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量棒

能量棒推薦怎麼挑?如何吃能量棒減肥?教你「1食譜」這樣吃最營養

能量棒推薦怎麼挑?如何吃能量棒減肥?教你「1食譜」這樣吃最營養#能量棒

近幾年「能量棒」(Energy bar)十分流行,而能量棒也是許多健身者、減重者常吃的補給品,因為營養棒取代澱粉的部分,吃起來對身體來說具有飽足感,但你知道能量棒要怎麼吃才對嗎?《優活健康網》為讀者整理關於能量棒種類、能量棒挑選、能量棒哪裡買的相關資訊。讓我們一起選對能量棒,吃出好健康。

能量棒、穀物棒與蛋白棒哪裡不一樣?運動可不可以吃?

能量棒、穀物棒與蛋白棒哪裡不一樣?運動可不可以吃?#能量棒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能量棒,英文寫作Energy Bar是一種由穀物、微量營養素和香料成份做成,能快速提供能量的一種補充食物,通常,這類產品,會根據目的與想要宣稱的機能,會額外添加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膳食纖維,與其他營養素。 最初是做給太空人吃的食物 別看這些棒狀食品種類繁多,而且很容易購買,但在一開始的時候,可不是閒雜人等可吃的東西呢! 最初是NASA委託一家美國的食品公司開發的食物,用途是要讓太空人在太空的時候吃,小小一支,就能提供相當的能量,以及維持生理運作的維生素與礦物質;大概在1960年代,該食品公司,以「太空食物棒」(Space Food Sticks)的品名,開始鋪貨到一般的消費市場上,接著就隨著時代的演變,也延伸出許多不同的變化型式。 Photo by Denny Müller on Unsplash 延伸閱讀: 減肥只靠運動可以嗎?營養師列「運動瘦身」你必須要知道的4件事 從我們小時候常吃的七七乳加巧克力、士力架、大豆營養棒,還有近些年出現的穀物棒、堅果棒,或是蛋白棒等等,不管是哪一種稱呼,基本上大多符合Energy Bar的定義,所以都算是能量棒的一種,只是構成的主要材料,或想要強調的營養素不同,而有了不同的「種類」;其中穀物棒、堅果棒和蛋白棒是最近幾年來,相對較新的題材。 單從包裝看,它們可能長得很像,但由於各自強調的營養重點不同,因此適合吃的場景也會跟著有些不同(但也會有重疊的地方),為了幫助你在購買此類商品時,更能挑選出適合自己的類型,我們從台灣市場上,蒐集相關的產品,從主要成分與3大營養素含量,來做分析與建議。 穀物棒 能量的來源就大多來自穀物,例如燕麥、糙米,有些會加入果乾,通常能提供較多的膳食纖維;此類食品的蛋白質含量較少,大多每份不超過2公克,由於澱粉是相對容易消化吸收的能量來源,能快速供應能量。 堅果棒 能量來源主要來自於油脂,蛋白質含量在穀物棒與蛋白棒之間,約在5~7公克,除了能提供能量,堅果也能提供一些維生素與礦物質,以及多元不飽和脂肪酸。肚子餓的時候吃,在果腹的同時,也補足日常營養攝取的不足,特別是礦物質與必需脂肪酸。 蛋白棒 拜運動健身的趨勢不衰所賜,蛋白棒可以說是這類商品的新戰場。 蛋白棒產品的能量很可能還是碳水化合物為主力,但蛋白質的含量會明顯高於前兩類,每一份蛋白棒提供10公克以上蛋白質的產品很常見,甚至是超過20公克的產品也有,它們的蛋白質主要來自於大豆蛋白和多種乳來源蛋白質,例如牛奶蛋白、酪蛋白、乳清蛋白、分離乳清蛋白等。 上面3種,都有其誕生的背景,像是穀物棒快速補充能量與纖維、堅果增加好油的攝取,而蛋白棒呢?則是提供高蛋白粉或是高蛋白食物(雞胸肉)之外的選擇,畢竟,總是吃一樣的沖泡粉或雞胸肉,再怎麼美味,吃的頻率多,也是會膩的呀,除此之外,輕巧的一支,方便攜帶、打開就能吃,也是這類型產品的魅力點之一。 延伸閱讀: 能量棒推薦怎麼挑?如何吃能量棒減肥?教你「1食譜」這樣吃最營養 新世代商品 – 加入「機能」概念 隨著類似訴求的產品越來越多,為了做出差異化,開始有產品加入「機能」的要素;也就是用保健食品的思維來設計,以協同、輔助的設計思維,來強化產品的可能性。 就以蛋白棒為例,如果今天要做一款能幫助運動者有更好的表現、不容易疲勞,或是在運動過程中有更好的能量運作,那麼就可能會加入BCAA近一步幫助肌肉合成、綠茶與其他植物多酚可以發揮抗氧化、減少疲勞與促進體內一氧化氮生成、牛磺酸調節肌肉細胞粒線體、GABA幫助穩定情緒與專注。 這些成分都還滿好理解為什麼添加,但更有些產品,會加入讓人想一下的成分,例如益生菌,腸道菌群健康跟運動有什麼關係呢? 不知道你有沒有過,運動前沒事,但開始之後沒多久,卻突然會想跑廁所的經驗呢? 這就和腸道菌群的平衡有關係。另外,腸道好菌在利用纖維或是植物多酚之後的代謝產物,不僅能增加運動期間的能量運用,也有助於思緒清晰喔。 之後,如果你加入運動的行列,想要有更好的表現,那麼也能考慮有機能概念的產品。 ​(文章授權提供/安永生活誌,原文為:能量棒、穀物棒與蛋白棒哪裡不一樣?運動可不可以吃?)

果汁、能量棒 恐含較多糖、飽和脂肪

果汁、能量棒 恐含較多糖、飽和脂肪#能量棒

(優活健康網記者湯蕎伊/編輯整理)老實說,這一項法則聽來讓人有點兒感傷,不過卻是現代人不得不奉行的飲食原則。麥可‧波倫在《食物無罪》中說過一段話:「任何想要撰寫『飲食書』的人,都必須以此準則為民眾解惑。」確實,每一天都有人在問這個問題:「我到底該吃些什麼?」答案就是:「真食物。」請遠離那些陳列著一盒盒、一罐罐包裝食品的偽食物區什麼是「真食物」?除了急速冷凍的水果和蔬菜以外,任何不具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核可的營養標示的食物,都算是真食物(聽來還真有些諷刺啊),在超市裡的生鮮區就可以找到許多真食物(農產品、肉品和海鮮)。採買食物的時候,請遠離那些陳列著一盒盒、一罐罐包裝食品的偽食物區。若你非要購買這些包裝精美的食品,請詳閱它們的成分標示,千萬不要把含有念不出名字,或是化學系學生才看得懂的成分的商品放到購物籃裡!盡可能購買保有原形的天然食物,如此一來,你不僅不必吃進一堆雜七雜八的化學添加物,也可以遠離它們可能引起的過敏反應。往往號稱有益健康的商品 都不是太天然另一方面,你也必須小心標有「健康宣稱」(health claim)的食品。往往號稱有益健康的商品,都不是太天然(它們的包裝上可能會出現「低脂」、「低糖」、「輕食風」、「不含類固醇」、「非油炸類烘焙食品」、「富抗氧化劑」以及「純天然」等標語或是健康宣稱)。你想想看,一項商品若要能夠合法標註上這些宣稱,該要經過多少的驗證程序,這表示在這些過程中,它根本不太可能保有跟天然食物一樣的成分。以柳橙汁為例,很多品牌的柳橙汁包裝上都標示著五花八門的健康宣稱(譬如「讓你喝進一天所需的維生素C!」)。但實際上,這一罐八盎司容量、毫無纖維並飽含果糖的果汁,絕對不可能比整顆新鮮的柳橙有益健康。如果還需要經過廠商說明,你才知道吃他們家產品的理由,你就更不應該吃這些東西。低脂乳酪、能量棒 含有較多的糖、飽和脂肪、鹽更糟糕的是,有很多人以為自己吃得很健康,因為他們只買冷凍的輕食晚餐、脫脂冰淇淋或冷凍優格、百分之百天然果汁、低脂乳酪、能量棒、健怡汽水,以及有機低卡零食等。不過假如你花點心思看看這些食品的營養成分,就會發現這類產品通常含有比較多的糖、飽和脂肪、鹽,以及其他看不出所以然的奇怪成分(在成份標示裡,含量越多的成分會列在越前面)。(本文摘自/拒絕生病 無病生活從65件日常小事開始/地平線文化)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