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齡

減輕照護負擔 政府大推高齡友善社區

減輕照護負擔 政府大推高齡友善社區#高齡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普遍少子化觀念,加上醫療進步,平均壽命延長,老年人口越來越多,佔總人口數的比例更是逐漸攀升。老年族群的健康與否,關係年輕一輩的負擔多寡。如果能在社區設立相關措施,以群體的力量來關懷、照應老人,相對起來可以從老人未病時就加以預防,減輕負擔。政府結合社區力量 推動高齡友善臺灣65歲以上人口已逾318萬人,占總人口13.5%,預估2018年將達14%,進入高齡社會。目前臺灣已有12縣市老年人口超過14%,預估2061年老年人口將占總人口的41%。國民健康署積極建構結合高齡友善社區及城市,將進一步推展失智友善社區、與重症末期病患的友善支持環境。衛福部國民健康署署長王英偉表示,國民健康署自2010年起積極打造台灣成為高齡友善社會,2013年全國已有22縣市全面推動。除結合地方縣市政府跨局處平台,也逐步將高齡友善推展落實到社區,結合社區資源,由下而上推動由地區鄉鎮營造適友善老人的生活,使在地老人都能以年輕活躍的心態面對老化。不只被照顧 老人當志工自主經營生活關懷城市以健康城市為基礎,建構健康的公共政策框架,架構涵蓋了環境、服務與政策,透過軟、硬體設施之改善,連結社區、商家、慈善、宗教團體的民間組織及建構社區夥伴關係,發揮社區力量。王英偉署長表示,期望透過政府與民間共同努力,推動高齡友善社區、失智友善社區與關懷社區。讓年長者不再只是被照顧者,而能自主經營老年生活,參與社區活動,如志工、傳授經驗與知識者。或協助家庭照護者貢獻自己的力量,對社會持續貢獻。病得少、老得慢、活得好,更能活得有品質到人生最後。

預防長照憾事 3重點注意!

預防長照憾事 3重點注意!#高齡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失智長者情緒起伏大,發生衝突時,往往會無法判斷狀況,導致口不擇言、理致斷線,衝突瞬間爆發。長照機構照顧悲劇事件,可能因為失智病友間早有嫌隙,導致一言不合就容易互相衝突。台灣失智症協會呼籲,失智照顧機構必須有足夠人力,良好的失智照顧訓練,才能有敏感度預防及適時化解住民衝突。重複言行、疑心病、妄想易造成衝突失智者的病程發展可能出現重覆言行、情緒起伏、疑心病及妄想等,加上無法適當控制情緒、無法判斷狀況適當回應,都有機會造成與機構住民間的衝突。在彼此已有嫌隙狀態下,一旦情緒失控就會容易招致憾事。如何積極防患悲劇重演,台灣失智症協會秘書長湯麗玉呼籲,想要降低憾事發生的機會,有3點一定要注意!1) 當失智者與其他住民發生衝突時,照顧者須適時介入,不僅要在當下化解衝突,平時更需要利用機會增進友好關係。2) 白天應多安排失智者參與各項活動,可以降低衝突的發生。對於機構照顧管理的建議,除了要補足照顧人力之外,需提供照顧人員失智症照顧及危機處理之訓練,以提升促進住民和樂關係及處理衝突之能力。3) 在現實條件許可下,讓失智者使用單人房也可降低衝突的機會。失智症專業訓練 積極預防意外發生民國150年失智症人口將高達85萬人,高齡長者照護的人數越來越短缺,難度也越來越高,面對較難照顧的失智症個案,照顧人員必須經過失智症專業訓練,了解失智症可能出現的行為症狀,並且積極預防意外的發生。 

高齡病人心病 低侵襲性治療成趨勢

高齡病人心病 低侵襲性治療成趨勢#高齡

(優活健康網記者新聞部/綜合報導)85歲的葉伯伯,因嚴重二尖瓣膜閉鎖不全導致心臟衰竭合併肺積水,醫師利用「經導管二尖瓣(修補)夾合術」(Mitra Clip),從鼠蹊部的靜脈打針置放導管,在經食道超音波的指引,未使用一滴顯影劑下,總共使用2個瓣膜夾改善病人的「心病」,術後第3日即順利出院。讓病人有機會接受風險低的手術高齡心臟病人治療新契機!國人過去常因手術風險,放棄讓高齡家人接受開刀治療,但低侵襲性的治療在體力較弱的高齡病人是未來的趨勢,提升高齡心臟病人的生命周期和生活品質也是未來首要目標。國內首見的「心內外整合特約門診」,同一診間由兩位心臟內外科醫師一起看診,當日安排心臟超音波檢查,迅速決定後續治療計畫。從心臟整合門診到複合手術,讓過去不敢開刀的高齡體弱病人,有機會接受風險更低的手術治療。對高齡病人身體的侵襲小,復原速度快這類手術以心臟內科低侵襲性的經導管方式,進入病人體內做原本只能由心臟外科執行的手術,對於體弱者,尤其是高齡病人因對身體的侵襲小,復原速度快,有莫大的幫助。有鑑於此類瓣膜病變的病人,常常需往返於心臟內科、心臟外科的門診及檢查單位,對於高齡的病人尤其不便。亞東紀念醫院特地整合心臟內科及外科經導管瓣膜手術的團隊,開立「心內外瓣膜整合特約門診」,病人來一趟醫院即可在同一診間,得到心臟內科及外科醫師的看診諮詢,並可於看診當日安排心臟超音波的檢查。  

研究:高齡產婦 易生出憂鬱女兒

研究:高齡產婦 易生出憂鬱女兒#高齡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晚婚是現代社會的趨勢,高齡產婦已成為不可避免的現象,根據研究指出,高齡產婦的女兒在進入成年初期時,可能會增加面臨壓力、焦慮和憂鬱的風險。醫師指出,母女之間的年齡差距越大,時代間不同價值觀也容易導致衝突。年齡代溝 可能讓孩子感到壓力此研究發表於《異常心理學期刊》,研究者針對一千兩百名出生於1989年至1991年的澳洲人,進行20年的追蹤。結果發現,出生時母親年齡在30~34歲的女性,在20歲時的壓力水平,較出生時母親年齡輕的女性高;出生時母親年齡大於35歲的女性在壓力、焦慮和憂鬱的水平上更是高出許多。研究者指出,母女之間可能因為年齡的差距,在價值觀上產生巨大代溝,導致關係緊張,讓孩子感到壓力、擔心和悲傷,特別在成年初期的過渡階段。另外,也可能是當女性超過30歲之後生孩子,到孩子成年時她們已經50多歲,這時期所出現與年齡相關的健康問題,可能帶給孩子負面的影響。高齡產婦背負壓力 教養過程較嚴格開業身心診所醫師吳佑佑表示,母親對女兒的要求本來就比較高,原因可能跟社會文化、女性情感較敏感有關。當母親經歷更年期時,因情緒波動較大,易陷入負面情緒。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說明,高齡產婦在懷孕過程往往比年輕媽媽承受較多的被期待與壓力,加上在照顧與教養過程中易產生更多的「求好心切」,使得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容易比年輕媽媽有更多照顧上的要求,令孩子無法調適而生壓力。醫師:理性思考 了解彼此差異葉雅馨說,女性的情感敏感度通常高於男性,而母女的年齡間距過高、價值觀與所接觸的社會氛圍有很大的差異,溝通方式不同,都會導致女兒在成長的摸索過程中不易、甚至無法向母親尋求協助,在面對挫折下,憂鬱的風險自然提高。吳佑佑醫師則建議,當親子發生價值觀衝突時,要站在對方的立場思考,了解彼此時代處境的差異,才有助於雙方的溝通。

孕婦過重、高齡 4大族群生產風險高

孕婦過重、高齡 4大族群生產風險高#高齡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在現代社會,隨著結婚愈來愈晚,產婦生第一胎時多已超過三十歲,很多準媽媽更是位居「高齡產婦」之列,孕期中隨之而來的各種狀況,使得媽媽和寶寶都得面臨比一般人更高的風險。高危險妊娠  年齡、疾病史都是原因懷孕本身即具有相當風險,有些女性冒險的機率更高。但是哪些人屬於高風險族群?阮綜合醫院婦產科陳聰富醫師指出,一般來說可略分為4大類:●第1類/孕婦本身在懷孕前就有特殊疾病史,例如有心血管方面疾病、慢性過敏疾病,如氣喘、甲狀腺機能異常、糖尿病等。●第2類/如果孕婦本身雖無特殊疾病,但在懷孕前即出現體重過重、過瘦,或是懷孕時年齡超過34歲,可歸類為高風險族群孕婦。●第3類/高風險族群指的是子宮曾動過手術者,包括3次以上剖腹生產、曾經流產或是曾產下畸形兒、有過不愉快的懷孕經驗等情況的孕婦●第4類/懷孕期間有妊娠糖尿病、前置胎盤、多胞胎妊娠、子癲前症、妊娠高血壓等高危險妊娠孕婦。慢性病患也要注意   完整產檢缺一不可對懷孕婦女來說,只要屬於4類當中的任1類,相對於一般孕婦生產風險較高。例如,孕前過重的媽媽在生產時,容易有高血壓的狀況,本身的心肺功能也可能較差;而高齡懷孕發生染色體異常的風險也會提高,因此包括懷孕前過重、過瘦或是高齡孕婦,都必須在懷孕期間接受更完善的各項檢查,包括超音波、羊膜穿刺等。另外,若是孕婦本身有慢性病史、多胞胎懷孕等,則應該選擇有附設小兒科醫療團隊的生產院所,必要時兒科團隊可在最短時間及早介入,給予新生兒較完善的照護。最後,陳聰富醫師也提醒準媽媽們,若能和醫護人員充分配合,提前做好準備與各項檢查,隨時調整自己的身心狀態,不但能因應孕程可能發生的種種挑戰,也能在產後迅速恢復健康與體力、全心照顧新生兒。

高齡患者「心」選擇 主動脈微創手術免開心

高齡患者「心」選擇 主動脈微創手術免開心#高齡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高齡化社會來臨,慎防心臟大血管不定時炸彈!一名97歲的魏爺爺,有30多年高血壓病史,在無症狀下診斷出有大型胸主動脈瘤發生,已到達隨時可能破裂的危險,在與家人和心臟外科醫師討論後,立即決定接受微創人工血管支架手術修補胸主動脈瘤,術後迄今已滿一年,恢復良好。宛如不定時炸彈 胸主動脈瘤破裂恐喪命新光醫院心臟外科林佳勳醫師表示,近年來新光醫院約共施行2百例微創性的主動脈人工血管支架手術,而高齡90歲以上者有5例,其中兩位最長者皆為97歲。一位是胸主動脈穿透性潰瘍,一位是胸主動脈瘤。二者病灶皆宛如體內的不定時炸彈般,可能造成主動脈破裂而影響生命。在接受微創的主動脈人工血管支架手術後,此20位高齡病人皆順利康復。多數家屬擔心 長者手術有危險性林佳勳醫師也說明,在過去心臟大血管手術的傳統方式是以開胸與開腹方式進行,對器官功能與體能狀況影響極大,術後也易有合併症。因此一直約有3至4成的高齡病人與家屬放棄手術,會選擇不確定性高的藥物治療。近年來發展的主動脈內人工血管支架置放手術,可治療包括主動脈瘤、主動脈穿透性潰瘍、主動脈創傷及乙型胸主動脈剝離症等疾病,只需在病患單側腹股溝開3公分傷口,以導線和導管在血管攝影的導引定位下進入動脈血管內,將人工血管支架沿著股動脈伸入到胸或腹主動脈植入支架。因為無須大範圍開胸手術或開腹手術之傷口,大幅減少主要器官可能的併發症。 

媽媽注意!研究:生第二胎 罹產後憂鬱風險增三倍

媽媽注意!研究:生第二胎 罹產後憂鬱風險增三倍#高齡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辛苦懷胎十月,終於把寶寶生下,但此時此刻,各種問題才要漸漸浮現,其中,產後憂鬱症就是媽媽們所要克服的一項難關,根據美國心理學會估計,生第一胎的媽媽,約有一成五的風險罹患產後憂鬱,但若生下第二胎,風險將激增三倍,達四成以上,其中的憂鬱症狀恐長達兩年以上,提醒勞苦功高的媽媽們,若產後出現明顯憂鬱症狀,務必尋求外界援助!荷爾蒙變化與照顧壓力 憂鬱症容易纏身會罹患產後憂鬱的主因,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精神科醫師詹佳真解釋,這是因為產後荷爾蒙將出現劇烈改變,更須一肩扛起照顧新生兒的壓力,所以容易陷入憂鬱狀態,若沒有及時重視,對於母親、孩子甚至是整個家庭都會有絕對的影響。憂鬱襲擊?快打電話給親朋好友談媽媽經不過,若要解決憂鬱警報,加拿大倒是有一份最新的研究,可以指一盞明燈!根據研究發現,罹患產後憂鬱的婦女,若能時常打電話向朋友分享媽媽經,或其照顧心得,將可改善憂鬱情形。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組主任葉雅馨認為,媽媽照顧孩子的責任及實際必須的照顧行為,就像沒有下班時間的長期工作,對多數的媽媽是一種壓力,不只是第一胎的新手媽媽,研究中提到生第二胎罹患憂鬱症的發生率提高到兩倍以上可見一斑。因此當發現產後的媽媽出現情緒沮喪、哭泣、睡眠改變等症狀持續兩周以上且影響到日常生活時,就應該鼓勵她盡快的尋求專業協助,以免狀況越來越嚴重。身邊的親友適時的陪伴或電話,都是很重要的支持方式。

台灣步入超高齡社會 輔具恐看得到拿不到

台灣步入超高齡社會 輔具恐看得到拿不到#高齡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採訪報導)台灣漸漸步入超高齡社會,眾多老舊公寓林立,電梯少有,樓梯狹窄,對於行動不便的老者而言,若要上下樓,簡直猶如過刀梯般,困難重重,根據統計,我國失能者,粗估,莫約落在七十萬人左右,而隨著超高齡社會的腳步逼近,數字必定持續向上攀升,然而,社會已做好面對更多失能者所帶來的挑戰?老舊公寓林立 失能患者生活艱難據統計,國內屋齡超過25年以上住宅約有460萬戶1,而有7成身障者居住於無電梯的老舊公寓中,更有4.2萬人須靠他人協助上下樓,當子女揹著脆弱不堪撞擊的老者爬上爬下,除了險象環生之外,更使人心力交瘁。中華安全行動照護協會郭外天理事長指出,台灣人口老化速度加劇已是事實,估計2018年台灣會進入「高齡化社會」狀態,也就是14%的人口年齡在65歲以上,甚至到2025年,老年人口比率更衝破20%大關,將成為「超高齡社會」。觀察國外解決失能長者的辦法,例如英國就規範照護人員除緊急狀況外,在任何可行的情況下,都要將手動搬運被照顧者的情況減到最少,甚必須藉由輔助器材,且在安全無虞的情況下才能進行被照顧者的搬運。部分輔具過於昂貴 即使補助仍難以負擔此外,老年人口比例及老化指數皆為台灣的兩倍之高的德國,早已將「長期照護法」納入健保制度中,對於爬梯機等輔具資源,透過租賃、借用的方式提供給需求者,不用時必須將物品歸還至輔具中心,待專業人員清潔與調整後再提供給下一個有需要的使用者。觀察所有輔具應用與補助,近來台灣才正式通過爬梯機的認證核准,雖能給老者諸多方便,然而,一台爬梯機要價不斐,動輒數十萬,對於住在老公寓的長者而言,難以負擔,雖政府在輔具購買上,仍有補助辦法,但補助金額,有時仍顯得杯水車薪,恐怕只淪看得到拿不到的窘境。在未來,也許政府須建立輔具租賃辦法,降低負擔,才能因應未來失能人口激增的問題。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