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牙

只刷牙仍有牙菌斑!搭配牙線很重要

只刷牙仍有牙菌斑!搭配牙線很重要#刷牙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每天早晚各刷1次牙,就覺得自己做足口腔清潔了嗎?光就刷牙方式,刷毛也要碰到一點點牙齦才夠完整。除了定時刷牙,更重要的是使用牙線、牙間刷來清潔難以深入的齒縫,否則仍會滋生牙菌斑。貝氏刷牙法 涵蓋一點牙齦、依序刷牙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牙科主治醫師蔣政宏表示,刷牙方式有很多種,每一種方式都有其特色及適用性。目前較常被推薦的刷牙法為貝式刷牙法,把牙刷刷毛斜斜放在牙齦和牙齒的交接處,朝牙齦約呈45度,刷毛除了接觸牙齒,也要涵蓋一點點牙齦,做水平短距離的振盪,即小範圍地刷完約2顆牙齒後再刷下2顆,輕輕刷即可,上排牙齒刷毛朝上刷,下排牙齒刷毛朝下刷。刷牙須循一定順序,才不會漏刷一些牙齒,可以口訣來記憶:(1)刷牙右邊開始,右邊結束;(2)從右邊外側(頰側)刷到左邊外側,然後左邊咬合面,接著左邊內側(舌側)刷回右邊內側,最後再刷右邊咬合面。牙刷至少3個月須更換牙刷宜選擇刷頭小的軟毛牙刷,刷頭小比較好刷到後面的牙齒,口內轉動也較容易,軟毛較不會對牙齦與牙齒造成傷害。牙刷至少3個月須更換,如果刷毛有彎曲變形、分岔、刷毛間距離變大、牙刷根部顏色變深也要更換。刷完牙後,須將牙刷上的牙膏和汙垢徹底清洗乾淨,清洗完後將水分甩去並將刷頭朝上擺放,保持乾燥。蔣政宏醫師表示,牙齒與牙齒間的縫在刷牙時刷不到,因此要使用牙線清潔。即使牙縫沒有塞食物,每個牙縫每天仍需要使用牙線去清潔,將牙菌斑清除。使用牙線時,將牙線帶到牙縫,底部為牙齒與牙齦交接處,讓牙線貼著一邊牙齒的表面,使牙線呈C字形,讓牙線可以涵蓋整個鄰接表面,做上下運動刮牙齒的表面,清完一邊的牙面後,再清同一牙縫的另一個牙面。牙間刷深入齒縫 前後來回刷蔣政宏醫師提醒,當牙縫比較大時,須再使用牙間刷。牙間刷有不同的尺寸可以選擇,為0號(SSSS)、1號(SSS)、2號(SS)、3號(S)、4號(M)、5號(L)、6號(XL),最小通過徑從0.6mm到1.7mm,選擇適合自己尺寸的牙間刷,放入齒縫可前後移動,如果牙縫太小,不要勉強使用。使用牙間刷時,建議看著鏡子將牙間刷深入齒縫,先貼著一邊牙面前後來回刷,底部一樣要刷到牙齒和牙齦的交接處,刷完再刷另一邊牙面。使用完後,使用清水沖洗乾淨,保持乾燥。建議一週更換,若刷頭有彎曲也需更換。蔣政宏強調,建議每3到6個月到牙科作定期口腔檢查,在疾病發生初期及早治療,避免惡化。

冷水刷牙易酸痛!牙醫教333原則

冷水刷牙易酸痛!牙醫教333原則#刷牙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每天都要刷牙,但你做對了嗎?最近天氣寒冷,牙科多了許多抱怨牙齒敏感酸軟病患,經問診和檢查發現,這些病患普遍用冷水刷牙、口且刷牙方式不正確。用溫水刷牙,不僅能去除口腔的食物殘渣或細菌,還能滋潤咽喉,保持口腔清新舒適。正確刷牙 掌握333原則苗栗醫院牙科醫師郭佳維指出,許多人習慣刷完牙直接打開水龍頭水口,然而無論是夏天或冬天,最好用接近體溫的溫水刷牙,水溫過熱或太冷,都會刺激口腔和牙齒,尤其冷水刷牙會導致牙本質敏感,容易出現牙齒酸痛。一名60多歲阿伯每天三餐後都很勤勞刷牙,但近幾年常有牙齒敏感、牙縫蛀洞問題,經檢查發現阿伯牙根磨損凹陷、牙齦嚴重萎縮、牙縫蛀牙。原來阿伯半年才換一次新牙刷,刷毛已嚴重變形分叉,偶爾會用牙籤清牙縫,沒有使用牙線的習慣。常見不適當刷牙習慣包括橫向猛力刷牙、沒有使用適當牙刷、沒有定期更換新牙刷、刷牙時間太短。清潔口腔主要靠牙刷與牙線,牙刷清潔牙齒的內外側表面,牙縫則需要使用牙線清潔,建議民眾刷牙掌握「333」原則:(1)每日至少早晚各使用1次牙刷及牙線,若需要可以補加1次,(2)每天刷牙三次、每次刷牙至少3分鐘,(3)飯後3分鐘內刷牙。家人感冒不共用牙膏 至少2、3個月換新牙刷刷牙適合的力道大約是拿著冰棒的力量,力量太大會造成牙齒和牙齦傷害。郭醫師指出,牙刷很容易滋生細菌,建議刷牙完畢後要把牙刷沖洗乾淨,牙刷刷頭朝上,置於乾燥處晾乾,當牙刷根部顏色變深、刷毛變形、或是有異味時,就該更換,至少2、3個月就更換新牙刷。郭佳維醫師提醒,寒流接連來襲,感冒的民眾不少,當家中有人患有流感或感冒,應盡量避免與其他家人共用牙膏,牙刷也要分開放置,避免觸碰到其他家人的,且在感冒痊癒後,要更換一支新的牙刷,以免被自己牙刷上的病毒再度感染。

常刷牙自認健康 小心遺漏齒縫細菌!

常刷牙自認健康 小心遺漏齒縫細菌!#刷牙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隨著醫療品質與生活水準提升,臺灣已進入高齡者社會。高齡者比攀升至13.33%,老化指數在亞洲僅次於日本。未來高齡病人的比例將會逐年增加,而高齡長者的口腔醫療與照護較多元且複雜,口腔健康更需要專業的照護。長者口腔問題複雜 應掌握正確刷牙要點衛生福利部臺南醫院牙醫師莊耀震表示,口腔不但能維持臉形正常、還可以保有咀嚼功能,但隨著年齡增加、身體功能退化,高齡長者常見多種口腔問題,如口腔組織老化、牙周病惡化、牙根齲齒增加、牙齒喪失、長者特有的口腔黏膜疾病、口腔癌、義齒的適應問題、糖尿病造成口腔組織的變化及口腔疾病的發生。口腔健康較佳的長者,會有較好的生活品質,也會因外貌的改變而影響社交生活。缺牙數較少,可充分咀嚼食物的長者,生活品質及活動能力較高,運動、視覺及聽覺機能也較佳。高齡長者需要定期且正確的口腔清潔照護,牙周組織較脆弱,建議選用軟毛牙刷,刷頭愈窄,愈能刷到內側牙齒,刷柄最好選大一點、好握的。還可搭配牙間刷、漱口水來清理牙縫莊耀震牙醫師表示,除了一般牙刷,也可使用牙間刷來維持牙根與牙齦間縫隙的清潔,缺牙的部分可用刷頭窄、刷毛集中的單束牙刷,清除牙縫間死角。長期臥床或手不靈活的長者,建議照護者使用牙刷及牙間刷外,再用海綿棒沾漱口水來清潔,避免刷不到的死角產生細菌。台灣的長者9成都裝上假牙,其中44%為活動假牙。雖然假牙不會蛀牙,但清潔不當也會孳生細菌進而侵襲自然牙,如為全口活動假牙,建議每天睡覺前摘下清洗。口腔衛生跟全身健康息息相關,一旦細菌從口腔進入血液,可能會造成感染。高齡長者若能保持良好口腔衛生,才能維持自己口腔及身體健康,達成健康老化的目的。

喝奶易蛀牙 牙醫鎮靜服務降看牙風險

喝奶易蛀牙 牙醫鎮靜服務降看牙風險#刷牙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越來越多幼童因半夜喝奶、不刷牙,引發奶瓶性齲齒,整口都是爛牙!牙科醫師發現,過去門診較少出現奶瓶性齲齒病例,但近幾年來,每星期都會遇到一、兩名2、3歲嚴重奶瓶性齲齒幼童,這種現象似乎日漸普遍。小孩半夜喝奶、不刷牙易出現奶瓶性齲齒兒童牙科醫師王堯庭表示,有些父母、長輩遇到幼兒半夜哭鬧,為了迅速安撫小孩,就讓小孩喝奶,無論配方奶、還是母奶,只要晚上喝過又沒刷牙,很容易就引發奶瓶性齲齒,若整口蛀牙很嚴重,治療就會很棘手。幼兒不管是做齲齒填補、拔牙或根管治療,難免都會疼痛、哭鬧,治療時小孩哭鬧、躁動,很容易就受傷,治療時間也會拉長,家長甚至必須花更多時間帶小孩反覆看診、接受治療。兒童牙科鎮靜服務減少小孩看牙受傷風險王堯庭醫師舉例,有的幼童因太過緊張、哭鬧不休,必須以束縛方式固定身體、肢體,再以張嘴器將幼童嘴巴撐大,那畫面實在慘不忍睹,常造成小孩很大心理壓力,往後對看牙醫也會更排斥。目前已有兒童牙科鎮靜療程可供選擇,讓幼童在睡著狀態下接受治療,就好像無痛大腸鏡檢查一樣,當幼兒睡著了,治療自然更精準、更有效率,小孩受傷風險也會大幅下降。台灣北、中、南、東部診所都有專業團隊提供同級安全服務很多家長一想到兒童牙科鎮靜,就會擔心安全問題,麻醉科醫師施明宏表示,事實上,在專業兒童牙科鎮靜麻醉醫師、護理師等團隊評估、操作下,配合使用適合鎮靜藥物、劑量,加上高階生理監測儀器全程監控,安全性大為提升。現在不只北部,台灣中、南部及東部也都有牙科診所引進兒童牙科鎮靜服務,包含醫療團隊、儀器等,都與北部同步,有效提升兒童牙科治療精準度。維持口腔健康牙齒照顧比後續治療重要!對於兒童口腔健康,王堯庭醫師強調,「照顧比治療重要!」家長一定要使用牙刷、牙線等,徹底幫嬰幼兒清潔牙齒,千萬別讓小孩半夜喝奶、不刷牙。小孩牙齒要每半年塗氟,並接受口腔檢查,牙齒健康照顧好,就可避免後續一連串麻煩。充分溝通、評估讓整體治療更安全、更精準施明宏醫師則提醒,幼童如果感冒、呼吸道感染、腸胃道感染,或有氣喘、癲癇沒有控制好、惡化,暫時就不宜接受兒童牙科鎮靜服務。醫療團隊也會在治療前進行完整健康評估,並與家長充分溝通,盡量讓小孩在舒適、安全環境下接受治療,小孩長大也就不會害怕看牙醫。(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小孩不會刷牙 口腔保健怎麼做?

小孩不會刷牙 口腔保健怎麼做?#刷牙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據統計,國內12歲以下兒童平均蛀牙2.5顆,比全世界國家多出1顆,堪稱是「蛀牙王國」。醫師強調,預防蛀牙就要刷牙,也可搭配市售安全性高的P113+抑菌蛋白口腔護理產品,強化牙齒琺瑯質,維持口腔菌種平衡來加強口腔保健。2大原因 兒童齲齒率高牙科診所院長張淑君表示,兒童比成人更容易齲齒有兩大原因。學齡前,因手部協調能力未熟練,牙齒不易徹底清潔乾淨;學齡後,進入混合齒列期,牙縫容易殘留食物殘渣,牙齒清潔更加困難,建議家長幫助孩子刷牙,定期檢查牙齒、塗氟、使用氟錠。乳牙齲齒 恆牙也容易齲齒張淑君院長強調,乳牙齲齒對健康影響很大,乳牙除了具有咀嚼的功能,同時還有占據恆牙生長空間的功能;若乳牙罹患齲齒,容易導致恆牙生長空間不夠,造成牙齒排列參差不齊,影響進食、發音、美觀,更增加齲齒發生率,甚至影響人格發展。轉糖鏈球菌 最主要的齲齒病原菌為什麼會發生齲齒呢?張淑君院長說明,進食後,食物殘渣卡在牙縫中,經過細菌分解形成白白黏黏的牙垢,其中充滿的牙菌斑更是造成牙齒酸蝕的主因;事實上,口腔內有上千萬種細菌,而轉糖鏈球菌是最主要的病原菌,當細菌量高到一定程度,就會發生齲齒。市面上有非常多可以抑制轉糖鏈球菌的成分,目前研究發現P113+抑菌蛋白為溫和、安全性高的有效成分。P113+抑菌蛋白 抑菌力達99%根據美國波士頓大學研究實驗室發現,萃取於人體的抑菌蛋白成分P113+,抑菌力高達99.9%,可有效抑制引起蛀牙的轉糖鏈球菌。張淑君院長分析,P113+抑菌蛋白分離自人體唾液,唾液原本就具有抑制轉糖鏈球菌、強化牙齒鈣質的功效,可有效預防齲齒。吞食漱口水 恐影響健康不少家長會讓孩童使用漱口水加強牙齒清潔;張淑君院長認為,使用漱口水要特別留意,若不小心吞食,或長期使用添加防腐劑、酒精等化學添加物的漱口水,可能影響身體健康,建議選擇安全性高,且具抑菌的效果的產品。市售含P113+抑菌蛋白的漱口水,對人體無抗藥性,溫和不刺激,非常適合兒童或成人天天使用。定期牙齒檢查 預防齲齒張淑君院長建議,開始長牙就應該刷牙,家長應該協助孩子清潔牙齒,每3至6個月接受牙齒檢查,及早使用塗氟、窩溝封填,有助預防齲齒;平常也可利用安全性高的口腔保健產品,養成孩子正確潔牙的態度,並進行潔牙四部曲,包括刷牙、牙線、漱口水,以及使用口腔噴劑。(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邊洗牙可邊美白?醫:迷思

邊洗牙可邊美白?醫:迷思#刷牙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洗過牙後照鏡子會感覺牙縫變大、牙齒突出牙齦更加明顯,偶爾也會感覺洗完牙後牙齒變得更敏感,難道洗完牙後會使琺瑯質流失得更厲害嗎?另外,也有不少民眾認為,定期洗牙就是在美白牙齒。這些常見迷思,就交給專業醫師來解答!牙結石被清除 感覺變敏感奇美醫學中心牙醫部牙髓病科主治醫師郭祉吟表示,平時口腔清潔不完全的患者,會因為牙結石大量累積,導致牙結石深入牙齦,嚴重的結石就會使牙周病況變嚴重。洗牙時為了將牙齒表面推積的牙結石清除得更乾淨,必須進行深入清潔,難免會讓患者感到不適,進而有牙齒變得更加敏感的感覺。另外有些民眾認為洗完牙後牙根暴露,事實上,去除牙結石恢復乾淨的外觀後,牙齦的發炎腫脹消失,但已經被破壞掉的牙肉跟齒槽骨無法再生,因此會露出牙齒缺乏的周邊組織,看起來就好像牙縫變大、牙根暴露一樣。洗牙不能美白牙齒洗牙就是要把牙齒洗白嗎?大部分民眾會認為洗牙具有美白功效,如果病人本身有嚼檳榔、抽煙等嗜好,或者平時飲食喜歡茶、咖啡等易染色的食物而造成牙齒變色,想讓牙齒變白應該改變習慣及尋求專業牙齒美白治療。在牙周破壞沒有很嚴重的情況之下洗牙後的幾天可能會對溫度比較敏感,可以避開過冷、過熱、過酸過甜的食物,並且要遵守標準潔牙的步驟,幾天後牙齦組織恢復牙齒適應後就會緩解了。而牙周破壞很嚴重的病人,則需要比較長時間讓牙齒適應,同時應尋求專業牙周病科醫師的後續治療。郭祉吟醫師表示,如果民眾可以遵循正確潔牙步驟,定期回診檢查牙齒同時洗牙,當然在看診過程中可以減少很多不適,也可以讓口腔更加健康!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