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

腸絞痛新生兒不明原因哭鬧的元兇!

腸絞痛新生兒不明原因哭鬧的元兇!#嬰兒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家裡寶寶經常反覆哭鬧?是渴了?餓了?還是尿布濕了?三個月前的新生兒,在排除可能的特定原因後,仍約有 10~30%會出 現特定時間聲嘶力竭、哭鬧不停的現象,新手爸媽常為此問題苦惱不 已,殊不知這是因為腸絞痛所造的現象。 腸絞痛並不是一種特定的疾病,也不一定跟腸胃道的問題有關,發生 的原因目前並不十分清楚,但是可以由下列的方式進行診斷。 Wessel 氏準則是目前最常被臨床應用的診斷標準,包括 1. 一天哭鬧超過三個小時2. 一個星期有哭鬧超過三天(每天三個小時以上)3. 持續超過三個星期 由於新生兒哭鬧的原因多且複雜,因此必須經過醫師的鑑別診斷才能 進行確診為腸絞痛。雖然腸絞痛的現象會隨著新生兒的成長而逐漸緩 解,但是一般的父母大多無法忍受必須在三個星期後才能確診並進行 處置,因此醫師們大多在新生兒一星期內出現三次哭鬧超過三個小時 的狀況下會進行相關的治療來緩解症狀。  處置模式1. 安撫、按摩、溫敷等支持性療法可以縮短嬰兒哭鬧的時間。 2. 以母乳餵食可以減少可能的過敏或刺激因子,餵哺母乳的期間應避 免刺激性的食物。3. 無法餵哺母乳可以選擇水解配方奶粉,減少誘發過敏的物質。4. 脹氣可能是腸絞痛的原因之一,消脹氣的藥物也是常見的處置。5. 抗胃腸痙攣的藥物對於嚴重的腸絞痛可以有效改善症狀,但是需要 注意可能的副作用。6. 益生菌株 BB-12 在臨床的觀察可以縮短腸絞痛嬰兒一半哭鬧的時 間,改善哭鬧有效比例可以高達八成以上。  腸絞痛可以藉由數種處置的方式來提升治療的效果例如聯合安撫、 按摩、以及溫敷等物理性的處置,以及餵養母乳或是水解配方嬰兒奶 粉。純餵母乳常會有引起維他命 D 缺乏與佝僂症(rickets)的臨床報 告,為了維持嬰兒血清中維他命D 的濃度,台灣兒科醫學會建議純母 乳哺育或部分母乳哺育的寶寶,從新生兒開始每天給予 400 IU 口服維他命D,也可以補充BB-12 益生菌株加上維他命 D 除了可以安全、快速的降低並減緩新生兒腸絞痛的哭鬧症狀,同時可以提供補充新生兒所需 的足量維他命D,降低父母的憂心與困擾,提升新生兒免疫調節及健康營養的完整補充。  (臺北榮總關渡醫院小兒專科 吳子聰教授)   

年長者穿尿布「屁屁像嬰兒一樣紅」?必學防紅臀5訣竅

年長者穿尿布「屁屁像嬰兒一樣紅」?必學防紅臀5訣竅#嬰兒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聽到紅屁股,一般大家都會想到小嬰兒,然而事實上同樣的狀況也會發生在使用尿布的年長者,這種狀況就稱為「失禁性皮膚炎」,也就俗稱的「紅臀」,除了嬰兒外,也好發在使用尿布、慢性腹瀉、長期臥床的病人或年長者身上。造成紅臀的原因皮膚表面長期接觸大小便排泄物、汗液、傷口分泌物等刺激物後,若是沒有適時處理,就會造成皮膚炎症或發紅。一般常見造成紅臀的原因有:1.臀部皮膚經常處於潮濕悶熱的環境中。2.皮膚長期受到排泄物刺激。3.使用粗糙或不透氣的尿布。4.過度清潔皮膚或清潔方式錯誤。5.因老化或是過敏造成皮膚較脆弱。紅臀好發部位一般以肛門口周圍皮膚最常見,另外會陰、陰囊、鼠蹊處、大腿內側、臀部等地方也有可能發生。而要如何預防紅臀的發生,有5件事情很重要:清潔、滋潤、隔離、通風、留意皺摺處。正確清潔受影響皮膚:由於沾染到排泄物的皮膚已經受到的第一次的刺激,若是使用沐浴乳、肥皂等清潔劑,就會連同皮膚表面的油脂也一同帶走,反覆數次以後,就會造成皮膚的保護層受到破壞,使紅臀的狀況更加劇。因此最好的清潔方式就是單純利用清水跟沖洗瓶清洗後,用乾淨柔軟的毛巾按壓吸乾,避免摩擦;若是使用濕紙巾擦拭,請不要使用含酒精成份的。滋潤受影響部位:由於清潔時候會帶走皮膚表層油脂,會造成皮膚的容易乾燥、破損,對於需要常清洗的會陰部皮膚,可以在清潔皮膚後塗抹較滋潤的乳液,增加皮膚韌度及健康。隔絕皮膚再次沾染排泄物:使用凡士林、防護噴霧除了可以減少因清潔造成的損傷,另外也可以隔離新的排泄物直接接觸皮膚,避免刺激。若是已經有傷口或是已經發紅,可以尋求專業醫療的協助,另外應隨時注意排泄的狀況,立即清潔與更換尿布,避免皮膚浸泡在排泄物裡。維持受影響部位通風:避免穿著悶熱衣褲,若是因腹瀉而造成排泄物持續排出,除了可以改用床邊便盆椅形式,也可以清潔完後暫時不包尿布,使用看護墊或是小尿片墊在屁股底下,減少尿布悶住時間;有尿管者,可適時打開紙尿布通風,以增加皮膚通風,可增加皮膚的強韌度。特別需要留意皺褶處:由於有時候紅臀位置會藏得很隱密,記得清潔時臀部必須分開並仔細檢查,尤其皮膚皺摺處、大腿後內側部分,男性陰囊下方、女性會陰部都是容易被忽略,另外肥胖的人下腹部皮膚皺摺處也很容易被忽略,都要定期檢查。預防紅臀,小細節要注意紅臀除了會造成年長者感到不舒服,也有可能因為皮膚破損造成感染,因此不得不防,除了上述提到的,另外在尿布選擇上要選擇不回滲、不滲漏的尿布/尿片產品,男性尿液浸潤者可選用成人尿片包覆陰莖、女性尿液浸潤者可選用成人尿片包覆陰唇,勿以吹風機等電器烘乾皮膚;爽身粉會對已經發紅的皮膚造成刺激,也應避免。(本文獲家天使授權轉載,原文為:紅臀如何預防:不只是嬰兒會紅屁股,年長者也會|家天使-找看護第一品牌)

嬰吐黃綠色奶、體重異常減輕⋯恐患「腸旋轉不良症」

嬰吐黃綠色奶、體重異常減輕⋯恐患「腸旋轉不良症」#嬰兒

(優活健康網記者馮逸華/綜合報導)媽媽哺乳時若發現新生嬰兒不正常吐奶,甚至吐出黃綠色液體,可能是難以在生產前就發現的天生腸疾——「腸旋轉不良症」,不可輕忽!澄清醫院新生兒加護病房主任黃元韻分享2名案例:「A和B男嬰出生時體重正常,由媽媽親餵母乳幾次後發生吐奶情形,雖加以減量仍未改善,當吐出黃綠色液體時,緊急送進新生兒加護病房診療。」先天性腸旋轉不良恐引發指腸阻塞黃元韻說明,A男嬰經X光檢查發現胃和小腸有雙層氣泡現象,進一步做上消化道攝影,證實在十二指腸第3區幾乎阻塞,因此接受緊急剖腹手術,術後診斷為「腸旋轉不良症」。在胚胎發育期間,十二指腸需逆時鐘旋轉270度後定位,若腸道旋轉不完整,會造成Ladd束帶(Ladd bands)壓迫到十二指腸,可能引起十二指腸阻塞。澄清醫院小兒外科主任林雨利進一步解釋,手術最主要是將壓迫十二指腸的束帶鬆解,讓十二指腸暢通。另一位B男嬰的腸旋轉不良症,更合併小腸扭轉,並已影響上腸繫膜動脈,如果再晚發現此症狀,則會有致命危險。所幸經手術將小腸復位,目前2位男嬰都已恢復腸道的正常。新生兒吐膽汁才知!母胎難診斷黃元韻指出,新生兒先天性腸旋轉不良症,在母胎裡並不易診斷,即使出生後也很難立即發現,等到有某些異常情形才能做精確的診斷。其典型的症狀除了異常性的吐奶,甚至吐出黃綠色的膽汁液體,其他重要的觀察點也包括:生理性脫水、體重減輕等,這2位男嬰在3天內體重就已減輕約10%。醫學研究統計,有症狀出現的新生兒,罹患先天性腸旋轉不良症的機率約6,000分之1,黃元韻提醒父母,如果寶寶有持續嘔吐現象,甚至伴隨黃綠色膽汁性的嘔吐,須儘快前往醫院就醫,以避免腸道壞死的嚴重後果。

吃自製副食品 4月嬰肉毒桿菌中毒

吃自製副食品 4月嬰肉毒桿菌中毒#嬰兒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疾管署公布國內今年首例肉毒桿菌中毒病例,為北部4個月大男嬰,一開始便秘、食欲差,隨後出現呼吸急促及發燒症狀,送醫一度還被懷疑可能是新冠病毒作怪,嚴重到必須住院,並陸續出現心跳加速、肢體無力、深部肌腱反射下降及眼皮下垂等情形,而糞便中檢出B型肉毒桿菌。該名男嬰也是國內把肉毒桿菌中毒列為法定傳染病以來的最小個案。而過去3年來國內皆沒有發生個案。嬰兒腸道未發展完全 毒素恐拖30天發作疾管署防疫醫師林詠青表示,該名男嬰6月中旬起食用自家製的副食品,包括白稀飯、胡蘿蔔泥、高麗菜泥等,6月23日開始出現便秘、食欲差情形,25日更有呼吸急促及發燒症狀,家人緊急送醫住院治療,目前症狀好轉,但男嬰仍住院中,相關食物檢體也在檢驗。根據疾管署監測,國內2015至2019年肉毒桿菌中毒確定病例數分別為2、6、0、0、0例,均為散發性病例,發病年齡介於5個月至70多歲。而2007年以來,國內僅有一例死亡案例(67歲男性),另有2例1歲以下案例。林詠青醫師指出,1歲以下嬰兒因免疫系統尚未健全,且腸道菌叢亦未發展完全,若不慎食入含肉毒桿菌孢子的食品後,容易在腸道內增殖產生毒素而致病,且棘手的是,食入孢子型的中毒,症狀最遲可能拖到30天後才發生,此時要回頭尋找肇禍的食品來源,往往已經十分不容易,而國內嬰兒中毒最常見的禍首為蜂蜜。值得注意的是,嬰兒肉毒桿菌中毒從2周至1歲均有可能發生,6個月以內者佔九成以上。肉毒桿菌中毒症狀包括:便秘、昏睡、倦怠、食欲不振、眼瞼下垂、吞嚥困難、肌肉張力低下及全身性虛弱,有時會發展至呼吸無力衰竭而死亡。嬰兒滿6個月 抵抗力較佳再吃副食品疾管署呼籲,民眾烹調食品時,應將食物煮沸至少10分鐘並攪拌,脹起蓋子的罐製品不可食用,開罐後發覺有異味時不要勉強試吃,一有疑問,即勿食用。此外,由於肉毒桿菌孢子於自然界分布廣泛,1歲以下嬰兒應避免餵食蜂蜜;帶皮蔬果可能沾染泥土,應澈底清洗及去皮後,再進行食品製作,以降低發生肉毒桿菌中毒的風險。建議嬰兒滿6個月,對傳染病的抵抗力較好時再添加副食品。

撫觸嬰兒助成長 亦促進親子依附關係

撫觸嬰兒助成長 亦促進親子依附關係#嬰兒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擁有美國國際嬰幼兒按摩訓練中心專業講師證的臺東大學幼兒教育學系副教授施淑娟表示,「撫觸也是按摩的一種方式」。為小寶貝們按摩不只能增加他們的安全感、免疫力、信任感、食慾、體重、刺激神經發展、穩定情緒還能降低腹脹、促進嬰幼兒的動作發展,甚至也能減緩因工作與孩子分離的焦慮,讓情緒更舒緩、增強親職技巧,還能提高父母的自信等等。愛的語言有很多種,其中一種就是「肢體的接觸」。施淑娟副教授說,替寶寶按摩前家長們需放鬆心情、準備舒適的空間、適合嬰幼兒使用的按摩油,點在雙手指腹上,使用輕壓的方式搭配兒歌或是父母語言的鼓勵,可以讓寶寶更放鬆。過程中必須仔細觀察寶寶的表情,若是孩子出現打哈欠或是哭鬧的情況,按摩就得立即結束。新生兒的按摩油 建議使用可食用的冷壓油新生兒按摩手法以腿、腳、臀部為主,步驟並沒有一定的順序,而出生三個月以上的嬰幼兒可以增加手、胸、背、腹、臉部的按摩。施淑娟副教授也提醒爸爸媽媽們,新生兒的按摩油建議使用可食用的冷壓油,避免使用石油基底的按摩油,導致寶寶的毛孔阻塞之外,臉部也要避開。這些時候 不適合幫寶寶進行按摩寶寶很脆弱,所以在替寶寶按摩時以「輕撫」跟「輕壓」為主,若發現寶寶的皮膚變紅,就是太大力了。如果寶寶露出開心的表情,就代表寶寶享受當下的按摩;反之,若出現哭鬧、皺眉、翻身或轉開身體,就代表寶寶不開心,家長應該停止手頭按摩的動作。此外,若孩子正在熟睡、餵奶後或是生病、嘔吐、腹瀉,都是不能進行按摩的,請家長們多注意。透過溫柔的撫觸 促進親子依附關係花蓮慈濟醫院婦產部陳萱醫師表示,按摩可以促進親子關係之外,也能讓孩子的心理發展更健全,因為心理與生理互相影響,有助於小朋友身體發育甚至未來的人格發展。孩子8個月大的杜小姐表示,平常在家也會幫孩子按摩,透過媽媽教室活動學到從頭到腳的專業按摩手法,包含寶寶脹氣也可以透過按摩來緩解,很受用。

嬰兒哭鬧肚子發脹 竟因大腸包小腸

嬰兒哭鬧肚子發脹 竟因大腸包小腸#嬰兒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當在門診或急診時,若見到父母抱著一陣陣哭鬧不安的嬰兒,小心此嬰兒的小腸可能被大腸包住,此刻要高度懷疑是否有腸套疊現象。若是加上肛診見到草莓果醬般大便,則需趕緊做腹部超音波檢查來排除腸套疊疾病做適當處理,否則可能會面臨切除腸子有生命危險。活力十足食慾甚佳且剛滿周歲的小華,日前晚餐後開始出現一陣一陣哭鬧的情形,安撫後睡著,但過一陣子醒來又開始哭,間隔的時間越來越短,家人以為孩子沒有吃飽肚子餓,但是餵奶卻吐出來不想喝,且肚子漸漸開始發脹。至小兒科診所就診,發現小華的大便是暗紅色有如草莓果醬,懷疑是「腸套疊」,馬上轉診至大醫院安排超音波檢查,確診是小腸末端套入大腸,立即接受手術復位。小腸復位之後,所幸並無壞死,醫師於術中加做固定術減少復發機會。小華術後恢復良好,順利出院。腸套疊嚴重會造成小腸缺血壞死台大醫院新竹分院小兒外科林昊諭醫師表示,腸套疊俗稱大腸包小腸,即是小腸末端套入大腸造成腸阻塞,嚴重者甚至會造成小腸缺血壞死。腸套疊可能發生在大人或兒童身上,兒童的腸套疊好發在7個月到2歲之間,引起的原因尚未明確,大部分是沒有病灶導引點,如果是5歲以上兒童出現腸套疊,就要懷疑可能是腸道息肉、腫瘤、梅克爾憩室的所造成的病灶導引點。含組織滲液像果醬的血便 疑似腸套疊林昊諭醫師說明,兒童的腸套疊初期以間歇性腹痛表現,家長若無警覺,延遲就醫的話可能出現小腸缺血壞死的合併症,小兒科醫師若是看到含組織滲液像果醬一樣的血便就會強烈懷疑是此疾病,診斷工具以超音波為主,迅速而且方便。腸套疊的治療可以採灌腸復位或手術復位的方式臨床上一般會先採用顯影劑灌腸復位的方法,把小腸推回去,這種治療方式有8成的成功率,治療成功之後約有10%復發機率。如果腸套疊已經合併血便症狀或灌腸復位失敗,就應該採取手術治療,手術復位後需確認小腸有無壞死之情形,小腸局部如果有壞死則必須切除。以往手術治療之後約有3%復發機率,現在則加作固定手術以減少復發率。此外,年紀大的兒童如果發現病灶導引點存在時,宜直接採取手術探查的方式來治療。林昊諭醫師提醒,家長平時需注意小兒如果出現間歇性哭鬧不停,吐奶肚子脹的症狀時,請盡速就醫,避免延誤治療腸套疊。此外,中央健康保險署鼓勵醫院與鄰近的地區醫院、診所進行雙向轉診結盟合作,合作醫院間可以運用中央健康保險署建置的「健保醫療資訊雲端查詢系統」與「電子轉診平台」,查詢檢查、用藥與協助病人就醫轉診,所有照護資訊皆能獲得最佳的銜接,鼓勵有轉診需求的民眾,可以詢問您就醫的院所,多加利用。

不怕天氣多變化 幫助寶寶吃出保護力

不怕天氣多變化 幫助寶寶吃出保護力#嬰兒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春天氣候不穩定,經常忽冷忽熱,對年幼孩子的健康是項挑戰,尤其一歲左右的寶寶剛學會走路,容易接觸到環境中各種威脅,該怎麼為寶寶選擇提升保護力的奶粉,經常讓爸媽傷透腦筋。江姿瑩營養師表示,到了換奶階段的寶寶,體質建立非常重要,應儘量保持正常規律的作息和營養均衡的飲食習慣。若母奶、副食品銜接不佳,配方奶仍是重要的營養來源。可以為寶寶選擇能夠銜接母乳保護力成分的配方奶,幫助寶寶建立自我保護力,降低多變環境對寶寶健康帶來的影響。乳鐵蛋白與免疫球蛋白 母乳中的珍貴保護力許多人都知道,喝母乳能提供寶寶最完善的保護,卻不知道其中的原因。根據醫學研究,母乳的保護力在於母乳中含有乳鐵蛋白,以及具有高生物活性的免疫球蛋白。乳鐵蛋白相當稀少而珍貴,每10公升的牛乳中,僅能萃取出1公克。乳鐵蛋白能與鐵結合,幫助營養在體內傳送,是醫學證實有益人體保護機轉,具有多種生理功能,可以提高寶寶對抗外在環境的能力;母乳中的免疫球蛋白具有高生物活性,是初乳中最珍貴的成分,能增強寶寶先天性保護機能,是幫助寶寶維持健康的保護性蛋白。江姿瑩營養師建議,對於一歲後無法繼續哺餵母乳的媽媽,可選擇含有乳鐵蛋白與免疫球蛋白的配方奶,延續此一保護力。益生菌通過胃酸及酸鹼 守護消化道有些爸媽認為寶寶已經一歲了,可以嘗試更多樣的食物來提供身體養分,不一定要依賴奶粉,卻忽略一歲寶寶的消化功能其實還沒有發育完全。消化系統是人體最主要的保護力器官,負責營養消化與吸收,是寶寶養成好體質的其中一個重要關鍵。特別是換奶寶寶,最常見消化吸收方面的問題,若能在換奶階段顧好消化道健康,寶寶吃得好、營養吸收好,保護力自然提升。要如何顧好寶寶的消化道呢?江姿瑩營養師提醒,寶寶一歲之後,消化道中的益菌會減少,因此選擇配方奶時,可選擇有添加益生菌的配方。要特別留意益生菌不是菌種越多越好,而是要確保能夠不受消化道破壞的益生菌,真正產生保護力。一旦消化道中的益菌數增加,寶寶的食慾和營養吸收就會變好,自然而然能提升寶寶的自我保護力,養成健康好體質。

寶寶太晚開始副食品 增餵食困難率

寶寶太晚開始副食品 增餵食困難率#嬰兒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小志(化名)因為動作發展遲緩就醫,確診為「兒童營養不良合併維他命D缺乏佝僂症」。會診營養師評估小志每天的飲食狀況,副食品來自於網購,雖然媽媽每天為小志變換各式蔬菜、根莖類等植物性食物,卻完全沒有攝取牛奶、蛋類、家禽、家畜、水產等動物性蛋白質,而且攝食食物的型態全無固體食物。除了缺乏足夠的蛋白質和維他命D,與動物性食物相關的維生素B12、鐵、鋅等營養素亦極缺乏,小志也不願意咀嚼固態的食物。寶寶出生4至6個月 為添加副食品時機台大醫院新竹分院營養師黃淑俐表示,寶寶出生4到6個月後隨著感官、動作發育、消化能力的成長,母乳或嬰兒配方奶已不足以應付寶寶的營養需求,此時是添加副食品的時機。「副食品」除了滿足不同成長時期的營養需求,也是訓練嬰幼兒咀嚼、吞嚥能力、接受多樣性食物,養成健康飲食習慣的過程。如果發現媽媽奶水不足或寶寶吃不飽,可提早在滿4個月開始添加副食品。已經有許多研究指出,太晚給予副食品會提高餵食困難的機會。副食品性狀以流質、糊狀、泥狀、固體循序漸進黃淑俐營養師說明,開始添加副食品時,要選擇富含鐵質與維生素D的食物,食物種類則依序從全穀雜糧類,搭配強化鐵質、維生素D的米精、麥精;蔬菜類選擇深綠色蔬菜、水果類可選擇維生素C含量豐富的柳丁、芭樂自製果汁或磨泥。滿6個月後開始添加豆、魚、蛋、肉類等蛋白質來源的食物,如蛋黃、豆腐或豆漿、魚、肉、肝泥等,另外要特別注意不要餵蜂蜜給1歲以下的寶寶吃。許多媽媽會詢問如何變換副食品的性狀,黃淑俐營養師提醒,供給的物應從湯汁狀的流質或糊狀半流質逐漸轉變成泥狀半固體或固體型式,一歲後以多樣且均衡的固體食物為主,需留意每次嘗試一種新食材,循序漸進。高致敏性食物 每次少量添加一種開始至於起司、優格、蛋類、小麥、花生醬、堅果醬、魚類及貝類等高致敏性食物的嚐試時間點不必刻意延後。依據台灣兒童過敏氣喘免疫及風濕病醫學會的研究報告,延遲給予高致敏性食物的時機,反而增加嬰兒發展過敏的風險。這類食物只要如同其他副食品,每次從少量添加一種開始,如曾有過敏反應或相關疑慮,請諮詢兒童過敏免疫專科醫師。寶寶副食品不需加糖及鹽 自然、自製為首選副食品的準備以自然、自製為首選,選擇大人和小孩都能吃的食物,清洗、切割、烹調,各類單品取出寶寶食用3至5天的份量,不加糖、不加鹽,分量盛裝冷凍備用,食用時加熱輪序搭配即可。黃淑俐營養師呼籲,添加副食品與餵食,是媽媽們必修的一堂課,建議聽取醫學、營養專家的飲食建議,並細心觀察他們的發展與攝食狀況,用適合的方式與食物提供均衡的營養,寶寶都能健康成長。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