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健康

活動/防牙周病!烏日林新醫院九月洗牙免掛號費

活動/防牙周病!烏日林新醫院九月洗牙免掛號費#口腔健康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根據衛福部健保署統計,18歲以上的國人牙周病盛行率竟超過8成,可見得大多數人輕忽了牙周病的嚴重性,甚至對牙周病的認知不高。未落實口腔保健是造成牙周病的主因,如果長期潔牙不乾淨,讓牙齒表面附著牙菌斑,在口腔內不斷孳生,牙菌斑還會鈣化成牙結石,形成孕育牙周病的溫床,將對牙齒帶來大麻煩。清除牙結石的最佳方式,就交給專業醫師來洗牙。牙周病容易增加心臟方面風險烏日林新醫院牙科醫師劉弘凱表示,牙周病的徵兆為刷牙流血、牙齦紅腫、牙齒有縫隙、開始對冷熱敏感、口臭,牙周病不只會讓牙齒鬆動、脫落,更會影響身體健康,增加心臟疾病方面的風險,容易引起腦膜炎、心內膜炎,也會使血糖更難以控制,讓糖尿病患者的病程惡化,甚至出現併發症等等問題。一般民眾可從「正確刷牙」、「定期洗牙」來預防牙周病,建議每天至少要在早上起床與睡前徹底刷牙,平常飯後也可以清潔牙齒。每次刷牙至少要兩分鐘,刷牙力道不能太用力,避免傷害到牙齦;尤其是牙齒與牙齦間的牙齦溝特別容易藏汙納垢,很容易沒有刷到,建議可再配合使用牙線,將牙縫內的食物殘渣清乾淨,才能減少牙菌斑及牙結石堆積。半年一次洗牙、口腔檢查有助養成口腔保健劉弘凱醫師建議若是刷牙時發現牙齦流血,必須盡快就醫檢查;一般民眾每半年至少看一次牙醫,讓牙醫進行專業洗牙及口腔檢查,有利於及早發現牙齒或牙周方面的疾病,對症治療,才能真正預防牙周病。烏日林新醫院九月正式開設牙科門診,推廣口腔保健,特別推出在9/1~9/30期間只要半年內沒有洗牙的民眾,享有洗牙免掛號費的優惠。10/1~10-31期間針對牙科初診病人贈送旅行牙刷組壹組,養成口腔保健的好習慣。名稱:兩大方法防牙周病!烏日林新醫院9月洗牙免掛號費時間:9/1~9/30期間半年內沒有洗牙的民眾,都享有洗牙免掛號費的優惠地點:烏日林新醫院牙科門診 

喝奶易蛀牙 牙醫鎮靜服務降看牙風險

喝奶易蛀牙 牙醫鎮靜服務降看牙風險#口腔健康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越來越多幼童因半夜喝奶、不刷牙,引發奶瓶性齲齒,整口都是爛牙!牙科醫師發現,過去門診較少出現奶瓶性齲齒病例,但近幾年來,每星期都會遇到一、兩名2、3歲嚴重奶瓶性齲齒幼童,這種現象似乎日漸普遍。小孩半夜喝奶、不刷牙易出現奶瓶性齲齒兒童牙科醫師王堯庭表示,有些父母、長輩遇到幼兒半夜哭鬧,為了迅速安撫小孩,就讓小孩喝奶,無論配方奶、還是母奶,只要晚上喝過又沒刷牙,很容易就引發奶瓶性齲齒,若整口蛀牙很嚴重,治療就會很棘手。幼兒不管是做齲齒填補、拔牙或根管治療,難免都會疼痛、哭鬧,治療時小孩哭鬧、躁動,很容易就受傷,治療時間也會拉長,家長甚至必須花更多時間帶小孩反覆看診、接受治療。兒童牙科鎮靜服務減少小孩看牙受傷風險王堯庭醫師舉例,有的幼童因太過緊張、哭鬧不休,必須以束縛方式固定身體、肢體,再以張嘴器將幼童嘴巴撐大,那畫面實在慘不忍睹,常造成小孩很大心理壓力,往後對看牙醫也會更排斥。目前已有兒童牙科鎮靜療程可供選擇,讓幼童在睡著狀態下接受治療,就好像無痛大腸鏡檢查一樣,當幼兒睡著了,治療自然更精準、更有效率,小孩受傷風險也會大幅下降。台灣北、中、南、東部診所都有專業團隊提供同級安全服務很多家長一想到兒童牙科鎮靜,就會擔心安全問題,麻醉科醫師施明宏表示,事實上,在專業兒童牙科鎮靜麻醉醫師、護理師等團隊評估、操作下,配合使用適合鎮靜藥物、劑量,加上高階生理監測儀器全程監控,安全性大為提升。現在不只北部,台灣中、南部及東部也都有牙科診所引進兒童牙科鎮靜服務,包含醫療團隊、儀器等,都與北部同步,有效提升兒童牙科治療精準度。維持口腔健康牙齒照顧比後續治療重要!對於兒童口腔健康,王堯庭醫師強調,「照顧比治療重要!」家長一定要使用牙刷、牙線等,徹底幫嬰幼兒清潔牙齒,千萬別讓小孩半夜喝奶、不刷牙。小孩牙齒要每半年塗氟,並接受口腔檢查,牙齒健康照顧好,就可避免後續一連串麻煩。充分溝通、評估讓整體治療更安全、更精準施明宏醫師則提醒,幼童如果感冒、呼吸道感染、腸胃道感染,或有氣喘、癲癇沒有控制好、惡化,暫時就不宜接受兒童牙科鎮靜服務。醫療團隊也會在治療前進行完整健康評估,並與家長充分溝通,盡量讓小孩在舒適、安全環境下接受治療,小孩長大也就不會害怕看牙醫。(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缺牙一族有福!新植牙術免恢復期

缺牙一族有福!新植牙術免恢復期#口腔健康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宜蘭一名40多歲女性,患有嚴重牙周病,上顎幾乎無牙、下顎多顆缺牙,長期配戴活動假牙,因此平常都不敢開口笑。原本非常害怕看牙齒的她,經由專管師安撫情緒,慢慢能夠定期回診治療,醫師進一步建議採取一日全口速定植牙,如今牙齒恢復美觀,每次回診臉上充滿笑容,看牙也不再感到恐懼。全口速定植牙 牙齒恢復美觀可進食新竹開業牙科診所的牙醫療程專案管理師陳郁婷指出,該患者非常害怕看牙醫,才導致牙齒、牙周狀況不良,第一次到診間諮詢時,顯得非常緊張、焦慮,醫師問診也都沒有回應,後續經由專管師持續地線上通訊軟體做即時療程問題諮詢,和電話聊天關懷、安撫情緒,終於慢慢放下心中顧慮,進而選擇相信醫師制定的治療計畫,積極配合回診治療。這名患者先接受了牙周治療後,醫師考量患者口腔狀況,以保留患者自然牙為第一,於是建議她上顎採取All-on-4一日全口速定植牙,而下顎就以多顆植牙的導引式植牙手術方式。專管師陳郁婷表示,術後當天,她患者先裝上臨時的固定式假牙,牙齒立即恢復美觀與進食;後續經過6至10次回診,大約半年的時間,再裝上正式假牙,順利完成植牙療程。全口重建疑慮多 專管師隨時解答選擇全口重建的患者,幾乎都是非常害怕看牙,對於All-on-4一日全口速定植牙療程充滿許多疑慮;專管師陳郁婷觀察發現,包括手術的成功率、手術如何進行、手術時間、療程時間,以及術後是否腫脹、疼痛,能否正常上班、進食等問題;其實,當患者治療或牙齒有任何問題、疑慮,隨時都能找到專管師獲得詳細的解答。專管師陳郁婷解釋,此療程相較於單顆植牙,對於齒槽骨的需求量較低,即使長期缺牙、配戴活動假牙的患者,也都不需要補骨來等待4至6個月的骨頭生長時間;另外,手術當天即可裝上臨時固定式假牙,恢復正常的咀嚼功能。專管師掌控植牙療程 患者個人小管家專管師陳郁婷進一步說明,由於全口重建療程較複雜,專管師會負責管理患者的牙齒狀況、治療程序、過去治療資料統整,以及手術療程的詳細說明、問題討論;另外,協助患者預約看診時間、安排治療時間表,讓患者順利完成療程;術後持續追蹤患者的牙齒狀況,並教導正確清潔,就像是植牙患者個人專屬的牙醫小管家。(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研究:缺牙數少的老人生活品質較佳

研究:缺牙數少的老人生活品質較佳#口腔健康

老人口腔問題包含口腔組織的老化、牙周病的惡化、牙根齲齒的增加、牙齒的喪失等適應問題,醫學資料顯示,口腔健康較佳、缺牙數較少的長者,可充分咀嚼食物的長者,活動能力高,運動、視覺及聽覺機能也較佳,也會有較好的生活品質。高齡者社會的來臨 未來老年患者會增加內政部人口結構分析報告指出,今年2月台灣老化指數(老年人口 /幼年人口之百分比)達到100.18,僅次於日本,隨著高齡者社會的來臨,可以預期未來老年患者的比例會逐年增加,對於活動假牙的需求也越來越多。年逾8旬的鄭女士因口腔狀況造成咀嚼困難,只能依靠流質及半流質飲食,影響營養攝取及體重減輕。衛福部臺南醫院牙科主任姚宜吟建議,鄭女士及家屬可以配合人工植牙植入及骨整合技術,以全口固定式植牙義齒完成重建,個案術後不但改善口腔咀嚼能力,食物營養攝取也相對增加。自然齒數愈多 血液中營養成分濃度愈高世界衛生組織(WHO)在1982年定義,具有一般性健康及功能的齒列最少為20顆自然齒。自然齒顆數愈多的人,所能食用的食物範圍愈大,所攝取的各種營養成分愈多,血液中所測得的營養成分濃度愈高,其中尤以擁有20顆或20顆以上自然齒的人為最佳。姚宜吟主任表示,在條件許可下,配合牙脊增生手術及骨整合技術,以全口固定式植牙義齒完成重建,但龐大的醫療預算往往令多數病患無法負擔。值得一提的是,上顎無牙的情況下,若要製作最少顆數的植牙輔助覆蓋式義齒,多數文獻建議以4 顆植體以上為宜,若少於此數,臨床失敗率則大為提高。 

驚!口腔潰瘍恐藏150疾病警訊

驚!口腔潰瘍恐藏150疾病警訊#口腔健康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在正常情況,免疫系統對自身成分,不產生免疫反應,或只產生極微弱的免疫反應。但是當自身的「免疫耐受性」,遭到破壞或喪失、及免疫調控能力受到損害時,會引起過度而持久的「自體免疫」反應,不但會傷及組織器官,並會引起相應器官病變、或臨床症狀的疾病,這就叫作「自體免疫疾病」。超過150種狀態或疾病會表現在口腔黏膜導致口腔潰瘍的原因很多,現代醫學認為,口腔潰瘍首先與免疫有著很密切的關系。有的患者會表現出免疫缺陷或免疫反應過度;有的患者則呈現自身免疫互相攻擊反應,使人體正常的免疫系統,對自身的組織抗原,產生免疫反應,引起組織的破壞而導致發病。這樣的口腔黏膜病變,雖然發生在口腔黏膜和軟組織,但不僅是局部疾病,更可能與全身許多狀況、或系統疾病,有著密切的關係,可以是局部因素所導致發病,或者是全身性疾病的早期或晚期的表徵之一。醫學界曾估計,有超過150種全身狀態或者是疾病,會在口腔黏膜顯現出表徵,如果把少見的症候群也估算進去,口腔潰瘍會警示更多的疾病訊息。有些皮膚自體免疫疾病會在口腔發生因為口腔黏膜與皮膚關係密切,黏膜和皮膚均由外胚層發育而來,組織結構和功能有相似之處,並有抗原的交叉性反應。有些黏膜與皮膚自體免疫疾病,早期會在口腔黏膜發生,如天疱瘡、類天疱瘡、扁平苔癬等。有些口腔黏膜的疾病,也可能在生殖器官的黏膜發生,如貝歇氏病、扁平苔癬等,包括子宮頸癌的腫瘤指標「鱗狀細胞癌」相關抗原(SCCA),也有相當程度在口腔癌、癌前期的病變時就出現。口腔黏膜疾病、或口腔黏膜潰瘍的臨床鑑別診斷極為重要,醫師必需幫病人留意:是否有數種疾病混合?因為口腔黏膜疾病或口腔黏膜潰瘍,和「自體免疫」疾病息息相關。在口腔黏膜病症外,其餘的生殖器官黏膜、眼睛黏膜、皮膚等都是詢問和觀察的重點,萬不可有所疏忽,甚至如紅斑性狼瘡、血友病、愛滋病、疱疹性皮膚炎等,都有諸多能從口腔黏膜,就能早期診斷出來的經驗。(本文摘自/小心嘴破:身體免疫拉警報/大塊文化)

口腔生態失調 嘴破恐為身體警訊!

口腔生態失調 嘴破恐為身體警訊!#口腔健康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正常狀況下,口腔微生物與宿主口腔,是處於生態平衡的,但由於身體內外因素影響,會導致口腔內微生物菌群失調。牙周病和齲齒,就是口腔生態失調最常見的疾病,如果是濾過性病毒造成的感染,通常需要10天左右才會恢復。1個成年人口腔中至少有30多類菌屬人在出生時,口腔是無菌的,但幾小時、1天之內,口腔就開始出現一些菌群;以1個成年人來說,口腔中至少由30多類菌屬,300多種菌種所組成。完整的口腔黏膜、牙齦組織雖然可以抵抗侵襲,但在口腔黏膜有所損傷、或治療時,傷及牙齦溝底上皮組織或其他部位黏膜,都會致使微生物深入組織,造成感染。最常見濾過性病毒的感染,是疱疹病毒,單邊疼痛的帶狀疱診,水痘等,但也有些潰瘍,和肺結核、放射菌、急性壞死潰瘍牙齦炎、以及性病有關,比方梅毒、淋病、愛滋病。特別是當人的免疫力低下、或接受化放療醫治中,要靠醫師的明確診斷。不少水泡和自體免疫性皮膚疾病有關如果造成口腔潰瘍疼痛,是由水疱破裂所致,則潛伏的病因要適切的區別,以免誤診。口腔黏膜出現水疱的原因很多,可能是燙傷,也可能是口腔黏膜內的小唾液腺,受到咬傷而有唾液積聚成泡;也可能和濾過性病毒感染有關,最常見的是單純性泡疹,口腔中常出現數個小水泡,通常持續10天到14天即可痊癒。臨床也看到不少水泡和自體免疫性皮膚疾病有關,如天疱瘡、類天疱瘡等,這些有不同程度的致命性。常見口腔有瀰漫性潰瘍,有時嘴唇、舌頭或眼睛有嚴重水腫,叫作神經性血管水腫,病患者不但疼痛不堪,還可能因舌頭腫大而吞嚥因難。了解是否藥物過敏也是預防口腔潰瘍的方法藥物過敏也是口腔瀰漫性潰瘍原因之一,醫師在診斷時,常詢問是哪類藥物引起?病人是否有特異性體質?治療原則是先行停止引起過敏的藥物,並針對過敏現象,給予抗組織胺藥物,並可給予局部或全身性類固醇:只要對症下藥,1、2天就會有明顯的改善。最常見的口腔濾過性病毒感染,是單純性疱疹病毒第一型(HSV-1),其餘疾病如帶狀疱疹、水痘、咽峽炎、手足口病等較少。也有潰瘍和性病有關,如梅毒、淋病、愛滋病等;也有潰瘍和肺結核、放射菌、急性壞死潰瘍性牙齦炎有關,特別是免疫力低下時,較為可能。當病人接受化療時也可能會有口腔潰瘍當病人因為化學治療或放射線治療時,在口腔黏膜和皮膚,也常會有口腔潰瘍,甚或合併有黴菌感染,一定要確定診斷。如果病人有吃檳榔、抽菸、喝酒等習性,其黏膜下纖維化、或白斑症、紅斑症等的合併潰瘍,須特別注意,是否有上皮細胞分化不良或甚至已成原位癌、口腔癌等。(本文摘自/小心嘴破:身體免疫拉警報/大塊文化) 

增進臥床者生活品質 從「齒」開始就對了

增進臥床者生活品質 從「齒」開始就對了#口腔健康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對於無法獨立做好個人衛生的病友,口腔不健康就可能「病從口入」,嚴重更會影響到全身健康,因此從「齒」開始做好臥床者的口腔照護才能有效抵禦疾病。預防勝於治療,有研究指出,給予病友正確口腔清潔就會降低吸入性肺炎的機會。清醒時有50%以上活動限制患者可申請成大醫院口腔醫學部特殊需求者牙科示範中心主任許修銘醫師表示,讓病友有一口好牙避免病從口入,才能增進生活品質。繼民國105年到宅牙醫服務之後,成大醫院也從今(106)年5月起,開始提供居家護理個案到宅牙醫服務。針對清醒時50%以上活動限制在床上或椅子上的患者,若有牙科醫療需求,可向中華民國牙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提出申請。儘量採坐姿 無法久坐就將床升起30度角許修銘醫師提醒照護者,至於日常照護上,為避免因口水聚積在喉嚨而引起病友嗆咳,應儘量讓病友採坐姿;若病友無法久坐,則需將床背升起至少呈30度角,並讓病友側臥。而照護者在餐後及睡前使用牙刷、牙線與牙間刷清潔完牙齒之後,可再用口腔海綿棒依序沾漱口水與口腔保濕凝膠,清潔病友口腔黏膜及舌頭等軟組織。許修銘醫師表示,每天至少1次使用手電筒檢查病人口腔狀況,如有牙齒動搖、潰瘍、牙齦出血或腫脹等異常狀況,就應尋求醫護人員進一步檢查,甚至到宅牙醫服務。要注意的是,臥床者不論是否經口進食,都要做好居家口腔照護,以能有效預防疾病的發生,也能因而減少病友及家屬外出就醫的不便。 

臉型不對襯?10項警訊揪出口腔癌

臉型不對襯?10項警訊揪出口腔癌#口腔健康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抽菸是阿凱交際應酬的萬靈丹,某天他發現口腔內出現白色斑點,嘗試用牙刷卻怎麼也刷不掉,就醫後醫師發現阿凱有口腔黏膜白斑症,轉介由耳鼻喉科確認為早期口腔癌前期病變。所幸透過雷射治療,加上定期回診追蹤,阿凱也戒掉抽菸習慣,目前已恢復健康。口腔癌不是只好發在嚼檳榔族群衛生福利部臺北醫院牙科主任李怡祥表示,根據國健署最新公告,口腔癌為國人十大死因第5位、男性癌症死因第4位。台灣嚼檳榔人口高達240萬人以上,男性罹患口腔率的比率較女性高出10.9位,李怡祥主任提醒,罹患口腔癌的人有88%有嚼檳榔習慣,避免嚼食檳榔是杜絕口腔癌的關鍵方法。值得注意的是,口腔癌卻不是只好發在有嚼檳榔族群,也不是只有男性會罹患口腔癌,若有抽菸、嚼檳榔、飲酒習慣的民眾,都應該要隨時留意口腔健康狀態。定期篩檢有效提升罹癌存活率而罹患口腔癌的存活率,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的效果明顯優於晚期,李怡祥主任建議符合國健署提供免費四大癌篩條件的民眾應定期篩檢,18歲原住民或30歲以上有吸菸或嚼檳榔者可至牙科或耳鼻喉科,透過兩年一次的免費口腔癌篩檢,定期為自己的健康把關,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可提高治癒機會。若您發現口腔有下列10項警訊應儘速就醫檢查:1) 逾2星期未癒合的口腔潰瘍。2) 口腔或是頸部有硬塊出現,觸摸時不一定有疼痛。3) 味覺遲鈍。4) 口腔內有不明白斑或紅斑或是突起物出現。5) 時常有不明原因的出血,通常不會疼痛。6) 張口困難。7) 舌頭運動受限,說話吞嚥咀嚼都有問題。8) 下唇麻木。9) 牙齒浮動易位。10) 臉形左右兩邊不對稱。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