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經病變

他吃飯拿不住筷子,被老婆罵就醫才知問題大!醫:糖尿病併發症不自覺

他吃飯拿不住筷子,被老婆罵就醫才知問題大!醫:糖尿病併發症不自覺#神經病變

日前,52歲陳先生在門診抱怨他老婆,老罵他吃飯時筷子常掉地上,他也覺得奇怪,右手腕怎麼無力麻木。就醫後發現是由「糖尿病」引發的周邊神經病變。神經內科醫師表示,很多糖尿病患者因為不自覺、不在乎,因此引發周邊神經病變便難以回復;為了避免神經病變,糖尿病患的血糖控制很重要。

南投老婦罹罕見「格林巴利症候群」醫急換血保命

南投老婦罹罕見「格林巴利症候群」醫急換血保命#神經病變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一名80多歲阿嬤在家裡突然下肢無力跌倒,家人趕緊送醫後,經過檢查被診斷為罕見「格林巴利症候群」。格林巴利症候群(Guillain-Barre Syndrome)是急性周邊神經病變,每年每十萬人約1.65例,發生率並不高。幸好阿嬤在接受血漿置換術治療後,肢體力量已漸漸改善,目前持續治療。 感染引發免疫反應攻擊神經衛生福利部南投醫院神經內科鄭耕兆醫師指出,格林巴利症候群臨床上會出現肌肉無力、手腳感覺異常、吞嚥及呼吸困難,該疾病的病程惡化快速,患者可能會在短時間內癱瘓,甚至危及性命。鄭耕兆醫師表示,可能是在感冒或腹瀉等感染之後,引發身體免疫反應產生抗體但卻攻擊病人神經,使得全身神經及肌肉功能急速下降。陳阿嬤的家屬有向醫師表示大約在兩週前有接種AZ疫苗第二劑,之後有聽到阿嬤陸續反應雙腿無力,沒想到緊接著就因下肢不穩而跌倒,醫師表示院方已通報不良反應,是否有因果關係,將由相關單位進一步釐清。 治療方式為更換血漿置換有害抗體目前在腎臟科與神經內科醫療團隊的合作下,患者接受血漿置換術治療,腎臟科莊宗芳主任指出,血漿置換術主要是將血漿中有害的抗體使用透析的方式濾出,接著補充新鮮的血漿送入病人體內。有助於患者加速肌力恢復速度,且該適應症有健保給付,患者的負擔相對較輕。以往類似自體免疫與神經相關疾病患者,若需要血漿置換術時只能到其他縣市治療,洪弘昌院長致力欲提供給南投縣民充足的醫療資源,為了讓民眾生病時,無須到處奔波,特引進血漿置換機等高階醫療設備,讓縣民可以安心在地接受治療。

化療後手麻難扣鈕釦 靠這招恢復感覺

化療後手麻難扣鈕釦 靠這招恢復感覺#神經病變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55歲楊先生罹患大腸癌一年,治療過程順利,並穩定追蹤,本應是值得欣慰的事,但化療後造成的手腳麻木,讓他煩惱不已,除了皮膚總是覺得刺痛不舒服外,也因無法感受手指的感覺,連拿杯子、扣釦子都出現困難,所幸透過針灸與中藥治療,四肢感覺逐漸恢復,也讓癌後生活品質獲改善。亞洲大學附屬醫院中醫科醫師王崧表示,門診遇到許多與楊先生相同處境的抗癌患者,雖然抗癌成功,但藥物副作用造成生活品質不佳,即便他們嘗試各種方法,卻都不見效,往往抱持最後一絲希望尋求中醫協助。化療藥物嚴重副作用 引起周邊神經病變王崧指出,化學治療引起的「周邊神經病變」(chemotherapy-induced peripheral neuropathy, CIPN),是一種因化療部分藥物引起的嚴重副作用,常見於乳癌、大腸癌、多發性骨髓瘤病患,部分病患會隨著時間推移,症狀逐漸減輕,卻也有很多人無法痊癒,造成24小時肢體不間斷麻木、緊繃,甚至疼痛,進而影響睡眠、心情及日常作息,令他們相當困擾。由於治療神經病變尚未找到最有效的方法,僅能藉由降低化療劑量或調整化療頻率,來降低神經病變發生率,或經由復健改善動作失能,加上僅有少數藥物能減輕不適感,使得嚴重病變的患者經常處於極度焦慮而絕望的心情。治療現曙光 針灸搭配中藥改善生活品質王崧強調,目前有少部分的研究證實,針灸可以改善化療引發的神經病變,而且幾乎無副作用,使化學治療引起的周邊神經病變出現一道曙光,再搭配補益氣血、通經活絡並輔以清利濕熱的中藥治療,楊先生恢復罹癌前的生活品質,也相當珍惜重生後的生活。王崧提醒,抗癌成功的基本要素是吃得下、睡得著,生活作息能自主控制,並回歸正常生活,建議癌症患者應以西醫為主、中醫為輔,經由西醫評估治療後,若合併出現周邊神經病變、體力差、疲倦、焦慮等症狀,可配合中醫治療,調理氣血、降低復發率,並減緩癌症治療相關症狀。

半夜鬼壓床?糖尿病神經病變疼痛難眠

半夜鬼壓床?糖尿病神經病變疼痛難眠#神經病變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家中糖尿病長輩是否常抱怨手腳麻、刺痛,甚至有蟲爬感,亦可能像被「電到」的感覺?這些影響生活品質的惱人症狀,其實有可能是糖尿病的併發症-周邊神經病變上身!糖尿病患者應提高警覺注意糖尿病周邊神經病變痛(DPNP)症狀,並定期接受神經病變及足部檢測,及早接受正確診斷及治療,遠離截肢的威脅。5大症狀麻刺燒緊電 3成患者難入睡行走糖尿病周邊神經病變症狀的表現方式因人而異,臨床症狀通常表現於兩側手指、手掌、腳趾、腳掌,且會往軀幹蔓延,多數患者會出現麻木感、針刺般疼痛、燒灼感、緊束感疼痛、觸電般疼痛及蟲爬感等症狀,這種神經痛的現象在夜晚、天氣太冷或太熱時會更明顯,嚴重情況下患者四肢末端局部組織會嚴重潰瘍、壞死,最終必須面臨截肢,此外,糖尿病周邊神經病變也會造成長期倦怠、心情憂鬱,以致生活品質低落。糖尿病周邊神經病變痛與年齡、糖尿病病期,血糖控制不等均有關係,好發於四肢末端。經研究證實,隨著罹病時間增加,高達五成的糖尿病患者將發生糖尿病神經病變,而其中約二至三成的糖尿病患者會因糖尿病周邊神經病變引發疼痛,甚至痛到難以入睡、影響行走能力等。而其疼痛無法透過一般止痛藥處理,若患者身體出現疼痛情況,應立即就醫檢查,切勿聽信坊間或網路資訊,擅自服用來路不明的藥物。糖尿病神經病變所引發的周邊神經痛,是身體發出的警訊,必須及早就醫找出根源。據統計顯示,約有12.5%的糖尿病患者未曾向醫師提及疼痛症狀,39%患者的疼痛問題沒有得到適當的治療 。根據美國糖尿病學會2015年提出的臨床建議:第二型糖尿病患在首次確診後,每年應定期接受糖尿病神經病變檢測;而第一型糖尿病患則應在確診5年後,每年定期接受檢測, 糖友平日除積極控制血糖之外,也應注意足部照護,定期接受足部及周邊神經病變檢測。呼籲糖友切勿再默默忍痛!影帝蔡振南加持 DPNP衛教微電影上線為提高糖友對周邊神經病變痛的認知,社團法人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與社團法人中華民國糖尿病學會偕同年度衛教大使蔡振南拍攝《藍襪子_DPNP_糖尿病周邊神經病變痛》微電影,於今年8/19正式上線推出。影片調性搭配鬼月,以較驚悚懸疑的風格開場,搭配蔡振南的親切解說,希望喚起民眾對DPNP的重視。(文章授權提供/照護線上)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