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憋尿

小便「姿勢錯誤」可能會尿失禁?醫揪6種「NG習慣」上廁所要注意

小便「姿勢錯誤」可能會尿失禁?醫揪6種「NG習慣」上廁所要注意#憋尿

根據統計,全台有近200萬婦女飽受「尿失禁」之苦,只要輕輕咳嗽、打噴嚏、大笑或提重物時就會發生漏尿情形,但你知道尿失禁可能是因為小便時「姿勢不良」導致嗎?泌尿科醫師表示,錯誤的姿勢累積下來,骨盆底肌可能從緊張變得鬆弛,因此增加尿失禁的機率。建議民眾,平常要保持良好的解尿習慣,才能避免尿失禁的發生。

超恐怖「憋尿10大傷害」排行榜登場!醫曝「這1種」最嚴重需手術

超恐怖「憋尿10大傷害」排行榜登場!醫曝「這1種」最嚴重需手術#憋尿

你曾經「憋尿」過嗎?相信大部分的人都有憋尿的經驗,無論是工作很忙走不開、睡覺懶得起來上廁所,或是開車塞車、長時間坐遊覽車、甚至看電影時都需要暫時憋尿,但長期憋尿恐會對腎臟造成傷害。對此,腎臟科醫師分享「10大憋尿傷害」,建議民眾不要再憋尿,一但進入中老年,身體就會有很多狀況出現。

愛憋尿、不喝水⋯當心誘發「心腎症候群」增猝死風險

愛憋尿、不喝水⋯當心誘發「心腎症候群」增猝死風險#憋尿

(優活健康網記者馮逸華/綜合報導)生活忙碌憋尿成習慣,長久下來不只影響泌尿系統,竟然連帶心血管疾病的風險也可能會升高!醫師提醒,憋尿會使膀胱脹大,讓細菌有機可趁,從尿道逆行往上跑到膀胱、輸尿管,再到腎臟造成腎盂腎炎,嚴重恐致腎功能衰竭,甚至影響心臟功能。憋尿易讓細菌滯留泌尿道!誘發腎功能受損不可逆聯安診所心臟血管內科主任施奕仲表示,良好的排尿習慣是預防泌尿道感染的基礎,長期憋尿容易讓細菌滯留在尿道、膀胱而引發感染,甚至讓腎臟發炎,一旦腎臟功能損傷可能連帶心臟出問題。為何腎臟會對心臟造成影響?施奕仲進一步解釋:「腎臟是負責排尿液的器官,是身體重要的排毒機制,當腎臟功能出現異常尿液無法順利排出體外,可能出現積水現象,心臟便需要更大力的工作來進行身體運作,這是可能間接導致心臟功能受損的主因之一。」此外,在腎臟透過排尿的過程中,會輔助身體調節「電解質」,排掉過多鈉離子、鉀離子,所以當無法順利排尿調節時,就可能會引發急性心律不整,甚至有猝死風險。腎臟與心臟互為共生!心腎症候群分5種類型《美國腎臟病學雜誌》研究分析發現,有心臟衰竭、冠心病、中風等病史者,未來發生腎臟衰竭的機率比起沒有心臟病史者多出10倍。根據美國統計也發現,在急性心衰竭住院的病患中,約30%病患合併有慢性腎病變,顯示心臟與腎臟2個器官有著十分密切的關聯性。若腎臟出問題會導致心血管風險倍增,反之當心臟出問題,腎衰竭風險也會增加,臨床上被稱作為「心腎症候群」。施奕仲提醒:「最不樂見就是兩者疾病進入惡性循環,無法判斷誰是因、誰是果,最終走向心臟衰竭、腎臟衰竭的路。」正因為心臟及腎臟疾病在臨床上兩者間有著緊密的關係,心腎症候群可根據急性或慢性功能產生變化所引發的器官損傷,簡易分成5種類型:第1型,急性心腎症候群:急性心臟功能惡化導致腎功能損傷,例如心臟衰竭急性惡化而住院的病人發生急性腎損傷或腎衰竭。第2型,慢性心腎症候群:慢性心臟功能異常導致腎功能損傷,例如慢性心臟衰竭導致慢性腎功能惡化。第3型,急性腎心症候群:急性的腎功能惡化導致心臟功能損傷,例如腎絲球腎炎、急性腎損傷都有可能引發。第4型,慢性腎心症候群:慢性的腎功能惡化導致心臟功能損傷,許多洗腎患者有較高心肌梗塞、心臟衰竭發生風險。第5型,續發性心腎症候群:是由共病引起像是高血壓、糖尿病等,兩個器官同時一起受到影響導致心臟或腎臟功能損傷。施奕仲提醒,不管是有慢性腎臟疾病、三高者,還是有在吃中西藥、平時水喝較少的族群等,都應該定期進行腎功能、心血管相關檢查,包含驗尿、抽血、腹部超音波,像是腎臟功能檢驗中的「微量白蛋白尿」就是很好的預測指標,代表全身血管內皮細胞異常和動脈粥狀硬化的傾向,及早期觀察腎臟受損狀況。如何避免腎臟功能損傷? 把握4大護腎準則根據國民健康署統計,台灣20歲以上成人,每10人就有1人患有慢性腎臟病。想要預防腎臟功能損傷、避免心腎症候群找上身,施奕仲提出以下護腎準則:1.     不亂吃藥:不論中、西藥,只要是藥都需考慮吃下去會不會增加腎臟負擔,且避免購買來源不明的藥物,切勿把止痛藥照三餐吞,亂吃藥曾經是國人洗腎的一大主因。延伸閱讀:止痛藥吃多傷身?藥師教你搞懂「這5點」就不怕吃錯藥2.     遠離有毒物質:留意飲食、飲水是否有重金屬、毒化合物等污染,像是農藥、水中的鉛,還有重金屬砷。3.     避免腎結石:腎結石過大會堵住輸尿管,引發腎盂擴大,且易引發尿道發炎或更嚴重的腎功能衰竭,尤其當水分攝取不足導致尿量不夠,更難稀釋會造成結石的物質。4.     多喝水:正常人白開水1天至少1.5公升,有特殊需求的運動員、減肥、尿酸高族群應該喝到2公升,水是不包含茶、果汁、湯等,建議喝水要分次喝,不要等到很渴才狂灌。施奕仲呼籲民眾,再怎麼忙也要記得解尿、定期檢查腎功能,並藉由日常生活飲食習慣中預防慢性腎臟病發生,也能降低心血管疾病發生風險。

排尿灼熱剌痛 熟女嘆連假塞車憋尿惹的禍

排尿灼熱剌痛 熟女嘆連假塞車憋尿惹的禍#憋尿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綜合報導)連假及返鄉期間,總可見高速公路及風景區淪為大型停車場,塞成開車族及乘客的噩夢,不論男女老少都只能盡量憋住尿意,好不容易遇到休息站、加油站,排隊如廁的民眾也非常多,一名38歲張小姐就醫時表示,如廁時有強烈的灼熱剌痛感,尿液偏深黃色,懷疑是在清明連假期間,每到一處景點都塞車憋尿、排尿如廁導致。 膀胱猶如橡皮筋 長期憋尿恐膀胱無力、尿道發炎衛生福利部臺北醫院泌尿科張甫仲主任表示,膀胱猶如橡皮筋,長期憋尿容易造成彈性疲乏導致膀胱無力,且因尿液留滯太久,還可能引發尿道發炎,甚至導致血尿、尿滯留等併發症。常憋尿三大族群為:女性、攝護腺肥大的中老年人、因工作因素喝水量不足的人員,如保全、護理師、警察、櫃檯人員等都要特別注意。女性的泌尿道較短,細菌容易經由尿道進入膀胱引起發炎,因此若飲水量不足,比男性更容易罹患泌尿道感染,嚴重甚至會造成血尿等現象。而中老年人可能因攝護腺肥大,造成排尿不乾淨、殘存尿液、頻尿甚至尿滯留而完全無法解尿。多吃南瓜子與蔓越莓保護泌尿道 出遊準備尿布或尿袋應急張甫仲主任建議,養成良好的排尿及飲水習慣,出遊前除可先規劃及了解附近景點、休息站及加油站是否有提供廁所,也可準備儲尿小物,當無法離開交通工具、塞車中時,也能透過這些小物解決生理需求,也可在車上先備妥如空瓶罐、塑膠袋、集尿器、尿布或尿袋等,情急下忍不住時還能救急。   營養科李佩霓主任提醒,平時應多喝水、多吃南瓜子與蔓越莓,每日最少飲用開水1500毫升,維持尿液外觀清澈淡黃;食用富含微量元素鋅與硒的南瓜子可保護攝護腺、減緩攝護腺肥大病程;而富含花青素的蔓越莓也能改善下泌尿道阻塞、降低泌尿道感染,預防泌尿道發炎或感染。

女老師一晚要8次 尿急害慘性生活

女老師一晚要8次 尿急害慘性生活#憋尿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一名30歲女老師對自己要求甚高,在教學上也是相當嚴謹,從一年多前開始,常覺得尿憋不住,一堂課45分鐘,休息時間一定要去上個廁所,有時候課堂上也忍不住尿意,到後來頻尿狀況日趨嚴重,讓她相當困擾。膀胱過動症好發於追求完美、急性子者萬芳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張宇琪表示,女老師向她哭訴,最近越來越容易尿急,每次尿意總是來得又急又快,根本止不住,出門在外更是每到一個新地點就要找廁所,跟丈夫親熱到一半的時候,也突然想小便,還曾經睡覺時起床上八次廁所,但每次的尿量卻很少,嚴重影響生活品質,只好求診治療,經過問診及解尿日記的觀察,還有其他理學檢查,發現女老師罹患「膀胱過動症」。正常人每日排尿次數以不超過八次為佳,尿量標準則是每次300~400ml,由於女老師的膀胱已嚴重萎縮,每次排尿只有100ml左右,因此為她進行「膀胱鏡水擴張手術」,也就是從尿道端灌注食鹽水,直到膀胱內壓介於80公分水柱,將膀胱容量撐大,恢復彈性,改善過度敏感的膀胱。張宇琪指出,膀胱過動症的好發率在女性族群,且根據她的觀察,一半以上罹患此疾病的患者,大多個性急迫、求好心切、凡事追求完美,遇事容易焦慮,由於常處在高壓的狀態下,導致膀胱不停收縮,即便只有一點點尿液,也會想小便。隔2~3小時上一次廁所 練習撐一下膀胱另外,有些行為也容易出現膀胱過動症,如從小被教育不要憋尿,一有尿意就上廁所,這樣的行為也易造成膀胱萎縮。其他像是膀胱逼尿肌活性過,都有可能致病。張宇琪呼籲,女性朋友的水分攝取量要足夠,最好採少量多次喝水方式,每次飲水量約50c.c.即可;且最好隔2~3小時上一次廁所,練習「撐」一下膀胱,同時也應避免油炸及辛辣飲食的過度攝取,睡眠也應充足,如此才可避免膀胱過動症。

常憋尿、久坐NG習慣 恐致排尿困難

常憋尿、久坐NG習慣 恐致排尿困難#憋尿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一名52歲女性,有急尿、頻尿困擾,但每次上廁所都要等30至60秒以上才能尿出,且經常感覺沒尿乾淨,有時一咳嗽就忍不住尿出來,檢查發現餘尿達150cc,經磁波椅治療後餘尿減少,也不用服藥。婦女膀胱出口阻塞 會造成排尿不順泌尿科醫師杜元博表示,婦女膀胱出口阻塞會造成排尿不順,一些研究指出,婦女膀胱出口排尿阻塞的機率約從2.7%至25%不等。膀胱刺激症狀比膀胱排空症狀更明顯或嚴重。膀胱刺激症狀指急尿、頻尿、尿失禁等;膀胱排空症狀如排尿遲緩、尿流細小、尿流中斷及殘尿感等。婦女排尿困難多因膀胱出口阻塞,骨盆底肌肉協調困難。常見的誘發因素有過動性膀胱發生、骨盆底肌肉放鬆不能、尿道外括約肌痙攣、膀胱頸功能失調、膀胱出口外來壓迫、尿道狹窄、子宮脫垂、慢性膀胱發炎、免疫神經疾病等。磁波椅復健治療 刺激骨盆肌肉憋到尿不出來!杜元博醫師提醒,憋尿、久坐會使提肛肌長時間處於壓迫緊繃狀態,久了肌肉忘記如何放鬆、協調失能,導致排尿困難尿不出來。目前治療方式包括藥物(括約肌肌肉鬆弛劑、血液循環藥物、抗攝護腺肥大藥物、女性荷爾蒙)、注射肉毒桿菌、手術、凱格爾氏運動、磁波椅復健治療等。凱格爾氏運動須每天早中晚各做20次,一天共60次,至少執行3個月以上才會有明顯效果。磁波椅復健治療透過椅子下方的線圈,產出7至14公分電流磁場刺激骨盆肌肉,使肌肉反覆收縮和鬆弛,回復原有彈性與功能,每週2至3次,每次療程20至40分鐘,連續3週,非侵入性、非接觸性的治療方式,但須自費,有嚴重骨盆腔感染者不適用。長期排尿困難易引起泌尿道感染最後杜元博醫師提醒,中老年女性常有排尿困難或尿失禁困擾,往往對生活造成影響,且長期排尿困難易引起泌尿道感染,甚至造成膀胱、腎臟功能受損、尿毒症,不可不慎。目前治療方式選擇多種,可與醫師討論選擇適合方式,可改善生活品質,同時避免併發症產生。

憋尿憋出病!12族群當心泌尿道感染

憋尿憋出病!12族群當心泌尿道感染#憋尿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夏季好發泌尿道感染,至少增加1倍以上。女性因生理構造,根據統計,平均每2位女性就有1位有泌尿道感染困擾!43歲的鄭小姐是上班族,因工作繁忙,擔心常上洗手間影響工作進度,每日喝水量少、再加上憋尿習慣,排尿出現疼痛灼熱感、尿意頻頻,急著上廁所尿量卻不多。拖了3天後鄭小姐發燒、發冷、噁心、嘔吐、甚至右腰部開始疼痛,緊急被同事送急診。經抽血驗尿及理學檢查後,鄭小姐確診為泌尿道感染,且腎臟出現炎症反應,發展成急性腎盂腎炎。鄭小姐住院打點滴、按時服用適當抗生素,情況很快就好轉起來。懷孕、慢性病患等12族群 泌尿道感染好發族群烏日林新醫院感染科主任郭正邦表示,泌尿道感染的好發族群為(1)婦女、(2)懷孕婦女、(3)兒童、(4)老年人、(5)長期臥床病人,或是有(6)糖尿病、(7)腎臟病、(8)攝護腺肥大、(9)尿路結石的病人,如果(10)習慣性憋尿、(11)生活習慣不良或是(12)很少喝水,也會增加罹患泌尿道感染的機率。造成泌尿道感染的一大主因為憋尿,如果膀胱中常囤積大量尿液,容易大量繁殖細菌,長久下來導致泌尿道感染。憋尿也會影響膀胱收縮力、造成發炎,尿量不多卻急著想上廁所,演變成「急性膀胱炎」,還可能出現「血尿」。尿液為腎臟代謝出的廢物,泌尿道感染會影響腎臟,造成腎臟受損。女性朋友更要特別小心,反覆泌尿道感染合併陰道炎,導致骨盆腔發炎或沾黏,將提高不孕機率。每天喝水量為體重乘30倍 稀釋發炎物質想要預防泌尿道感染,必要法則為多喝水、不憋尿。如果長時間沒喝水,導致尿量減少、尿液中的廢物和毒素濃度大幅增加。建議每天喝水量(C.C數)為體重乘30倍,至少喝2000 C.C 水,才能稀釋發炎物質。正常排尿將細菌順利沖刷掉,讓腎臟能充分排出毒素和廢物。郭正邦主任提醒,女性朋友如廁後衛生紙由尿道口往後擦拭,不能來回擦拭,如果有泡澡習慣,也須留意浴缸清潔。每日換洗內褲,培養良好的衛生習慣。出現解尿灼熱疼痛、頻尿、尿急感,須警覺是否為下泌尿道感染;合併出現發燒顫抖、噁心嘔吐、腹瀉或下背痛,則恐怕是上泌尿道感染。建議盡快至感染科或泌尿科門診檢查與治療,依照醫囑服藥,切勿自行停藥,避免泌尿道反覆感染或復發。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