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

疫情、諾羅來攪局 醫籲:寶寶腸道健康掌握三重保護力

疫情、諾羅來攪局 醫籲:寶寶腸道健康掌握三重保護力#嬰兒

今年母親節,新手媽咪壓力一定不小,不僅新冠疫情衝擊,最近又有諾羅病毒來攪局;媽咪不但要顧好自己的健康、也要照顧寶寶免於病毒的危害,雙倍辛苦可想而知。 最近就有不少媽咪詢問該如何增進寶寶的免疫力?卓越皮膚科兒科聯合診所院長顏俊宇說,寶寶腸道的健康與免疫力好壞有直接關係!「寶寶的腸道問題多半是因為吃進去的食物所引起;尤其近期是諾羅病毒的高峰期,門診經常可見寶寶出現消化道不適的症狀造成嘔吐、發燒或拉肚子、水瀉等等。」 由於嬰幼兒時期是發展免疫力最重要的階段,寶寶的營養攝取來源要格外重視!而母乳因為具有其他乳源所沒有的保護因子與益菌生,能夠增強免疫力,讓處於發育期的寶寶腸道有更足夠的保護力來抵禦外來病毒的侵襲。 母乳中的兩大關鍵營養素「HMO母乳寡醣與核苷酸」 「國際嬰幼兒營養專家曾投入20年研究發現,母乳中的兩大營養素:HMO母乳寡糖及核苷酸,是提供寶寶腸道保護力的最佳來源。」顏俊宇指出,HMO母乳寡醣是提供先天保護力的第一道防線,有研究發現,與其他沒有攝取HMO母乳寡醣的寶寶相比,可以降低寶寶52%常見的感染風險。 HMO母乳寡醣在提升寶寶先天免疫力上有三道重要作用,包括能預防壞菌附著於腸道、調節平衡全身的免疫反應,以及可做為腸道的益菌生功能,「簡單來說就是可以增加腸道好菌的數量。」 「核苷酸則與免疫細胞的組成有關係,對後天免疫系統形成很重要。」他進一步解釋,人體細胞上有很多免疫細胞的接受器,增強後即能刺激免疫細胞的活化。「更重要的是,這兩大營養素是相輔相成,HMO母乳寡醣可以調節免疫系統,加上與母乳等量核苷酸,能達到更健全、平衡由內而外的保護力。」 三重保護力更全面!水解舒復提供寶寶腸道多重保護 雖然母乳是寶寶最好的營養來源,但仍有媽咪會在某些狀況下不能持續哺乳,如何找到更貼近母乳的替代方案,給予更全面的營養與免疫力,是媽咪普遍的困擾。 顏俊宇指出,配方奶中的蛋白質是以牛奶蛋白製作出來,與母乳蛋白不同,容易讓寶寶產生牛奶蛋白敏感的問題。「如果能將配方奶的大分子經過水解技術分解成比較容易吸收消化的小分子,同時融入可以改變腸道菌叢生態的益菌生,對寶寶消化道的發展會更有幫助。」而銜接先天及後天免疫力、與水解蛋白結合益菌生,這三重保護力,不只能幫助打好寶寶的健康基礎,也能讓媽媽們三倍好顧。 在疫情仍未明朗的母親節前夕,顏俊宇也提醒家長,要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平常居家的清潔工作要做得更仔細,同時也要避免帶太小的寶寶前往密閉的空間,才能更全面守護自己與寶寶的健康,安全無虞地享受母親節的喜悅。 (圖/卓越皮膚科兒科聯合診所院長 顏俊宇醫師)

嬰兒鮮紅血管瘤「持續長大」該治療嗎?醫「5點」判斷

嬰兒鮮紅血管瘤「持續長大」該治療嗎?醫「5點」判斷#嬰兒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4個月大的小莓被媽媽帶來常規預防注射門診。媽媽說,小莓吃得好也睡得好,出生後的這幾個月還算乖巧好照顧,生長曲線和發展都不錯,但是有件事情讓媽媽一直有些擔心。解開小莓的衣服後,可以看到她身上有一顆橢圓形凸起,超過2公分的鮮紅色血管瘤,在小莓小小的身體上顯得特別醒目。小莓媽媽說,其實從出生時就有發現她全身從頭到腳有好幾顆大大小小的血管瘤,包括眼皮、耳朵、後腦杓都有。大部分的血管瘤隨著時間過去也慢慢消失,剩下零星幾顆還一直都存在。雖然數量變少了,但是媽媽也發現,身上那一大顆血管瘤有漸漸長大的趨勢。是不是有需要治療了呢?血管瘤發生原因不明 嬰兒最常見良性腫瘤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呂馨詠說,嬰兒血管瘤(infantile hemangioma)的發生率約5%,為嬰兒時期最常見的良性腫瘤,較常發生在女孩、雙胞胎、低體重新生兒、早產兒,以及白人。目前對發生的機轉仍不是很了解。大部分的嬰兒血管瘤都不大,會自己慢慢消失,不需要治療。但是,有少部分的嬰兒血管瘤會在1到3個月大這段時間快速生長變大,而可能對孩子造成身體上或外觀上的影響。另外,生長在特定位置的嬰兒血管瘤也可能有合併其他器官異常的狀況。根據位置、型態決定 滿月後便可接受治療因此,醫師會根據病童的血管瘤大小、型態、數量、位置、生長速度建議是否需要治療和進一步檢查。例如,若病童的血管瘤長在呼吸道上,可能會造成孩子有反覆類似哮吼的低沉咳嗽聲,甚至可能造成呼吸困難;若血管瘤長在眼睛附近,可能造成孩子眼皮下垂以及對視力造成影響;比較大片或是在容易摩擦處的血管瘤則可能造成潰瘍,而產生疼痛、流血、並且日後可能留下疤痕。若嬰兒血管瘤較大,或是其位置、型態較像是會對孩子造成健康或外觀上的影響時,呂馨詠建議在孩子1個月大之前就可以考慮開始使用口服乙型交感神經阻斷劑(propranolol),較為表淺小顆的血管瘤則可以嘗試外用製劑(timolol)進行治療。藥物治療須持續6個月以上,且多會到病童滿1歲後再停藥。這種藥物對大部分兒童都是安全的,只有少數人口服使用後可能出現心跳變慢、血壓下降、呼吸困難等副作用。另外,一些特定位置大小的血管瘤也可以考慮雷射或其他外科治療。(本文獲健康醫療網授權轉載,原文為:嬰兒血管瘤超醒目 治不治療怎麼判斷?)

濕疹是夏天好發?還是冬天好發?

濕疹是夏天好發?還是冬天好發?#嬰兒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過了清明節的台灣,在梅雨來臨之前開始變得悶熱、濕悶的天氣,家中若有濕疹的寶寶在照護上會變得特別辛苦!臨床上常見到家長們因為見到「濕疹」兩個字,就積極的盡量想要保持寶寶皮膚患部的乾燥,其實常常會適得其反,造成症狀更不好控制。「該要保持乾燥?還是保持濕潤?」這是個不好回答的問題!因為濕疹在冬天和夏天都會發作,不能過度濕潤也不能過度乾燥,所以如果家中有寶寶患了濕疹,照護上會非常不容易,也會是一項讓家長非常無助的長期困擾!這些現象都是濕疹?依照不同的病程,上述症狀都會出現,有些案例會出現水泡、滲出 組織液、糜爛等症狀,覺得皮膚一直很濕。有些會出現皮膚增厚、 龜裂、皮屑脫落等,一直覺得皮膚很乾。為什麼同樣是濕疹,症狀 會這麼兩極?濕疹是一組皮膚多形性的損傷,容易產生嚴重的搔癢,並且是非常 容易復發的一種發炎性的皮膚病。所謂「多形性的損傷」,簡單說 就是可以出現上述「乾」和「濕」症狀。 又是濕,又是乾,照護好難?濕疹患者,特別是小寶寶,皮膚非常敏感而脆弱,在照護上不能太濕,也不能太乾。真的很難!過了清明節,天氣開始變熱了,這時候要避免汗水的刺激造成症狀更為明顯: 發現寶寶有出汗讓衣服濕了,便要盡快更換。 最好選擇棉質的衣服,可以將汗水吸附在衣服上,而不會在皮膚上乾掉,刺激皮膚。 即使是夏天,也是要注意保濕,記得要用護膚乳液在擦乾寶寶流  汗後的身體讓皮膚保持濕潤。 沐浴時避免洗太熱的水,或是浸泡太久而增加皮脂的流失。  避免使用具刺激性的肥皂。濕疹該如何預防和有哪些治療呢?治療仍是以藥物為主,發病時改善效果較為顯著。 口服抗組織胺:抑制搔癢,減少搔抓、症狀加重、感染等。  類固醇軟膏:可以改善過敏、發炎。  日常預防可以非藥物為主,避免或是減少復發。 減少刺激:雖然濕疹的病因仍不明確,若是有已知的刺激物或是過敏原會引發濕疹,應該儘量避免接觸或是食用。 保濕劑:保持皮膚患部的乾淨與滋潤可以促進症狀的恢復,並且有預防症狀發作的可能。 益生菌株 LGG 與 BB-12可以改善和預防輕度異位性皮膚炎的症狀。當發現小寶寶出現上述濕疹症狀時,請務必就醫,並且遵照醫師的建議按時使用藥物將急性期的症狀予以控制。氣溫上升之際,家長們必須要更有耐心給予寶寶照護,同時降低汗水對症狀引起的刺激。治療的過程中必須要減少搔抓造成症狀加重或是感染的發生。合併使用乳液和補充益生菌株LGG 與 BB-12 可以加快恢復的時間, 改善和預防濕疹症狀的發生。 (臺北榮總關渡醫院小兒專科 吳子聰教授)

有效止瀉防脫水  寶寶免受苦

有效止瀉防脫水 寶寶免受苦#嬰兒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入春後是每年急診、門診腹瀉就診的高峰期,根據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2021年三、四月腹瀉群聚事件超過 150 起,其中超過七成屬病毒性腸炎所引起。進入新冠肺炎疫情的第三年,雖然民眾已經習慣戴口罩與噴酒精做手部清潔,但對於即將到來病毒性腸炎的威脅,也應提高警覺並做好應對措施。如出現嘔吐、腹瀉等腸胃不適症狀應儘速就醫。 家裡有小寶寶的民眾,最近特別要注意現在是病毒性腹瀉的好發期,如何預防和護理呢?小寶寶腹瀉有以下幾種類別:1.生理性腹瀉:常見於母乳餵養的小嬰兒。2.感染性腹瀉:又分為『細菌性』與『病毒性』,六個月到兩歲的嬰幼兒較常見為病毒感染性腹瀉。病毒性腸炎有以下幾種特性:• 發病快,會發燒(38 度~40 度C)。• 初期會有類似感冒的症狀,咳嗽和流鼻水。• 小寶寶有的會先出現嘔吐再出現腹瀉。• 大便次數多,以水為主,有少量黏液。• 容易流失過多的水分而發生脫水的現象。• 一般會持續一週左右。 病毒性腸炎常見的主要症狀是腹瀉、嘔吐和發燒,就醫後應注意排泄物的清理避免傳染給其他家人。一定要記得勤洗手,因為75%的酒精不能殺死引起病毒性腸炎常見的病毒,如諾羅病毒、輪狀病毒、腸病毒等。病毒性腹瀉除了補充水份和電解質以外,也要注意腸道有益菌的攝取。根據一項急診腹瀉的臨床研究顯示,病毒性腹瀉持續的時間約一週,期間給予口服電解質補充液雖然可以預防脫水的發生,但是無法縮短腹瀉持續的時間。若是同時給予含有益生菌株LGG 的口服電解質補充液,不僅腹瀉的時間可縮短,而且在糞便的檢體中幾乎沒有發現病毒的存在。關於嬰幼兒益生菌的補充,應該特別要注意到產品的安全性與有效性,根據2014 年歐洲小兒腸道營養醫學對於兒童感染性疾病急性腸胃炎的治療指引,LGG專利益生菌是國際醫學會可使用於腹瀉治療的益生菌株,合併口服電解質補充液減緩並縮短應腹瀉時間。提醒民眾,在病毒性腹瀉感染的好發期間,應該要注意個人衛生,特別是以肥皂洗手,以避免病毒性腸炎的感染與傳播。(臺北榮總關渡醫院小兒專科 吳子聰教授)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