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食族

外食族聰明吃 享瘦又健康

外食族聰明吃 享瘦又健康#外食族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於100年6月開始設置0800-367-100健康享瘦專線,讓有減重需求的民眾,有諮詢的窗口。此外也建議國人依據每日飲食指南建議,一天攝取2~4份水果,並等比例的增加蔬菜的攝取。例如需攝取1500大卡熱量的民眾,應攝取3份蔬菜、2份水果;需攝取2000大卡熱量的民眾,應攝取4份蔬菜、3份水果;需攝取2500大卡熱量的民眾,應攝取5份蔬菜、4份水果,可多食用蔬菜增加飽足感。外食族方面,建議需選擇多樣化的菜色,例如於中式餐館、快炒店、自助餐點菜時,建議減少油炸烹調的料理,增加各種不同顏色蔬菜,其中須包括一份深綠色蔬菜。若至麵店用餐,麵食中常無法提供足量的蔬菜,建議民眾可加點一盤燙青菜,或選擇涼拌類的小菜,如涼拌海帶、涼拌小黃瓜,以增加蔬菜類的攝取量。而衛生局健康管理處也曾指出,民眾可記錄每日飲食、運動及體重,藉此幫助減重者控制體重,雖然減重者可藉著控制熱量方式來減重,不過千萬不可完全禁食等,減重者每日攝取熱量不可低於1,200大卡,每天減少攝取500大卡熱量;或減少攝取300大卡熱量,加強體能活動多消耗200大卡,每週成功減重約0.5公斤,每月體重就可減輕約2公斤。減重目的是要減掉多餘的脂肪,遵守「聰明吃、快樂動、天天量體重」秘訣,再加上適當的肌力訓練,能讓身體曲線更緊實玲瓏有緻。

超級愛健康/重油重鹹外食族 小心高血壓年輕化

超級愛健康/重油重鹹外食族 小心高血壓年輕化#外食族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報導)高血壓可以說是台灣地區盛行率最高的慢性疾病。根據衛生署公布的國人十大死因,有一半的慢性病(腦血管疾病、心臟疾病、糖尿病、腎臟疾病、高血壓)和高血壓有直接或間接的相關。調查顯示,發現20至39歲年輕上班族血壓異常高達6成,出現高血壓年輕化現象。究竟高血壓跟現代人的飲食習慣有什麼關係呢?潘懷宗博士說明,以行政院衛生署建議國人每日油脂跟鈉攝取量,但是國人普遍都會超過標準值許多。如每日油脂的攝取量大約45公克的油脂及每日鈉的攝取量約2400毫克(6公克的鹽巴)。而油脂攝取過多,飽和脂肪對心臟有害,且容易導致肥胖。少吃油煎油炸類食物,最好改用富含單元不飽和脂肪酸的油,如橄欖油、芥花油、花生油等。而鈉攝取過量,一般中菜多用鹽、醬油、味精調味,容易吃到過多的鈉。如果活動量少,難以靠流汗代謝掉,鈉積存在體內增加血液量,心臟和動脈就必須花更多力氣工作,造成血壓上升。而且許多人都不知道自己有高血壓問題,都是到醫院量血壓才發現自己有高血壓問題,其實可以先從生活中的小症狀來查覺是否有高血壓?潘博士回應,包括肩部僵硬、頭暈、頭痛、心悸,及臉部潮紅、視力模糊、流鼻血等;而不良的生活習慣也容易讓您血壓高,如喝酒抽菸、生活壓力大、不運動、生氣易怒,及激烈運動和感冒(因為感冒會造成血管收縮,而引起血壓高)或常進出冷氣房,由於三高患者血管長期彈性不足,室內外的溫差若是太過懸殊,很容易因為熱脹冷縮的應變不足,而出現腦溢血或是腦栓塞的情況。了解飲食習慣與高血壓的關係後,究竟有哪些食物可以幫助降血壓呢?以含硫化物的有洋蔥、大蒜、高麗菜、含鉀的蔬菜,如香蕉、胡蘿蔔、香菇,及含膳食纖維的番茄、木耳、玉米、蘿蔔,還有不飽和脂肪的堅果、植物油等,都是降血壓的好食物。更多影音報導,請上http://ihealth.uho.com.tw/view.asp?id=130

外食族愛即食食品 當心含大腸桿菌

外食族愛即食食品 當心含大腸桿菌#外食族

(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綜合報導)現在人選擇食物講求效率與方便性,超商、超市所販售的各式即時食品例如滷大豆干、涼拌素雞、飯糰、三明治、涼麵等等都成為方便的新選擇,廠商為求客源的穩定性,常推陳出新各式各樣不同商品以區隔市場差異化以求業績的成長。為此,台東縣為確保民眾食的健康,抽檢市售熟食、便當、涼麵等,共36件,結果有4件驗出大腸桿菌。由於外食族增加,即食食品成為大眾的選擇之一,台東縣衛生局於5月份抽驗市售熟食食品、木製便當盒等,抽驗種類包含涼麵、便當、飯糰、木製餐盒等食品,共計36件,檢驗項目為大腸桿菌、大腸桿菌群、二氧化硫等,檢驗結果:4件驗出大腸桿菌群,經複驗合格,另1件移送花蓮縣衛生局查處。台東縣衛生局於抽驗時並同時稽查製作流程的管控及待販賣、保存期間應注意事項,以免食物因暴露太久而造成微生物滋長。另外便當所使用木製便當盒為講求潔白乾淨常使用漂白劑(二氧化硫)加以漂白,二氧化硫殘留過量則可能引起呼吸道的氣喘或是消化道等症狀,民眾最好別購買顏色過白的竹製餐具,以免將有害物質吃下肚。

三餐老是在外 小心你的血太油了!

三餐老是在外 小心你的血太油了!#外食族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現代人生活忙碌,三餐大多選擇外食,但高熱量的飲食、及生活型態不正常,以致於許多人已有高血脂而不知或不以為意。根據調查,台灣人高血脂率是百分之二十,等於平均每五個成人,就有一個人血太油,高血脂經常沒有任何症狀,卻是造成動脈血管硬化的主要原因之一,究竟高血脂是怎麼形成的,該怎麼預防血太油呢? 潘懷宗博士解釋,所謂的血脂,是指血液中的脂肪,主要包括膽固醇及三酸甘油酯。當血液中流通之膽固醇或三酸甘油酯之濃度高於正常值時,稱為高血脂症。膽固醇或三酸甘油酯值過高,或高密度脂蛋白濃度過低時,又稱為血脂異常。因此高血脂症除會導致心臟疾病之外,也與腦中風、高血壓、糖尿病、腎病等慢性疾病息息相關。而大家常說的三高指的是,高血脂、高血壓、高血糖,而三酸甘油脂跟膽固醇的差別在於,這兩者都屬於血脂,即血液裡的脂肪,通常會隨著年齡增加而逐漸升高。三酸甘油脂,是體內能量及體脂肪的來源。血脂肪不正常,指的是壞的膽固醇過多、好的膽固醇太少、三酸甘油脂過多。常聽說高血脂患者需要一輩子吃藥控制血脂,對此,潘懷宗博士也說到,答案是肯定的,有家族病史、糖尿病、高血壓、高膽固醇等多重危險因素的病人,更須按時服藥控制血中膽固醇。長期服用降膽固醇藥物的病人,不要隨意貿然停藥。有研究顯示,隨意停藥會影響血中發炎指數上升,增加冠狀動脈疾病的風險。而許多人想說只要多吃水果,就可以降低膽固醇,預防高血脂,其實是不一定的,因為吃錯時間不但無法降低膽固醇,吃太多反而可能讓血中的三酸甘油酯增加!飲食來源的膽固醇僅佔每日膽固醇總量的1/3,無法抑制體內合成的膽固醇!水果吃太多,一樣會轉為脂肪堆積在體內,要多加注意。高血脂最主要就是不健康的生活形態造成,包括總熱量攝取過多、缺乏運動兩大主因,外食族老是三餐在外,除了注意飲食,更要搭配正確運動,才能有效預防高血脂。

吃什麼才有飽足感?外食族可試試米漿

吃什麼才有飽足感?外食族可試試米漿#外食族

現代上班外食族工作繁忙,入春後開始一年的業務計畫,更是與時間賽跑連吃早餐的時間也沒有。根據一份針對25至35歲上班族「外食族飽足早餐飲品網路問卷」調查顯示,有高達八成的外食族認為米漿最能夠提供飽足感,是打拼前填飽肚子補充體力的早餐首選。廖巾儀營養師表示,米漿主要原料糙米與花生是提供飽足感的原因,而糙米富含的維生素B有助於改善疲倦,花生中的卵磷脂和腦磷脂也有助上班族維持思緒清晰。許多外食族工作總是在外奔波,需耗費大量體力,在有限的時間內早餐只要吃得飽就是心目中的第一選擇。29歲從事業務工作的陳先生表示,業務需要總是在外拜訪客戶,根本沒有時間坐下來好好吃早餐,平常只要吃得飽且方便購買就很不錯了。米漿為什麼受到青睞呢? 有七成屬於中、重度工作性質的外食族認為,早餐能提供飽足感是購買的首要考量。32歲從事房仲業的陳小姐指出,早上要帶很多組人看房,沒有時間吃早餐的話,就會買一杯米漿,不但可以喝得飽、有體力,米漿充滿的花生與糙米香喝了就很滿足。糙米漿濃郁香氣也需要好的製作火侯,一般來說,200℃火侯最能夠兼顧香氣與營養的保留。廖巾儀營養師表示,糙米與花生是米漿香氣的來源,不僅提供飽足感,也提供一天所需的能量。此外,含有維生素B的糙米,可以幫助上班族增強、恢復體力,消除疲勞,而花生中的蛋白質容易被人體吸收,花生中所含的卵磷脂和腦磷脂更可協助上班族維持工作中清晰的思緒。國人健康意識抬頭,廖營養師提醒,外食族早餐選擇喝米漿時,不妨選擇營養價值較高的糙米漿,補充一天能量的來源。

減少食材耗損有方法 外食族「三主動」口訣

減少食材耗損有方法 外食族「三主動」口訣#外食族

隨著台灣外食人口數增加,坊間餐廳林立,餐廳成為食材消耗的重要場域,根據聯合利華飲食策劃的「台灣餐飲業食材使用現況」調查結果顯示,北區餐廳一年食材丟棄金額高達18億元,若以全台北市外食人口126.4萬來計算,每人每年丟棄的食材金額超過1,000元,顯示食材丟棄情形嚴重。國人喜好一次點許多菜餚滿足口腹之慾,為滿足外食人口需求,餐廳只好預備更多庫存,以提供多樣化的菜色供外食族選擇。根據調查,高達三成的餐廳因無法掌握消費者需求,導致食材丟棄,醒吾餐旅管理系許燕斌主任呼籲想改善食材耗損現況,除餐廳要改善營運流程外,消費者也應該站出來,從行動減少食材丟棄。消費者可從自身做起,和廚師共同努力減少食材丟棄。許燕斌主任建議謹記「三主動」口訣:首先,消費者主動詢問菜色份量大小,按照人數點餐,以避免點餐過多,既花冤枉錢又造成食物丟棄;其次,消費者主動詢問是否提供「主廚推薦」或「本日特餐」等推薦菜色,除了可以大啖使用新鮮食材的美味佳餚外,也能讓餐廳更容易預測要進多少食材,降低食材備而不用的可能;最後,消費者主動打包剩餘食物,可以減少食物丟棄金額,對環境和經濟方面也都有正面的影響。為幫助廚師增加食材的使用,聯合利華飲食策劃和醒吾餐旅管理系合作推出「永續廚房宣導手冊」,幫助餐廳檢視營運流程,減少食材丟棄情形。即日起,「永續廚房宣導手冊」開放索取,若有需要任何協助,請撥打永續廚房宣導手冊索取專線(02)2251-7775或上永續廚房計畫網站http://www.unileverfoodsolutions.tw查詢。

小兒染肺炎鏈球菌 恐致肺炎或腦膜炎

小兒染肺炎鏈球菌 恐致肺炎或腦膜炎#外食族

入冬是肺炎鏈球菌的活躍季節,對體弱免疫力低的小兒具有嚴重的攻擊性,不再和平共存。澄清醫院中港院區小兒科主治醫師顏文嵐呼籲,尤其對先天性心臟病的小兒應考慮及早施打疫苗,以免引起可怕的併發症。一名一歲一個月大的男嬰,因咳嗽、持續發燒合併呼吸淺快而求診,經檢查診斷發現右側的大葉性肺炎,尿液的細菌快速抗原檢驗結果顯示是肺炎鏈球菌的侵襲感染,血液檢查結果有顯著升高的白血球與極高的C反應蛋白。這位男嬰患有先天性心室中膈缺損,於出生七個月大時就因明顯的心衰竭症狀,而接受手術將心室中膈的破洞補起來。在這次肺炎住院治療時,發現他的心室中膈補片有約0.3公分的滲漏,心臟的負擔仍不是很正常,造成開刀後依然體弱,經常罹患感冒。顏文嵐醫師表示,這類先天性心臟病的嬰幼兒較容易罹患呼吸道的感染。一般而言,約有20%的小兒在鼻咽道就自然存有鏈球菌,大部分的小兒不會產生症狀,與鏈球菌和平共存,一旦感冒或是免疫力低落,肺炎鏈球菌就可能從呼吸道或血液入侵,而導致肺炎或腦膜炎等的感染症。這名罹患肺炎鏈球菌肺炎的男嬰,經抗生素治療後,很快就退燒並且肺炎的症狀得到改善。根據衛生署疾病管制局監測顯示,五歲以下的肺炎鏈球菌感染為主要幼兒細菌性肺炎的主因。為維護嬰幼兒免於疾病侵擾,家有新生兒到未滿六歲的小朋友,無論是公費或自費施打肺炎疫苗,最好能完整接種疫苗,尤其有先天性心臟病的小兒,家長可以考慮早一點讓小朋友施打肺炎鏈球菌疫苗,以免後患。

上班族「食」在要小心! 醫師教您如何擊破外食陷阱

上班族「食」在要小心! 醫師教您如何擊破外食陷阱#外食族

上班族三餐在外,容易吃到過油、太鹹、高熱量又缺乏纖維等不健康的餐點,久而久之會造成體重上升,甚至引發三高慢性病。因此,家醫科醫師林兆啟要教民眾三個秘訣,讓外食族能夠吃對食物、減輕身體的負擔!林兆啟醫師表示,外食族若想要吃得安心,又能兼顧體重控制,應該要遵守「要單點,不要套餐」、「要蒸燙,不要油炸」及「要不餓,不要吃飽」等三個原則:要單點,不要套餐:林兆啟醫師指出,現在許多餐廳都會推出有主餐、副食甚至還有甜點的套餐組合供客人選擇。有些套餐式的飲食容易讓人一不小心就攝取了過多的熱量,因此建議民眾應要單點自己想要吃的食物就好。要蒸燙,不要油炸:食物的烹調方式,直接影響了民眾攝取的熱量。因此,林兆啟醫師建議,選擇食物以蒸、燙優先,其次是火烤,儘量不要油炸。此外,菜色的選擇上,要清湯不要濃湯、要蔬果多不要甜點飲料等,都是減低熱量的方法。要不餓,不要吃飽:林兆啟醫師指出,許多人都會覺得吃飯要吃飽,其實當我們感到飽足感時,往往已經吃進超過身體所需要的食物。醫師建議,用餐時以小份量的餐點吃起,若還是餓再逐漸增加,只要不餓就好,不要吃到飽。除了平常飲食要注意,林兆啟醫師提醒,「體重控制」是一門需要長時間落實的課程,適當運動加上調整生活習慣,才是維持身體健康的好方法。吃再多都不會胖的明星食物? 營養師不認同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2946&HN_Yr=0&HN_Mon=0吃多反式脂肪恐誘發多種疾病 何謂反式脂肪?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2942&HN_Yr=0&HN_Mon=0上班族「休假恐懼症」上身 有效率短休可以抒壓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2940&HN_Yr=0&HN_Mon=0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