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產

妊娠糖尿病憂早產 中醫調理穩定血糖

妊娠糖尿病憂早產 中醫調理穩定血糖#早產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一名挺著肚子的孕婦來看診,憂心地說:「蔡醫師,我上次產檢時『喝糖水』檢查,結果在及格邊緣,該怎麼辦?」她拿出檢查報告,停了一下又問:「這樣就是妊娠糖尿病嗎?對寶寶會有什麼影響?」杏儒中醫診所院長蔡易昌中西醫師表示,妊娠糖尿病,顧名思義就是懷孕中才出現的糖尿病,也就是指懷孕前沒有糖尿病病史,但在懷孕時卻出現高血糖的現象,根據統計,大約4~7%的孕婦會發生妊娠糖尿病。合併症恐造成胎兒先天畸型懷孕的婦女因為要供應胎兒營養及保護胎兒,胎盤會製造多種荷爾蒙,這些荷爾蒙會抵消胰島素的作用,而使孕婦血中的胰島素需要量愈來愈大。懷孕12周以後,胰島素的需要量會開始增加,懷孕20周以後,維持正常血糖所需的胰島素增加,這時候胰臟若無法分泌足夠的胰島素,就會造成血糖過高,這就是妊娠糖尿病。一般來說,妊娠糖尿病只會在懷孕的中、後期出現,等生產完,胎盤排出,造成血糖偏高的主要因素消失了,胰島素的分泌自然恢復為懷孕前的狀態。妊娠糖尿病可能會產生的合併症很多,有羊水過多症、酮酸中毒、妊娠高血壓、水腫、急性腎盂腎炎、早產等。胎兒則可能會產生先天畸型、胎死腹中、巨嬰症、新生兒呼吸窘迫症候群、新生兒低血糖症、新生兒黃疸症或低血鈣症等,如果不能及早發現並加以控制,生產時發生肩難產或需要剖腹產的機會大增。妊娠糖尿病最重要的是飲食及運動的調整,正確的飲食方式,在不影響胎兒生長的情況下,控制熱量攝取,適量運動對血糖的控制也有幫助。如果經過飲食控制及適量的運動,仍無法將血糖控制好,此時就必須給予胰島素注射治療,減少併發症產生。同時調理胰島素不足 穩定寶寶發育中醫對於妊娠糖尿病的治療,是依照每個人不同的體質辯證論治。臨床上常見以虛證為主,又以氣陰兩虛證較為常見,其他像是脾腎兩虛證、肝腎兩虛證、心脾兩虛證、心氣陰虛證、心腎不交證、脾胃兩虛證等,在調理各臟器虛損的同時,又要同時針對胰島素不足及胰島素抗性來調理,不但可以穩定孕婦的血糖,也可以讓寶寶的發育穩定,減少併發症的產生,又可以加速孕婦產後的恢復,可說是一舉數得!(文章授權提供/杏儒中醫診所)

懷孕缺鐵 恐導致早產、低出生體重

懷孕缺鐵 恐導致早產、低出生體重#早產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依據國民健康署104-107年「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結果,我國15-49歲育齡婦女貧血的比率為18.6%(血紅素濃度<12 g/dL視為貧血),其比例已逐年下降(102-105年、103-106年貧血率依序為22.40%、19.54%)。育齡婦女約2成有貧血現象孕媽咪營養充足是寶寶健康成長的重要關鍵!為能傳輸重要的營養素幫助寶寶健康發育,懷孕期間鐵的需求量會較一般成人增加,國民健康署呼籲有懷孕計畫的婦女孕前就應該注意攝取富含鐵質的食物,將身體調整至良好健康狀態,以孕育健康的下一代。懷孕期缺鐵 可能導致胎兒早產、低出生體重女性進入青春期後至更年期前,每月皆會有經血的流失,為出現貧血的高風險族群,貧血症狀包含容易感到疲勞、嗜睡、頭暈、體能衰退、臉色蒼白等,其中最常見的類型即為缺鐵性貧血。若進入懷孕階段,孕媽咪會因生理變化而增加血液量,再加上分娩時的大量出血及哺育母乳導致的鐵質耗損,此時母體對鐵的需求量將會不斷增加。鐵是製造母體及胎兒血紅素的重要元素,若懷孕期間鐵缺乏可能導致胎兒早產、低出生體重,且新生兒出生4個月內所需的鐵質主要來自孕期母體的提供,若未能於懷孕期間儲備足夠的鐵,可能造成寶寶生長發展遲緩。孕前留意鐵攝取4原則 儲備關鍵營養依據國民健康署「國人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取量」建議,成年女性每日建議鐵攝取量為15mg,並提供減少貧血的飲食原則如下:1.多吃富含鐵的食物:平時注意食用含鐵量高的食物,例如:海產類(文蛤、章魚、蚵仔等)、肝臟、紅色肉類,但不宜超過每日建議攝取量。2.多吃深色蔬菜:富含鐵質的動物性食物常含有高量脂肪,而深綠色蔬菜的鐵吸收率雖然較低,但亦可作為部分鐵質的來源,例如:莧菜、甜碗豆、紅鳳菜等。3.多吃維生素C:用餐中或餐後一起食用富含維生素C的新鮮當季水果,可促進鐵吸收。4.避免用餐喝茶:茶中的單寧酸會與鐵形成不溶性化合物,減少近50%的鐵質吸收,建議不要於用餐時喝茶類飲料。一般成年女性若出現貧血症狀,建議就醫進行血液檢查;有生育規劃的婦女在懷孕前即需注意營養攝取量,如有需要應洽詢營養師改善飲食,或在醫師處方指導下補充相關補充劑。孕婦產前檢查及營養諮詢服務 預約健康好孕為能瞭解孕媽咪及寶寶的健康狀況,以及早發現異常及早治療,我國提供孕婦免費10次產檢,其中於第1次產檢之血液常規檢查進行血紅素濃度檢驗,並包含2次一對一衛教指導服務,強化準媽咪孕期營養健康識能。民眾如有任何孕前、孕期及產後營養的問題,歡迎撥打孕產婦關懷諮詢專線0800-870-870(國語諧音:抱緊您,抱緊您),將由專業人員解答及主動致電回復,或至「孕產婦關懷網站」(https://mammy.hpa.gov.tw/)查詢孕期照護資訊,歡迎準爸媽們多加利用!

早產兒照護眉角多事先預防少遺憾

早產兒照護眉角多事先預防少遺憾#早產

當許多家庭沉浸在足月新生兒誕生的喜悅中時,部分父母卻因早產兒「巴掌仙子」的來到,感到無比擔憂…亞東醫院新生兒科主任梁翔醫師表示,巴掌仙子或許剛開始各項成長指標比較不理想,但是只要經過醫護團隊及家長的悉心照料,仍然可以跟其他足月出生的孩子一樣跑跳自如,甚至表現得更加傑出。為了瞭解早產寶寶出院後的健康狀況及生活適應情形,亞東紀念醫院特於今年母親節前,舉辦「早產兒回娘家」活動,邀請50對早產兒父母帶著寶貝齊聚一堂,分享小小巴掌仙子的成長奇蹟,共度一個溫馨的母親節。預防早產比治療重要  母體體內待足能降低合併症機率梁翔醫師指出,早產兒依據出生體重分為「低體重」,即出生體重低於2500公克;以及「極低體重」,即出生體重低於1500公克。由於各器官尚未成熟,低出生體重的早產兒比一般足月兒更容易出現發展遲緩的問題。如何讓每位早產兒都能定期追蹤生長發育情形,適時給予介入是醫療團隊跟早產兒家庭共同關心及努力的目標。推薦家有早產兒的父母們可多加詳閱國民健康署e化平台刊載的「早產兒居家照顧手冊」,其內容涵蓋早產兒照護相關知識及技能,能幫助父母照護每位巴掌仙子平安長大。梁醫師進一步說明,造成早產因素眾多,目前已知的相關原因包括: 生活習慣:抽菸、喝酒、使用成癮藥物; 孕前狀:如懷孕年齡小於18歲或大於40歲、未婚懷孕及子宮閉鎖不全等現象; 孕期狀:如感染、發燒、多胞胎、子宮有畸型及胎兒染色體異常或先天性畸型等。如能提前預防、排除上述情況,便能減少早產機率。胎兒能在母體的時間愈久達到足月,得到合併症的機會愈低。早產兒照護眉角多 居家環境特重防汙抗染梁醫師表示,早產兒因為各器官的不成熟,容易有各種問題,常見的合併症包括: 急性的:呼吸窘迫症候群、腦室內出血、開放性肺動脈導管、壞死性腸炎及敗血症等; 慢性的:有慢性肺病、視網膜病變、腦室旁白質軟化症及聽力影響等。梁翔醫師呼籲,家有早產兒的居家環境應避免空氣污染,建議不要抽菸或燒香。居家照顧上要特別注意預防感染,特別因為早產兒的抵抗力低,照顧者要勤洗手,避免到人多擁擠的公共場所,如百貨公司、餐廳等,同時早產兒也應定期完成所有預防注射。亞東紀念醫院小兒部主任梁昭鉉醫師提醒,部份長大後的早產兒,也許有發展遲緩的問題,在生理成長或動作發展方面,應注意他們的身高、體重及頭圍是否配合矯正年齡;此外,早產兒需要更多的營養才能追得上正常嬰兒的生長發育。梁昭鉉醫師呼籲,早產兒併發症的後續門診追蹤檢查,是早產兒成長非常重要的一環,包括:生長發展評估、神經肌肉發育評估、心智發展、視力發展等,都是需要父母和照顧者共同努力,才能達到「早期發現,早期療育」的目標。

準爸爸逾40歲 孩子自閉症風險增!

準爸爸逾40歲 孩子自閉症風險增!#早產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你預計幾歲結婚?幾歲生小孩?育齡未婚或甫新婚的夫妻常被關切,這些熟悉又讓人困擾的問候。現代女性考量學業、職涯規劃及升遷機會,常將婚育計畫延後。然而,高齡產婦自身及孩子健康,都會提升風險。高齡婦女生產風險高 胎兒缺陷發生率提升國民健康署表示,高齡婦女發生不孕、流產、早產、死產、高血壓、妊娠糖尿病等高危險妊娠合併症的風險增加,隨著準媽媽年齡升高,胎兒低出生體重、染色體異常或發生其他先天缺陷的發生率也提升。依據資料顯示,國人105年平均初婚年齡男性為32歲,女性29.7歲。女性105年生育第1胎平均年齡為30.7歲,年齡為35歲以上者占近2成。25至29歲生產,新生兒低出生體重比例最低,早產兒比例亦最低。40歲以上產婦早產兒比例高達25至29歲的2倍。40歲以上父親 恐致孩子自閉症、躁鬱症新生兒早產,除易為低出生體重或極低出生體重,還容易因器官未成熟,發生包括腦室內出血、視網膜病變、聽力受損、慢性肺部疾病及開放性動脈導管等合併症。準爸爸的年齡對寶寶健康亦是風險,40餘歲以上的準爸爸與寶寶罹患自閉症、精神分裂症或躁鬱症等疾病相關,顯示適齡生育對寶寶健康的重要性。國民健康署補助每位孕婦10次產前檢查、2次產前衛教指導、1次超音波檢查、1次乙型鏈球菌篩檢。對34歲以上、本人或配偶罹患或家族有遺傳性疾病、曾生育過異常兒、孕婦血清篩檢疑似染色體異常之危險機率大於1/270者、經超音波篩檢胎兒可能有異常者、胎兒疑似基因疾病等高風險孕婦,提供產前遺傳診斷及遺傳性疾病檢查。

台灣首例!臍帶血救腦麻兒

台灣首例!臍帶血救腦麻兒#早產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因車禍早產被診斷為重度腦性麻痺的王小弟,原本雙手緊握無法張開,四肢僵硬無法翻身、學走路,接受自身臍帶血回輸治療,術後4個月便能起身,現在也能自行走路。不僅如此,王小弟的表達能力、視聽覺等觀察能力都相當正常,是台灣首例自存臍帶血成功的案例。常伴隨智能不足、行為、視聽覺、語言障礙由於早產兒腦部血管發育不成熟,容易發生腦室內出血,造成腦部輕重不等的傷害。雙和醫院小兒部小兒神經科主任王傳育表示,目前腦性麻痺的發生率約為2~5/1000,經常伴隨著智能不足、行為、視聽覺、語言與學習障礙。從文獻報告得知,專注臍帶血幹細胞研究的美國杜克大學博士暨國際臍帶血協會(Cord Blood Association;CBA)理事長Dr. Joanne Kurtzberg曾為8個腦性麻痺兒童進行自體臍帶血回輸治療,其中75%恢復良好。異體移植患者可能因排斥狀況成效不佳王傳育醫師表示,一般來說,若是接受異體移植臍帶血的患者,可能會因為排斥現象而造成成效不佳,而若是代謝異常、有障礙的患者,也可能會因為輸回體內的血液造成潛在疾病風險。此例中王小弟是利用自體臍帶血回輸,所以可以不用擔心排斥問題,王小弟從輸血前不會翻身到如今能靠雙腳站立,具有不錯的表達能力及認知、學習功能,臍帶血幹細胞治療的方式,無疑是對新生兒腦性麻痺兒童帶來新契機。臍帶血能量強、來源容易、配對條件寬台大醫院小兒部醫師林凱信表示,一般在造血幹細胞的移植包含:骨髓移植、周邊血幹細胞移植以及臍帶血移植,而臍帶血相較於前兩者,具純淨、能量強、來源容易、且配對條件較寬鬆特性。王傳育醫師說明,美國臍帶血幹細胞移植已超過700例,在非惡性疾病臍血移植成績比骨髓移植成績好,成功率可達6成。至今臍帶血可以使用的疾病也已達到80種以上,對於化學治療效果不佳的患者而言,嘗試臍帶血移植也可以是另一種不錯的選擇。另外,王傳育醫師呼籲,希望主管機關能放寬臍帶血治療的限制,讓更多患者能尋求更多元的治療。

孕婦牙周病 早產機率高7倍

孕婦牙周病 早產機率高7倍#早產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相較於沒有牙周病的孕婦,罹患牙周病的孕婦較容易早產,而且容易生出低體重嬰兒。分娩一般發生在懷孕第40週前後(最後一次月經的首日加280天)。若提早在22到36週之間生產,則視為早產。早產兒的出生體重若低於1000克,會較難存活。牙周病愈嚴重的人 愈有可能生下低體重嬰兒此外,早產兒容易罹患早產兒視網膜病變等疾病。若有早產或者是出生體重偏低的情形時,必須安置在保溫箱或NICU(新生兒加護病房)內,並限制和母親接觸,也無法直接哺餵母乳。雖然早產是迫於無奈,但還是儘可能避免。根據美國北卡羅來納大學的研究,沒有牙周病的孕婦早產率是6%,相較於此,在懷孕期間牙周病惡化的孕婦,有43%的人早產。也就是說,有牙周病的孕婦比沒有牙周病的孕婦,發生早產的可能性高了7倍。據說,飲酒會導致早產的機率增加三倍,相比之下,牙周病帶來的風險何其高。此外,根據其他研究,在早產孕婦的羊水中,發現了和口腔牙垢裡相同的細菌。另有研究指出,牙周病愈嚴重的人,愈有可能生下低體重嬰兒。牙周病菌不只影響母體,可能會影響到胎兒。牙周病沒有改善的孕婦 體重少約兩百克日本國內也有相關研究,研究結果和國外的研究結果相同。岡山大學研究所醫齒藥學總合研究科預防齒科學的研究團隊,花了三年的時間,針對203位孕婦進行調查。孕婦們在懷孕期間接受牙周病的治療,牙周病有好轉的群組,生下的嬰兒體重平均是3997.3克,很接近平均體重;而牙周病未見改善的群組,嬰兒的體重平均是2776.5克,足足少了約兩百克。在懷孕第38週出生的嬰兒,大腿骨的長度較短,也就是有發育較慢的傾向。孕吐容易讓口腔環境引起蛀牙、牙周病懷孕中的女性容易罹患牙周病或是牙周病容易惡化,這在牙科的臨床現場是早就知道的事情。原因是女性一旦懷孕,荷爾蒙會開始急劇變化,黃體素會減少。再來,因為孕吐等身體狀況的改變,唾液的酸度會變高,這樣的口腔環境容易引起蛀牙或牙周病。很多女性在懷孕期間發生牙齦腫脹的牙齦炎,也和女性荷爾蒙有關。孕婦在產檢時常被建議做口腔檢查,也是這個緣故。據推測,牙周病菌會隨著血液運行到子宮和胎盤,進而引起炎症,引發陣痛。另外,隨羊水而來的牙周病菌或許會對胎兒造成不良影響,並妨礙胎兒發育。這也和生下低體重嬰兒有關。幾乎每個女性都知道,懷孕時要遠離菸酒,並注意飲食。同時,懷孕時也要治療蛀牙和牙周病,希望更多女性可以知道這項懷孕時的常識。(本文摘自/0~100歲都需要的咀嚼力/天下生活出版)

孕婦染流感 恐提高早產風險

孕婦染流感 恐提高早產風險#早產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依據疾管署統計資料顯示,歷年流感重症及死亡個案中,約有7至9成具慢性病史,財團法人肺病防治基金會醫師盤松青特別呼籲,慢性病患者如感染流感,可能使原本慢性疾病惡化,更可能引發嚴重併發症,需要住院治療,甚至可能危害性命,因此慢性病患者應儘快接種流感疫苗,才能降低因流感引發重症或死亡的風險。接種疫苗對孕婦及胎兒無危險性臺灣婦產科醫學會陳治平主任指出,女性懷孕期間因體內賀爾蒙變化,心肺功能受到影響,免疫系統對流感病毒的抵抗力較差,感染流感後易引發嚴重併發症及死亡風險,同時也提高胎兒流產、早產或死產的機率,依據相關研究資料顯示,接種流感疫苗對孕婦本身及胎兒均無特殊危險性,建議準媽媽們可以與醫師討論,儘早接種流感疫苗保護自身及胎兒健康。產後6個月內婦女應接種疫苗臺大家醫科醫師曹玉婷表示,由於出生6個月以內的嬰兒還不適合接種流感疫苗,媽媽是與寶寶有最多親密接觸的人,因此呼籲產後6個月內婦女應接種疫苗,也建議家中其他成員以及照顧者,可以自費接種流感疫苗,保護家中嬰幼兒健康。病毒傳染力強 接種後4周才有保護力疾管署表示,歷年流感疫情約在11月下旬開始升溫,目前公費流感疫苗接種數已逾500萬劑,流感病毒傳播力強,接種流感疫苗需2至4周才會產生足夠保護力,呼籲50歲以上民眾、嬰幼兒、高風險慢性病患及孕婦等流感後併發重症的高危險群,為保護自己與家人,請把握疫苗接種機會,儘快接種疫苗,做好最佳防護措施。

孕婦有牙周病 早產機率高7倍

孕婦有牙周病 早產機率高7倍#早產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相較於沒有牙周病的孕婦,罹患牙周病的孕婦較容易早產,而且容易生出低體重嬰兒。分娩一般發生在懷孕第40週前後(最後一次月經的首日加280天)。若提早在22到36週之間生產,則視為早產。早產兒的出生體重若低於1000克,會較難存活。此外,早產兒容易罹患早產兒視網膜病變等疾病。若有早產或者是出生體重偏低的情形時,必須安置在保溫箱或NICU(新生兒加護病房)內,並限制和母親接觸,也無法直接哺餵母乳。雖然早產是迫於無奈,但還是儘可能避免。根據美國北卡羅來納大學的研究,沒有牙周病的孕婦早產率是6%,相較於此,在懷孕期間牙周病惡化的孕婦,有43%的人早產。也就是說,有牙周病的孕婦比沒有牙周病的孕婦,發生早產的可能性高了7倍。據說,飲酒會導致早產的機率增加三倍,相比之下,牙周病帶來的風險何其高。此外,根據其他研究,在早產孕婦的羊水中,發現了和口腔牙垢裡相同的細菌。另有研究指出,牙周病愈嚴重的人,愈有可能生下低體重嬰兒。牙周病菌不只影響母體,可能會影響到胎兒。日本國內也有相關研究,研究結果和國外的研究結果相同。岡山大學研究所醫齒藥學總合研究科預防齒科學的研究團隊,花了三年的時間,針對203位孕婦進行調查。孕婦們在懷孕期間接受牙周病的治療,牙周病有好轉的群組,生下的嬰兒體重平均是3997.3克,很接近平均體重;而牙周病未見改善的群組,嬰兒的體重平均是2776.5克,足足少了約兩百克。在懷孕第38週出生的嬰兒,大腿骨的長度較短,也就是有發育較慢的傾向。懷孕中的女性容易罹患牙周病或是牙周病容易惡化,這在牙科的臨床現場是早就知道的事情。原因是女性一旦懷孕,荷爾蒙會開始急劇變化,黃體素會減少。再來,因為孕吐等身體狀況的改變,唾液的酸度會變高,這樣的口腔環境容易引起蛀牙或牙周病。很多女性在懷孕期間發生牙齦腫脹的牙齦炎,也和女性荷爾蒙有關。孕婦在產檢時常被建議做口腔檢查,也是這個緣故。據推測,牙周病菌會隨著血液運行到子宮和胎盤,進而引起炎症,引發陣痛。另外,隨羊水而來的牙周病菌或許會對胎兒造成不良影響,並妨礙胎兒發育。這也和生下低體重嬰兒有關。幾乎每個女性都知道,懷孕時要遠離菸酒,並注意飲食。同時,懷孕時也要治療蛀牙和牙周病,希望更多女性可以知道這項懷孕時的常識。(本文摘自/0~100歲都需要的咀嚼力/天下生活出版)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