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血

自我檢測不孕體質!醫:經期提早或「這種出血」應當心

自我檢測不孕體質!醫:經期提早或「這種出血」應當心#出血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王太太在外商公司上班,外表光鮮亮麗,但是工作壓力卻是永無止境,不僅造成了身體上的變化,出現焦慮、胃潰瘍、睡眠障礙等問題,也連帶影響月經血量開始變少、週期縮短。近幾年與先生嘗試懷孕,卻許久都沒有好消息,詢問婦產科專家看診才發現是卵巢黃體功能不足,應和工作壓力有關;配合賀爾蒙治療,加上人工生殖,經過幾次嘗試也都失敗告終,因此才希望透過中醫來調理身體自然懷孕。杏儒中醫診所院長中西醫師蔡易昌表示,許多準備懷孕的夫妻,會注意到卵巢黃體功能的好壞是很重要的,什麼是卵巢黃體呢?月經週期的計算從月經來潮當日為第1天,會依序進入濾泡期、排卵期、黃體期。卵巢黃體功能不足,不利於胚胎著床正常情形下每次週期初始,同時會有數個濾泡成長,到排卵期時最成熟的一個濾泡會形成卵子,接著排卵,而剩餘的濾泡則形成黃體,可製造黃體素,讓基礎體溫升高進入高溫期,使子宮內膜增生,提供胚胎發育的環境。如果沒有受孕,黃體將逐漸萎縮失去功能而消失,黃體素分泌下降使子宮內膜剝落,形成月經來潮。蔡易昌說明,當卵巢黃體功能不足時,就會出現體溫上升不規則,或高溫期縮短而不穩定,高低不穩或整個高溫期溫度不夠高等現象,這些都是排卵後的卵巢黃體機能不全引起,無法刺激子宮內膜充分的發育,而受精卵要經過5~6天分裂成胚胎,若當胚胎到達子宮腔還沒有找到適當地點著床時,內膜就開始剝落,胚胎會隨著內膜和血液沖走。所以當黃體功能不足時,就會影響懷孕著床,即不易受孕或是容易流產。黃體機能不足的患者,通常排卵後不到13天就提早來經,甚至不到10天就月經來潮,也有些人雖然體溫沒有降下就開始點狀出血,經過3、4天才來月經,這些現象都是造成無法受孕的原因,應該加以治療。黃體功能好壞與腎氣相關蔡易昌表示,中醫沒有「黃體」這個名詞,卵巢黃體不足會依症狀分散在中醫「月經不調」、「墜胎」、「不孕」等範疇,且認為黃體功能與腎氣有很大的關連性。女子每個月的月經稱為天癸,「天」是代表其來源於先天,「癸」是說明其本質屬天干中的癸水,有陽中之陰的意思。古代醫家張景岳在《類經.藏象類》說:「夫癸者,天之水,干名也。……故天癸者,言天一之陰氣耳。氣化為水,因名天癸,……其在人身,是謂元陰,亦曰元氣。」因此,卵巢黃體功能與腎氣的充盛、陰陽的平和、氣血的調達直接相關。由於現代人生活步調快、工作壓力大、作息不正常、沒運動又飲食不均衡,容易出現年紀輕就已有卵巢功能老化的現象,根據中醫「腎主生殖」的理論,各種因素造成腎氣衰、天癸竭,都是任二脈逐漸虧虛,精血不足的變化。腎陽虛不能上濟於心,會導致心腎不交、腎陰不足以涵養肝木,以致肝腎陰虛,這些問題就可能會讓卵巢黃體功能不足發生。蔡易昌表示,在治療上會依照體質不同加以調理,像是益氣養血、疏肝理氣、益腎填精、調補任、陰陽雙補、活血化瘀等方法,不必使用荷爾蒙,也不必使用排卵藥,但是卻可以使卵巢的排卵功能慢慢恢復,卵巢黃體機能也會改善,又不會讓卵巢處於過度勞累的運轉狀態,可以在正確的時間按時排卵、排出品質夠好的卵泡,有良好的高溫期及子宮內膜狀態,自然提高懷孕機率。經過一段時間的調理,王太太月經前點滴出血的情形已經消失了,週期也穩定了,高溫期天數可以維持在14天左右,最後更在沒有用婦產科療程的狀態下,終於成功自然受孕。(文章授權提供/杏儒中醫診所)

夫妻床戰就見血 竟是太太罹子宮頸癌

夫妻床戰就見血 竟是太太罹子宮頸癌#出血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44歲林女士三年前做子宮頸抹片檢查,發現子宮頸發炎症狀,近半年每當夫妻「嘿咻」後,總會有陰道出血症狀,貼心丈夫為此關機三個月,但仍陸續出現不正常出血情形,妻子赴醫切片檢查,確診為子宮頸鱗狀上皮癌第一期下,透過「新輔助化療」併手術治療後,腫瘤幾乎消失,也對房事不再恐懼。選擇新輔助化療 手術發現腫瘤幾乎消失亞洲大學附屬醫院婦女醫學中心副院長洪耀欽表示,患者經骨盆腔檢查,確定為子宮頸癌第一期下,腫瘤大小約5公分,經討論,患者選擇先接受「新輔助化學治療」(手術前化學治療)三次後,再接受手術治療,包括根除性子宮全切除、兩側卵巢輸卵管切除、兩側骨盆腔淋巴腺摘除,和恥骨上膀胱造廔手術等。 幸運的是,患者透過術前化療,手術過程發現腫瘤幾乎消失,且沒有造成骨盆腔淋巴腺轉移,因此手術後不需再追加骨盆腔放射線治療,目前狀況相當良好,夫妻也重新恢復性生活,人生回到正常軌道。 洪耀欽指出,傳統治療子宮頸癌第一期下、腫瘤超過4公分,一般會採取直接根除性子宮全切除及骨盆腔淋巴腺摘除手術治療,但手術後患者常因腫瘤過大,合併深層基質組織侵犯,或合併有骨盆腔淋巴腺轉移等情形,需要進一步接受骨盆腔放射線治療,如此一來,手術加上放療,常使患者產生骨盆腔淋巴水腫、下肢水腫,或泌尿道、腸道、生殖道廔管產生。 30歲以上女性 每年應定期抹片檢查因此林女士採取先接受新輔助化學治療,之後再進行根除手術,效果亦相當良好,除了上述兩種方式之外,洪耀欽提出目前國際上的共識也針對此類病患採取同步骨盆腔放射線治療加上化學治療,亦可達到很好的治療效果,使病患免於手術之擔憂。 洪耀欽提醒,30歲以上女性應每年定期接受子宮頸抹片檢查,若連續三年抹片正常,則可每隔三年檢查一次,但若出現陰道不正常出血症狀,應立即赴醫檢查,目前子宮頸癌零期的治癒率100%,前期的治療預後也相當好,術後仍應定期回診追蹤,才能避免子宮頸癌復發。

月經剛走又來?內分泌失調致排卵出血

月經剛走又來?內分泌失調致排卵出血#出血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一位年輕婦女,每次月經剛結束沒幾天,就又來月經,大概每個月都是來兩次月經左右,去婦產科檢查,婦產科醫師說子宮和卵巢沒有長什麼東西,不要太擔心,醫師開了調經藥,吃了之後情況是有改善,但是體重一直增加,且常感到脹氣、噁心、頭痛!後來求助於中醫,經過中藥調理後,賀爾蒙逐漸恢復正常。杏儒中醫診所院長蔡易昌中西醫師表示,子宮和卵巢深深受到體內賀爾蒙變化的影響,而有週期性的變化。在濾泡期接近排卵期時,排卵前,體內的雌激素達到高,排卵時,成熟的卵泡破裂,卵子排出,雌激素濃度迅速下降,子宮內膜的生長便不能維持,於是會造成子宮內膜表層局部脫落,進而引發突破性的少量出血,這種情形就被稱為排卵期出血,大部分排卵期出血皆為少量,甚至是自己都沒甚麼感覺,但是也有些人會出現量較大、或是天數較多的情形,感覺就像是月經又來了。排卵期出血的主因為內分泌失調排卵期出血,出血原因常來自生活習慣改變或疾病造成的內分泌失調。例如:壓力過大、緊張、焦慮、暴飲暴食、過度節食、劇烈運動等,都可能影響大腦腦下垂體的工作,導致沒有排卵;或是排卵了,卻缺乏黃體素穩定子宮內膜,因此在不正常的時間點剝落出血。所以,治療上婦產科醫師通常會給予雌激素、黃體素,或是含有兩種成分的避孕藥,也可以用排卵藥等荷爾蒙調節藥物治療,改善內分泌失調的狀況。以中藥調整荷爾蒙 可減少荷爾蒙藥的副作用中醫把這種情形稱為『經間期出血』。排卵期的變化主要是沖任陰精充實,陰氣漸長,由陰盛向陽盛轉化的生理階段。若腎陰不足、脾氣虛弱、濕熱擾動或瘀血阻遏,使陰陽轉化不協調,遂發生本病。常見的病因有腎陰虛、脾氣虛、濕熱和血瘀…等等。所以,中醫除了找出病機加以調整,也會依照體質不同加以不同調理,像是滋腎養陰,固沖止血,清熱利濕,固沖止血,化瘀止血,健脾養血,疏肝理氣…等等方式,不須使用荷爾蒙藥物,卻可以使體內失衡的『下視丘-腦下垂體-卵巢』荷爾蒙軸回到正常工作,不但出血問題解決了,也沒有服用荷爾蒙藥物的副作用。(文章授權提供/杏儒中醫診所)

重視異常出血!大腸癌出血混雜糞便中

重視異常出血!大腸癌出血混雜糞便中#出血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飲食西化、生活習慣改變,導致大腸直腸癌的發生率日益提升,蟬聯台灣十大死因排行榜多年,近年來甚至有年輕化的傾向。最新研究指出,台灣大腸癌的發生率高達十萬分之50,已高於歐美國家十萬分之40的發生率。呂宗儒醫師說明,約有7-8成的大腸癌患者為自發性病症,無相關家族史。50歲後患者的發生原因與生活習慣、長期不當飲食的刺激有關;50歲前發病者則多受基因影響導致。69歲的秦媽媽一向健康,也沒有癌症家族史,但時有時無的血便症狀讓她困擾了三四個月,日前他前往衛生所作大腸癌篩檢,糞便潛血檢查為陽性反應,因而前來台北慈濟醫院大腸直腸外科進一步檢查。電腦斷層掃描發現秦媽媽直腸處有顆已侵犯周圍器官的5公分腫瘤,診斷為「第三期直腸癌」,呂宗儒醫師透過「3D立體腹腔鏡」執行微創新技術切除病灶,術後隔天就能下床,並在醫療團隊安排下開始輔助性化療,恢復順利。3D立體腹腔鏡切除範圍以病灶左右各5公分「大腸直腸」是長約1.5公尺的管狀構造,涵蓋盲腸、升結腸、橫結腸、降結腸、乙狀結腸及直腸等部分,當食物被胃與小腸消化吸收後,大腸會將水分及電解質再吸收,形成糞便由直腸排出。針對大腸直腸的惡性腫瘤,除傳統「開腹手術」、「單孔、多孔腹腔鏡」外,近年來,新穎的「3D立體腹腔鏡」發展成熟,逐漸成為主流術式。呂宗儒醫師說明,「治療大腸直腸癌,除了切除腫瘤本身外,醫師會多切除病灶周圍的部分腸道,以確保癌細胞切除乾淨,降低復發率。一般而言,大腸的切除範圍以病灶左右各5公分為安全距離,直腸則是以上下各2公分的安全距離為準。」由於骨盆腔的範圍不大,過去若切除範圍在骨盆腔死角,就需要從肛門處深入體內治療,由於肛門被破壞,患者往往面臨術後造人工肛門的不便;而3D立體腹腔鏡突破過去2D平面視野上的限制,醫療器械的發展也更為靈活,醫師可清楚看到病灶部位,深入骨盆腔死角,切除腫瘤。僅有少數腫瘤位置及切除範圍在肛門括約肌內的患者,才需連同肛門口一併切除,大幅降低了患者要另造人工肛門的可能。直腸癌出血與痔瘡類似 勿輕忽為避免大腸直腸癌復發,醫師會建議第二期後期、第三期、第四期的患者術後接受輔助性化學、放射治療。許多民眾易將排便出血當作痔瘡,呂宗儒醫師提醒,直腸癌出血與痔瘡出血類似,多見於便後擦拭肛門的血跡,但大腸癌出血型態為血液混雜在糞便中,因此民眾切勿輕忽異常出血,如有異狀需儘早就醫,並定期篩檢。呂宗儒醫師也提到,「國外最新研究顯示,每日肉類攝取在100克以下,能有效降低大腸癌風險,民眾應維持均衡飲食、攝取高纖維並適量補充維他命D,以保腸道健康。」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