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殺

他出現幻覺又自殺 竟是失智症作祟

他出現幻覺又自殺 竟是失智症作祟#自殺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一名80多歲的男性,在4月時出現了鬥毆、帶雞頭面具的幻覺,並逐漸出現記憶力缺損、無法認得妻子及時間地點方向感錯亂至醫院求診,僅回診一次即未再就診。而在8月時又因拿剪刀自殺行為住院,但因患者入院後,無法說明行為緣由,因此,透過檢查後發現他除了整體認知功能及日常生活功能退化外,就連大腦與海馬體皆萎縮,診斷為失智症。後來,經一個月的治療後,夜間躁動行為、視幻覺改善,也無自傷行為,目前已順利出院。失智症與輕度認知障礙人口有近22萬人依據衛生福利部委託台灣失智症協會進行的失智症流行病學調查,以及內政部人口統計資料估算,台灣失智症與輕度認知障礙人口將近22萬人,佔65歲以上老年人口的8%。其中失智症患者,除了認知功能退化影響生活功能外,臨床上常見的精神心理行為問題,已嚴重影響患者生活品質和造成家屬困擾,尤其是失智症患者的自殺行為最容易受忽視。老人患有失智症 恐出現自殺行為臺北榮民總醫院老年精神科過去之一年期研究顯示,在60位老年失智住院患者中有7位因出現自殺行為而住院治療,且皆為輕度到中度程度之失智症。另外,追蹤北部某安養中心自殺高危個案中,發現有5位為失智症患者,其中3位診斷失智症後的半年內,有出現自殺意念。而在國外研究也發現,失智症患者易有自殺行為,尤其在診斷失智症前後。故老年人出現認知功能退化或確診失智症時,需特別注意是否出現自殺行為;此外,老年人出現自殺行為,也須考量是否罹患失智症。若知覺被剝削 可能引起嚴重退化一旦發現老年人患有失智症,對他們而言日常生活照護非常重要,照顧者需維護個案自尊,讓生活功能免於退化,維持最基本的日常生活功能。醫師提醒,最重要的原則就是規律化、簡單化並避免過多的刺激,例如:環境噪音的減少、訪客的限制,也需避免過度單調的環境,若病患處於知覺剝削的情況,則可能會退化的更嚴重。

驚!平均每天有10人因自殺而身亡

驚!平均每天有10人因自殺而身亡#自殺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自殺防治是全球重視的公共衛生及心理健康議題,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發表的統計顯示,全球每年有超過800萬人死於自殺,亦每40秒就有1人因自殺而身亡。在臺灣去年則有3,565人自殺身亡,平均每天將近10人因自殺而身亡,而桃園縣去年則有318人,因自殺而損失寶貴的生命,由此可見自殺防治工作係為刻不容緩的問題。營造健康安全社區 打造愛與祥和的生命網為響應世界心理衛生聯盟與世界衛生組織共同推動的世界心理健康日,特別邀請民間單位與政府部門通力合作,參與健康安全社區營造活動,共同推動1問、2應、3轉介,積極發揮珍愛生命守門人之功能,期望創造無毒、無菸、有愛之友善生活環境,並一同對自殺防治投入心力,以強化民眾重視自我健康、提升幸福感,把愛傳出來,以打造愛與祥和的綿密生命守護網。 自殺因素非單一 感情、創傷皆有可能自殺非單一因素造成,可能因面臨重大災難而衍生的創傷,或因家人成員間、伴侶的感情因素而產生失落感,抑或自身的精神生理狀況等問題,而造成無法調適的難題。因此,全國自殺防治中心推出心情溫度計APP供民眾下載,可時時測量自我情緒變化,亦可瀏覽全國心理衛生資源,另外,也設有24小時自殺防治關懷協談服務,衛生福利部安心專線0800-788-995(請幫幫,救救我)、張老師專線1980(依舊幫您)或生命線1995(要救救我),期望能在最關鍵的時刻,即時阻止憾事、挽救寶貴生命。

久病厭世!65歲以上老人自殺率高

久病厭世!65歲以上老人自殺率高#自殺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採訪報導)不管遇見任何難過、傷心,甚至在嚴重或困難的問題時,最好的解決辦法就是敞開心胸,和周遭親朋好友們聊聊,而不是透過結束生命來逃避,俗話說的上天幫你關了一扇門,就必定會再為你開一扇窗,尤其是長者們,根據香港一項研究顯示,長者們的自殺機率較其他年齡層高,因此,民眾需多加留意生活周遭的長輩們。除了長者外 在性別方面男性高於女性該研究主要是由香港大學香港賽馬會防止自殺研究中心指出,在去年的香港的10萬人中,平均有12人死於自殺,其中男性的自殺比例,為每10萬人中就有17位,比女性的10人高出一半左右,因此,研究團隊表示,可能與男性不習慣與他人傾訴有關,但若以年齡作區分的話,65歲以上的長者自殺率較高,大約每10萬人中就有23位,主要是因為他們欠缺社會支援、處於較孤立的狀態,因此,在精神方面也會比較差,所以,自殺機率相對而言也較高。台灣每10萬人中 就有近40位長者自殺精神科楊聰財醫師表示,台灣長者自殺的比例為每年10萬人中就有近40人,而銀髮族的確是自殺的高危險群,主要可分為生理、心理及環境因素,而這之間其實都是環環相扣的。因為在65歲以上的長者裡,就有80%的人有退化性關節炎、視力衰退、聽力降低、糖尿病等疾病發生,而當生理方面出現問題時,就會連帶影響到心理,導致情緒不穩。此外,還有一種孤獨感是容易發生在長者身上的,例如三代同堂的大家庭,雖然外表看似歡樂,但彼此間卻是各忙各的,顯少有交集,如此一來,對於他們來說,就會產生孤獨感,除此之外,在環境方面收到親友的白帖的機率,大於紅帖,所已,他們就會有不如死掉的念頭產生,醫師建議若要預防長者自殺,最重要的就是從這三個因素著手,才能真正做到防範。

憂鬱症帶走羅賓威廉斯 醫:戲劇型人格情緒起伏大

憂鬱症帶走羅賓威廉斯 醫:戲劇型人格情緒起伏大#自殺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採訪報導)「啟幕時將歡笑送到觀眾眼前,落幕時將苦悶留給自己。」喜劇泰斗羅賓威廉斯昨日因憂鬱症自殺身亡,震驚好萊塢,也留給全世界無限惋惜。其實從過往的新聞也時有所聞,不難發現諧星在螢幕前帶給觀眾歡笑,但私底下卻常隱藏不為人知的苦悶憂鬱。戲劇型人格者 情緒起伏大根據英國研究顯示,喜劇演員的自殺率較高。但精神科楊聰財醫師表示,學理上是有可能,但不能說是有絕對的關聯性。理論上演員、小丑這類擁有戲劇型人格者,較容易有情緒起伏方面的問題產生,因為此種精神人格會以誇張的表演方式呈現自己,也比較喜愛美光燈及眾人的目光聚焦在自己的身上,所以當過去的光環不再、美光燈較少的時候;便很容易出現挫折失落的憂鬱情緒。正確紓壓為首要因此如何紓發情緒,才是遠離憂鬱的關鍵,一般來說的抒發方式有好壞之分,好的方式就是利用運動、說出自己的心情、唱歌或者一周挑一天寫下今天讓自己感到快樂的事,都是不錯且正向的方式。但有些人會以不好的管道抒發,如使用毒品、菸酒、飆車等方式,恐將使自己陷入一個更加憂鬱的惡性循環中。最後楊聰財醫師也提到,不管是明星或一般人,在生活中都會面對許多大大小小的壓力;由此可見,並不是只有喜劇演員才會對生活倍感壓力,最重要的是當壓力來臨時,如何正面看待並以正確的紓壓管道排解!

3步驟挽救生命 你我都是自殺防治守門人

3步驟挽救生命 你我都是自殺防治守門人#自殺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依據世界衛生組織預測,在2020年時,全球十大死因當中,自殺將排名第9位,全球將有150萬人自殺死亡,顯示自殺防治工作已成為刻不容緩的問題。 珍愛生命 1聽、2應、3轉介 高自殺危機者其自殺行為背後不僅有單一因素,可能因家人成員間、伴侶的感情因素,經濟的失落或自身的精神生理狀況等,當事人的內心複雜、糾結、矛盾的情緒往往透過言語、行為或不尋常的反應透露端倪,此時如果有「自殺守門人」在身旁給予適當協助,危機即可變成生命的轉機,避免憾事發生。因自殺事件層出不窮,除了公共衛生及心理衛生工作重要課題外更應結合民間力量,同心協力進行自殺防治工作,共同扶持與挽救每一名寶貴的生命,基隆是衛生局表示,人人都是自殺防治守門人,大家善用「1聽、2應、3轉介」:1聽/主動關懷、積極傾聽。2應/適當回應、支持陪伴。3轉介/資源轉介、持續關懷。幾個簡單步驟,來協助心情受困的親友,若發現自己或親朋好友有壓力或心理問題無法自行處理時,應尋求協助。

7成自殺前會發求救信號 把握3線索

7成自殺前會發求救信號 把握3線索#自殺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在一生的旅途中,每個人可能都經歷過徬徨、焦慮、痛苦,不知如何是好的經驗,這樣情緒的低落或壓力的累積及可能引發自殺的念頭、意圖或行動。林先生因不堪長期在病魔的折磨下,無法忍受生活的不便,更不願意再繼續拖累家人而選擇了自我結束生命,但是留給親朋好友的卻是無限的遺憾。根據統計,41%的自殺身亡者在其自殺之前,會透露其想輕生的訊息,而69%的人在欲自殺時,則會發出求救信號。有專家指出自殺是一種求救行為,是尋求外界援助的方式。最典型的症狀是將自己覺得重要的東西到處送人,有種告別意味。此外,當重要的人離別例如好友過世、父母離異、家庭財務危機、學業功課退步、人際關係不佳、感情進展不順,都是引發自殺的原因。而且,在自殺前通常會間接或直接表達自殺意念,這些警告分成幾大類:1) 語言上的線索/包括直接說出、在文章中表達、討論「死亡」時所透露的不正確概念。2) 行為上的線索/像是突然、明顯的行為改變、放棄財產、濫用酒精或藥物。3) 環境上的線索/例如重要人際關係結束、家庭發生重大變動;第四種是併發性的線索,包括人際退縮、憂鬱情緒及無望感、易怒或攻擊行為,以及睡眠與飲食習慣變化。3觀念 你我都是自殺防治守門人基隆市中正區衛生所提醒民眾「一問、二應、三轉介」之自殺防治守門人觀念:一問,就是要主動關懷與積極傾聽;二應,就是要適當回應與支持陪伴;三轉介,就是要做資源之轉介已開設24小時免付費安心專線0800788995(請幫幫,救救我)以期能在最關鍵的時刻,即時挽救具自殺意念或自殺企圖者寶貴性命。

再過來就死給你看!研究:只要驗血就能預防自殺風險

再過來就死給你看!研究:只要驗血就能預防自殺風險#自殺

(優活健康網記陳承璋/綜合報導)「你別過來!再過來我就死給你看」台灣戲劇八點檔,總愛以此句經典不爛的台詞,製造情節起伏,使民眾心裡跟著糾結一塊,但事實上,在現實生活中,自殺,一直是全球政府積極防治的問題,但自殺除了能透過各種心理諮商來輔導之外,在未來,很可能可透過驗血的機制,知道一個人是否會出現自殺的傾向。人體遭受重大壓力 SKA2基因水準較低 此研究來自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研究發現,人體內的有一種名為「SKA2」基因的基因,進而可以使研究人員觀察他人在未來,其自殺風險的多寡。研究指出,當人體感受到極大的壓力,SKA2基因水準就會較低,其中,身體還會產生化學反應,讓SKA2基因產生甲基化,所以自殺者的體內SKA2基因甲基化程度就會較為嚴重。而研究則針對三百多名受測者進行血液抽檢,其中,此成果均呈現高度的一致化,也正表示的確能透過血液來檢測一個人,是不是有自殺的念頭與危機。研究者表示,未來此項發現,會持續找尋更多的受測者進行比對,可望幫助人類更有效的預防自殺。

網路成癮竟與性格偏差、自殺有關

網路成癮竟與性格偏差、自殺有關#自殺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前陣子的北捷殺人事件,引起社會意識到網路成癮的重要性,因此,衛福部舉辦健康幸福上網論壇,其中調查發現,愈有1成國中沉迷於網路,包括線上遊戲。近年來,科技的進步與發展,不僅帶給人方便、好處,更使得民眾容易成癮於網路上,根據亞洲大學連續2年追蹤2390名台灣地區北、中、南抽樣的國中生的網路成癮調查,發現連續兩年盛行率分別為12.1%及13.5%,有逐漸增加的傾向。網路成癮竟與企圖自殺有關係亞洲大學副校長柯慧貞表示,該調查主要以性格量表、網路成癮量表針對1920名國中生、1308名大學生進行檢測,結果發現有兩項共同性格的人,企圖自殺的機率是一般非網路成癮的2倍、1.6倍。除此之外,網路成癮與企圖自殺的學生,都具有情緒不穩定、高神經質、易衝動、高憂鬱、親和性低等行為,另外,在性格上容易有網路成癮的人,包括高神經質、嚴謹性低、邊緣性性格偏差等,容易導致網路成癮。因此,提醒各位民眾,雖然網路便利發達,但若是過度依賴、沉迷於網路中,不僅會對身心理造成影響,長久下來更會導致性格與他人不同,所以,建議民眾適度的運用網路才是讓身體健康最佳辦法。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