尿中含糖,易使微生物滋生,增加泌尿道感染風險;因此,醫師建議,每天多喝水協助排尿,加強私密處衛生照護,以免感染情況發生。 糖友莫輕忽!透過飲食、運動補強控糖尿 糖友常因血糖控制不佳發生病變,所以更要注意定期檢查的重要性,經由各項身體檢查的數值去了解血糖的健康狀況,再透過飲食、藥物、運動相互配合去改善血糖值,促進血液中葡萄糖進入細胞內的利用,降低血液中葡萄糖濃度,千萬不要輕忽糖尿病併發症對身體的影響,這樣才能把握黃金治療時機。 【健康醫療網】,天天關注您健康!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38511/

發生率第三高的血癌 頭暈、疲勞、骨疼都是症狀

發生率第三高的血癌 頭暈、疲勞、骨疼都是症狀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珮均報導) 一名70歲的陳爺爺,兩年前因騎車摔倒至骨科就醫,醫師發現骨密度相當差,且長期有貧血的症狀,經轉診至血液腫瘤科後,確診為多發性骨髓瘤。其骨頭被嚴重侵蝕得千瘡百孔,導致骨痛、虛弱到離不開家門,而當時新生的小孫女便成為陳爺爺求生的支柱,加上家人全力照顧,以及在藥物治療穩定控制下,得以重拾天倫樂。 多發性骨髓瘤復發率高 新藥治療存活期超過十年 台大醫院內科部血液科黃聖懿醫師表示,多發性骨髓瘤是國內發生率第三高的血液癌症,每年新增患者數約500人,且持續增加,其好發在65-70歲,症狀與慢性病相似,不僅易延誤治療,更會讓病友生活品質降低、社交的隔離而有焦慮、憂鬱,甚至失去求生的欲望。 黃聖懿醫師提到,根據台大醫院統計,過去1000位多發性骨髓瘤患者就醫的原因,以骨痛與骨折最為常見,大多數病人對第一次治療都有反應,但其復發率相當高;而根據癌登長期追蹤資料顯示,自2007年後,因新藥接續問世,治療上可藉由不同藥物組合、搭配移植,因此讓患者的存活期從過去的兩年半延長5-7年,甚至有四分之一超過十年,死亡率逐漸下降。 癌症≠絕症 心理支持讓抗癌不再負重前行 隨著多發性骨髓瘤患者存活的時間延長,臨床上需要處理的議題重心也從疾病治療,逐步轉移為社會與心理層面的支持。為此,癌症希望基金會與台大醫院血液科共同進行「多發性骨髓瘤癌友及家屬癌後生活需求」研究,藉此找出患者社心層面未被滿足的痛點,以擬定後續患者支持計劃。 財團法人癌症希望基金會副執行長鄭凱芸表示,多發性骨髓瘤患者生理上的不適,對生活造成嚴重困擾,包括藥物造成的副作用、疾病造成行動力降低;同時,照顧者面臨的壓力也非常大,包含過多醫療資訊的轟炸、醫病溝通的有限性,以及對死亡的擔心。 始於疼痛 終於豁達 癌症希望基金會也與黃聖懿醫師共同規劃患者衛教手冊及專業講座,以填補醫病溝通的缺口,未來也將推出適合多發性骨髓瘤患者的復健運動處方及專屬的病友關懷袋,讓患者能獲得身心的全面照護,期待將來可讓病患與照顧者能從疾病中獲益。 【健康醫療網】,天天關注您健康!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38525/

嘉義康明診所榮獲ACHSi認證 接軌國際洗腎更安心

嘉義康明診所榮獲ACHSi認證 接軌國際洗腎更安心

(健康醫療網/記者田柏升報導) 血液透析採侵入性治療 應重衛生、防感染 台灣洗腎盛行率居高不下,每年透析人數約有6-7萬人。血液透析病人因為需要接受侵入性醫療處置,過程中必須與醫護人員頻繁接觸,是醫療照護相關感染的高危險族群。洗腎診所院長陳文卿表示,每次洗腎上針時,對病人而言是高風險的醫療處置。因此洗腎前,一定要確實洗手,尤其是瘻管處一定要清洗乾淨,因為是造成感染重大來源。 費森尤斯腎臟照護協助 洗腎品質接軌國際 洗腎病人免疫力弱,容易遭受感染,所以感染控制對洗腎診所是重大的挑戰。嘉義縣新港鄉的康明診所,地處偏鄉,卻為病人積極打造國際化標準洗腎服務,日前在費森尤斯腎臟照護的協助下接受『ACHSi澳洲國際醫療品質委員會認證』,順利通過國際認證。 ACHSi委員會主席Dr. Christine Dennis指出,診所必須要耗費數個月,進行一套完整的工作計劃,投入很多能量及承諾,來確保診所符合所有ACHSi標準。費森尤斯資深醫療品質管控Lisa Webb則說,診所提供國際化標準的醫療服務,確保提供給病人的照護對符合他們的需求。再透過差異分析的方式評估病人的照護方式,確保他們享有最好的醫療照護,也讓診所的照護品質能持續進步。 做好感控與品管 病人洗腎更放心 陳文卿院長進一步表示,針對ACHSi標準,診所的護理人員在上下針時,都要戴著護目鏡,甚至要穿隔離衣,且隔離衣只穿一次,照護下一位病人時就要更換。病人洗完腎,下個病人來前,所有的機器、床、甚至血壓計的壓脈帶,都要徹底消毒,避免有交叉感染的可能性,可想ACHSi的標準是非常嚴格執行的。 洗腎診所就像病人的第二個家,能依照ACHSi國際標準化流程,從醫護人員及病人本身培養好清潔感控習慣,嚴格執行醫療耗材的衛生消毒及品質管理,力求做好感染控制,持續進步,病人可以放心洗腎,也為其他透析中心樹立優良典範。 【健康醫療網】,天天關注您健康!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38513/

突發急性蕁麻疹 中醫從根本調理

突發急性蕁麻疹 中醫從根本調理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婷報導) 台中一名9歲小男童,從小就有鼻過敏的問題,前陣子突然全身起紅疹非常搔癢,抓到破皮流血,晚上都睡不好,嚴重影響睡眠品質。家長帶其前往中醫診所看診, 醫師表示該名男童屬過敏體質,在天氣過熱或是過冷、接觸到過敏原(如:塵蟎或者黴菌)、飲食作息不正常時,就非常容易引發急性蕁麻疹。以中醫治療一個月後,症狀已明顯改善。 體內濕熱、腸胃功能弱 會表現皮膚過敏症狀 收治這名男童的中醫診所副院長陳照青中醫師表示,皮膚是人體的排泄器官,透過臨床觀察,許多孩童長期脾胃濕熱的問題,便會表現於皮膚,出現皮膚過敏的症狀,通常這類型的小朋友喜歡吃烤炸之食物或長期喜喝冷飲,又長期有便祕的問題,一般孩童每日的排便次數應為一至二次,但是這名小朋友約二至三天才排便一次,有長期便秘的問題。 肺主皮毛 調理脾、肺為治療重點 另外,中醫觀點認為,肺開竅於鼻,肺主皮毛,除了原有的鼻子過敏外,夏天經常吹冷氣或是電風扇,也容易造成外感風寒,風寒侵襲皮膚,是導致該名男童急性蕁麻疹的主要原因。陳照青中醫師指出,這名男童治療要著重在脾胃以及肺的調理,用藥以辛溫解表及通腑瀉熱為主,包含辛溫解表的桂枝湯加麻黃,通腑瀉熱的炙甘草、大黃,涼血解毒的牡丹皮、金銀花以及清熱燥濕、祛風止癢的白鮮皮、防風等等。 火針、針灸、線灸合併治療 具驅風涼血、解毒效果 陳照青副院長進一步說明,除了中藥調理以外,中醫也經常使用火針、針灸或是線灸等方式合併治療,曲池穴、血海穴等穴位都具有驅風涼血、解毒的效果,對於治療皮膚疾病都有相當顯著的成效。 少吃易引起過敏食物 適當流汗平衡體內外溫度 為避免蕁麻疹反覆發作,陳照青副院長建議,平時應少吃加工食品,避免攝取烤炸或甜品,另外容易引起過敏的食物也需特別留意,如帶殼海鮮、蛋奶類、堅果類,或是鳳梨、芒果等,並養成良好的排便習慣,夏日在冷氣房也盡量避免冷氣直吹頭部或軀幹,另適當的流汗也能有效幫助身體散熱,平衡體內外的溫度。 體質失衡易受邪氣侵襲 勿用來路不明偏方或草藥 陳照青中醫師提醒,若家中的小朋友屬敏感體質,有排便問題、經常腹痛、怕冷或怕熱、鼻過敏的情形發生,即代表體質失衡,尤其在腸病毒或是流行性感冒好發的季節,過敏體質的孩童更容易受到邪氣的侵襲,平時應做好保養、注意清潔衛生、維持正常的飲食作息,防止外在病邪入侵體內,若皮膚出現搔癢難耐的狀況,切勿使用來路不明的偏方或草藥塗抹浸泡,請立即尋求合格中醫師診治。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38505/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