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安養

失智重複說同件事 記下「5W1H」

失智重複說同件事 記下「5W1H」#老人安養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編輯整理)只要失智患者重複說一件事超過五次,就會讓照顧者備感壓力。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提出「筆記回顧法」,亦即準備一張寫著「何時、何地、誰、做什麼、怎麼做、如何做」(5W1H)等內容的紙,讓失智患者閱讀。失智患者病況起伏 有時會變得像正常人其實這個方法還有後續。無論答案寫得多詳盡,就算讓媽媽看,解決了當天的危機,第二天還是發生了同樣的事情。若一天說五次,連續說三十天,代表媽媽一共說了一百五十次,我也跟著聽了一百五十次。有一天,媽媽突然精神一振,對我說:「我剛剛有沒有說什麼奇怪的話?」事實上,失智患者的病況起起伏伏,有時會突然像撥雲見日一般,變得跟正常人一模一樣。聽到媽媽的自省之言,我感到有些訝異。這代表媽媽本身也很擔心重複說同一件事的自己,可能有什麼問題。我回答:「沒事,沒事,又不是什麼性命攸關的事情。」失智患者沉默寡言 增照護者負擔不可思議的是,看到媽媽努力限制自己不要重複說同一件事的模樣,我不禁感到悲傷。讓我忍不住反省,有必要這樣與媽媽對峙嗎?早知如此,當初就讓媽媽盡情的說,我現在也不會如此悲傷。此外,若失智患者對自己重複說同一件事的表現感到不安,開始變得沉默寡言,反而會讓事情變得更加棘手。患者不說話,旁人便無法得知失智患者的心情,此時身邊的人必須清空雜念,更加仔細觀察才行,徒增不少負擔。習慣是最好的處方箋受到媽媽的連續攻擊邁入第四年後,身為照顧者的我似乎也進入下一個階段。我跟媽媽說:「妳忘了也沒關係,我會幫妳記住,別擔心。」由此可見,「習慣」真的是最好的處方箋。以前我想盡辦法不讓媽媽重複說一件事超過五次,後來看到媽媽緊張不安的模樣,我放寬標準,養成讓媽媽說八次也不在意的技術。於此同時,我持續實踐「筆記回顧法」。雖然偶爾也會感到焦躁,有時還會跟媽媽吵架。但媽媽不安的表情讓我重新省思,幫助我成長,成為一位更好的照顧者,更能以媽媽的角度思考。(本文摘自/陪伴失智媽媽55則照護筆記/采實文化)

生活無縫隙 長照變得超簡單!

生活無縫隙 長照變得超簡單!#老人安養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採訪報導)「老」就是負擔嗎?失能風險到底會對長照困境帶來怎樣的影響呢?根據衛福部統計,全台失能老人推估有50萬,預計3年後,人力缺口將高會達到3萬人。伊甸基金會專業督導團團長吳淑芬表示,伊甸基金會希望藉由2大具體執行方向,招募更多居服員,全面打造友善熟齡環境,作為帶領家庭脫離困境的領頭羊,讓大眾對於「失能老人」的未來不再感到茫然,並且更願意施以援手。延伸長照服務項目觸角 人力不足無解伊甸基金會專業督導團團長吳淑芬表示,政府的「抗老」對策持續推陳出新,雖然長照2.0版強調將服務對象擴大,把長照1.0版的服務項目延伸得更加精緻,但若是要將長照服務項目觸角完全延伸到生活中,服務人力明顯不足的問題仍然無解。居服員短缺的問題從工作環境、待遇及精神心理可以找到答案,由於醫院的工作人員領時薪,工作環境固定又不用煩惱設備,與醫院的方便相比,居家照顧的工作人員,工作前要提早驅車前往不同服務對象的家中,不但有交通上的風險及成本,心理也會因為家屬的眼光而有所怨言。服務員年齡提高 2大方向打造友善環境吳淑芬團長表示,除了照顧服務員人力荒的問題,長照服務還面臨另一件更加措手不及的事,就是照顧服務員的平均年齡提高,如果沒有接手的新人,未來的老人該何去何從?想要提升居服員在社會的形象,首先要改善他們的勞動條件,首先希望能配合勞動部的放假制度,保證勞動條件。另外也可以前進校園宣導,舉辦表揚活動。許多大專院校設立「老年服務事業管理系」,希望可藉此鼓勵年輕人投入,培養新一代「抗老」尖兵。伊甸基金會每年都會舉辦無障礙生活節,希望藉由2大方向,營造一個熟齡友善社會:1)    增設無障礙空間/要鼓勵老人打開心門走出家庭,就必須要讓融入社區生活變得更簡單,建立無障礙的環境為首要目標,增設電梯、斜坡道、社區食堂,定期舉辦活動、供餐,吸引老人同樂之餘也能解開受疾病束縛的身心。 2)    消除歧視/消除歧視是社會首要目標。失能老人的確因為老化產生生理上的限制,但是他有很多人生智慧可以分享,因為每個人都會老,老化只是一個過程,不要因此認為他們是一個負擔,我們應該要更積極正面看待這件事。建立信任關係 建構無縫且連續性的歷程吳淑芬團長表示,現在的服務部門仍習慣用服務項目切割需求,但是老化的歷程是連續性的,老人失能是很快的過程,因此伊甸基金會強調無縫隙的服務,期待可以補足政府不足的地方。建構無縫隙且連續性的歷程,可以從生活中的細節開始,長期配合的水電工能到府維修,黃昏市場的菜販也會送菜到不方便出門老人家中。只要大家都伸出一隻手,長照概念自然變得簡單!吳淑芬團長表示,建立長久的信任關係才可以看到他們真正的需求,讓老人最後的路都可以不孤單。

最豐富的饗宴是陪伴 一起「愛圍爐」!

最豐富的饗宴是陪伴 一起「愛圍爐」!#老人安養

(撰文/優活健康網記者 徐平) (諮詢/伊甸基金會資源發展處處長 張炎玉) (圖片提供/伊甸基金會、優活健康網)   (撫養比、撫老比越來越高,我們真的準備好了嗎? 圖片提供/優活健康網) 年節將至,許多遊子都準備回家團圓過年,對於獨居失能長者、身心障礙者,甚至經濟弱勢家庭來說,在重要時刻可能因為種種原因無法與家人相聚,伊甸基金會資源發展處處長張炎玉表示,伊甸基金會「愛圍爐─照顧無障礙」計畫的產生,主要希望能在年節團圓時刻,讓失能長者也可以一起享受一起圍爐、相聚的感動,藉由這個計畫提供給長輩一個溫暖的新開始。 聚集失能長者共同圍爐、一起過年 目前全台失能長者約有50萬人,占總人口數的16%,撫養比也上升到36.03%,其中扶老為17.86%,比起10年前的14.13%,隨著老齡化、少子化的強勢來襲,這樣的成長趨勢只會更顯著。 張炎玉處長表示,每到年終歲末,就是一起團聚用餐、迎新年的大日子,由於伊甸的服務對象大多都是失能長者、身心障礙者、獨居長者或是經濟弱勢的家庭,對大多數的受服務者來說,好好吃一頓團圓飯並不是件容易的事,因此,伊甸希望藉由舉辦共同圍爐活動,聚集失能長者、身心障礙者,讓他們走出家門,一起迎過年。   (獨居長者一起到伊甸圍爐團聚。 圖片提供/伊甸基金會) 「陪伴」是最豐富的饗食、圍爐的精神 張炎玉處長表示,對所有參加活動的朋友來說,圍爐不只是一頓飯,「陪伴」才是最豐富的饗食及「圍爐」的精神所在。今年年前的圍爐活動預計在各地舉辦40場,期待能邀請5300服務對象跟家人一起團圓聚餐,另外,對於生活不便的長輩,伊甸基金會的居家服務員也會提供年菜到宅並陪同用餐,甚至也有居服員邀請三五好友陪同長者一起用餐。 伊甸基金會從1997年開始投入長者服務,今年邁入第20年,除了人口結構迅速變遷、失能長輩需求與日俱增,社會服務的方向無論在品質規模專業都必須要與時俱進,因應更多的失能長者的出現,需要不斷有資源支持與挹注,才可以提供更多更好的居家照顧服務,共同分擔家庭的重擔。 (不方便出門的長者,伊甸也會提供年菜到宅服務。 圖片提供/伊甸基金會) 照顧失能長者 不該由家庭獨自承擔 「失能長者的照顧服務需求,不該由家庭獨自承擔。308萬位長者是我們目前最大的挑戰,每個人都該投入關懷。」張炎玉處長說,每個家庭都可能面臨長輩失能的狀況,當家庭有長輩失能的狀況出現,即便是親人在長期照顧下,體力或心理的彈性都會日漸疲乏,千萬不要因此導致家庭成員蠟燭兩頭燒,適時尋求資源跟幫助才能找回家庭的平衡。 根據2014年商業週刊《隱形照護220萬人離職風暴》一文中提到,目前1100萬勞工中,有近220萬的照顧者正面臨長期照顧與職涯間的矛盾拉扯,對於65歲以上的老人及將滿60歲的「預備老人」族群日漸龐大,幫助這些長輩適應老化、退化情況,不但能減輕家人負擔,也能簡單維繫長輩尊嚴與生活。 (幫助這些長輩適應老化、退化情況,不但能減輕家人負擔,也是邁向老化的準備工作之一。 圖片提供/優活健康網) 掌握需求地圖 準備空間友善建置 最長時間待的地方,為了預防跌倒,一定要注重友善空間的設置,不一定要大興土木,簡單的調整也能大幅降低長者跌倒的受傷機率。針對個人失能,最需要改善的居家空間限制如門檻、無電梯公寓,不但對行動受限的失能長者有很大的負擔,也容易造成年長照顧者長期的腰背傷害,另外,即使是健康的長輩也會有跌倒的風險,居家空間友善建置是目前最急需面對的問題。 張炎玉處長表示,不只是無障礙生活或是失能長輩,所有的人都會老,準備無障礙空間,從自己家庭做好資源建置,也是邁向老化的準備工作之一,掌握需求地圖, 讓潛在的需求家庭都有機會連結資源,加強服務整合,才能作好準備,共同面對老化問題。

最豐富的饗宴是陪伴 愛在一起圍爐

最豐富的饗宴是陪伴 愛在一起圍爐#老人安養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採訪報導)年節將至,許多遊子都準備回家團圓過年,對於獨居失能長者、身心障礙者,甚至經濟弱勢家庭來說,在重要時刻可能因為種種原因無法與家人相聚,伊甸基金會資源發展處處長張炎玉表示,伊甸基金會「愛圍爐─照顧無障礙」計畫的產生,主要希望能在年節團圓時刻,讓失能長者也可以一起享受一起圍爐、相聚的感動。聚集失能長者共同圍爐、一起過年目前全台失能長者約有50萬人,占總人口數的16%,張炎玉處長表示,每到年終歲末,就是一起團聚用餐、迎新年的大日子,對大多數伊甸基金會的受服務者來說,好好吃一頓團圓飯並不是件容易的事,因此,伊甸希望藉由舉辦共同圍爐活動,聚集失能長者、身心障礙者,讓他們走出家門,一起迎過年。「陪伴」是最豐富的饗食、圍爐的精神張炎玉處長表示,對所有參加活動的朋友來說,圍爐不只是一頓飯,「陪伴」才是最豐富的饗食及「圍爐」的精神所在。今年年前的圍爐活動預計在各地舉辦40場,期待能邀請5300服務對象跟家人一起團圓聚餐,另外,對於生活不便的長輩,伊甸基金會的居家服務員也會提供年菜到宅並陪同用餐。照顧失能長者 不該由家庭獨自承擔「失能長者的照顧服務需求,不該由家庭獨自承擔。308萬位長者是我們目前最大的挑戰,每個人都該投入關懷。」張炎玉處長說,每個家庭都可能面臨長輩失能的狀況,當家庭有長輩失能的狀況出現,即便是親人在長期照顧下,體力或心理的彈性都會日漸疲乏,千萬不要因此導致家庭成員蠟燭兩頭燒,適時尋求資源跟幫助才能找回家庭的平衡。掌握需求地圖 準備空間友善建置張炎玉處長表示,不只是無障礙生活或是失能長輩,所有的人都會老,準備無障礙空間,從自己家庭做好資源建置,也是邁向老化的準備工作之一,掌握需求地圖,讓潛在的需求家庭都有機會連結資源,加強服務整合,才能作好準備,共同面對老化問題。

醫訊/社區義診活動

醫訊/社區義診活動#老人安養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年紀大了,身體的螺絲鬆了,偶爾也應該定期檢查!快到年底,氣溫逐漸下降,有許多病徵也慢慢跑出來,讓人不得不正視老人健康問題。衛服部南投醫院將舉辦社區義診,由家醫科醫師莊家銘、身心科醫師李志銘進行義診,以及血壓測量、健康諮詢等服務,並提供熱食、米、襪子、衛生紙等物資,當天也有藥師可諮詢用藥及調劑服務,更準備了100份愛心午餐,希望可以為更多的患者找回健康,講座內容豐富歡迎踴躍參加。名稱:社區義診活動時間:106年1月11日 星期(三) 上午9:00-11:00地點:南投市平山里活動中心前廣場洽詢:049-2311150轉2323、2317 

耕莘45院慶 老人安養照護成績斐然

耕莘45院慶 老人安養照護成績斐然#老人安養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靜梅/綜合報導)耕莘醫院45周年院慶,今日馬英九總統親臨現場給予祝福,他表示相當敬佩耕莘醫院有遠見、著重於老人長期照護和失智照護,台灣即將邁入超高齡社會,政府未來也將全力推動老人長期照護計畫,稱許稻田裡的醫院成為進行國際醫療的體系,一路走來雖艱辛、但非常值得。耕莘醫院於新店地區的一方稻田中成長,從以往「稻田中的小醫院」到新店的土地公,從100多床擴展至1700多床的規模、日漸茁壯,不只肩負新店地區民眾的身心健康,更積極朝向醫學中心之路邁進。馬總統稱許 耕莘致力於老人長期照護有遠見耕莘長期耕耘關懷老人及身心障礙者的照護工作,自1991年起,率先以醫院為中心,投入機構式、社區式、居家式照護及喘息服務等長期照護服務超過20年,目前耕莘體系已擁有4所老人安養護中心、1所醫院附設護理之家與2所老人公寓,至2013年止,長期照護機構床數達1,228床。關心銀髮族,並致力於失智症照護,1998年成立台灣第一家「財團法人天主教失智老人社會福利基金會」,2000年成立「聖若瑟失智老人養護中心」,首創台灣失智症長者照護模式,並在照護者支援服務方面,針對不同類型失能老人,依家屬需求提供各式喘息服務。在照護弱勢銀髮族群間具有相當豐碩及良好的經驗與成效,成為華人地區的觀摩學習對象,如大陸、香港及澳門等。

評鑑漏洞?9成老人中心不在評鑑範圍

評鑑漏洞?9成老人中心不在評鑑範圍#老人安養

(優活健康網記者顏賽芬/綜合報導)台灣即將從「高齡化社會」邁入「高齡社會」,隨著老年人口比例增加,老人安養機構、長照中心等福利機構也越來越多。然而,老人福利機構的服務品質才是真正能夠確保老人得到妥善照顧的重要指標。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從內政部手上接下評鑑工作,每3年評鑑一次,維持老人福利機構服務品質。距今最近一次評鑑是99年度,當時全國共有1075家老人福利機構,但符合內政部規定接受評鑑的機構只有128家,其中14家優等,59家甲等,53家乙等,2家已歇業。雖然甲等以上機構超過半數,但仍有將近九成的老人福利機構不在評鑑範圍內,評鑑制度仍不夠健全。私立小型福利機構 由地方政府自行評鑑根據之前內政部的規定,評鑑對象主要分為兩大類,第一類是內政部所屬級主管的公立、公設民營及財團法人福利機構,第二類是地方政府所屬或主管的公立、公設民營及財團法人老人福利機構初評成績達乙等以上的機構。其他為數眾多的私立小型福利機構,由地方政府自行評鑑。三年一度的評鑑活動即將開跑,102年度的老人福利機構評鑑正在辦理當中,評鑑結果會在年底公布於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網站,民眾有有需要,可前往查詢。

暑假做志工 不賺金錢賺福報

暑假做志工 不賺金錢賺福報#老人安養

(優活健康網記者顏賽芬/綜合報導)許多人利用暑假時間打工賺取零用錢,慈濟中學學生則選擇加入慈濟醫院志工行列,每天四點半起床,照顧醫院與安養院的老人家。學生志工王觀媮與單子豪不約而同表示,在幫助別人的過程中,自己學到很多。生性害羞 為逗老人載歌載舞每天隨著資深志工到安養院關懷老人的王觀媮表示,她原本個性害羞、不太會說台語,但是現在每天為了逗阿公阿嬤們開心,她已經學會如何和老人家溝通,甚至能在不認識的爺爺奶奶面前唱歌跳舞,表現相當自如。對於自己的轉變,她也感到相當驚訝。推動她跨出自我設限的力量,是服務老人家所獲得的滿足感。她說,「很多老人家自尊心都很強,不容易被說服,這時候我就會蹲下來和他們說說話,用誠懇的眼神告訴長輩可以信任我,那種感覺很棒。」志工經驗 助人也助己每當看見醫院裡、安養院裡的老人,單子豪都會想起過世的爺爺。「做志工不只是學習付出,更能透過醫院看到許多不同的人生故事,讓自己的心智獲得成長。」子豪說,照顧年長者的經驗讓他開始體諒家人、更愛他們。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