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腺癌

揪出早期肺腺癌 台大找出關鍵基因

揪出早期肺腺癌 台大找出關鍵基因#肺腺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肺癌一直高居於國人癌症死亡率之冠,因初期無明顯症狀且容易復發,造成診斷與篩檢上頗有難度,特別是腺癌,所以,台大校長楊泮池特地跨校組成研究團隊,利用全基因體組高速定序技術研究肺腺癌相關遺傳基因突變,歷經3年,終於發現華人肺腺癌高危險的關鍵,在於遺傳基因YAP1異常,只要揪出早期,就可以降低5.9倍的罹癌的風險,並及早接受治療。基因異常者 罹癌率不僅提升還有早發性研究團隊首先將一個高度發生肺癌的家族其成員,進行全基因體組定序,分析高速定序產生的巨量數據後,找出與肺腺癌相關的基因異常,再利用1000多例肺腺癌病人、健康者資料進行驗證,結果發現,位於基因YAP1上的1個位點異常與肺腺癌相關,異常相對於未攜帶者肺腺癌風險為5.9倍。此外,研究也發現,相較於一般肺腺癌的發病年齡55~65歲,攜帶YAP1基因異常的肺腺癌23名病人中,有12名發病年齡小於60歲,由此可見,攜帶YAP1基因異常亦有早發性肺腺癌的可能性,所以,期望在未來不僅能做為參考指標外,也能實際運用於臨床篩檢,預計1~3年後民眾可至醫院抽血檢查,而目前此研究刊登於《臨床腫瘤學期刊》。

標靶藥物治肺腺癌 80歲老奶奶完成願望

標靶藥物治肺腺癌 80歲老奶奶完成願望#肺腺癌

(優活健康網特約記者許家瑋/採訪報導)人因夢想而偉大!一位80多歲的老奶奶,罹患肺腺癌被宣判只剩幾個月存活期,老奶奶說,自己的夢想就是期待三年後能親自參加孫子的畢業典禮,她很怕無法圓夢。和信治癌中心醫院血液與腫瘤內科部主任褚乃銘醫師聽到老奶奶的夢想,與肺癌團隊共同為她量身打造治療計劃,褚乃銘醫師說:「這位老人家經過上市十年的標靶藥物治療後,多了七年多的存活期,不只順利看到孫子畢業,甚至連孫子結婚、生小孩都看到了!」基因檢測+標靶藥物 延長存活期褚乃銘醫師表示,依據臨床經驗,約有55%肺癌病人就診時已是第四期,以往在沒有標靶藥物治療的情況下,病人僅剩九個月至一年的存活期,但自從有了基因檢測加上標靶藥物治療後,存活期平均可延長至兩年,更有許多病人延長五至十年,仍可以正常工作、四處遊玩,顯示標靶藥物的出現在治療上有一定程度上的幫助。至於為何在標靶治療前要先做基因檢測?褚乃銘醫師表示,台灣約有六成的肺腺癌病人有表皮生長因子EGFR突變,檢測後為陽性的病人,使用標靶藥物治療的效果明顯較佳。「而且,有些病人會因為排斥化療副作用而拒絕治療,除了會造成肺癌快速惡化,做動作會喘、臥床時間長、甚至無法出門,日常生活受到很大影響。口服的標靶藥物除了治療成效外,副作用也較小,讓病人擁有較好的生活品質。」最貴藥物不一定最適合 維持病人生活品質為首要由於EGFR基因檢測陽性的肺腺癌病人用藥選擇較為多元,有些病人會要求醫師使用「最貴」的藥物。對此,褚乃銘醫師強調「貴不代表有效,這是一種迷思。」在抗癌療程中,首先要考慮的是病人的生活品質,其次是延長存活期。每一種藥品都有副作用,必須評估病人的需求、營養情況與體力,給予病人最適合的治療。褚乃銘醫師提到,有位鄰居老太太因肺腺癌而長時間無法出門,連走到隔壁巷子打招呼的力氣都沒有,使用上市十年的標靶藥物治療後,除了副作用症狀改善,晚間可以至附近學校散步,至今持續服用藥物,偶爾產生輕微皮疹,但病情控制情況相當不錯。褚乃銘醫師表示,治療歷程中,如何降低副作用的影響相當重要,盡量讓病人能維持較好的生活品質,因為好的治療效果,延長存活期才有意義。至於標靶藥物可能造成皮膚癢、甲溝炎或拉肚子等副作用,褚乃銘醫師表示,副作用與病人體質有關,不一定會發生,只要積極與醫師討論,皆有方式可緩解改善。隨著醫療的進步,肺腺癌不再那麼可怕,未來也將有第三代的標靶藥物上市,對於已有標靶藥物抗藥性的癌細胞會有較好的抑制能力,對肺癌病人而言,是治療上的福音。

肺腺癌晚期莫灰心 標靶治療提供一線生機

肺腺癌晚期莫灰心 標靶治療提供一線生機#肺腺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詩婷/採訪報導)一旦檢測出肺癌,過去往往只能進行傳統的化療,不僅成效不佳,還影響個人生活品質。近年來,隨著標靶藥物的出現,針對個別病情做個人化的治療,能提高病患的生活品質及治療效果。以往僅有致病基因EGFR的標靶藥物,所幸隨著醫療技術的進步,發現了基因ALK對於肺癌也有重大的影響;三軍總醫院血液腫瘤科何景良醫師表示,當EGFR檢查為陰性的患者,應盡速進一步檢查ALK是否突變。EGFR陰性晚期患者 不要放棄希望癌症形成原因相當複雜,往往不是單一因素就能產生。其中對於肺腺癌來說,何景良醫師說明,過去發現肺腺癌的產生與基因EGFR息息相關,透過基因檢測若篩出EGFR陽性,就可利用EGFR標靶藥物給予治療,阻斷癌細胞的生長,臨床發現,肺腺癌患者大約有60%會檢測出EGFR陽性。倘若檢測出EGFR陰性的患者,過去並無任何標靶藥物可提供治療,僅能進行傳統的化療或電療。何景良醫師表示,所幸醫療科技的進步,發現了另一個致癌基因「ALK」:ALK陽性約占整體肺腺癌比例5%,而研究更發現,EGFR陰性患者中,約有10%的人為ALK陽性,使部分EGFR陰性患者晚期也有接受標靶治療的機會。ALK標靶藥物 可延長病患存活約1年在標靶藥物尚未出現前,ALK陽性基因的肺腺癌患者主要治療方式為化療。何景良醫師說,因化療沒有專一性,體內的好壞細胞會一起被攻擊,因此治療效果比較差,病患的副作用也較明顯;然而,ALK標靶藥物則是直接阻斷作用的激酶,抑制癌細胞的活化,因此治療效果較佳,副作用也降低。他也指出,在治療效果比較上,最新的研究論文指出,傳統化療可延長病患沒有惡化的存活期約7個月,而標靶藥物則是長達11個月,甚至有些病患可延長到1年沒有惡化的存活期。值得注意的是,許多癌友都會關心ALK標靶藥物的副作用。何醫師表示,常見的副作用是視力問題,病患可能會有畏光、閃光的情況;再來就是腸胃問題,可能會有胃口差、噁心、嘔吐、拉肚子、便秘等症狀,另外有些患者肝功能指數也會異常。但他也表示,比起傳統的化療,標靶藥物的副作用還是少了許多。

不菸不酒、愛運動 婦人竟罹患肺腺癌

不菸不酒、愛運動 婦人竟罹患肺腺癌#肺腺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注重養身、愛運動,她竟然罹患肺腺癌!日前,一名69歲的女性,不僅維持每天運動的良好習慣外,也注重養身,不煙不酒,一生中也沒生過什麼大病,更別提住院甚至動手術,是人人稱羨的老當益壯。直到有次的偶然機會,她接受了子女的建議,進行第一次的全身健康檢查,結果發現,她的左側肺部有個約0.8公分的小結節,後來決定以胸腔鏡手術的方式取得確切的診斷,而術中也確診為第一期的肺腺癌,因此,她最後接受了標準的胸腔鏡肺癌手術,目前術後追蹤了六年,沒有任何的復發跡象。肺癌發現晚 五年存活率僅5%新竹馬偕醫院胸腔外科陳百璽醫師表示,肺癌之所以可怕,在於無法及早發現,根據統計結果指出,約略有七至八成的病患,在發現肺癌的同時,已無法手術治療,只能單純靠化學治療或者標靶藥物來控制疾病,結果至今仍無法令人滿意,若以五年的存活率來說,約只有5%。因此,肺癌和其他的癌症一樣,最好的處理方式仍是「早期診斷,早期治療」。尤其近年來的資料也發現,肺癌在台灣的發生率往上提升,且發生年齡也有下降的趨勢,甚至一些未曾抽煙的年輕女性也患有此病,因此,如何早期篩檢,實為改善肺癌癒後的一大課題。內視鏡治療肺癌 可降低副作用發生率隨者影像檢查的進步,除了較為普遍的胸部X光片檢查外,目前各大醫院或是健檢中心有電腦斷層可提供更詳細的胸部檢查,所以,建議民眾應定期檢查,才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然而,在治療方面,陳百璽醫師表示,過去傳統的肺癌手術需要在胸壁上劃一個15~20公分的刀口,甚至需將肋骨切斷,病患在術後常需忍受劇烈的疼痛,也因為傷口的關係,導致了其他不樂見的併發症,但現在由於胸腔內視鏡手術的純熟,對於肺癌的診斷、摘除,及胸腔淋巴節的清除,皆可以經由內視鏡來完成,也因此,幫助民眾減少感染的可能性,以及手術相關之畏懼與焦慮。

晚期肺腺癌 口服標靶量身訂「治」

晚期肺腺癌 口服標靶量身訂「治」#肺腺癌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一名約60歲的中藥店老闆,因為腦部腫瘤壓迫造成單邊手腳無力就醫,經由外科手術將腫瘤取出,進一步檢查竟然是晚期肺腺癌腫瘤轉移到腦部!經由基因檢測,醫師發現他的癌細胞具有EGFR(表皮生長因子)基因變異,適用口服標靶藥物進行治療,治療後疾病控制良好,從原本半邊身體都癱軟無力,恢復到可以在廟裡擔任總幹事服務人群,還行有餘力開車接送弱勢鄰居外出擺攤賣手工藝品,到各地行善助人。口服標靶適用肺腺癌EGFR變異患者,治療選擇多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洪仁宇醫師表示,肺腺癌治療近年來因為標靶藥物的發展有了新的突破,在診斷為晚期肺腺癌時,醫師通常都會建議患者先進行基因檢測,若發現為EGFR變異的患者,目前衛生署已核准三種口服標靶藥物,相較於傳統化療,在副作用與治療成效上都有相當不錯的表現。由於治療的選擇變多,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標靶藥物成為醫師與病人溝通的一項重點。洪醫師指出,不同的標靶藥物在臨床上常見的副作用不太一樣,有的藥物產生肝毒性的機會較高,有的則是腹瀉的機會比較大,另外有的藥物副作用主要表現在皮膚方面。針對不同類型的病人,醫師會有不同考量與建議:若病人本身為肝炎帶原者,不僅病人會擔心藥物傷肝,醫師也會盡量避免肝毒性較強的藥物,並密集抽血監控病人的肝指數;若是遇到原本就體重過輕、或是因為疾病而體重大量下降的病人,醫師就會避免可能會造成嚴重腹瀉的藥物,或輔以止瀉藥來減緩腸胃道不適;而針對比較重視外觀的女性,醫師則會透過皮膚科給予協助,減緩藥物可能造成的皮疹問題。對抗晚期肺腺癌,量身訂作適合的治療策略每位肺腺癌患者的狀況不同,所適合的標靶藥物也不盡相同。洪醫師舉例,像是腫瘤已經轉移到腦部的病人,雖然目前有三種口服標靶藥物,但是其中一種特別可以在腦脊髓液中達到較高濃度的標靶藥物,在文獻中有較多的證據,顯示對於腦部轉移的腫瘤也有治療的效果,他就會建議病人選擇這個藥物。除此之外,醫師也會透過問診來了解病人在使用標靶藥物時遭遇的副作用,並透過減藥、暫時停藥或是其他的治療來減緩病人的不適,讓癌症治療不只延長病人生命,更可以為病人帶來好的生活品質。另外,洪醫師指出,營養固然對於癌症患者相當重要,但是當疾病控制已經很穩定時,病人其實要回到正常的飲食。癌症患者應該要注意均衡飲食、保持理想的身體質量指數(BMI),才有足夠的體力來對抗疾病。洪醫師也呼籲,患者若遇到副作用時千萬不要自行停藥,應充分與醫師溝通尋找緩解副作用的方式,一定能夠找到最適合自己的肺腺癌治療策略。

肺腺癌新標靶藥問世 存活期再度拉長

肺腺癌新標靶藥問世 存活期再度拉長#肺腺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採訪報導)在大環境的改變,我國罹癌人數持續上升,年齡層更隨之下降,面對這一波波癌症海嘯,各界正日以繼夜翻找各種癌症的基因密碼,盼能讓各種癌症的存活率上揚,其中,近幾年來肺腺癌,再度被科學家攻下一城,確認第二種致癌基因「惡客(ALK)」讓肺癌患者存活時間拉長。肺腺癌第二基因型現蹤 新標靶藥問世肺癌依照不同癌細胞的表現,共分為二大類,第一為小細胞癌,佔肺癌比例約1.5成左右;第二則為非小細胞癌,將其細分則可分為鱗狀細胞癌、肺腺癌等等,而近期所發現的新致癌基因「惡客(ALK)」就屬於肺腺癌中的一種。「肺腺癌再細分,則有兩種基因型,第一種為EGFR,第二種就是ALK,」和信醫院血液與腫瘤內科主任褚乃銘指出,EGFR共佔肺腺癌60%左右,ALK則落在5%上下,過去3年,因ALK基因型無任何標靶藥物治療,使得此類病患的存活期偏短。ALK標靶藥 有效延長存活期以治療來說,根據《新英格蘭雜誌》(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針對三百餘位的ALK基因型表現肺癌病患進行大規模的研究,標靶藥物尚未問世前,病患僅能藉由化學治療期盼控制腫瘤,然而,化療對於ALK的有效反應僅有2成,且倘若有效,癌細胞平均在3.3個月,又會復燃惡化,副作用往往也常讓病患難以忍受。「但近3年來,治療ALK的標靶藥物上市,情況就有所改變」,褚乃銘進一步說,研究指出專治ALK標靶藥「Xalkori」經研究證實,對癌細胞有效反應提高至5至6成以上,且平均復發時間延後至7.7個月,對於肺腺癌患者為一大福音。至於如何確認肺腺癌細胞基因型表現為EGFR或是ALK,褚乃銘說,一般的流程,會先做EGFR基因檢測,若反應為陽性,則會進行標靶治療,反之陰性,就會進行ALK染色來確定癌細胞是否具第二種基因突變。雖根據統計,因肺腺癌初期症狀表現往往不明,病患經確診時, 大部分已至晚期無法開刀,僅能利用化療亦或標靶藥物治療,加上癌細胞易產生抗藥性,導致5年存活率最高僅至10%左右,然而,雖肺癌來勢洶洶,讓醫界頗為苦惱,但隨著各種新標靶藥物的問世,頹勢均逐漸扭轉,病患可別放棄任何希望。

男子膝蓋、指頭疼痛 檢查竟是肺腫瘤病兆

男子膝蓋、指頭疼痛 檢查竟是肺腫瘤病兆#肺腺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46歲的蘇先生從1年前開始出現雙腳膝蓋、腳踝疼痛,手指關節腫痛不適,因為疼痛加劇到醫院求診,經觀察手部關節外觀發現有杵狀指,懷疑是肥大性骨關節病變,再經胸部X光檢查發現確實有肺部的腫瘤,進而轉由胸腔科治療,幸運的可以進行手術切除腫瘤並進行化療,目前病況穩定。 過敏免疫風濕科高堅凱醫師指出,肥大性骨關節病變有可能是無成因的原發性症狀,但要小心合併有其他疾病,包括肺部感染、心臟病,跟最應該小心診斷的肺部腫瘤,像這個案例就是。當心!杵狀指是明顯徵兆而跟肥大性骨關節病變最有相關的肺部腫瘤是肺腺癌,因此若看到杵狀指和多發性關節炎,都應該要照個胸部X光片,排除肺癌的可能性。杵狀指的特徵是末端指節明顯增寬增厚,指甲從根部到末端會拱型隆起,指端背面的皮膚與指甲所構成的基底角等於或大於180度。正常指甲從指端長出時是160度的鈍角,和杵狀指明顯不同。 高堅凱醫師提醒,當觀察到杵狀指時,都應該詢問病史,小心檢查身體有無其他疾病。高堅凱主任指出,就因為這是個表現在外又明顯的症狀,而且又與肺腫瘤或其他疾病有關,臨床面對病人時更應該小心注意。  

可怕!4成男性、9成女性不吸菸仍患肺癌

可怕!4成男性、9成女性不吸菸仍患肺癌#肺腺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靜梅/綜合報導)肺癌的發生除了吸菸引起外,還有許多不可控制的成因,包括基因問題、環境污染因素等,因此「健康科學文教基金會」與「台灣癌症基金會」提醒民眾,遠離肺癌一定要謹記三大叮嚀「禁絕菸害、早期診斷、早期治療」。2012年世界衛生組織(WHO)的統計資料顯示,癌症是全球第一大致死因素,而五大致死癌症雄居第一的就是肺癌。此外,肺癌與吸菸行為脫離不了關係,WHO說明,吸菸將導致鼻咽癌、食道癌、胃癌與胰腺癌等,且因菸害引起不同癌症死亡者,其中肺癌占71%,因此WHO呼籲,防治肺癌一定要戒絕菸害。但台灣有個特殊現象就是,最近10多年來所發生的肺癌,分析病患的生活習慣顯示,除了吸菸是引起肺癌的危險因素外,有相當高的比例反倒是不吸菸的族群。由於台灣肺癌的類型多數為肺腺癌,而此種肺癌與吸菸行為較不密切,容易讓非吸菸族群輕忽,因此透過定期篩檢,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才能保全健康。台灣癌症基金會執行長賴基銘主任表示,肺癌患者中有將近5成為肺腺癌,其中女性占肺腺癌的7成,但病患卻有9成為不吸菸者;且罹患肺腺癌的男性,這幾年不吸菸的比例上升,將近4成。不吸菸卻罹患肺腺癌的比例逐年攀升,令人憂心,可能的隱形殺手因子包含基因問題、家族病史,及致癌環境問題等。肺癌並非全然由吸菸引起 良好生活習慣與定檢顯得重要因此提醒民眾除了遠離二手菸外,生活中的預防,如多吃蔬果、多運動,高危險群定期篩檢絕對是必要的。台北榮民總醫院胸腔部主任蔡俊明醫師也表示,雖然肺癌的發生與致死率如此高,但是它並非難以治療,根據臨床數據,肺癌1公分內以手術切除,其治癒率為85-95%,若是2公分以手術切除、治癒率也高達70-80%,也就是說,只要早期發現,肺癌的治療機會非常大。肺癌高危險族群如下:1.吸菸族群2.有肺癌家族病史者3.曾經罹患肺結核或是其他肺部慢性發炎疾病者4.長期暴露於致癌環境者(如金屬業、冶礦業、石綿接觸者,與長期曝露在放射線環境下者)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