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後憂鬱

中醫治產後憂鬱 重產婦個別差異

中醫治產後憂鬱 重產婦個別差異#產後憂鬱

新產婦在經歷懷孕、分娩、產後恢復期及哺育嬰兒過程,難免產生不同程度的心理壓力,一旦這種壓力持續存在,沒有得到適當的紓解,導致情緒及行為上的異常而發生產後憂鬱。產後憂鬱依症狀的嚴重度分為產後沮喪、產後憂鬱症、產後精神病。根據統計,七、八成的婦女在產後一週內,會出現短暫且程度不等的失落感、空虛感、易哭、失眠、疲倦、頭痛、吃不下、焦慮、情緒不穩等症狀,稱產後沮喪,通常藉由心理的支持在兩週左右可恢復,不一定需要藥物治療。奇美醫院中醫部主治醫師邱碧瑩表示,產後憂鬱症的發生率約10~20%,通常出現於產後二到四周,病程可能超過六個月,對產婦身心健康和新生兒的心智及人格發育有重大影響,應重視並積極治療。邱碧瑩醫師說,中醫認為婦女經歷分娩用力、出汗、產傷、出血等都是耗傷元氣及陰血的過程,產後處在氣血雙虧、百脈空虛、臟腑虛弱、瘀血內阻的狀態,故產後體質屬多虛多瘀、虛陽浮散、易生他病。中醫治療產後憂鬱的特色是了解產後婦女生理及心理變化、重視產婦體質個別差異,會根據臨床症狀及產婦的體質、心理狀況作辨證治療。中藥早已普遍運用在坐月子的文化中,民眾接受度高。對於輕度、中度產後憂鬱的患者,擔心服用西藥抗憂鬱劑影響哺乳的患者,或是不願意看精神科門診的患者,中醫藥能提供另一種不錯的治療選擇。

孕婦心情好壞 會影響胎兒生長?

孕婦心情好壞 會影響胎兒生長?#產後憂鬱

文/媽咪窩雜誌 採訪/林潔雨諮詢/耕莘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 劉宜釗國泰綜合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 張致遠臺安醫院營養師 余依晏孕媽咪除了身體產生變化外,情緒也容易有明顯起伏,嚴重憂鬱傾向可能影響胎兒生長。如何讓自己隨時保持愉悅心情,是孕媽咪和家人必須了解的課題。耕莘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劉宜釗表示,孕媽咪長期心情不佳,會進一步影響胃口及自律神經,對胎兒發育一定也有負面影響,例如情緒容易激動的孕婦,生出的孩子脾氣也容易像媽媽。而研究顯示,產後憂鬱症的媽咪,和孩子在情感上會比較疏離,孩子將來也較無法與他人有好的互動。哪些因素影響孕媽咪心情?角色轉換:對初次懷孕的媽咪而言,角色衝突特別大,尤其最擔心的是無法扮演好媽媽的角色,心理準備若做得不夠,情緒多少會受影響,國泰綜合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張致遠表示,媽咪若久久無法適應角色的變換,很容易出現憂鬱,此時最需要的是家人的支持。化解妙方:先生、家人給予支持劉宜釗醫師指出,媽咪可借重朋友或家人的經驗,思考如何扮演媽媽的角色,此外,小時候與媽媽之間的關係,也會反應在自己身上,這也是需要思考的部分;而先生的參與也很重要,例如媽咪可以和先生討論寶寶出生後,如何調整居住環境及人力分配,必要時尋求家人支援;而遇到困難時,家人也應該提供自身經驗供孕媽咪參考。藉由另一半及家人的參與,應可消除媽咪對未來的擔憂。擔心寶寶不健康、生產不順利幾乎所有媽咪或多或少會擔心胎兒是否健康、生產是否順利,特別是懷第一胎的媽咪。劉宜釗醫師表示,媽咪可從報章雜誌、書籍或醫院衛教、媽媽手冊等得到知識和資訊,對懷孕及生產過程有正確認知,以避免不必要的擔心,當然最好還是有先生一起參與。化解妙方:想太多,只會自己嚇自己張致遠醫師則強調,基本且正確的知識取得,可降低對生產的恐懼,但是媽咪如果過度投入,每天蒐集閱讀一大堆太過專業或非完全經過證實的新聞或相關訊息,只會讓自己處於一知半解的狀態,而且恐怕會造成反效果。例如:新聞報導有媽咪產檢正常,卻生出四肢殘缺的寶寶,有些孕婦就因此心生恐懼、胡思亂想、自己嚇自己,醫師解釋也不見得接受。生產雖然無法百分之百保證無風險,但是絕大部分的生產都是平順的,所以奉勸孕媽咪們相信醫師的專業,不要想太多,以免讓整個孕期都在焦慮中度過。延伸閱讀:http://www.uho.com.tw/sex.asp?aid=10074

產後的情緒波動 不可忽視

產後的情緒波動 不可忽視#產後憂鬱

懷孕生產是婦女生命中非常特殊的經驗,然而在迎接新生命到來時,產後婦女的身心也面臨許多的挑戰,包括體力消耗,角色轉變,荷爾蒙劇烈的變化,照顧嬰兒的責任…等等,此時產婦在諸多身心壓力下可能產生心理方面的問題,此刻若未被重視且有效處理,對產婦及嬰兒的健康都是一大威脅。臺安醫院心身醫學科暨精神科   高千雅醫師說明,產後的情緒問題由輕微到嚴重可分為下列三種:(一)產後憂鬱(Postpartum blue)又稱為產婦憂鬱(maternity blue)或嬰兒憂鬱(baby blue),這是相當常見但症狀輕微的短暫憂鬱狀態,約有高達50%~80%的產後婦女會發生此種情緒變化,通常在產後的第二天到第四天開始,持續時間最多不超過兩週。在情緒方面會出現好哭、焦慮、易怒或情緒起伏等變化;生理上則會有失眠、疲倦、食慾下降等症狀,一般可經由家人的情緒支持,提供產婦適當的情緒宣洩及保證,避免因對此現象不了解而過度驚慌。大部分的產婦會漸漸好轉,並不需要藥物治療,僅有不到五分之一的產婦會發展成下述更嚴重的產後情緒障礙。高千雅表示產婦憂鬱較常發生在初產婦、於懷孕末期常有焦慮憂鬱症狀的產婦、過去有經前緊張症的產婦、以及害怕生產和社會適應力較差的產婦。(二)產後憂鬱症(Postpartum depression)此病發生的時間比一般的產後憂鬱晚,發生的機率較少,但症狀更多且更嚴重,持續時間也更久。大約有10%~15%的產婦會出現這種類似「重度憂鬱症」的產後憂鬱症,通常在產後的第二週到一個月後症狀才漸漸開始,病程約持續六到九個月。主要的症狀有情緒沮喪、凡事提不起勁、食慾減退、失眠、注意力不集中、思考及動作遲緩、無助無望感、罪惡感、自覺無價值、常常抱怨身體不適、重複出現自殺的念頭,時常感到無法勝任為人母的責任,有些媽媽會出現想要傷害嬰兒的想法在腦中盤旋揮之不去的,且因著這般的恐懼,在嚴重的案例甚至會出現殺害嬰兒的行為。此種病症屬於中到重度的憂鬱症,若未早期診療,病情將加重且越難治療,造成生活上明顯的功能障礙。所以,除了家人的情緒扶持與妥善安排照顧嬰兒等事宜,使產婦獲得充分休息之外,應積極尋求專業的精神醫療,在藥物與心理治療的併用之下可達到最好的療效。產後憂鬱症的發生與心理壓力有關,包括照顧嬰兒的責任、睡眠時間被剝奪、最近發生生活壓力事件、婚姻關係不良及缺乏社會支持系統的產婦,亦較常見於年輕,很早就有產婦憂鬱或曾有情緒障礙病史的產婦。(三)產後精神病(Postpartum psychosis)這是非常少見但最嚴重的一種產後精神疾病,大約只有千分之一到二的產婦出現此病症。症狀在產後幾天到八週內都有可能發生,平均是產後二週到三週左右開始,病程變化迅速,約兩三個月內症狀就會緩解。此病仍是以情緒障礙為主要症狀,產婦會出現情緒不穩定、坐立不安或抱怨無法行動、易哭泣、激動易怒、甚至意識混亂、語無倫次等現象,此外出現妄想有關嬰孩死亡或畸形及幻聽的聲音叫自己殺掉嬰兒等精神病之症狀,此時產婦會覺得不想照顧小孩或無法去愛小孩,有些甚至於想殺了小孩和自己。一旦此病發生,產婦對自己與新生兒造成的危險性,端看她所妄想的內容與激動的程度,相當遺憾的是約有5%的病人會自殺,而有4%的病人會殺了自己的嬰兒。此病的危險性高,復發率也高,約有一半的病人於下次生產時會再度發生,因此積極治療是非常必要的。在症狀早期,即需排除是否有其他身體重大疾病如甲狀腺異常、感染等其他原因所造成的精神病症狀,並考慮是否住院以降低自殺及殺嬰的危險,使用抗鬱劑及低劑量的抗精神病藥物加以治療,且在心理上協助產婦接受母親的角色,可讓病情較快得到改善,此外增加丈夫與其他親友的支持亦有助於減少產婦的心理壓力,以順利渡過此病的衝擊。高千雅提醒民眾,通常有躁鬱症或憂鬱症的病史或家族史者得到產後精神病的比例較高,而不同於前者的是生活壓力事件與產後精神病較無關,因此此一疾病之病因可能以生物因素為主。產後婦女的心理調適除了直到關係著產婦的心理健康之外,對母子關係與嬰兒未來的發展影響深遠,而大部分的病症只要早期治療就會有不錯的治療效果,因此若您或您身邊的產婦有上述症狀,請儘速尋求專業醫療之協助與諮商,儘快恢復身心健康。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