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眩暈

夏日氣溫高 慢性病患小心眩暈跌倒

夏日氣溫高 慢性病患小心眩暈跌倒#眩暈

夏日氣溫經常偏高,影響人們身體新陳代謝及血液循環,不但容易衍生疾病,尤其是慢性疾病如心臟病、高血壓、糖尿病、癲癇症或失眠症等患者,容易引起眩暈不適,導致跌倒意外經常發生,萬一撞擊腦部引發腦出血,嚴重者易威脅生命。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神經外科主任劉金亮指出,當氣溫過度炎熱時,身體也會自動調節來適應,此時,一般人直接想到的是開冷氣降溫,而有些白天獨居在家的長者,總想忍一忍、節省一點不要浪費錢。或者在外出時,未攜帶防曬用具等,致使過熱氣溫引發身體不適、呼吸不順暢、胸口悶、頭暈等症狀,身體常常感覺疲勞,若一不小心,易有跌倒意外發生,嚴重者影響生命安全。劉金亮表示,近來有多位長者在家中因為夏天高溫,本身有高血壓及失眠症,因此服用抗高血壓及大量安眠藥,結果半夜醒來小解,眩暈而導致跌倒,頭部外傷送醫急救,經檢查發現有腦出血,幸好緊急手術救回生命。延伸閱讀「高溫當心慢性病患暈眩」:http://www.uho.com.tw/sex.asp?aid=11793

暈眩!眩暈?到底該看哪一科?

暈眩!眩暈?到底該看哪一科?#眩暈

暈眩!眩暈?未看診前病人和醫生就先「頭暈」了。頭暈是一種很常見的病症,我們幾乎都有過這種經驗。為恭紀念醫院耳鼻喉科林烱堃醫師表示,造成頭暈的原因很多,牽涉的範圍很廣,此類病人常游走於耳鼻喉科、神經科、心臟科、新陳代謝科、精神科、以及急診室。頭暈病人到底該看那一科?才能得到正確診斷和適當治療,避免不必要的恐慌,耽心得了什麼重病或怪病;以及游走於各醫療科之間而造成醫療資源的浪費。林烱堃說明,引起頭暈的原因有三大類:心理因素形成又稱為心因性頭暈,例如焦慮、恐慌、失眠、工作或生活壓力過重,換氣過度症候群以及某些精神病的病人,都會有頭暈的症狀。身體生理病變所造成的,此乃因身體生病而造成的又可分為來自與整個平衡系統有關的疾病。如眼睛、頸部肌肉或頸椎、耳朵、平衡(前庭)神經、小腦、腦幹的病變,以及非平衡系統的病變,而是身體其他疾病影響到平衡系統而造成頭暈。如心血管病變,神經內科方面的癲癇、偏頭痛、多硬化症等,貧血,新陳代謝科方面的糖尿病、內分泌失調,以及服用鎮定劑、安眠藥、止暈葯等。正常生理反應的動暈症,即暈車、暈船、暈機以及快速旋轉身體等。據統計約有15%左右的頭暈是心因性或精神因素造成的,而約有20%~40%的頭暈病人,在第一次就診時,是無法確定病因的。如何檢查頭暈的病人?林烱堃解釋,每位頭暈病人都要接受神經耳科學檢查,首先從病人的言語表達能力是否口齒含混不清,以及神態是否昏沈來判斷腦部有沒有病變,第二檢查病人的血壓和耳朵情形,第三檢查有無小腦或腦幹的症狀,如手腳無力,微細動作失調甚或半身不遂,第四則檢查眼球是否有不自主的運動(眼振)出現,第五則是開眼及閉眼站立或走一直線以及閉眼踏步等平衡檢查。以上這些檢查在門診時就可以實施,並不須使用太精密昂貴的儀器。如再配合完整的發病史,百分之九十的病人皆可被診斷出是否有危害生命的嚴重疾病在作祟。很多頭暈病人都會要求做電腦斷層或核磁共振檢查,事實上除非是醫師對病情有所懷疑,才會利用此種檢查來證實臆斷,而不是要靠電腦斷層攝影來排除病因或找出病因,否則有機器就可以診病了那要醫師做什麼。林烱堃提醒民眾,頭暈的治療要能對症下藥,心因性頭暈要找心理精神科醫生幫忙,去除壓力、焦慮、恐慌以及失眠等問題。身體生理病變的頭暈則分別找耳鼻喉科醫生治療內耳不平衡、前庭神經炎。找心臟科醫生治療高血壓、心臟病。找新陳代謝科醫生治療糖尿病及內分泌失調等。近年來神經耳科學乃一專門研究身體平衡的科學發展迅速,神經耳科醫生就成為治療頭暈最能全盤考量的醫生,也就成為看頭暈病人的主要醫生,所以頭暈要先找耳鼻喉科醫師評估!延伸閱讀「頭暈的四大種類」:http://www.uho.com.tw/sick.asp?aid=9134

安神抗失眠 中醫證治主調和陰陽氣血

安神抗失眠 中醫證治主調和陰陽氣血#眩暈

您最近常常睡不著?或者很容易驚醒?常有些人會說有好長一段時間不易入睡,白天常常無法集中精神或者常覺得記憶力減退等症狀,除了服用安眠藥外,從中醫觀點有什麼方法可以改善呢?在中醫醫學中「不寐」,即一般所謂〝失眠〞,症輕者入寐困難,有寐而易醒,有醒後不能再寐,亦有時寐時醒等,嚴重者則整夜不能入寐。在西醫對睡眠障礙的定義:一種睡眠的質或量令人不滿意的情況,且持續一段時間。抱怨睡眠潛伏期過長、夜醒的頻率增加或睡眠無恢復性,而失眠持續時間至少四週以上,失眠頻率為每週三次以上。失眠可引起病人焦慮、抑鬱,或恐懼心理,並導致精神活動效率下降,妨礙社會功能。不寐常見於西醫學的神經官能症、更年期綜合症等。奇美醫院中醫部主任-劉鳳醫師表示,一般中醫認為正常的睡眠,依賴於人體的〝陰平陽秘〞,臟腑調和,氣血充足,心神則安定。不寐病位多在心,主要指神明之心,與肝、膽、脾、胃、腎關係密切。臨床症狀有虛實之別,虛証大多由於陰血不足或氣血虧虛,治療多以滋補肝腎或益氣養血;實証宜清火化痰,消導和中。劉鳳醫師指出,臨床上有以下幾種類型,治療多以調整陰陽為原則:心脾兩虛型:其症狀有多夢易醒、心悸健忘、頭暈目眩、四肢無力、精神疲倦、飲食無味、氣色不好、胸悶胃口差,可服用歸脾湯。陰虛火旺型:其症狀有心煩不寐、心悸不安、精神焦慮、容易生氣、頭暈耳鳴、健忘、腰酸夢遺、五心煩熱、口渴咽乾,可服用黃連阿膠湯。心膽氣虛型:其症狀有不寐多夢、易於驚醒、膽怯恐懼、遇事易驚、心悸氣短、倦怠、小便清長或虛煩不寐、形體消瘦、面色蒼白、易疲勞或不寐心悸、虛煩不安、頭目眩暈、口乾咽燥,可服安神定志丸。痰熱內擾型:其症狀有不寐頭重、痰多胸悶、心煩、嘔惡噯氣、口苦、目眩或大便秘結、一夜難眠,可服用溫膽湯加黃連、瓜蔞。肝鬱化火型:其症狀有不寐、急躁易怒、嚴重者徹夜不寐、胸悶肋痛、口渴喜飲、不思飲食、口苦而乾、目赤耳鳴、小便黃赤或頭暈目眩、頭痛欲裂、大便秘結,可服用龍膽瀉肝湯加減。除了以上類型外,在日常養生也可以運用食療的方式來促進睡眠,平時在家可以煮些藥膳來改善睡眠,劉醫師提供下列食療以供參考:生大棗、桂圓、核桃、蓮子共煎湯,可酌加冰糖或紅糖沖服。白木耳燉冰糖。蓮子粥:蓮子去心、芡實、鮮荷葉加適量糯米,煮粥食用。核桃芝麻丸:胡桃仁、黑芝麻略加,掐成泥作丸服用。另外可以經常按摩穴位如:兩耳神門穴、兩手腕部之神門、靈道、通里及內關穴,上述穴位皆有定心安神的效果。對抗對失眠,在日常生活中,保持心情愉快尤其重要,盡量避免情緒激動,適當的活動及規律的生活作習,都能有直接助益。劉醫師建議,有失眠現象的民眾,治病宜早;按時服用藥物,可配合氣功及心理治療。此外,因失眠証型諸多,如何辨証分治,選方用藥,須有賴於專業合格之中醫師處方用藥為宜。

耳鳴與眩暈,噪音壓力搞的鬼!

耳鳴與眩暈,噪音壓力搞的鬼!#眩暈

內耳是由蝸牛體及三半規管所構成的,蝸牛體主司聽覺,當其病變時,輕則耳鳴,或進而輕度重聽;重則嚴重重聽或甚而耳聾。三半規管是由三個不同方向相互垂直的半規管所構成,當有病變時,輕則頭暈,重則失去平衡。臺安醫院耳鼻喉科醫師 李宏信指出耳鳴是蝸牛體內神經受傷引起的,如長期在噪音環境中工作者,長期聽隨身聽者,或受巨大聲音刺激者如炮兵,或鞭炮在耳邊爆裂者,都是受到音響傷害所致,但耳鳴患者大部分都是因為中老年人神經老化、退化所引起的。一般耳鳴患者,初期耳鳴之音量不大、時間也不長,但逐漸音量再加大,時間也較長,最後則是失聽耳聾。因此在耳鳴發生之初期,應速服藥治療,則不只耳鳴得以治癒,同時也預防耳聾之發生,但不幸的是病人常無耐心,不願意長期服藥來治療頑強的疾病,加上要求醫師馬上治癒,這時醫師如果不再繼續鼓勵支持病人接受長期治療,則可能病人就此失去了治療的先機,而罹患重聽、失聰,實是可惜之事。至於眩暈是因受三半規管內之淋巴腺腫脹之影響,當頭部轉動刺激神經而引發,這常發生於工作壓力過大,睡眠不足,緊張所致,如中年高職位者:主管、工程師、電腦程式設計師......等。但是也有年輕的聯考考生,不眠不休的作功課也會發生,最怕的是在馬路行走,或開車時發生,則非常危險。其實眩暈病人,只要降低工作壓力,睡眠充足,發作時不要使頭轉動過速,同時只要服藥數天,即可治癒,但若不注意生活模式之改正,則常有復發之可能。

長期噪音傷害導致「內耳中風」

長期噪音傷害導致「內耳中風」#眩暈

腦中風是眾所熟知的疾病,常因腦部血管病變造成病患半身不遂,甚至癱瘓。而內耳也會因其血管病變造成內部組織傷害。輕者眩暈或耳鳴,重者重聽甚至不能自身平衡,如不治療,長久發病會影響患者生活品質、身體健康,甚至家庭幸福。內耳是由蝸牛體及半規管所構成。蝸牛體主司聽覺,其血管發生病變時,就會產生耳鳴,重聽如不治療會造成耳聾及失聰。半規管則是由三個不同方向、相互垂直的管狀器官所構成,當病變發生影響其功能時,則會產生頭暈目眩的症狀,嚴重時會嘔吐、身體失去平衡,甚至不能起床,患者苦不堪言,此類眩暈的病患,發病常無預警徵候,若在馬路上行走或騎駕車輛時發病則非常危險。內耳中風除少部份因外傷或長期噪音傷害所導致,絕大部份是因為內耳循環不良,使其神經萎縮而產生的。其病理作用與腦中風雷同。長年耳嗚、眩暈及重聽是其主要的病徵及後遺症。而導致內耳血管早期硬化、阻塞及循環不良的原因,一般來說是用腦過度睡眠不足,太過勞累及情緒長期緊張等。而中老年人因為血管老化常會造成內耳循環不良產生病徵,因此有人說耳鳴是老化開始的現象。臺安醫院耳鼻喉科醫師 李宏信表示內耳中風的治療原則有三,其一是使用清血的藥物,打通內耳血路,其二給予神經活化營養劑,使受損傷的內耳神經再生,恢復功能,其三阻止血管過度收縮,以免內耳缺血營養失調。此外,尚須注意身體保養,如有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等其他疾病,也須一併治療。最重要的是內耳中風必須長期治療,服藥最少持續半年以上,直到病症完全消失為止,病人必須要有耐性,而醫生與家屬必須合作,鼓勵病人接受治療,幫助病人長期服藥。內耳中風最忌早期不治或治療無恆心,往往造成嚴重的重聽失聰或眩暈,是非常可惜之事。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