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阻塞

台灣胸重醫學會攜手國健署簽署ESG宣言 保護國人肺健康,醫提醒:肺阻塞不可逆 透過自我評估問卷早篩早治療

台灣胸重醫學會攜手國健署簽署ESG宣言 保護國人肺健康,醫提醒:肺阻塞不可逆 透過自我評估問卷早篩早治療#肺阻塞

全球醫療溫室氣體排放平均占比4.4%,為響應世界肺阻塞日,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於今日(13日)發表ESG(環境保護Environment、社會責任Social、公司治理Governance)宣言,並攜手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共同簽署。宣言中呼籲臺灣企業與各醫療體系應積極採取減碳和環保措施,促進綠色能源使用,也能進一步保護國人呼吸系統的健康。  本次簽署的ESG宣言中提及,全世界溫室氣體排放,醫療機構就佔約5-8%,病患因呼吸疾病急性惡化住院所增加的碳排放,對環境的影響也更為重大,而短效緩解用吸入劑(急救)中的壓力推進劑是較強的溫室氣體,會產生更多的碳足跡。根據特約醫療院所申報數量統計,國人使用的短效緩解用吸入劑(急救)之用量,2018年約使用60萬支,2021年使用54萬支,已減少近10%用量,可見用藥減量不僅為環境帶來正面影響,也展現台灣胸重醫學會長期致力於呼吸疾病的醫療品質提升。 台灣胸重醫學會攜手國健署共同維護肺部健康 讓健康及環境一同永續發展 國健署署長吳昭軍指出,肺阻塞是國人十大死因中第九名 ,每年有超過五千人因肺阻塞死亡 ,其中,將近四成病患引發高血壓及心血管疾病等共病 ,且國人對於肺阻塞病識感不足,若是沒有及早診斷治療,惡化風險極高,因此國健署呼籲國人需盡早發現並積極治療,才可預防共病發生。而生活中常見的一手菸、二三手菸害等皆是肺阻塞的危險因子,同時亦對環境帶來負面影響。鼓勵各界共同響應ESG宣言,減少碳排放與資源浪費,重視國人的健康永續發展。 秉持呼吸疾病的專業,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理事長王鶴健表示,醫學會率先導入ESG精神,希望減少醫療資源的耗費,同時台灣胸重醫學會亦致力於推廣專業醫護人員對於呼吸疾病認知,每年更新指引,使疾病照護管理達到完善,讓病人享有更好的生活品質。本次簽署內容更落實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中兩項指標:「健康與福祉」與「氣候行動」,欲樹立臺灣永續醫療環境的標竿,強化守護國人的肺健康。 醫師呼籲:出現三大症狀,應立即進行肺阻塞自我評估問卷(PUMA) 亞東醫院胸腔內科主任鄭世隆教授強調,肺阻塞位列全球十大死因中第三名,每年奪走約三百萬人生命 ,尤其是40歲以上的民眾需特別注意,其症狀「咳、痰、喘」和一般感冒症狀相似,使得民眾時常輕忽。 鄭世隆教授也分享近期病例,65歲且患有心血管疾病的陳爺爺,最近陪孫子去公園散步時常覺得喘,晚上也常出現卡痰、夜咳、時常夜醒、睡不好等症狀。在今年亞東醫院進行社區推動肺功能篩檢時,發現填寫肺阻塞自我評估問卷(PUMA)結果竟超過五分,是肺阻塞的高風險群,當下進行肺功能檢測,確定診斷為肺阻塞。幸好經過門診醫師的藥物治療與追蹤,肺功能及呼吸道症狀才得以穩定控制。 鄭世隆教授建議,民眾可利用肺阻塞自我評估問卷(PUMA)回答下列問題,是否吸菸、是否感到呼吸急促、是否在未患有感冒時感到有痰、是否經常在未患有感冒時咳嗽,以及是否使用過肺活量計了解肺功能等,若總分超過五分,即為高風險族群,應儘速至胸腔內科進行進一步的肺功能檢測,早篩檢早治療,才能守護肺部健康。  

老翁中風後肌肉無力,動一下就好喘⋯醫教「1方法」幫助肺部復原

老翁中風後肌肉無力,動一下就好喘⋯醫教「1方法」幫助肺部復原#肺阻塞

60多歲陳姓先生,2年前中風後行動變得緩慢,而且只要稍微活動一下就容易呼吸喘。最近2個月,因反覆「急性呼吸衰竭」發作,由家人送醫院急診就醫並入住加護病房。醫院使用非侵襲性呼吸器及藥物治療,期間醫療團隊積極安排心肺功能訓練及日常生活訓練,不僅成功讓陳先生住院3週後返家,而且還能順利執行居家氧氣治療。

後疫情時代全民肺健康意識抬頭 胸重學會訂11月為肺功能檢測月

後疫情時代全民肺健康意識抬頭 胸重學會訂11月為肺功能檢測月#肺阻塞

自新冠疫情流行以來,國人對於自身肺部健康關注度逐步提升,近期更有不少確診康復者面臨長新冠的困擾,除了疲倦、胸悶、咳嗽、喘之外,也擔心「肺功能是否大不如前」,然而,肺阻塞(COPD)典型症狀「咳、痰、喘」與長新冠或感冒症狀頗為相似,這也使得民眾初期容易輕忽,導致面臨急性惡化風險不自知!為持續提升民眾對肺阻塞的疾病病識感,衛福部國民健康署與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一同呼籲國人及早戒菸、遠離菸害,更提醒民眾如有「咳、痰、喘」症狀持續達三周以上,應儘快前往胸腔內科尋求專業診療,尤其高危險族群更建議每年定期接受肺功能檢查,才能及時發現、及早治療,降低肺阻塞疾病惡化的風險。 「咳、痰、喘」誤當長新冠 就醫竟是肺阻塞(COPD)  肺阻塞(COPD)位列全球第3大死因,在台灣更是長年在國人十大死因榜上有名,研究指出,未來十年內肺阻塞將躍升為全球死因首位。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王鶴健理事長指出,肺阻塞好發於40歲以上族群且其中有很高比例的病友是因為吸菸所致,隨著疾病進展,症狀會越來越嚴重,病友也容易受外部刺激及環境因素而導致肺功能惡化,但令人擔憂的是,此族群常自覺「咳、痰、喘」是老症頭,若是再加上新冠病毒來攪局,一旦發生急性惡化,後果恐不堪設想。根據台灣健保資料庫研究顯示,肺阻塞病友急性惡化住院的死亡率為4%,年齡越大及共病越多的病友住院死亡率較高,而病友出院後一年的死亡率更高達 22%!王鶴健理事長也分享,近期觀察仍有不少民眾因確診新冠康復後症狀持續太久或變嚴重,至門診求助才意外確診為肺阻塞,但這時肺功能通常多已嚴重受損。 最新調查:近七成老菸槍咳痰喘超過三周 不到兩成就醫且高達八成認為症狀未影響生活 根據今年最新針對40歲以上民眾的「肺部健康觀念」調查顯示(N=1,137),超過九成(91.5.%)民眾長期處於空氣污染環境中。若再進一步觀察吸菸族群(菸齡平均17.8包-年),逾八成(83.7%)不認識肺阻塞,近七成(66.9%)出現咳、痰、喘或呼吸不順暢超過三周以上,卻僅有兩成(20.3%)民眾就醫,前兩名未就醫的原因為「症狀沒很嚴重,沒有影響日常生活(76.8%)」、「抽菸本來就容易會有這些症狀(45.8%)」,突顯了民眾對自身肺部情況抱持低重視高輕忽的態度,即便日常處於肺阻塞高風險因子中,依然對自身肺部症狀的警覺性低落。 因此,如何從根本建立國人肺部正確健康觀念,並呼籲高危險族群定期接受肺功能檢查、提高就診率是學會近年持續努力推廣的重要方向。蘇茂昌醫師點出,肺阻塞的早期診斷除了透過醫護端努力推廣疾病衛教,也有賴肺阻塞高風險族群建立定期肺功能檢查的觀念,然而,調查卻也發現,僅不到一成(5.8%)的民眾會定期檢測肺功能,甚至有五成以上(52.9%)民眾從未檢測過。他以門診曾收治一名63歲有氣喘史的林先生為例,過去並未定期檢測肺功能,菸齡超過40包-年的他,三年前在家因為喘到無法呼吸而來到門診,當時肺功能檢測結果直接匡列為嚴重型肺阻塞病友,更在短時間內經歷了2次緊急插管,雖有驚無險也讓林先生嚇到不敢再抽菸,目前持續穩定治療中,不過每當病況差時,還是常常需要仰賴呼吸器。蘇茂昌醫師也感嘆:「若是他可以提早做檢測,也不至於讓他的肺功能糟到如此不可挽回的地步!」 愛肺功能衛教專車活動成果豐碩 找出近百位肺阻塞潛在患者 有鑒於此,學會今年(2022)趁著國內疫情逐步趨緩,首度以「愛肺功能衛教專車」主動出擊走入社區,鎖定全台符合肺阻塞高風險族群條件之民眾,包括:(1)年齡40歲以上、(2)吸菸或是常接觸二三手菸、(3)咳痰喘症狀長達3週以上,只要符合其中一條件者,即可上車體驗肺功能檢測。王理事長也特別分享「愛肺功能衛教專車」巡迴活動期間共找出近百位肺阻塞潛在病友,結果令人振奮也令人憂心! 現年44歲的郭先生即是其中之一,菸齡長達18年他,近兩年持續出現頻繁咳嗽有痰的症狀,抱持著「想了解肺功能」的想法參與活動,卻發現肺功能檢測分數遠低於標準,目前也已安排到胸腔內科做進一步的檢查,這次的肺功能檢測體驗不僅讓郭先生堅定戒菸的決心,也了解定期檢查肺功能的重要性。另一位,菸齡超過30包-年的肺阻塞病友袁先生也前來體驗,袁先生過去曾隱忍「咳、痰、喘」症狀長達兩年,直到喘不過氣才趕緊到住家附近的診所就醫,隨即被轉診到醫院胸腔內科確診為肺阻塞,當時他的肺功能僅剩一般人的三分之一。治療這三年來,也曾發生過一次急性惡化,加上去年又併發肺炎造成肺功能急速衰退,現在的他除了按時服藥也會定期到醫院進行肺部復原運動,他更有感而發的說「身體有症狀就要趕快看醫生,隱忍只會忍來更多惡化!」 響應11/16世界肺阻塞日 胸重學會首訂11月為肺功能檢測月 力倡高風險民眾每年定期追蹤肺功能 王鶴健理事長強調,及早診斷儘早治療是減緩肺阻塞惡化的關鍵,學會響應2022世界肺阻塞日主題「Your Lungs for Life」提醒民眾重視陪伴我們一輩子的肺部健康,更呼應後疫情時代國人對於肺部健康的關注度,自今年起首度訂定每年11月為「肺功能檢測月」,呼籲全民皆應培養正確的肺部保健觀念,並鼓勵高危險族群每年追蹤肺功能。此外,一般民眾在家亦可運用學會長年推廣的「一分鐘登階」做自我檢測,若無法於一分鐘內爬30階,建議儘快前往胸腔內科等相關科別做進一步檢查。 國人十大死因有超過半數為慢性病,其致病成因多與個人生活習慣與健康行為有關,其中,菸害就是最具代表性的健康危害之一。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吳昭軍署長也提醒,菸草燃燒會產生大量有害物質,進而引發氣管、肺組織、肺血管病變,不僅會增加罹患肺阻塞的風險,也會加速肺阻塞病友的疾病嚴重度,戒菸有助於減緩肺阻塞疾病惡化並減少50%死亡率,呼籲民眾應遠離菸害,才能保護肺部健康!

長輩咳嗽很久吃藥都沒好?「肺阻塞」誤認感冒 拖延恐致呼吸衰竭

長輩咳嗽很久吃藥都沒好?「肺阻塞」誤認感冒 拖延恐致呼吸衰竭#肺阻塞

門診老遠就聽到60歲的陳伯伯在咳嗽,一到胸腔內科門診就跟醫師說:「醫師我是不是『感冒』了?咳嗽很久都沒好,體力也變差,以前爬山都不會喘,現在怎走一下就喘了⋯⋯」這樣的案例幾乎時不時就在胸腔內科上演。 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公共事務組中區委員、臺中榮民總醫院醫學研究部臨床試驗科主任傅彬貴醫師表示,疫情之後民眾開始對肺部疾病有所警覺,也會擔心「肺纖維化」問題,但卻很少人真正認識「肺阻塞」(COPD)是什麼。 「咳、痰、喘」超過8週要立即就醫 台灣一年有超過5千人因肺阻塞(COPD)死亡,肺阻塞初期有三個典型症狀,就是「咳、痰、喘」,但多數人會誤以為自己是感冒或氣喘,拖了很久、直到病情嚴重了才就醫。 感冒是上呼吸道感染,症狀如流鼻水、喉嚨痛等,而肺阻塞(COPD)則是呼吸道反覆發炎、阻塞所引起,是下呼吸道、各支氣管及肺的問題。傅彬貴醫師說明,最明顯判斷肺功能出問題的指標,就是咳嗽已經超過8週,近期行動也越來越喘,若再加上菸齡高,或曾在有粉塵的環境工作,透過肺功能檢測又有問題,幾乎就可判定為肺阻塞。 9成肺阻塞患者是吸菸引起 肺阻塞主因是長年呼吸道累積很多外來污染物質,像是抽菸、粉塵等,或者是曾經暴露在有污染的環境當中(如二手菸),造成氣管長期發炎。當氣管反覆發炎,且長期累積很多痰,不僅會一直想咳嗽,氣管也會像緊縮的管子一樣,讓人吸不到空氣。 根據衛福部資料顯示,9成肺阻塞患者是因吸菸引起。傅彬貴醫師強調,肺功能不佳的人,如果繼續抽菸沒有盡快治療,惡化速度會相當快,甚至會造成急性呼吸衰竭,有致死可能性。 肺阻塞的嚴重性不亞於心臟病或腦中風,但一般民眾疾病意識不高,對於「肺功能檢查」認識也不夠,常常無法及早發現問題。如果不治療,症狀只會越來越惡化,因此肺功能檢查是最重要的診斷依據。 4指標自我檢視提早警覺 傅彬貴醫師表示,民眾可尋求有「肺功能檢查」的醫療單位,或使用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推出的一分鐘登階測試做自我評估。如果有以下情形,可能屬於肺阻塞高風險族群,建議就應該要到胸腔內科就醫評估: 40歲以上、曾暴露或在有粉塵的環境中工作 有長期抽菸習慣者 出現「咳、痰、喘」症狀,且咳嗽持續3週以上 一分鐘登階測試中,爬不到30階就覺得喘 傅彬貴醫師特別提醒,如果家中長輩有符合上述條件,應盡早檢測肺功能,才能盡早轉診到胸腔內科治療。目前肺阻塞的藥物治療相當多元,除口服藥物,也有吸入劑可使用,治療效果都很好,只要提早介入,就能維持良好生活品質。 北、中、南巡迴車免費肺功能檢測體驗 盡早自我評估或進行專業的肺功能檢查,是預防肺阻塞急性惡化的最佳方式。為了提升民眾對肺阻塞(COPD)的認識,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除了推動「一分鐘登階」讓民眾可自行評估罹病風險之外,今年更首度與台中榮總、高雄長庚醫院胸腔內科、高雄市立小港醫院合作,分別在北、中、南以「愛肺功能衛教專車」宣導。 專車10月分別已在台北青年公園、台中中央公園及中榮間質性肺病整合照護中心,讓民眾體驗肺功能檢測;10月12至14日則會前往高雄,現場將有呼吸治療師駐點衛教,歡迎帶家中長輩一起參加。 【愛肺功能衛教專車】活動詳情 每日檢測時間:11:30-18:30 ※18:00為最後開放上車時間 台北場:10/3(一)-10/5(三) 台北青年公園 台中場:10/6(四) 台中榮民總醫院、10/7(五)-10/8(六) 台中中央公園 高雄場:10/12(三) 和雲高雄勞工公園停車場、10/13(四)-10/14(五) 高雄市立小港醫院 (圖/台中榮總胸腔暨重症專科 傅彬貴醫師)    

「愛肺功能衛教專車」10月開跑 全台巡迴邀民眾免費檢測肺功能

「愛肺功能衛教專車」10月開跑 全台巡迴邀民眾免費檢測肺功能#肺阻塞

新冠肺炎改變了人們對於肺部健康的態度,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觀察,因咳、喘、痰症狀就醫的民眾中,確診為肺阻塞的比例明顯增加。為呼籲民眾正視肺阻塞(COPD)與肺部健康,今年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於10/3日(一)至10/14日(五),首度於台北、台中、高雄三地巡迴舉辦「愛肺功能衛教專車」體驗活動,邀請肺阻塞(COPD)的高風險族群上車免費檢測肺功能。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公共事務組北區委員柯信國醫師表示,據統計台灣一年有超過5,000人因肺阻塞(COPD)死亡,雖特殊時期民眾對到大醫院就醫較抗拒,不過很多肺部問題要透過肺功能檢測、照X光才能更精準診斷,因此建議民眾,若「咳、痰、喘」三大症狀持續3週以上,應至胸腔內科檢測,也盼此活動能成為高風險族群及早診斷的契機。 咳、痰、喘難直接聯想肺阻塞 疫情後罹病人數約增1.5倍  柯信國醫師分享,長新冠跟肺阻塞(COPD)的共通點是「咳、痰、喘」三個症狀,許多來看胸腔科門診的新冠肺炎病人,通常只有咳或喘,痰的狀況不甚明顯,不過一般民眾較難區分,也難以直接聯想到肺阻塞(COPD)。以前在門診收治的「咳、痰、喘」病人中,新診斷肺阻塞的病人比例約20%,「後來我們發現,這個數字在疫情之後大概上升到35%,推估可能是疫情趨緩後,民眾驚覺自己的症狀已持續太久,或變得太嚴重了才到門診求助」。可見在疫情期間,肺阻塞(COPD)患者延誤就醫的狀況確實有所增加。 延遲就醫恐致急性惡化 住院一年後死亡風險高 然而,若不治療肺阻塞(COPD)或延誤治療時機,恐提高急性惡化風險。研究顯示,約五分之一的肺阻塞(COPD)病人會在急性惡化住院後一年內死亡。「一般人也許很難想像,只是咳、痰、喘而已,死亡率怎麼這麼高?」柯信國醫師解釋,這可分為兩個面向討論:第一,肺阻塞症狀需達一定的嚴重程度才會住院;第二,急性惡化會加速肺功能的衰退,進而提高死亡率。因此,治療肺阻塞(COPD)除了要改善症狀,避免急性惡化也是關鍵。舉例而言,以往半個小時可走10公里,現在走100公尺就感到呼吸困難,或是半夜咳到無法入睡等等。 不過,柯信國醫師強調,很多病人上網搜尋後發現肺阻塞(COPD)是不可逆的疾病,就覺得再怎麼治療也沒用,但事實並非如此,患者在用藥治療後可有效改善肺功能,進而維持生活品質。 抽菸、二三手菸恐致肺阻塞 高風險族群應每年定期檢測肺功能 越早診斷肺阻塞(COPD),就能更早避開致命危機。據統計,台灣40 歲以上成人約有6.1%患有肺阻塞(COPD),目前許多研究證實長期吸菸是高風險因子,而且菸齡越長,罹患肺阻塞的機率越高。柯信國醫師進一步說明,抽菸是最主要的危險因子,其他包括空氣污染、有害化學物質、廚房油煙、二手菸等外部環境因素都可能提高罹病風險。 值得注意的是,現今有愈多研究證實,成年前肺功能發育不良,也會提高罹患肺阻塞的機率。「有些人肺功能基本發育比正常人差,加上20幾歲就開始抽菸,即使發病時間與一般人相近,肺阻塞症狀的表現也會嚴重許多」。因此,柯信國醫師特別呼籲,若屬於肺阻塞的高風險族群,最好能避免繼續接觸風險因子,尤其當咳、痰、喘症狀持續出現,應透過肺功能檢測來確認這些症狀是否與肺阻塞相關。 「愛肺功能衛教專車」10月開跑 三地巡迴廣邀民眾免費檢測 為了宣導早期診斷肺阻塞(COPD),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推出1分鐘登階測試,民眾可藉由自己的登階速度自檢,若1分鐘內爬不到30階(約1-2層樓),應盡速至胸腔內科就醫。此外,今年學會更邀請台中榮民總醫院與高雄長庚紀念醫院一同舉辦肺功能檢測體驗活動,只要符合以下其中一項條件「40歲以上、有菸癮或正在戒菸、常接觸二手菸或三手菸者、咳痰喘症狀長達3周以上者」,就能免費上車體驗,並了解自己的肺年齡。現場也有專業的呼吸治療師駐點,與民眾分享正確的肺健康觀念,鼓勵符合條件的民眾呼朋引伴,一同響應! 【愛肺功能衛教專車】※活動詳情請見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官網 每日檢測時間:11:30-18:30 ※18:00為最後開放上車時間 台北場:10/3(一)-10/5(三) 台北青年公園 台中場:10/6(四) 台中榮民總醫院、10/7(五)-10/8(六) 台中中央公園 高雄場:10/12(三)-10/14(五) 高雄長庚紀念醫院

僅靠呼吸器度餘生!罹肺阻塞9成皆因吸菸、二手菸

僅靠呼吸器度餘生!罹肺阻塞9成皆因吸菸、二手菸#肺阻塞

(優活健康網記者馮逸華/綜合報導)近年電子煙等新興菸品在全球掀起波瀾,許多業者更運用搶眼包裝及水果等多種特殊口味煙油,吸引民眾吸食電子煙。世界衛生組織已發表聲明,所有形式的菸品及新興菸品,均會對人體產生危害,不論是電子煙或是傳統加熱菸,除含尼古丁易讓人成癮外,也含有焦油等有毒及致癌物質。癌症死亡30%為吸菸及使用新興菸品台北市政府衛生局局長黃世傑表示,許多國內、外研究已證實吸菸是導致癌症、心血管與肺部等疾病之危險因子,所有癌症的死亡有30%與吸菸行為有關。長期吸菸及使用新興菸品,更嚴重傷害肺部及身體健康。據國民健康署資料顯示,國人十大死因中,就有7項(惡性腫瘤、心臟疾病、肺炎、腦血管疾病、慢性下呼吸道疾病、高血壓性疾病、糖尿病)與吸菸有關;而屬於慢性下呼吸道疾病的「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對於病人的呼吸系統、工作能力及生活品質,將會造成長期嚴重影響。吸菸致死達9成 成肺阻塞元凶台安醫院胸腔內科主治醫師吳憲林說明,肺阻塞是呼吸道慢性發炎導致阻塞,造成呼吸困難,影響體力的疾病;且患者中約有9成個案由「吸菸」及暴露於「二手菸」環境引起,因此預防肺阻塞最重要的第一步,是及早戒菸與遠離菸害。吳憲林進一步闡釋,肺阻塞起初症狀並不明顯,通常在運動時才發現體能變差,一段時間後變成爬樓梯,甚至連走路、吃飯都會喘。有些患者在確診肺阻塞後就插管接呼吸器,直到終生都無法脫離。北市府部分負擔 助癮君子及早戒菸且絕大多數的肺阻塞病患是因長期吸菸所造成,少數病患因在職場、家中暴露二手菸與空氣污染,或因呼吸道感染、氣喘引起。另外,若是吸食電子煙也會造成呼吸道慢性發炎與多痰症狀,增加肺阻塞罹患風險。為幫助吸菸者減輕戒菸負擔台北市政府衛生局已結合台北市超過350家以上合約醫事機構,專門提供戒菸治療與衛教服務,每次就診僅需負擔掛號費及最高200元部分負擔藥費,呼籲有吸菸的市民朋友們多加利用,及早成功戒菸,享受健康人生。

咳痰、易喘、呼吸困難?判斷肺阻塞「爬樓梯就能知」

咳痰、易喘、呼吸困難?判斷肺阻塞「爬樓梯就能知」#肺阻塞

(優活健康網記者馮逸華/綜合報導)近日氣溫變化大,可能導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盛行及惡化。依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罹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死亡率高達10%,對於病人及家屬需同時面對呼吸困難、反覆入院治療等問題,不僅在經濟上造成耗損,對於身心理負擔更形成莫大的壓力。因此,如何提升病人的存活率且增進其生活品質,是一項考驗胸腔科醫謢人員的重大任務。 癮君子長咳不止、呼吸困難 恐罹肺阻塞彰基醫學中心胸腔內科主治醫師林俊維表示,肺阻塞的成因多為胸肺吸入有毒物,癮君子佔患病大宗,其它則為室內空氣污染、職業粉塵及室外空氣汙染等因素;且40歲以上風險族群,更不能輕忽肺阻塞的診斷,常見可能症狀包括間段性的「慢性咳嗽」、任何形式之「慢性咳痰」、以及漸進式或活動劇烈時持續觸發的「呼吸困難」。 「不動就不喘?」2大指標判斷輕重度肺阻塞有些病患認為「不動就不喘」,容易忽略肺阻塞的嚴重性。那要如何評估「喘」?林俊維指出,可透過改良呼吸困難指標(mMRC)或慢性阻塞性病人評量測試(CAT)2大指標,評估症狀的嚴重程度。 mMRC分成0-4級:0.在劇烈運動才會呼吸困難1.平地快走或走小斜坡會呼吸短促2.平地走路因為喘,而走得比同年齡慢或需要停下休息3.走路約100公尺就要停下來喘氣4.無法外出、生活困難 CAT則有以下8項評判標準:咳:咳嗽痰:痰量悶:胸悶喘:在爬坡或爬一層樓梯喘的情形限:居家活動是否受到限制出:是否有信心外出睡:是否睡得安穩活:是否活力旺盛 肺阻塞治療2大目標 降低致死率與疾病共存林俊維進一步指出,若病人呼吸道症狀的急性加重,且需要增加藥物治療,通常可定義為肺阻塞急性惡化。急性好發原因包括最常見的呼吸道感染(病毒或細菌)、汙染、溫度變化等,另外有三分之一原因不明;而處理方式依輕度、中度到重度,使用短效氣管擴張劑、抗生素或口服類固醇、急診或住院治療。 須知肺阻塞治療2大目標,一是「減低症狀」,緩解症狀、改善運動耐受力及健康狀態;二是「降低風險」,預防疾病進展、急性惡化與降低致死發生率。除了藥物治療可減緩COPD症狀外,亦可搭配流感、肺炎疫苗接種、肺部復健等非藥物治療;但要特別注意的是,以上目標僅於降低急性惡化的頻率與嚴重度,改善健康狀態與運動耐受力,卻無法避免COPD患者肺功能下降。 彰基胸腔內科主任林聖皓醫師補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併症包括憂鬱、肺癌、氣管擴張、高血壓、糖尿病、睡眠中止症、心血管疾病、肌肉無力、胃食道逆流、骨質疏鬆等,嚴重影響日常生活品質。若能透過病友經驗分享與互助學習,提供身心支持的場所和機會,將更有益治療期間的身體與精神健康;讓病友能夠自在呼吸、強化獨立執行日常活動,進而幫助病友對於疾病的適應與共存,更能享受愉快自信生活。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