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安養

老人居家照護九項原則

老人居家照護九項原則#老人安養

台灣地區自民國82年底正式邁入高齡化社會,老人的照護問題勢必成為每個家庭正在面臨或即將面臨的棘手問題。老人的健康安養照護問題,不僅是子女晚輩的負擔,對整體社會而言亦是相當重要的議題。居家式照護之老人住宅,以及「在家養老」的觀念已漸漸成為新的趨勢,而建構一個優質的老人居家照護環境亦是目前國家的重要政策,且是挹注大量資源的發展目標。天主教耕莘醫院新店總院老年專科 - 林怡君醫師指出,老人居家照護環境應注意以下幾項原則:                                      一、無障礙空間是現在或未來老人住宅的必要條件。二、E化網路設備,以便將來能與遠距照護老人系統整合。三、地點接近家屬親人並保持良好的親子關係。四、與醫療院所距離勿太遠。五、室內空間需通風、陽光充足。六、因肌力的衰退及平衡感變差,老人之生活空間最好設在同一層樓面,避免爬樓梯。七、室內房間、樓梯、出入口照明需充足,地板最好不要打蠟並使用止滑之材質。臥室、走道、廁所宜裝夜燈,對老人夜間上廁所幫助大。 八、床、椅子或沙發必須穩固,高度要能夠讓老人將雙腳放在地上,並讓老人能夠輕易站起;椅子須有椅背及扶手,高度以坐姿膝關節90度為原則。九、浴室之設計應該同時注意使用的便利性及安全性。在馬桶、洗臉盆、或浴缸週遭依老人的身體功能及使用狀況裝置扶手。對於無法久站或力氣較弱者,在淋浴處須設置坐椅。浴室地板應該使用容易維護,不易滑倒的材料。另外,選擇合適的移行輔具,可以協助功能退化的老人進行日常生活活動,並減少跌倒的機會。教導家屬藥物的副作用,老人服用降血壓、鎮定安眠藥時,要注意避免姿勢改變引起低血壓而跌倒。林怡君醫師提醒,我們要能體貼「照護者,更需要被照護」,釋出對照護者的善意與實際支援,紓解照護工作的壓力,避免造就另一個病患。林怡君醫師強調,留在自己熟悉的住所中得到妥善協助及照顧,並維持其原有之生活習慣及模式,是老人最歡喜又有尊嚴的生活方式,也符合人性化需求的自主照顧方式,其實就是「就地老化」(Ageing in place)的原則。讓我們一起為長輩提供安心、安全、安定的居家照護環境而努力吧。

老翁服藥過多胡言亂語 籲藥事照護納入長照體系

老翁服藥過多胡言亂語 籲藥事照護納入長照體系#老人安養

一名八十六歲的老先生因患有憂鬱症、巴金森氏症、心臟病,一天要吃必須吃上十一種藥品,北縣執業藥師張玉錦指出,因為老先生要吃進很多藥品,憂鬱症的錠劑Venlafaxine-xR及攝護腺肥大的藥品Tamsulosin不容易吞服,家人就把藥品磨成粉餵藥,而且應在晚上服用,但卻在早上給老先生吃藥,原本是緩慢釋放療效的藥品,因磨粉後服用,破壞劑型後,變成藥品劑量吸收過快,所以老先生也出現副作用,如暈眩、血壓降低症狀。後來藥師居家照護後,老先生減少許多不必要的用藥,才解決問題。藥師公會全聯會公共事部主任郭姿均表示,行政院於前年核定「長照十年計劃」,挹注817億元,然這項計畫中獨缺藥事人員的專業服務,使國人長照照顧形成缺角的拼圖,內政部主計處曾於1996年對老人健康狀況調查,六十五歲以上老人56%患有慢性病,平均每人有1.4種疾病,然而護理之家的老人,平均有4.5種慢性病,長照體系的老人用藥複雜度高,平均用藥種類超過五種。 根據健保相關資料及97年底舉行的藥品政策全國會議顯示,健保藥費從剛開辦二百多億元,急速上升至目前一千一百多億元,藥費占率推持在25%,但老人家的藥品支出更占健保達38%,老人的用藥品質急需在長照體系中獲得重視。值得一提的是,用藥不當可會導致老人一些不良反應,如頭昏、步態不穩、肌肉無力等而造成跌倒,老人如果跌倒極易造成骨折或外傷、出血,是相當危險的事,所以更需藥師介入長照體系中,從中把關預防老年人用藥相關的問題。藥師公會全聯會理事長連瑞猛指出,根據健保局統計,病患在同一醫院不同科別重複用藥比例達2%,約占藥費20億元,若在多家醫院看診,重複用藥不但造成藥品浪費,同時也會增加多重用藥的危險。政府在規劃長照體系時,藥事服務不容缺席,透過藥師的照護,病患可以減少吃進不必要的藥品及降低藥品副作用,服用五種以上藥品者、用藥順從性不佳、就診次數過高者等應透過藥事照護,獲得更完善的用藥品質。

推動信義安全社區 老人保命防跌不可少!

推動信義安全社區 老人保命防跌不可少!#老人安養

為配合郝市長施政白皮書,建構臺北市為安全健康的城市,爭取通過國際安全社區認證中心之認證,信義區自2008年起開始推動安全社區各項工作。從分析醫院急診室事故傷害外因登錄資料發現,97年信義區依各傷害類別統計:前3名分別為道路運輸事故、撞砸壓夾割絞刺事故及跌倒墜落事故,占所有傷害類別90%;65歲以上老人則以跌倒墜落事最多,地點以居家場所較容易發生,發生原因以平面滑、摔、絆倒最多。為有效降低老年人發生跌倒的比例,建立社區健康照護模式,臺北市信義區健康服務中心在社區規劃保命防跌課程,本課程是以國立師範大學郭鐘隆教授保命防跌團隊設計之衛教及運動議題為主軸,課程內容包括老年生理與心理、飲食、用藥、輔具、居家環境安全等衛教課程,並加入增加柔軟度的大肢體關節運動、提升下肢肌力的組合運動及注重下肢力量的改良式太極運動訓練等,透過預防跌倒衛生教育及「改良式太極拳」肢體運動介入,有助於體力訓練、平衡及肌力提昇。不論對象為獨居長者、一般社區老人、或失智長者,藉由預防跌倒衛生教育及肢體運動介入,不僅可以維持及增進身體功能,而且能有效降低老年人發生跌倒的比例,值得持續於社區中推廣。歷經二年的推廣,現已結果開花,限於人力、專業及社區回應殷切需求,信義區健康服務中心98年度將繼續推行,諮詢電話27234598分機225。安全社區的推動,需要大家及社區持續的參與,以減少非故意性與故意性的傷害,共同造就信義區成為『安全』的國際社區。

北市人口政策宣導月活動開跑

北市人口政策宣導月活動開跑#老人安養

為響應每年11月的人口政策宣導月,臺北市政府衛生局配合內政部97年人口政策宣導重點:「親親寶貝,無限希望」、「關心今天的老人,就是關心明天的自己」及「展臂迎接新移民,建設多元新社會」,由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及十二區健康服務中心辦理30餘場宣導活動,誠摯邀請市民朋友踴躍參加。人口是國家構成的基本要素之一,其組成數量、素質及分布,攸關國家民族興衰、經濟之榮枯,觀察一個國家人口的數量、素質、結構及分佈情形,便可瞭解該國經濟、社會、文化發展的狀況,因此人口問題是許多問題的根本所在。根據內政部人口資料統計,臺灣地區97年上半年出生嬰兒計95,789人,較上年同期減少1.1%;折合年粗出生率約8.4‰,較上年同期微降0.5個千分點,繼續呈現緩慢減少趨勢。臺北市粗出生率由86年的13.48‰,降至96年的8.22‰,大幅減少5.26個千分點,育齡婦女總生育率從85年的1.45人下降至96年的1.02人,比臺灣地區育齡婦女總生育率的1.1人為低,加上我國老年人口(65歲以上)占總人口比率已從85年7.9%上升至96年的10.2%,老化指數(係指65歲以上人口占0~14歲人口比率)亦從85年34.0%上升至96年的58.1%,雖然比歐美及日本等已開發國家為低,但卻比其他亞洲國家為高,儼然已產生「少子高齡化」現象,而我國現階段人口問題主要為不婚、晚婚、延遲生育及少子等現象,衝擊著現代人對婚姻及生育的看法並間接成為影響人口結構因素之一。每年11月為人口政策宣導月,衛生局為使本市市民對人口政策及人口問題有正確的認識與瞭解,建構生育、養育、兩性平等優質環境及完善老年經濟安全照顧服務體系之願景,以舒解人口結構老化的壓力,並協助新移民融入本市社會機制,共創一個和諧多元文化新社會,特配合本年度人口政策宣導重點辦理30餘場人口政策宣導活動,鼓勵民眾踴躍參加,部份場次還有贈送精美小禮物唷!有興趣的民眾,欲知詳情可上網查詢:http://www.health.gov.tw/Default.aspx?tabid=36&mid=442&itemid=21929

支持”老”有所養 關懷弱勢社區

支持”老”有所養 關懷弱勢社區#老人安養

關心弱勢社區內的失能家庭,是今年度伊甸社會福利基金會的重點服務計劃。以伊甸長期服務地方的經驗來看,弱勢社區內需要照顧的族群除了孩童之外,「老人家」同時佔有絕大部份的比例。因此,秉持著「愛我幫幫我」的助人精神,伊甸基金會推出「老人安養照顧.社區服務計劃」。該計畫是站在原有的居家照顧服務的基礎上,一步步馳援台灣社會更偏遠、更弱勢、更底層的鄉村、部落,找出社區潛在人力、物力,將現有社區資源做最有效的連結運用,補強現有不足,滿足社區老人及其家庭,營造一個適合在地老化的環境。照顧人力吃緊  高齡社會服務網絡體質虛弱 民國82年,我國65歲以上人口數超過全國人口數7%門檻,宣告邁入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WHO)所定義的高齡化社會。內政部96年統計資料顯示,我國老年人口數已高達229萬5千餘人,約佔總人口數10.2%,預計到106年,65歲以上人口比將超過14%,正式邁入高齡社會。單就老人安養來看,「我想要留在家中安養天年」,這是大多數高齡長者的心願。根據內政部近4年的老人生活狀況調查顯示,6成老人傾向與家人同住或居住在熟悉的社區裡,除非不得已,老人家才會進入安養院等養護機構。但實際情況似乎並非如此。以內政部統計為例,94年國內失能老人已達32萬7699人,約有26819人,約8%比例接受近似在宅服務的居家照顧;2年後失能老人已增加至37萬1088人,卻只有24508人,服務仍只停留6.6%的需求者,居家照顧服務的提供緩慢的龜速仍趕不上失能老人增加的速度。當然,其中或許有不少家庭聘雇外傭,勞委會96年的統計,目前接受外籍照顧的人數約14萬3059人,但學者仍一致認為,正式體系所提供的老人社區服務嚴重不足。社區動起來  弱勢社區老人有盼望現年52歲的Mata (泰雅語) 原本在桃園縣復興鄉拉拉山上種植水蜜桃,高齡80多歲的老母親癌症末期,Mata一肩挑起照顧、陪伴的責任,無暇顧及水蜜桃。多虧他們所居住的卡拉部落加拉教會推出「老人關懷照護計畫」,在水蜜桃採收的6~11月旺季,為部落裡的老人煮食、送午餐及日間關懷,這樣一來,免除老人單獨在家炊火的危險與孤獨感,同時也為Mata找到新的工作機會。「因為看到部落的需要,教會責無旁貸。」主動提出這項計畫的加拉教會牧師亞馥誒宥說,水蜜桃是族人最重要的生計來源,當青壯人口上山農忙時,不免擔心家中老者的安全,特別是今年初以來部落裡已陸續有三位老人家中風,更是亟需協助。因此,他找來族裡的婦女利用教會廚房烹煮,暑假期間並委由部落裡的高中生送餐。卡拉部落60歲以上老人不超過20位,是一個小型的泰雅部落,但就和全台偏遠鄉村面臨一樣的問題,人口結構嚴重老化,許多家庭裡老人照顧老人,生活品質堪慮。自從教會推出送餐及日間關懷服務之後,「很多老人家每天都在等這一餐」,亞馥誒宥形容。經費有限的情形下,好在伊甸基金會伸出援手,讓送餐服務得以延續。站在海拔1100公尺高的拉拉山上,亞馥誒宥遙望卡拉溪對岸的山頭,他說,那裡還有一位Yaki(泰雅語),高齡82歲的老阿嬤,中風將近10年,始終與外傭同住,區區一個午餐便當對Yaki來說不算什麼,能夠得到部落裡族人的問候與關懷才是最珍貴的吧。老有所養,是所有人心底的想望,伊甸基金會正在尋找更多的亞馥誒宥,希望能夠將溫暖、關懷送到更多老人家的眼前。邀請您一起來關心「老人安養照顧社區服務方案」。相關訊息請上網查詢:http://www.eden.org.tw/serivce.php?level2_id=35&level3_id=107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