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質流失

80歲老婆婆因骨鬆放棄摯愛 無聲無息骨質流失難察覺

80歲老婆婆因骨鬆放棄摯愛 無聲無息骨質流失難察覺#骨質流失

1名台中居住山區80歲老婆婆,平時喜歡在自家周圍花圃設計漂亮植栽,但因下背部疼痛日漸劇烈難以行走,只能放棄最愛的小庭園,家人推著輪椅就醫檢查發現,老婆婆罹患骨質疏鬆症與脊椎狹窄壓迫神經,馬上疼痛控制與投入促進骨質生成藥物治療,病情獲得大幅改善恢復行走,已能再次修剪心愛花花草草。 不論男女都可能骨鬆高風險 出現「矮駝痛」小心骨質陷危機 中國附醫骨科部脊椎外科主治醫師曾準表示,女性停經後或超過65歲,男性70歲以上,就為骨質疏鬆症高風險族群,由於骨質快速流失,骨頭健康程度也就越來越差,常見症狀包含身高降低,比起以往身高減少2至3公分,或背部拱起外觀能看出駝背,若再嚴重會發生壓迫性骨折,導致慢性下背疼痛難耐。 曾準說明,老婆婆因中下背部劇烈疼痛,難以行走只能靠輪椅活動,骨密度檢查T值已到-4左右,骨質流失相當嚴重,同時神經因脊椎孔狹窄受到壓迫,導致坐骨神經劇烈疼痛,考慮老婆婆年紀不是太適合手術,因此使用神經阻斷術在受壓迫神經周邊,配合促進骨質生成藥物治療,目前病況明顯改善。 罹患骨鬆難自覺增骨折手術難度 規律檢查確診就立即用藥 曾準指出,骨質流失初期沒有明顯症狀,很難察覺身體已有異狀,當骨質喪失越來越嚴重,不小心發生摔倒等撞擊,一旦骨折需要手術治療,骨質疏鬆症病患骨頭恐怕如同沙地,要鎖上骨釘與鋼板就會非常困難,也增加手術失敗風險,因此高風險族群最好定期檢查骨密度,一旦確診也要規律接受藥物治療。 曾準提醒,高風險族群要確認骨頭健康,可在醫療院所安排DXA骨密度檢測,如果數值在-1.0至-2.5間,骨質已經稀缺須特別注意,當數值小於等於-2.5,就已罹患骨質疏鬆症要投入藥物治療,目前治療骨質疏鬆症有「減少骨質流失」與「促進骨質生成」兩大類,要能快速提升骨質,後者效果較為顯著。 骨鬆是慢性病須不間斷規律服藥 陽光下適當運動有利鞏固骨質 曾準強調,平時常提醒病人,骨質疏鬆症就是慢性病,使用藥物必須規律使用不能說停就停,一旦停藥原先治療成果恐怕付諸流水,骨質可能比治療前更差,讓骨質危機再次湧現,並且不僅規律用藥,良好生活習慣也很重要,妥善營養補充與接受日照,和緩運動維持肌力,都有助於維護鞏固骨質穩定。 曾準補充,不論是骨質疏鬆症患者與年長者,最好能在陽光下適當運動,讓身體產生維生素D外,也能協助肌肉維持一定負重運動,例如在公園散散步腳不離地輕拉單槓,都有助於穩定骨質健康,飲食上一定要攝取足量鈣質,可以使用鈣片與維生素D補充劑輔助,如果有吸菸與喝酒習慣一定要戒除與避免。 骨鬆病患容易引起脊椎傷害 專業團隊有助提供完善治療 曾準也說,台灣許多民眾都受骨質疏鬆症所苦,尤其引起嚴重骨折或脊椎壓迫病患,非常需要專業團隊特殊照料,中國附醫結合骨科與神經外科專長,成立脊椎中心,包含脊椎微創顯微手術、脊椎內視鏡手術、脊椎骨折等。 新推出的脊椎微創內視鏡減壓手術,透過小切口使用內視鏡,精準移除壓迫神經的組織。此外,脊椎微創內視鏡融合手術,通過植入螺絲和桿來穩定脊椎,為複雜的病症提供更加穩固的解決方案。輔以電腦導航技術的脊椎微創手術,則利用高端影像技術確保手術的高精準度,減少周圍組織的損傷,大大提升手術成功率。這一切都是為了讓患者能夠享受到更少的手術創傷、更短的住院時間、更低的感染風險,以及更快的恢復過程。專業團隊的精心設計治療計劃,讓每位患者都能得到最適合自己狀況的治療。 中國附醫脊椎中心歡迎所有尋求專業脊椎照護的民眾,運用現代化脊椎微創手術技術,幫助患者有效治療脊椎管狹窄或椎間盤突出等問題,減輕痛楚,恢復活力。在骨質疏鬆症患者日益增加的今天,中國醫藥大學附屬醫院的脊椎中心用尖端技術與最佳的骨質疏鬆治療藥物讓中部民眾擁有最完整醫療服務。 (圖/中國附醫骨科部脊椎外科主治醫師 曾準醫師)

疫情生意差 闆娘心慌慌 醫呼籲:別讓更年期困擾妳

疫情生意差 闆娘心慌慌 醫呼籲:別讓更年期困擾妳#骨質流失

因應國際婦女節,雙和醫院呼籲女性朋友在工作及家庭忙碌之餘,也得關心自己身體,特別是接近更年期的女性朋友。雙和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蘇茗軒指出,更年期症狀常被忽略,近來診間遇到一名年約50歲老闆娘,因疫情影響家中生意,情緒相對低落,白天常與家人發生爭執,心悸、胸悶都令她困擾不已,夜間盜汗、淺眠更讓她無法好好休息恢復體力;雖然擔心荷爾蒙療法,但與她充分討論,並接受短期荷爾蒙補充後,回診時滿心的神采飛揚溢於言表。 更年期是女性的必經階段 根據台灣更年期婦女健康管理及藥物治療建議,女性更年期指的是婦女由有生育能力過渡到無生育能力的狀態,是女性朋友的必經階段;由於雌激素降低,引起腦部下視丘血管舒縮中心不穩定,導致失眠、盜汗、熱潮紅、心悸等;而缺乏女性賀爾蒙,陰道乾澀、性交疼痛及反覆泌尿道感染也層出不窮。蘇茗軒醫師表示,雖然並非每位女性皆會出現,但比例上四到六成女性都有程度不一的更年期症候群。此外,雌激素降低也會影響脂肪代謝,許多女性也會發現怎麼少吃了,體重還是不斷增加。 蘇茗軒醫師指出,根據研究,台灣平均停經年齡為50歲左右,但其實許多女性約45歲開始就有更年期症狀,由於這段期間生活重心容易放在工作上,另一半也忙於事業,而子女也正處於青春期,是需要更多關懷的階段,因此出現事業與家庭兩頭燒的情況並不難理解。種種因素導致女性朋友忽略自我身體狀況,隱忍更年期症狀帶來的不適,少數人甚至患上憂鬱症,讓自己與家人都困擾不已。 蘇茗軒醫師指出,當更年期出現症狀時,同時也是讓忙碌的妳可以稍微停下腳步,來審視自己的健康程度,可以關心自己是否吃得健康、有沒有規律運動、今年健檢有無紅字;另外,在工作之餘,對家人的陪伴、關懷是否足夠?更年期不該是妳困擾駐足的地方,而是人生中必經的一段旅程。 緩解更年期 補充荷爾蒙 要緩解更年期症候群,若無荷爾蒙使用禁忌,荷爾蒙補充是目前最有效的方法,除改善症狀外,荷爾蒙補充也能減緩骨質流失、預防關節退化,保護心血管、降低大腸癌發生;另外搭配規律運動,可同時降低體重、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與代謝問題,也可改善睡眠品質、低落心情,增進夫妻性福。希望目前受到更年期症候群困擾的女性朋友,在疫情逐漸解封時,在工作忙碌之餘,也要多愛自己,迎接人生的下一階段。

關節鏡手術暨一次性自體軟骨修復  提供全方位照護

關節鏡手術暨一次性自體軟骨修復 提供全方位照護#骨質流失

隨著醫學科技日新月異,人類平均壽命不斷延長,使許多退化性疾病大幅增加,在骨科的醫療技術發展,也變得十分重要且急迫。今(16日)恩主公醫院舉辦「骨科微創中心 關節鏡暨一次性自體軟骨修復技術 臨床成果分享」,骨微創中心是由前院長吳志雄醫師於2019年成立,並在黃信彰院長帶領下積極推動,提供給全民一個兼具安全及高品質的醫療服務,除了引進最新脊椎內視鏡系統,還整合各項微創手術,包括一次性自體軟骨修復技術、機器手臂電腦導航關節置換手術、微創骨折復位、3D列印矯正切骨矯正手術、肩膝踝髖關節鏡手術系統,擁有非常專業的醫療團隊,為病患服務。 軟骨修復再生技術,一次搞定!為患者創造新「膝」望 「退化性關節炎」是全世界最常見的關節疾病,根據衛福部統計,台灣膝關節退化的盛行率約15%,有將近350 萬人飽受關節疼痛之苦,其中女性因為更年期後骨質流失,比例多於男性。近年來,膝關節退化已不再是老人的專利,運動傷害、過度的負重、肥胖或免疫系統失調等,都會讓關節過度磨損,使得罹患關節炎的病患年齡,有越來越年輕化的趨勢。最明顯症狀即為「痛感」,因其為不可逆轉的漸進性破壞疾病,其病情會逐步惡化,為患者和照顧者帶來不便造成沉重的負擔,過去治療方式常有治標不治本、治療次數多等困境,近來隨著醫學科技進步,利用一次性自體軟骨修復技術出現,也為關節退化患者帶來新「膝」望。 恩主公醫院外科部吳長晉部長指出,過去針對退化性關節炎的治療,初期會先建議患者使用止痛藥、打消炎針、注射PRP或打玻尿酸、復健、護具使用等改善病患疼痛的症狀,但效果有限,且症狀反覆治標不治本,若狀況沒有改善,就會需要手術開刀,過去常見的關節軟骨損傷的治療方式有馬賽克鑲嵌術、自體軟骨細胞培養移植術、關節鏡微創手術,嚴重的話甚至得做人工關節置換手術,但人工膝關節置換術容易因傷口較大且復原期較長,影響患者生活品質。 吳長晉部長進一步說明,「一次性自體軟骨修復技術」是由工研院與台大醫院合作研發,經完整三期臨床試驗獲得衛福部核准,是台灣第一個自主研發的再生醫學產品,只擷取少量非受力區的自體軟骨,經特殊處理後使軟骨細胞活化,再以微創關節鏡手術進行清創後,再將活化的軟骨細胞及載體植入軟骨損傷處,形成再生軟骨組織來修復軟骨缺損,不僅傷口小,感染機率低,手術約40分鐘可完成,住院約2-3天即可出院,且只需一次手術即可解決膝蓋軟骨損傷問題,讓徬徨不安的退化性關節患者,不必承受兩次開刀的風險、疼痛及奔波。 吳長晉部長也表示「一次性自體軟骨修復技術」應用於早期發現的膝關節軟硬骨病變問題上,在臨床案例中有多位患者得到改善,也讓患者避免因軟硬骨病變的惡化,導致須提早置換人工關節的地步,所以提醒有關節問題的患者應及早尋求骨科醫師做檢查及治療,維持靈活的關節行動力。 「微創手術」傷口小,術後疼痛減少,恢復生活機能快! 另一位75歲的張先生,幾年前因為右腳感到疼痛發麻,曾到恩主公醫院復健科看診,經過幾次復健後,疼痛狀況有改善;兩個月前,出門搭公車時,右腳突然無力發麻,趕緊又到醫院就醫,照X光後,發現有椎間盤突出的問題,因嚴重影響到日常生活,醫師評估後建議要做脊椎手術,當時一聽到脊椎要開刀,感到緊張害怕,經醫師詳細說明後,在上個月接受了「脊椎內視鏡手術」,傷口小只有0.6-1公分、出血量少、住院天數僅1-2天、恢復期短,對脊椎肌肉筋膜損傷小,大大降低了高齡者開刀風險。手術後背痛及下肢無力有明顯改善,目前努力做強化核心肌力訓練,慢慢恢復正常的生活。 恩主公醫院骨科微創中心許立和主任表示,椎間盤突出部分是因為脊椎的老化磨損,好發中年之後,隨著老化,椎間盤中的髓核如同我們的皮膚一樣含水量降低,椎間盤的靈活性跟避震效果也跟著降低,使得椎間盤壓力更大,當突然間的不當受力(搬重物)或外力創傷(滑倒摔跤)就容易發生椎間盤突出,也有部分發生於年輕族群因長期不良姿勢加上肌力不足造成椎間盤突出。常見症狀像是腰痛、背痛,甚至從下背部、腰部脊椎處輻射延伸至臀部和雙腿,可能從輕微疼痛到銳痛、灼痛感,嚴重時會出現極度劇烈的疼痛,有些人則會感覺麻木、刺痛或腿部無力,也就是坐骨神經痛,對日常工作及生活造成極大困擾。 許立和主任進一步指出,椎間盤突出可以透過休息、藥物止痛、物理治療等方式來減緩疼痛,如經過一段時間,狀況還是無改善,就需要進一步檢查評估是否手術治療。傳統開放式椎間盤切除,改善病患症狀成功率大於95%,嚴重的併發症<1%,無法克服的是術後的傷口疼痛、術後背部肌肉纖維化、肌肉無力等後遺症。隨著醫療科技的進步,現階段已經邁向更精密的微創醫療,微創內視鏡相較傳統手術,傷口小、破壞少,術後恢復期也短,同時也減少脊椎內固定物(骨釘、椎籠)的使用,因此減少許多伴隨固定物而產生的後遺症。 恩主公醫院骨科微創中心 提供全方位照護 近年來,微創技術發展迅速,已成爲21世紀外科發展的主流,恩主公醫院也秉持「無私奉獻、謙卑服務」的理念,提供最優質的醫療服務與健康資訊,持續發展成為特色醫療中心。恩主公醫院在2019年成立骨微創中心,依照疾病特性整合照護資源,導入專業醫療團隊,積極與各大醫學中心醫療合作,讓民眾可以受到更細心的照顧治療與更友善的照護環境,不僅成為地區醫療與預防保健的典範,更是實踐了守護民眾身心健康的初心。

5種營養素發功 補鈣才會成功!

5種營養素發功 補鈣才會成功!#骨質流失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隨著高齡化社會來臨,加上飲食習慣不良、少運動,越來越多人面臨骨質流失、骨鬆威脅。台灣預防保健協會理事長、藥師趙順榮指出,骨骼健康、骨密度都與鈣攝取量息息相關。若想補充鈣質、提升鈣質吸收率,除了鈣離子,維生素D、B群、礦物質鎂、鋅等也都非常重要。5種營養素共同作用 促進骨骼健康趙藥師分析,研究顯示,攝取充足鈣質,不但可預防骨質疏鬆症,對降低直腸癌、男性前列腺癌風險也有幫助,鈣濃度充足,肌肉、心臟才能正常收縮,神經功能也才能維持順暢。維生素D則可促進鈣質吸收,當缺乏維生素D,骨骼容易變薄、變脆。鈣:鎂 黃金比例2:1此外,礦物質鎂可幫助骨細胞對鈣的吸收、利用,臨床研究證據顯示,鈣與鎂的比例為2:1,較能提升鈣質吸收率、利用率。而礦物質鋅主要在促進骨骼形成,對於提升免疫力、維持正常食慾、味覺,也有正面效益。至於維生素B群則可以維持心臟、神經系統健康,並減少腰酸背痛發作風險。碳酸鈣 較為穩定、安全趙藥師表示,「鈣補充劑主要成分為鈣化合物,如碳酸鈣、磷酸鈣、檸檬酸鈣等」,以吸收率來說,磷酸鈣約25%,碳酸鈣約27%,檸檬酸鈣為35%,民眾選購鈣補充劑時,要多注意鈣離子含量、來源。依據美國藥典鈣元素比率數據,碳酸鈣為40%,因此較為穩定、安全。正常成年人 每日鈣攝取量建議800-1000毫克以一般正常成年人來說,每天鈣質攝取量約需要800-1000毫克,更年期女性為1000毫克,建議在飯前1小時,或飯後2小時、睡眠服用鈣片,避免食物影響鈣質吸收。至於維生素D3,建議每日補充800-1000國際單位,以利鈣質吸收。規律運動、健康飲食 降低骨鬆風險趙藥師也叮嚀,根據2015年台灣骨質疏鬆症防治共識、指引,想預防骨質疏鬆症,就要適量攝取鈣質、維生素D3,避免過度節食,也不要吃太鹹,不要攝取太多含磷食物及蛋白質,避免攝取過多咖啡因,不要抽菸,飲酒不過量,也要多運動、定期做骨密度。(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補鈣用對方法 不怕更年期骨流失危機

補鈣用對方法 不怕更年期骨流失危機#骨質流失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更年期過後的女性鈣質流失速度驚人,骨質流失是最容易被忽略的隱形殺手!儘管許多人都知道平時勤補鈣與保養關鍵環節,也能常保有行動力,但大多數人都忽略了鈣質流失的速度大於補充的速度,若要真正做到骨骼保健,需要補鈣也要延緩骨流失。根據健保署資料顯示,65歲的人中,每9人就有1人骨質疏鬆,而其中女性的比例遠高過男性,尤其是停經後婦女,更要特別留意骨質流失對健康帶來的衝擊。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呼籲,一旦骨密度檢測值T小於-1時,就應該要記得補鈣、規律運動與晒太陽。骨質營養群協同作用 延緩骨流失鈣是人體的重要營養素,但也是最容易被忽略的,而且在35歲之後,骨質就會以每年0.5%到1%的幅度下降,更年期之後下降的幅度更為驚人,為年輕時的2到3倍。儘管很多人都知道,可以從日常飲食中補充鈣質,避免骨質流失,然而許多人都忽略了,要避免骨質流失,重要的關鍵在於補充鈣質的質量是否能比得上鈣質流失的速度。國際骨質疏鬆基金會 (International Osteoporosis Foundation,IOF)的主席坎尼斯(John.A.Kanis)就曾說過「要避免骨質疏鬆,最好的治療就是預防繼續流失」。很多人都認為喝牛奶、奶粉或其他乳製品就可以延緩骨質流失,但其實不是通通都有效。想要預防骨質流失,營養師江姿瑩建議,除了補鈣外,還要攝取完整的骨質營養群,才能幫助鈣質吸收。像是維生素D可以增加小腸對鈣質的吸收力,菊苣纖維能促進大腸鈣質的吸收功能,而鎂與維生素D的結合,更能維持血鈣平衡,大幅提升鈣質的吸收能力。因此,選擇補鈣產品,除了足夠的鈣含量外,擁有完整的骨質營養群才能發揮協同作用,提升鈣質吸收力,延緩骨流失。健康補鈣 有國家認證才有好骨力不過,坊間補鈣產品那麼多,到底要如何選擇,才能讓更年期婦女維持骨力和行動力呢?營養師江姿瑩建議,選擇補鈣產品,最好選有國家認證的健康食品,才有保障。她強調,每天喝奶粉補鈣,是最無負擔、也最沒壓力的作法,因此她建議除了均衡飲食、定期運動外,不妨選擇添加2倍優質鈣、菊苣纖維、維生素D3、蛋白質及鎂等完整骨質營養群,同時挑選有骨質保證延緩骨流失國家認證及實證的奶粉,維持好骨力,讓生活「鈣」有活力!

隨年紀加速狂飆!40歲骨質流失率增2倍

隨年紀加速狂飆!40歲骨質流失率增2倍#骨質流失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骨質流失速度隨年齡增快,就像坐雲霄飛車般。據骨鬆學會針對千位女性鈣質攝取認知行為調查,結果顯示超過8成女性擔心自己正面臨骨密度逐漸下降的問題,及未來恐罹患骨質疏鬆症,但卻對不以為意。骨質疏鬆症學會理事長吳至行表示,骨質從30歲起每年流失0.5~1%,40歲骨質流失率增加2倍,50歲則是3倍或更多,流失速度如雲霄飛車般快速。因此如何幫骨質流失踩煞車,防範於未然,是每位女性都該關心的課題!骨鬆=老人病?民眾普遍認為沒症狀不用補為了解國人鈣質攝取認知行為,學會針對1100位女性進行線上調查,結果發現超過8成女性擔心自己正面臨骨密度逐年下降的問題,也覺得自己未來可能罹患骨質疏鬆症,但逾7成女性每天攝取不到600毫克,離衛福部每日建議量還差一大截距離,也沒有額外補充鈣質營養保健品!為什麼明明知道正面臨骨質流失,卻沒有採取何積極行動呢?吳至行表示,一般民眾普遍認為沒有出現症狀就不需要補鈣,而且認為70幾歲老人家才會有骨鬆問題,等老了再開始補鈣就好。但臨床觀察近年來因骨鬆性骨折來就診的案例,年齡層有逐年下降的趨勢! 及早補鈣 流失速度不再坐雲霄飛車骨鬆學會提醒,民眾應從30歲左右骨質開始逐年流失時,就要注意每日攝取足夠的鈣質,才能延緩骨質流失。可每日攝取1,000毫克鈣質、食物+鈣片一起吃、補充維生素D3幫助鈣吸收,只要掌握這三大「鈣」念,就能延緩身體內的骨質雲霄飛車。而為喚起大眾對此問題的重視,骨鬆學會25日並推出創新衛教工具「骨質衛教VR」,以虛擬實境的方式展現骨質流失速度快如雲霄飛車,民眾可至台北信義誠品廣場親身體驗。

18歲女學生嚴重骨質流失造成骨折 就診竟罹庫欣氏病

18歲女學生嚴重骨質流失造成骨折 就診竟罹庫欣氏病#骨質流失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日前,一名18歲女高中生行走樓梯突然骨折,就醫固定骨折後發現該名學生骨質嚴重流失,問診同時發現近三個月內體重莫名增加,且有月亮臉及中心性肥胖,易瘀青及紫色妊娠條紋,進一步抽血檢查發現血中的促腎上腺皮質素(ACTH)及可體松(cortisone)非常高,腦部蝶鞍磁振掃描(MRI of Sella)發現是罹患腦下垂體腫瘤的庫欣氏病。由於醫師早期診斷,病人接受迷你內視鏡經鼻蝶骨腦下垂體腺瘤切除手術治療後,臨床症狀已經消失,目前在門診持續追蹤中,台中榮總神經外科沈烱祺主任呼籲民眾,若有出現類似症狀,應即早接受檢查並治療。庫欣氏病臨床症狀更可怕沈烱祺主任根據臨床多年經驗表示,庫欣氏病患者常有以下徵狀,體重莫名增加、中心性肥胖、背頸部脂肪沉積(水牛肩)、臉部圓腫如月亮(月亮臉)、皮膚易瘀青及紫色妊娠條紋;因腦下垂體會分泌過多的「促腎上腺皮質激素(ACTH)」,當位於腎臟上方的腎上腺皮質受到ACTH的刺激,會分泌可體松、醛固酮及性腺素。基本上,可體松(cortisone)的分泌與壓力有關;醛固酮則會增進腎臟對於離子及水分再吸收作用的激素,負責血壓與水分調節;性腺素主要以產生「雄性素」為主,「促腎上腺皮質激素(ACTH)」因過度分泌影響到體內性腺素的荷爾蒙分泌轉化,造成男性荷爾蒙前趨物濃度較高,較容易長鬍鬚及四肢多毛造成多毛症,以及青春痘並使月經失調,且會引起高血壓、高血糖及骨質疏鬆引起壓迫性骨折等症狀,也會因免疫力降低容易因嚴重感染而死亡。庫欣氏病的患者常感到焦躁不安,長期未好好控制疾病會有憂鬱症甚至自殺的傾向,因此,找對醫師及早診斷極為重要。庫欣氏症候群在台灣多為患者長時間服用類固醇(steroid)藥物所引發,坊間常有不肖業者在藥裡添加類固醇藥物,並號稱這些黑藥丸可改善體質,使得台灣民眾濫用類固醇藥物的情形嚴重,患者長期使用後會引發一連串稱為庫欣氏症候群的症狀及臨床表現,如體重增加、特殊的脂肪分佈形成四肢較瘦的中心性肥胖、月亮臉、水牛肩…等等。庫欣氏病為庫欣氏症候群中的一種罕見疾病,是因腦下垂體腫瘤過度分泌促腎上腺皮質素(ACTH)所造成。好發在20-50歲的女性,台灣每百萬人口每年約有1個新增病例,目前台灣約有兩百位患者被診斷罹患庫欣氏病。治療方式以手術為主 針劑為輔沈烱祺主任表示,目前治療方式有外科手術、放射治療或藥物治療,其中以內視鏡經鼻蝶骨腦下垂體腺瘤切除手術為主,對於微小腺瘤(小於1公分)有百分之八十的病人可以痊癒,較大的腫瘤(大於1公分)也有百分之六十的成功率。其治療目標為降低「促腎上腺皮質激素(ACTH)」的過度分泌,保存正常腦下腺組織分泌及其他前腦下腺荷爾蒙的功能,並去除或縮小腺瘤本身。不過,約有2至3成患者在第一線手術治療後會復發,此時可考慮再度進行手術,若遇到較大的腦下垂體瘤無法手術根除時,則需靠放射治療、內科藥物或合併治療,目前,台灣衛生署已核准皮下注射針劑,可用於治療術後無效或復發之庫欣氏病患者。不管是那一種治療方式,沈烱祺主任提醒患者,追蹤檢查是絕對必要的,至少每年應接受內分泌專家的評估,包括過度分泌的ACTH、皮質醇和其他腦下垂體荷爾蒙。另外,庫欣氏病的患者特別需要適應身體或是情緒上的不舒適,因此找尋合適的醫師並緊密的與醫師配合極為重要。

無聲的健康殺手!骨質隨年紀默默流失

無聲的健康殺手!骨質隨年紀默默流失#骨質流失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靜梅/綜合報導)骨質疏鬆號稱無聲無息的疾病!隨著年紀越大,骨質不斷流失,骨質疏鬆越來越嚴重,隨之而來的併發症也不容小覷,調查結果指出,30歲以前骨質疏鬆的情形,男女比例皆低於1%,隨著年齡的增加,骨質逐漸流失,65歲以上的老人,超過2成以上有骨質疏鬆的問題,只要輕微跌倒或彎腰、搬物品容易有骨折的情形。老年人易骨折 骨質疏鬆釀禍國民健康署針對2萬927名、15歲以上的國人進行「國民健康訪問調查」,結果發現女性罹患骨質疏鬆症的比例明顯高於男性,占10.5%,男性僅4.6%,且隨著年齡增加,骨質疏鬆的比例增多,30歲以下骨質疏鬆的比例,男女皆低於1%,但65歲以上的老年人口,超過2成有骨質疏鬆的問題;骨質疏鬆隨之而來就容易發生骨折,患者只要有輕微跌撞或彎腰、搬運物品就會造成骨折,且長期臥床的骨折病人也常因併發感染而死亡,因此骨質疏鬆問題不能輕忽。骨本三秘訣 預防骨質疏鬆國民健康署署長邱淑媞表示,為了預防骨質疏鬆,民眾從年輕開始就要儲存「骨本」,存骨本有三大要訣:分別是高鈣、頂天(日曬)、立地(負重運動),因此從小就要養成攝取高鈣食物的習慣,如喝牛奶、吃起司、黑芝麻、小魚干、豆腐和深綠色蔬菜等,適當接受陽光曝曬,增加身體維生素D的製造,並從事負重運動,如慢跑、健走、跳繩、伏地挺身和舉啞鈴等,強健骨骼,減少罹患骨質疏鬆的風險。骨質隨著年齡流失,預防措施不可少,除了年輕時多攝食含鈣食物、養足骨本外,培養規律運動習慣也能達到抗鬆防跌的功效,除此之外,若是已罹患骨質疏鬆的民眾,也可透過正確飲食和規律的運動習慣,來減緩骨質流失的速度。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