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工肉品

確診大腸癌50%以上中晚期 精準治療可望治癒抗癌

確診大腸癌50%以上中晚期 精準治療可望治癒抗癌#加工肉品

大腸直腸癌被稱之為癌王,其連續數十年位居好發癌症之冠。耕莘醫院血液腫瘤科歐偉仁主任說明,由於患者初期沒有明顯症狀,察覺異常到醫院檢查時,往往已發展至晚期。所幸今日已有多元標靶藥物可選擇,鼓勵患者在治療前依照醫囑進行RAS基因檢測,以利醫師打造精準治療療程。 華人常吃加工肉品增腸癌風險 確診患者逾半數屬中、晚期 以化療合併標靶為主力 歐偉仁主任表示,在芝加哥的醫學年會中有學者提出,以華人為多的東亞,大腸直腸癌發生比率越來越高,但中亞地區則對較低,推測東亞地區可能因為較常食用加工肉品、人工添加劑,導致大腸直腸癌罹癌風險上升。 歐偉仁主任說明,依照臨床經驗來看,新確診大腸直腸癌病患中,第一期與第二期較少,第三期則佔到一半,第四期也高達30%。整體而言,多數患者確診時已屬中、晚期,其中,針對晚期或轉移患者,建議採納化療合併標靶的治療。為了確保治療成效,在啟動治療前需要進行致癌基因檢測,例如RAS、BRAF、與MSI等,才能精準用藥發揮最佳效用。 健保已涵蓋重要基因檢測項目 RAS無突變者化療加標靶平均存活近3年、手術切除後更可拼治癒 歐偉仁主任指出,以基因分型統計,約30至40%大腸直腸癌患者,屬於RAS變異;約60至70%病患屬於RAS野生型(基因未突變),在健保給付協助下,重要的致癌基因型別都有被納入檢測。鼓勵患者依照醫囑進行對應之基因檢測,以利打造客製化療程。 歐偉仁主任強調,大腸直腸癌發生轉移,在肝臟與肺臟最常見。若原發部位或轉移部位的腫瘤較大,建議透過化療與標靶藥物,縮小原發與轉移部位腫瘤,以增加手術切除的可能性,爭取更佳預後,晚期大腸直腸癌病患仍有治癒希望。 歐偉仁主任補充,針對大腸直腸癌的標靶治療,是否發生RAS突變是擬定療程的關鍵。發生突變者,目前會給予抗血管新生藥物(anti-VEGF);如果是RAS野生型(基因未突變)病患,則會使用人類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單株抗體標靶藥物合併化學治療。後者有望將無疾病惡化存活期拉長至10至13個月,平均存活期超過30個月,如果能開刀存活期則更長、甚至有望爭取治癒。 規律檢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最好 發現疑似症狀立刻就醫不遲疑 歐偉仁主任呼籲,越早發現大腸直腸癌,治療效果就越好,國健署提供50至74歲民眾,每2年是做一次糞便潛血檢查資格,如果具有家族史或高危險群,最好自行提早10年安排規律檢查,如果男性發生缺鐵性貧血,或不分性別出現血便、排便習慣改變、經常性腹瀉腹痛等症狀,一定要馬上就醫接受檢查。

你愛吃的和牛是天然肉嗎?毒物專家1表教你分「注脂肉、重組肉」

你愛吃的和牛是天然肉嗎?毒物專家1表教你分「注脂肉、重組肉」#加工肉品

台灣人愛吃火鍋、燒烤食物,常在餐廳中看到很多和牛、雪花牛、雪花豬等讓你吃到飽,但這些肉品都是真的嗎?元氣網《生活中的毒物學》邀請長庚醫院臨床毒物中心主任顏宗海、護理師譚敦慈,解析你可能吃的是注脂肉或重組肉,提醒食用時一定要徹底煮熟,若有三高問題的人,恐吃多了增加罹患心血管疾病風險。

腸癌年輕化 少吃NG食物、控體重

腸癌年輕化 少吃NG食物、控體重#加工肉品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一名20幾歲大學生,卻被發現罹患第四期大腸癌。經醫師治療11個月後,該患者40歲父親竟然也被診斷出第四期大腸癌,讓家屬母親欲哭無淚。該案例醫師、北醫副院長暨血液腫瘤科主任李冠德指出,20多歲大腸癌多是基因遺傳,然而隨飲食西化推波助瀾,腸癌也有年輕化趨勢。大腸癌年年奪冠 漸有年輕化趨勢根據國健署癌症登記報告,大腸直腸癌長年奪得國人好發癌症之首,大腸癌人數由95年1,0248人,上升至105年1,5374人,標準化發生率由37.9增加至41.3;標準化死亡率雖沒太多變化,但隨著罹癌人數變多,死亡人數11年內,由3,911增加至5,722人。雖然90%以上大腸癌幾乎發生於50歲以上患者,但大腸癌也呈現微幅年輕化趨勢。在大腸癌罹病人數中,95年40歲以下大腸癌人數佔3.56%,105年該數字微幅上升至4.28%。腸癌病因多元 飲食加上基因大腸癌為何有年輕化趨勢?李冠德受訪時表示,大腸癌病因多元,基因是原因之一,然而隨著民眾攝取過多煙燻食品、紅肉、高油脂等食物,加上肥胖,多重因素影響造成罹患大腸癌的年輕人(20-30歲)有變多的趨勢。他不免也要問,「台灣大腸癌發生率幾乎要世界第一,難道台灣人是容易罹患大腸癌的民族嗎?」台灣腸癌病友協會理事長、高雄長庚醫院大腸直腸外科教授陳鴻華則補充,許多臨床研究都顯示,糖尿病或肥胖等慢性病患者,也都和大腸癌脫不了關係。預防大腸癌 健康吃也要篩檢如何預防大腸癌?陳鴻華提出3大預防策略,首先是積極治療罹癌病人;至於一般人應積極篩檢,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最後則要教導民眾正確飲食,煙燻食品、紅肉、高油脂食物少吃,蔬果等高纖維食物則要多吃;另外,應多運動控制體重,避免肥胖增罹癌風險。李冠德強調,早期篩檢是關鍵,因為90%大腸癌來自息肉,只有10%是非息肉原因,這些少數人通常是家族遺傳。他呼籲40歲後應進行健康檢查,特別是糞便篩檢。如果有異常,須進一步做大腸鏡,將息肉拿掉。至於家族遺傳高風險患者,篩檢時間需更提早,建議提早至30歲開始做。(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半數大腸癌能預防!千萬別碰加工肉品

半數大腸癌能預防!千萬別碰加工肉品#加工肉品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節目名人「葉教授」日前因大腸癌病逝,令人惋惜。大腸癌發生人數連續9年盤踞國人癌症第一位,根據最新104年癌症登記資料統計,平均每13人就有1位會罹患大腸癌。50歲以上、腸道病史、家族史為大腸癌高風險族群但大腸癌並不難預防,也並非絕症。根據美國癌症研究協會指出,大腸癌是最可預防的癌症類型之一,1/2的大腸癌可透過調整飲食習慣、運動與體重控制來預防,而定期大腸癌篩檢,早期癌的治癒率和5年存活率都可超過9成。根據國民健康署與國外的醫學實證資料顯示,罹患大腸癌的高風險族群包括:年齡超過50歲、有腸道病史、有大腸癌家族病史。國民健康署建議以上高風險族群儘早跟醫師討論,定期安排檢查,若篩檢結果為陽性,應至醫院做進一步確診;若結果為陰性,繼續維持良好生活習慣,並定期接受癌症篩檢。白肉取代紅肉、汆燙取代油炸及燒烤遠離大腸癌,基本之道要具備良好的飲食習慣,食物的種類格外重要,香腸、臘肉、培根等加工肉品(煙燻、鹽漬或以亞硝酸鹽加工)與紅肉(豬、羊、牛),均已被證實會提高大腸癌發生率。建議改以魚肉、瘦鷄肉等白肉來取代紅肉,菜餚多放菜蔬,以汆燙取代高溫油炸、燒烤,身體無負擔。不運動、肥胖,也是致癌的高風險因子,平日就需要養成定期運動的習慣,並注意體重控制。國民健康署署長王英偉呼籲民眾,大腸癌篩檢效果佳,50至74歲的民眾應善用政府補助2年篩檢一次的機會,讓篩檢成為一種習慣。

加工肉品隨處可見 怎麼買最安心?

加工肉品隨處可見 怎麼買最安心?#加工肉品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加工肉品是許多人日常生活的佐餐佳餚,從早餐稀飯裡的肉鬆、吐司裡的培根、火腿,到中午便當裡的香腸、臘肉、貢丸,甚至解饞的肉乾、肉紙等,無所不在。但知道為什麼出現加工肉品?又該如何挑選好的加工肉品呢?使肉容易保存 加工肉品應運而生農業時代,肉品是珍貴的蛋白質來源,老祖先們運用智慧將肉品經過辛香料醃漬、風乾及煙燻等步驟,減少生肉的含水量,使微生物不易生長,延長保存時間,也增添肉品的風味。不僅如此,為使得來不易的肉品充分使用,分切的肉末透過腸衣塑形、搥打成漿等不同的製程,製造出香腸、丸子等種類眾多的加工肉品。食品藥物管制署表示,安心衛生的加工肉品來自於原料的挑選及製程的管控,為維護民眾食的安全,政府規定肉類加工食品業者,應符合食品安全管制系統準則規定,並成立食品安全管制小組確實執行食品安全管制系統。注意包裝完整性、正確保存 食得更安心衛生單位也定期辦理相關稽查專案,2016年至2017年,共稽查193家HACCP肉類加工食品業者原料肉來源、製程及廠區環境及人員衛生等,督導業者建立追蹤追溯系統,主動將原料送驗,自主品管。食藥署提醒,消費者在購買密封完整包裝的加工肉品時,應注意其包裝外觀是否破損完整,並注意產品上要有明確標示品名、成分、重量、廠商資訊及有效日期等資訊。購買後要儲放於建議的保存條件下,拆封後應在效期內儘速食用完畢,確保食用安全。(資料來源:藥物食品安全週報第637期)

美味熱狗、牛肉乾 其實全是致癌物

美味熱狗、牛肉乾 其實全是致癌物#加工肉品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多數因癌症而死亡的案例,其實並不能歸因於癌症最初的本質,而應該是「癌細胞的轉移」(癌細胞在體內散布的又遠又廣,並在主要器官和其他重要地方紮根),若要到達這個程度,可能需時五年、十年甚至更長的時間,然而,這時已經太遲了。環境毒素如殺蟲劑、抗生素 恐是致癌原因這就是為什麼「預防」和「及早發現」如此重要,知道致癌原因和影響是預防癌症的關鍵,而其中一個主要成因是「環境毒素」—農作物殺蟲劑、農作物除草劑、抗生素、人工生長激素和其他會阻礙氧氣吸收及破壞免疫力的汙染。巴達克珊醫師所說的癌症致病成因如病毒、細菌、真菌、酵母菌,只有在被侵略的人體允許的狀態下是有害的。再次說明,「免疫力失能」是導致癌細胞繁殖和擴散的禍根,而更多時候,這種與生俱來的免疫力損壞是毒素超載的結果。農藥、基改作物、塑膠製品均是危險化學物質國際自然健康聯盟的執行主任羅伯.佛克博士表示:「正常人一天會暴露在多達兩萬種化學物質中,其中許多是人盡皆知的致癌物質,大多出現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作為不能申請專利的天然化合物之附屬品,對於化學產業大亨們來說無利可圖。戰後,在農用化學物和成為商業形式的專利分子藥物兩方面,有了巨大的變革。」這個新興化學產業的出現,開啟了毀滅性的潘朵拉盒子,釋放大量致癌物質到世界上來,並導致過去半世紀裡的罹癌率明顯上升,幾乎在世界各地都可見。為了幫助你更清楚瞭解,我將一些暴露在生活中最糟糕的危險分子條列如下:1)農作物化學物質2)基因改造有機體3)環境毒素4)疫苗5)手機和電磁場6)氟化物7)塑膠製品8)化學滯留劑9)加工肉品(本文摘自/癌症的真相/方智出版)

加工肉品恐致癌 國健署:改吃魚、瘦鷄肉

加工肉品恐致癌 國健署:改吃魚、瘦鷄肉#加工肉品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症研究總署(IARC)已宣布將加工肉品列為一級致癌物,而紅肉則被列為2A級致癌物。國民健康署署長邱淑媞提醒,國人真的是無肉不歡,肉食族很多!這樣的現象值得大家重視,因為加工肉品與紅肉攝取量過高,除了是被證實與癌症有密切關係,也會導致心血管疾病與糖尿病等疾病。呼籲國人應該趕快去做免費的腸癌篩檢保住健康,同時應儘量少吃加工肉品、燒烤紅肉,以魚肉、瘦鷄肉等白肉來取代。改變飲食習慣  蔬菜、魚肉、瘦鷄肉來取代據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的研究團隊顯示:以煙燻、鹽漬、加入防腐劑或化學物質處理過的加工肉品,如熱狗、火腿、香腸、牛肉乾與罐頭肉品等,在加工過程中加入了為肉品添色或延長保存期限的化學物質,恐導致產生致癌物質。紅肉經燻烤或高溫烹調,也易產生有害物質,不宜過量。邱淑媞署長呼籲,遠離加工肉品及少吃紅肉,以魚肉、瘦鷄肉等白肉來取代紅肉,多吃蔬果,並以烹煮方式以汆燙取代高溫油炸、燒烤等方式。符合條件者快接受篩檢  勿觀望! 大腸癌蟬聯國人癌症發生人數首位多年,國健署已依據歐美先進國家醫學實證補助50歲以上至未滿75歲民眾每2年1次糞便潛血檢查。為了自己健康,請符合篩檢條件者,勿再猶豫,與縣市政府衛生單位及各地區醫療院所洽詢國健署所補助之大腸癌篩檢,積極接受篩檢,才能遠離大腸癌的威脅!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