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跌倒

跌倒站不起來 病死率高1倍

跌倒站不起來 病死率高1倍#跌倒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台泥集團董事長辜成允1月21日晚間從3樓樓梯不慎摔落2樓,造成腦部大量出血,1月23日驚傳過世。高齡者跌倒時有所聞,每年約有1/3的65歲以上居家老人發生跌倒的意外傷害事故。 掌握老人跌倒原因 可知相應措施宏恩綜合醫院家庭醫學暨胃腸肝膽科主任譚健民指出,在因跌倒而住院的老年人口群中,其內在個體老化原因佔45%,居家環境原因則佔39%,原因不明者則為16%,因此,掌握老年人跌倒的病因,更可暸解其相應防治疾病的措施。 年齡增長 肌力大不如前步入老年期,絕大多數中老人的肌力大不如前。譚健民主任表示,25歲開始肌力以每10年4%的速度遞減;而50歲以後,則以每10年10%的速度遞減。所以,在30~80歲之間,上下肢及背部肌力的減退程度可達60%,因此,在年齡增長後,感到舉步維艱、腳抬不高、步態緩慢及不穩,而容易發生跌倒。 腦部小動脈病變也會影響老年人步態異常不僅受到年齡增長的影響,亦與本身潛在病變有關,譚健民主任指出,其中較為常見的包括有神經系統疾病如腦部小動脈病變所造成的隱性腔隙性腦梗塞、老年失智症、巴金森氏病、腦中風、正常壓力腦積水、慢性硬腦膜血腫、小腦性共濟失調、脊髓疾病、大腦白質病變、額葉萎縮以及周圍神經疾病,尤其是糖尿病的存在,甚至精神狀況如憂鬱症,及其它內分泌疾病如甲狀腺功能低下性骨關節病以及重症肌無力,亦需要列入鑑別診斷的參考依據中。 家具擺設不當容易絆倒譚健民主任強調,老年人對於環境因素的改變,不如中青年人能作出及時、適時及足夠的快速反應。因此,居家環境因素在老年人跌倒的原因中,亦扮演著重要角色。常見的環境危險因素如家中傢俱擺設不當,行進中被途中物體(如孫兒的玩具、繩索、電線)絆倒、地面過滑的衛浴設施、光線晦暗或刺眼燈光、床鋪過高或過低、坐椅過軟或過低等,都會使老年人在不便環境行進中,被絆倒而發生跌倒意外。 跌倒引發後遺症及併發症根據流行病學的探討,跌倒引起軀體的損傷率為10%,其中重度軟組織損傷佔5%,其中包括有大關節積血、脫臼、扭傷以及血腫;骨折則佔5%,主要是髖骨、股骨、肱骨、腕骨、肋骨、頸骨及撓骨遠端骨折,甚至遲發性硬腦膜下血腫。 譚健民主任說,絕大部份的老年人都存有骨質疏鬆症,一旦跌倒則必然會容易發生骨折,其亦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加劇上升。老年人跌倒病死率較無跌倒的老年人高出5倍之多,亦有研究指出跌倒後一小時仍不能站起來者,其病死率還會再高出一倍以上。 擔心再跌倒的無形恐懼成惡性循環「跌倒」是臺灣老人事故傷害的第二大死因,譚健民主任表示,單純的跌倒不僅導致老年人肢體傷害所帶來行動不便的不良後果,而爾後擔心再次跌倒的無形恐懼,更會影響老年人在日常生活的自信及心理障礙,倘若又自我受限活動或被照護者約束行動,不僅加速老年人本身失能,更間接增加家庭及社會成本的負擔,因此,老年人跌倒的認知及其預防,已成為基層臨床醫師在老年人病患的照料中,一項必需要額外特別重視的臨床課題。 接受頸動脈超音波掃描檢查的重要性總而言之,最重要的是要能事先早期預警老年人口群為何較其他年齡層容易發生跌倒的風險及事故,才是大家必須共同早期認知的問題。因此,在65歲以上的老年人口群中,一旦在家中發生過兩次以上的跌倒事故,一定要先排除是否存有頸動脈粥狀硬化的病症,而此時早期的「頸動脈超音波掃描篩檢」也就顯得更重要了。(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肌力差?3式彈力操助改善

肌力差?3式彈力操助改善#跌倒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肌肉不給力?快學這3招簡單增強肌力!一名80歲的女性不慎浴室跌倒導致髖關節骨折,接受骨科手術過後,日常生活常需要他人協助,經物理治療師評估後建議病患可以從事坐姿下的彈力帶訓練。病患在2週的訓練後,肌力逐漸恢復,現在已經可以在助行器的協助下行走。長者肌力退化 常仰賴輪椅代步衛福部南投醫院復健科主任周建文醫師表示,長輩們常因為骨折、肌力退化、關節疼痛或失智等因素,而變得不良於行,久而久之會依賴輪椅代步,更嚴重者甚至會長期臥床。如能早期接受運動治療將可避免上述情形發生。坐姿可提供安全感 平衡跌倒風險物理治療師吳琦淵表示,坐姿可以為長者提供安全感,避免因為下肢肌力或是平衡不良有跌倒的風險。彈力帶則是可以提供肌力訓練,穩定關節與伸展肢體等好處。加上彈力帶價格便宜,便於收納,可視能力挑選阻力(顏色越深的彈力帶,阻力越重)。兩者加成,是非常適合年長者在家裡或是在照護機構執行的運動。吳琦淵物理治療師表示基本的坐姿彈力操有3個動作:1)  盤古開天/雙手握彈力帶兩端,手肘打直向上與肩同寬。視線向上看天花板,腰背挺直。兩手向外用力拉緊彈力帶,至最緊時,撐15秒後放鬆。動作重複10次,過程切勿憋氣。2) 內外夾攻/‧ 將彈力帶兩端打結,套至兩大腿靠近膝蓋處,將兩腿用力將彈力帶撐開,至最緊時撐15秒鐘後放鬆,重複10次。‧ 單手握住彈力帶兩端,或是綁在輪椅扶手處,套在大腿靠近膝蓋處。大腿向內用力。至最緊時撐15秒鐘後放鬆,重複10次。3) 蹬多利多/膝蓋彎曲,雙手握住彈力帶兩端,中央處套在腳底,用力蹬直,至最緊時撐15秒鐘後放鬆,重複10次。因下肢肌力較大,此動作可以選用深色彈力帶。         

小心!長輩跌倒5成肇因環境

小心!長輩跌倒5成肇因環境#跌倒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台泥集團董事長辜成允近日不慎從階梯跌落逝世,台灣逐漸步入高齡化社會,老年人跌倒容易導致髖骨骨折,一旦發生髖骨骨折身體常無法獨立生活,日常生活功能受限,也是老年失能的主因之一。國內老人事故傷害死亡原因第二名根據衛生福利部公布的2015年國人10大死因,事故傷害排名第6,而造成國內老人事故傷害死亡原因的第1位是交通事故,其次就是跌倒,南投醫院物理治療師楊育菱表示跌倒是老年髖部骨折最大的元兇,為了預防跌倒,必須知道跌倒的危險因素有:1) 相關的機能老化,如視力退化、平衡協調不足等。2) 長期用藥如降血壓、降血糖、心臟用藥等。3) 疾病如中風、姿位性低血壓等,也會影響其活動,容易造成跌倒。4) 環境,老人跌倒有50%是因環境引起。保持光線充足 通道避免放障礙物楊育菱物理治療師建議,服用藥物後應先休息30分鐘至1小時,若無頭暈不適再活動,並且平時加強下肢肌肉運動訓練及核心肌群的訓練,提升肢體肌力與增加肢體協調平衡。對於容易跌倒的環境,如浴室、廁所、廚房、光線昏暗等行走時應特別小心,保持室內光線充足,在門口進出地方、樓梯及通道處應避免置放障礙物,浴室內可加裝硬質的扶手,樓梯可裝置止滑條。每日至少運動30分鐘洪弘昌院長建議,長者運動的進行循序漸進,以少量多次為原則,最好每日至少30分鐘可分成早、中、晚進行運動,但若有慢性疾病、體適能不足者,需注意考量個人健康狀況進行運動,不可勉強。復健科主任周建文也建議長輩可加強肩部、手臂肌肉運動如舉裝水的寶特瓶,以及加強下肢肌力的運動如抬臀運動、直腿抬高運動,做好預防跌倒措施可以有效地防止髖部骨折的發生。          

驚!夜尿頻率高住院率也高

驚!夜尿頻率高住院率也高#跌倒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晚上解尿次數竟會影響住院機率,研究指出,夜尿越多次者,明顯比沒有夜尿者增加許多!年過60的唐伯伯,平日喜好泡茶聊天,最近卻夜尿頻繁,前幾天半夜,還因為急著起床解尿,在浴室滑倒,所幸家人及時發現送醫處理,才沒有大礙。晚上頻尿 容易跌倒甚至骨折半夜環境氣溫較低時,肌肉關節還未活動開來,若在晚上頻尿,突然起床容易導致老人突然失去支撐力,容易跌倒甚至骨折,因此夜尿頻率高的人,住院比率也高。大量統計結果也顯示,在體溫最低的凌晨,老人死亡率最高!有夜尿困擾者,應盡快就醫求助。臺大醫院泌尿部主任暨臺大醫學院泌尿科教授蒲永孝醫師指出,根據臨床統計,50歲以上成年人約有50%受夜尿所苦,進而造成失眠、睡眠呼吸中止症等相關症狀,有夜尿困擾的人,如果晚上急著起床尿尿,很容易發生跌倒意外,增加骨折風險。80歲以上長者攝護腺肥大高達8成據統計,80歲以上長者攝護腺肥大的比例高達8成,患者不僅會出現尿不出來等排尿障礙,還得面臨夜尿頻頻、睡不好覺的窘境,要是不積極治療,還可能導致腎功能障礙,得終身洗腎,然而,不少年長者都因礙於面子不願接受治療。倘若患者檢查後不願配合醫囑、積極治療,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建議,家屬對於不好意思看診的家人,可以善用溝通技巧,軟硬兼施,試著了解患者不願就醫治療的想法,找出癥結,才能對症解決,減少住院機率。

天冷長輩防跌倒 這2件事要注意!

天冷長輩防跌倒 這2件事要注意!#跌倒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藝人施易男的母親「小明明」近日因不慎跌倒致死,事實上,跌倒是台灣老人致死率的第2名,因為天氣突然轉變造成低血壓,根據國民健康屬資料顯示,每年約有1/6長者自述曾發生跌倒情形,若跌倒時周邊無人可協助,恐會導致更嚴重的結果,因此降低傷害程度是預防老人跌倒的主要方向。65歲以上老人曾跌倒比率為16.5%因長輩週邊血液循環及神經肌肉系統反應較緩,較易因姿勢改變容易重心不穩或低血壓,增加跌倒的風險,根據健康署102年調查,65歲以上老人自述過去一年曾發生跌倒比率為16.5%。防跌倒 2件事要注意長者最近一次發生跌倒地點,有56.3%發生在住處內。在住處內最常發生跌倒的前二個地點,第1位為在家具旁佔23.7%,第2位為浴室、淋浴間或廁所等佔12.3%,因此長輩居家預防跌倒要注意下列事項:1) 動作放慢 /先在床邊稍坐片刻,以防發生姿態性低血壓而跌倒。提醒服用多種藥物者,若出現頭暈、肌力減弱、步履不穩等狀況,需要與醫師討論以降低跌倒風險。2) 居家照明 /長輩平常行徑路線清除障礙物,地面要維持乾燥,浴廁要能防滑有扶手。樓梯要裝欄杆及防滑扶手,樓梯坡度要適中,階梯面要寬闊,高度不能太高,階緣設置止滑條,且階梯面與階高面的顏色應呈對比。

常穿細高跟 神經損傷易骨折!

常穿細高跟 神經損傷易骨折!#跌倒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蔡依林又在演唱會時跪地重摔!原因都是所穿的細跟高跟鞋惹禍;所幸只是皮肉傷,她都能立即調整好後繼續表演。骨科醫師指出,門診中有不少人因為跌倒來就醫,輕者只是皮肉外傷,嚴重者也有可能造成骨折或神經損傷,由於穿細跟高跟鞋最容易造成跌倒,所以最好是選擇寬底高跟鞋,才比較安全!細跟高跟鞋不符合人體工學 蔡依林日前在大陸酷狗音樂節演唱會時,突然跌倒膝蓋跪地,原來是右腳穿的細跟高跟鞋踩到另一隻腳的鞋帶,不慎跌倒,但她仍面帶微笑持續唱歌,過程讓人捏把冷汗,她之前在吉隆坡戶外開唱,當天大雨不斷,也因穿著細跟高跟鞋摔倒,她索性脫掉鞋子赤腳唱歌。 衛生福利部臺北醫院骨科主任陳興源表示,穿著細跟高跟鞋最容易造成跌倒,因為那不符合人體工學,所以如果要減少跌倒受傷,最好別穿細跟高跟鞋,如果非穿高跟鞋不可,就選擇鞋子跟部較寬大的。腳內八會更加容易跌倒受傷穿細跟高跟鞋出現跌倒的機會真的很高,陳興源主任指出,有很多模特兒走秀時,也常因為所穿著的高跟鞋太高而跌倒,像這麼專業的人都會跌倒,更何況一般人;而穿高跟鞋跌倒嚴重時會骨折或神經損傷,輕微就是韌帶拉傷扭傷,也有人會合併出現這些狀況,要非常小心。 此外,如果腳先天構造上有內八,或是年紀大了關節磨損也會造成腳內八出現,都更容易跌倒受傷;陳興源主任進一步指出,若腳有內八,包括張力與肌力都會比較差,假如穿高跟鞋就會更增加跌倒機會。輔具矯正變形、改善平均受力陳興源主任建議,若是腳有內八這方面問題,可以進一步就醫診治,有些可以用輔具矯正變形,使走路時受力比較平均來改善,但若是已造成病態,影響到走路功能,且有越來越嚴重現象,則可透過手術來治療。(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逾60歲婦女 小心粉碎性骨折

逾60歲婦女 小心粉碎性骨折#跌倒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一位35歲女士日前騎腳踏車時不慎摔倒,右上肢直接撞擊地面,造成手肘嚴重疼痛及變形,經醫師診斷是右側遠端肱骨粉碎性骨折,患者接受骨折復位及內固定手術,即以兩塊鎖定式鋼板從手臂橈側及尺側夾擊固定,患者於術後第10天開始自主關節活動訓練,第8週時已全無疼痛感。每10萬人中有5.7人 常見於60歲以上婦女柳營奇美醫院骨科醫師余重毅表示,根據統計資料顯示,遠端肱骨骨折年發生率為每10萬人中有5.7人,其好犯族群呈現雙峰年齡分佈,最常見的為60歲以上的婦女,大多是從站立的高度中跌倒,另一族群是年輕成人,多因是交通事故、運動傷害或工傷事故等高能傷害所引起的。遠段肱骨骨折 常伴隨複雜損傷由於遠端肱骨骨折通常伴隨複雜損傷,可能的情況有骨折粉碎、關節面破裂、軟骨或軟組織損傷,老年人的骨質疏鬆更可能讓骨折的情形更嚴重,因此,絕大多數身體健康允許的患者都會建議手術處理,但對於極端骨質疏鬆,或原先已存在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患者,則可能須考慮全肘關節置換。術前影像檢查 可提供足夠視野余重毅醫師表示,目前的手術發展已十分成熟,術前的影像檢查,如X光攝影或是電腦斷層掃描來確定斷裂模式,以利提供手術方式的預想建立,考慮的重點除了骨折型態、關節影響程度以及相關軟組織損傷,最理想的方法應提供足夠的手術視野,以允許骨折處的解剖復位(Anatomical reduction)。

常跌倒 過敏藥物恐為兇手!

常跌倒 過敏藥物恐為兇手!#跌倒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老人家經不起摔,事故傷害是台灣老人第10大死因,其中一半(51%)與跌倒有關,96%的髖部骨折是跌倒引起的,台大醫院老年醫學部主任詹鼎正引述研究指出,一般社區中65歲以上的老人,約有1/3每年都會跌倒,這個數值在75歲以上長者更高。再次跌倒比沒有跌倒的人高3.8倍可怕的是,銀髮族一旦跌過跤,就會增加再次跌倒的危險,有統計指出,跌過一次的人再次跌倒的風險,比從來沒有跌倒的人高出3.8倍。前美國耶魯大學醫學院外科教授努蘭則指出,造成年長者臥床最重要原因,就是跌跤,另一個因為跌倒演變到後來臥床的原因是,老人家摔跤過以後,出現「跌倒恐懼症」,他們會把步伐變小,或在需要轉彎時身體僵硬,害怕動作太大會再次跌倒,更嚴重的會不敢站起來走路,活動少,腰腿更衰弱無力,怕出門閉居家中而影響人際交往,生活作息,慢慢失去自我照護能力。視力不良、肌力衰退和走路步態不穩詹鼎正表示,跌倒原因大致可分內在和外在兩方面因素,內在原因主要是老化,造成神經系統反射與協調變得比較遲緩,如果腳底一滑或踢到門檻來不及反應,就摔倒了。老化也會使視力不良、肌力衰退和走路步態不穩而容易跌倒,其次,許多疾病如中風、巴金森氏症、失智症、退化性關節炎、重聽、憂鬱症等,都是跌倒的風險因子。過敏藥物、肌肉鬆弛劑 恐為跌倒嫌犯造成老人跌倒的外在因素,「藥物是最常見的兇手」,詹鼎正說,任何會影響中樞神經系統或治療心臟血管藥物都可能增加跌倒機會,最常見就是安眠藥、會讓人想睡覺的感冒藥。有些降血壓藥物會引起姿勢性低血壓,意即站起來血壓突然降低,腦部一時得不到血液供應,眼前一黑就很容易摔倒,某些治療攝護腺肥大藥物、治療過敏的抗組織胺、肌肉鬆弛劑都可能是造成跌倒的嫌疑犯。(本文摘自/牽爸媽的手,自在到老的待辦事項/天下雜誌出版)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