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壞膽固醇

壞膽固醇超標怎麼辦?心臟名醫教你「做1件事」延緩血管老化速度

壞膽固醇超標怎麼辦?心臟名醫教你「做1件事」延緩血管老化速度#壞膽固醇

大家應該都知道,膽固醇過高容易罹患心血管疾病,因此體檢報告中的「膽固醇含量」是身體健康的重要指標,但你知道膽固醇還有好壞之分嗎?心臟內科醫師表示,壞膽固醇也就是低密度脂蛋白,因黏稠、流動性慢,會累積黏附在血管壁上而造成血管硬化現象,但只要控制得當,就能避免後患。

居家防疫用蛋豐富餐桌 為免疫力加分

居家防疫用蛋豐富餐桌 為免疫力加分#壞膽固醇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三級警戒再延長,在等待打疫苗的同時,顧好自身免疫力才是長久之道。國際免疫營養學會(ISIN)建議,飲食要吃得多樣化、吃得均衡,才能支持免疫功能。防疫期間不能只是把自己關在家裡,更要注意飲食多樣化、攝取足量的營養素。若不幸染疫,免疫系統清除病毒時會促發炎因子、過氧化物質、細胞激素大量釋放,一旦無法平衡控制,常會造成「免疫風暴」或「沉默性缺氧」(快樂缺氧)等重症致命狀況。若等到進入重症再補充營養素,多半為時已晚。因此,體內必需儲備好這些營養物質,才能在一開始避免惡化、重症化。近期學校午餐停擺、餐飲業績下滑,使得雞蛋用量大減。董氏基金會食品營養中心主任許惠玉鼓勵民眾趁此機會多多採購雞蛋,因人體抗體主要是由蛋白質構成,若想要顧好免疫力,充分攝取優良蛋白質是非常重要的。而雞蛋是最常見的優質蛋白質來源之一,雞蛋烹調方式多元、口感香嫩,不僅可豐富餐桌,也為自己的免疫加分。每天吃一顆蛋 降低壞膽固醇雞蛋除了含有豐富蛋白質,蛋黃中也含有豐富的維生素A、B1、B2和鐵、磷等礦物質,蛋是經濟實惠的營養食物。坊間常看到白色或褐色蛋殼的雞蛋,其實蛋殼顏色差異是由於母雞品種不同,褐殼蛋與白殼蛋的營養成份並沒有差異。許惠玉指出,蛋黃顏色,除了品種遺傳的因素外,主要是飼料中所含色素成分多寡造成,營養成分差異不大;只要是健康雞生產的蛋,營養成分均相似。民眾待在家裡的時間變多,活動的時間變少,除了腰圍容易多一圈外,也易產生三高的狀況,有些人也可能會擔心雞蛋含膽固醇的問題,事實上這幾年國際間已有許多研究證實,雞蛋含有卵磷脂,可使壞的膽固醇降低,建議一般人平均每天可以吃一顆蛋。許惠玉主任進一步指出,飲食中的膽固醇僅佔體內膽固醇來源20~30%,其餘70~80%的膽固醇是受飲食中飽和脂肪影響,由體內自行合成。因此想透過飲食控制膽固醇,更需要減少攝取飽和脂肪含量高的食物(如椰子油、豬油、五花肉、培根、油炸食物、可頌麵包、糕餅、零食等)。雞蛋保存5個重要原則民眾非必要不外出,若有採買物資的需求,最好一次購足量,減少外出頻率。雞蛋也可以一次採買大量,但須注意保存雞蛋的原則:*傳統市場的常溫蛋:可以直接置於陰涼處保存,約可保存7~10天;若要放冰箱保存,應先用乾布擦掉雞蛋表面粉塵再放入冰箱,最好不要先清洗再冷藏,因為用水清洗反而會破壞蛋殼上的保護膜,導致雞蛋變質,縮短保存期限。*超市的盒裝冷藏蛋(非洗選蛋):應置於冰箱保存,並注意保存期限標示。*洗選蛋:可直接放冰箱冷藏。*從雞蛋產生出開始計算,生鮮雞蛋在室溫可以保存約1個月,在夏天等炎熱的天氣保存期限較短,但存放在冰箱可以延長保存時間。*雞蛋冷藏時記得鈍端朝上:因為雞蛋的氣室在鈍端,冷藏時讓雞蛋鈍端朝上、尖端朝下,可以避免氣室中的空氣影響雞蛋的新鮮度。許惠玉提醒,雞蛋在烹煮前務必清洗,因為母雞下蛋的產道跟糞便排泄位置相同,蛋殼容易沾染雞糞,雞糞裡常有大腸桿菌或沙門氏桿菌等致病菌,料理前清洗可避免敲開蛋殼時,表面的病菌及髒污接觸到可食雞蛋。用餐最好事先分盤 公筷母匙仍有染疫風險董氏基金會呼籲,做好抗疫,除了勤洗手、注意均衡飲食外,在家也要想辦法運動並維持充分睡眠,顧好免疫力。另因家庭群聚感染越來越多,居家用餐最好是事先分盤,一人一盤一湯。若家人不習慣事先分盤,習慣一面夾菜一面吃,則應每個人都要使用兩套餐具,一套自己進食用,另一套自己夾菜用。對於預防新冠病毒傳播,「公筷母匙」是不夠的,反而讓每個人都摸到同一雙公筷,增加觸摸接觸的機會。

8成冠心病壞膽固醇超標 增再發風險

8成冠心病壞膽固醇超標 增再發風險#壞膽固醇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血脂控制的成效與心血管疾病發生風險息息相關,將高危險群病人的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俗稱壞膽固醇,LDL-C)控制在70mg/dL以下是國際血脂治療趨勢。中華民國血脂及動脈硬化學會於2017年公佈新版《台灣高風險病人血脂異常臨床治療指引》,健保署亦修訂降血脂藥物給付規定,可持續給付降血脂藥物給高危險群病人,使其LDL-C值控制在70g/dL以下,並於今年2月1日起正式生效,幫助病人更積極控制疾病。醫師特別提醒,LDL-C達標並不是血脂控制的終點,病人仍要持續治療、不要擅自停藥,否則LDL-C仍會回升,將再度暴露於心肌梗塞的風險中,失去次級預防的意義。健保放寬冠心病高危險群用藥給付 控制LDL-C(壞膽固醇)數值近年來各項流行病學、大型臨床試驗皆證實LDL-C是冠狀動脈心臟病的危險因子,但國內對於LDL-C的次級預防仍然不足。根據台灣最新的冠心症病人追蹤研究發現,超過8成病人LDL-C未控制小於70mg/dL。中華民國血脂及動脈硬化學會理事長李貽恒表示,有冠心症病史的高危險群,LDL-C若超過70 mg/dL,再發率高達25%;而LDL-C每降低39 mg/dL就可減少22%心肌梗塞與中風的風險,已經裝上心臟支架病人再發生心血管疾病的機率也會隨之減少。自2月1日起,健保署放寬高危險群病人(有急性冠狀動脈症候群病史、曾接受心導管介入治療,或外科冠狀動脈繞道手術之冠狀動脈粥狀硬化病人)起始藥物治療給付條件,從LDL-C 100mg/dL下修至70mg/dL,預計嘉惠超過3萬名病人。未放寬給付條件前,LDL-C值介於100mg/dL與70mg/dL間的病人只能自費用藥,健保給付規定修訂後解決這個治療斷層。控制血脂不可擅自停藥 以免增加心血管事件、死亡風險馬偕紀念醫院總院副院長葉宏一表示,控制LDL-C,最重要的就是要持續用藥治療。針對高危險群病人,中華民國血脂及動脈硬化學會、歐洲心臟學會(ESC)和歐洲動脈粥狀硬化學會(EAS)皆建議以Statin類藥物為起始治療藥物,並且盡可能使用至病人可耐受的最高強度治療才能達成完整的保護效果;若持續未能控制達標(使LDL-C <70mg/dl)再合併其他藥物治療。許多人誤以為透過清淡飲食便能降低血脂,卻不知道血液中的膽固醇(含LDL-C)只有約15%來自飲食,血脂控制還是要靠持續服用藥物才能發揮成效。也有人認為控制達標就表示病好了,不用繼續吃藥,但研究顯示,若高危險群在血脂降到標準值後停藥,血脂便會在3至4個月內回升至服藥前的狀況。失去藥物保護效果,也同時增加心血管事件再發及死亡風險,提醒高危險群藥物治療千萬不可中斷,甚至可追求更低,讓自己遠離再發危機。葉宏一副院長強調,健保給付條件放寬提供病人更完整的照護,若擔心藥物副作用(如橫紋肌溶解、肌肉痠痛、傷肝傷腎等)可與主治醫師討論選擇適合的藥物,切勿擅自停藥。例如有些Statin類藥物即便使用在腎功能不全病人身上皆不須調整劑量,對腎並不會產生傷害。若因迷思或擔心副作用而擅自停藥,後果得不償失。另外,抽菸也會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引發高血壓、中風、心肌梗塞、腦血管栓塞、冠狀動脈疾病,冠心症病史病人也應立即戒菸,避免疾病再發的風險。

心肌梗塞年輕化!壞膽固醇控制為關鍵

心肌梗塞年輕化!壞膽固醇控制為關鍵#壞膽固醇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天氣冷發生心肌梗塞的人數激增,這些曾經發生過心肌梗塞的人是再次復發的高風險族群,而心血管疾病的復發關鍵就在「壞膽固醇」(低密度膽固醇LDL)的控制。曾有心血管疾病者應重視壞膽固醇數值,若壞膽固醇未控制達到70mg/dL以下,應積極與您的醫師討論。已服用現行高強度史他汀類藥物,卻仍無法有效控制壞膽固醇,可考慮增加使用新一代的降血脂藥物,幫助病患再降低57.1%壞膽固醇。55歲的郭先生過去從事夜班工作, 4年前下床昏倒在家中,急診發現同時患有急性冠心症及高血脂、高血壓,心臟血管已被堵住,緊急裝心臟支架才挽回。然而郭先生出院後仍常胸悶、頭痛,長期追蹤的血脂跟血壓都超標許多,郭先生積極控制各方面數值,不僅換作息正常的工作、飲食改變,也按照醫囑服藥,但血脂就是一直無法控制,十分擔憂血管隨時會再堵塞爆發心肌梗塞。後來在醫師建議下,郭先生開始使用PCSK9抑制劑針劑,使用後效果十分顯著,一年後他的壞膽固醇數值成功從230降到30 mg/dL,胸悶、頭痛的情形也改善許多。心肌梗塞年輕化 高血脂症因子增加顯著中華民國血脂及動脈硬化學會理事長暨成大醫院心臟血管科醫師李貽恆表示,根據最新健保資料庫統計研究數據指出 ,近十年來急性心肌梗塞有年輕化的趨勢,55歲以下的年輕族群心肌梗塞發生率持續增加。且這些患者中,罹患高血壓與糖尿病的比例皆未增加,但高血脂患者卻增加近2成,代表年輕族群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中,高血脂增加的盛行率非常顯著。另外相較於其他年長族群,年輕族群(小於55歲)中,三高危險因子中,高血脂症是最常見的。積極控制血脂中的壞膽固醇,對於預防心肌梗塞的發生非常重要。李貽恆醫師解釋,心血管或腦血管疾病的發生原因,為血中的壞膽固醇濃度過高,附著主動脈的血管壁上,易導致血管堵塞、動脈硬化而引發心肌梗塞、冠狀動脈心臟病、血栓等疾病。根據《刺胳針》上研究指出,壞膽固醇(LDL)每升高39 mg/dL,就增加22%重大心血管事件的發生率;國外大規模回顧性研究也發現,曾發生過心血管疾病的患者,若壞膽固醇控制不佳,冠心病再發風險高達25%。降膽固醇藥物史他汀類 使用上有其限制中華民國心臟學會秘書長暨亞東醫院心臟血管內科主任吳彥雯分享院內數據,2016-2018年上半年的患者約1/3曾發生急性冠心症患者經過降血脂治療,出院半年追蹤壞膽固醇指數未能控制達100 mg/Dl。已發生過急性冠心症的患者該控制壞膽固醇於70 mg/dL以下,超過6成的患者皆未達標,表示曾發生急性冠心症的患者,現行藥物的輔助下仍有很大部分暴露在復發及猝死的風險中。吳彥雯主任表示,現有藥物史他汀類使用上有一些限制,如史他汀類的劑量每增加1倍,只能多降6%壞膽固醇,因此若要繼續達到降低壞膽固醇的效果,藥物副作用會令患者難以承受,常見副作用有肌肉痠痛、影響肝功能表現等。患者耐受度差或擔心傷肝而減低用量,故讓壞膽固醇的控制有其極限。抑制其酵素產生 提升控制壞膽固醇科學家持續找尋其他治療新武器,希望能讓高血脂患者成功治療達標,發現造成壞膽固醇居高不下的PCSK9酵素。研究發現,若PCSK9酵素過高會阻礙壞膽固醇代謝,造成壞膽固醇不易下降,因此PCSK9酵素抑制劑能夠阻礙酵素產生,便能更有效代謝壞膽固醇,突破現有壞膽固醇控制瓶頸。吳彥雯醫師指出,美國心臟學會年會發表的高血脂研究在台灣、韓國進行,24周的實驗結果顯示,使用PCSK9抑制劑能夠顯著改善受試者的壞膽固醇指數達57.1%。根據台灣七大學會共同制定2017年《台灣高風險病人血脂異常臨床治療指引》建議,已使用高強度史他汀藥物的心血管疾病患者,若壞膽固醇仍無法達標者,建議合併使用PCSK9抑制劑針劑,且高風險病人應積極與醫師討論合適治療,才能確實遠離復發及猝死風險。

動脈硬化致心肌梗塞 壞膽固醇是禍首

動脈硬化致心肌梗塞 壞膽固醇是禍首#壞膽固醇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在台灣,每五人當中就有一人有高血脂!根據衛福部統計,心血管疾病相關的心臟疾病、腦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壓、腎臟病等,死亡總人數高達5萬3,697人,比癌症死亡人數多出了5千多人,而這些疾病都跟動脈硬化有關,一旦發生心肌梗塞極易導致猝死。新光吳火獅醫院心臟內科洪惠風主治醫師表示,心肌梗塞就像是土石流,血管就是公路。今天公路沒問題很暢通,明天颱風天來,照樣有可能土石流,而通血管裝支架是修公路。今天花了很多錢把公路修好了,明天照樣可能會土石流發生,所以心臟病真正的治療重點,不在於修公路,而是水土保持——血管壁的維護。壞膽固醇越多 動脈硬化速度越快導致血管壁增厚,造成動脈硬化的罪魁禍首就壞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簡稱LDL。研究發現,LDL越多,動脈硬化的速度就越快,當LDL控制在70-80 mg/dl的標準值時,動脈會停止硬化,往下降到65 mg/dl時,動脈硬化居然能得到逆轉。洪惠風醫師指出,研究發現透過藥物如果能讓LDL降得越低,動脈硬化的逆轉就會更快。市面上有一種PCSK-9的抑製劑,它可以把LDL,不管原來的起始控制值,可以再降60%。也有一些研究發現,當大概降到35 mg/dl左右時,它可以讓動脈硬化逆轉得更厲害。動脈硬化逆轉程度因人而異 降低心臟病機率是重點三高控制不佳會造成動脈硬化,進而導致各類心臟疾病的發生。只要降低LDL,心臟疾病的發生率也就能夠降低。洪醫師表示,有些人壞膽固醇要降到30 mg/dl動脈硬化才會停止;有些則大概到100 mg/dl就會停止,標準平均值是70 mg/dl左右,因人而異。洪醫師還強調,這是一個相對值,有些透過針劑注射的方式把LDL降到35的人,並不表示從此心臟病就不會犯了,但相較LDL高的人,他們得心臟病的機率更低。換句話說,降膽固醇的目的是為了降低動脈硬化的速度,只要降了動脈硬化後,就可以減緩心臟病,這就是整個膽固醇治療的重點。有效控制LDL 遠離心血管疾病醫師表示,新型針劑的治療方式,適合壞膽固醇服藥控制效果不理想、患有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的病患,但因每個人動脈硬化逆轉速度有所差別,必須長時間持續實打才有理想成效。想避免動脈硬化,飲食少油炸,不抽菸,規律運動不可少,控制好LDL,才是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好方法。(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膽固醇太高 鋼鐵人玻璃「心」

膽固醇太高 鋼鐵人玻璃「心」#壞膽固醇

(優活健康往記者徐平/綜合報導)台灣有8成冠心症、心肌梗塞病史患者,即便使用高強度降血脂藥物,壞膽固醇仍無法有效獲得控制。這群患者是縱橫職場和守護家庭的「鋼鐵人」,但他們有顆脆弱的心、隨時可能復發奪命!壞膽固醇偏高 二度心肌梗塞46歲的張先生為軍人出身,自認身強體壯,46歲時的某日因急性心肌梗塞,壞膽固醇當時飆高至140 mg/dL。張先生出院後,依醫師指示服用降血脂藥物、飲食節制及定期運動,但還是沒把壞膽固醇降到70mg/dL的標準。沒想到一年內心肌梗塞復發,二度進出鬼門關,才發現是低密度膽固醇(壞膽固醇)偏高未達標所致!受試者膽固醇明顯下降臺北榮民總醫院新藥臨床試驗中心主任暨國立陽明大學內科學科教授江晨恩教授表示,根據2014年台灣病患參與的《泛亞高膽固醇血症治療不足之集中調查報告》中,發現台灣壞膽固醇控制率僅有49.5%。醫學界近年的研究發現,人體內的PCSK9蛋白質是控制壞膽固醇的關鍵,若是抑制PCSK9,就能夠讓體內壞膽固醇降低!日前在美國華盛頓舉辦的2017年美國心臟學會年會中,發表了最新突破性的高血脂症治療研究(ODYSSEY KT Study) ,江晨恩教授說明,針對台灣、韓國兩地已服用最高耐受強度史他汀類藥物、壞膽固醇仍未有效控制的病人,在加上全新機轉的PCSK9抑制劑針劑4周後,受試者的壞膽固醇即有明顯下降。在24周後,相較於單純使用史他汀類藥物,可平均多再降低57.1%的壞膽固醇,達到史上新低(約41 mg/dL),且高達85.8%的受試者壞膽固醇成功達標(<70mg/dL)。壞膽固醇指數務必控制在70mg/dL以下台灣血脂衛教協會秘書長暨台大醫院內科部教授吳造中教授提醒,根據美國的調查,心血管疾病患者終生醫療支出更是糖尿病2倍之多。 建議急性冠心症候群、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共病患者等,務必使壞膽固醇指數控制在70mg/dL以下才算達標,就是希望提醒心血管患者要重視壞膽固醇控制,才不會時時活在心血管疾病復發的威脅中。  

維持三高標準 先打擊壞膽固醇

維持三高標準 先打擊壞膽固醇#壞膽固醇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糖尿病已知為一慢性代謝症候群,在許多人的印象當中,糖尿病患者通常都會伴隨三高,因此不能夠吃太過重口味的東西,然而,有另一群大腹翁及小腹婆,可能也因為飲食習慣,正遊走在罹患糖尿病的邊緣,要避免或預防因三高問題導致的疾病,打擊壞膽固醇為首要工作!控制三高 可減少心臟病變風險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臺北分院新陳代謝科李國陽醫師表示,一般而言,三高包含高血糖、高血壓、高血脂,對於糖尿病人三高的控制目標,許多醫學會治療指引的建議為,糖尿病患的空腹血糖應控制在130mg/dL,血壓要控制在130/80mmHg,另外,總膽固醇控制在160mg/dL、三酸甘油脂150mg/dL、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也最好要落在100mg/dL以下。體重太瘦 肺部疾病感染機會高李國陽醫師表示,為了減少其他併發症可能,醫師會選擇開立避免額外增加體重的藥,它是糖尿病用藥,而附加效果可以讓糖友稍微減肥,體重下降約2、3公斤,當確診為糖尿病患,雖然需要控制飲食以達到理想體重,卻也不需要刻意減重,體重太瘦(BMI小於18.5),研究顯示得到肺部疾病與呼吸道感染機會反而比較高。社團法人宜蘭縣愛胰協會理事長游能俊醫師表示,壞膽固醇會沉澱血管內壁,若不清除堆積物,血管不平滑,就會有脂肪斑沉澱在血管壁上,脂肪斑沉積不但會讓血管管徑越來越小,脂肪斑累積太多,也有可能形成血栓塊,若在腦部就會引發腦中風,在心臟就會引發心肌梗塞。遵循6項習慣 有效長期維持體內指數要維持好的體內環境,最主要依靠三高的數值,戒菸、戒酒,不只血糖可以控制得更好,血壓、血脂也會下降,甚至有些患者在戒菸後,連帶也可以改善腎功能,許多研究顯示,壓力會讓血糖惡化,因此消除壓力也是穩定血糖的好方法,另外,遵循6項習慣,即可有效長期維持體內指數:1)     保持心情輕鬆2)     良好運動習慣3)     維持理想體重4)     盡快戒菸戒酒5)     健康飲食習慣6)     必須定期回診

糖友請注意:維持三高標準 打擊壞膽固醇為首要工作!

糖友請注意:維持三高標準 打擊壞膽固醇為首要工作!#壞膽固醇

(撰文/優活健康網記者 徐平) (諮詢/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臺北分院新陳代謝科醫師李國陽、社團法人宜蘭縣愛胰協會理事長游能俊) (圖片/優活健康網) 糖尿病已知為一慢性代謝症候群,在許多人的印象當中,糖尿病患者通常都會伴隨三高,因此不能夠吃太過重口味的東西,然而,有另一群大腹翁及小腹婆,可能也因為飲食習慣,正遊走在罹患糖尿病的邊緣,要避免或預防因三高問題導致的疾病,打擊壞膽固醇為首要工作! 控制三高 可減少心臟病變風險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臺北分院新陳代謝科醫師李國陽表示,一般而言,三高包含高血糖、高血壓、高血脂,對於糖尿病人三高的控制目標,許多醫學會治療指引的建議為,糖尿病患的空腹血糖應控制在130mg/dL,血壓要控制在130/80mmHg,另外,總膽固醇控制在160mg/dL、三酸甘油脂150mg/dL、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也最好要落在100mg/dL以下。 (糖友的壞膽固醇,最好要控制在130mg/dL。 圖片/取自優活健康網) 本身患有心血管或糖尿病的2個族群,發生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會比較高,因此血脂的控制就跟血壓一樣要更嚴格,許多大型研究顯示,只要三高控制在這樣的目標之下,可以減少心臟病變,包含心肌梗塞、心臟病發的風險,因此建議糖尿病患一定要把這3項指數控制得更嚴格。 糖尿病友太瘦 肺部疾病感染機會高 大部分的糖友都有肥胖問題,BMI值越高,血糖越難控制,大部分糖尿病患者,BMI超過24者幾乎有7~8成,李國陽醫師表示,為了減少其他併發症可能,醫師會選擇開立避免額外增加體重的藥,它是糖尿病用藥,而附加效果可以讓糖友稍微減肥,體重下降約2、3公斤,當確診為糖尿病患,雖然需要控制飲食以達到理想體重,卻也不需要刻意減重,體重太瘦(BMI小於18.5),研究顯示得到肺部疾病與呼吸道感染機會反而比較高。   (糖友的身體質量指數盡量控制在24為宜。 圖片/取自優活健康網) 以人人聞之色變的血脂來說,膽固醇需要透過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才能送至全身,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又稱壞膽固醇,社團法人宜蘭縣愛胰協會理事長游能俊醫師表示,壞膽固醇會沉澱血管內壁,若不清除堆積物,血管不平滑,就會有脂肪斑沉澱在血管壁上。 在腦部會引起中風、心臟引起心肌梗塞 游能俊醫師表示,脂肪斑沉積不但會讓血管管徑越來越小,脂肪斑累積太多,也有可能跑出血管,形成血栓塊,血栓塊堵住血管形成粥狀動脈硬化,若在腦部就會引發腦中風,在心臟就會引發心肌梗塞,因此壞膽固醇指數也可以是辨別心病的一項重要指標,另外,若體內壞膽固醇沒有很多,但是好的膽固醇不夠,最有效的方法可靠運動來解決。   (壞膽固醇太多,容易形成粥狀動脈硬化。 圖片/取自優活健康網) 遵循6項習慣 有效長期維持體內指數 若本身有糖尿病,臨床上醫師也會建議患者精緻飯類不要吃太多、應多吃蔬果、無加工食品及純穀類,地瓜可以換成較不會低GI的蔬菜,血糖比較難控制的病人,飯也可以換成糙米、胚芽米,若吃的不習慣,可以從一半白米加一半糙米、或是1/3胚芽米開始嘗試,細嚼慢嚥,吃慢一點血糖上升幅度也會比較和緩。 要維持好的體內環境,最主要依靠三高的數值,戒菸、戒酒,不只血糖可以控制得更好,血壓、血脂也會下降,甚至有些患者在戒菸後,連帶也可以改善腎功能,許多研究顯示,壓力會讓血糖惡化,因此消除壓力也是穩定血糖的好方法,另外,遵循6項習慣,即可有效長期維持體內指數: 1)     保持心情輕鬆 2)     良好運動習慣 3)     維持理想體重 4)     盡快戒菸戒酒 5)     健康飲食習慣 6)     必須定期回診   (維持好的體內環境,可以從飯裡添加糙米開始。 圖片/取自優活健康網)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