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保給付

「癬」見生機!生物製劑獲健保給付

「癬」見生機!生物製劑獲健保給付#健保給付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身體四處都是紅色斑塊且伴隨著飄散的白色碎屑,嚴重時還會有出血的狀況,恐怖的症狀讓人避之唯恐不及,乾癬患者的心聲誰知道?相較於其他皮膚病,乾癬患者因治療時間較長且不易被治癒,導致許多病患容易放棄治療;此外,可怕的外觀常被人誤以為是傳染病,加重患者心理壓力,嘉義長庚紀念醫院皮膚科主任紀景琪博士表示,目前已有通過健保給付的新型生物製劑可幫助患者得到良好控制,建議患者應要積極走出來接受治療,重建自信人生。患者小張在當兵時發現身體出現乾癬,全身長出紅色斑塊伴隨產生銀白色皮屑,甚至產生出血的狀況!進入職場後因公務需求穿白襯衫,結果因為乾癬使襯衫血跡斑斑,造成小張與同事相處起來心理壓力極大,不僅人際關係不好還因此丟了工作!紀景琪主任指出,傳統治療乾癬的方法有塗藥、服藥及照光治療,範圍小的病患會先使用塗藥治療,若無法得到控制,才會建議加入照光與服藥治療;但因為照光治療需要每週兩至三次、吃藥則易有嘴唇乾裂、鼻黏膜乾燥、噁心、疲倦等副作用出現,加上傳統治療對部分患者的療效並不明顯,反而加重患者身心負擔進而放棄治療。為了改善傳統治療的困擾,目前台灣已有三種生物製劑可幫助乾癬患者紓解症狀,其中,新型生物製劑在今年五月已通過健保給付。三種生物製劑在效用與機轉上也大不相同,療效方面新型生物製劑成效高達七成,較舊型生物製劑多出兩成;病人方便性而言,新型生物製劑一年只要四針,患者使用後兩週病灶會漸漸消失,舊型生物製劑會因症狀不同注射針劑的次數也不同,一年甚至需要施打104針,無疑是增加病患的不便! 紀景琪主任呼籲乾癬病患,新型生物製劑是針對中重度以上的乾癬病患使用,故健保局限制病患需以服藥或照光等傳統方式治療半年後,依然效果不佳或因傳統治療而產生併發症者,才能夠專案申請生物製劑的健保給付。同時提醒患者,雖然乾癬無法被治癒,但是目前已有許多新的治療方法問世,只要遵循醫囑用藥且配合醫師指示積極治療,多可以有效控制病情擺脫乾癬的夢靨,重新擁有正常生活。圖:乾癬病患治療前後比較(左為治療前)(照片來源/紀景琪主任提供)

減少膝蓋「負擔」!健保給付人工膝關節

減少膝蓋「負擔」!健保給付人工膝關節#健保給付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依健保局的統計資料顯示,自98年至100年台灣平均每年約有2萬人次置換人工膝關節,每年約增加1千餘件。100年健保給付在人工膝關節材料的費用約為11億元,如再加上手術費用,約為26億元。如果健保未給付的話,每一個置換人工膝關節的病人必須自付13萬到14萬元。健保局指出,98年至100年膝關節置換共59,386組,其中女性居多,占74.55%。使用人數為50,546人,平均每人使用1.17組,更換1組者占82.62%,更換2組以上者占17.38%,再置換率男性為3.57%,女性2.75%。若依各年齡層統計所占比率依序為,65-75歲最多占41.76%,75-85歲占35.14%,56-65歲占16.27%,86歲以上者占4.11%及55歲以下者占2.72%。台大醫院骨科部江鴻生醫師表示,人工膝關節手術,是以金屬和多分子聚合塑膠來替代已完全磨損的關節軟骨。手術施行時,醫師會使用特殊的器械精確地把磨損的關節軟骨層削掉,接著在上部的骨頭裝上與原來形狀類似且有光滑表面的金屬套,下方的骨頭切面則除了金屬部分外,還有一層耐磨塑膠墊片來和上方的光滑金屬面接觸。目前人工膝關節置換術的成功率高達99%以上,可使用10至12年或更久。江鴻生說,當我們的膝關節因為年歲增長致軟骨彈性變差、體重過重、罹患風濕性關節炎、痛風,或是因為嚴重的外傷等原因,讓關節軟骨磨損而造成關節退化,很多人會服用「葡萄糖胺」,希望能作為軟骨新生或修補的原料,但效果並不明顯。如果磨損情況較輕,醫師可能會在關節內注射「玻尿酸」作為潤滑劑,如果情況嚴重,醫師會評估是否應該進行人工膝關節置換手術。不過,江鴻生也說,雖然健保在病患不得已必須置換人工膝關節時給予給付,但手術後仍會有一段不愉快的復健期間,甚至有時還會有感染的風險。因此要保養膝關節,首先要去除加速軟骨磨壞的元兇。例如痛風病人要控制尿酸、類風濕性關節炎需壓制抗體活性,讓滑液囊正常製造潤滑液、體重過重的朋友,也要設法瘦身,以降低膝關節軟骨的磨耗。

健保給付低能量雷射 有助傷口改善

健保給付低能量雷射 有助傷口改善#健保給付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糖尿病患血糖控制不佳,容易除了容易造成血管、神經、腎臟及眼睛的傷害外,也會降低人體對抗感染的能力,一名75歲的糖尿病患者,在右足背不小心受傷後出現一個大約2×2公分的傷口,兩個月都無法癒合而且傷口一直往下凹陷,後在奇美醫學中心皮膚科門診接受醫師評估後開始接受低能量雷射治療與傷口照護,每週接受2~3次的治療兩個月後,傷口明顯改善癒合。奇美醫學中心皮膚科主任賴豐傑表示,所謂低能量雷射的定義是利用波長在450nm(奈米)到1100nm,輸出功率小於500 mW(毫瓦)的雷射都稱之為低能量雷射。低能量雷射其輸出的能量較小,不會破壞組織也不會造成組織變性,但是可引起生物刺激作用(Biostimulation),繼而激發組織生理反應。低能量雷射也可增加細胞膜穩定,促進血管的增生,改善微循環;除了在傷口癒合過程中增加白血球吞噬作用,還增加纖維母細胞之數量、促進膠原蛋白及蛋白質的合成,進而達到促進組織修復的作用。且有抗發炎與止痛的效果,提高人體新陳代謝及免疫等功能。賴豐傑主任指出,低能量雷射治療,原則上一週2到3次,每次10至30分鐘,一次療程最多開單6次,健保局最多給付次數為50次∕人,除了一般掛號門診費用以外,不需再額外付款。目前奇美醫學中心目前有660nm、780nm及808nm等三項低能量雷射提供治療。病人是否適合接受低能量雷射治療,須經皮膚科醫師評估。病人在治療的過程中需配戴護目鏡保護眼睛,避免直接照射。在照射的部位不會有組織破壞,具有高度安全性及沒有副作用,也沒有一般雷射傷口需照顧的疑慮,更不會有色素沉澱現象等優點,提供民眾多一項治療方式的選擇。

腦癌患者新福音 標靶藥物健保給付

腦癌患者新福音 標靶藥物健保給付#健保給付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採訪報導)根據國民健康局癌症登記報告顯示,台灣罹患惡性腦瘤者達595人,其中256人為多型性神經膠母細胞瘤,約占惡性腦瘤中四成。多型性神經膠母細胞瘤具高度侵犯性,通常惡化快速且多會復發,患者的五年存活率更不到10%。現有治療選擇十分有限,一向被醫界視為最難治療的惡性腫瘤之一。台灣神經腫瘤學學會理事馬辛一醫師表示,多型性神經膠質母細胞瘤可分為原發與次發性,原發性好發年齡為50至60多歲,次發性則是20至30多歲,這些仍為壯年的患者常因腫瘤壓迫或腦水腫導致腦壓升高,而喪失溝通或行動能力。曾漢民理事長表示,腦部是人體血管最多的部位,多型性神經膠母細胞瘤的腫瘤組織更可見到血管增生狀況,阻止血管增生作用,則可抑制腫瘤成長,抗血管新生標靶藥物因為具正常化血管與改善血管滲透性,能使血液液體滲透減少,所以血管外組織間隙壓力下降,進而降低腦壓與腦水腫。患者可減少或停止類固醇藥物治療,改善行動能力,大幅提升生活品質,是目前治療多型性神經膠母細胞瘤藥物中唯一能夠提升患者生活品質的藥物。而健保局於今年五月一日通過於多型性神經膠母細胞瘤復發時,使用抗血管新生標靶藥物之健保給付,以六十公斤的體重來計算,每月可幫助患者節省十二萬多的醫藥費,可說是多型性神經膠母細胞瘤患者與家屬的新福音,但是每十二週需重新評估,無客觀證據顯示病情惡化,才能繼續使用。馬辛一醫師表示,醫師提醒民眾,若有上述症狀持續發生,應至醫院神經內外科就診,請專科醫師進行診斷,可接受影像學檢查,包括電腦斷層或磁振攝影等方式,若發現腫瘤才能早期確診類型與期別,及早接受治療。

惡性腦瘤標靶藥物 5月起納健保給付

惡性腦瘤標靶藥物 5月起納健保給付#健保給付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惡性腦瘤的病人約占所有惡性腫瘤人數的0.75%,好發於45至65歲,其中多型性神經膠母細胞瘤是原發性惡性腦瘤中惡性度最高的一種型態,約占整體惡性腦瘤之43%。因此健保局將自101年5月1日起,將標靶藥物bevacizumab用於治療「曾接受標準放射線治療且含temozolomide 在內之化學藥物治療失敗之多型性神經膠母細胞瘤復發之成人患者。」納入健保給付範圍。Bevacizumab(商品名為癌思停注射劑)是一種對抗血管內皮細胞生長因子(簡稱 VEGF)的單株抗體,能夠抑制腫瘤的血管新生,而達到抑止腫瘤生長的目的。健保於100年6月開放bevacizumab給付與其他化療藥物併用在轉移性大腸直腸癌之第一線用藥,此次將擴大給付於第一線治療失敗後復發的惡性神經膠母細胞瘤病患。如果腦瘤侵犯到運動、感覺、或言語區域,則病人可能會出現部分肢體無力或癱瘓、感覺異常或喪失、言語不能、視野缺損等特異的症狀。目前此類惡性腦瘤標準治療方法為外科手術、體外放射治療合併口服化療藥物temozolomide治療,治療後若病情持續惡化或再復發時,並無其他有效的藥物或療法供選擇。該藥品健保支付價為每瓶9,211元,以60公斤體重病人,每2週1次,每次使用6瓶,持續治療至疾病惡化為止,預估這個標靶藥物納入健保給付範圍後,平均每位病人可減少48萬元之藥費負擔,在健保從納入給付之5年內,每年估計增加藥費支出3,000萬至7,000萬元。Bevacizumab 雖然不是化療藥物,但仍有副作用。較常見的有流鼻血、高血壓、禿頭、腹痛、頭痛、上呼吸道感染、血管栓塞,以及蛋白尿等,需要小心。

正子治療可測癌症轉移 可申請健保給付

正子治療可測癌症轉移 可申請健保給付#健保給付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正子斷層掃描攝影 (PET)常應用在偵測癌症的轉移,以便醫師對癌症做因應的判斷及治療,目前全民健保規定可以應用癌症有乳癌、淋巴癌、大腸癌、直腸癌、食道癌、頭頸部癌(不包含腦瘤)、原發性肺癌、黑色素癌、甲狀腺癌及子宮頸癌。但是不是每個有以上癌症的人就可以有健保給付來做正子攝影,每個癌症有不同的規定。阮綜合醫院核子醫學科醫師陳朝榮表示,正子攝影是利用氟─18標記葡萄糖(F-18 FDG)作為放射藥劑並結合掃描儀器生成影像,可用於評估體內器官組織的代謝情形,臨床上可以用於腫瘤造影、心肌存活評估及癲癇病灶定位。由於癌細胞通常會有較高的代謝,因此氟─18標記葡萄糖的攝取會較正常組織來的高,所以可以利用這個特性來用於癌症的評估。 正確的分期才能選擇對病人最適當的治療,而正子攝影是全身性的檢查,因此能夠偵測到遠處的轉移,這對治療時的決定是非常重要的。例如,通常有遠處轉移時,可能會先採取全身性化療,這時如果可以提早看出癌症已有遠處轉移則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開刀。另外,有時候就會採用電療(放射治療)來治療病人,如果能夠將全身確認一遍癌症轉移的範圍,這時才有辦法將所有癌症的區域都接受到電療。之前已經提過,由於正子攝影是全身性的檢查,所以不僅可以評估局部腫瘤的治療反應,也可以看有無遠處的轉移。由於癌症在治療後很容易復發,因此要不停地追蹤,通常是依靠腫瘤指數的變化再加上一些基本的影像檢查來偵測復發。但有時候儘管腫瘤指數不斷升高但並不能由一些基本的影像檢查來發現時,這時候就可以考慮做正子攝影,當然因不同種的癌症有不同的偵測率。  此外,並不是只有以上所提到的癌症正子攝影才有用,其他像胰臟癌及膽管癌等等在某些的情況下其實正子攝影也是有很大幫忙,只是因為健保並沒有列入給付的範圍就必須自費了。總之,每個病例不盡相同,必須詢問您的主治醫師才知道適不適合做正子攝影以及可不可以有健保給付。

塗藥氣球擴張導管 下月起健保給付

塗藥氣球擴張導管 下月起健保給付#健保給付

一般冠狀動脈狹窄於置入血管支架後,仍有再狹窄的可能,如果無法再置放血管支架,就必須再使用氣球擴張術處理,效果仍然不好時,則須以外科手術治療,需要全身麻醉及約略7-14天的住院時間,增加醫療成本及病患的負擔,健保局自101年4月1日將藥物釋放型冠狀動脈氣球導管納入給付,提供心臟科醫師治療支架內再狹窄病人之多一種選擇。藥物釋放型冠狀動脈氣球導管是在氣球擴張導管表面塗上一層藥物(例如紫杉醇),於氣球擴張時將紫杉醇黏附至原來置放的血管支架內壁上,由於紫杉醇有抑制血管壁組織過度增生的作用,可以改善血管內腔直徑與減少治療原生冠狀動脈病灶處的再狹窄。與單純氣球擴張術或藥物支架相比,能減少一年內之心血管事件再發率,其對於支架內再狹窄病患臨床療效良好。藥物釋放型冠狀動脈氣球導管未納入健保給付時,病人須自費使用,每組約6萬元,納入健保給付後,除了可以減輕民眾負擔外,還可以減少健保住院天數費用的支出,健保給付每組47,000元,因本項特材限血管支架內再狹窄≧70%之病人使用,預估每年受惠人數約2,000人。健保局呼籲,有心血管疾病之民眾需特別加以注意;平常飲食要清淡,少喝酒,多喝水,並控制體重,若有遇到問題時,請教專家醫師以提供協助,使民眾的健康獲得最大的保障。

PNH藥費高昂 衛署:加速健保給付

PNH藥費高昂 衛署:加速健保給付#健保給付

國內約有10多位罹患「陣發性夜間血紅素尿症」(以下稱PNH)的罕見疾病患者,這種疾病的新藥很昂貴,一年藥費就要千萬,讓家屬負擔相當重,且新藥都尚未納入健保給付。衛生署健保局指出,對於陣發性夜間血紅素尿症用藥問題,政府將妥善處理,達成下列目標,包括藥物供應不能斷、不要讓家屬自行負擔、加速健保納入給付。健保局表示,政府對罕見疾病病患非常關心,於89年2月9日通過罕見疾病防治及藥物法,且於89年8月9日頒訂罕見疾病醫療補助辦法,由衛生署相關單位編列預算補助。此外,每年全民健保支付罕藥的費用也從92年3億元,成長至99年18億元。健保局說,目前治療陣發性夜間血紅素尿症疾病的eculizumab成分藥品尚未領有衛生署核發的藥品許可證,病人所使用的藥品是由廠商所提供的試驗用藥,約有5位病患在使用這個藥品。衛生署已緊急聯絡PNH的罕病病人家屬、醫師以及罕病基金會,深入了解其困難,避免家屬心急如焚,並且在健保納入給付之前,將協調廠商延長供應時間,或尋求其他財源,協助度過難關,絕不會讓病人中斷治療,或讓家屬承受高額負擔。若民眾因病情需要,可依「罕見疾病醫療補助辦法」相關規定,請醫療機構檢具相關證明文件,申請補助醫療有關費用,政府會協助處理。有關PNH治療用藥的健保給付申請案,將待廠商補齊相關臨床資料後,由衛生署中央健康保險局儘速提全民健康保險醫、藥專家會議審議。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