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遲緩兒

亞培攜手伊甸出「慢飛天使」早療教具書  捐快篩助疫後健康起飛

亞培攜手伊甸出「慢飛天使」早療教具書 捐快篩助疫後健康起飛#遲緩兒

新冠疫情以來,民眾減少出入醫療院所,0~6歲兒童的早療人次呈近三年最低,發展遲緩兒童恐錯失發展黃金期;身障人士也因此減少獨立自主外出機會,生活及原穩定工作皆受到影響。醫療保健領導者亞培關注在地健康議題,於今年10月發起「亞培伊甸健康齊跑」活動,邀請民眾共同跑出健康之餘,也鼓勵大眾支持弱勢族群照護;此舉亦獲得藝人艾力克斯、黃子佼等名人響應。這次更首次與伊甸共同發展出專為慢飛天使設計的早療教具書,並捐贈Panbio快篩試劑,持續實踐2030年前改善全球三分之一人口生活的永續目標。 慢飛天使逐年增加 若錯過早療黃金期 需花十倍時間跟上成長 伊甸基金會投入早期療育服務今年第29年,每年協助超過2萬名發展遲緩兒童(慢飛天使),同時協助6萬名身障人士就業及生活,其表示疫情不只影響身障人士穩定工作,更延宕兒童早療計畫進度。伊甸基金會旗山早療中心許廷安主任提醒,「如果錯過0~6歲兒童發展黃金期,需花費至少10倍的時間與心力才能改善,且將對慢飛天使家庭造成更大的重擔。」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兒童發展遲緩的發生率約6%至8%,平均每15名兒童就有一名遲緩兒;在台灣,每年則平均有2萬名以上的兒童需要早療輔導,且通報數相較10年前已成長6成,持續上升。許廷安主任表示,現台灣七成五的早療輔導由醫療院所提供,近兩年因應疫情,民眾減少進出醫療院所,期間伊甸基金會也發展出遠端課程、教具包外送等服務,唯兒童早療推進仍大受影響,0~6歲兒童的早療人次呈近三年最低。 亞培攜手伊甸及員工 設計200本觸覺發展教具書 助力兒童早療計畫 有鑑於此,亞培今年「亞培伊甸健康齊跑」公益活動一大重點,就是與伊甸基金會攜手,發展出專為兒童設計的第一套「羊羊愛運動」觸覺發展教具書,輔助兒童早療課程中必要的感官刺激訓練;透過輕鬆有趣的故事內容,同時傳遞運動與營養衛教資訊,進一步幫助兒童及照護者了解如何透過生活習慣的培養,健康成長。200本書皆由亞培員工發揮創意、規畫不同觸覺材質,並親手裁剪貼上,也在書中留下一句暖心鼓勵。亞培台灣分公司管理代表暨營養品事業總經理黎亞諾(Arnaud Renard)表示,「亞培不只透過前瞻科技支持大眾健康,更關注在地健康議題,今年在台公益活動邁向第12年,集結台灣超過480位員工的力量回饋社會,齊心呼籲關懷兒童成長及健康議題。」 許廷安主任說,「觸覺發展教具不只能滿足兒童探索外在環境的需求,也能促進大腦發展,訓練兒童的感覺統合能力,對於認知也有幫助,本次與亞培捐贈的觸覺發展書將成為慢飛天使早療計畫的一大助力。」伊甸基金會規劃將書本發放至全台早療據點,持續在台灣不同角落,陪伴各個慢飛家庭踏出成長步伐。 亞培落實永續計畫 捐贈快篩助弱勢信心重返正常生活 亞培永續計畫以2030年前改善全球三分之一(33 億)人的生活為目標,除了一系列公益活動,亞培此次也捐贈Panbio快篩試劑予伊甸基金會。亞培台灣快速診斷事業總經理謝昆穎表示:「自新冠疫情以來,不管台灣或世界其他地方,亞培快速診斷檢測工具扮演關鍵抗疫角色,盼這次活動可以幫助人們縮短與健康資源的距離,消除阻礙健康的屏障,進一步支持弱勢族群,更具信心地重返正常生活。」

馬術不只是運動 可助遲緩兒增加平衡感

馬術不只是運動 可助遲緩兒增加平衡感#遲緩兒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綜合報導)馬術不只是運動,也可用來做復健。一名5歲蔡姓女童,出生11個月大時才會翻身,比一般嬰兒慢了4個月,家長憂心如焚,帶著她全台四處求醫,但都查不出發展遲緩的原因,去年開始接受3個月的馬術治療後,原本站不穩、容易跌倒的她,現在能在媽媽扶持下,挺直地站在馬背上匍匐前進。看著女兒進步神速,並和馬兒成為好朋友,女童的媽媽欣慰說:「再辛苦都值得!」馬術治療可追溯至西元前5世紀 希臘利用馬為傷兵做復健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八卦寮文教基會及國立屏東大學日前簽約合作,為多重身心障礙病童推動馬術治療,並將建立大數據庫,讓馬術治療更具醫學基礎,有效地幫助「慢飛天使」成長。馬術治療研討會主席、高醫外科部主任林志隆表示,馬術治療可追溯至西元前5世紀,希臘利用馬為傷兵做復健的神話故事,1927年比利時首先利用馬背為身心障礙者提供治療,1953年英國首創傷健策騎協會,至今全球有24個國家發展馬術治療,台灣於1998年成立「中華民國傷健策驗協會」推展馬術治療,期待馬術治療、醫學與學術的三方合作,讓發展遲緩的慢飛天使能成長茁壯。肌肉萎縮、中風、腦性痲痺等患者 騎馬增加平衡感及肌耐力本身是馬術高手的高醫外科教授關皚麗指出,馬行走的節奏與運動狀態和人走路的姿態接近,肌肉萎縮、中風、腦性痲痺等患者,可以透過騎馬增加平衡感及肌耐力,她和同樣是醫師的另一半從2000年開始推廣馬術治療迄今。八卦寮文教基金會自2004年起,推展多重身心障礙兒童馬術治療,過去與屏東大學特教系簽訂產學合作,現在加入高醫,將在課程前後評估時,透過核磁共振造影(MRI)了解病童的治療情形,建置大數據資料庫,讓馬術治療能有學術基礎,提升治療成效。

兒童發展聯合評估中心為遲緩兒健診

兒童發展聯合評估中心為遲緩兒健診#遲緩兒

(優活健康網記者 張桂榕/綜合報導)眾多家長都會拿家中的小寶貝與鄰居親友做比較,如果哥哥2歲就很會講話,弟弟3歲卻還無法說成句,認為小孩有發展遲緩的現象。台東馬偕復健科張舜雯主任表示:家長若擔心小孩有遲緩狀況,可以參考兒童健康手冊中發展診察,若小孩未達手冊中的階段表現,應儘早到醫院找醫師協助。什麼是遲緩兒?依據IOWA Early Intervention Service的定義:指於學齡前的幼兒,透過適當的診斷工具或步驟,發現幼兒在認知、生理、語言、心理社會發展或生活自理技能,有25%遲緩現象,或經由斷其生理或心智狀況,有極大可能會導致發展遲緩者。按照國內「兒童福利法」施行細則的界定:所謂發展遲緩之特殊兒童,係指認知發展、生理發展、語言及溝通發展、心理社會發展或生活自理技能等方面有異常或可預期會有發展異常之情形,而需要接受早期療育服務之未滿六歲之特殊兒童。 專業免費「兒童發展聯合評估中心」服務家長若懷疑家中學齡前孩子有發展遲緩上的問題,可就近帶至全台51家醫療機構設置之「兒童發展聯合評估中心」的個案管理室,接受免費兒童發展篩檢。兒童們在可經過一段時間的早期療育後,明顯改善遲緩的程度與發展的品質。兒童發展應多方面評估,從粗大動作、精細動作、語言表達、理解能力、社交表達等,不同年齡會有不同發展。每一個孩子的出生,背後都有父母親滿滿的期待。孩子的成長都有一定的過程和順序,發展速度也不盡相同,如果有某些階段沒有跟上一般正常發展的兒童,即稱作「發展遲緩」。台東馬偕復健科張舜雯表示:「發展遲緩」是指兒童在知覺動作、認知學習、語言溝通、社會互動與情緒、感官及其他(專注力、執行功能、衝動性、活動量等)發展領域出現單一或多項遲緩。造成發展遲緩的原因很多,有可能是隔代教養的社會刺激不足,也可能是本身帶有先天性疾病、早產造成的肌肉統合問題、聽力視力障礙等原因。早療的協助讓小朋友的發展可達該年齡最好的狀況,讓他在進入小學階段可以更順利。

遲緩易忽略 早期療育助慢飛

遲緩易忽略 早期療育助慢飛#遲緩兒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孩子的起跑點,是人生的第1個階段,根據衛福部2015年「發展遲緩兒童早期療育服務通報」調查指出,5成的慢飛天使是在滿3歲、進入幼兒園後才發現,甚至滿6歲後才通報遲緩,錯失早期介入的機會,伊甸基金會常務董事王剴鏘表示,造成發展遲緩的原因包括先天基因缺陷、後天的刺激不足等,其中在認知語言、心智、人際互動交流等障礙,讓遲緩顯得更「隱形」,卻因外觀看不出來,而容易被忽略。眼睛無法對焦、頭圍沒有變化今年3歲半的小熊,因眼睛無法對焦、頭圍沒有變化,媽媽帶往醫院檢查判定為多囊性腦質軟化症,為配合每個孩子不同發展需要,伊甸聘用專職治療師進駐,以小熊為例,除了視覺的發展,同時針對語言認知的「隱形」需要投入療育支持。看見慢飛天使的早療需要,陳偉殷擔任伊甸公益大使為隱形的慢飛天使發聲,陳偉殷回想起1年前,偶遇小熊,看見他走路還不太穩,需要一步又一步反覆練習,如今再次重逢,發現他進步很多,還可以活潑的跑跑跳跳,陳偉殷表示,早療復健之路猶如一場運動賽事,唯有不間斷努力及練習,才能跨出障礙。學習配對顏色形狀、辨別遠近距離感老師為他量身打造學習教材,例如運用顏色不同方塊磚和彩球,讓孩子學習配對顏色與形狀,同時也能清楚辨別物件的遠近距離感,經過一年多的療育課程,小熊已經進步到自己扶著欄杆上下樓梯,口語能力也有顯著進步,著實讓小熊爸媽倍感欣慰。孩子是下一代的主人翁,無論是在偏鄉或隱藏在都會叢林的慢飛天使,都同樣需要關注,每位早療的孩子都需要多元專業的支持,期待社會大眾一起響應伊甸「弱勢兒童服務計畫」,每月定期捐款,就能幫助1位慢飛天使接受1年早期療育服務,提供更全面而深入的早療服務,讓更多被忽略、疑似遲緩的孩子有機會趕上成長步伐。 

12歲以下口腔補助 一口白牙不是夢!

12歲以下口腔補助 一口白牙不是夢!#遲緩兒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10歲的張小弟有多重障礙,自幼口腔清潔需要家長代勞,因張小弟腦性麻痺,常緊咬牙關、無法放鬆張口,又極度排斥刷牙,使得張媽媽每天幫兒子刷牙,猶如一場硬仗,5歲時張小弟已是滿佈牙結石和齲齒的一口黃牙。刷牙前先幫孩子按摩5分鐘後來張媽媽聽說醫院的「特殊需求者口腔照護中心」,有專業的醫護人員,醫師也傳授張媽媽正確的刷牙技巧,以及在刷牙前如何做口腔按摩,讓孩子口腔肌肉放鬆,順利張開嘴巴,現在,張媽媽每天刷牙前先幫孩子按摩5分鐘,5年下來張小弟已擁有一口健康的白牙,蛀牙也未增加。發展遲緩兒蛀牙率高達60%簡單的刷牙對於平常人來說再簡單不過,然而身心障礙孩童不僅得仰賴他人,甚至需要靠鎮靜劑或約束帶才能完成,新北市市長朱立倫指出,均衡的飲食還需要一口好牙,但全國104年國小學童蛀牙率45.1%,發展遲緩兒卻高達60%,新北市身心障礙16萬2,495人、發展遲緩兒童1萬人,兒童口腔衛生需要大眾重視。蛀牙成國內兒童最常見的疾病之一家長常誤以為小朋友將來會換牙,導致蛀牙成國內兒童最常見的疾病之一,尤其是發展遲緩、身心障礙的小朋友,家屬常偏重孩子的障礙狀況,且因孩子肢體活動受限,或咀嚼吞嚥困難、口腔肌肉及神經敏感等,治療牙齒時往往需束縛保護甚至鎮靜麻醉,不僅就醫不便,醫療費用也常讓家長卻步。牙科院所 12歲以下口腔醫療補助朱立倫市長指出,為了照顧這類小朋友的口腔健康,新北市特別與轄內35家受過特殊訓練合格的牙科醫療院所簽約,提供12歲以下口腔醫療補助,12歲到64歲的低收或中低收入戶且領有身心障礙手冊,也有假牙等相關補助。

脫離依賴!遲緩兒團體治療 助於早期復健

脫離依賴!遲緩兒團體治療 助於早期復健#遲緩兒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遲緩兒彎彎到了兒童團體治療門口看到有另一個與自己同樣個子的「小朋友」在裡面玩,就連鞋子都沒脫就跑進去治療室,想看看其他小朋友在玩甚麼。衛福部南投醫院職能治療師表示,兒童發展復健中心,提供發展遲緩、自閉症、唐氏症等兒童治療、訓練,提升其各個領域的領域,而兒童團體治療是其中一項,其好處能夠使兒童脫離依賴、融入群體學習。曾有教育學者提出:孩童在愉悅、競爭中環境學習更能激發潛能。南投醫院洪麗珍職能治療師表示,藉由團體治療,治療師能快速地與來治療的孩童建立良好的關係,盡而快速地進入有目標性的治療活動。但對兒童來說,來到這世界剛開始的最親密人物就是媽媽,八個月大的孩童便可分辨出他人與媽媽的不同,對於媽媽的離開會覺得不安、焦慮。而「物體恆存概念」會讓孩童了解,雖看不到媽媽,但媽媽仍然是存在的。可是有些學齡前期的發展遲緩兒有「物體恆存概念」發展不完整的狀況,會產生分離焦慮。利用同伴觀摩學習    減少對復健治療恐懼感對於復健治療的孩童,洪麗珍表示,可採漸進式讓孩童試著與媽媽分開一小段時間與距離,多次重複這樣情形,讓孩童了解,雖然媽媽現在不在這裡,但過一下子媽媽還是會出現。這時如有同齡期的同伴一起玩,更能吸引孩童投入陌生的治療環境。因為孩童對同齡期同伴的興趣遠大於對治療師,可以一起玩耍又有互相觀摩學習的作用,更有助於融入治療環境中,這樣孩子心中對分離、陌生的恐懼感覺也會暫時消失。對治療環境有好的經驗,孩童會漸漸視治療室的學習為愉悅事件,不太會懼怕復健治療,有助於早期療育之復健。 

大隻雞慢啼?若雞大隻還不會啼孩子恐是遲緩兒

大隻雞慢啼?若雞大隻還不會啼孩子恐是遲緩兒#遲緩兒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大隻雞慢啼?許多老一輩的家長,若是遇到嬰兒快滿一歲,連坐都做不起來,到了該會說話的年齡還不會說話,可能會搬出老祖宗的「大隻雞」理論出來,要自己別慌張,但是小孩子遇到這樣的情況,很有可能是所謂的遲緩兒,如果繼續大隻雞理論,恐怕會延誤治療黃金時間,進而影響孩子長大後的生活作息!大隻雞理論作祟 遲緩兒通報率低根據統計,台灣目前發展遲緩的發生率約為學齡前人口的5~10%,也就是說台灣目前約有六萬名左右六歲以下的發展遲緩兒童。然而,比較讓人擔憂的是,根據主管機關的資料顯示,目前只有少於三萬名的發展遲緩兒童列為通報管理個案,換句話說目前台灣發展遲緩兒童的通報率不到50%。這對現今「出生率降低」與「人口迅速老化」的台灣而言,很可能造成二十年後另外一項社會經濟與醫療成本的重大負擔。因此醫學上,特別強調遲緩兒必須及早發現,及早治療,郭綜合醫院就提出兩個早療的必要理由:1)六歲前若未治療,成人日常生活恐受影響:從醫學的觀點來看,新生兒大腦約重400公克,一歲時重900公克,六歲時為1200公克(成人約為1500公克),也就是說人類腦部與腦神經功能的發育,在六歲以前已經差不多完成。在此關鍵期,若嬰幼兒未受到良好的照顧及教育,腦部發展將會受到阻礙。一個不健全的腦部結構對孩子日後在認知、語言、情緒等各方面的學習能力均有影響。2)遲緩兒若未治療,往後將浪費許多資源:從社會經濟學的觀點來看,研究顯示三歲以前投注1元的早期療育費用,將可以節省日後3元的特殊教育費用;三歲以前投注1元的早期療育費用,將可以減少患者27歲以後7元的社會成本。更有研究指出,三歲以前進行的早期療育效果,將十倍於三歲以後的療效!郭綜合醫院呼籲,父母親不要再抱持著「大隻雞慢啼」的觀念,拿小朋友未來的發展做賭注!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