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水腫

長期腰酸背痛⋯竟是「腎臟多出一顆大水泡」還長結石!嚴重恐血尿

長期腰酸背痛⋯竟是「腎臟多出一顆大水泡」還長結石!嚴重恐血尿#腎水腫

60歲陳小姐近年為腰酸背痛所苦,忍無可忍到診所求醫,醫師在超音波檢查時,懷疑腎臟積水而安排轉診。安南醫院泌尿科主治醫師董聖雍判斷臨床表現,並非典型輸尿管結石造成的腎臟積水,安排進一步電腦斷層檢查,發現並非腎水腫,而是腎臟中央長出一顆大水泡,壓迫到腎盂,影響排尿功能,甚至還導致長出結石。

腰痠、尿排不出⋯竟是「先天性馬蹄腎」大量結石堆積體內

腰痠、尿排不出⋯竟是「先天性馬蹄腎」大量結石堆積體內#腎水腫

56歲李先生為馬蹄腎患者,多年前就知自己有泌尿道結石問題,然而馬蹄腎是一種先天腎臟發育異常疾病,解剖學結構與常人不同,手術難度跟風險也較高,因此李先生遲遲不敢接受治療。然而隨著結石越來越嚴重,阻塞了左側腎臟尿液排出口,尿液積累導致腎水腫進而引發腰痠,他不敢再拖,輾轉至安南醫院泌尿科主任醫師陳億聲門診,尋求手術介入處理。

百歲嬤結石釀腎水腫 高功率雷射解危

百歲嬤結石釀腎水腫 高功率雷射解危#腎水腫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陳姓百歲阿嬤因輸尿管結石,造成腎水腫,並引發急性尿路感染症狀,必須動手術移除病灶,以緩解感染狀況,但阿嬤年事已高,為降低風險,醫師採高功率雷射手術,讓原本要1.5~2小時才能擊碎的結石,在30分鐘內完成,安全解除危機,阿嬤術後已康復出院。 縮短手術時間 減少麻醉劑量羅東博愛醫院泌尿科張世琦主任表示,陳阿嬤因發燒、意識改變等感染症狀被家人送至急診,就醫過程中一度出現敗血症跡象,經詳細檢查,發現除了肺部有感染之外,輸尿管中有結石卡住通道,造成阿嬤腎臟積水嚴重,且引發急性腎盂腎炎,若不立刻動手術將結石移除,無法緩解症狀,也可能讓腎功能遭受損害。由於阿嬤年紀很大、結石也大,因此手術要考量的風險很多,傳統去除結石的方式不適用,必須採用雷射手術,才能降低手術風險。 根據2018年8月內政部的統計資料,台灣於2018年正式邁入高齡社會(65歲以上人口達到14%),而同年宜蘭縣65歲以上人口比例更達到15.71%,張世琦醫師表示,蘭陽地區老年人口多,有泌尿問題的長輩不在少數,但每個長者狀況不同,手術的選擇與治療必須十分謹慎,有時為了安全,多管齊下的治療方式或分次進行手術都是必要的考量。 高齡長輩的手術風險,部分原因來自於體力較虛弱無法承受,另一部分則來自麻醉風險與術後感染的機率較大,陳阿嬤因為年齡已屆百歲,評估後,認為阿嬤身體無法承受太多的麻醉藥劑與手術時間,由於急性的發炎反應與1~3公分的結石必須立即處理,因此決定以高功率雷射手術來降低風險。 手術時間太長 恐引發血栓與感染高功率雷射的功率大於60瓦,高效率讓原本需要1.5~2小時才能擊碎的結石,在30分鐘內就能完成,可有效讓手術時間與麻醉藥劑減少,也可避免手術時間太長而可能引起的血栓問題與感染風險,能為長輩安全去除結石。 高功率雷射的應用還包含去除腫瘤、攝護腺肥大、輸尿管狹窄等。阿嬤術後腎水腫消失、腎功能指數與排尿量恢復正常,感染的狀況也在手術與用藥後改善,現已平安返家休養。

婦長期腰痠 就醫才知輸尿管狹窄

婦長期腰痠 就醫才知輸尿管狹窄#腎水腫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64歲的林太太常常腰痠,按摩熱敷也沒有好轉。甚至嚴重劇痛,受不了就醫檢查,結果竟是長期輸尿管結石導致嚴重腎水腫,更出現輸尿管狹窄問題。接受雙J導管放置治療,卻出現血尿、發炎等症狀。轉院經醫師建議後,使用達文西機械手臂手術重建輸尿管,重拾正常生活。輸尿管狹窄放置雙J導管 非根本解決原因萬芳醫院泌尿科主任溫玉清表示,林太太因嚴重結石導致腎水腫、輸尿管長時間受損失去彈性而纖維化,造成輸尿管狹窄。之前林太太放置雙J導管治療,但導管放置後容易刺激膀胱造成頻尿,且有異物感,林太太又因為感染出現血尿問題。建議採取達文西輸尿管重建手術,2個月未再有狀況,終於恢復健康。輸尿管狹窄的保守治療方式可放置雙J導管手術,但這樣的方式是「症狀緩解」而非從根本解決輸尿管狹窄原因。雙J導管須定期3至6個月更換,否則容易造成感染發炎,而且一旦放置,大部分的人須長時間使用。達文西機械手臂系統精確切割 降低出血量從根本解決輸尿管狹窄問題,就是施行手術將狹窄處切除後,再將完好的輸尿管與膀胱縫合。傳統手術是施行剖腹,但會造成大傷口,術後至少要住院1周以上才可恢復;若採用腹腔鏡微創手術,由於輸尿管是極小的管道,也可能因為縫合的精準不夠,發生尿液滲漏的併發症。溫玉清主任進一步解釋,達文西機械手臂系統具有3D立體高解析度放大的視覺視野、更有模仿手腕關節設計的手術器械及精密的操控系統,可以精確出切割動作,出血量更少,重建縫合部份也更為完善,大大降低術後可能的併發症,使病人恢復速度快,也達到更好的預後效果。

腰「石」在很痛 原來2顆結石在作怪

腰「石」在很痛 原來2顆結石在作怪#腎水腫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60歲的陳先生時常腰痛,經過腎臟超音波及電腦斷層發現,右側腎臟有一顆將近2公分的腎結石及1.5公分的輸尿管結石,還合併有腎水腫。但是陳先生非常擔心開刀的問題,他堅持要用體外震波碎石術處理結石,在經過醫師解釋後,接受「微創式同步經皮穿腎取石及輸尿管鏡碎石手術」,同時治療腎臟及輸尿管結石,兩天後順利出院。國人每十人中便有一人有尿路結石的問題高醫泌尿科主治醫師羅英襄表示,現代人的工作忙碌,平日生活步調快速,加上飲食日趨精緻化,因此尿路結石非常盛行。根據統計,位處於亞熱帶的台灣結石盛行率約為9%~10%。也就是說每十人中便有一人有尿路結石的問題。其中腎結石是腎臟病變中最常見的疾病之一,包括腎、輸尿管及膀胱在內的尿路結石大都由腎臟產生。嘔吐、噁心、流冷汗、甚至血尿的腰部劇痛腎結石患者大多沒有症狀,但是當結石掉落到輸尿管時,會引起合併嘔吐、噁心、流冷汗、甚至血尿的腰部劇痛,疼痛經常由腰部延伸到下腹部,甚至到陰部。有時,病人會有解尿困難、頻尿等類似泌尿道感染的情形出現。結石沒有治療會產生嚴重的併發症,如結石導致腎臟積水,而後腎衰竭繼而洗腎;續發性的感染引發急性腎盂腎炎、菌血症或敗血性休克,若未及時處理,病況持續惡化,甚至有死亡的危險。0.5~2.5公分結石會優先採用體外震波治療高醫泌尿科主治醫師黃琮懿表示,一般0.5~2.5公分的腎臟結石的治療會優先採用體外震波碎石術治療,但是較大的腎結石可能需要接受體外震波碎石術2~3次才比較有機會排出,體外震波碎石術需要間隔一個月以上的時間,觀察碎石效果及排出的情形。2.5公分以上的腎結石如果是硬度較高結石、結石位置不佳、出口狹小、脊椎變形或過度肥胖的病人,手術還是最佳的治療方式。如果是鹿角狀腎結石,會採用經皮穿腎取石術治療,手術後如果有殘餘結石,可視殘石大小,使用體外震波碎石術或再次經皮穿腎取石術,當作輔助治療。「微創式同步經皮穿腎取石及輸尿管鏡碎石手術」,不但可以同時治療腎臟及輸尿管結石或體積較大的輸尿管結石,也減少了術後出血的危險性,更可以減輕術後疼痛的問題,住院天數也明顯縮短。病人的接受度及滿意度大幅提升。此新術式之相關研究及成果也於今年刊登在泌尿科頂尖的國際學術期刊中。

尿不出來 快靠這碎石新招!

尿不出來 快靠這碎石新招!#腎水腫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一名59歲男性因排尿問題就醫,檢查發現左側高位輸尿管有一顆2公分的結石合併腎水腫,腎臟也有多顆大小約0.5公分的結石,另名52歲男性血尿已2年,診斷後發現左側腎臟有2顆結石合併腎水腫,其中一顆2.7公分,2名患者皆選擇軟式輸尿管鏡雷射碎石手術,術後隔天即出院。體外震波碎石 通常用來處理較小顆結石斗六成大醫院泌尿科醫師林宗彥指出,在沒有軟式輸尿管鏡的時候,醫院在腎臟或輸尿管結石的處理選擇,包括體外震波碎石術、硬式輸尿管鏡雷射碎石手術以及經皮腎造廔取石手術,體外震波碎石術使用機器產生震波後從體外擊碎體內結石,碎片再藉由尿液排出體外,通常用來處理比較小顆的結石。大部分腎結石由於角度問題處理常會受限,經皮腎造廔取石手術手術,方法為從病人外背側體表往腎臟鑽出一個大約直徑1公分的通道,內視鏡再經由這個通道處理結石,一般用於處理大於2.5公分或是複雜性結石,需住院約1周,有臟器穿孔以及大出血的風險。軟式輸尿管鏡 可轉彎進腎臟多角度探索林宗彥醫師進一步說明,軟式輸尿管鏡跟硬式輸尿管鏡最大不同,是可轉彎進腎臟進行多角度探索,藉由比較天然的方式處理結石,相較於經皮腎造廔取石手術,可在較低手術風險的情形下處理多顆或是複雜性結石。上述病患案例,腎臟2.7公分的結石在過去會選擇經皮腎造廔手術,但藉由軟式輸尿管鏡,同樣也可達到治療效果,林醫師也提醒,軟式輸尿管鏡雷射碎石手術並非泌尿道結石處理唯一選項,有其風險、限制及併發症,所以泌尿科醫師會依照患者身體狀況,結石位置、大小、數量去選擇最適合的處理方式。

男嬰腎水腫如雞蛋大 微創手術保命

男嬰腎水腫如雞蛋大 微創手術保命#腎水腫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一名1.5個月大的新生男嬰,檢查出腎盂輸尿管間狹窄,造成尿液阻塞無法正常將尿液排入膀胱,且腎臟腫大3倍,且已喪失部分功能,面臨腎衰竭致命的危機。經醫師以以微創手術施以「腎盂整形術」,使他腎臟排尿順暢,不再阻塞,這也是國內成功搶救最年幼的輸尿管狹窄患者。34歲的黃太太,產檢時發現腹中男嬰的右側腎臟有嚴重水腫的情形,一度猶豫是否要中止懷孕,但不捨這小生命,決定生下來再追蹤治療。孩子出生後檢查確定右側腎盂輸尿管狹窄,正常新生兒的輸尿管管徑為0.3~0.4公分,黃小弟卻只有0.1公分,不僅尿液阻塞,腎臟也從正常的3*5公分,腫脹到5*6公分,體積足足大了3倍,已喪失三分之一的功能,若不緊急手術打通輸尿管,恐怕將造成腎衰竭,甚至恐因敗血症死亡。先天構造異常 8成可由產檢發現台北慈濟醫院外科部楊緒棣醫師指出,腎盂輸尿管間狹窄是先天構造異常所造成,8成可經產檢發現,其他可能在兒童時期發高燒,或成年後持續腰痛、血尿、腎結石才發現。由於無從預防也無藥物可改善,只能在確診後小心判斷是否需要手術。而「縫合」是此手術最困難的地方,因為一般微創手術用於摘除器官比較容易,但用迷你又細長的器械來縫合則相當困難。此次以0.3至0.5公分的迷你傷口,利用腹腔鏡微創方式施以「腎盂整形術」,切開狹窄的輸尿管,再將輸尿管小心縫合在腎盂上,將輸尿管管徑從0.1公分擴大到0.5公分,為1.5個月大的嬰兒進行手術,也創下國內年紀最小的案例。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