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列腺癌

去勢抗性前列腺癌 找到治療新策略

去勢抗性前列腺癌 找到治療新策略#前列腺癌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台灣逐漸邁入高齡化社會,前列腺癌的發生率也逐年上升。根據衛生福利部公布我國十大癌症的最新資料,前列腺癌已躍升為第四名,同時也是男性年老後常見的癌症之一。此外,美國癌症協會公布「2018年全球癌症統計數據」指出,前列腺癌高居第三位,僅次於肺癌及乳癌,足見前列腺癌對男性健康的威脅與日俱增。以往前列腺癌的治療方式多採用荷爾蒙療法(hormone therapy)或去勢療法(castration therapy),然而,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癌細胞常會轉變成「去勢抗性前列腺癌(castration-resistant prostate cancer, CRPC)而再度復發,後續僅能搭配化療或服用雄性激素抑制劑(如:Enzalutamide Abiraterone)來緩和病程,但無法完全治癒。國家衛生研究院生物技術與藥物研究所王鴻俊助研究員與台北醫學大學龔行健院士合作研究發現,丙酮酸激酶(PKM2)、組蛋白去甲基酶(KDM8)與組蛋白甲基轉移酶(EZH2)扮演去勢抗性前列腺癌細胞生長的重要角色,其中將PKM2與KDM8降低表達量之後,將能夠抑制去勢抗性前列腺癌細胞的生長和轉移,而抑制EZH2的表達量亦可以有效降低雄性激素抑制劑Enzalutamide產生抗藥性,上述研究成果可望提供去勢抗性前列腺癌患者新的治療方向。研究成果已刊登於2019年腫瘤領域重要期刊《Oncogene》。一般而言,前列腺癌細胞的生長與轉移是受到雄性激素(androgen)所控制,因此,為了降低患者雄性激素的含量,臨床治療常採用荷爾蒙療法或去勢療法,包括睪丸切除及注射荷爾蒙針劑等治療方式。不過,在患者接受一至兩年的去勢療法之後,前列腺癌細胞會逐漸演化成適應患者的身體環境,變成不再需要雄性激素就能存活,進而轉變為去勢抗性前列腺癌,導致去勢療法的治療效果大打折扣。目前治療去勢抗性前列腺癌相當棘手,只能搭配化學治療或服用新型雄性激素抑制劑來緩解症狀及延長生命。國家衛生研究院生物技術與藥物研究所王鴻俊與台北醫學大學龔行健院士研究團隊分析多種前列腺癌細胞株(包括具去勢抗性與新型雄性素抑制劑抗性之前列腺癌細胞株)以及進行動物實驗結果發現,PKM2與KDM8在前列腺癌細胞株中均有異常的過度表達現象,透過將KDM8去活化之後,能有效抑制去勢抗性前列腺癌的腫瘤細胞生長,顯示KDM8在雄性激素刺激前列腺癌細胞生長作用機制中扮演重要角色。王鴻俊博士進一步指出,前列腺癌細胞葡萄糖代謝處於高度活化的狀態,而PKM2與KDM8正是調控癌細胞葡萄糖代謝進行糖解作用(glycolysis)的調控因子,顯示抑制PKM2與KDM8為有效阻斷癌細胞進行代謝的關鍵機制。此外,由於雄性激素抑制劑治療後產生抗藥性反應,進而影響去勢抗性前列腺癌後續的治療效果,王鴻俊博士研究團隊分析新型雄性激素抑制劑Enzalutamide在於抗藥性細胞株基因表現差異時發現,EZH2在這些抗藥性細胞會過度表現,因此,透過抑制EZH2的表現量能夠有效抑制Enzalutamide 抗藥性細胞株的生長,顯示EZH2抑制劑將來或可合併其它雄性激素抑制劑治療去勢抗性前列腺癌。王鴻俊博士指出,相對其他癌症而言,前列腺癌的病程較為緩慢而容易被輕忽。除上述未來治療去勢抗性前列腺癌的新方向以外,王鴻俊博士也提醒,避免高油脂飲食與缺乏運動的生活型態,也是不讓前列腺癌找上門的重要因素。未來研究團隊也將持續探究KDM8抑制劑的研發工作,期盼能夠嘉惠更多國人的健康。研究論文原文: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388-018-0414-x

講座/「護MAN俱樂部」攝護腺癌民眾衛教講座

講座/「護MAN俱樂部」攝護腺癌民眾衛教講座#前列腺癌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攝護腺癌又稱前列腺癌,是男性獨有的癌症,好發年齡在65~75歲之間,為台灣男性第五大癌症,早期並無明顯症狀,僅有頻尿、夜尿、急尿、尿流細小等類似攝護腺肥大的症狀,較容易被忽略,晚期則可能發生血尿、骨骼疼痛、下肢水腫等情形。攝護腺癌相較於其他癌症來說,存活期相對較長,因此遵從醫囑並定期追蹤就顯得十分重要,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為此特別於9/9(六)在立夫教學大樓一樓101講堂舉辦「護MAN俱樂部」,由中國醫藥大學北港附設醫院院長吳錫金醫師、中國附醫泌尿部主任張兆祥醫師、主治醫師張議徽到場演說,講解早期攝護腺癌鑑別診斷、分辨致命性與非致命性攝護腺癌、轉移性攝護腺治療趨勢,並對於近期上市的新治療方式,如新一代雄性素抑制劑等進行解說。當天,講座也將請到衛教師檢測骨質密度及骨鬆的預防及治療,社工師講述癌症資源、老年福利,並請會長分享演說,鼓勵病友積極治療。為讓更多民眾了解攝護腺癌資訊,特舉辦此衛教講座,講座內容豐富,歡迎有興趣的民眾撥打電話報名及諮詢。名稱:「護MAN俱樂部」時間:2017.9.9(六) 8:30-12:00地點:中國醫藥大學立夫教學大樓一樓101講堂(台中市北區育德路2號)對象:對攝護腺癌課程有興趣者,全程免費洽詢:04-2205 2121 # 7277社工師 齊沛瑜04-2205 2121 # 7438個管師 蔡佳琳

男性小心!睡太少恐增前列腺癌風險

男性小心!睡太少恐增前列腺癌風險#前列腺癌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睡眠不只是為了讓身體休息,更可能是攸關生命的大問題!美國研究指出,睡眠時間過短可能提升男性罹患前列腺癌的機率。除了皮膚癌,前列腺癌是美國男性最容易罹患的癌症。6成罹患者超過65歲,每年約有26,700名男性死於前列腺癌。在台灣,前列腺癌則為男性癌症死因的第7名。平均只睡3~5小時、小於65歲的男性患前列腺的機率高55%研究團隊分析了2項長期追蹤研究,分別涵蓋407,000及416,000位男性,前者於1950~1972年間進行,後者為1982~2012年間。在進行研究之初,所有受試者皆為身體健康的男性,但兩份研究最終分別有1500和8600位男性罹患前列腺癌。分析結果發現,與睡眠時間平均7小時的受試者相比,睡眠時間平均3~5小時且小於65歲的男性多出55%罹患前列腺癌的機率,6小時者則多出29%;而年長於65歲的男性則不受此影響。「倘若這次的研究結果在日後獲得更多證據,將更能夠證明充足睡眠對於身體健康的重要性。」研究領導者暨美國癌症學會(American Cancer Society)副理事長Susan Gapstur 博士指出。過少量的褪黑色素可能引發基因突變雖然仍需要更多後續研究來了解生理結構上的變化,但足以證明人體的生理循環對前列腺癌的影響力,此外,先前也有研究找到睡眠不足會抑制影響生理循環激素—褪黑色素的分泌。Susan Gapstur 博士解釋,過少量的褪黑色素可能引發基因突變、降低DNA自我修復的能力和削弱免疫系統。至於為何年長男性不受影響,博士認為有可能是因為自然衰老的過程中,身體所分泌的褪黑色素跟著下降,因此失眠便不致構成太大的影響。(資料來源/American Cancer Society、Daily Mail 文章授權提供/台灣女人健康網)

「龍骨」疼痛 竟是癌變轉移

「龍骨」疼痛 竟是癌變轉移#前列腺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一位70歲曾先生小便常常不順,「龍骨」時常有痠痛感而赴醫院求診,檢查後發現,患者前列腺特殊抗原指數高達300ng/ml,為正常指數4ng/ml的75倍,患者原本一直認為背痛是因為長了骨刺,沒想到竟確診為前列腺癌合併骨頭轉移。患者初期無症狀 40%在擴散後才發現豐原醫院泌尿外科主任李建達博士表示,70歲患者因為時常感到「龍骨」痠痛,以為是長骨刺或正常老化現象,於是曾找傳統推拿師做復健,沒想到痠痛仍沒改善,加上近日小便不順暢,想順便求診才發現原來小便不順、背又痠又痛竟是癌症害的。前列腺癌患者初期都無明顯症狀,約40%患者在癌細胞擴散後才發現,因此美國泌尿科醫學會跟癌症醫學會都建議50歲以上男性,每年應定期接受「前列腺特殊抗原檢查」。可能與環境有關 可多吃番茄、大豆預防李建達博士表示,罹患前列腺癌原因可能與性激素有關,大多發生在前列腺後葉,有報告推論可能和體質、環境、飲食等方面有關,治療方法有前列腺根除手術(包括傳統開刀、腹腔鏡或機器人輔助)、放射線治療、賀爾蒙治療、化學治療、冰凍治療、症狀治療等。少吃高脂肪含量的食物,少紅肉也可以降低疾患產生,另外,內含茄紅素的番茄、異黃酮的大豆製品、兒茶素的綠茶及十字花科蔬菜和大蒜均利於前列腺的保健,吃得健康、維持適當運動、定期檢查「前列腺特殊抗原」才是養生之道。

研究:男性多吃番茄 可降低前列腺癌風險

研究:男性多吃番茄 可降低前列腺癌風險#前列腺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編譯)前列腺癌是全球男性第二大癌症殺手,而根據英國的一項研究指出多多攝取番茄,因為當中的茄紅素,可幫助降低罹患前列腺癌的機率。茄紅素具抗氧化劑 可防癌英國布里斯托爾大學的研究人員考察了近2萬名英國男性的飲食和生活習慣,發現年齡在50至59歲之間,其中約1800人患有前列腺癌。研究結果發現,一周攝取番茄超過10次,除了新鮮的番茄還包括番茄汁或番茄罐頭,每次不低於80克,可降低前列腺癌風險約18%。而若每天攝取的蔬菜水果不少於5種,每種不低於80克,也可使前列腺癌風險降低約24%。專家認為,這可能是因為番茄中含大量的抗氧化劑「茄紅素」,可對抗人體中的毒素,使細胞免於受損。不過除了番茄,還應該攝取多種蔬果,並且多多運動、保持體重,這些都有助於預防癌症。

國衛院找到癌症增生機制 抑制JMJD5為關鍵

國衛院找到癌症增生機制 抑制JMJD5為關鍵#前列腺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隨著時代進步,生活習慣的改變,以致癌症發生率逐年升高,因此,癌症治療一直是醫療上最重要的議題。據國家衛生研究院最新研究結果表示,前列腺癌和乳癌可透過抑制蛋白質JMJD5,恢復細胞利用葡萄糖的正常路徑,藉以抑制癌細胞生長,不會傷到正常細胞,且目前這個研究也已發表於美國國家科學院刊。蛋白質JMJD5為前列腺癌、乳癌關鍵研究團隊是由國衛院院長龔行健、清大教授王雯靜、國衛院分子基因醫學研究所博士後研究員王鴻俊所組成,而該研究主要表示蛋白質JMJD5與前列腺癌、乳癌有高度相關。因為發現它和能控制細胞生長的關鍵糖解酵素PKM2結合,改變細胞新陳代謝的路徑,從而促成腫瘤生長,因此,若能設法抑制蛋白質JMJD5,還原癌細胞新陳代謝路徑,就可減緩腫瘤生長。只是,目前研究還侷限於細胞中,未來須透過動物實驗,才能真正了解抑制成效。

前列腺癌術後無法勃起 陰莖復健可解救

前列腺癌術後無法勃起 陰莖復健可解救#前列腺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採訪報導)前列腺癌的患者,往往認為手術能先保命要緊,但隨之而來的術後勃起功障礙也讓患者苦不堪言!據統計,術後發生勃起功能障礙的比例仍高達26-100%,術後身體外表雖然復元,但陰莖卻一直沒有動靜,吃威而鋼、犀利士、樂威壯都沒效。但是,目前已有陰莖復健,患者透過口服壯陽藥、海綿體內藥物注射,或真空吸引輔助器來重振雄風。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泌尿科主任郭育成表示,根除性前列腺切除術是治療侷限性前列腺癌的標準方法。而術後發生勃起功能障礙,發生原因一般認為與手術過程中,電刀電流和機械傷害引起神經、血管的損傷或發炎反應,進一步造成陰莖海綿體內缺氧,導致平滑肌組織減少與纖維化有關。陰莖復健要及早郭育成醫師也說,陰莖復健,就是要營造一個能調節改善上述缺氧步驟環境,以保存陰莖功能與早日恢復勃起。目前用來幫助病人陰莖復健的工具,可分為口服壯陽藥、真空吸引輔助器與海綿體內藥物注射等。病人接受根除性前列腺切除術後過多久,可以做陰莖復健?郭育成醫師表示:愈快愈好。因為手術造成的損傷,在手術當下就已發生,建議開刀後情況穩定時就可盡快開始復健。 

對抗前列腺癌 研究:多吃維生素A

對抗前列腺癌 研究:多吃維生素A#前列腺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劉麥文/編譯)科學家們聲稱,胡蘿蔔是對抗前列腺癌的新武器!紐約大學教授諾曼‧梅特蘭表示,富含維生素A的飲食可能是戰勝疾病的關鍵,它使得前列腺癌有更大得可治療性。研究人員發現,維生素A酸(維生素A製成的一種化學物質),可減少癌症侵入周圍組織的能力。可以發現維生素A的食物,像是胡蘿蔔、紅薯和綠葉蔬菜(如甘藍菜)。梅特蘭指出,如果癌細胞只侷限於前列腺,用傳統醫學治療方式,它是更可治療的。這是關於預防而非治療,可阻止癌細胞的擴散。他解釋,特定的雙基因在惡性前列腺癌幹細胞被關閉,當使用視黃酸(維生素A酸)時,癌症變得不那麼有威脅性。其實在男性的血液樣本裡,已知道低維生素與前列腺癌的關聯,但沒有人知道這之間所涉及的機制。這是一個令人振奮的新發展,從我們的飲食當中,發現與前列腺癌幹細胞的聯繫。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