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跌倒

老人跌倒恐送命!預防肌少症有方法

老人跌倒恐送命!預防肌少症有方法#跌倒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據統計,國內每年跌倒死亡人數約300多人,其中65歲以上超過4成,是老年人事故傷害第2大死因。醫師指出,老年人容易跌倒與肌力不足有很大的關係,尤其發生髖關節骨折,一年死亡率高達20%以上,而總死亡率更高於一般老年人2.41倍。50歲後 肌肉加速流失台中榮民總醫院高齡醫學中心主治醫師林鉅勝表示,隨著年齡增長,肌肉逐漸流失,年齡超過50歲,肌肉更加速流失。根據診間觀察發現,有許多老年人走路緩慢、常跌坐於椅子,都是因為肌肉量不夠、肌力不足,也就是所謂的「肌少症」。每10名老人 1人有肌少症據統計,國內平均每10名老人,就有1人罹患肌少症。林鉅勝醫師說明,肌少症是一種症候群,由許多因素所造成,包括罹患心肺肝腎疾病、免疫風濕疾病、營養不足、活動力差、久坐等都是高危險族群。行走速度+握力 評估肌少症目前國際針對肌少症的定義為:行走速度每秒低於0.8公尺,或是男性握力少於26公斤、女性少於18公斤,就可能罹患肌少症。透過身體組成評估、電腦斷層及核磁共振檢查,可進一步測量身體肌肉含量。肌少症患者 死亡風險高2.41倍林鉅勝醫師強調,根據國外研究發現,罹患肌少症容易失能,總死亡率高出2.41倍,可能原因有新陳代謝、心肺功能、免疫力降低等;且肌少症患者容易走路不穩而跌倒,若是發生髖關節骨折,一年死亡率可高達20%以上。阻力運動+蛋白質飲食 預防肌少症如何預防肌少症呢?林鉅勝醫師認為,從年輕就要開始「存肌肉本」,中年「維持肌肉量」,老年人「減少肌肉流失」,建議從運動及飲食方面著手,包括多做阻力運動、多吃蛋白質食物,兩者同時進行,效益才能加乘。補充特殊胺基酸 有助肌肉生成林鉅勝醫師建議,老年人平時可將寶特瓶裝水,抬舉雙臂訓練肌力,或是騎健身車、飛輪車訓練腿部;飲食應吃魚肉豆蛋奶食物,每公斤體重要攝取1.2至1.5的蛋白質。若是牙口不好者,可選擇補充白胺酸、精胺酸等特殊胺基酸,幫助肌肉生成,坊間有小包裝、好攜帶的營養品,只要用水沖泡就能飲用。另外,記得多曬太陽、補充維生素D,對骨頭、肌肉生成同樣都有幫助。降低老人發生跌倒 醫師提醒要點林鉅勝醫師也提醒,老年人應要定期檢查視力、血壓及血糖;另外,保持家中充足的燈光照明,以及地板整潔無障礙物,都能降低發生跌倒的風險。(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保密防跌」防骨鬆 強筋健骨顧健康

「保密防跌」防骨鬆 強筋健骨顧健康#跌倒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隨著年紀越來越大,骨質密度跟著下降,骨質疏鬆已成為老年人的隱形殺手,老人家常因跌倒而造成骨折,甚至導致死亡!為預防這些事件的發生,記得定期進行身高、體重測量、定量超音波骨密篩檢,不僅能提高民眾對骨質疏鬆症認識,同時還能避免骨折發生。骨鬆造成骨折會對老人家生命造成很大威脅大林慈濟醫院副院長簡瑞騰表示,一般人都知道心臟病、高血壓、癌症等疾病會導致死亡,但往往忽略骨質疏鬆所造成的骨折,會對老人家的生活品質,甚至對生命造成很大的威脅。改變骨頭斷了可接回的觀念根據健保資料統計顯示,老人發生髖骨骨折後,一年內因各種併發症而死亡的比率,女性為15%,男性更高達22%!此數據顯示因骨鬆骨折造成的死亡率不亞於某些癌症。簡副院長因此強調國人應改變骨頭斷了只要接回即可的觀念,更要增進骨質密度保健,除了飲食上的鈣質補充外,還要做適當的負重、有氧、柔軟運動,以強健骨骼肌肉、強筋健骨,提升骨骼肌肉系統。大林慈濟醫院骨質疏鬆症防治中心主任謝明宏指出,很多老人家發生骨折,多數原因來自跌倒,常見的原因在深夜或清晨要起身上廁所時,在浴室或客廳不慎發生跌倒而導致骨折,然而,這些跌倒其實是可以預防,像是增加肌肉的力氣、平衡感,都可以有效預防跌倒。 

避免無痛失明 6歲前是治療黃金期

避免無痛失明 6歲前是治療黃金期#跌倒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眼睛發育期,6歲是關鍵!一名3歲半的孩童看卡通時常瞇著眼,走路時也常跌倒,到醫院檢查才發現此名患者視力極差,再不治療就會變弱視。眼科醫師提醒,多數幼童的視神經發育會在6歲結束,如果在7歲以後才發現、治療,改善空間已經很小,幾近無效。發育不全造成視力不良 是不可逆的症狀不過,到底什麼是「弱視」?新竹國泰醫院眼科主任陳瑩山表示,弱視如同「無痛的失明」,意旨在潛移默化的過程中,眼睛漸漸喪失擁有正常視力的機會,是發育不全造成的視力不良,也是一種不可逆的症狀,一旦形成,就無法透過矯正來挽救。一個已經被診斷為弱視的13歲孩子,矯正後視力是0.7,就表示不論戴眼鏡或手術,最佳視力只能達到0.7。如果他在6歲前發現,有可能針對病因成功治療1.0,但若不幸忽略,6歲後即便能改善,提升的程度也不大。假設他後來得了近視,可以用眼鏡或手術矯正的只有「近視度數」的部分,因為弱視的關係,矯正後最好的視力也只有0.7。弱視是「發育」問題 6歲前是治療黃金期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眼科醫師蕭雅娟解釋,孩子6歲前的眼睛是遠視眼,此時焦點是落在眼球之後,尚無法精準地落在視網膜上,在發育過程中,光源的刺激仍需充足且路徑正確,才有助發育,當刺激不足,視神經、大腦的發育不夠,就無法形成良好的視覺。孩子懂得分辨方向 就可到眼科做眼睛檢查經過統計,弱視的自然發生率約是3~5%,這個數字看起來不大,但實際反應在生活中,是每一班(約40人)的孩子中,就有2個,比率並不低!6歲之前是眼睛發育的黃金期,需要「正確、充足」的光線刺激、動態刺激,來「訓練」視覺系統的形成,所以發育緩慢的現象最好能在幼稚園階段,或更早就發現,「及早發現、及早治療」可說是唯一的療法。 陳瑩山醫師建議,當孩子到了2歲半、3歲左右,懂得用手正確地比出上、下、左、右時就可到眼科要求做眼睛檢查。尤其是不善表達的小孩,若出現頻揉眼睛、瞇眼或歪頭看東西等症狀時,應盡早就醫檢查以免錯過黃金治療期。

外傷怕痛不敢呼吸 痰液累積恐肺炎

外傷怕痛不敢呼吸 痰液累積恐肺炎#跌倒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南投一位年約70歲的吳姓婦女在月初時與家人北上旅遊,結果不慎跌倒左胸口撞到鐵欄杆,一陣劇痛喘不過氣,之後稍有舒緩便不以為意。家人發現吳婦晚上無法平躺在床上,只要平躺就覺得胸口非常疼痛,講話、呼吸都無法進行,咳嗽時更加劇痛,家人擔心吳婦罹患心肺疾病,安排X光檢查後確診左側第三根至第七根肋骨斷裂。胸部前側皮下組織較薄 受到撞擊就有可能骨折衛福部南投醫院急診醫學科洪世昌主任指出,民眾在日常生活中經常出現跌倒、車禍、意外等導致胸部撞傷的情形發生,由於胸部前側部位的肌肉與皮下組織較薄,受到撞擊後就有可能骨折,骨折後相當疼痛,但如無其他併發症,可不開刀治療,唯需注意是否有合併肺部損傷、肺挫傷、肋膜腔積血等,若出現併發症應就醫積極治療。長者怕痛不敢呼吸 痰液累積恐致肺炎 肋骨斷裂的患者在受傷的前2週疼痛感最強烈,患者盡量避免咳嗽、彎腰、大笑等行為。若無法承受疼痛可尋求專業醫師協助疼痛控制。南投醫院胸腔外科醫師謝志明表示,疼痛除了影響日常生活外也可能引起併發症,病人可與醫師討論,評估選擇新的治療方法。醫師也提醒患者若是老年人時,需多加留意長者若因怕痛而不敢深呼吸或咳嗽,因痰液累積可能導致肺炎等併發症,不可不慎。

雙腳麻10年 微創手術重啟人生

雙腳麻10年 微創手術重啟人生#跌倒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57歲謝女士10年前在家不慎跌倒撞到腰椎,之後雙腳經常痠麻但她都不以為意。近2年來疼痛加劇影響睡眠,接受檢查才發現脊椎因跌倒導致椎間盤突出且已壓迫到神經,但因為聽說傳統脊椎手術一不小心還可能癱瘓,所以遲遲不敢積極接受治療,只拿止痛消炎藥吃。後醫師施以「脊椎微創手術」,術後隔天即可下床,雙腿痠麻困擾也改善。微創手術擺脫長年下肢痠麻困擾長安醫院骨科醫師楊志鴻表示,原本術前仍有些許擔憂的謝女士,沒想到術後隔天即可下床走路,傷口僅有一點酸酸的感覺,她說,很感謝這項手術讓她重生,擺脫長年下肢痠麻困擾。目前脊椎微創手術在工具及觀念、技術改進之下,已廣泛應用在90%患者治療上,楊志鴻醫師表示,有別於傳統脊椎手術,微創手術不僅傷口比較小,且術後極少發生疼痛、背部不適等後遺症,也不需特別做復健,只需配戴2個月護腰,恢復期大幅縮短,是脊椎患者一大福音。脊椎無力恐致行動障礙楊醫師也強調,除了外力所致,現代人長期姿勢不良,也很容易造成脊椎問題。因脊椎具備支撐體重、維持身體平衡、保護神經系統等功能,當脊椎因長期不當姿勢影響,輕則腰背痠痛,重則導致下肢無力、麻痛、坐立難安,甚至造成行動障礙,需進一步至醫院骨科透過影像的顯像及精確診斷部位,再選擇適合治療的手術方式,才能有效改善脊椎病痛。 

跌倒險截肢!下肢動脈硬化作祟

跌倒險截肢!下肢動脈硬化作祟#跌倒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下肢冰冷、腳麻、台泥集團董事長辜成允年前不慎摔倒,造成腦部大量出血而辭世。一名患有糖尿病及長期洗腎70歲的老婦人,近日半夜起床如廁,不料突然雙腳癱軟,直接摔倒在廁所內,就醫後發現手部除了骨折外,還有「下肢動脈阻塞」症。若不盡早治療,血管壞死恐成拜血症,所幸經過手術之後,患者情況已好轉許多。老人常跌倒 有可能是老化、血管病變老年人常見的跌倒,主要可分為老化、步態不穩或是居家環境等因素;老年人步態異常不僅是老化影響,與本身潛在病變更是大有關係,尤其是糖尿病所引起的血管病變,如果沒有控制得宜,極可能導致下肢動脈阻塞,病況嚴重時,將面臨截肢命運。台北榮民總醫院心臟血管外科主治醫師陳沂名指出,下肢動脈阻塞是因為粥狀動脈硬化造成,因下肢動脈阻塞造成下肢動脈血管狹窄,讓血流無法傳送到足部,以致下肢缺氧;患者常會有下肢冰冷、腳麻的症狀,尤其是走路時會出現腿部疼痛,進而導致間歇性跛行症狀,走沒幾步路覺得腿部不適,休息後疼痛會緩解,故容易遭到忽略;隨著時間增長,疼痛症狀會加劇,休息也無法緩解疼痛。新一代周邊血管塗藥支架 提升治療安全性陳偉華部長表示,新一代周邊血管塗藥支架特殊的構造設計,更能抵抗壓力、減少支架斷裂機率;且延展性佳,能夠使用在不同血管部位上,且表面運用生物穩定聚合物,讓支架上藥物得以緩慢釋放,作用可長達近300天,降低且穩定的釋放藥物濃度,經國外臨床實驗證實兩年通暢率高達92.5%,安全性更高。陳沂名醫師補充說明,由於目前塗藥支架屬自費項目,許多患者經濟考量之下,近八成無法選用塗藥支架。新一代周邊血管塗藥支架藥物濃度低,藉由藥物釋放,達到抑制內壁增生的效果,折損率也遠比金屬裸架來的低,大幅提升了治療安全性,再加上塗藥支架的長期通暢率高,患者可較無須擔心在阻塞的問題,以及低併發症發生,未來在使用上能夠讓患者更加放心。遠離危險因子  降低再阻塞風險陳沂名醫師提醒,若家中有年長者或是糖尿病患者,千萬不容忽視下肢問題,如有間歇性跛行、下肢常冰冷、腳麻等「下肢動脈阻塞」症狀,應盡早就醫檢查,早期發現並接受治療。陳偉華部長也呼籲民眾,應積極戒菸,控制血壓、血糖及血脂、多運動,遠離危險因子,才能防止疾病惡化,改善患者生活品質,甚至降低死亡風險。 

守護老年健康 從預防跌倒開始

守護老年健康 從預防跌倒開始#跌倒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高齡化浪潮以驚人速度席捲整個社會,跌倒的根據內政部統計,至今年一月止,老年人口已達總人口13%,因為失去意識、癲癇等原因導致老人跌倒發生率越來越高,常跌倒的老人,應懷疑患者是否有急性疾病或慢性疾病的惡化徵兆。這些危險因子都有可能導致老人跌倒一位有高血壓的70多歲男性跌倒後有下肢無力情形,入院後腦出血,治療後返家再次跌倒,造成二次腦出血。透過疾病治療、老年科身體評估後,一年後回診,近況已經無跌倒且功能良好,生活也可自理。衛生福利部臺南醫院高年科主治醫師蔡明松表示,社區內老人的跌倒發生率約30%,跌倒過的老人當中有一半跌倒的老人會再次跌倒,其中有約30%因受傷而行動不便、失能而死亡。因此,減少老人跌倒是一個老人照護重要的議題。老人跌倒多沒有外傷、不易查覺蔡明松醫師表示,社區老人的跌倒多為環境造成,而安養院老人的跌倒則為步態、低血壓造成,老人跌倒的表現有跌倒處的瘀青、骨折、腦外傷。但若沒有外傷,跌倒不一定會被發現。跌倒之後容易造成老人的傷害或失能。成。若有跌倒或反覆跌倒,需高年科就醫,進一步評估與治療。經適當的內在因素與外在因素的介入,可有效的減少跌到,減少老人失能及死亡。長輩容易出現步態不平衡、下肢力量變差症狀跌倒的評估包括多方面。跌倒發生的環境、跌倒的危險因子等。理學檢查包括血壓、心臟病檢查如心律不整。神經學檢查如視力、下肢肌肉力量。步態與平衡檢查可做起立與行走測試。骨骼肌肉方面須留意下肢關節與鞋子。功能評估包括日常生活活動功能。環境安全的評估。跌倒後的復健可以著重在態平衡與肌肉力量的加強鞋子的穿著。若有外傷、骨折、腦出血或有造成跌倒的原因如心臟疾病,需住院治療。在慢性治療方面,可篩檢骨質疏鬆。加強慢性病的治療如失智症、關節炎等疾病。營養方面可多須補充維他命D。若有衰弱或容易跌倒的老人,經周全的評估與適當的治療,可預防與減少老人跌倒的併發症。

骨鬆警報!這些族群要注意

骨鬆警報!這些族群要注意#跌倒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彎腰搬物有困難?沒想到脊椎骨早被壓扁了!一名年約70歲王姓老婦有天搬橘子時突然背痛,後來連腰都無法伸直,甚至連走路都有困難。門診檢查發現患者脊椎骨已被壓扁,王婦除了壓迫性骨折外也被檢查出嚴重骨質疏鬆,顧骨密度嚴重程度如海砂屋,需長期治療才會改善。骨折容易造成永久失能南投醫院副院長、骨科專科醫師鄭明德表示,停經後的女性因為少了女性荷爾蒙的保護,骨質減少的速度大幅增加。許多高齡長者只要稍一碰撞或跌倒會造成骨折。而骨質疏鬆會讓手術更加困難,復原時間也會拉長,嚴重影響到長者的生活品質及日常行動功能,甚至造成永久的失能。手搖杯、包裝飲料少喝治療及預防骨質疏鬆最重要的就是適度運動、足夠日曬以及均衡的飲食。此外也要避免菸酒、熬夜、不過量飲用咖啡及茶,有報告指出高糖飲食也會造成骨鬆,因此愛飲用手搖杯或包裝飲料的朋友也須注意減少使用。可多多服用含有大量鈣質的蝦仁、魚乾、乳酪等奶製品,若為素食者也可以多多攝取芝麻、海帶、大豆製品補充鈣質及蛋白質。骨鬆危險因子報你知南投醫院院長洪弘昌建議,停經後或60歲以上及長期服用類固醇等藥物、具腎功能不全、體重過輕、長期偏食等骨質疏鬆危險因子的民眾應定期接受骨質密度檢測,方能即早接受治療,避免骨折及失能風險。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