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方位豐富、完整的懷孕、生產保健資訊報導,並針對 0-6 歲寶寶教養方面,設計各類育兒話題,協助指導新手父母照顧寶寶大小問題,時時接受最新養育資訊。媽媽寶寶雜誌也是一本具有世界水準及國際版本的婦幼專業雜誌。

小孩發燒怎處理?醫:先判斷「發燒週期」錯誤降溫恐釀下一波高燒

小孩發燒怎處理?醫:先判斷「發燒週期」錯誤降溫恐釀下一波高燒

碰到孩子發燒,做父母的一定相當著急,除了了解孩子發燒的原因之外,懂得如何幫助寶寶度過發燒期間的不適也極為重要。許多寶寶因為發燒身體不適,不只吃不下也睡不好,爸爸媽媽便會以溫水拭浴、使用退熱貼或冷敷袋等方式,幫助孩子降體溫,讓寶寶感覺舒服一點,但使用這些方法之前,必須先確認寶寶發燒正處於哪個「週期」,因為錯誤的降溫時機,恐造成孩子的下一波高燒。

防疫假怎麽申請?6種情況不支薪!爸媽必知的防疫照顧假5QA

防疫假怎麽申請?6種情況不支薪!爸媽必知的防疫照顧假5QA

文/FB@我的新北市 整理/黃煜嵐 昨日教育部宣布最新停課標準後,不少家長都非常擔心,如此對於沒有疫苗保護的孩子來說,是否過於危險;不過也有部分人認為,與病毒共存是未來的趨勢。 應停課措施、自主健康管理等狀況,為了讓家長們在疫情下能安心居家隔離/照顧,因此整理出「新型冠狀肺炎請假」攻略表,該休息時就好好在家安心待養,但也不能讓權益白白損失,快來一起看防疫請假相關的薪資計算方式吧! (家長防疫請假攻略。圖/FB@我的新北市) 防疫假:支薪問題總整理 1. 配合防疫學校等停課停托期間有照顧子女需求     可請特別休假(全薪)|防疫照顧假(無薪)|家庭照顧假(無薪) 2. 自主健康管理     非新冠肺炎而有其他病徵者:特休(全薪)、病假(半薪)。     勞工自主隔離:特休(全薪)、事假(無薪)。     應雇主要求勞工在家隔離:薪資照給,勞工不必補服勞務。 3. 檢疫或隔離     因執行職務:薪資照給。     因個人因素:特休(全薪)、防疫隔離假(無薪)。 4. 隔離治療     因執行職務感染屬職業傷害:可請公傷病假(全薪)。     因勞工個人因素確診者:可請特休(全薪)、病假(半薪)、事假(無薪)。 5. 疫苗接踵     接種疫苗後有不良反應情形,自接種之日起至接種次日24時止,可請疫苗接種假(無薪)。 常見疫情QA看這邊 Q1 防疫照顧假可以「半日」或「小時」為請假單位嗎?     請假時數由勞雇雙方協商議定。 Q2 請防疫照顧假,要提供證明文件嗎?     受僱家長或家屬若想申請防疫照顧假,可以向雇主提出,如:學生證影本、學雜費等有實際照顧事實的相關文件,用來證明有親自照顧的需求即可。 Q3 疫情期間可否請事假(無薪)、病假(半薪)、家庭照顧假(無薪)?     只要符合各假別的事由都是可以的,如:請特休可領全薪;如選擇請防疫隔離假,可申請政府防疫補償金,且雇主不可視為曠職、強迫以其他假別處理,也不得扣發全勤、解僱或其他不利處分。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媽媽寶寶懷孕生活網】https://www.mombaby.com.tw/ ※本文由《媽媽寶寶mombaby》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8個月寶寶不翻身,媽急尋醫得到驚人答案

8個月寶寶不翻身,媽急尋醫得到驚人答案

文.整理/黃煜嵐 孩子幾個月開口說話、幾個月應該要會翻身、幾個月又該會爬⋯⋯關於孩子的發展,父母總是擔心一個不注意,孩子就跟不上該有的成長。日本這位媽媽發現自己的寶寶到了該翻身的階段,卻遲遲不見他翻身,著急的帶往醫院做一系列詳細的檢查。卻沒想到檢查結果令她非常傻眼。 (兒童發展因人而異。圖/shutterstock) 並非發展問題,而是個性問題 根據日本媒體grape報導,媽媽帶寶寶前往醫院,做了肌肉與神經反射等等的測試。等到測驗結束後,醫師告訴媽媽「不是寶寶無法翻身,而是他『討厭趴著睡覺』,所以乾脆懶得翻身」。 換句話說,這個寶寶並不是哪邊發展沒跟上,而是從小就很有「個性」,而這個檢查結果,讓媽媽心中大石頭放下的同時,也不禁看著懷中的寶寶,暗暗嘀咕:欠揍,害媽媽擔心。 事件在網上,也讓網友捧腹大笑,認為寶寶不想翻身好好笑,也有媽媽分享到,自己家孩子也因為嫌棄頭很重,喜歡趴著睡覺;也有人分享寶寶8、9個月都不翻身,但是現在成長得很好,各種運動都沒問題。 孩子發展因人而異,兒童發展連續圖供父母參考     雖然每一個孩子的發展都不一樣,但要說做父母不擔心孩子發展是不可能的。因此,國民健康署建議,爸爸媽媽平日可參考兒童健康手冊中的「兒童發展連續圖」及「家長紀錄事項」來檢視孩子的發展是否落後。 (兒童發展連續圖。圖/桃園市兒童發展服務資訊網) (兒童發展連續圖。圖/桃園市兒童發展服務資訊網) 寶寶4個月大會不會持續注視人臉表現興趣、6個月大會不會翻身、9個月大叫名字會不會朝聲音方向轉頭、1歲半會不會說5個以上有意義的單子、3歲時會不會自己解釦子、脫衣服⋯⋯等。 照著本子上的觀察,若發現寶寶的似乎與本子上說的發展明顯落後,可以帶去給醫院檢查時,一同將記錄到的本子分享給醫師,方便後續的問診,若手冊不慎遺失或損毀者,可以至就近之衛生所申請補發或進行領取。 做這麼多功課,無一不是希望孩子能夠健康長大,每一個擔心,都藏著父母對孩子說不完的愛啊!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媽媽寶寶懷孕生活網】https://www.mombaby.com.tw/ ※本文由《媽媽寶寶mombaby》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照超音波驚見寶寶有「大眼+爪子手」,準媽媽笑稱女兒是「惡魔之子」

照超音波驚見寶寶有「大眼+爪子手」,準媽媽笑稱女兒是「惡魔之子」

文.整理/林俐佩 你們家也有有趣的超音波照片嗎? 根據《THE Sun》報導,一位居住在英國索美塞特(Somerset)的媽媽潔德(Jade Boyland)憶起自己8年前初次懷孕時,被寶寶超音波照片嚇到的情景。 (潔德形容女兒的超音波照片像極了動畫角色「沙拉手指」。圖/翻攝自《THE Sun》) 女兒超音波照像極了某動畫角色,準媽媽憂心問:是惡魔之子嗎? 潔德表示,那時剛成為新手媽媽的她,對於在懷孕第20週,能夠照超音波一見寶寶的模樣,感到期待不已。不料,終於見到超音波畫面的潔德,卻被寶寶的模樣驚呆。 在超音波畫面中,可以看到寶寶瞪大眼睛、蜷縮著身體(駝背),將宛如爪子般的雙手擺在胸前,就連潔德都形容寶寶的超音波畫面,像極了英國動畫角色「沙拉手指(Salad Fingers)」。 被寶寶超音波畫面嚇到的潔德,因為當下還是有些擔心寶寶未來的長相,也慌張地詢問身旁的醫護人員:「我的寶寶是不是惡魔之子?」不過,醫護人員也笑著和潔德解釋,寶寶其實只是面朝外,身體很健康,「這樣是很正常的,只是寶寶轉的姿勢跟妳想像的不一樣。」 (潔德的女兒「Lydia」今年已經7歲,個性活潑又調皮。圖/翻攝自《THE Sun》) 在潔德腹中的寶寶出生之後,也證明事實如同當初醫護人員所說,潔德的女兒名叫「Lydia」,今年7歲,身體非常健康。潔德也打趣地說,雖然出生後的Lydia,外型並不是惡魔,但性格卻是!潔德表示,女兒總被說個性活潑又調皮。 目前,潔德正懷著第三胎,並笑說,自從被Lydia『惡魔之子』的超音波照片嚇到之後,現在再看到那張照片都覺得很有趣,「另外2個孩子的超音波照,不管長什麼樣子,我都很放心了。」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媽媽寶寶懷孕生活網】https://www.mombaby.com.tw/ ※本文由《媽媽寶寶mombaby》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都說喝牛奶好,鮮奶、奶粉、保久乳怎麼挑?

都說喝牛奶好,鮮奶、奶粉、保久乳怎麼挑?

文/《媽媽寶寶》編輯部 採訪諮詢/ 台安醫院健康管理中心營養組組長劉怡里 (2022.02更新)學齡前學童多喝乳品,補充鈣質,有助於發育及長高,不過,市售的乳品種類不少,鮮奶、奶粉、保久乳、優酪乳,家長該怎麼挑呢?能夠放很久的保久乳,果真添加了防腐劑嗎? 台安醫院健康管理中心營養組組長劉怡里指出,鮮奶與保久乳的差別就是殺菌方法,國內鮮奶廠大多採用「超高溫殺菌法(UHT)」,至於保久乳是以攝氏130度以上滅菌,且採無菌裝填,才能在常溫久放。 劉怡里組長說,所有乳品的來源都是生乳,不同的是殺菌方法,例如奶粉是先高溫殺菌後再透過噴霧乾燥等方式,讓原本液態的生乳變成乾燥粉狀,保存期限可長達2~3年。 劉怡里組長說,從營養角度來看,不管是鮮奶、奶粉或保久乳,都含有豐富蛋白質、鈣質和脂肪,適合學齡前幼兒以及所有成年人,但從新鮮角度來看,還是建議多喝鮮奶。 (推薦文章:少喝鮮奶嚴重缺鈣.小心又矮又胖) 保存上,製造鮮奶常用「超高溫殺菌法(UHT)」,讓牛奶在攝氏120~130度的環境中停留數秒,讓99%以上的細菌死亡,但這對少數耐熱孢子無效,因此,鮮奶必須冷藏,且保存期限較短,一般保存期限僅約2週,當鮮奶開封後放進冰箱冷藏之後,最好儘快喝完。 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食品組指出,鮮奶、保久乳和奶粉的營養差異不大,如果長輩不喜歡喝冰冷的鮮奶,建議選擇奶粉或保久乳,只要選擇適合自已的食品,看清楚標示並妥善存放,就可確保飲用安全。 衛福部國民健康署調查發現,國人乳製品攝取嚴重不足,劉怡里組長說,不管是哪一種乳品,只要每天飲用480cc,就能有效補充鈣質,但不可一口氣全喝下,應該分早上或下午分別飲用240cc,如果一下子喝太多,人體無法即時吸收鈣質,形同浪費。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媽媽寶寶懷孕生活網】https://www.mombaby.com.tw/ ※本文由《媽媽寶寶mombaby》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寶寶便秘怎麼辦?先了解原因才能慢慢改善

寶寶便秘怎麼辦?先了解原因才能慢慢改善

責任編輯/Hannah 整理自「這樣做,改善寶寶便秘腹瀉問題!」、「寶寶便祕靠7招解決辦法!3個常見原因,90%以上屬於非疾病的便秘」 對於新手爸媽來說,觀察寶寶的便便,是一件非常重要的功課,因為,從便便狀態不但可以看出寶寶的健康,透過便便的性狀,也能夠得知寶寶是否便秘或腹瀉,進而從腸胃道開始,舒緩寶寶消化不適的問題。 (寶寶便秘是許多新手父母會遇到的狀況。圖/shutterstock) 寶寶便秘:解便困難或大便次數減少 解便時有困難或是大便次數減少的狀況,稱做便秘(constipation)。但他特別提醒,不管寶寶一天排3次便或是三天才排1次便,只要是軟便型態,都算是正常;一般觀察寶寶便秘應著重在黏稠度正常與否,如果是一顆一顆的硬便,或是寶寶在解便時容易哭鬧不舒服,就可稱做是便秘。 寶寶腸胃道蠕動、水分及纖維質攝取量和調奶濃度是否正確都會造成寶寶便秘。診間也會遇到不少哺乳媽媽問:「母奶寶寶會便秘嗎?」答案是:母乳寶寶的確不容易有便秘狀況,但因為母乳容易被吸收,因此3至7天才排便一次,只要便便的性狀是正常的,就不是便秘;相反地,如果母乳寶寶的大便很硬,就必須做進一步的檢查,確認寶寶是否罹患先天性巨結腸症。 造成便秘的3原因 寶寶便祕問題有90%以上為「功能性」便祕,功能性便祕是指,非疾病所引起的便祕,主要是腸蠕動功能異常或對飲食不適應所引起。如母乳哺餵轉配方奶,又或者是開始添加副食品的時候。 1. 奶粉濃度比例不對 若寶寶喝配方奶,出現便祕狀況,除了嘗試不同品牌或是強調「順便」、「消脹氣」的配方奶粉之外,也應該回頭檢示「泡奶比例」是否正確。有些媽咪擔心寶寶營養不夠,而多加半匙奶粉,又或者怕寶寶喝不飽而多加水,如此一來在無形之中影響了奶水的濃度,若奶泡太稀,當滲透壓濃度不足容易造成便祕;相反地,泡太濃則容易出現腹瀉問題。 2. 副食品添加 一般添加副食品的時機,約寶寶4至6個月大時,最先嘗試多為米精、麥精,米麥精質地相對較奶水濃稠,因此,寶寶容易出現腸胃不適應問題,進而產生便祕。但當開始吃了米麥精造成便祕並不代表未來都不能吃,只要腸胃逐漸適應,自然就不會有便祕問題了。 3. 含鐵食物過量 一般而言,寶寶7個月大後,副食品會陸續添加深紅色肉類,或是在水果的選擇上若皆以櫻桃、葡萄等富含鐵質的食物而缺少纖維及水分攝取,則容易出現便祕問題,蘋果營養價值高、益處多,儘量連皮帶纖維的部分洗乾淨一同攝取,比較不會造成便祕。 判斷便秘之前,醫師會先做詳細檢查 一般來說,專業醫師在診斷寶寶是否有便祕之前,會先確認寶寶是否有生理結構上或疾病方面的問題,例如:若罹患神經母細胞瘤,有可能因此壓迫到腸子而導致便祕;在排除生理結構異常與疾病的因素之後,才會以一般便祕的狀況,提供爸爸媽媽們改善與解決方案。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媽媽寶寶懷孕生活網】https://www.mombaby.com.tw/ ※本文由《媽媽寶寶mombaby》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產後一直掉髮?找出掉髮的主因才能對症下藥

產後一直掉髮?找出掉髮的主因才能對症下藥

文/劉敏涵 採訪諮詢/長庚醫院皮膚科講師級主治醫師鄭椿昱 (2022.02更新)生下孩子後,許多媽媽開始出現掉髮情形,洗完澡看到掉一地的頭髮更使媽媽感到鬱悶、恐慌。究竟產後落髮會持續多久?如何因應掉髮的情形?了解產後落髮的成因,適當休息、補充營養,相信有助於媽媽順利度過難關。 產後落髮對於許多媽媽而言是一大惡夢,原本烏黑亮麗的頭髮,一根一根地不停掉落,讓心情大受影響。為什麼產後會出現落髮的情形?長庚醫院皮膚科講師級主治醫師鄭椿昱說道,要了解產後落髮的主要成因,首先要認識頭髮的生長週期。 頭髮的生長週期 鄭椿昱醫師指出,毛髮從生長到掉落,分為三個週期:生長期、退化期、及休止期,每人的頭皮同時具有三個時期的毛髮,但佔據人體的比例不一。 為什麼產後會大量落髮? 1.荷爾蒙變化 每人每天平均會掉落50~100根毛髮,稱作生理性落髮。雖然我們都有生理性落髮的情況,但生完孩子的媽咪因為體內荷爾蒙的變化,會明顯感受到落髮量的增加。懷孕期間,女性體內的黃體素及雌性素會倍增,影響毛髮的生長週期。荷爾蒙的增加,會使毛髮的「生長期」延長,延緩頭髮進入退化期的時間,因此在懷孕階段,孕婦的頭髮較茂密、髮量比平時多。 但到了生產第2~4天,荷爾蒙分泌的濃度會急劇下降、恢復成正常值,導致原本因為荷爾蒙作用而延長壽命的毛髮,會快速進入退化、休止期。當頭髮逐漸恢復至正常的生長週期,懷孕期間本應脫落、卻未掉落的頭髮,則跟著其他休止期的毛髮一同掉落,讓孕婦產生「頭髮明顯脫落」的感受。鄭椿昱醫師指出,產後並不會立刻出現掉髮情形,而是大約過了1~3個月,才會慢慢出現產後落髮的情況,而產後第2或3個月,症狀則會最明顯。 2.缺鐵性貧血 除了荷爾蒙的濃度變化,孕婦缺乏鐵質,也會影響到毛髮的生長情形。研究指出,孕婦在分娩時平均會損失約300cc的血液,少數產婦甚至會流失500cc以上的血液。由於人體的鐵質主要儲存在血液中的紅血球內,孕婦短期內損失許多血液,意味身體庫存的鐵質會隨著大量流失,導致缺鐵性貧血。由於鐵質是促使毛髮生長的要素之一,因此生產時大量失血,會使產後掉髮的情形更嚴重。(推薦文章:懷孕後期更要補「鐵」.補鐵原則看這邊) 3.產後壓力 另外,產後壓力也是促成產後落髮的因素之一。孩子出生時,媽媽會面臨許多新挑戰,舉凡哺乳、安撫半夜哭個不停的新生兒等,可能導致媽媽睡眠不足、壓力上升,間接加重產後落髮的狀況。 因應產後落髮3要領 1.抱持正確認知 看見頭髮不停掉落,許多媽媽不禁會感到憂鬱、恐慌,加上擔任新手媽媽伴隨的種種壓力,更影響整體的心理狀態。鄭椿昱醫師提醒,產後落髮是暫時的現象,大約會維持6個月左右,但經過一段時間後,人的身體會慢慢調適,髮量會漸漸回升。另外,由於產後落髮屬於「廣泛型的落髮」,不會特地集中在某處,也不會促使毛髮掉落一大片,而是均勻分散地掉髮,不會造成頭髮掉光的情形,媽媽不需要過度擔心。 2.調理身體.補充營養 不少媽媽生產完,因擔心自己的身材走樣,會開始積極減重、節食。但鄭椿昱醫師建議,產後應以健康為優先,需要先補充流失的養分,等到身體狀況較穩定後,再慢慢進行減重、運動以改善身材。媽媽需要均衡的營養,才能讓頭髮生長得好,他建議應從生活飲食中攝取足夠的養分,讓頭髮、及身體維持健康的狀態。 1.鐵質補充:肝臟、牡蠣、肉類、穀類、綠葉蔬菜、胡蘿蔔、南瓜、木耳 2.生物素(維生素H)補充:  肝、腎、酵母、牛乳 3.鋅補充: 肉類、海鮮類、肝臟、乳製品、全麥穀類、南瓜子、蛋、芝麻 4.維生素D補充:鮭魚、牛奶、雞蛋、菇類 3.尋求協助.減輕產後壓力 產後落髮的主要成因,是荷爾蒙濃度改變形成的「休止期落髮」,維持一段時間後就會停止,但若媽媽無法適當調適生活壓力,也會使落髮情況加劇、或時間延長。鄭椿昱醫師指出,養兒育女並非女性單一的責任,先生需要共同分擔家務、照顧孩子,以減輕太太的壓力。除了勞務的協助,先生也應主動關心妻子的心理狀況,多給予妻子讚美、鼓勵,肯定太太的辛苦付出。有了另一半的陪伴及協助,太太更能調適心情,度過產後的難關。(推薦文章:提前做好這些事,揮別產後憂鬱!)   小心!出現以下症狀應盡快就醫 鄭椿昱醫師提醒,先生也應注意太太的掉髮情形,是否為一般的休止期落髮。若產生以下症狀,可能是罹患其他疾病,應盡速就醫檢查。 導致落髮的其他因素 1.服用某些降血壓、血脂、鋰鹽藥物可能會使落髮量增加。 2.甲狀腺功能異常:出現心悸、手抖、異常腹瀉、食量減少、體重增加等情形。 3.女性雄性禿:女性身體也會分泌雄性荷爾蒙,有些人頭皮的毛囊對於雄性荷爾蒙較敏感,會受雄性素刺激導致毛髮退化、萎縮;不同於休止期落髮,落髮的部分通常頭頂較明顯,且患者的頭髮會有變細的情形。 4.圓形禿:在短時間內出現多處圓形的禿髮區塊,俗稱「鬼剃頭」。 5.瘢痕性落髮:皮膚產生嚴重的發炎反應,導致毛囊被破壞,使頭皮出現疤痕。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媽媽寶寶懷孕生活網】https://www.mombaby.com.tw/ ※本文由《媽媽寶寶mombaby》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