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便

他莫名血便3天 腸鏡檢查發現瘜肉+腫瘤

他莫名血便3天 腸鏡檢查發現瘜肉+腫瘤#血便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一名70歲謝先生,血便3天,到埔心鄉彰化醫院腸胃科門診,經大腸鏡檢查發現有一處扁平瘜肉以及一處惡性腫瘤,即時安排內視鏡黏膜下剝離術切除扁平瘜肉,跟外科腹腔鏡手術,將惡性腫瘤全切除,目前只需門診追蹤。 衛福部彰化醫院腸胃科楊智超醫師說,個案血便3天,安排大腸鏡檢查,竟然發現在大腸30公分處有3.7公分大的惡性腫瘤,另外,在大腸70公分處有3公分癌前病變的瘜肉。但這兩處病灶若直接用手術切除,病患就只會剩下少許的大腸,經討論後,癌前病變的瘜肉,先安排內視鏡黏膜下層剝離術,保留原病灶處的大腸;另1處3.7公分大的惡性腫瘤,則立即安排腹腔鏡手術切除。 糞便潛血篩檢 助及早發現腸癌而國健署針對預防大腸癌,建議養成良好飲食習慣,多吃蔬菜水果,少吃肉類及高油脂食物,養成每天運動習慣,定期篩檢。楊智超指出,彰化醫院統計,104年2,676位民眾作糞便潛血篩檢,就有一成的民眾糞便潛血反應呈陽性反應,其中135位安排大腸鏡、切片檢查,癌前病變92位,證實為大腸癌7位。他也呼籲,50~69歲民眾每二年一次的免費糞便潛血檢查,若生活飲食不正常、有抽菸、喝酒習慣、體重過重、還有家族疾病史的民眾,應定期安排篩檢或體檢。

血便、解不乾淨誤認痔瘡 檢查竟是大腸癌

血便、解不乾淨誤認痔瘡 檢查竟是大腸癌#血便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一名年約50歲的王姓男子,日前因為便秘、大便出血、解完還想再解的感覺,認為自己罹患痔瘡,至衛生福利部南投醫院就診,醫師安排檢查後,診斷為大腸癌,立即安排相關治療。有鑑於此,外科廖師賢醫師提醒,直腸癌早期症狀經常被誤認為痔瘡,因而延誤病情,呼籲民眾不容小覷、加強警惕。早期症狀似痔瘡  易延誤腸癌病情廖師賢醫師表示,每個人在肛門口周圍都有很多小靜脈,當這些靜脈不正常擴張或變大時,我們稱之為痔瘡。靜脈會擴張主要是因為長期靜脈壓力增加的緣故,例如便祕、懷孕及長期蹲坐等都會令靜脈壓增加,引起痔瘡。但是,痔瘡與大腸直腸癌是兩種完全不一樣的疾病,因症狀相似,除了有大便出血、排便習慣改變,與裡急後重的狀況,許多直腸癌在早期都會被誤認為是痔瘡,因而忽視或延誤了病情。大腸癌的發病與飲食、營養有關。因此廖醫師提醒,要預防大腸癌必須要先改正個人飲食及生活習慣,才能遠離大腸癌。首先不偏食、多吃蔬果,多吃高纖維食物,因為膳食纖維會刺激大腸、增加腸蠕動,藉由增加糞便量,稀釋致癌物及減少致癌物與腸道黏膜接觸的時間來達到保護的效果。   

10月大男嬰解血便 梅克爾憩室惹禍

10月大男嬰解血便 梅克爾憩室惹禍#血便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幼童突然血便,常讓家長無所適從。一名10個月大的男嬰,因不明原因解出果醬般的深色血便,讓父母憂心忡忡,經問診及安排掃描後,確診為梅克爾憩室,會診外科醫師評估後施行梅克爾憩室切除手術,狀況穩定良好已出院返家。收治此病患的聖馬爾定醫院兒科楊哲宇醫師解釋,梅克爾憩室是胚胎發育過程卵黃管退化不全所形成,在幼兒胚胎時期,腸道和卵黃囊之間有一卵黃管相接,如果這個通道在胚胎發育完成後沒有完全閉鎖的話,就有可能會形成梅克爾憩室。憩室發生的位置,通常分佈在近端小腸至迴盲瓣之間,半數以上患者會出現異位黏膜組織,當鄰近的黏膜長期受到異位黏膜分泌的胃酸侵襲下,就會造成潰瘍出血。無痛性血便是警訊主要表現有急性憩室炎、憩室破裂、消化道潰瘍、出血等,而憩室引起的潰瘍出血通常為突然出現無痛性的血便,起初為黑褐色血便,大量出血時則轉成磚紅色或鮮紅色,一天內排便3~5次,嬰幼兒雖無異常感,但會因血便狀況而伴隨面色蒼白、四肢發涼、尿少等現象。楊哲宇醫師表示,梅克爾憩室症狀不典型,事前往往難以確診,當併發症發作時又容易和其他急腹症混淆,除了血液、糞便的常規檢查外,也會利用核醫梅克爾憩室掃描來確診。提醒,嬰幼兒若有不正常生理狀況,建議還是要先找專科醫師就診,以利及早診斷病因。

新生兒腹瀉血便 牛奶蛋白過敏是元兇

新生兒腹瀉血便 牛奶蛋白過敏是元兇#血便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一名女嬰出生4天後,發現有食慾、活動力下降及腹瀉便血情形。抽血發現有嗜酸性白血球(過敏性血球)上升情形。經了解因媽媽母奶量不足,這幾天餵食一般嬰兒配方奶粉。因此懷疑她有牛奶蛋白過敏症,建議應持續哺餵母奶,在過渡時期暫時改換餵食「水解蛋白配方」後,狀況立即改善,體重開始增加並平安出院。當心!嚴重過敏者恐引起休克中國醫藥大學兒童醫院兒童腎臟科魏長菁醫師指出,現在許多媽媽是職業婦女,為求便利,採配方奶哺餵新生兒,使得牛奶蛋白過敏的罹病率有明顯上升的趨勢。但新生兒由於腸道發育仍不成熟,消化液分泌較不足,免疫球蛋白分泌極低,而「嬰兒配方」中的來自於乳牛的牛奶蛋白質就成為刺激腸道的過敏原。牛奶蛋白質經由不成熟的腸道吸收而進入身體,誘發人體免疫系統的過敏反應,尤其是父母雙方有過敏家族史的嬰兒。因此,在嬰兒時期發生過敏性胃腸炎的機會比成人更為普遍。牛奶蛋白過敏的影響主要在胃腸道、皮膚、呼吸道及行為症狀方面。嘔吐、腹瀉、和肚子痛常會發生在攝食過敏性的食物 2 個小時之內,常在餵奶後哭鬧不安,腹瀉雖然常見,但值得注意的是,約2成嬰兒的糞便帶有血絲粘液。牛奶蛋白過敏嬰兒常在臉頰部或皮膚皺摺處長有濕疹,或在軀幹上長尋痲疹;在行為方面,嬰兒可能拒絕吃奶、哭鬧、生長遲緩等;最嚴重的過敏者可引起休克,而這些症狀在避免過敏食物後會獲得改善。助腸道發育、增抵抗力 母乳餵食最佳對於非母乳哺育的嬰兒,若餵食一般嬰兒配方後出現有任何不適,就應考慮是否為牛奶蛋白過敏。其治療方式是儘量避免牛奶蛋白的攝取。替換的飲食包括母奶,在嬰兒初生早期餵母奶,人乳蛋白不會引起過敏,又其中所含的免疫球蛋白,各種酵素有助腸道發育及增強抵抗力,一般建議餵食達6個月以上。只有無法進行母乳哺育時,才將牛奶蛋白配方,改成「水解蛋白配方」。但醫師仍強調,嬰兒的最佳食物就是天然的母乳,無論是營養層面、免疫促進層面或是預防過敏症都有非常好的效果。

貓咪出現血便 小心染貓瘟嚴重恐致命!

貓咪出現血便 小心染貓瘟嚴重恐致命!#血便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醫師,我家貓咪這幾天都精神不濟,上吐下瀉,但都沒有出門應該不會生病吧!不知道怎麼了?」三重德欣動物醫院許俊隆醫師指出,這種情況很有可能是罹患了貓瘟,導致貓咪出現精神沉鬱、厭食、發燒、嘔吐甚至血便現象等現象。建議飼主若發現寵物有類似情況,應盡早前往獸醫院進行詳盡檢查,避免延誤治療,恐威脅生命。貓咪多種疾病 感染後難治癒 許俊隆醫師說明,貓咪有許多致命的疾病,多屬病毒性傳染性疾病,飼主若平日沒有固定施打疫苗,一旦感染,死亡機率相當高,有些疾病甚至高達9成以上,例如貓瘟,診間曾救援到流浪幼貓,檢驗後確定感染到貓瘟,由於症狀已經很嚴重,雖積極治療後仍不幸死亡。許俊隆醫師表示,貓致命的病毒性疾病通常經由接觸傳染,即使貓咪不出門仍有感染的可能,有許多案例,都是未曾出門的家貓受到感染,例如:加入未施打疫苗的新貓咪且沒有與原有的貓咪隔離,或是人接觸到帶原的貓咪,回家後沒有先清洗消毒就摸家裡未按時施打疫苗的貓咪等,都是高風險途徑,飼主應多加注意。貓咪除了呼吸道疾病之外,許俊隆醫師強調,傳染性腹膜炎也應特別注意,若貓咪出現發燒、嗜睡、食慾降低、嘔吐、黃疸、腹部膨大出現腹水,甚至有神經症狀等就必須注意貓咪是否已發病,因為一但出現症狀,幾乎到最後都會致死。許俊隆醫師表示,貓咪的多種致命疾病,其實都可以透過施打疫苗提早預防,根據2015美國貓病醫學會最新發佈建議三合一疫苗可於8周齡以上開始接種,共需接種3次,每次間隔3到4週,腹膜炎疫苗則建議16周齡以上開始接種,共需接種2次,每次間隔3到4週,即可預防感染上呼吸道病毒性疾病、貓瘟與腹膜炎的風險。貓咪也有心絲蟲 目前無可治療的藥物許俊隆醫師表示,飼主也應注意心絲蟲的感染,近年來,台灣獸醫越來越重視預防貓咪心絲蟲的問題,目前市面上,在狗狗心絲蟲治療上已有相當安全的藥物可供運用,但不適用於貓咪,因為會產生嚴重的毒性,幸好大部分受感染的貓咪不會有明顯的臨床症狀,除非有呼吸系統症狀,例如喘或咳等,否則不需要特別的藥物治療,只要等待心絲蟲在貓咪心臟內2~3年後自行老化死亡即可。因為貓咪感染心絲蟲時,幾乎沒有什麼病徵,所以需透過抽血做心絲蟲檢驗套組或是心臟超音波檢驗才能確診,而貓心絲蟲並無直接殺蟲的治療方式,只能消極地對症治療,故足見預防勝於治療的重要性〪許俊隆醫師建議可使用每月一次寵物滴劑來預防心絲蟲的感染〪貓咪健康守護不二法門:預防勝於治療貓咪無論是何種疾病,治療上都非常困難,且貓咪還要承受疾病的痛苦,飼主應盡早幫家中貓咪施打疫苗與使用滴劑,定期健康檢驗,謹遵醫師的建議定期用藥。現在市面上貓咪專用的疫苗與預防心絲蟲滴劑,並不會對貓咪健康造成危害,飼主不需過度擔心用藥的問題,可以給貓咪最小負擔的安全防護。最後許俊隆醫師呼籲,飼主及早預防疾病,才是維護貓咪健康的不二法門。

排便帶血非痔瘡 竟是飲用生水感染所致

排便帶血非痔瘡 竟是飲用生水感染所致#血便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近來颱風皆夾帶豐沛雨量,提醒風災後應注意飲水、食物及環境衛生,預防腸道傳染病。因為豪雨可能導致飲用水受到汙染,飲用水需澈底煮沸或飲用包裝水,以免致病。就有一位29歲男性,從6月中開始每日排便次數增加甚至水便情形,直到7月初有血便發生,才到醫院求治,檢查發現不是痔瘡,而是感染阿米巴痢疾,原來是因患者,平時家中飲用水為山泉水,未經煮沸後飲用才造成感染。血便、腹痛發燒   恐是感染阿米巴痢疾基隆市衛生局指出,阿米巴痢疾致病原為痢疾阿米巴原蟲,能隨宿主之排泄物進入環境,主要藉由糞便污染的飲用水、食物或病媒傳染,亦可能由口對肛門的接觸行為造成,症狀可從輕微到慢性腹瀉程度不等,其他常見症狀包括:糞便中帶黏液及血絲、腹痛、噁心、嘔吐及發燒等。提醒民眾,平日應養成良好之飲食及個人衛生習慣,吃飯前及如便後務必洗手、食物需經充分加熱煮熟後才可食用、不吃生冷的食物;特別是路邊攤販賣的東西、儘量買自己剝皮的水果食用、飲用包裝水或煮沸的水。如發現身體有不適症狀時應盡速就醫,除了個案須接受藥物治療外,接觸者也應該一同檢驗是否有感染,以免疫情擴大。

治乾癬不依賴類固醇!青黛膏+中醫藥方也有解

治乾癬不依賴類固醇!青黛膏+中醫藥方也有解#血便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乾癬不僅是種會侵犯關節,造成永久性破壞的一種皮膚病外,更會反覆發作、嚴重脫屑,進而影響患者社交、工作及求學,根據統計指出,我國乾癬的盛行率約為千分之2.35,且男性好發於女性。雖然目前在治療上有許多方式,例如:類固醇、照光、生物製劑等,但仍有患者在接受這些治療後仍無改善,像是一名患有乾癬10多年的古先生,因長期塗抹類固醇,產生耐受性,所以,逐漸失去療效,所幸後來在接受中醫治療下,才將症狀控制住。乾癬也分四大型 辨別後才可對症下藥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中醫部許春宏醫師,乾癬在中醫上俗稱為銀屑病,其特點為膚生紅斑、上覆多層白色鱗屑,但因消退緩慢、易反覆發作、病因複雜,所以,難以根除,不過大部分的患者經過適當治療後,可獲得控制。在中醫治療上,需先經過辨證分型確定診斷後,才能擬訂治療計畫,除了內服方藥外,也需外塗藥膏,如青黛膏:1)血熱證/皮疹多、顏色鮮紅、鱗屑厚、癢甚搔抓流血水等,因此,在治療上多以青黛膏加清營湯藥方。2)血瘀證/皮膚顏色暗紅、經久不退,在治療上多以青黛膏加血府逐瘀湯藥方。3)血燥證/皮膚紅斑色淡乾燥、鱗屑較多或有龜裂,在治療上多以青黛膏加當歸飲子藥方。4)火毒證/全身皮膚紅腫灼熱、大量脫皮或有密集小膿皰、伴發熱,在治療上多以青黛膏加清瘟敗毒飲藥方。避免食用海鮮、牛肉 有助於治療乾癬乾癬的治療需要長時間的耐心治療,維持療效必須內外兼顧,在內,需保持心情愉悅、適當紓解壓力、良好的睡眠、規則的運動,飲食上以簡單清淡為原則,不一定要素食,但避免牛、羊肉、有殼的海鮮,不吃燒烤炸辣食物,可多食用蔬菜水果。在外,除了塗抹藥膏外,勤塗乳液維持良好的保濕可以減少脫皮及癢感,另外要減少皮膚的受傷,因為皮膚一旦有外傷,就容易引起乾癬。

她哺餵母乳貪吃蝦 害寶寶過敏解血便

她哺餵母乳貪吃蝦 害寶寶過敏解血便#血便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哺餵母乳好處多,不僅能讓寶寶更健康外,在哺育母乳時,也是親子互動的最佳時機,但醫師提醒媽媽們,在哺餵母奶時,應避免海鮮料理,以免使寶寶出現蛋白過敏等問題產生。日前,一名出生才19天的男嬰,平時以母乳哺餵為主,並搭配市售水解配方奶,但卻發現他解出血絲便,並帶有黏液,救醫檢查後才發現,原來是媽媽數日前曾食用蝦子等海鮮料理所致,在糞便檢查排除致病菌後,確診為過敏性腸炎,所幸在餵食高度水解配方奶後,症狀迅速緩解且康復。蛋白過敏、腸炎 皆為導致血便因素台大醫院新竹分院小兒腸胃科戴季珊醫師表示,嬰兒血便並不常見,可能的原因包含肛裂、蛋白過敏、感染性腸炎、壞死性腸炎、腸扭轉,至是凝血功能相關疾病,其中以肛門周圍裂傷破皮和蛋白過敏最為常見。而蛋白過敏引起的腸道疾病表現,主要包括吸收不良、生長遲緩、嘔吐、血便、以及貧血,且此過敏反應,可以影響整個腸道系統,上自口腔黏膜,下至直腸肛門,都有可能產生局部的病灶。蛋白過敏結腸直腸炎 大多來自母乳哺餵嬰兒蛋白過敏結腸直腸炎超過一半的個案,來自於純母乳哺餵的嬰兒,其次才是使用牛乳或大豆蛋白為基底之配方奶的幼兒,且根據國外的研究指出,約有6成5的導因是母親攝取牛奶、食用雞蛋,其次才是玉米或大豆等食品。母乳哺餵媽媽 應避免食用海鮮、堅果戴季珊醫師表示,蛋白過敏結腸直腸炎最常見出現在2~8周大,甚至可能早至1周大的時候發生,所以,臨床上對於懷疑此病症的患童,會先去除可能造成免疫反應的食物來源,通常血便的狀況可以在3天內改善。當症狀獲得緩解後,純母乳哺餵的媽媽,仍可繼續哺餵,但須避免食用牛奶、雞蛋、海鮮類、堅果、小麥和大豆等,而以牛乳或大豆蛋白為基底之配方奶哺餵的病童,可以優先考慮改以母乳餵食。對於上述治療皆無效的嬰兒,則可選擇高度蛋白水解之配方奶,高度水解蛋白配方奶是指將9成蛋白質,切割至小於3000道爾頓的胜肽,可避免引發人體的免疫反應。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