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後

產後乳腺發炎痛不欲生 女中醫改善發炎體質讓你通乳散結

產後乳腺發炎痛不欲生 女中醫改善發炎體質讓你通乳散結#產後

新手媽媽們迎接寶寶後關卡不少,現今社會大多鼓勵女性哺餵母乳,然而餵母乳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若是乳腺阻塞、乳頭因為寶寶含乳不正確有破皮導致細菌入侵或是錯誤的乳房按摩都可能會造成乳腺炎。頤鳴堂中醫診所主治醫師莊可鈞中醫師表示乳腺炎常出現的症狀包含單側乳房可觸及硬塊、按壓疼痛、膚表紅腫發熱,甚至進一步會發燒或是造成乳房附近的淋巴結腫大,若不趕緊治療還可能會形成膿瘍。西醫治療方面針對輕微的乳腺炎可用抗生素治療,嚴重的話需要開刀將膿引流出來。 乳癰和肝胃相關 穴位按摩搭配茶飲可疏通 乳腺炎在中醫典籍中稱之為「乳癰」,以經絡走向來說,乳頭屬足厥陰肝經、乳房屬足陽明胃經,病因通常和肝氣鬱結、胃熱雍盛有關。產後許多婦女因為身體變化很大,同時睡眠也無法充足,導致心情鬱悶形成肝氣鬱結,若又加上親餵不順利或是擠出排空不暢,就可能會使得乳汁淤積成塊;此外,部分產後婦女可能未注意飲食,吃到比較多高油高脂的食物或是吃得太補,形成胃熱壅盛,乳汁變得較為濃稠也容易形成硬塊導致阻塞。頤鳴堂中醫診所主治醫師莊可鈞說明,中醫治療上多用疏肝理氣或是清理胃熱,搭配通乳散結的方法,輕度阻塞可使用柴胡疏肝湯,若是已阻塞化膿可使用托裡消毒散或是十味敗毒散,另外可視情況加上蒲公英、瓜簍實、牛蒡子、路路通和王不留行等單位藥,或是搭配芒硝外敷幫助消腫。 初起乳房出現小硬塊,也能透過按摩穴位或是服用茶飲,幫助乳腺保持暢通。莊可鈞中醫師建議民眾可自行按壓太衝穴、膻中穴跟少澤穴這三大穴位。太衝穴屬肝經穴位,位於第一二腳趾骨交接的凹陷處,具有疏肝理氣,消除乳房鬱結的功效;膻中穴屬任脈穴位,位於身體正中線兩乳中間,可緩解胸悶胸痛與疏通乳腺;少澤穴屬小腸經的井穴,位於小指指甲角尺側1分處,可快速減輕乳房脹痛與發炎。 通乳散結茶 材料:蒲公英30g、青皮12g、浙貝母12g 作法:將上述材料洗淨後以清水煎煮後放溫涼服用。 功效:蒲公英入肝經及胃經,有清熱解毒、消腫散结之功,配合青皮和浙貝母可達疏鬱通乳的作用。 禁忌:若後續仍需哺乳不可久服,否則容易退奶。 預防阻塞飲食要注意 心情放鬆很重要 要預防乳癰首要就是要防止乳腺阻塞,除了定時排空乳汁以外,平常不要穿太緊繃的內衣,哺乳前可先稍微活動肩頸,不僅可放鬆肌肉也能夠緩和情緒,並且可聆聽輕巧的音樂,有助保持心情的愉悅。開始親餵前需注意乳房及手部的清潔,同時也要留意寶寶的口腔衛生以及含乳是否正確避免拉扯或啃咬,以防細菌侵入。當出現小硬塊時,可先以手擠奶排出前緣乳汁後再輕輕推按硬塊,採取由外往中心的方向。若是皮膚脹痛明顯時,則可在哺乳或擠奶後冷敷乳房,不過要小心避開乳頭乳暈處,以免降低噴乳反射,另可請教醫師如何以正確的方式親餵寶寶,也能快速疏通阻塞的乳腺。飲食方面除了避開高油脂食物外,倘若已經有出現硬塊塞奶,還需先減少像是黑麥汁、花生豬腳、豆漿等發奶食物,另外可適當補充卵磷脂並且多喝水,幫助乳化脂肪酸,降低母乳濃稠度,若發炎較為厲害也須避免吃得過於滋補,以及避開辛辣物和酒類。莊可鈞中醫師提醒,假使腫塊仍持續不消甚至擴大範圍,並且出現疼痛難耐及發燒,還是建議及早就醫為佳。

產後漏尿好崩潰!3招教妳這樣改善

產後漏尿好崩潰!3招教妳這樣改善#產後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 漏尿,顧名思義就是指尿會不由自主地流出,光是想像這樣的畫面,就知道這是個多讓人困擾的問題。日常生活中,有些運動可以改善尿失禁,一起來了解吧!   尿失禁、漏尿是個令人尷尬的事情,尤其媽咪們在生產前後,更容易發生,藝人Ella就曾因產後膀胱脫垂尿失禁問題進行手術治療。究竟有哪些原因會導致漏尿?來看看醫生怎麼說~ 尿失禁的定義? 茂盛醫院婦科主任林于翔醫師表示,尿失禁是指尿不由自主地流出,如果會影響日常生活,再來考慮後續的處理。 尿失禁的種類? *應力性尿失禁:這是孕婦與產後最常見的尿失禁類型。當咳嗽、跑步、大笑時,就容易尿出。 *急迫性尿失禁:與頻尿相關。膀胱會不由自主過度收縮,導致來不及去廁所解尿就尿出來。 *滿溢性尿失禁:尿道狹窄阻塞,當膀胱過脹,就會容易尿出。 *功能性尿失禁:神經受損或老年失智症患者,可能會因膀胱功能異常而不慎尿出。 如何改善尿失禁? 減少負重以減少腹壓,盡量不要穿過緊的衣褲。 生產完建議等產後3個月再做重量訓練;核心肌肉訓練如果強度不會過強,產後1個月即可做,若過強的核心肌肉訓練,也建議等產後3個月再開始做。凱格爾運動有助於改善輕微尿失禁,如果產後做凱格爾提肛運動不會痛,剖腹產後可立刻開始做(但不能用到腹部的力量)、自然產後大約2週可開始。 少數長期尿失禁者須就醫,但並不是所有尿失禁患者都要動手術,磁波椅或陰道雷射也有助於改善。 產後尿失禁,多久會改善? 生產完1週內容易尿不出來,只要分段慢慢解尿即可,嚴重者則會用導尿管;生產完1週後會出現應力性尿失禁,大多在產後3~6個月可自行改善,如果沒改善,就要就醫。此外,有些人會因為尿失禁而不敢喝水,但喝水與尿失禁並無直接關係,而且如果因為尿失禁而不敢喝水,容易有感染或結石,所以仍要正常飲水。 尿失禁手術會有後遺症嗎? 如果已嘗試上述各種方式仍未改善,且尿失禁影響生活,才會動手術。有些人擔心婦科手術會導致脫垂或尿失禁,其實癌症手術才較易有這種問題,其他手術則通常不會有不良後遺症。   (文章授權提供/嬰兒與母親)

產後腹部鬆弛 6到8週是復位黃金期

產後腹部鬆弛 6到8週是復位黃金期#產後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產後如何有效瘦身? 鬆垮的肚皮回得去嗎? 妊娠紋會消嗎? 種種問題都是準媽咪十分擔心且關切的議題。據老字號醫美診所觀察,比起七、八年前,當年代的媽媽們較不在意因產後所留下的「痕跡」,相較於現今女人對於美、時尚的態度,以及展現自我已不再是年輕人的權利,不只門診預約負壓吸力或是電波解決妊娠問題的產後媽媽變多,透過腹部拉皮術直接解決肚皮鬆弛及脂肪囤積問題,近年更增加四倍之多。單靠抽脂無法有效改善 腹部拉皮手術可縮小腹部擁有多年手術經驗的外科權威高義盛醫師說明,產後婦女就算子宮已逐漸回縮,但女人在懷孕過程中,因腹部筋膜過度拉扯、撐大,導致產後筋膜鬆弛,甚至腹直肌分離,腹壁的張力變小,讓原屬腹腔內的內容物向外突出,導致小腹肚隆出,而皮膚表層的鬆弛常伴有脂肪囤積及妊娠紋的產生,若是針對腹部鬆弛、肚皮鬆垮等情形來說,單靠抽脂並無法有效改善,但可透過腹部拉皮手術的方式,重新縫合腹部筋膜,恢復其彈性及緊緻度,改善腹部張力達到縮小腹部的目的。手術分為局部性及全面性 複合性手術能體型雕塑高義盛醫師補充,腹部拉皮手術是針對肚皮鬆弛下垂、妊娠紋所設計,又分為局部性及全面性。局部微創腹部拉皮手術,是於恥毛部上方劃一約15~20公分的切口,通過下腹部的皮膚及脂肪,將鬆弛的腹壁筋膜縫緊,最後切除多餘的腹部皮膚再進行傷口縫合,屬單純小腹部的鬆弛處理。至於產後出現嚴重的腹部鬆弛,則需進行全面性的腹部拉皮手術,高義盛醫師說明,全面性的腹部拉皮手術是從下腹部沿著陰毛劃一橫向切口,將皮膚及筋膜組織向上分離,讓腹部的皮膚繃緊,且切除多餘的皮膚及脂肪組織,同時將鬆弛的腹壁修補加強,再縫合而成,並重新定位肚臍位置,來達到改善外觀的效果。此外,也有不少媽媽有合併腹部脂肪囤積問題,此時可選擇透過水刀抽脂的複合性腹部拉皮手術,一併達到體型雕塑的目的。把握腰腹復位黃金週 腹直肌可回復到約兩指寬高義盛醫師提醒,產後其實也可以把握腹直肌復位的時期,基本上產後三天,腹直肌會自主性的開始重新調整,空隙也會逐漸縮小,大約六到八週,此時間又稱「腰腹復位黃金週」,腹直肌可回復到約兩指寬的大小,若此時無法讓兩側腹直肌向中間靠攏,屆時就必須透過腹直肌訓練或是藉由手術協助,回復平坦小腹及既往肌膚的彈性及肌力。(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改善產後尿失禁 凱格爾運動增強肌肉

改善產後尿失禁 凱格爾運動增強肌肉#產後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一名產後1年多的39歲婦女,因觸摸到1個無痛陰道腫塊就醫。檢查發現會陰橫肌收縮力道偏弱,導致陰道口擴張及尿道外翻,診斷為外陰鬆弛併尿道膨出。因無其他臨床症狀,醫師建議加強持續凱格爾運動,並做體重管理,3個月後門診追蹤。骨盆功能依靠盆底肌肉、腹部肌肉、橫膈膜運作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婦產科主治醫師鄞愉文表示,正常的骨盆功能需依靠身體盆底肌肉、腹部肌肉及隔膜區塊和諧運作。腹部肌肉(腹肌)由3組肌肉組成,(1)收縮小腹的腹直肌,負責支撐腹內臟器不使其位移而導致生理機能障礙、(2)使你有腰身的腹斜肌、(3)產時可強化胎兒產出的腹橫肌。鬆弛受損的腹肌不但使身材變形,更易造成腹腔壓力不穩定傳導,增加骨盆腔障礙的發生。鄞愉文解釋,盆底肌肉又分有關性功能的淺層肌群以及主要支撐腸道與膀胱穩定運作以及孕期負重的深層肌群。盆底肌肉隨著負重工作、生育、老化及疾病等及營養狀態變動而改變。橫膈膜的運作功能與呼吸息息相關,也和盆底運作相關,不正常的橫膈膜運動,如束腰、束胸、吸菸及慢性咳嗽等會導致不正常力量,經由圓柱狀的腹壁肌肉傳導至盆底肌肉造成盆底肌肉鬆弛,產生漏尿。控制體重、改善便祕、凱格爾運動改善漏尿,可從骨盆日常保健做起。包括控制體重、改善便祕、適度運動、作息規律、避免刺激性飲料及酒精、持續凱格爾運動、善用漏尿護理用品及穿著寬鬆衣物。凱格爾運動又稱骨盆底肌群收縮運動,降低產後尿失禁、預防子宮脫垂以及改善陰道鬆弛,有助增強纖維肌肉、增加血流量和對盆腔區域的神經供應、恢復陰道肌張力和改善陰道健康。鄞愉文醫師提醒,當你發現有不隨意地漏尿行為,外陰腫瘤、陰道口擴張、陰道分泌物變多、外陰潮濕、搬提重物及打噴嚏時會漏尿或尿尿鎖不住時,就該就醫診察。在年度抹片時,若有以上這些症狀,可請婦科醫師幫忙檢視,及早就醫治療。

腹脹便秘 產後肚子消不掉恐是這原因

腹脹便秘 產後肚子消不掉恐是這原因#產後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大約2/3的女性在懷孕期間或產後會罹患腹直肌分離症(Diastasis Recti)。研究表示,若沒有矯正練習,腹直肌分離會維持很多年,並造成慢性背部和骨盆帶疼痛、姿勢不良甚至疝氣或器官突起於撕裂的腹壁。腹部肌肉變薄可能是媽媽腰痠背痛的主因腹直肌位於腹部的兩側,主要功能是支撐背部和腹腔內器官。懷孕期間,由於胎兒成長,媽媽的子宮也會快速增大,腹直肌和結締組織會分離而且拉伸、變薄,以適應胎兒的成長。薄弱的結締組織取代了腹直肌原本的功能,脆弱的支撐可能導致媽媽身體出現背部疼痛、腹部器官移位、便秘、腹脹等症狀。這最常發生在先前有過懷孕經驗的女性身上,因為其肌肉力量已被減弱;還有懷有雙胞胎或更多胞胎的女性,因為隆起的肚子大使得腹肌更為緊繃;35歲以上的人也因為肌肉可能隨著年齡增長自然減弱,可能有此症狀。站立、彎曲行走時腹部疼痛都可能是徵兆然而,腹直肌分離症不僅發生於懷孕女性的身上,理論上只要不正確地做仰臥起坐或舉重,任何人都容易罹患腹直肌分離症。其症狀包括當站立、彎曲和行走時腹部會有撕裂和疼痛感,而大多數人在注意到分裂肌肉之間的凸起處前,都不知道自己罹患此疾病。而維持體態也不見得能在懷孕期間提供保護。一名懷孕前有固定運動習慣的女性,在懷孕的前幾個月仍持續跑步、騎自行車和做仰臥起坐,希望能保持身材並在產後能更輕易地恢復身材。懷孕第4個月時,她發現肚子有一個突起處,觸摸時手指陷入一個約莫4公分的凹洞。經診斷她罹患了「腹直肌分離症」。醫護人員推測,即使這名女性的腹肌在懷孕前是如此強健,但當沒有足夠的空間可以提供胎兒生長伸展時,它們仍會被拉開。分娩後可能會引起便秘、失禁雖然不危及生命,但如果處置不當可能會導致長期的問題。弱化的腹肌需要其他肌肉運作以作為補償,可能造成其他部位肌肉疼痛,特別是背部和臀部。而在分娩時,腹直肌分離會使陰道分娩更加困難。也因為腹部肌肉通常與骨盆底肌肉一起運作以支持膀胱和腸子,之後可能引起便秘與失禁。雖然嚴重的病例可能需要手術來重新連接肌肉,但此病症也是可透過正確的運動來改善。英國國民保健署建議進行物理治療和骨盆運動。重建腹部肌肉的強度可能需要運動12個月但是,倫敦產後運動專家Katelyn Faison說:女性常常會自行嘗試了錯誤的運動,使狀況變得更糟。對腹肌施予太大的壓力可能導致其進一步分離,將造成更多的虛弱、疼痛和持久性的傷害。倫敦物理治療師Kim Van Deventer說,女性們認為無論是透過特定運動或手術,只要成功關閉肌肉間的間隙,便是成功。但實際情況並非是因為肌肉不夠強壯,而使它們無法組織在一起。關鍵是要循序漸進地重建腹部肌肉的全面強度,甚至可能需要運動長達12個月之久。(文章授權提供/Daily Mail20170731/台灣女人健康網)

乳腺不通蠻力狂推 新手媽竟石頭奶

乳腺不通蠻力狂推 新手媽竟石頭奶#產後

(優活建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35歲的新手媽媽梁小姐產後即迫不急待餵哺母乳,但才不久就發現乳房有了硬塊,擠乳時疼痛不堪,她嘗試推散硬塊,卻越推越痛,甚至有出現輕微發燒,就醫檢查確診為「急性乳腺管阻塞」,經乳腺管疏通治療並教授正確的擠乳方式,情況才有明顯改善。乳腺不通蠻力狂推恐加劇發炎阮綜合醫院家庭醫學部主任陳碧芳表示,產婦哺乳風氣愈來愈盛行。不過,有些新手媽媽哺乳時常面臨乳腺不通,也就是「石頭奶」的現象,此時千萬別用蠻力狂推,否則反而會加劇發炎症狀!乳腺管阻塞是產婦哺乳時最常遇到的問題之一。「石頭奶」是因為乳腺管阻塞,導致乳汁無法順利地排出而有局部疼痛的現象,一般多是因為哺乳或擠奶姿勢不正確、未定期或充分排空乳汁、內衣穿太緊等情況所造成。紅腫熱痛恐惡化如果乳腺管阻塞無法及時獲得解決,聚積在乳房的乳汁持續對周圍的組織產生壓迫,就會造成「乳腺炎」,出現紅、腫、熱、痛等症狀。而急性乳腺炎更會引發發燒、身體不適等全身性症狀,甚至進一步惡化為「感染性乳腺炎」。如果局部淤積的乳汁遭細菌感染化膿則為「乳房膿瘍」,此時即必須藉由外科方式將膿瘍物質移除,症狀才能獲得改善。傳統的治療方式包括增加哺乳或擠乳的頻率、改變哺乳的姿勢、乳房按摩、局部熱敷或冰敷止痛。然而,傳統的乳房按摩針對腫塊部位用力按推,往往會造成媽媽們疼痛難當,以致繼續按摩的意願降低。有人則會用力過度,連沒有發炎的部位都壓到發炎,或者將發炎物質從局部推散到整個乳房,使得病狀更為嚴重。休息1~2天 冰敷、按摩可緩解陳碧芳主任表示,乳腺管阻塞通常會在24至48小時內消失,不需要任何藥物治療。如果疼痛難耐,可先冰敷脹痛的乳房,等到緩解疼痛後改以熱敷,再以食指及中指併攏在硬塊處輕揉,將母乳擠出。或者加強寶寶吸奶次數,也可以讓乳汁順暢地排出。但如果媽媽的症狀持續,並且開始出現發燒、畏寒,則應立即就醫治療。很多媽媽擔心如果就醫接受藥物治療,是否還可以繼續餵奶?其實治療中的母奶及治療乳腺炎的藥物,既不影響寶寶、也不會影響哺乳。媽媽要能專心哺乳,身心獲得適當休息,才能提供源源不絕的奶水,和惱人的乳腺炎說掰掰! 

產後關鍵期 牛奶、起司留住鈣

產後關鍵期 牛奶、起司留住鈣#產後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一名中年麵包師傅,長期站立工作,因時常腰痛而就醫,診查發現,這位患者已有腰椎退化情形,甚至下背部開始有輕微駝背,一名60多歲老農,長期彎下膝蓋做事,引起膝蓋疼痛與不適,就醫發現罹患退化性關節炎。低頭、不挺胸 引背痛、脊椎側彎國泰醫院物理治療師簡文仁表示,駝背會導致骨折、骨質疏鬆,看起來沒有精神,不只在生活上會造成困難,還可能導致變成一種惡性循環,習慣駝背的人,多長期低頭走路、不挺胸,會導致肩頸維持同一姿勢,引起背部痠痛、脊椎側彎等現象,嚴重者有萎縮可能。86%老人骨質流失 男多於女原發性骨質疏鬆約發生於50~70歲的老人,台灣地區65歲以上老人平均每5人就有1人有骨質疏鬆問題,70歲以上人口有86%出現骨質流失現象,其中男性比女性高出3倍,骨質疏鬆就是骨質脆弱,若有激烈碰撞易導致骨折,不正常體位的民眾,如果過胖、過輕都有可能會有骨質疏鬆的隱憂。補充牛奶、起司、維生素D女性生理保健有幾大關鍵期,包含產後、更年期後,因缺乏女性荷爾蒙,要注意骨質疏鬆的流失,多吃含鈣食物,如牛奶、起司,鈣質補充與維生素D也有密切關係,可以多曬太陽,避免熬夜,多健走、慢跑,維持肌肉關節活動力,也可依醫師指示補充適量荷爾蒙,幫助女性把鈣留住。骨折致死率20% 4成風險2次骨折另外,長期飲酒、喝咖啡也會使骨細胞發生不良作用,使骨質疏鬆更劇烈,提高脊椎骨折的風險,嚴重者只要稍有外力撞擊就有可能隨時骨折,許多骨鬆患者在骨折後才發現自己有骨質疏鬆問題,除了要負擔龐大的醫療費用,骨折致死率達20%,一但發生骨折,未來有4成風險會再發生二次性骨折。

產後漏尿溼答答 雷射改善生活品質

產後漏尿溼答答 雷射改善生活品質#產後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婦女尿失禁是個令人難以啟齒及尷尬問題。根據統計大部分婦女首次尿失禁發生於懷孕過程及生產後,隨著產後半年恢復期,仍然有一定比例婦女深受尿失禁困擾。以往醫師多建議縮肛運動是治療方式,但現代婦女礙於生活忙碌,無法持之以恆執行運動,尿失禁情形日益嚴重且生活品質大受影響。25%婦女「歹勢」就醫據統計20至59歲的婦女中,約有5分之1的婦女長期受尿失禁所困擾。可惜的是僅有約4分之1的婦女會因此而尋求治療。婦女尿失禁如應力性尿失禁或急迫性尿失禁,常見原因為歷經懷孕、生產或長期處於腹壓增加(像是便秘、咳嗽或勞力工作者),甚至年紀增長老化導致骨盆底陰道壁鬆弛等都有相關。高醫婦產部林冠伶醫師說,近年來,對於尿失禁保守治療有更進一步輔助療法,即是陰道雷射治療,透過雷射光熱效應,使陰道內壁膠原蛋白重組再生以及骨盆筋膜組織緊緻,改善骨盆底支持系統進而改善尿失禁。而在高醫婦女泌尿中心初步報告,陰道雷射治療後,超過70%的病人在治療後120天不再感到濕答答。但他仍提醒,婦女尿失禁治療方式的選擇必須與醫師配合,有正確的診斷才能有正確的治療。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