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經病變

手腳痲卻不知罹糖尿病 恐釀神經病變

手腳痲卻不知罹糖尿病 恐釀神經病變#神經病變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某婦人長年覺得手腳痲麻的,一開始以為是循環不好,加上沒有其他不舒服,所以就不以為意。直到去年,麻的症狀越來越明顯,有時會刺刺痛痛的,穿鞋子感覺怪怪的,容易頭暈、看東西怪怪的,時常疲倦也容易喘,去大醫院檢查才發現是「糖尿病」,空腹血糖將近480。醫師開立維他命B12、止痛藥、循環藥、抗癲癇藥,不過症狀時好時壞。幾個月前,腳底出現一個傷口一直不會好,醫師說因為神經病變的關係,傷口很難好,只能一直清瘡。部分患者可能不知道自己罹患糖尿病杏儒中醫診所院長蔡易昌中西醫師表示,神經病變是糖尿病最常見的慢性併發症,也是造成糖尿病殘障及症狀之主要原因之一。盛行率可由糖尿病剛診斷時之8%左右,到罹患糖尿病後10年後,大約將近50%的患者會出現各種類型的神經損傷症狀,且隨著時間增加,當然也有少數病患和這位病人一樣,之前並不知道自己有糖尿病,而是主訴四肢末端有麻痺感,至醫院檢查後才發現患有糖尿病。糖尿病神經病變,會依照受損的神經不同,而有不同的症狀表現,例如感覺神經、運動神經以及自律神經系統的障礙。感覺神經受損的症狀,病人會有四肢末端麻木、刺痛或燒灼感,甚至會有不平衡感(因自體感覺障礙之故);最厲害可能是四肢末端完全失去各種感覺功能(如觸壓、冷、熱、痛)。所以,即使腳上有傷口自己可能也不會察覺。運動神經受損的症狀,主要是四肢遠端的肌肉乏力(例如:連拖鞋都穿不住),甚至萎縮、變形。而自律神經受損的症狀更是千奇百怪,從視力模糊、吞嚥困難、心律不整、排汗異常、姿勢性低血壓、腸胃功能障礙、大小便困難、陽萎等等,對病人造成許多生活上的不便。中醫治療糖尿病 以疏通絡脈、袪邪為要點在中醫方面,糖尿病神經病變屬於中醫『痹症』、『痿症』、『絡病』的範疇,以正氣虛弱、肝脾腎臟腑虧損為本,以痰濁阻滯、血瘀阻絡為標實,所以治療上要以疏通絡脈、袪邪為要點,以活血化瘀為大法,除了依照病患的不同體質加以不同調理之外,也會加入促進神經修復的治療,像是益氣養血、祛風除濕、活血化瘀、通絡止痛、滋養肝腎、脾腎雙補、化瘀通絡、溫陽散寒、化痰除濕…等等,都可以有效改善糖尿病周邊神經病變的症狀。蔡易昌中西醫師強調,糖尿病神經病變最重要的是病患與醫師必須充分合作配合,最基本的就是血糖必須好好控制,才能避免各種併發症的惡化。患者每天應檢查肢體末端有無傷口的存在,否則,重複的受傷加上癒合的困難,最後難逃被截肢的命運。(文章授權提供/杏儒中醫診所)

神經病變釀癱瘓 換血七次助重生

神經病變釀癱瘓 換血七次助重生#神經病變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沒有罹患糖尿病與高血壓的69歲廖姓男患者,去年11月中旬突然有咳嗽與感冒症狀,逐漸出現腳沒有力氣的狀況,導致行走出現問題,到鄰近醫院就診,被診斷疑似為中風症狀,開立藥物治療卻沒有效果,且越來越嚴重。月底開始進食會有嗆到情況,手腳沒有力氣,竟然連呼吸都困難而需要插管,去年12月初轉院至童綜合醫院並收住院至加護病房。肢體無法動彈如癱瘓 竟罹罕見急性發炎性脫髓鞘多發性神經病變經神經內科楊自強主任看診並檢查後,發現個案雖然手腳與身體無法動彈,形同癱瘓一般,但意識清楚可與醫師合作,經詳細問診及臨床神經學檢查,楊自強主任就研判應是罹患罕見的「急性發炎性脫髓鞘多發性神經病變」,因此即刻安排做腰椎穿刺檢查,以及四肢神經傳導檢查,再進行磁振造影檢查(MRI)確定沒有腦梗塞現象,結果符合一開始所研判的罕見疾病,因此立即進行血漿置換術(換血)來治療。由腎臟內科簡孝文醫師進行換血治療,一次使用4袋(一袋約120cc)左右血漿將體內不正常的抗體換出,進行到第四次換血治療時,患者手腳已經可以輕微活動,總共換血七次總計26袋約3,100cc左右的血漿後,患者手腳與身體可以自由活動,從加護病房轉至普通病房進行每日的復健治療,住院共約一個月後已出院返家休養。因病毒或細菌感染 造成多發性神經病變童綜合醫院神經內科楊自強主任表示,「急性發炎性脫髓鞘多發性神經病變」又被稱為「格林-巴利症候群(Guillain Barre syndrome)」,是一種因為病毒或細菌感染後,引發身體本身免疫系統反應而產生抗體,而這些抗體攻擊了自己周邊神經系統而造成多發性神經病變,病程惡化非常快速,會造成感覺、運動或自律神經失調的情況,不僅肢體癱瘓,連呼吸肌力都造成影響,所以需進行換血治療或免疫球蛋白注射治療。換了七次血 終痊癒腎臟內科簡孝文醫師指出,換血治療即為血漿置換治療方式,將攻擊神經髓鞘而造成損傷的血漿抗體過濾置換掉,個案因發病近一個月後才轉至童醫院治療,為能徹底置換體內含有攻擊性抗體的血液,故換血了七次,沒想到個案治療後的預後效果非常好。楊自強主任指出,急性發炎性脫髓鞘多發性神經病變目前罹病原因仍不清楚,但大都在發病前有感冒、上呼吸道感染症狀或腸胃炎,可能是細菌或病毒感染後,人體產生的免疫反應,原本要抵抗病毒的抗體反而攻擊自己身體的周邊神經。楊自強主任呼籲,若感冒後逐漸出現四肢無力感,一定要即早就醫,找出真正罹病原因而即早治療,以免造成遺憾。

常手麻腳麻 小心是糖尿病神經病變

常手麻腳麻 小心是糖尿病神經病變#神經病變

(優活健康網記者 張桂榕/綜合報導)根據衛生福利部2014至2017年統計資料,目前全國約有200多萬名糖尿病的病友,而神經病變是糖尿病常見的併發症之一,約佔50%的糖尿病患者。65歲患有糖尿病的陳伯伯就醫時表示,這2年手麻腳麻越來越嚴重,現在寫字時除非眼睛看著筆,不然筆從手上掉了都不知道;腳感覺麻麻的,走路像踩在棉花上,不知地板在哪裡!這就是糖尿病神經病變的症狀。糖尿病神經病變的表現可以分為:1.正性症狀:麻刺、疼痛或異痛感,晚上感覺尤其明顯。2.負性症狀:以感覺變差為主(痛覺及溫覺)。通常病患抱怨會從腳尖或手指尖開始,慢慢地往上延伸,研究顯示49%患者以感覺變差為表現、34%病患感覺到疼痛,而約有一半的神經病變患者可能尚未出現症狀,需靠神經檢查來提早發現。糖尿病神經病變可分為5大類1.兩邊對稱的多發性神經病變:為最常出現的類型,感覺異常的分佈就像戴著手套、穿著褲襪,病患會因為不舒服的感覺而影響睡眠或生活品質,甚至因為感覺變差容易受傷而不自知,嚴重時若影響到力氣則容易因步態不穩而跌倒。2.自主神經病變:是常見表現之一,可能影響包括:姿勢性低血壓而容易頭暈、影響心律可能導致死亡率增加、便秘、腹瀉、性功能障礙、小便困難、流汗減少。3.顱神經病變:通常影響動眼神經,表現為眼睛周圍疼痛、複視、眼瞼下垂,但是瞳孔功能正常。4.神經根或神經叢病變:多發生於單側胸椎或腰椎神經,其神經支配的區域出現感覺異常或嚴重疼痛,甚至合併肌肉無力症狀。5.肢體的單一神經病變:常見影響為手指及手掌麻木或無力、垂足(腳板下垂抬不起來)。「飲食」+「運動」有效控制血糖1.飲食控醣類:醣類的食用量是影響血糖最重要的因素,因此糖尿病患者必須特別重視「醣類(碳水化合物)」的攝取量,以及維持高纖、少糖、少油、少鹽、不過量攝取脂肪以及蛋白質為飲食原則。每日食用肉類的份量,不應超過兩個手掌大。2.中強度有氧運動加肌力訓練:研究顯示,運動可以增加身體對胰島素的敏感度,並促進游離脂肪酸的代謝。呂雅雲建議糖尿病患飯後1~2小時運動是比較合適的時段,可以先暖身5分鐘再做運動,可降低餐後血糖高峰,還可避免運動時發生低血糖的風險。治療糖尿病神經病變的重點在於良好的血糖控制、手腳的保護(定時檢視手腳是否有傷口、戴手套/穿襪子來保暖)。神經病變造成的疼痛不適感,可以藉由醫師處方抗癲癇藥或抗憂鬱劑來改善症狀。

及早發現糖尿病 注意「三多」徵兆

及早發現糖尿病 注意「三多」徵兆#神經病變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糖尿病是現在全世界的流行病,在台灣,有將近二百萬人罹患糖尿病,其中有95%的患者是第二型糖尿病。糖尿病年輕化趨勢 你我不可忽視糖尿病的年輕化與日常追蹤照護也是需要被重視的議題,陳宏麟院長表示,根據健保署資料統計,台灣糖尿病人口,在過去10年中,20歲以下及20至40歲患者人數增加11%及32%;飲食習慣及生活作息不正常,都是造成腎臟病變甚至糖尿病的因素之一。慢性病症狀發生緩慢,開始的時候總是不易覺察,日常的自我健康管理及定期健康檢查更顯得非常重要。吃多、喝多、尿多 建議及早注意血糖控制糖尿病的可怕之處在於後期可能出現的慢性合併症,包括視網膜病變、腎臟病變、神經病變以及動脈硬化症;一旦病情控制不佳,易引起心臟病、中風,還會造成眼睛、腎臟、下肢血管等併發症,甚至造成失明、洗腎和截肢。糖尿病前兆包含吃多、喝多、尿多等症狀,除此以外,若莫名感到疲勞、倦怠、體重不明原因下降,建議及早尋求專業醫療協助並注意血糖控管。自我血糖監測 選擇血糖機精準最重要對於選購血糖機,陳宏麟醫師強調,除了必須要有衛福部的醫療器材許可證外,最重要的就是精準度,可參考全球業界指標ISO 15197:2013標準;醫師也提醒,方便使用、數字清楚、採血量少、檢測快速、可二次採血等指標,也是選購血糖機的可參考條件。糖尿病需要全家人一起對抗,家人的關心與陪伴,是患者很重要的力量。只要調整好心態,樂觀面對,聽從醫師指示接受治療,定期自我血糖監測,患者也可以與糖尿病和平共處,並擁有良好生活品質。(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醫訊/糖尿病神經病變

醫訊/糖尿病神經病變#神經病變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享受無痛快樂人生,從認識疼痛開始,不同類型的疼痛,帶來的不適感各有差異,亞東醫院特別邀請醫師,以不同面向剖析疼痛,透過講座讓民眾更了解面對不同疼痛,應有的相關知識。本課程由過敏神經內科醫師郭蔭庭,講解「糖尿病神經病變」相關知識,有助民眾改善常見的疼痛,講座內容豐富,歡迎踴躍參加。名稱:糖尿病神經病變─疼痛講座系列既神經篩檢活動時間:講座:105年12月16日 星期(五) 上午09:30-10:00   篩檢:105年12月16日 星期(五) 上午09:00-11:30地點:亞東醫院北棟1樓思源一廳 (新北市板橋區南雅南路2段21號)洽詢:02-8966-7000轉1405

亂吸笑氣 恐引神經病變!

亂吸笑氣 恐引神經病變!#神經病變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開趴、電視節目,過去,年輕人為了尋求刺激感,亦或節目須追求效果,吸笑氣,就成了尋歡的方法之一,然而,食品藥物管理署警告,吸笑氣對於中樞神經雖有麻醉作用,並帶來些許的快感,但若長期吸入,恐怕會引起神經病變或貧血症,呼籲民眾可別輕易嘗試。工業用笑氣品質堪慮 恐長期引響身體健康目前,氧化亞氮分為醫療用途與非醫療用途,食藥署指出,笑氣在醫療上主要用於全身麻醉與鎮痛上,也因此醫療用笑氣,早在多年前,被列為藥品,並且嚴加管理,換言之,醫療用笑氣,一般民眾難以取得。但為何民眾還是能夠輕易拿到一大瓶又一大瓶的笑氣使用?答案無非是這些笑氣為「工業用途」,工業用途笑氣,與醫療用途的笑氣,猶如近期民眾所熟知的工業用豬油與食用豬油一般,品質管理相差甚遠,工業用途笑氣恐含藏許多毒素,吸入後很可能對身體產生未知的重大影響。食藥署就呼籲民眾,千萬別輕易使用容易取得的工業用笑氣,以免不知不覺傷害身體,得不償失。

腳麻按怎走?糖尿病神經病變不容小覷

腳麻按怎走?糖尿病神經病變不容小覷#神經病變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靜梅/綜合報導)糖尿病是國人常見的疾病,而由糖尿病引起的併發症也常使患者感到不適,其中又以疼痛性及自律神經性神經病變最為困擾、也占最多數,目前沒有方法可以治癒糖尿病神經病變,只能阻止惡化和減緩症狀。糖尿病併發症多 神經病變讓患者苦不堪言2011年糖尿病死亡率高居十大死因第4位,根據資料統計顯示,65歲以上男性罹患糖尿病的情形最為嚴重,平均每4個就有1人,比例達28.5%,糖尿病無法治癒,且併發症也相當多,如大血管病變:心絞痛、心肌梗塞、腦中風等;小血管病變的視網膜病變、腎病變和神經病變,其中又以神經病變占最多數,疼痛性和自律神經性神經病變最讓患者困擾。研究指出糖尿病合併週邊神經病之盛行率達50%,是最常見的原因,糖尿病神經病變的症狀非常多,會影響肢體的感覺和運動功能,甚至是自律神經系統,可能導致下肢腫脹無力、無法站立、足部麻木、刺痛等問題,讓患者晚上無法成眠,可能連使用安眠和止痛藥物也沒有效果;且發生神經病變與發生腎病變、視網膜病變的相關性很高,也就是說,有神經病變時,腎臟和視網膜可能也已經產生問題,因此糖尿病患者早期診斷神經系統相當重要。妥善足部照護、用藥 減緩病症台南成功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林宙晴醫師表示,目前並無治療方式可以治癒糖尿病神經病變,僅能讓患者持續惡化或減緩症狀,因此最重要的是要做好血糖控制,若發生不適的症狀可靠藥物減緩痛楚,患者若是有規律運動、生活、充足睡眠和針對足部進行照護,都能減輕症狀而改善品質。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