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狀腺癌

甲狀腺癌預後佳 脖子硬塊速就醫

甲狀腺癌預後佳 脖子硬塊速就醫#甲狀腺癌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甲狀腺是人體內相當重要的一個腺體,而較常見的疾病除了甲狀腺功能亢進或低下之外,亦有結節性的甲狀腺腫以及良性或惡性腫瘤,雙和醫院一般外科陳信安主任表示,若是惡性腫瘤,或是良性腫瘤壓迫器官,就應積極接受治療,隨著科技的進步,目前已有許多器械可以幫助醫師與患者,避免手術風險和併發症的發生。硬塊藏身數十年!老婦脖子腫瘤大如球北市一名高齡90歲的婦人,20歲時就發現脖子兩側有不明硬塊,近十幾年來因腫瘤持續增大,竟造成頭部僅能後仰無法前傾;老婦一度擔心手術風險或術後恐聲音沙啞,遲遲不願就醫,直至腫瘤壓迫呼吸道,甚至造成嚴重呼吸困難,經家屬勸說才至醫院診治。所幸透過陳信安主任詳細診斷後,與家屬決議替老婦手術切除兩側甲狀腺腫瘤,由於她年齡稍長,為確保手術安全性和時效性、避免傷及喉返神經以及加快手術時間,術中搭配使用「神經監測儀器」和「組織凝集儀」,手術順利完成,術後入住加護病房一天後拔管轉出,三天後出院,術後聲音無明顯變化。甲狀腺癌治療選擇多 預後普遍佳根據衛福部統計顯示,甲狀腺癌於十大癌症發生率排名第八,其中又以女性排名位居第五,陳信安主任表示,雖發生率高但死亡率卻遠低於其他癌症,因此只要提早發現並積極參與治療流程,預後普遍良好。由於手術方式的日新月異,從傳統的開脖子手術,到隱藏疤痕的美容手術或是遠端手術,也替患者提供了不一樣的治療選擇。手術導航「神經監測儀」 精準定位免心驚然而,甲狀腺位於頸部的前下方,其位置靠近許多重要器官,以及支配聲帶的喉返神經,甲狀腺手術最擔心的即是「喉返神經」受損,若單側喉返神經受損,會併發術後聲音沙啞等併發症;雙側喉返神經受損,則可能引發呼吸困難,甚至窒息危及生命。過去進行甲狀腺手術全憑經驗與技術,現今透過「神經監測儀器」避免傷及喉返神經,能即時定位、監測喉返神經的位置,並確認其功能正常,就像行車時的導航系統般,大幅提升手術的安全性及醫療品質。甲狀腺癌存活率高 遵從醫囑健康飲食最後陳信安主任呼籲,罹患甲狀腺癌並不可怕,以目前國內醫療水準,甲狀腺癌早期的患者術後十年的存活率近百分之百,且復發率都偏低,再加上有放射碘和標靶治療的輔助,因此只要正確聽從醫師的建議及療程,都能有良好的治療成效。主任也提醒,日常應維持良好生活習慣,飲食上應吃食物而非加工食品,即使罹癌也不要畏懼,勇敢抗癌!(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脖子腫塊會長大!甲狀腺癌5危險因子

脖子腫塊會長大!甲狀腺癌5危險因子#甲狀腺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68歲的林先生有高血壓及糖尿病病史,平時規則使用藥物控制,並固定回診追蹤。然而近半年前,親友發現他脖子左邊有一硬塊,但因無任何不適,不以為意。然而脖子的腫塊非但沒有消失,反而愈來愈大,連聲音也開始變得沙啞,才驚覺事態嚴重而就醫。檢查確診為甲狀腺乳突癌併雙側側頸淋巴結轉移,接受甲狀腺全切除及雙側側頸淋巴結廓清手術,術後恢復良好,並接受碘-131治療,目前狀況穩定並持續門診追蹤。設備進步、篩檢率增加 近年甲狀腺癌發生率逐年上升成大醫院一般外科醫師洪健齡表示,根據衛福部104年癌症統計報告中指出,甲狀腺癌發生率較前一年上升約7%,發生率排名於女性為第5位、男性為第14位,女性發生人數約為男性的3.3倍。甲狀腺癌好發於40至60歲的中年人,是常見的內分泌腺體癌。可能因設備進步及篩檢率增加,導致近年來甲狀腺癌發生率有逐年上升的趨勢。但女性甲狀腺癌死亡率僅排在第24位、男性第26位。整體而言,目前大多數病患接受治療都能有相當不錯的預後。家族史等5原因 為罹患甲狀腺癌危險因子罹患甲狀腺癌的危險因子,包括(1)家族病史、(2)幼兒時頸部暴露輻射、()3碘過多及不足等,(4)生活壓力及(5)環境中的汙染源也是可能因素。洪健齡醫師指出,大部分病患都是因為持續性、沒有症狀的頸部腫塊來院檢查,少數病患腫瘤已大到壓迫臨近組織,發生聲音沙啞、呼吸困難、吞嚥困難(壓迫食道)等症狀才就醫,此時併發局部淋巴結轉移或是遠處肺部及骨頭轉移的機會也會增加。約95%甲狀腺癌病患 就醫後採用手術方式治療約95%的甲狀腺癌病患,確診後均接受手術治療。洪健齡醫師表示,一般手術本身危險性及併發症發生率並不高。而接受甲狀腺全切除者,術後須長期服用甲狀腺素維持身體正常機能,同時亦能抑制癌症復發。若是手術無法切除乾淨的局部或遠處轉移,在術後合併使用碘-131強化治療效果。近年來則有蕾莎瓦、樂衛瑪等標靶藥物,讓甲狀腺癌治療有更多選擇。至於就醫時檢查結果為良性者,洪健齡醫師仍建議,應每3至6個月定期超音波追蹤,再視情況進行細針穿刺檢查。

甲狀腺癌別驚慌 遵循治療存活率高

甲狀腺癌別驚慌 遵循治療存活率高#甲狀腺癌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一名國三的女學生發現脖子單側異常突起,就醫檢查發現是甲狀腺結節,進一步穿刺後確診為惡性腫瘤。由於部分甲狀腺癌與遺傳有關,醫師建議父母及雙胞胎妹妹接受甲狀腺檢查,沒想到意外揪出妹妹也有甲狀腺癌,所幸兩姊妹及早發現與治療,手術切除腫瘤後復原良好,僅需定期回診追蹤。甲狀腺癌好發於女性 良好治療預後佳馬偕紀念醫院一般外科主治醫師鄭世平指出,甲狀腺結節實屬常見,可分為良性及惡性,良性結節大多不切除,僅需定期追蹤;若確診為惡性結節(又稱甲狀腺癌)則以手術治療為主。甲狀腺癌好發於女性,男女罹患比例約為1:4,但甲狀腺癌是預後良好之癌症,非第四期之患者10年存活率可達9成以上,呼籲病友遵循治療。甲狀腺位置近聲帶 輔以神經監測治療更準確甲狀腺位在頸部喉結附近,其位置靠近聲帶,因此不論何種手術方式都有可能傷及控制聲帶的喉返神經,造成術後聲音嘶啞等後遺症。鄭世平說,手術的經驗與技術是降低神經傷害的重要因素;不過,為避免不必要的神經傷害,甲狀腺手術搭配神經監測儀的應用在國內已經十分普及,可協助醫師更準確地避開神經並將腫瘤完全清除。降低神經損傷風險 這三大類患者宜使用 鄭世平醫師補充,此系統能清楚判斷神經及血管、確認神經的功能性,但需自費使用,臨床上建議以下三類型患者需輔以使用:甲狀腺癌症疑似有周圍組織侵犯者、曾接受頸部手術恐有組織沾黏者、腫瘤過大壓迫或改變正常解剖構造者。若患者經濟能力許可,與主治醫師討論,於術中搭配使用,可降低神經損傷風險。暴露輻射、家族史者 應留意甲狀腺疾病鄭世平醫師提到,目前甲狀腺癌罹病原因不明,有家族史之民眾,或曾經暴露於輻射線環境者,有較高的罹癌風險,建議多留意甲狀腺疾病,若發現脖子附近有腫塊或看起來腫大時,應就醫檢查與治療。(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20至30歲 甲狀腺癌發生率居冠

20至30歲 甲狀腺癌發生率居冠#甲狀腺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台灣癌症基金會日前公布國人罹癌年齡層分析結果,發現未成年多以血癌、腦癌為多,而正值社會新鮮人的青壯年,卻是以甲狀腺癌和乳癌為多,尤其是20至30歲的社會新鮮人,罹患癌症的第一大類別正是甲狀腺癌,已成為民眾健康一大隱憂。外科手術切除後 服用放射性碘破壞殘存少量癌細胞亞洲大學附屬醫院外科副院長温義煇表示,分化良好的甲狀腺癌,主要治療方式會採取外科手術切除,術後則會以放射碘清除術後殘餘的正常甲狀腺組織。患者服用放射性碘後,放射碘會被正常甲狀腺吸收,利用高能量β射線,破壞術後殘存的正常甲狀腺組織,也會破壞位於正常甲狀腺組織周遭微小且偵測不到的少量癌細胞。甲狀腺組織一旦清除乾淨後,體內即不會產生「甲狀腺球蛋白」,若後續追蹤體內甲狀腺球蛋白指數有增加跡象,即可研判是癌細胞復發,後續需再以放射碘治療清除癌細胞,確認放射碘能有效被甲狀腺癌細胞吸收,達到完整治療效果。治療預後佳 第1至3期存活率逾9成由於病人服用高劑量的放射碘後,體內會產生輻射,為避免輻射直接影響他人,法規規定接受超過30毫居禮以上的高劑量原子碘治療病患,必須先入住「放射碘治療隔離病房」安全隔離,直到身體輻射量低於輻防委員會所規定的安全劑量始能離院。温義煇強調,分化良好的甲狀腺癌治療需要內、外科與核醫科團隊合作與病人配合,放射碘治療在整個療程中佔重要角色,病人如果能配合治療,一般治療效果預後較其它癌症佳,大多數病人都可長期存活,第1至第3期的10年存活率約90至95%,第4期10年存活率也可達50%,呼籲患者配合醫囑,戰勝病魔。

甲狀腺出現結節 小心甲狀腺癌來侵擾

甲狀腺出現結節 小心甲狀腺癌來侵擾#甲狀腺癌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某藝人先前於臉書上PO出甲狀腺細針穿刺檢查的影片,自曝甲狀腺出現結節,嚇壞粉絲,腫瘤是良性或惡性也令人擔憂;所幸檢驗報告發現為良性結節,只需每半年追蹤即可。有潛在症狀的患者應提高警覺可能為甲狀腺癌安南醫院暨亞洲大學附屬醫院副院長温義煇表示,甲狀腺癌是指甲狀腺內的濾泡細胞或甲狀腺旁細胞出現病變轉成惡性腫瘤,臨床症狀主要為:超音波下發現甲狀腺上有結節或硬瘤,就好像石頭一般硬,有些患者則會在脖子附近摸到淋巴腫瘤,「若發現甲狀腺突然變大、外表又不均勻規則,或合併有不明原因的聲音沙啞、呼吸困難與吞嚥困難時,就要高度警覺可能是甲狀腺癌了。」要確認甲狀腺結節為良性或惡性腫瘤,必須經由細針抽吸或手術切片等方式來確定腫瘤的形態,「大部份的甲狀腺結節都屬於良性,只需半年定期追蹤一次,若有變化時會進一步做穿刺檢驗,但只要及早發現並接受治療,不必過度擔心!」甲狀腺癌治療方式:手術切除、碘131放射性同位素治療目前治療甲狀腺癌的主要方式包括手術切除及碘131放射性同位素治療,以及放射線治療、化學治療、標靶治療與甲狀腺素治療等。如進行全甲狀腺切除手術,術後並輔助進行碘131放射線同位素治療,目的為清除術後殘留的甲狀腺組織及癌細胞,以及手術無法清除乾淨的局部轉移及遠端轉移。「全甲狀腺切除後,患者需服用甲狀腺素補足甲狀腺功能,但治療碘131時,需要停用甲狀腺素一個月,這段期間可能會出現甲狀腺功能低下的情況,部分患者會出現沒精神、全身浮腫等現象,人工甲促素則可降低這類副作用。」注射人工甲促素可輔助碘131治療 避免甲狀腺功能低下温義煇副院長表示,注射人工甲促素可讓甲狀腺癌患者在不停藥的過程中進行碘131治療,能降低因停止使用甲狀腺素所產生甲狀腺功能低下的副作用,「甲狀腺素有預防腫瘤再生的功能,若患者體內仍有殘留的癌細胞,這時貿然停藥一個月,可能會讓腫瘤再生,而人工甲促素則可減少這類狀況的發生。」甲狀腺癌患者應定期治療 其預後相較於其他惡性腫瘤疾病良好引起甲狀腺癌的成因至今未明,可能與輻射或放射線曝露有關,温義煇副院長表示,家族病史也可能是致病因素,「不過,雖然甲狀腺癌常發生於女性身上,但十年存活期通常可達九成以上。」且甲狀腺癌可說是相較於其他全身性癌症中預後最好的癌症,只要遵循醫囑、規律治療,復發機率不大。甲狀腺癌不難醫治,目前也有簡單、不需開大刀,體表無疤痕的經口腔內視鏡甲狀腺切除手術,對愛美的女性朋友是一大福音。温義煇副院長提醒,在健檢日漸風行下,若發現甲狀腺有結節時,最好及早諮詢醫師是否有癌變的可能,並且及早治療才能降低日後對健康的傷害。 

脖子腫大!會有甲狀腺癌的危險嗎?

脖子腫大!會有甲狀腺癌的危險嗎?#甲狀腺癌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一名50歲的中年女性,在10年前健康檢查時就發現甲狀腺有結節,但不以為意,直到最近因吞嚥時有異物感,且聲音無故沙啞才就診,觸診發現除了原本甲狀腺結節外,在附近的淋巴結也已腫大疑似腫瘤,經進一步檢查確診發現為甲狀腺癌併淋巴結轉移。甲狀腺癌不易察覺 中年女性好發率高於同齡男性奇美醫院內分泌科主治醫師葉乃誠指出,甲狀腺癌以女性居多,且以50歲左右的中年女性發生率最高,高於同齡男性約三倍。「根據最新的癌症登記統計,甲狀腺癌於女性癌症發生率排名中,居於第五位。而甲狀腺癌成長速度大都較別的器官癌症慢,初期不一定會有症狀,因此不易察覺,許多患者都是在腫瘤已經大到看得到或摸得到,甚至已經壓迫鄰近組織產生症狀時,才會驚覺該去就醫。」葉乃誠醫師表示,一般甲狀腺正常時不會有腫塊或結節,隨著年齡增加或體質、自體免疫問題,可能出現甲狀腺腫大或甲狀腺體內產生結節的情況,此時需要進一步檢查確認。會先從病史詢問、觸診、抽血、超音波檢查等判定結節大小、特徵以及甲狀腺的功能高低。若有甲狀腺結節時,某些特定情形須合併超音波定位細針穿刺抽吸的方式來確認其細胞型態與癌化與否。目前雖有某些人工智慧可協助判斷甲狀腺結節癌化可能性,但並非百分百準確,必要時仍須接受細針穿刺抽吸。」甲狀腺癌治療方式:手術切除、術後碘131治療目前甲狀腺癌的治療方式,若為發現時未遠端轉移,以手術切除為主,開刀後則會依據甲狀腺癌病理報告,包括腫瘤的大小、腺體侵犯程度,看是否已轉移淋巴結以及細胞型態等評估,必要時手術後需進行碘131治療,利用甲狀腺癌細胞也會吸收碘的特性,來剷除肉眼無法看見、遺留的癌細胞組織。另一方面,後續追蹤治療時,臨床也會給予患者甲狀腺素來抑制體內甲促素的分泌,因為長久下來甲促素過高的話,本身也可能造成甲狀腺癌細胞的增生。葉乃誠醫師說,在慢性的追蹤階段,必須固定追蹤患者的血中甲狀腺球蛋白、甲狀腺球蛋白抗體,及體內甲促素壓制的狀況,同時也會一段時間進行局部超音波及胸部X光,甚至低劑量碘131掃描,來檢查有沒有復發或轉移的病灶。注射人工甲促素可輔助碘131治療 避免甲狀腺功能低下在需要接受碘131治療或掃描的病患,正在服用的甲狀腺素需停藥一段時間,讓體內甲促素增高,增高之後才能讓掃描以及治療達到功效。同時體內甲促素增高時,會同時檢查甲狀腺球蛋白。如果甲狀腺球蛋白升高,會高度懷疑體內仍有隱藏甲狀腺癌細胞的存在。而讓甲促素升高,通常會採取停甲狀腺素的方式,在降低體內甲狀腺素後,腦下垂體會增加體內的甲促素。可是臨床上常見停藥產生甲狀腺功能低下的情形,令患者出現如皮膚乾燥、水腫、反應遲鈍、注意力不集中、憂鬱、低血鈉、心跳變慢等副作用。此時注射人工甲促素是另一個很好的選擇,此時無須停甲狀腺素,利用藥物來增加甲促素,免除甲狀腺功能低下的副作用,一方面增進甲狀腺癌細胞對於碘131的吸收,另一方面也降低停藥後的不舒服。目前健保已有條件的給付人工甲促素,醫師須事前申請,若不符合健保規範須自費使用。甲狀腺癌患者應積極接受治療 十年存活率高達九成一般來說,甲狀腺癌若於早期發現、積極治療,存活率高,以乳突癌若是初期診斷為例,十年存活率可達90%。萬一頸部甲狀腺部位發現有腫塊,最好就醫做完整的檢查,以辨別是單純甲狀腺腫大或甲狀腺癌;若不幸確診為癌症,只要好好接受治療,定期服藥並追蹤,大部分預後相較於其他癌症良好。葉乃誠醫師提醒,「甲狀腺若有結節或腫塊,千萬不要不理它,定期追蹤,即早發現可能的癌症並接受治療與醫療團隊合作,才能與疾病和平共處。」 

莫輕忽!甲狀腺癌術後仍需積極追蹤

莫輕忽!甲狀腺癌術後仍需積極追蹤#甲狀腺癌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近十年來國人甲狀腺癌發生率有增加的趨勢」,台中慈濟醫院核子醫學科主任、兼任社區健康中心主任陳慶元醫師直指,甲狀腺癌近幾年在國人十大癌症的排序是女性十大癌症的第五名,如今每年約有三千餘名新發生病例,年齡層似乎有下降的趨勢,且觀察到年輕的患者(30歲以下),當其被診斷為甲狀腺癌時,已經有不少個案出現頸部淋巴轉移,這讓人不可不注意。甲狀腺癌難發現 呼籲有潛在症狀的患者自我察覺陳慶元醫師指出,早期的甲狀腺癌很難從外觀發現,也不一定會有症狀,等到摸到腫塊、無原因的聲音沙啞、呼吸困難、吞嚥困難等症狀出現時,癌細胞多半已經侵犯到週邊的組織器官,如神經、氣管等。「甲狀腺癌經常來得無聲無息,有時即使已經數公分大,但若藏身在深處也很難被發現,臨床上也曾發現腫瘤並不大,卻已經遠端轉移的例子,相當棘手。」甲狀腺癌治療方式:手術切除、放射線碘131治療不過,甲狀腺癌的治療並不複雜,若能提早發現、積極接受正規治療,十年存活率都可超過九成以上,目前治療先以手術儘量完整切除癌組織及其轉移的組織,術後合併施以放射線碘131治療,以清除殘餘的甲狀腺癌細胞或轉移的病灶。根據文獻報告:「甲狀腺癌的復發,在合併手術及碘131治療可明顯降低,當然仍需視腫瘤一開始的狀況而定,若一開始就已轉移侵犯到神經、肺部、骨頭、肝臟或腦部時,其復發率及死亡率就會提升。」注射人工甲促素 可幫助患者治療及追蹤過程更加順利治療後的定期追蹤與疾病復發息息相關,建議必須依照醫師指示補充甲狀腺素,若體內的甲狀腺素濃度高高低低,可能引發亢進或低下的情形,對於年長者或合併有心血管疾病、高血壓、糖尿病、免疫功能不好等患者容易發生疾病控制不良或失調。病患若自行增加藥量則會發生功能亢進的情形,會增加心臟負荷、骨質疏鬆及失眠等情形。若自行停藥,則會發生功能低下症如全身水腫、精神渙散、動作遲緩、步履蹣跚等猶如「樹懶」般的生活節奏,甚至有焦慮或憂鬱、記憶力及注意力下降的情形,令生活大受影響。另外,補充甲狀腺素的治療除了補充因甲狀腺切除後體內所欠缺的甲狀腺賀爾蒙外,也是一種癌症的治療方式,稱之為賀爾蒙抑制治療,任意停藥會增加腫瘤復發的風險。若沒有定期追蹤時,當發生癌症復發或轉移時,未能及時發現,讓腫瘤有機會擴散蔓延。陳慶元醫師也指出,臨床上對於上述高危險族群可以注射人工甲促素幫助甲狀腺癌患者在治療及追蹤過程更加順利,除了可避免停用甲狀腺素而產生的甲狀腺功能低下症,提升體內甲促素也可以避免刺激腫瘤的生長,讓想儘早回歸正常生活的人提早恢復原有的生活品質。陳慶元醫師更指出,臨床上曾發現有甲狀腺癌患者在治療完成十年後因症狀消除、自認沒問題而不繼續追蹤,但卻在十多年後發現癌細胞轉移,如肺部、腎臟、骨骼等的轉移,陳慶元醫師強調,一旦罹患甲狀腺癌,務必要接受正規的治療,遵循醫囑乖乖吃藥及定期追蹤。另外,罹患甲狀腺癌症後並不會對其他癌症產生免疫,甚至罹患其他癌症如乳癌及大腸癌的機率比一般人高出數倍,因此,定期追蹤除可減少甲狀腺癌的復發機率與轉移風險外,若有其他腫瘤也可提早發現並及早做處理,達到圓滿的治療與預防效果。 

脖子悶痛、長結節 小心罹甲狀腺癌

脖子悶痛、長結節 小心罹甲狀腺癌#甲狀腺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柯小姐幾年前偶然檢查發現脖子兩邊都有甲狀腺結節,一開始沒什麼症狀,但3年前覺得長結節的地方悶悶的、會痛。檢查發現結節變大,手術切除了右邊的甲狀腺,目前繼續追蹤中。柯小姐擔心,萬一左邊的結節有變化,左邊的甲狀腺也要切除,就得終生服藥。常見甲狀腺結節 成人發生率逾2成 鹿港基督教醫院院長杜思德表示,平均每4至5名成年人就有1人有甲狀腺結節,是最常見的甲狀腺疾病。隨著甲狀腺癌擠進國人10大癌症,民眾警覺心漸漸提高。由於甲狀腺結節通常不會自行消失,應定期追蹤有沒有變大、或是鈣化等變化。甲狀腺結節5%是惡性的甲狀腺癌,但有些結節無法明確辨認是良性或惡性,需進一步的細針穿刺檢查。不少人為了要不要進行侵入性的細針穿刺,或是要不要切除甲狀腺左右為難。超音波影像檢查 無侵入性、便於判讀相較其他癌症,甲狀腺癌治癒率高,預後也較佳。一旦發現甲狀腺結節最重要的是持續追蹤,有些患者會因為掛號門診、安排檢查、看報告,嫌多次跑醫院麻煩又花時間而不去追蹤,很可能忽略甲狀腺結節的變化。杜思德院長表示,近來有甲狀腺超音波電腦輔助系統作為輔助工具,在超音波影像上圈選出結節的大小,便可擷取結節特徵,方便醫師判讀,可供患者長期追蹤的新選擇。甲狀腺分泌對人體新陳代謝重要的賀爾蒙,健檢項目中已涵括甲狀腺的檢查,不要忽略關心自己的甲狀腺健康。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