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知

生活缺乏變化 認知能力退化致痴呆

生活缺乏變化 認知能力退化致痴呆#認知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編輯整理)人類是學習的動物,每個世代都得學習大量事物,才有辦法瞭解社會如何運作;長大後又必須快速學習新事物, 才能夠走過一生之中不免出現的變動。最後年紀大了,也一定得活到老學到老,讓大腦維持基本功能。微精通是最佳的學習策略,也是找出可以研究什麼事物的方法,對一生都必須學習的人類來說有眾多好處。大腦是可塑的:用進廢退多年來,人們還以為大腦灰質的容量是終身固定的,而二十歲之後多多少少會日漸退化。我們現在知道這種說法完全不正確,大腦神經在一生中會持續成長、改善。大腦可塑性最重要的研究者麥克.梅策尼希博士寫道:「大腦可塑性是一種物理過程。灰質可能萎縮,也可能增強。有可能出現新的神經連結,不斷強化,也可能減弱或中斷。例如學到新舞步,大腦就會冒出下達那個舞步指令給身體的新「連線」(神經通道)。忘記別人叫什麼名字時,也反映出大腦的變化—曾經連結記憶的「連線」退化,甚至中斷。顯示大腦中出現的變化可能帶來進步(新舞步),也可能帶來退步(忘記名字)。」活用大範圍 使大腦重建連結「用進廢退」這幾個字,實在太適合拿來形容大腦的可塑性。微精通顯然與大腦息息相關,豐富多元,而且學起來很快,讓我們有機會不斷運用大腦,在一生中持續鍛鍊腦筋。從演化的觀點來看,充滿微精通的生活比較自然,比較接近我們的獵人採集者祖先所過的多元生活,不像現代人的生活處處受限,一切繞著電腦螢幕打轉。微精通可以帶來演化方面的好處,高度專精反而有危險。古典吉他等音樂家大量使用身體的某一部分,例如手跟手指,而其他地方不動,會造成大腦認為手指與手腕周圍的區域無用。時間一長,由於「用進廢退」,差異日漸放大,造成未使用的區域被關閉,就連彈吉他需要用到的部位,大腦都失去掌控,最終造成吉他手失去演奏能力。療法是不能只用手指,得改用整隻手臂彈奏,重建連結,慢慢讓大腦重新出現平衡(也就是不過度專精)的身體神經「圖像」。生活缺乏變化 少用感官而認知能力退化海伯定律是基本的神經科學觀察。痴呆症為何如此普遍,梅策尼希提出看法:因為我們讓生活太過缺乏變化,太少用上各種感官,很容易就過著自動駕駛的生活。然而,那種日子過久了,基本認知能力不免退化。世上其實僅有三.四%的人是「天生的專家」,其他人則是因為外力不得不專做一件事。然而企業界推崇的「造雨人」(rainmaker),卻是藉由跨界,把傳統的點子應用在出乎意料的領域,發明出新產品,甚至創造新市場。那樣的人才過著豐富多元的生活,除了自身認知能力獲得提升,還得以過著美好的物質生活。用進廢退,讓大腦有事幹吧。(本文摘自/微經通/大塊文化)

經常暴怒 「自我犧牲信念」過強作祟

經常暴怒 「自我犧牲信念」過強作祟#認知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編輯整理)招致怒氣產生的認知根源,是基於什麼樣的信念,加以分析很有用。比方說可能是因為有「妻子應該服從丈夫」這樣的信念,所以就出現了「無視丈夫,熱中玩手機是不可原諒的」這種自動化思考。自認為過度犧牲 累積壓力而爆發怒氣因為有著「我被背叛,被拋棄了」等愛情相關信念,在這種情況下,就激發「伴侶背叛了我」的不安,出現了讓對方意想不到的憤怒反應。此外,受到憤怒牽著鼻子走的人,進行心理諮商時會發現,很多時候,這些時不時會暴怒的人,在關於服從的信念中,都具有「自我犧牲信念」。舉例來說,因為有著「即使覺得自己很慘,也必需要讓對方開心。」「我所有人際關係的問題全都是我的責任。」此類自我犧牲的成見,這樣會累積壓力,因此很容易會在無意中爆發怒氣。因此,憤怒也可被視為「過度自我犧牲的訊號」。信念自幼形成、不易修正 可先試著客觀看待信念是在童年期,以父母親為主,在和其他周遭的人的關係中所形成的,再因著個人人生經驗而被強化,所以有別於表層的自動化思考,修正(立即地)本身是很困難的。即使想要改變,信念仍會反覆顯現,並影響自動化思考。然而,掌握自己擁有什麼樣的信念是很重要的。若能做到,即便是出現了會引發憤怒的自動化思考,也能想著:「我之所以會有這樣的想法,或許是因為我有這樣的信念。」並客觀地看待自己的認知。就像這樣,一個人察覺到引發憤怒的「認知偏誤」,嘗試從客觀的角度審視,並加以修正,便是憤怒管理的第三階段。(本文摘自/認知行為療法/世潮出版)

常常發怒?小心別落入「必然式思考」

常常發怒?小心別落入「必然式思考」#認知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編輯整理)有些人會這麼認為:「與伴侶在一起時,卻一直低頭看手機,當然會讓人生氣,應該要更珍惜與伴侶相處的時間。」這麼說完全正確。不過希望大家可以思考一下,在這樣的爭論中很可能存有「認知扭曲」。必然式的思考 容易引發憤怒情緒認知偏誤中特別容易產生憤怒情緒的是「必然式的思考」。接下來暫且不談對專注滑手機的伴侶發怒的例子,先複習一下一般範例。「後輩應該尊敬前輩」、「店員應該以客為尊」、「男人不能讓人看見自己軟弱的一面」、「絕對不能給別人添麻煩」。諸如此類執著於用「應該~」「絕對~」等詞表現的思考方式,即是「必然式的思考」。很多時候,這些句子在道德上來說全都是正確的,但若過於執著,就會不知變通,變得總是氣憤、焦躁或自責。更甚的是,還會因此而常與他人產生衝突,或是自己陷入憂鬱。在這時候,就要考慮到其中有認知偏誤,且有修正的必要。將「應該」修正為「比較好」 不被情緒綁架讓我們再回到對專注滑手機的伴侶感到憤怒的例子,並試想,是否可以將「應該要更珍惜與伴侶在一起的時間」此想法修正成「若能更珍惜與伴侶在一起的時間會比較好(不過每個人的價值觀不同,對方具有利用手機與他人互動的權利,這也是沒辦法的事)。」不需要改變想法,只要試著使用較為和緩的方式表現自己的感受,這樣就能緩和對伴侶的怒氣。不只是伴侶關係能夠適用,甚至擴及與任何重要他人,只要稍微調整思考的方式,讓自己不用被自己的情緒綁架。(本文摘自/認知行為療法/世潮出版)

過動傾向孩子 復健治療可改善

過動傾向孩子 復健治療可改善#認知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精力充沛的孩子在學校有時會因為無法專心聽課及遵守規範,讓老師一個頭兩個大,也讓家長擔心不已。一名5歲男童被母親帶至衛福部南投醫院就診,復健科醫師評估陳童有過動傾向,治療師評估陳童無法久坐,專注力持續度也不夠並有衝動行為,因此藉由團體的動態感統活動並搭配有趣的認知教具,來滿足孩子的動態需求並提升專注力。全國有近1/3孩子有心理健康問題衛生福利部委外調查顯示,全國有近1/3孩子有心理健康問題,需要專業評估、協助。孩子的精神疾患會以發展、情緒、行為、數種精神疾患方面呈現,其中盛行率以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最高。從調查資料可見孩子罹患精神疾患並不少見,孩子有可能是因為本身個性特質或是環境影響導致其出現類似過動症的症狀,在未經過正式的心理與發展評估時,切勿幫孩子標上標籤。可以利用座位調整、改變規則給予真正需求南投醫院職能治療師何政峰表示,有過動行為的孩子外觀和一般孩子一樣,卻普遍擁有好動、衝動、注意力極高或極低、人際技巧差、情緒反應大及挫折忍受力低等特質,因此容易被懷疑或鑑定為ADHD、亞斯伯格症或其他情緒障礙。何政峰職能治療師提及在學校方面,可能成立輔特團隊給孩子真正的需求,如座位調整、結構式教學方式、改變教室規則、調整獎勵分組上下課作息、運用增強正向行為管教模式、安排小天使小老師等方式。完整復健治療包含認知、行為、感覺統合復健科主任周建文表示,ADHD的孩子需要接受完整的復健科治療,例如認知治療、行為治療、感覺統合及親職教育。治療師會依據孩子的狀況設計、安排團體,減少孩子的行為、情緒等問題。周建文主任也提醒亞斯伯格症與ADHD可以成為另類的優勢,社會雖需提高對孩子狀況的敏感度,但也別為孩子貼上標籤。

器官捐贈低迷 逾9000人苦等重生機會

器官捐贈低迷 逾9000人苦等重生機會#認知

(優活健康網記者許芝菁/綜合報導)器官捐贈是當一個人不幸腦死時,把自己身上良好的器官或組織,以無償的方式,捐贈給器官衰竭急需器官移植的患者。愛心接力,生命延續,為擴大民眾對器官捐贈的正確觀念,進而認同並以實際行動簽署器官捐贈同意書,醫院與財團法人器官捐贈移植登錄中心辦理「捨&得,機會升等」器官捐贈宣導,自7月11日中午12:00止,共有63位民眾簽署器官捐贈同意書。受宗教文化影響 捐贈人數每年僅150人20世紀以來移植醫學的發展不僅是醫學上重要的成就,更是讓受移植的病患因此重獲新生,多年來台灣在器官移植上的表現不輸給歐美先進國家,但國人對於器官捐贈的認識還是很有限,並受文化、宗教等傳統觀念的影響,實際完成器官捐贈的民眾仍佔少數,目前全台仍有9000多人等待器官移植重生,然而捐贈人數每年僅有150人左右,使得許多人抱憾而終。為了提升國人對器官捐贈的重視,衛生福利部於103年10月1日於「人體器官移植分配及管理辦法」中納入「待移植者的配偶或三等親內血親曾為死後器官捐贈者」意即若您的配偶或三親等以內的血親曾是死後器官捐贈者,遇有器官分配時,您的移植排序將「因此提前」,以實現今日器官捐贈的決定是明日對親人庇護的理念。血親曾是捐贈者 可提前器官分配民國80年起國家政策推廣器官捐贈不遺餘力,深入校園、走入社區,結合企業與民間團體宣導器官捐贈,如有意願認識或簽署器官捐贈同意書,歡迎有需要的民眾至各大院所服務台索取器官捐贈同意書。

換個立場 你可以體會不同視角

換個立場 你可以體會不同視角#認知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莊子說「是不是」,很多事情,在當下我們很容易看到別人的缺點,很容易看到自己的委屈,可是學《莊子》以後,換個立場來看,對於原本覺得對方不對的,你因此能「是」,這個「是」當動詞,就是去肯定那原本你認為「不是」的,看到他值得讚美、值得鼓勵的部分。看到的視角不同 就會有不同的認知你認同的就一定對嗎?如果不一定的話,那它跟你所不認同的也就無所分別了,我們看到窗上的剪影,看上去好像是一個男人拿個刀子,就猜想這莫非是武二郎要殺潘金蓮嗎?可是如果你到現場打開燈瞧見真實的情況,才知是男人很諂媚地送他愛的女子一根髮簪。我們常常因為看到的片段、看到的光線、視角不一樣,對一件事就有完全不同的認知,如果我們能承認人不是完美的、不是全知的,自己可能會看錯、可能會聽錯,就不會在一個僵持不下的局面裡如此堅持。最難接受與自己不同立場的人我們生命中最難接受的就是跟自己不同立場的人,還記得剛到臺大教書的時候,跟我相熟的社團學生總會問我:「老師,妳選舉投誰啊?」我那時很傻,就告訴他們了,之後他們覺得我是異類,會譏笑我,給我貼個標籤,什麼六八九之類的。其實有時候想想,你覺得跟你投的不一樣的人就是傻子,是因為沒看清楚事實才投給那個人,但如果兩邊的人都這麼想,到底是誰沒看清楚呢?還有,我們是真心希望別人都跟自己一樣嗎?如果你的世界是可以在虛擬世界裏先調好程式再開始你的一天,你會希望今天遇到的每一個人想法都跟你一樣嗎?若每人想法都一樣 很快就無聊想像一下如果真的每個人想法都一樣,老師、上司問問題的時候,同學、同仁們會同時跟你一起舉手,請老師延期考試或家中有事懇請老板允你一人提早下班的時候,同學、同仁們竟跟你一起發聲,做出完全一樣的動作跟聲音,真有這樣的日子,你可能過3天就覺得無聊透頂,但矛盾的是,當我們發現別人跟自己不一樣的時候又會不以為然。(本文摘自/莊子,從心開始/天下雜誌出版)

遲緩卻沒發現?家長對兒童發展認知不足

遲緩卻沒發現?家長對兒童發展認知不足#認知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安安的父母工作忙碌,從小由奶奶帶大,小時候會跑會跳也會自己玩玩具,直到上了幼稚園發現課程跟不上、遊戲課及體能課總是慢半拍也做不好,後來越來越沒自信,甚至開始討厭上學,聽了幼稚園老師建議才至復健科做發展評估檢查,職能治療師利用標準化的評估工具為安安施測,發現安安可能是發展遲緩兒童。每百人就有8個發展遲緩衛福部桃園醫院新屋分院陳仕芸職能治療師表示,像安安這樣有發展遲緩障礙的孩子很多,根據國內外的統計每100個學齡前兒童就有6到8名可能是發展遲緩障礙的兒童。她解釋,兒童隨著年齡增長,所具備的能力會越來越多,相對的生理年齡通常也會有符合的「發展年齡」,例如常聽見的「七坐八爬」,指的意思就是七個月大的嬰兒會發展出坐的能力、而八個月大的嬰兒就會爬了。當實際年齡到了而能力卻未有相對應的發展,可能就是有發展遲緩障礙的問題,以前面例子來說也許就是到了一歲還不能夠肚子貼地爬行。遺傳、感染導致 3歲前療育佳陳仕芸說,發展遲緩的原因可能是天生遺傳、感染、早產等,也有可能因為後天環境刺激、教育等因素造成。像安安一樣直到上幼稚園才被老師發現轉介的孩子很多,對孩童的發展能力沒有概念,常是臨床上看到延誤就醫的原因:或許家長認為自己的孩子很會跑來跑去,卻不曉得或許這個年紀已經要會單腳跳好幾下了;也是認為自己的孩子能夠自己將形狀放進正確的凹槽,卻不知道這個年紀可能已經可以拼六片拼圖了。國內規定的早期療育年齡為6歲以下,最佳的療效期則為3歲以下,家長需要提供孩子適當的環境、足夠的刺激,更要掌握孩子的發展才能及早發現及早介入。簡單的發展量表在寶寶手冊中或網路上都有資訊,當有異常時建議家長儘快帶兒童至醫療院所做進一步評估檢查,及早介入以減少孩童往後生活上發生障礙的機會。

過半童陷二手菸環境 呼吸道疾病較成人嚴重

過半童陷二手菸環境 呼吸道疾病較成人嚴重#認知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抽菸害人又害己,尤其二手菸、三手菸對孩童的危害更是遠大於成人,家長們願意提供孩子優越的物質環境,卻不知道二手菸正侵害孩子的健康。依據國民健康署最新調查結果顯示,全台幼童在8歲時,有高達52.6%暴露在二手菸的危害當中!孕婦、幼童齊受菸害影響國健署邱淑媞署長指出,95~102年「兒童健康照護需求調查」顯示,國內幼兒於18個月大的二手菸暴露率高達55.3%,持續追蹤幼兒3歲、5歲及8歲時發現,二手菸暴露率均高達5成以上;另依104年「縣市母乳哺育率調查」指出,懷孕前、孕婦、哺乳期間之二手菸暴露率分別為53.1%、48.6%及23.3%,顯見營造「無菸家庭」已刻不容緩。一人吸菸=全家吸菸 易致童認知能力缺陷在二手菸燃燒不完全的情形下,會釋放出93種致癌物及毒性物質,屬被動或非自願吸入的環境菸煙,被國際癌症研究署(IARC)歸類為一級致癌物質,亦將引發心臟病發作與中風。而國外實證研究指出,二手菸、三手菸對孩童的危害更是遠大於成人,不僅會造成或加重兒童呼吸道疾病,且會造成兒童認知能力的缺陷,甚至具致癌風險。為推廣無菸家庭,國健署結合醫院、校園、職場、社區地方衛生及相關單位,透過無菸家庭連署單及無菸貼紙發動全面性戒菸宣導,廣邀民眾參與戒菸行動,並辦理無菸健走活動,鼓勵親子一同邁向無菸之路,遠離菸品,打造無菸環境。菸害造短句 打造無菸家庭此外,國健署設計校園學習單及無菸小尖兵著色單,讓國小、幼兒園的孩童從中學習二手菸及三手菸造成的危害,進而讓家長了解無菸家庭的重要性;另舉辦無菸短句徵選活動,藉由民眾的創意發想,讓每個人能從簡短文字中了解菸品害處並將無菸觀念帶入家庭。國健署邱淑媞署長呼籲爸爸、媽媽及所有民眾,為了孩子的健康,還給全家人一個無菸害的清新環境,在新的ㄧ年共同打造無菸家庭。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