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化劑

健康問題與塑化劑有關? 國人現心理後遺症

健康問題與塑化劑有關? 國人現心理後遺症#塑化劑

根據《360d HR才庫人力資源》的統計數據顯示,有高達近7成的外食上班族認為,身體健康若出問題應該與塑化劑脫離不了關係。上班族的反應,顯示出國人除了對台灣的食品存有質疑之外,即使塑化劑風波逐漸變小,對塑化劑在心理上的後遺症。《360d HR才庫人力資源》日前針對上班族做調查,發現多達9成是外食族,也有2成習慣喝市售飲料做為補充水分的來源。不過在塑化劑風波爆發後,有8成4的上班族決定不當外食族,且有6成9認為健康問題與塑化劑有直接關係。該網的調查也顯示出,塑化劑不僅帶來對人體的危害,也讓國人有心理恐慌的現象。而衛生署4日晚對外表示,目前含有塑化劑汙染的食品已銷毀2093.1噸,另外仍有1499.1頓(各類飲品約1385頓)尚待處理,銷毀率已達近59%,並計畫7月底將銷毀率拉至96.8%。此外,塑毒案日前正式在彰化地方法院開庭,據悉昱伸公司負責人賴俊傑聲稱不曉得塑化劑會危害人體,也不知道遭到禁用,甚至認為對國人的傷害不大,並與同樣遭起訴的金同公司負責人潘淑蘭互推責任。

歐盟:台灣4批含塑化劑食品分別流入德國及英國

歐盟:台灣4批含塑化劑食品分別流入德國及英國#塑化劑

歐洲聯盟證實,台灣廠商違法將塑化劑添加入起雲劑導致大批食品受到感,目前已知共有4批來自台灣有問題的含塑化劑食品1批流入德國,3批流向英國,歐盟執委會正監控中。歐盟執委會(EU Commission)主管衛生事務執委達立(John Dalli)的發言人文森(Frederic Vincent)說,由於只有4批來自台灣的產品有疑慮,執委會現階段採取監控的做法。文森說,台灣食品遭到塑化劑汙染的問題發展至今,在歐盟的影響程度比起加拿大、美國、中國大陸和馬來西亞輕微,他也提及,根據台灣的食品藥物管理局6月1公布的資訊,共有215家廠商、506項的產品被發現含有塑化劑,歐盟會特別留意這些被標註的廠商與產品,也會持續注意貨品進口通報。歐盟並分析發現,一般幾乎很難發現塑化劑被摻入「可食用食物內」,至於進口食品被驗出含有塑化劑成分,通常與食品接觸的包裝容器有關,且對於進口食物含包裝容器釋放的塑化劑,有特別規定的容許數值,文森強調,這並不能用於檢測食品遭添加塑化劑的劑量。

快來排毒一下 向「塑」化人生say no!

快來排毒一下 向「塑」化人生say no!#塑化劑

塑化劑DEPH掀蝴蝶效應,讓人不禁納悶「究竟還有什麼能吃?」置身隨時都可能誤觸「地雷」的環境,學會為自我健康把關儼然成為全民運動。美國肯塔基大學毒理學哲學博士陳立川呼籲,「DEPH的排解方法首重避毒,盡量食用未加工的新鮮有機粗食可防阻毒素侵害人體。」世界衛生組織(WHO)指出「不會有立即危害」,1至2天即排出體外。陳立川解釋,口服的DEPH多數會被吸收,其毒性來自於主要代謝物,次要代謝物毒性不明,因油溶性性質,會囤積於脂肪,屍體檢測確實發現脂肪組織藏有DEPH,所以減肥時,脂肪會釋出DEPH,平時膽汁也會幫助排出DEPH。陳立川也建議,除多吃纖維素的粗食、多喝水之外,攝取富含卵磷脂的食物也有助於肝膽排毒,讓更多油溶性DEPH排出體外。由於夏天透過排汗排毒身體基礎代謝很高,陳立川提醒,排完汗別忘補充礦物質,另外還可透過桑拿浴幫助大量排油汗效果。陳立川認為,毒素在體內的代謝依靠肝臟解毒酵素的能力,多吃有顏色的新鮮蔬果能刺激第一與第二階段解毒酵素並幫助排出DEPH。

綠委批辦「塑」不力 吳敦義:民進黨執政8年都在睡夢中?

綠委批辦「塑」不力 吳敦義:民進黨執政8年都在睡夢中?#塑化劑

衛生署主辦的食品安全會議今天(22日)進行第2天的議程,下午進行總結報告,針對塑化劑引起的風暴,就食品管理提出改革方案,行政院長吳敦義也到場,他表揚衛生署長邱文達以及衛生相關單位的表現。而民進黨立院團今天指5月31日「D-day」後,幾乎每日一爆,批政府處理不力,吳揆也強硬回應。全國食品安全會議21日舉行第一天議程,根據專家學者會議討論,決定採取歐盟的每人每日每公斤體重容忍值(TDI);歐盟依據科學證據,針對5種常用塑化劑訂出每人每日每公斤體重的容忍值,塑化劑DEHP容許值是50微克、DBP為10微克、DIDP及DINP為150微克、BBP為500微克。今天第二天議程,就食品添加物管理以及食品製造業管理提出改革方案,做出結論,希望未來在食品安全上面,做好最嚴密的把關動作。吳敦義表示,塑化劑事件發生後,邱署長的積極處理、加上衛生署以及食品衛生管理局充分的協調,在約一個月時間把塑化劑衝擊穩定下來,馬英九總統也予以肯定。吳敦義說,為了保障國人的飲食安全,政府責無旁貸,對塑化劑事件處理過程中追本溯源、盡力平息震盪,衛生相關單位與檢警同仁也努力去調查,將不法業者繩之以法,政府並盡國際義務,向全世界有出口的16個國家進行通報;未來必須建立更嚴謹的制度,中央政府到地方都要定期成立食品藥物專案會報。此外,民進黨立院團今天指5月31日「D-day」後,幾乎每日一爆,不但有塑化果汁出現、軍糧也發現含塑化劑,猛批政府處理上漏洞百出。對於民進黨的指控,吳敦義回應說,國民黨執政3年,沒有早點發現塑化劑事件,我們感到抱歉,「不過政府在事件發生後,也是盡全力去處理、追蹤,並徹查嚴辦,既然政府在積極處理,綠營就不應再說風涼話,不然民進黨過去執政8年,是都在睡夢中嗎?」

讓民眾吃得心安! 衛生署:加強食品添加物與食品製造業管理

讓民眾吃得心安! 衛生署:加強食品添加物與食品製造業管理#塑化劑

行政院衛生署連兩天召開「全國食品安全會議」,邀請產官學人士討論食品添加物、食品製造業的管理與改革,22日做出總結報告,針對加強食品添加物的管理以及食品製造業管理提出改革方案。21日為全國食品安全會議的首日議程,學者專家達成共識,比照歐盟訂定國人的塑化劑容忍值、訂定嬰兒食品與包裝飲料等食品的塑化劑限量標準、以及食品負面履歷,要為食品安全把關。22日提出的食品添加物管理改革方案包括分類、管理、標示、查核以及檢驗。國立中興大學食品暨應用生物科技系講座教授顏國欽表示,分類包括單方食品添加物管理,參考國際規範與國人飲食習慣,檢討現有分類制度;複方食品添加物的管理上則要強制登錄、要求業者提供成分與檢驗方法。顏國欽說,管理上則要訂定食品添加物業者管理辦法、強化食品添加物追溯與追蹤系統;現行包裝食品的食品添加物標示法與規定也要去檢討改進,對於食品添加物更要縝密查核檢驗。至於食品製造業的管理與改革方案,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所長陳樹功表示,必須提升自主管理並強化業者專業知能、強化登錄制度並加強列管追蹤、強化稽查能力以及專才人員錄用與培訓、健全市場監測並加強列管追蹤、落實食品加工製造追溯與追蹤、適時修訂法令規章並強化管理。會議中產官學的專家也提出綜合建議,包括建立完善登錄制度、建構推動GHP「食品良好衛生規範」自主管理驗證體系等。

增食品管理稽查人力 飲料公會理事長陳忠義:有難度

增食品管理稽查人力 飲料公會理事長陳忠義:有難度#塑化劑

塑化劑風暴讓台灣食品業受創,行政院衛生署在21、22日主辦全國食品安全會議,邀請產官學人士討論食品添加物、食品製造業的管理,提出改革方案,其中包括食品稽查人力與經費,對此台灣區飲料工會同業公會理事長陳忠義表示,「此方法當然是好,但執行上可能有困難度。」會議中產官學專家提出食品添加物管理改革方案,包括嚴謹的分類、管理、標示、查核以及檢驗。包括單方食品添加物以及複方食品添加物的分類管理,並訂定食品添加物業者管理辦法、強化食品添加物追溯與追蹤系統;現行包裝食品的食品添加物標示法與規定也要去檢討改進,對於食品添加物更要縝密查核檢驗。至於食品製造業的管理與改革方案方面,則是必須提升自主管理並強化業者專業知能、強化登錄制度並加強列管追蹤、強化稽查能力以及專才人員錄用與培訓、增加中央與地方的稽核人力與經費、健全市場監測並加強列管追蹤、落實食品加工製造追溯與追蹤、適時修訂法令規章並強化管理。目前全國食品相關業者多達30萬家,政府要增加食品稽查人力與經費,可行性高嗎?台灣區飲料工會同業公會理事長陳忠義說,「這個方法當然是好,但執行上可能有困難度。」陳忠義表示,專業稽核人員必須要有時間去培育與養成,而增加稽核經費方面也不是說說就好,這些都是政府要去仔細規劃的。而此次塑化劑事件,多家飲料廠商也遭「塑」毒,陳忠義說,「黑心上游廠商供應有毒起雲劑,一些下游廠商也不知情,發生這種事我們也感到很無力。」

中醫改善過敏新招 用「三伏貼」舒緩上呼吸道過敏

中醫改善過敏新招 用「三伏貼」舒緩上呼吸道過敏#塑化劑

塑化劑毒風暴讓許多的父母擔心不已,不少父母為了孩子有過敏體質而購買營養品給孩子服用,沒想到反而吃到含塑化劑的保健食品,中醫師建議,想要改善過敏體質除了服藥或使用保健食品外,還有另一個選擇-三伏貼。 台中醫院中醫科康玉典醫師表示,17歲的陳小妹自小有過敏性鼻炎及異位性皮膚炎,這些過敏不但讓她身體不舒服,同時也影響到她的學習;國中三年級時,媽媽從朋友處得知三伏貼可改善過敏體質的訊息,於是帶著剛考完基測的她求診,連續三年接受三伏貼療法。今年陳小妹順利考上心中的理想大學及科系。 陳媽媽說,陳小妹第一次接受三伏貼療法後的那年冬天,早上起床打噴嚏的情形明顯減少許多,第二年後孩子自己覺得上課比較能專心、學習效果也進步許多,最重要的是可以不必再吃其他藥物,現在即使偶爾還是會打噴嚏、皮膚紅癢,但過敏症狀已有相當改善。 康醫師指出,冬病夏治是傳統中醫治療寒疾的重要經驗法則,意指陽氣最旺的夏天是治療容易在寒冷冬天發作疾病的最佳時機。三伏貼利用傳統中醫冬病夏治的原理,在一年當中天氣最熱的三天,以今年為例,三伏天在7月14、24及8月13,將具有溫熱性質的藥物敷貼在相關的穴位上,藉由持續的穴道刺激,進而達到補陽袪寒的效果。目前普遍用在氣喘、過敏性鼻炎及異位性皮膚炎的治療上。有臨床報告指出連續三年的三伏貼處理對於氣喘及過敏性鼻炎的療效可達80%以上。但是對於熱邪引發者,效果並不顯著。因此感冒、發燒、喉嚨痛等急性發炎情況並不適合三伏貼療法,另外,孕婦、三歲以下嬰幼兒,易產生接觸性皮膚炎者及蟹足腫體質患者等,也不適合進行三伏貼。

遠離塑化劑塑化劑成為您的臨門大敵了嗎?

遠離塑化劑塑化劑成為您的臨門大敵了嗎?#塑化劑

塑化劑、起雲劑掀起軒然大波,造成人心惶惶,都不知什麼東西可吃什麼東西不可吃,一些癌症,腎衰竭,長期洗腎,陰莖短小發育不良,男性女性化,性功能低下,不孕(女);不育(男),也不知是不是與長期吃了不該吃的東西有關,除了塑化劑以外,我們每天是否還吃了一些具有毒性而不自知的東西,包括各種香料,色素,空氣的污染,水質的污染等等。及其它不知名但還沒曝光的毒物呢?簡直防不勝防,無處可逃,可怕之至。所以本診所列出我們平常經常接觸到常見的塑化劑如下:一、較毒之塑化劑鄰苯二甲酸雙-2-乙基己基酯(DEHP):例如雨衣、鞋類、室內裝潢材質、皮革類仿製品、防水手套、桌布、浴室的窗廉、包裝食物的材料、地板瓷磚,以及小孩子的玩具都可發現DEHP的存在。鄰苯二甲酸二酯(MEHP):台灣孕婦DEHP代謝物MEHP,為美國的3.3倍。「成大醫院經院內76位孕婦同意,以收集尿液、問卷等方式調查,結果MBP(鄰苯二甲酸酯DBP代謝物)達81%,比美國高4.5倍,DEHP則高13倍。」鄰苯二甲酸二丁酯(DBP):台灣孕婦普遍來說,應該不會比美國孕婦更愛化妝、擦指甲油,體內DBP的量卻比美國孕婦高,十分不合理。DBP不只會提高女性得乳癌風險,也會傷害男性精蟲的活性。鄰苯二甲酸丁苯甲酯(BBP):美發現BBP影響女性荷爾蒙,口紅、指甲油塑化劑 恐致乳癌 美國一項最新化學實驗發現,口紅和指甲油可能會導致乳癌。這份研究報告指出,口紅和指甲油中的鄰苯二甲酸丁酯苯甲酯(簡稱BBP),會危害乳房組織健康,增加罹患乳癌的機率。鄰苯二甲酸二丁酯(MBP):成大曾針對七十六位孕婦的尿液、血液、飲食狀況等作調查,發現孕婦的尿液中DEHP的代謝物MBP、MEHP是偏高的,且是美國的十三倍。少喝手搖杯的飲料,若要喝也建議自戴鋼杯等。李教授表示,像是市場販賣的佛跳牆、豬腳等,若是將熱的食物直接放置塑膠容器中,會產生有毒物質;建議用瓷器、甕等來裝。鄰苯二甲酸二異壬酯(DINP):泛用可塑劑,為塑膠加工中廣泛使用的可塑劑,可使用於70℃之線材。鄰苯二甲酸二異癸酯(DIDP):泛用可塑劑,使用於90℃之線材,具優良之電氣性質,廣泛的應用於90度電線的被覆與絕緣。鄰苯二甲酸二正辛酯(DNOP):耐寒可塑劑,一次可塑劑,具有優異的耐寒性,揮發性較低。二、塑膠材質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PET :(寶特瓶) 塑膠回收代碼1號是PET,用在容器上就是俗稱的寶特瓶。PET最初的用途是做為人造纖維,及底片、磁帶等,在1976年才用於飲料瓶。 寶特瓶的硬度、韌性極佳,質量輕(僅玻璃瓶重量的1/9~1/15),攜帶和使用方便,生產時能量消耗少, 加上不透氣、不揮發,耐酸鹼,是碳酸飲料的好包材,廣為大容量的汽水瓶使用。而國際的趨勢亦顯示PET將是容器的主流,除碳酸飲料外,如清潔劑、洗髮精、礦泉水、食品用油、調味品、甜食品、藥品、化妝品、及含酒精飲料的包裝瓶子,都已在大量使用寶特瓶。辨識法:寶特瓶通常是無色透明的,有的加色成淺綠淺藍或茶色。 圓的PET瓶底下方有一圓點,瓶身其他地方無接縫,是最簡單的辨識方法。高密度聚乙烯HDPE:(塑膠袋)PE(聚乙烯)是工業、生活上應用最廣的塑膠,一般常分為高密度聚乙烯(HDPE)與低密度聚乙烯(LDPE)兩種,HDPE較LDPE熔點高、硬度大,且更耐腐蝕性液體之侵蝕。PE對於酸性和鹼性的抵抗力都很優良,目前市面上所見到的塑膠袋及各種半透明或不透明的塑膠瓶幾乎都是PE所製造,像清潔劑、洗髮精、沐浴乳、食用油、農藥…等,大部份以HDPE瓶來盛裝。辨識法:多半不透明,手感似臘,塑膠袋揉搓或摩擦時有沙沙聲。聚氯乙烯 PVC:(礦泉水瓶)PVC材質的發明相當早,且多方應用於工業產品中,由於PVC同樣具有其他塑膠材質的優點,且在加工上、可塑性上相當優良,加上價錢便宜,使用量很普遍,但大多在非食品方面,像水管、雨衣、書包、建材、塑膠膜、塑膠盒等等。 由於PVC瓶透氣性高,不會用來盛裝碳酸飲料,在食品容器上以礦泉水為最大宗,沙拉油瓶亦有部份使用PVC。另外PVC膜遇熱收縮度很好,廣泛用於盒外包裝及瓶外標籤上。辨識法:圓的PVC瓶底部為一條直線,是與寶特瓶的差別所在。PVC用力折會有白痕出現,在太陽底下長時間曝曬後會變鐵紅色;用火燒在邊緣會有青色火焰,延燒性差,所以火源一離開就停止燃燒是其特色。註:燃燒PVC時可能會釋出氯乙烯有毒單體,請在空曠通風處試驗。聚乙烯PE:是工業、生活上應用最廣的塑膠,一般常分為高密度聚乙烯(HDPE)與低密度聚乙烯(LDPE)兩種,HDPE較LDPE熔點高、硬度大,且更耐腐蝕性液體之侵蝕。PE對於酸性和鹼性的抵抗力都很優良,目前市面上所見到的塑膠袋及各種半透明或不透明的塑膠瓶幾乎都是PE所製造,像清潔劑、洗髮精、沐浴乳、食用油、農藥…等,大部份以HDPE瓶來盛裝。 辨識法:多半不透明,手感似臘,塑膠袋揉搓或摩擦時有沙沙聲。聚丙烯PP:(豆漿瓶)熔點高達167℃,耐熱,製品可用蒸氣消毒是其特點;PP與PE可說是二兄弟,但若干物理性能及機械性能比PE好,因此製瓶商常以PE製造瓶身,瓶蓋和把手用有較大硬度與強度的PP來製造,當然也有直接以PP製瓶的,最常見的是豆漿、米漿瓶,另有部份沙拉油瓶及乳品瓶罐。不過比較大的容器像水桶、垃圾桶、洗衣槽、籮筐、籃子等等多是以PP做成。PP做成的免洗餐具在台灣也相當風行,像「辦桌」宴會上常見的紅色塑膠碗、以及盛裝微波食品的塑膠盒,就是以PP做成。聚苯乙烯PS:(養樂多瓶、保麗龍餐具)PS吸水性低,且其尺寸安定性佳,可用射模、壓模、擠壓、熱成型加工,PS主要應用於建材、玩具、文具、滾輪、鑲襯(像冰箱的白色內襯)等,及工業的包裝緩衝材料。未發泡的PS在食品容器上有乳品業的瓶罐如養樂多、優酪乳、布丁盒、外帶奶茶杯、速食店飲料的杯蓋…等。發泡後的平板經真空成型廣泛用於一次性餐具,如保麗龍免洗餐具;另有以模具發泡成型者(上面有粒狀物)用於部份泡麵碗及咖啡杯、包裝用如冰淇淋盒、蛋糕盒等;衛生署規定以聚苯乙烯為原料的餐具不適合盛裝100℃以上的食品,所以保麗龍餐具也不適合裝100℃以上的食品,剛炸好的食品還是請稍冷卻後再放進去,也不要把油性食品包在保麗龍容器內放進微波爐裡加熱。辨識法:未發泡的製品,輕折就有白痕出現,並有擴散現象,通常以手即可撕裂。聚碳酸酯PC聚碳酸酯的耐磨性差。一些用於易磨損用途的聚碳酸酯器件需要對表面進行特殊處理。 聚碳酸酯是日常常見的一種材料。由於其無色透明和優異的抗衝擊性,日常常見的應用有CD/VCD光碟,桶裝水瓶,嬰兒奶瓶,防彈玻璃,樹脂鏡片、銀行防子彈之玻璃、車頭燈罩、動物籠子、登月太空人的頭盔面罩等等。三、塑化劑之應變多數民眾以為,只要避免保鮮膜受到高溫,就可避免有毒物質吃進嘴裡,但其實塑化劑是屬「親脂性」的物質,只要碰到油脂就容易溶出,最好不要讓保鮮膜直接碰觸到食物或加熱。經由飲食進入人體的DINP會排出體外嗎?DINP會被人體迅速代謝,72小時內有85%由糞便中排出,其中主要是在前24小時排出;其餘部分則由尿液排出。若曾食用或飲用含(高量)塑化劑的產品,是否需要去驗血或驗尿?醫院是否需要開特別門診來檢驗尿液中塑化劑之含量?A:因為絕大部分的DEHP及其代謝物在24~48小時內會隨尿液或糞便排出體外;而DINP在72小時內有85%由糞便中排出,其中主要是在前24小時排出,故驗血或驗尿來偵測體內塑化劑是不切實際的作法。「殘留身體內的塑化劑」或其他化學毒會對身體造成不良影響—如影響生殖系統及增加癌症或然率,其偵測應以量子頻率方式比對「組織內的殘留量」方是正確的方法。因為成人排出塑化劑毒需要2~3天,但小孩要排出塑化劑毒則需要2~3個月,所以您家中的小朋友若有長期吃果凍、飲料、零食、微波食品…等可能有長期遭受到塑化劑影響的家長?請注意!本院已有塑化劑的自然醫學特別門診,擔心小孩受到塑化劑不良影響的家長,請善加利用,意者請先來電預約。醫學上,可有其他方法不用藥物而能加強排除體內塑化劑等化學毒?A:我們身體雖然有自然代謝的功能,但提高自身的免疫力及排毒能力,也是不可獲缺的觀念。生活日用品中(牙膏、沐浴乳、洗髮精等合成洗潔精、化妝品等等)還含有各種有害化學物質,正經由皮膚悄悄地毒害你的健康、飲水中的鉛、補牙的汞合金、生魚片裡的重金屬,這些有毒礦物質正無聲無息地侵害你的身體。而這些因素正是引發過敏與疾病的病源。你不可不知!四、塑化劑之常見的食品、用品、化妝品汞:汞對人體的毒性作用的報導較多,並已引起醫學界的普遍重視。 近年來報導了很多與汞有關的,過敏反應,例如:空氣,深海大魚。早期的化妝品,為了達到美白的目的,常會添加汞鹽,消費者若是不慎使用到含汞的美白化妝品,剛開始,可達到美白效果顯著,但經過長時間後,汞累積在體內,反而會讓皮膚色素沉著,產生棕色、灰色的斑點,甚至會伴隨有發炎、脫皮等副作用,嚴重的還會導致腎病變及汞中毒等,因此早已禁止使用多年。 但含汞化妝品其實並沒有真正絕跡,由於國際交流日益頻繁,消費者出國自行攜回的化妝品,也發現有汞化合物的蹤跡存在。汞合金:用於牙體修復的汞合金是一種歷史悠久的牙科充填材料,是補牙用的銀粉物料,也存在食物、食水及空氣。苯:在若干軟性飲品,如部份汽水、果汁飲品、果汁味飲品、葡萄適中,其中的苯甲酸鹽類防腐劑(包括苯甲酸鈉、苯甲酸鉀、苯甲酸鈣)[16] 會跟維他命C(抗壞血酸)或異抗壞血酸發生化學作用,脫羧,形成少量的致癌物質苯。氯丁二烯:氯丁二烯橡膠防水膠是使用氯丁二烯橡膠(Chloroprene Rubber)此種耐水性、耐候性、耐化學藥品性極佳的橡膠所製備。其優異的耐候性與防水性在美國此材料做為防水用途已有70年歷史之久,建築物屋頂、地下室外牆、中庭花園、水箱、花台等防水及舊防水層之維修用。戴奧辛:像是火力發電、焚燒植物、聚氯乙烯(PVC)、垃圾焚化及吸煙等等,另外也可以透過非燃燒的環境中產生,例如漂白紙張或布料、生產含氯苯酚物質的作業。乙酸乙酯:主要使用作為溶劑和稀釋劑,傾向由於它的低成本、低的毒性和愉快的氣味。 例如,它是常用的清洗电路板和在一些指甲去膜劑(也使用丙酮和乙腈)。 咖啡豆和茶葉是脫除咖啡因的與這種溶劑。[3]也用于油漆作為活化計或硬化者。「需要的引證」乙酸乙酯是存在糖果店、香水和果子。 在香水,它迅速蒸發,留下香水的僅氣味在皮膚。氟:存在於食用水,應用於工農業,日常生活中及高科技中,如冶金、化工、農藥、化肥、玻璃、電鍍、塑膠、人造革、橡膠、航大工業,還有不少商家在牙膏中加入含氟化合物,可以有效防止蛀牙。甲醛:甲醛樹脂被用於各種建築材料,包括膠合板、毛毯、隔熱材料、木製產品、地板、煙草、裝修和裝飾材料,甲醛對皮膚及黏膜有刺激性作用,接觸過甲醛的皮膚可能出現過敏現象,嚴重者甚至會導致肝炎、肺炎及腎臟損害。鉛:可用於建築材料、電鍍的油漆、汽車廢氣、鉛酸蓄電池、槍彈和炮彈、焊錫、獎盃和某些合金。甲基乙基酮:用作溶劑、脫蠟劑,也用於多種有機合成,及作為合成香料和醫藥的原料。正丁醇:主要用作製造正丁酯類增塑劑的原料,包括鄰苯二甲酸酯、脂肪族二元酸酯和磷酸酯等,此類增塑劑廣泛應用於橡膠和塑料製品之中。此外,正丁醇還是有機合成中製取丁醛、丁酸、丁胺和乳酸丁酯等物質的原料,也用作有機染料,醇酸樹脂塗料添加劑,印刷油墨的溶劑,藥物(如維生素、抗生素和激素)、油脂和香料的萃取劑以及脫蠟劑。硝基苯:是工業上製備苯胺和苯胺衍生物(如撲熱息痛)的重要原料,同時也被廣泛用於橡膠、殺蟲劑、染料以及藥物的生產,硝基苯被用於塗料溶劑、皮革上光劑、地板拋光劑等,也被用於肥皂的廉價香料。四氯乙烯:又稱全氯乙烯,是一種有機化學品,被廣泛用於乾洗和金屬除油,也被用來製造其他化學品和消費品。苯酚:是一種常見的化學品,是生產某些樹脂、殺菌劑、防腐劑以及藥物(如阿司匹林)的重要原料。鈉:在很多種重要的工業化工產品的生產中得到廣泛應用。鈉鉀合金可以用作核反應爐的冷卻材料,有機合成的還原劑。可用於製造氰化鈉、維生素、香料、染料、鈉汞齊、四乙基鉛、金屬鈦等,還可用於石油精製等方面。鈉可用在鈉蒸氣燈中,尤其在內燃機用的致冷閥中作為一種傳熱劑。甲苯:在現今實際應用中常常替代有相當毒性的苯作為有機溶劑使用,還是一種常用的化工原料,可用於製造炸藥、農藥、苯甲酸、染料、合成樹脂及滌綸等。同時它也是汽油的組分之一。三氯乙烯:主要用作金屬脫脂和羊毛及織物的乾洗劑,樹脂、瀝青、煤焦油、醋酸纖維素、硝化纖維素、橡膠和塗料等的溶劑。在醫藥上用作麻醉劑,農藥上是合成一氯醋酸的原料。以上如此多種塑化劑充斥在我們的生活中,預防之道,最好的方法就是利用排毒的方法,每個月固定排毒幾天,把一些已知未知的身体中多餘的污染物全部排除,但要如何排毒,對身体會不會有不良的影響,就要有一定的自然醫學療法,例如:無病的人如何排毒,有病的人如何排毒,為了讓大家有機會深入瞭解自然醫學,所以有一個好消息要報給大家知道!「免費自然醫學講座」時間:每週四上午11:00~11:40地點:本院3樓主講人:羅大恩院長,有興趣者,請洽櫃檯預約登記。關於近日有毒塑化劑事件有如滾雪球一般,波及層面越來越大,引起廣大民眾關注及擔心,專家學者提醒大家不必過度恐慌,只要提高自己的免疫力及排毒能力,塑化劑便可排出體外 。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