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腫瘤

企業家腹悶漲不適 檢查驚見11公分肝腫瘤

企業家腹悶漲不適 檢查驚見11公分肝腫瘤#肝腫瘤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綜合報導)64歲的黃先生是經商有成的企業家,長期覺得上腹部悶漲不舒服,但是一直沒有去看醫生,最近才被太太拖著來消化內科門診。醫師第一眼看到他,發現臉色蠟黃,手腳瘦小卻肚子脹大透著古怪。黃先生表示,30年前曾經被醫師診斷過B型肝炎,這麼多年以來都沒有任何不舒服,也從不放在心上。抽血與腹部超音波檢查後,竟發現黃先生的肝臟有一個約11公分腫瘤,全家都很驚訝,當初以為只是普通的肚子不適,沒想到結果是肝長了一顆大腫瘤。肝臟功能複雜且重要 一旦受損生命也將受威脅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消化內科醫師謝文斌表示,肝臟是人體最沉默的器官,就算長腫瘤,只要不大到一定程度,通常是不會感到有不舒服的症狀。肝臟功能複雜且重要,主要有代謝、解毒、熱量儲存、分泌等功能,只要遭受傷害,生命也將會受到嚴重威脅。其中很特別的一點,肝臟非常厲害,能自行修復損傷,即使切除部分也仍然能夠正常地運作。根據衛福部死因統計,每年約萬人死於慢性肝病、肝硬化及肝癌。肝癌則為全國主要癌症死因的第二位。國人慢性肝病、肝硬化及肝癌的肇因主要為B型肝炎及C型肝炎。感染B型肝炎或C型肝炎病毒之後,有一部分人會變成慢性肝炎,慢性肝炎可能會演變為肝硬化,最後再罹患肝癌,這就是所謂的肝病三部曲: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肝臟腫瘤分為良性及惡性腫瘤,是國人容易罹患的癌症之一。然而,一般肝臟腫瘤初期症狀不明顯,容易被大家所忽略,因而失去接受治療的最好機會。肝臟的良性腫瘤通常不需要特別處理,除非長得太大而引發問題,經外科手術就能治癒;肝臟的惡性腫瘤有肝細胞癌、膽管細胞癌,轉移性肝惡性腫瘤及肉瘤和血管肉瘤等,需視病況接受不同程度治療。體重下降、上腹部卻變腫大 應警覺儘快就醫現在社會資訊流通快速,大眾對健康意識的注重也大幅提升。門診民眾常常會問自己是不是肝癌的高危險群,回顧主要文獻,危險因子可以歸納以下幾個主要:1. B型及C型肝炎。台灣統計資料顯示出有80~90%的肝腫瘤病人是B型及C型肝炎帶原者。2.病毒性或非病毒性慢性肝臟疾病,主要就是肝纖維化及肝硬化。民眾常常以為要先有肝硬化才會產生肝癌,其實不然,肝纖維化就有變成肝癌的風險。3.食用受黃麴毒素污染的食物,發霉的花生、大豆等。4.使用不當藥物,如未經醫師處方之成藥及草藥。5. 從其他部位轉移的癌症,通常腸胃道、肺臟及乳房的癌症較容易轉移至肝臟。6.家族性遺傳因子。7.酒精也是一個重要因子,國人有喝酒應酬習慣,許多男性常為了生活把自已的肝給賠掉。謝文斌提醒,如果發現體重下降,不明原因的腹脹肚子痛、皮膚搔癢、噁心、嘔吐、食欲降低及觸摸到腫大上腹部的這些徵狀,就應該儘快到消化內科(肝膽胃腸科)就診。對於有肝癌高危風險而有肝硬化的病患,大部分都會建議每6個月做抽血和腹部超音波檢查。預防肝癌最有效的措施便是規律回診,改善不良生活習慣並且遠離誘發因子。

化療反使肝腫瘤變大 立體放療終消失

化療反使肝腫瘤變大 立體放療終消失#肝腫瘤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三年前因反胃、嘔吐,就醫檢查發現肝臟有一顆7公分腫瘤的57歲翁先生,就醫確診為「小細胞B淋巴瘤」,進行化學治療後,肝腫瘤反而變大為9公分,但經「立體定位放射治療」後,腫瘤完全消失。持續追蹤兩年,沒有肝腫瘤復發及明顯副作用。化療反使肝腫瘤變大大林慈濟醫院放射腫瘤科林宏益醫師指出,翁先生因化療後肝腫瘤反而由7公分增大至9公分,屬於對化療頑固性的淋巴瘤。二年多前轉到放射腫瘤科治療,建議他採用高精準度的身體型立體定位放射治療(Stereotactic Body Radiotherapy [SBRT])合併使用腫瘤內部同步劑量調整(Simultaneously Integrated Inner-Escalation Boost [SIEB])。腫瘤外圈每天用120 cGy的劑量,內圈則使用240 cGy,總共治療30次後,外圈累積總劑量為3600 cGy,略低於傳統針對化療頑固性淋巴瘤的建議劑量(4000~4500 cGy),內圈累積劑量為7200 cGy,大幅高於傳統建議劑量。這有兩個好處,有效減輕治療副作用,同時大幅提高腫瘤控制率。林宏益醫師表示,在治療中就可以看到肝腫瘤有輕微縮小,從9公分縮小到7公分,且治療過程中,翁先生只有輕微的疲累感及食欲不振(Grade 1),沒有嚴重的副作用。治療半年後追蹤時,肝腫瘤已完全消失。持續追蹤二年,沒有肝腫瘤復發及明顯晚期副作用,如腸阻塞或慢性肝損傷等。「立體定位放射治療」適合難以手術切除者大林慈濟醫院放射腫瘤科洪世凱主任指出,傳統的放射治療會針對放射治療的標的物,劃定範圍後,一次給予均勻的劑量,例如180或200 cGy的劑量,但對於腫瘤外圍的正常器官較容易造成損傷,例如肝損傷或小腸損傷。翁先生所接受的立體定位放射治療,搭配同步劑量調整(外圈較低劑量、內圈較高劑量),讓治療中、後的副作用下降,同時對大型腫瘤的抗癌效果大幅提高。如果體內有肝癌、肺癌或是其它癌症的大腫瘤,難以手術切除,就適合使用這種合併治療方式。過去很多病人對於放射治療有很不好的印象,認為做了俗稱的「電療」(放射治療)後,體能或身體的功能會大幅損傷,導致對放射治療十分抗拒。但目前高精準性的放射治療及化學治療,副作用減輕,且有穩固的療效,因此千萬不要放棄該有的治療,而選擇去吃偏方、草藥,以免延誤病情。

多針電燒手術 根除肝腫瘤不復發

多針電燒手術 根除肝腫瘤不復發#肝腫瘤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年輕時為了拚事業常加班到半夜,還得跟客戶應酬拚酒,曾有兩次急性肝炎紀錄與B型肝炎的65歲黃先生,每年健檢都顯示肝指數過高,長期追蹤發現肝臟出現單一顆2公分腫瘤且有逐漸變大跡象,因此接受「肝腫瘤多針電燒微創手術」治療,至今兩年無復發。不接觸腫瘤的包圍式燒灼方法 避免腫瘤沿著血管擴散萬芳醫院消化內科吳立偉醫師指出,黃先生的肝腫瘤小於4公分,在橫隔膜下方,貼近下腔靜脈並被兩條肝靜脈包圍,如果使用傳統的穿刺腫瘤中心燒灼法,會有極大的風險讓腫瘤擴散出去,也會因為鄰近血管容易有「熱沉效應」造成殘餘腫瘤,因此建議採取多針「不接觸腫瘤的包圍式燒灼」方法。吳醫師使用三隻雙電極電燒針,成功克服「熱沉效應」,也成功避免腫瘤沿著血管擴散。肝腫瘤多針電燒手術 適用於腫瘤小且數量少傳統手術傷口大,且恢復期長,「肝腫瘤多針電燒微創手術」則是應用無線射頻治療腫瘤。在手術室中全身麻醉下進行,治療過程中病人無疼痛感,大幅增加治療的完成度以及病患的治療意願。當腫瘤小於4公分,腫瘤總數不大於3顆的病患,採用多針不接觸腫瘤的包圍式燒灼法,在長達8年的追蹤,局部復發率只有4%,大幅降低病患重複接受治療的辛苦。幾乎無痛感的肝 是十大癌症好發第三名「肝病」一直被稱為台灣的國病,根據國健署最新的癌症登記資料顯示,肝癌是十大癌症好發第三名,每年約新增1萬1千多名病人,發生原因多與慢性B、C型肝炎以及酒精肝硬化有關。由於肝臟內部少有神經分布,因此,當小顆腫瘤發生時,幾乎不會感到疼痛,也不會出現任何症狀,肝癌初期症狀不明顯,發現時常常已經是晚期,早期發現肝癌,早期治療才是肝癌治療的不二法門。建議民眾應定期接受健康檢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靛氰綠ICG螢光藥劑,精準切除肝腫瘤

靛氰綠ICG螢光藥劑,精準切除肝腫瘤#肝腫瘤

(優活健康網記者 張桂榕/綜合報導)某66歲男性,因慢性B性肝炎及肝硬化,長期於奇美醫學中心胃腸肝膽科定期追蹤。今(108)年3經電腦斷層發現左肝有一顆疑似肝癌的2公分腫瘤,轉介到一般及消化系外科主治醫師王家豪門診,經評估後安排手術治療。病患於手術前接受靛氰綠滯留測試(Indocyanine green retention test,以下簡稱ICG) 」螢光藥物注射,且在5天後接受單孔達文西手術,在手術中使用新型螢光顯影輔助系統,發現除了左肝2公分腫瘤以外,右肝有另外一顆0.5公分的肝癌腫瘤。順利將二顆腫瘤完整切除,病人身上只有4.5公分長的單孔傷口,且術後恢復順利。利用新型ICG螢光顯影輔助系統,更容易辨認腫瘤位置腹腔鏡及達文西機械手臂切除手術以逐漸在各醫療院所普及使用,奇美醫學中心更在107年引進「新型螢光顯影輔助腹腔鏡系統」,此系統利用靛氰綠ICG螢光藥劑停留在肝臟及腫瘤的時間差,可以找到更多超音波(甚至術前電腦斷層或核磁共振)無法發現的腫瘤。可偵測到最小的腫瘤有2毫米。目前文獻統計,此系統對於腫瘤的敏感度高達96%~100%。利用靛氰綠ICG螢光藥劑,提手術成功率此外,新型螢光顯影輔助系統可以同步處理白光及近紅外光影像,在即時投影的情況下,外科醫師可以看著腫瘤的邊緣決定手術的方向,減少手術安全距離不足的情況,精準的切除腫瘤,保留其他剩餘器官,提高手術成功率。

體力、食慾差 翁生10公分肝腫瘤

體力、食慾差 翁生10公分肝腫瘤#肝腫瘤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67歲的陳先生,為慢性B型肝炎患者,身體狀況一向良好,所以並未定期檢查肝臟,今年因為體力、食慾變差、體重下降,身體檢查時意外發現肝腫瘤,電腦斷層影像發現巨大肝腫瘤超過10公分,佔據左右肝葉,併發腹水,於2家大型醫院就診後被告知是嚴重晚期肝癌,無法以手術或是栓塞的方式治療,只剩下半年的壽命。2次化療 腫瘤明顯縮小50%因腫瘤過大且侵犯大血管,無法接受手術或是栓塞治療,經醫師評估後,建議肝動脈化學灌注治療,治療之後,陳先生於治療期間仍可下床活動,連續施打5天之後,再施打栓塞藥物碘油加強治療效果。經過2次化療,3個月後的電腦斷層追蹤發現腫瘤明顯縮小(超過50%),剩下6公分左右,且剩餘的腫瘤內明顯壞死,臨床上腹水消失,病人的體力和食慾進步,成效顯著,陳先生心情穩定,生存意志大增。腫瘤>8公分 不適合手術切除接受肝動脈化療的病患,通常都是嚴重肝癌被其他治療方式排除在外的病況,包括腫瘤過大(>8公分)或肝癌侵犯大血管(如門靜脈或是肝靜脈)不適合手術切除患者,另外也可作為,針對懷疑侵犯血管的肝癌手術切除後的輔助化療。化療後17.5%腫瘤消失 存活期逾5年根據國內發表的大規模中晚期肝癌病患治療的長期經驗,使用肝動脈化療後有17.5%患者腫瘤完全消失,平均存活期達64個月,另外有35.1%患者腫瘤部分消失,平均存活20個月,治療有效率達52.6%,使用低劑量複方化療藥物,同時以碘油栓塞加強成效,降低化療毒性、提高化療成效。 

肝腫瘤緊貼橫膈膜 「注水」隔離救她一命

肝腫瘤緊貼橫膈膜 「注水」隔離救她一命#肝腫瘤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採訪報導)一名70歲的施女士,患有C型肝炎合併肝硬化,日前因肝癌復發到醫院接受治療,殊不知其中一顆腫瘤位於肝臟第七小葉緊貼橫膈膜之高危險位置,又加上她肝功能不佳,若藉由開刀清除,恐怕會引發腎衰竭,因此,醫師採用人工胸水合併雙針燒灼術方式來消除腫瘤,而目前恢復狀況相當良好。燒灼術 僅適合肝腫瘤小、數目也較少者臺北慈濟醫院胃腸肝膽科王嘉齊醫師表示,燒灼術主要是將探針插入肝腫瘤,經由機器導入電流加溫至60~100度,把癌細胞的水分蒸發掉,進而殺死癌細胞,也算是種微創治療,術後4小時就可活動,但僅適用於肝腫瘤小於3公分、數目少於3顆的患者,像是重度肝硬化、癱瘓在床、多發性者則不適合。此外,有些肝腫瘤位於肝臟邊緣鄰近肺臟、膽囊、腸道、腎臟、大血管等器官的高危險位置,若直接進行燒灼術恐會傷及鄰近組織,所以,在燒灼前會先注入人工腹水或人工胸水,作為保護,把腫瘤與鄰近器官或血管隔開,降低風險。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