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食族

享「瘦」!營養師幫店家設計健康套餐

享「瘦」!營養師幫店家設計健康套餐#外食族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你是三餐總是在外的老外嗎?外食到底要怎麼吃才能控制體重?這是許多外食族的心聲!繼歐美國家紛紛立法規範菜單熱量標示後,菜單提供熱量標示已成為未來的趨勢,臺北市內湖區健康服務中心與專業營養師合作提供到店的諮詢服務,免費協助餐飲業者標示菜單熱量、設計客製化健康套餐,店家也能在製作美食之餘,兼顧民眾的健康,提供民眾在外食有更聰明且容易辨識的選擇。外食健康問題多 蔬菜攝取量不足依據98年「臺北市社區健康營造評價指標暨現況調查」結果指出,居民一週平均外食9.26餐;內湖區健康服務中心於101年度進行內湖區『健康飲食.食在安心』問卷調查中發現:約六成民眾至少有1項健康問題(如便秘、痔瘡、體重過重、腰圍過粗、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等),部分民眾自覺蔬菜攝取量不足、原因以餐點裡蔬菜不夠;其他還包括每2-4天有吃到油炸食物、每週有喝含糖飲料、2-4天會食用加工食品等問題。內湖區健康服務中心韓國強主任表示,近年來協助內湖科技園區各職場的員工餐廳及餐飲業者標示菜單熱量及設計健康套餐,今年計畫更廣及社區各點,鼓勵餐飲業者參與熱量標示飲食示範,特別聘請營養師針對參與業者之套餐、餐盒免費計算熱量,未來規劃將整合內湖區的健走地圖及熱量標示美食地圖,告訴大家吃多少、運動多少,共同營造「聰明吃、快樂動」!

放鬆緊繃神經 適量攝取鮮奶、豆製品

放鬆緊繃神經 適量攝取鮮奶、豆製品#外食族

(優活健康網記者劉麥文/綜合報導)根據國民健康局統計,職場中約有5成男性以及2成女性有過重或肥胖的情形。而三餐老是在外的勞動者常為了趕工導致沒有定時定量的飲食型態,長期下來可能會導致慢性病。大林慈濟醫院營養治療科營養師王子南表示,如果過度攝取高脂食物,食物中的脂肪除了容易沉積在血管壁而降低換氧能力外,也會延緩胃排空,造成腸胃不適;另一方面鹽分高的菜式易促使血壓上升,讓情緒更緊繃,建議用餐時儘可能選擇少許香草或辛香料佐味,烹調方式為蒸、燉煮、燒烤或涼拌等低油的菜式。工作疲勞時許多民眾都會飲用濃茶、咖啡或藥酒,王子南指出,若是大量飲用這些提神飲品,反而會造成腸胃負擔、使骨鈣流失,甚至影響睡眠品質,久而久之讓疲勞感加倍,導致工作效率每況愈下,建議每日至少可飲水1500c.c.至2000c.c.來促進新陳代謝,在選擇飲品時也應注意成分標示,並謹守「除三害」的原則,成分應去除香料、色素以及防腐劑,才能喝得安心又健康。在主食方面,王子南建議,全穀類是富含纖維質及維生素B群的複合澱粉,除了可增加飽足感、平穩提供血糖以維持體力及清晰的思緒外,也能補充因壓力所過度消耗的維生素B群,因此每日主食可選擇三分之一量的胚芽米、糙米、薏仁、小麥胚芽等全穀類食物來取代精製穀物。要放鬆工作時緊繃的神經,王子南表示,每日可飲用約250c.c.至400c.c.低脂或脫脂鮮奶(約等於3至5湯匙奶粉),讓鮮奶中的鈣協助調節肌肉收縮並鬆弛神經,乳糖不耐的人可選擇低脂無糖發酵乳或乳製品,而純素者則可以選擇海帶及豆製品。此外,為了增加體內的抗氧化物,維持腸道蠕動避免便秘,王子南表示,每日應攝取3至5碟蔬菜以及2至4碗水果,並著重顏色及種類的變化。王子南指出,吃出職場抗壓力最根本的方法就是三餐定時定量,攝取充足的熱量及營養素,選擇飲食時謹守「三多三少」的原則,多蔬果、多高纖、多喝水,以及少油脂、少調味料、少加工品,如此一來不僅能提升工作效率,更是職場朋友們追求健康的最佳養生之道。

肉吃太多! 大腸癌成我國癌症榜首

肉吃太多! 大腸癌成我國癌症榜首#外食族

(優活健康網記者劉麥文/綜合報導)有鑑於大腸癌已逐漸成為國人隱憂,健檢中心針對800多位施做大腸鏡民眾進行調查,發現約兩成的息肉患者中,高達七成以上都是需要切除的腺瘤型息肉,而腺瘤型息肉正是大腸癌前身,再者透過一連串的年齡統計與交差分析,更發現腸道中有息肉的患者年齡下降至39歲,最年輕的息肉患者甚至只有25歲! 而根據國健局公佈國內大腸癌篩檢數據,發現在50至69歲的糞便潛血檢查結果呈現陽性的民眾中,進一步接受大腸鏡檢查後發現有將近三成六發現有息肉,更有約8%被確診為大腸癌! 健檢中心院長楊培鎮表示,雖然大腸癌是國內十大癌症之首,實際上大腸癌卻是比起其他的癌症更容易預防,甚至是可以近乎完全治療康復的癌症,不過現階段大腸癌爬升至癌症榜首,患者平均年齡更是持續下降,最大的原因除了飲食、生活習慣之外,更重要的是未能有正確的定期健康檢查觀念,導致能夠早期預防的大腸癌人數居然比其他僅能及早發現、治療的癌症人口來的多。楊培鎮指出,想要預防大腸癌最好從每年定期的健康檢查著手,許多民眾雖然有定期健檢的習慣,但檢查項目卻漏了重要的腸胃鏡,導致在健康報告上一切看似健康,卻讓危險、致癌的惡性息肉持續潛伏在腸道內,痛失預防與治療的黃金期。有感於大腸癌年輕化,楊培鎮建議民眾除了平時應減少紅肉、高油脂類食物(如炸雞、薯條等)的攝取之外,應多攝取疏菜水果達到飲食均衡,並養成良好的生活作息與運動習慣,降低息肉生成的機率,若有排便習慣、血便等大腸癌症狀時,應儘速就醫檢查。若是25歲以上大腸癌高風險群(愛吃肉、少吃纖維質食物、有大腸癌家族病史、有家族性大腸息肉症、發炎性大腸疾病)的民眾更應定期進行腸胃鏡檢查,確保腸道健康與息肉問題,進而預防癌症產生。(圖片來源/健檢中心提供)

外食族吃太鹹 鈉攝取過多疾病恐上身

外食族吃太鹹 鈉攝取過多疾病恐上身#外食族

(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綜合報導)國民營養調查發現,目前台灣的成人每日攝取鹽平均9~10克,經常外食又重口味的人,每天卻不自覺的吃進10~15克,。台大醫院營養部主任鄭金寶表示,世界衛生組織今年新的食鹽攝取指南建議成年人每日食鹽攝取量應低於5公克;每日超出每日建議標準,鈉攝取量應低於2000毫克,也首次針對兒童提出:從2歲以上就該依照兒童的體型、年齡與熱量需求來控制飲食中鈉的含量,因為若從兒童時期,飲食就攝取過多的納,長大後罹患高血壓的機會也較高。鄭金寶指出,鈉攝取過多對人體的影響會增加水分滯留、循環血量增加、血壓上升,也會促使交感神經反應性增強,影響感壓反射功能異常,導致血壓上升。若能減少膳食中的鈉攝取量,有助於降低血壓或預防高血壓、心臟病、中風等的發生。很多研究已證明,高血壓、動脈硬化、冠動脈心臟病、中風,甚至胃癌,都與吃鹽過多有關。如果減少飲食中的鹽分攝取,在4週內就能降低血壓。另根據2008年英國食品標準局(FSA)對於「高鹽」食物的定義是每100克食品含600毫克或以上的鈉,而每100克食品含100毫克以下的鈉屬「少鹽」食物。大多數的泡麵,若是調味料全加,則屬於高鹽食品。值得注意的是食品包裝上,通常標示鈉含量,而非鹽含量。把標示的鈉含量乘以2.5,就是鹽含量。以市售泡麵為例:每包泡麵含鈉約1200至2800毫克,換算成鹽含量即為3~7公克,理當可視為高鹽食物,民眾在選購食品時應多加留意。(資料提供/國家食品安全教育暨研究中心及台灣食品保護協會)

腸息肉患者多外食族 纖維攝取嚴重不足

腸息肉患者多外食族 纖維攝取嚴重不足#外食族

(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採訪報導)受飲食西化及精緻化的影響,現代人普遍都有纖維攝取不足的問題,加上長期吃外食,恐成為腸道致命危機!預防醫學診所院長鄭乃源表示,根據衛生署統計,大腸癌患者已從民國73年的1827人遽增到98年的12488人,25年來暴增近7倍!鄭乃源進一步分析:腸息肉患者纖維攝取不足的比例高達8成,較一般人高出3成,且高達98.4%的受試者不知道每日應攝取至少25g的纖維。 該診所針對接受腸鏡篩檢的受檢者,進行半年的飲食習慣調查,調查發現腸息肉患者,有42%三餐皆外食,無息肉者三餐外食比例僅17%;因為外食的蔬果來源有限,造成腸息肉患者,8成每日蔬果攝取量低於衛生署所建議5個拳頭份量,且每日平均蔬果攝取量只有2.7個拳頭。由此可知,雖然國人普遍皆有纖維攝取不足的情形,但息肉患者缺乏蔬果的情況即更為嚴重。 鄭乃源更引述2012年歐洲一項跨國的大規模研究,說明纖維攝取量的確會影響腸癌發生率,他指出每日纖維攝取量若不足16.4公克,腸癌風險指數為1;但隨著攝取量的增加,腸癌風險指數將相對下降,攝取量若超過28.5公克,風險指數將下降至0.76,顯示纖維攝取量與罹患腸癌風險息息相關。 鄭乃源解釋,蔬果中的纖維主要作用為增加糞便體積,並促進腸道蠕動,減少致癌物與腸壁接觸的時間,進而降低罹癌機會。因為蔬果中水溶性纖維可減緩油脂及醣類吸收,幫助遠離肥胖,降低腸癌發生率;蔬果中的寡糖,能增加腸內益生菌活性,促進腸道健康;蔬果富含抗氧化物,可減少自由基過多所產生的基因毀壞,降低罹癌機率。 鄭乃源進一步指出,民眾對纖維攝取的觀念卻不盡然正確,纖維攝取概念也不足,就連衛生署大力推廣的5份蔬果(3蔬2果),知道的人也只有3成,更有近2成將白米飯、麵條、麵包等主食當成纖維攝取的主要來源!醫師提醒,米飯、麵條、麵包屬於澱粉,纖維含量很低,易導致肥胖;另外一般民眾喜歡購買的的還原蔬果汁也不能夠作為纖維攝取來源,應直接從蔬果中攝取最佳。 (圖片/鄭乃源醫師提供)

台灣高血壓人口達400萬人應注意少鹽飲食

台灣高血壓人口達400萬人應注意少鹽飲食#外食族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 現代人因為忙碌,沒有時間好好煮一頓飯來吃,因此許多人都靠著便當或是外食過活,造成「三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高等文明病;署立彰化醫院營養室黃玉如主任表示,飲食方面可以從「多纖維」、「適當鹽份」及「少油、少膽固醇」來預防文明病的產生。今日所常見的三高症狀,儼然已成為現代人心血管疾病的背後原兇,而民眾常當外食族是引發三高的主要原因之一,其中外食的普遍高鹽,使得國內民眾每日所吃的鹽量,遠遠超出世界衛生組織所建議的鹽攝取量達4公克,造就台灣擁有高血壓症狀的民眾達400萬人之多。 因此黃玉如主任建議,如要落實低鈉飲食,可以採用一些方法,來降低鹽分的攝取,例如,可使用鹽的代替品如低(減鈉鹽)、薄鹽醬油,可以減少鈉的攝取,但切記此方式不適用於腎臟病病人;利用食物天然的鮮味,可用香菇、香菜、昆布、海澡類、蕃茄、洋蔥、來煮湯,滿滿香氣清淡無負擔。最後他提醒,中秋節即將來到,烤肉時醃料、塗醬可套用減鹽技巧及別忘了多選擇瘦肉、蔬果攝取以達少油、多纖維的目的。

省錢! 自帶便當竟比外食族月省千元

省錢! 自帶便當竟比外食族月省千元#外食族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日前進行一項「2012上班族飲食與消費習慣大調查」發現,全國93%的外食族認為一次性容器對環境有害,但只有36%的外食族會自備餐盒,顯示環保行動力低。外食族吃不完飯菜時,其中高達86%的人直接將剩飯菜丟棄,造成浪費。外食族也普遍挑食,不愛飯和青菜。調查結果顯示,外食族(5517元)每月伙食費用得兇,比自帶便當族多出約一千多塊。至於每月總花費,自帶便當族比外食族節省近兩千元,一年下來就可為上班新鮮人多存一個月薪水。根據行政院主計處公布最新「人力運用調查」上班族有829萬人。在「2012上班族飲食與消費習慣大調查」發現,上班族為求方便大多外食,佔78%。此外,有六成以上的外食族並不會自備容器、也不知道有適合的容器盛裝飯菜,可見國人的環保意識仍然不足!相較於27.7%的自帶便當族的飯菜吃不完,外食族竟有高達54.7% (約353萬人)吃不完,高出兩倍。而外食族吃不完飯菜時,其中高達86%的人會將剩飯菜及便當盒一起丟掉,不環保又傷荷包。調查發現僅有不到一成的上班族自認有天天攝取六大類食物,其中蛋豆魚肉、油脂類攝取太多,蔬果、五穀、奶類不足,是主要的問題。飲食不均衡又以外食族最為嚴重,近六成的外食族認為自己偶爾甚至鮮少在一天中均衡攝取六大類食物,看在營養師眼裡相當地憂心!

外食族聰明吃 享瘦又健康

外食族聰明吃 享瘦又健康#外食族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於100年6月開始設置0800-367-100健康享瘦專線,讓有減重需求的民眾,有諮詢的窗口。此外也建議國人依據每日飲食指南建議,一天攝取2~4份水果,並等比例的增加蔬菜的攝取。例如需攝取1500大卡熱量的民眾,應攝取3份蔬菜、2份水果;需攝取2000大卡熱量的民眾,應攝取4份蔬菜、3份水果;需攝取2500大卡熱量的民眾,應攝取5份蔬菜、4份水果,可多食用蔬菜增加飽足感。外食族方面,建議需選擇多樣化的菜色,例如於中式餐館、快炒店、自助餐點菜時,建議減少油炸烹調的料理,增加各種不同顏色蔬菜,其中須包括一份深綠色蔬菜。若至麵店用餐,麵食中常無法提供足量的蔬菜,建議民眾可加點一盤燙青菜,或選擇涼拌類的小菜,如涼拌海帶、涼拌小黃瓜,以增加蔬菜類的攝取量。而衛生局健康管理處也曾指出,民眾可記錄每日飲食、運動及體重,藉此幫助減重者控制體重,雖然減重者可藉著控制熱量方式來減重,不過千萬不可完全禁食等,減重者每日攝取熱量不可低於1,200大卡,每天減少攝取500大卡熱量;或減少攝取300大卡熱量,加強體能活動多消耗200大卡,每週成功減重約0.5公斤,每月體重就可減輕約2公斤。減重目的是要減掉多餘的脂肪,遵守「聰明吃、快樂動、天天量體重」秘訣,再加上適當的肌力訓練,能讓身體曲線更緊實玲瓏有緻。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