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食族

影音/外食族當心! 美耐皿遇酸、高溫釋出超標三聚氰胺

影音/外食族當心! 美耐皿遇酸、高溫釋出超標三聚氰胺#外食族

不怕摔、不會破,上頭還印有可愛的卡通圖案,像這樣的美耐皿餐具,家長、餐廳、小吃店最愛用。不過要小心,長期使用可能會危害健康!高雄醫學大學針對市售五種美耐皿湯碗進行抽測,結果發現市售美耐皿遇到高溫偏酸的液體,幾乎都會釋出三聚氰胺,而且溶出量最高為19.03ppm,是衛生署標準值2.5ppm的近8倍。 學者表示,國人使用美耐皿的頻率相當高,到餐廳、麵攤都會用到,這也是成年人暴露三聚氰胺的主要來源。另外,盛裝食材的溫度越高、接觸時間越久、價格越便宜,美耐皿餐具釋出的三聚氰胺就越多,民眾一旦長期暴露,可能提高罹患腎臟結石、輸尿管結石風險。對此,食品藥物管理局,日前訂出美耐皿食品容器,三聚氰胺溶出的限量標準。這項新措施預計年底公告實施,一旦製造廠商或餐飲業者生產或使用不符標準的美耐皿餐具,就必須下架回收,如不配合將處3至15萬元罰鍰,也提醒民眾,不要把美耐皿餐具拿到微波爐加熱,也不要拿來裝熱食、高酸或高油脂的食物,以免有毒物質一起吃下肚。(新聞內容由 公視晚間新聞 提供)鹽水漱口減輕牙齦發炎? 醫師:高濃度才行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2768&HN_Yr=0&HN_Mon=0毎天用電腦超過10小時 男腰痠背痛受不了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2734&HN_Yr=0&HN_Mon=0新手父母易焦慮虐童 日後小孩恐罹憂鬱症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2767&HN_Yr=0&HN_Mon=0

三餐外食多 營養師教您健康吃

三餐外食多 營養師教您健康吃#外食族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院區營養科營養師周千欽說,對於年年發願「我要減肥」且「三餐老是在外,人人叫我老外」的民眾,在應付忙碌工作之餘,又該如何在外食與熱量間拔河獲得勝利、成功減重,實在是太虐待自己的腦細胞了!周千欽提出以下幾點給民眾參考:※路邊小吃攤:選用陽春麵、海鮮湯麵、或8~12顆水餃,配上一盤燙青菜或滷海帶及豆干,記得要拒絕乾麵、炸豆腐、白切三層肉、酸辣湯的誘惑,這些含油量高、又勾芡的食品,絕對會讓您大大破功!燙青菜方面,也要請老闆手下留情,改用蒜泥及醬油調味,避免肉燥或滷肉汁的添加。※自助餐一族:可簡單將餐盒一分為四,其中一格放入要吃的米飯、玉米、馬鈴薯等主食類;第二格放入瘦肉、雞腿、豆腐、豆乾等蛋白質類;最後兩格則放入純蔬菜,如蒜炒青花菜、乾煸四季豆、海帶結、滷蘿蔔等,不失均衡且能增進飽足感。另外要注意盡量夾取餐盤上層的菜,才不會把過多的鹽分和油脂給吃進肚子裡。※日式料理:一般的認知,日式料理熱量會比中式或西式料理低,但是蔬菜的份量通常不多,不妨加點海帶絲、川燙秋葵或野菜沙拉來補充不足的纖維質。※西式料理:選用清湯類取代玉米濃湯;主餐部分則選用雞肉、海鮮等較低脂的白肉類;飲料以不加糖的紅茶、咖啡、零卡可樂,也能減少過多熱量的攝取。現代上班族外食機會很多,飲食選擇也是包羅萬象,不妨將平日較常用餐地點、時間、食物內容與喜好記錄下來,尋求專業營養師健康諮詢服務,由營養師與您一同規劃最適合自己的飲食、見招拆招,才能瘦得健康、維持最佳體態。延伸閱讀「外食族健康吃」:http://www.uho.com.tw/health.asp?aid=11705

在「鈉」外食要注意!小心每日攝取過多

在「鈉」外食要注意!小心每日攝取過多#外食族

各大便利商店販賣的微波飯類食品含鈉量有超標?研究顯示由飲食中吃下過多的鈉鹽是造成高血壓的主要原因之一,而高血壓又是導致國人腦中風的最重要原因,98年國人因高血壓和腦中風死亡的人數高達14,104人,佔當年所有死因的9.9%。行政院衛生署邱文達署長指出,不論是一般人或是高血壓患者,若能減少鹽的攝取量,就能降低血壓,特別是高血壓患者,每日鹽分攝取若能降低至6公克以內,則血壓平均可下降2~8 mmHg,相當於每日服用1顆長效型抗高血壓藥物的效果!衛生署建議,成人每日鈉總攝取量不宜超過2,400毫克(即鹽6公克),然而,兩次衛生署進行之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結果發現,國人鈉攝取量都超標,特別是年輕世代都比過去吃的鹹!國內19~30歲男、女性民眾每日鈉總攝取量分別為4,599毫克及4,096毫克,達國人鈉攝取上限的1.9倍及1.7倍。近年便利商店購物之方便性,是許多年輕外食族群解決三餐之便利地點,國民健康局邱淑媞局長指出,年輕族群不論是男性或女性,來自於加工或調理食品所致之鈉攝入都較年長族群來的高。呼籲除了需注意微波飯類食品含鈉量高之外,年輕族群喜歡拿來當成主食或點心的泡麵、杯湯,以及常吃的休閒零食(如豆乾、肉乾、魷魚絲、小魚乾等)亦需注意其含鈉量。依據國民健康局至各大超市或賣場所進行之瞭解,吃一碗泡麵所攝入之鈉量,已超過每日所需之一半以上;喝1杯200cc之杯湯當點心,就攝入每日所需鈉的四分之一;而看電視、電影或喝茶聊天時,隨口吃下100公克之魷魚絲或牛(豬)肉乾等零食,所攝入之鈉含量至少佔每日所需鈉的三分之一以上!民眾是否知道自己購買的食品含鈉量是多少?依據國民健康局去(99)年最新完成之健康危害行為監測系統電話訪問調查顯示,有高達6成之民眾,在購買包裝食品前,從不會注意包裝上所標示之鈉含量。呼籲民眾選擇市售包裝食品時,第一步一定要記得先看營養標示,才能了解食品的含鈉量。為了讓外食族群也能吃的很健康,健康局分享以下「減鹽小撇步」:外食族群減鹽絕招:要求店家烹調食物減少鹽及醬料使用。如:燙青菜少放肉燥、醬油膏。 不要連醬汁一併食入;先撥去多餘的醬汁。 儘量不要點醃、燻、醬、滷、漬等方式烹調的菜餚。 不要添加過量的鹽、醬油或調味佐料,如吃牛排時減少黑胡椒醬之添加。 口味過鹹或是過於鮮甜的湯不要喝完,或火鍋以白開水取代湯底。 儘量少吃含鹽量高的小吃,如:鹽酥雞、重複塗刷醬料的碳烤食物等。在外購物注意原則:多選購新鮮食物,減少購買含鈉量高之加工或調理食品。 吃泡麵時,佐料包僅使用1/3~1/2。 選擇市售包裝食品時,記得先看營養標示了解食品的含鈉量。另為協助民眾將減鹽技巧落實於日常生活,健康局製作有「減鹽秘笈」小手冊,歡迎民眾索取。索取方式:傳真(02)2351-7988。上網http://www.health99.doh.gov.tw/或來電(02)2351-9047分機62855索取。延伸閱讀「國人鈉攝取量比較表」:http://www.uho.com.tw/health.asp?aid=10100

外食族應少吃油炸物 避免增加罹癌率

外食族應少吃油炸物 避免增加罹癌率#外食族

文/台北縣營養師公會常務監事 楊蕊萍人體中的細胞膜主要成份是脂肪,這些脂肪都是從食物中攝取而來,攝取好的油脂及適量的油脂,身體細胞才能有效的傳遞及吸收營養物質,並擁有健全功能,如此身體才能維持健康。許多的研究顯示,攝取過多的脂肪,會增加罹患大腸癌、乳癌、攝護腺癌及子宮內膜癌的機會,如果能減少脂肪攝取,可減少得這些癌症的機會,選好油、用對油,可以幫助身體的新陳代謝,用錯油、吃壞油,會增加身體的負擔。近來眾所矚目的新聞事件,就是有關油炸油品質的問題,油脂在高溫長時間使用後,會導致油脂劣變酸化,產生有害人體的物質,經衛生單位全面檢驗後發現,就連大型速食連鎖店及知名的業者,使用的油炸油也驗出油脂酸價過高,用油品質不合格,大家才驚覺,原來我們每天所食用的油脂,潛藏了這麼多健康的危害。現代人工作忙碌,老外族(三餐老是在外)越來越多,外食幾乎是家常便飯,許多人選擇以方便的速食或便當果腹,如:炸雞、薯條、漢堡或炸排骨、炸雞排、炸魚等油炸肉類為主的便當,許多業者基於成本的考量,選擇便宜又耐炸的棕櫚油或氫化的植物油。雖然棕櫚油及氫化的植物油也是植物性油脂,但它的飽和脂肪酸含量與豬油相當,氫化的植物油更含有反式的脂肪酸,外食者經常吃油炸烹調的食物,會增加了飽和脂肪酸的攝取,麵包、蛋糕和中西式糕餅中的酥烤油、人造奶油也含反式脂肪酸。經常食用反式脂肪酸會改變細胞膜的成分,降低細胞對抗致癌物質的能力。攝取過多的飽和脂肪酸,血液中的三酸甘油脂與膽固醇的濃度也會升高,增加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加上餐飲業者的用油品質管理問題,對經常在外用餐的人來說,少吃油炸物及主管機關與業者訂定嚴格的用油的把關標準,就成了影響健康的主要關鍵。若自己在家烹調更要懂得選用好油及掌握烹調的方法,雖然不飽和脂肪酸具有降低壞的膽固醇(LDL)、提高好的膽固醇(HDL)的作用,也可以避免心臟血管病變,但要依不同烹調方式選用不同的油脂。用好油、少用油,適量使用有益健康的好油,含單元不飽和脂肪酸高的油品,如:橄欖油、芥花油、苦茶油、芝麻油等,儘量避免使用飽和脂肪酸高的油脂,如:豬油、奶油、椰子油和棕櫚油等。另外,每天吃一把堅果,如:南瓜子、杏仁、核桃、腰果、開心果等,含豐富的植物性蛋白質及抗氧化物質維他命E、單元不飽和脂肪酸、植物性固醇和多酚類、纖維等抗癌成分。建議也可以攝食深海魚油,因深海魚類含豐富的ω-3脂肪酸,可以降低發炎反應和腫瘤的發生。平時烹調時油溫不要過高,烹煮時要改變烹調方式,最佳的方式是冷鍋冷油,油煙量可以減少,不要等鍋子熱了再放油,減少高溫炒炸烹調的方式,油溫度過高超過發煙點,油脂會產生劣變,油煙越多表示油品變質的程度越大,廚房油煙也是女性罹患肺癌的主要因素,為了自己及全家人的健康,一定要依不同烹調方式,選用適合的油品,並減少用油量。以上文章由「台灣癌症基金會」提供。

不可不知 保障自身健康權益的小撇步

不可不知 保障自身健康權益的小撇步#外食族

老李(化名)患有慢性心血管疾病,須長期服用阿斯匹靈,後來因為出現胃潰瘍出血的嚴重副作用,醫師便依照健保規定,開立另一種與阿斯匹靈類似但不傷腸胃的新藥「保栓通(plavix)」。最近因為搬家,換到另一家醫院看診,老李一開始有跟醫師說明用藥的狀況,醫師卻搖頭表示這個藥一顆健保價高達56元,阿斯匹靈才1元,加上過去出血的病史不是在該院發生的,所以不願開給他,除非再次發生出血的副作用…相信大家對於上述的就醫用藥經驗並不陌生,如同老李一樣,明明知道某一種藥會發生藥物過敏或是產生嚴重的副作用等不良反應,卻因為醫院(師)對於病人陳述的事實有質疑,擔心健保不肯給付而拒絕開立,使得病人平白受苦。有人一口氣吃了一大堆藥,也搞不清楚哪種藥造成不舒服的反應,就一路將錯就錯的吃下去,長期對於身體的影響更是令人憂心。如果遇到上述的狀況,到底應該怎麼辦才好呢?醫改會提供大家,如何和醫師妥善溝通、保障自身健康權益的小撇步:狀況一、吃了藥之後,覺得好像有過敏或不舒服的感覺,應該怎麼辦才好? 藥物不良反應絕對不可輕忽!如果狀況允許,應該儘速回診,告知醫師過敏或不舒服的詳細情況,請醫師協助調整用藥。可以到住家附近的社區藥局或是醫院藥局的諮詢櫃檯,詢問藥師究竟是哪一項藥物造成不適的反應,以及服藥時應該注意的事項。請醫師、藥師將發生過敏狀況的藥物記錄下來,可登錄在健保 IC 卡內或個人用藥紀錄卡、健康筆記上,未來可隨身和健保卡一併攜帶,就醫時可以先提供給醫師參考。狀況二、明明吃這個藥就會不舒服,但是後續接手的醫師卻不願意開立… 可以複印先前在其他醫院診治時,因服藥造成不良反應而就診的病歷資料或診斷證明書,請新接手的醫院、醫師按照過去的藥史開立合適的藥物,以避免口說無憑、各說各話的狀況發生。轉院或換醫師時,請先整理過去的藥袋、藥品或收據,讓醫師參考。也可請醫師先查閱IC 卡內容或個人用藥紀錄,幫助新接手醫師了解過去用藥問題。如果醫師無論如何就是不願意開立,可先透過院方的申訴管道溝通,或直接向健保局申訴(0800-030-598),請健保局人員協助處理。狀況三、如果醫師以「健保規定不准開」當藉口,該如何查證相關規定,確保權益?可上健保局網站搜尋「藥品給付規定」,查詢各藥品的給付條件。向衛生署各地正確用藥中心的藥師詢問,或事後向健保局查證。詢問有無其他替代藥品可選擇,例如選擇「腸溶膠囊」的阿斯匹靈。「落實 IC 卡登錄,用藥紀錄隨身帶著走」,才是根本解決之道!在老李的案例中,除了民眾自保十分重要外,醫改會更認為,促使健保局和醫療院所,確實執行 IC 卡登錄用藥記錄、用藥不良反應或是過敏史更為關鍵。如此一來,民眾的用藥狀況就算轉換醫療院所也能夠繼續銜接,也才能夠徹底解決明明有嚴重副作用,卻無法服用合適藥物的困境。本文由財團法人台灣醫療改革基金會提供,更多相關民眾就醫權益的資訊,請上就醫避雷區觀看!網址:http://www.wretch.cc/blog/thrf27417659/21561847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