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

中了「選舉集體焦慮」?快用9招紓壓

中了「選舉集體焦慮」?快用9招紓壓#精神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30歲的小陳(化名)是一名上班族,平時最愛看政論節目。最近進入選舉倒數,小陳情緒起伏特別明顯,除了大肆宣傳自己支持的候選人,更對競選對手的支持者惡言批評,甚至因女友支持競選對手而暴怒大罵,以分手要脅女友改變。小陳利用社群媒體拉票,追蹤新聞,甚至跟網友筆戰,白天無法專心上班。最後因失眠、焦慮及心情低落,家人陪同就醫。因選舉情緒起伏 出現「選舉集體焦慮」開業醫師楊聰財表示,選舉投票日將近,求診患者增2至3成。由於受媒體大幅報導及網路新聞推播影響,讓許多本就熱衷政治的民眾情緒更沸騰,引發焦慮情緒症狀,嚴重者會因失眠、憂鬱而影響正常生活。今年台灣的選舉首次加入公投,造成觀點對立,甚至引發人心浮動;加上股市大跌、重大交通意外及年金政策改革等問題,都明顯牽動民眾的情緒起伏,出現強烈的不安全及沒有未來感,引發「選舉集體焦慮」現象。紓壓9招 緩解憂鬱及焦慮為避免因選舉過度刺激情緒,楊聰財醫師建議,應以平常心度過選舉期間,也需適時轉移注意力,像進行戶外活動、定期運動及出遊放鬆等。除了維持正常的生活作息,也應多與親友互動,建議可以搭配「紓壓9招」建立正確紓壓方式,緩解憂鬱及焦慮情緒:1) 四能/能睡、能吃、能動、能笑2) 四發/說、唱、做、寫快樂日記(每天1至3件,最好在睡前1小時進行)。3) 平日的放鬆訓練/深呼吸吐氣1天至少80次,早上、中午、晚上、睡前各至少20次。4) 1週至少運動3天、1次至少30分鐘、心跳至少1分鐘130次。5) 睡前訓練腦袋關機、自我催眠並於30分鐘內入睡。6) 每天睡眠時間以6至8小時為原則,最理想為7小時。7) 白天少躺床,最多不超過1小時。8) 補充足夠的水分,晚上7點後要限水。9) 放棄章魚性格,學習調整「什麼都要擔心」的態度。嚴重影響睡眠、飲食 應尋求醫師協助更應該學習尊重、包容與自己不同的政治立場,勿以暴力或威脅手段控制他人選擇,破壞人際和諧關係。楊聰財醫師提醒,選舉只是一時,切勿投入過深影響身心健康。若是無法自我調適,仍持續有焦慮、憤怒情緒,甚至嚴重影響睡眠、飲食者,應主動尋求專業醫師的協助,盡早恢復正常生活。

下午保持好精神 關鍵在「吃得慢」!

下午保持好精神 關鍵在「吃得慢」!#精神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過去大家常說「早餐是金、午餐是銀、晚餐是銅」,但對於飲食分量卻絲毫未提。我認為一天三餐最好的黃金比例就是「早餐:午餐:晚餐=1:2:1.5」。早餐吃太飽時,身體為了消化吸收,會讓大量血液流往內臟,導致大腦血流量降低。上班族必須從一大早火力全開,發揮百分之百的戰鬥力,必須維持足夠的大腦血流量才行。雖說絕對不能不吃早餐,但吃太多也不是一件好事。在一天三餐中,我習慣午餐吃多一點。午餐選擇自己喜歡的料理或吃多一點,也能滿足對於飲食的期待與需求。常常有很多人問我:「午餐吃太多,下午工作時不會精神不濟嗎?」關於這個問題,我提出以下三個有效的解決方法:祕訣1)放慢進食速度,避免大腦供血量減少。進食過後,副交感神經會開始活躍,增加消化道的血流量,促進食物的消化吸收。由於進入消化道的血流量變多,供應大腦的血流量就會相對減少,最後就會讓人精神不濟、昏昏欲睡。有鑑於此,一定要嚴格控制自律神經的運作,避免副交感神經急遽活化。現在所提出的三個訣竅,就是巧妙控制副交感神經的最佳方法。祕訣2)午餐前喝一杯咖啡或綠茶,飯後剛好提神。午餐前喝一杯咖啡或綠茶,可以攝取具有提神作用的咖啡因,而且咖啡因在進入體內15到30分鐘之後,呈現出的血液濃度最高。換句話說,飯後才喝咖啡或綠茶,必須過一段時間才能發揮咖啡因的提神作用;若能提早攝取咖啡因,就能在最適當的時機提神醒腦。此外,飲用熱咖啡或熱綠茶,能加速咖啡因的吸收速度。祕訣3)細嚼慢嚥,製造飽足感。細嚼慢嚥能刺激大腦的飽食中樞,不用吃太多就有飽足感。減少進食量還吃得飽,就代表流入消化道的血液量不會太多。而且仔細咀嚼能在口中確實攪碎食物並與唾液充分混合,幫助胃臟與小腸消化吸收,進而減少腹部消化道的負擔。以上三點全是今天就能實行的提神對策,請務必嘗試看看。(本文摘自/醫學博士才知道的驚人工作分配術/核果文化出版)

夢境連結現實!人生必做事項的反思

夢境連結現實!人生必做事項的反思#精神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編輯整理)若我們的記憶會在夜間啟動,那麼我們就得討論到兩種不同類型的未來。在其中的深眠階段,討論的是已有的目標,以及底下這個問題:過程如何能為了可能的重複,而同時變得可理解,且最佳化?在緊接著,以睡夢或快速動眼睡眠開始的階段,所負責的是我們遠程目標的夢想生活。所有自白天經歷所獲得的,現在將拼湊出一個更大的關聯性。夢中會開啟新的靈感泉源 造成不安夢中會開啟新的靈感泉源,並導致原先看起來理所當然的事,得以在新的環境及新的景象周遭內被感受。這樣的重新創作,其目標基本上是為了造成不安。不安到讓我們至少會保持開放的態度,來看待固定的方法以及習慣的例行瑣事是否有新的處理方式。在草稿階段如此的不安,還可以一定程度上理解為玩心。白天的時候,我們也常更改我們的過程,然後交換東西看看那樣我們喜不喜歡。但若夢境是跟整體有關,也就是與我們人生最後想要達成或成為什麼有關,那麼遊戲就要認真了,而夢可能成為第一個可以改變我們人生的普遍性不安。由於這樣肆無忌憚的誠實,其門檻可能很高。也因此,夢境有時帶有教育的性質。換言之,夢境會逐步帶領著我們,提出一個準則性的問題。夢境針對人生中必須做的事 提出相反的強迫性我們每個人都對下面的場景不感到陌生:在夢境中我們人在路上,而且跟人有個重要的約。在赴約的路上,遇到認識的人,時間變得不太夠。接著我們又開錯路,時間變得更趕,把車子停在立體停車場的時候,又忽然目睹一件罪案發生,醒來以後才發現那是星期天晚上看犯罪影集所留下的印象。每次遲疑,心中的感覺就會更加強烈,覺得跟人家的約會,更不可能準時趕上,最後心中只剩恐慌。到了最後,夢境以這樣作結:我們陷入某種不尋常形式的絕望,並胡亂繼續思考著「現在該怎麼辦」。而這個我們或許會從夢境帶回現實的問題,是個必須捫心自問的問題:這件自己認為一定要去做的事情,我們真心想要嗎?夢境針對這種強迫性,在人生中一定要達到這個、達到那個,提出了相反的強迫性:至少要想像一下我們所無法想像的事,然後看看會如何發展。夢境像是陪伴者 白天沒入意識中與普遍的幻想所告訴我們,以及古老解夢認定為無庸置疑所不同的是,我們在夢中不會得到叫我們「你要變成這個或那個」的內容。夢境更像是個陪伴者,當我們再度將注意力轉向夢境的順序時,它卻在告別後,隱密地沒入白天的意識當中。(本文摘自/是鴨子還是兔子/麥田出版)

團圓別拿孩子做比較!4招減親子鴻溝

團圓別拿孩子做比較!4招減親子鴻溝#精神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一名小學六年級男生,跟欺負他的同學打架,回家卻沒跟家長說起隻字片語,直到老師寫聯絡簿才知道出大事,傷心的媽媽不知道如何協助孩子處理後續問題,找上身心科醫師。孩子認為以前講了都被罵,不願意把發生的事告訴家長,常常是挫折經驗累積的結果。久而久之跟媽媽講話形成壓力,孩子選擇不如不要講。父母練習4方法 處理孩子情緒台中慈濟醫院身心醫學科醫師蕭亦伶指出,上一代家長從小被教養時不容許有負面情緒,認為有情緒等於不好、受傷,然而孩子的情緒不是被處理而是被停止。當他們自組家庭,複製這個模式,孩子知道情緒不會被理解,因為怕被罵決定根本不講,將情緒隱藏起來。對大人來說的小事,往往是孩子世界的大事。蕭亦伶醫師表示,承接孩子情緒是為人父母很重要的功課,家長不妨多利用寒假期間,親子比較多相處時間,練習4個協助孩子處理情緒的方法:1)不要急著教導孩子正確的方式/先試著同理,讓孩子知道你願意理解他生氣的情緒。2)了解事情完整經過與原因,親子討論後續策略。3)相信孩子處理事情的能力/讓孩子自己說看看,如果再發生一次,有沒有其它期待的處理方式。即使天馬行空、無厘頭都好,列出愈多方式愈好,千萬不要一廂情願的要幫孩子解決,以免跟孩子期待不同,反而以後不敢跟父母講事情。4)親子共同討論,找出孩子最期待的結果/用幽默有趣的方法提供建言,列出方法與結果,反覆練習改變互動模式。讓孩子學會「延遲滿足」 建立金錢概念常見孩子為春節壓歲錢大鬧脾氣,家長不妨同理孩子壓歲錢被拿走的心情,讓孩子講出原本的規劃,問孩子的想法、怎麼運用錢。也可以跟大一點的孩子討論存錢,學習「延遲滿足」必須的等待。與其家長把錢全部收走,孩子要什麼就給什麼,不如讓孩子從小養成存錢、用錢的概念,存到多少就可以買想要的東西。蕭亦伶醫師提醒,家族團聚常會拿孩子的學業成績、才藝做比較,不論什麼年齡,被拿來比較都會讓人不舒服,尤其不要強迫不想秀才藝的孩子公開表演。可以事先詢問子女的意願,不必為了炫耀讓孩子為難。稱讚其它親戚孩子很認真努力,讓孩子知道自己不是被比較批評。

遇家暴別慌!工作站即時服務更貼心

遇家暴別慌!工作站即時服務更貼心#精神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現代婦女基金會深耕花蓮,駐點花蓮地院,12年來協助超過1萬2千名家暴被害者。被害者的需求不僅限於司法場域,更多受暴媽媽和孩子面對家庭失序、經濟困難及目睹暴力的心理創傷,亟需更完整的協助。「一站式」服務模式 不用到處奔波求援現代婦女基金會今年成立「花蓮工作站」。現代婦女基金會董事長潘維剛表示,過去基金會在花蓮主要提供家暴被害者司法協助,卻發現花蓮地區的受暴婦女處於「服務斷裂」、「四處奔波」和「家暴循環」的情境,不斷被通報進案,卻無法受到有效協助。花蓮工作站開啟「垂直整合」的家暴服務模式,個案從被通報、危機處理到後續安全生活的重建,都會在工作站內被協助,不會換社工,個案不會因服務斷裂而流失。花蓮工作站也建立「一站式」服務模式,整合受暴媽媽需要的協助,如法律諮詢、心理諮商、陪同服務及孩子的身心狀況輔導等,讓個案不用到處奔波,降低受暴者尋求協助的障礙。即時、量身訂做 家暴服務更貼心花蓮工作站黃守珮督導表示,工作站主要服務對象為16歲以上婚姻或親密關係暴力的被害者及家庭成員,106年5月籌設至今,已服務108位受暴婦女,近6成為重覆受暴案件,超過半數為中高危機案件。為了因應區域的需求,花蓮工作站的家暴服務開展出4項特色:1)即時服務/當天即時連繫,確認安全,2日內會面訪談,立即協助。2)量身訂做/了解案件狀況再提供法律諮詢,設計符合案主所需的協助計畫3)深度陪伴/社工師與心理師合作,理解個案難處,幫助找出改變的動力4)網絡合作/主動拜訪網絡單位,面對面溝通,建構花蓮家暴服務網絡,整合相關資源3成孩子曾目睹家暴 後續輔導很重要統計顯示,未成年子女的案件中,3成合併孩子目睹家暴情形。工作站安排專屬社工,對孩子進行一對一的行為及情緒輔導,並在案件需要時協助孩子出庭。「孩子的安心城堡」是為服務目睹家暴兒少成立的園地,採取分齡規劃,營造童趣的空間,幫助曾經受傷的孩子,安心的跨出每一步。現代婦女基金會董事長潘維剛表示,「花蓮工作站」及「孩子的安心城堡」成立,就是送給花蓮地區婦女及兒童的聖誕禮物,期待攜手政府單位與企業公益夥伴,讓受暴婦女及孩子能獲得專屬社工全面照顧,讓婦幼安心不害怕,每晚都是平安夜。

弱不禁風易感冒 益氣禦風就靠這一味

弱不禁風易感冒 益氣禦風就靠這一味#精神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一年四季都有風,但春天的風顯得特別,有許多型態,如溫暖和暢、清寒冷鬱、徐徐遲遲、驟猛疏狂,既能催花趕月,又能春風撫面。暖風吹,臨風送懷抱;冷風襲,閉門添厚衣,這是大多數人以變應變的正常表現。有部分的人,不管吹什麼風,始終穿1、2件衣服,既禦寒又散熱,精神抖擻,任風繼續吹。弱不禁風的人 看似強壯其實是虛胖可是少部分人弱不禁風──自汗、乏力、鼻塞、流涕、噴嚏、項強、怕風、畏寒,這就是他們的一貫表現,身體很虛。若仔細想想「弱不禁風」的人,也許他們看似壯,但只是虛胖;他們面白,可是過於蒼白;他們溫柔,卻是氣短;說他們慵懶,但只是乏力而已,還特別容易感冒。這類人易出汗、沒力氣、愛感冒、流清涕、打噴嚏等,其根結在於脾弱氣虛,身體抵禦外邪的屏障薄弱了,只要起風,就容易受侵犯。中醫有一首妙方──玉屏風散,就是專為脾弱氣虛的人創制,由方名可知,此方有3大作用,分別是祛風、禦風、寧風。而用藥則僅僅三味:防風、黃耆、白朮,防風辛散祛風,黃耆益氣禦風,白朮培中寧風。邪之所湊,其氣必虛其實,玉屏風散的具體創制,醫家並未能留名,現在能追溯到最早的記載是《醫方類聚》,稍晚刊行於世的《丹溪心法》有記載此方用於「自汗」,後來明代的張景嶽延承此說,推舉此方主治「表虛自汗」,然而在《普濟方》裡,則記載:「治腠理不密,易感風邪,頭昏眩甚則痛,項強,肩背拘急,噴嚏不已,鼻流清涕,續續不止,經久不癒」,這又與《醫方類聚》「治男子婦人,腠理不密,易感風邪」一脈相承。雖然本方創立的初衷如今已無人知曉,但其功效漸漸趨於統一,那就是主治表虛自汗易外感,至於後世應用的擴展則需另當別論。清代大醫家柯韻伯論本方曰:「邪之所湊,其氣必虛。故治風者,不患無以驅之,而患無以禦之;不患風之不去,而畏風之複來。何則?」桂枝、麻黃助打開毛孔、驅散風邪中醫認為感冒時祛風辛散即可,用桂枝、麻黃、羌活、獨活等,辛溫發汗,毛孔打開,侵犯體內的風邪就能被發散出去了,然而事實上,此時的風驅走了,彼時的風說不準已經在等候,隨時打算再次入侵。問題的關鍵是如何做到祛風之後,鞏固正氣,做好預防工作。如同戰爭一樣,打退敵人入侵,同時還要做好國防。也就是要禦風,不是禦風而行,是抵禦、防禦風邪。祛風用防風、禦風用黃耆最佳。名詞解釋:弱不禁風:生活中那些「弱不禁風」的人,常常動不動就出汗,還特別容易感冒,體型虛胖,身上的肉是鬆軟無力的,也就是腠理不緻密,稍微一運動就覺得累,氣喘吁籲。總結起來就是衛氣虛,肌表的防衛作用弱,特別容易受到風邪的侵犯。防風:古代名「屏風」(見《名醫別錄》),比喻此藥如屏風能抵禦外風也,同時又能祛風外出。所以既可用於外感風邪所致的感冒頭痛、風疹搔癢,又可搜風外出,治療關節疼痛、風濕痺痛。《普濟方》:是明初官方編修的一部大型醫學書,是中國歷史上最大型的方劑書籍。「邪之所湊,其氣必虛……而畏風之複來。何則?」:這段話是說正氣不足,邪氣才會侵犯人體。治風,不擔心沒有祛風的辦法,而擔心不能鞏固人體的屏障以抵御風邪。不擔心風邪不會被驅散,而擔心風邪的再次入侵。總而言之就是想要抵禦外邪,最根本的辦法是鞏固人體的正氣。(本文摘自/零基礎學中醫/大是文化)

癌症單靠營養?其實心靈健康很重要

癌症單靠營養?其實心靈健康很重要#精神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要抑制那種會持續不斷增生、轉移、已超出免疫系統本身能負荷的,以及需要一些外力介入的癌症,或採取一些積極的預防方法,關鍵就是要實行一種全面的抗癌生活方式,其中包含三大主要元素—心智、身體、心靈。營養、情緒、精神 幫助預防癌症一般而言,「營養」是預防癌症的最關鍵因素,因為食物是身體用來修復及維護細胞、建立免疫力、產生能量和阻擋疾病的「燃料」,如果沒有攝取足夠的「對的食物」,或是狼吞虎嚥太多「錯的食物」,你的身體就會容易發生功能性衰竭。人體雖看似複雜,但其實就是由許多獨特部分所組成的單一生物體。頭腦並不比手偉大,就像心臟不比肝臟厲害,對於一個應該適當運作的完整生物體來說,身體的每個系統都極為重要,而營養顯然是身體各部分和整體間的橋樑。然而,你的「情緒」和「精神健康」同樣能協助鞏固這座橋樑。身心靈態度積極 有助提升治療成功率丹尼爾醫師發展出一種獨特的健康訓練方法—「打造健康」。健康的行為,牽涉到的不只是飲食習慣,也包含「思考模式」及「心靈成長」,「當人們意志消沉、一蹶不振,或是在生活中失去方向時,藥物就無效了。反之,當心理與身體感到興奮或積極時,有意義的生活使他們感到握有主控權,讓重病的發病率降低,治療的成功率也大幅增加。」換句話說,你的飲食選擇,只有在你的思考過程和精神狀況允許下,才能保護身體免於疾病,反之亦然,你吃的食物及投入運動的程度,將會幫助(或阻礙)你的心智和心靈發展,因為食物和運動會直接影響大腦功能,而大腦功能對於心靈來說,也是一項關鍵要素。(本文摘自/癌症的真相/方智出版)

減少犯罪發生 先認識各式人格障礙

減少犯罪發生 先認識各式人格障礙#精神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戲劇性人格疾患」(Histrionic Personality Disorder)也像自戀型人格障礙症一樣,想成為大家注目的焦點。他們常常想成為主角,很喜歡讓別人驚訝。當沒辦法用實力令人吃驚時,也會巧妙地說謊。他們的謊話很有真實性,足以動搖人心。即便有人因為謊言而遭遇不測,他們也不介意,只要自己可以被注目,怎樣都好。戲劇性人格疾患 去看醫生卻找不出毛病他們常常演出被害者的角色,說身體這裡不舒服、那裡不舒服,不是單純裝病而已,也有病狀,但是去看醫生卻找不到哪裡出毛病。這是希望周遭的人更注意、更保護他們的心理,而讓身體產生病狀。有意見指出,2%~3%的人有戲劇性人格疾患。妄想型人格障礙症 疑心很重、無法信任人​  有「妄想型人格障礙症」的人,疑心很重、無法信任人。當有人笑,就會懷疑對方在嘲笑自己;當稍微被其他人提醒,就覺得受到極大侮辱,因這樣的想法產生對人的攻擊態度。有觀察指出,有比較冷淡的父母,便容易產生這種扭曲的人格。畏避型人格障礙症 非常消極、無法接受挑戰 「畏避型人格障礙症」的人,這樣的人對受傷、失敗之類的事情極端恐懼,所以會迴避有可能被批判或非難的場面。非常消極、無法接受挑戰,對於開始新工作感到強烈不安,也很難有親密的友人。很多案例的父母都是很努力的人,對小孩很嚴厲,督促他努力,結果與父母期望的恰恰相反,他變成因害怕而不敢挑戰事物的人。類分裂型人格疾患 幾乎沒有親近的人,不想交朋友 有「類分裂型人格疾患」(Schizoid Personality Disorder)的人,總是一個人,沒辦法感受身為團體一員的喜悅,即便與家人在一起也一樣,幾乎沒有親近的人,不想交朋友,也不想談戀愛,沒有其他的欲望。對一個人默默進行的工作,他可以發揮優秀的能力。秋田連續幼兒殺害事件的加害者女性,在地方法院階段接受精神鑑定,結果說明她有「分裂病型的人格違常」、「無法適應社會,有欠缺社會性的部分」、「日常生活上沒辦法與社會維繫關係,沒有成熟的社會性、沒有打掃或善後的能力」。分裂病型人格疾患 不擅長處理現實問題 有「分裂病型人格疾患」(Schizotypal Personality Disorder)的人,相當古怪,可能被當作怪人吧。這樣的人相當獨特,在研究、宗教、藝術方面能夠發揮長才,也有神祕、魔術般的思考方式。但是他們不擅長處理現實問題,一般事務或是幫忙搬家這類事情,他們應該幫不上忙。但他是點子王,有很多新鮮的想法,或許可以領導大家。百分之三的人有這種分裂病型人格疾患,臨床心理師矢幡洋曾說:「以常識來看完全不能理解的凶惡犯罪,背後都有分裂病型人格違常的問題。」去除對犯人的偏見與歧視也可達到防範效果 很少有一種人格障礙或心理疾病會直接變成某個犯罪的原因,就算犯人有什麼障礙,有同樣障礙的人大多也不會犯罪。所以有些意見認為,為了避免偏見,我們不應該談論犯人的精神障礙。 我們當然應該去除偏見與歧視,這不只讓犯人及他的家人痛苦,對防範層面上也有不好的影響。但是,犯罪精神科作田明醫師在其著書《為何普通的孩子們會變成犯罪少年呢?》(Adore 出版社出版)提到:「就算那樣的現象很少,但是不提及的話,在犯罪精神醫學上來說根本不行。考慮社會整體,有必要徹底地研究人格障礙,就算只有一點幫助,也應該努力減少犯罪的發生。」 (本文摘自/誰都可以,就是想殺人/時報出版)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