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材

低成本醫材傾台》醫師調查:7成坦言「使用中國品牌耗材」1成出問題

低成本醫材傾台》醫師調查:7成坦言「使用中國品牌耗材」1成出問題#醫材

日前《優活健康網》針對台灣進口中國品牌醫材進行千人大調查,發現4成民眾不知健保給付的醫療器材中包含許多中國品牌產品,當進一步詢問,「面對醫療選擇時,如果知道是中國品牌的醫療器材,使用時你是否會感到擔憂?」則有高達8成民眾表達擔憂。為此,《優活健康網》再度進行一份「全台各大醫院外科醫師匿名調查」,希望能一窺醫療現場實際情形。

低成本醫療器材傾台》我該如何挑對醫材?專家教你「3步驟」自保

低成本醫療器材傾台》我該如何挑對醫材?專家教你「3步驟」自保#醫材

醫療器材零零總總,但隨著健保醫材制度的調整,有越來越多低價成本醫療器材進入台灣,從口罩、快篩,到植入身體內的血管支架和人工關節,甚至是監測血糖、體溫的計量儀器,或是輔助行走的輪椅⋯等。當你就診時,你知道這些醫材的詳細內容及差異是什麼嗎?又,該怎麼挑選才對自己最有保障呢?《優活健康網》一一解析給你聽。

一次性醫材鬆綁重複用 術前必知的3個問題

一次性醫材鬆綁重複用 術前必知的3個問題#醫材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隨著科技的進步,在手術過程中常會運用各種自費醫療器材,常見的醫材包括止血夾、能量刀、縫合器、鑽頭等,都是以提升治療成效、減少併發症為主要目的。為確保醫材的效能、安全及可靠,部分自費醫材是設計為「單次使用」,即「單一次使用後即須丟棄」。然而基於醫療成本考量,2021年1月1日起,衛福部宣放寬讓全台各大醫院可以重新處理使用過的單次使用醫材,也就是在進行清潔、消毒、滅菌後,將單次醫材再提供給下一位患者使用。根據2019年醫事機構現況及服務量統計分析,全台灣每天有將近7000台手術執行,大家在接受手術前,除了關心手術形式,也必須了解術中使用的醫材種類,才能掌握自己的健康。若在評估後,考量使用重處理單次醫材,大家也應考量3大問題,包括:重處理單次醫材的安全性、發生不良反應之責任歸屬、重消次數與收費標準不一。問題一:重處理單次醫材的安全性單次醫材的製程設計、材料選擇,都是以單一次性使用後丟棄為標準。器械組成十分精密,孔洞縫隙非常小,更不具備拆卸或重新安裝等設計,若恣意重處理,恐難以徹底清潔。透過國外的研究人員將一批全新的單次醫材,與經由專業重處理廠依循嚴格標準(AAMI TIR 30、ISO 11135-2007)處理的單次醫材,進行一系列檢測。以目測、光學顯微鏡、電子顯微鏡檢測結果發現,多數經過重處理的單次醫材依然有殘留物,且更有材質劣化的問題。部分重處理單次醫材仍可偵測到血紅素反應,在經過培養後,有重處理單次醫材觀察到細菌生長量超過無菌保證水準(sterility assurance level)。衛福部疾管署出版的感染控制雜誌曾經提出,使用重處理單次醫材之可能風險,包括交叉感染、材質改變、醫材故障、化學品或去污劑的殘留、故障、內毒素反應等。交叉感染、內毒素反應等會對患者健康造成危害,且衍生出更多醫療花費以及醫療糾紛。在手術過程中,經常需要截斷血管,將會使用封閉血管的醫療器材,若醫材經多次的重新消毒、滅菌後,可能導致夾合、封閉血管的功能變差,進而影響手術的效果;一旦醫材於手術過程中故障、失效,更會影響手術進行及病患安全,甚至使得手術時間延長,讓病患暴露於更長的麻醉時間及風險中。衛福部醫事司亦提醒,若重處理過程不確實,在使用上可能會有健康上的風險,因此,建議民眾在選擇時須了解其風險程度,並且多加注意。問題二:發生不良反應之責任歸屬使用重處理單次醫材,還會衍生一些難題,例如:在醫材失效或發生不良反應時,法律責任該如何歸屬?是執行醫材重處理的單位該負起全責?還是主刀醫師與醫療團隊?又或是由民眾自行承擔?基本上,若患者因重處理單次醫材於術中失效、故障而導致意外,影響手術效果,衍生併發症時,應可究責於重處理的執行單位。但問題是,這3年為執行的過渡期,重處理作業由各醫院自行執行,重處理的程序由政府核定,且醫療人員也需於術前同步需評估醫材狀態,才能進行使用,一旦醫材於術中或術後出現問題,權責歸屬十分不明確。問題三:重消次數與收費標準不一重處理單次醫材的重複消毒、滅菌及使用次數與收費標準皆是民眾相當關心的問題。然而,同一種醫療器材,在不同醫院,可能因不同重處理次數、方式,而有不同的收費標準,導致市場價格混亂,患者及家屬在事前務必了解清楚。使用重處理單次醫材攸關病患的權益與安全,醫院必須事先揭露,告知該次醫療行為是否會使用重處理單次醫材,並提供全新單次醫材及重處理單次醫材的費用差別說明,取得病患與家屬同意後才可以使用。衛生福利部醫事司提醒,民眾可以要求醫院提供衛福部發放之重處理單次醫療器材之核准函,確認該項醫材是在核准品項內,亦可請醫院提供自費品項說明,內容應包括:重處理單次醫療器材的處理過程、重處理次數、及安全注意事項等。最後提醒大家,在接受手術前,記得要主動詢問、謹慎評估。(文章授權提供/照護線上)

宏碁布局智慧AI醫材 醫療新里程碑

宏碁布局智慧AI醫材 醫療新里程碑#醫材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根據國民健康署調查,台灣糖尿病患者眼部病變的風險為正常人的25倍,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盛行率高達35%,而糖尿病患眼部檢查率卻低於5成。宏碁公司與台大醫院及台灣諾華共同合作,打造眼科AI輔助診斷軟體,以AI判斷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同時也是首張由台灣衛福部食品藥物管理署(TFDA)核發之眼科智慧醫材許可證,打破過往傳統模式,開創台灣智慧醫療新生態。攜手台大醫院、諾華 獲全台首張智慧醫材許可證宏碁創辦人暨榮譽董事長施振榮指出,台灣醫療領先世界,資通訊產業同時為台灣在全球各地大放異彩,在當前的大環境下,台灣健康醫療產業的未來發展,應利用台灣資通與醫療人才優勢,借重AI科技結合智慧醫療,有效提升健康醫療的品質與效益。此次三方合作,應用宏碁先進的AI技術與資通訊經驗,台大醫院的醫療專業及臨床試驗的重要貢獻,以及台灣諾華在臨床試驗設計上的顧問諮詢打造台灣智慧醫療新里程碑。宏碁AI輔助診斷軟體,可檢測糖尿病病患視網膜病變情況,透過AI深度學習技術結合硬體整合成邊緣裝置,無須網路即可進行篩檢判讀。透過蒐集國外EyePACS平台臨床及國內台大醫院臨床共數萬名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患者眼底照片資料,使用深度學習技術訓練AI模型並將其產品化後,與台灣諾華共同設計臨床試驗。經由TFDA長達一年細心的專案輔導,提供專業法規意見、深入溝通並嚴格審查,成為從台灣首張在地出發的眼科智慧醫材許可證,同時也顯示出TFDA對於台灣醫療環境及智慧醫材的重視。找出潛在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患者 助及早控制病情最後委由台大醫院執行臨床試驗,臨床試驗結果已接近視網膜專科醫師判讀準確度,是否轉診眼科的敏感度已達95%,並經TFDA認證為第二級醫療器材軟體,更是首次打破傳統模式,從台灣出發取證的眼科智慧醫材在臨床效益上,可有效輔助醫師找出潛在的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患者,及早發現並進行治療,協助控制病情,更降低患者等候報告的時間。

常見5種補骨醫材報您知!

常見5種補骨醫材報您知!#醫材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骨質疏鬆症是人體骨骼中骨質流失過多,使原本緊密的骨骼出現空隙,呈現骨頭與骨頭間鬆動、變薄、脆弱,導致一摔就骨折,因此成年人不只要替自己預防,也該協助銀髮族在平時就多加進補。人體的骨骼如同大樓的鋼筋水泥一樣重要,若因意外事故、老化、骨質疏鬆、切除腫瘤等因素造成骨頭缺陷時,為了增進骨頭的復原速率,臨床上常藉由材料填補,提供骨組織生長的支架,常見用的材料如下:自體骨手術時由患者的骨組織取出填補至缺損部位,常見的取骨範圍有脛/腓骨、肋骨、腸骨等,優點是沒有免疫排斥的問題,但質量有限。去礦化骨由捐贈大體提供的人骨,篩檢後去除礦物質所留下的骨基質,成為去礦化骨基質(DBM)的異體移植產品,因含有人骨生成所需的傳導因子,可誘導骨細胞生成,是除了自體骨外修復效果最好的選擇。生物骨燒結由異種提供的骨組織(如豬骨、牛骨)經去除脂肪組織與蛋白質後,再高溫燒結可得。優點是與人體骨骼組織結構類似,細胞生成環境較佳,可促進硬骨細胞增生,但有少數人會出現免疫排斥反應。合成人工骨目前最常見的合成人工骨,主要材料為磷酸鈣鹽類(如磷酸三鈣、氫氧機磷灰石),也是最廣泛使用的骨填補材,因成分與人體骨相似,且製成多孔性以模擬天然骨特性,能提供骨傳導功能,作為骨細胞生長時貼附支架。骨水泥指壓克力系材料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所製成的產品,使用時需要混和粉劑及液劑,再注入缺損部位等待其硬化,常用於人工關節置換術中及脊椎整型術中,但在產品固化時會放熱,可能造成周邊組織損傷。有許多慢性疾病如高血壓、糖尿病、退化性關節炎及骨鬆等,都可藉由早期治療及檢查來控制,成人平常可以選擇含鈣食材進補並均衡飲食,且帶著長者一起運動,幫助銀髮族減輕疾病的痛苦。

紅外線燈舒緩肌肉僵硬?酒後千萬別用

紅外線燈舒緩肌肉僵硬?酒後千萬別用#醫材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您是常滑手機傳簡訊、追劇的人嗎?有些人長期低頭看手機,導致肩頸僵硬不適,聽到坊間宣稱可促進局部血液循環,緩解肌肉疼痛、僵硬的「紅外線燈」,就忍不住想買來試試看,卻不知其作用原理為何?使用上有哪些該注意的細節?使用止痛藥、糖尿病患應避免使用食品藥物管理署表示,「紅外線燈」具有可散射紅外線波長(約700nm到50000nm)能量,為提供局部加熱的第2等級醫療器材。但並非所有肌肉疼痛、僵硬的人都適用「紅外線燈」,對熱敏感或照射部位有外傷、發炎性傷口及皮膚疾病的病患,都不適合使用。使用鎮定劑、止痛藥者,飲用含酒精飲料者及糖尿病患者,因為皮膚對於熱的知覺可能會降低,為確保安全,沒有醫囑的情況下應避免使用。民眾在家使用「紅外線燈」時,需注意使用時間及距離,因「紅外線燈」的原理為提供局部加熱,長時間或近距離的照射,可能會造成皮膚灼傷。此外要特別留意,千萬不要將光線直照臉部,以免傷害眼睛。清楚辨認標示 切勿購買來路不明紅外線燈食藥署提醒,消費者購買紅外線燈時,可以參考「醫材安心三步驟,一認、二看、三會用」:(1)先「認」識紅外線燈是醫療器材;(2)購買產品時「看」清楚包裝上載明的醫療器材許可證字號及標示;(3)使用前要詳閱說明書,依說明書刊載的方式「正確使用」醫療器材。只要注意以上3個小撇步,就能買到較安全的醫材。經食藥署核准的醫療器材,可於食藥署官網設置的醫療器材許可證資料庫查詢系統(https://www.fda.gov.tw/MLMS/H0001.aspx),以中英文品名或製造廠名稱等關鍵字查詢得知。民眾使用醫療器材前,可先向相關專科醫師諮詢,並詳細閱讀產品使用說明書;如有發現不良品或使用時發生不良反應,請立即上藥物食品化粧品上市後品質管理系統(http://qms.fda.gov.tw/tcbw/)通報,或撥打不良反應通報專線:02-23960100進行通報。(資料來源:藥物食品安全週報第663期資料)

隱形眼鏡也是醫療器材 挑選遵3步驟

隱形眼鏡也是醫療器材 挑選遵3步驟#醫材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老花眼鏡是醫療器材嗎?答案是對的。隨著各種醫療器材不斷推陳出新,從出生嬰兒用的保溫箱、民眾常用的隱形眼鏡、受傷時貼的OK繃、老花眼鏡等,皆為隨處可見的醫療器材。食藥署彙整出簡單易懂的「醫材安心三步驟,一認、二看、三會用」,幫助您正確選用適合自己的醫療器材:1)什麼是醫療器材/醫療器材就是除了藥品外,用以達成診斷、治療、減輕及預防人類疾病等功能之產的品,例如生物科技與醫學結合催生檢驗試劑,可用於診斷流感、愛滋等疾病;機電工程與醫學結應用造出了電刀,常用於攝護腺腫大切除手術;而化學工程與醫學需求產生了液體性繃帶,用來保護傷口之用;紡織技術與醫學結合編織出了醫療用口罩,用來防止飛沫、微生物傳染,這些產品都是醫療器材。2)醫療器材許可證字號/購買產品時看清楚包裝上載明的醫療器材許可證字號,不要小看這一串號碼,這代表該項產品已經過食藥署審查,證明該產品安全效能及品質。3)使用前詳閱說明書/才能確保挑選了正確的醫療器材,且能發揮其應有效能。此外,食藥署提醒民眾為保障自身消費權益和生命安全,如有發現不良品或於使用時/後發生不良反應,請立即於藥物食品化粧品上市後品質管理系統http://qms.fda.gov.tw/tcbw/通報,或撥打不良反應通報專線02-23960100通報。(資料來源:藥物食品安全週報第651期資料)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