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尿

插尿管扯到該怎麼辦?台大醫教你「做對3件事」避血尿

插尿管扯到該怎麼辦?台大醫教你「做對3件事」避血尿#血尿

(優活健康網記者馮逸華/綜合報導)一位80多歲老先生日前因急性尿滯留急診就醫,醫師協助放置導尿管排尿,並返家照護,預計1個星期後到泌尿科門診就診追蹤。但這幾天老先生覺得下腹部開始有脹痛感,會陰部也覺得疼痛,且發現都沒有什麼尿液流進去尿袋裡,因而再度就醫。   新竹台大分院急診醫學部醫師陳冠賓表示,看診時讓老先生躺到床上檢查,脫下褲子跟內褲後,發現尿道口有一些血在尿管上,露在外面的尿管長度比正常情況長,使用超音波檢查膀胱,發現膀胱脹滿尿液,膀胱裡面沒有看到尿管末端打起來的水球,推測應該是尿管有被拉扯到因此外滑,導致尿管的水球卡在尿道裡,除了失去排尿功能也造成尿道損傷疼痛和出血。 長輩有尿袋起身走動要小心 經過老先生回想表示,應是午覺起來時,起身得太匆忙,沒有先拿起尿袋就直接下床走動而拉扯到尿管,當下只覺得會陰部痛一下,但是沒有特別注意,後來就越來越不舒服。 陳冠賓說明,處置方式為協助老先生先將尿管水球裡的水抽出來,把原本的尿管移除,再嘗試將新的尿管沿著尿道放置進去,所幸新的尿管還是可以順利進入並放置於膀胱,如果無法放進去,就有可能需要做經下腹穿刺的膀胱造廔管手術。 新的尿管置入後,把尿液引流出來,老先生的下腹脹痛感就獲得改善,但是引流到最後的尿液則因為尿道損傷的關係,呈現出血尿的情形,而血尿的情況通常還會維持數日後,才會逐漸改善。 最好多喝水,避免導尿管因沉澱物或血塊阻塞 陳冠賓提醒,日常使用尿管要注意: 1. 尿管避免拉扯,在要改變姿勢或活動時,都要先注意到尿管尿袋的位置後,再開始動作。 2. 若是連續3、4個小時,尿袋裡面的尿液量都沒有明顯增加,就要注意下腹是否有脹痛感或是尿道口是否有漏尿,因可能有尿管阻塞情形。 3. 在有放置尿管時,除了因心臟或腎臟功能異常者不適合攝取較多水分,一般都會建議患者需比平常多喝一些水分,來增加每天的尿液量,可幫助避免尿管被沉澱物或血塊阻塞。 陳冠賓呼籲,尿管是目前醫療上很常使用的管路,也常見於家中或長照機構內持續使用,但是在照護上仍需要小心,以避免相關併發症產生。

久倦、血尿⋯其實腎已壞!醫:不想洗腎先「做這件事」

久倦、血尿⋯其實腎已壞!醫:不想洗腎先「做這件事」#血尿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一位女性病患臉色黯淡且長期患有嚴重腎臟病,慢性腎絲球腎炎的檢驗報告顯示,腎絲球過濾率(GFR)只剩下14。病患表示約30幾年前就發現自己有蛋白尿,定期檢查追蹤但症狀未有改善。後來血壓逐漸變高,血脂和尿酸數值也持續上升,雖有用藥控制,但後期卻開始貧血,醫師只能為她定期施打紅血球生成素。另加上降磷降鉀、防血栓藥物,藥越用越多,導致腎功能每況愈下,腎臟科醫告知若繼續惡化,就要準備洗腎。慢性腎絲球腎炎可能與免疫力不佳有關杏儒中醫診所院長中西醫師蔡易昌表示,慢性腎絲球腎炎,是台灣目前末期腎臟病(腎衰竭)致病因素第2名(第1名是糖尿病腎病變),雖然稱為「慢性」,但卻不可輕忽,目前臨床上慢性腎絲球腎炎的病因不明,被認為可能與免疫力不佳有關。各種因素引起腎絲球發炎、或是體內的免疫反應,抗原與抗體形成免疫複合體後,逐漸沉澱在腎絲球內,或抗體直接作用在腎絲球細胞抗原上,與免疫相關的補體活化,造成大量吞噬性白血球進入腎絲球內,引起一連串連鎖免疫反應,所形成之發炎症狀及發炎物質,恐破壞腎絲球結構。多好發且反覆發作於20~39歲青壯年期男性蔡易昌指出,慢性腎絲球腎炎可發生於不同年齡,且以男性居多,多發病在20~39歲青壯年期,常反覆發作;長期追蹤的結果顯示,腎絲球腎炎的病人有將近5成,經過5~15年後會轉變成末期腎臟病。但因為早期症狀不明顯,通常只有疲倦,等到出現血尿、蛋白尿、水腫、高血壓等腎臟疾病警訊,可能已經惡化。目前腎臟科對於腎絲球腎炎的治療,一般是以利尿劑、類固醇、免疫抑制劑、化學治療藥物等為主,依症狀治療水腫、發炎的情形;但因為致病因素不明,無法解決根本問題,所以用藥上也可能會持續破壞腎臟。腎臟病末期恐尿毒症,中醫以調理代償功能為主慢性腎絲球腎炎,在中醫屬「水腫」、「癃閉」、「關格」等範疇,病患的腎絲球過濾率只剩下14,當數值小於15時,就是第5期腎病變——尿毒症的階段。此階段腎臟剩下的功能已經很少,水分和毒素的代謝皆已出問題,全身的生理功能也受到很大的影響。「到此時已進入中醫『關格』階段了。」蔡易昌解釋,「關」是關閉,「格」是格拒,在上由於三焦之氣不流通,寒遏胸中,飲食不下故格拒;在下由於熱結下焦,津液乾涸,氣化障礙,故關閉。中醫認為腎絲球腎炎,疾病特點是本虛標實、虛實夾雜,所以治療上必須要注意標本兼顧,依照每個人體質不同及臨床症狀不同,加以不同調理。蔡易昌說明,不同臨床證型的表現及症狀特點都不同,可以散風宣肺利水消腫,益氣固表補腎利水,健脾益氣滋腎利水,健脾溫腎利水消腫,滋腎清熱利水消腫,滋陰清熱固腎消腫,扶正固本化瘀瀉濁等加以治療調理。蔡易昌表示,目前病患即將進入第5期腎病變,本虛更會凸顯脾腎陰陽衰憊,標實存在濕濁毒邪,整體治療上更應偏重在本虛的調理,盡快讓身體的代償能力加強工作。而振奮脾腎陽氣為優先,配合調理氣虛血瘀的病證,邪毒的排泄則是放在後位。經過2個月的調理,病患精神恢復明顯,檢查的腎絲球過濾率也進步到19,身體的水分及毒素代謝亦勉強可以開始進行。在經過半年調理後,腎絲球過濾率更回到了26,已能暫時脫離洗腎危機。(文章授權提供/杏儒中醫診所)

男腰痛血尿 8公分鹿角大結石阻塞腎臟

男腰痛血尿 8公分鹿角大結石阻塞腎臟#血尿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綜合報導)新冠肺炎防疫期間適逢夏季結石好發季節,有結石病史的民眾,復發機率高需特別留意!台中一名65歲退休機械工程師楊先生,30多前有腎結石病史,當時害怕開刀的他,選擇藥物治療,但後續沒有追蹤結石,直到今年出現腰痛、血尿症狀,自覺可能是結石復發,就醫檢查,發現左側腎臟出現鹿角狀(珊瑚狀)結石竟長達8公分,比雞蛋還大,最後因結石過大無法使用輸尿管鏡或體外震波震碎,決定採經皮穿腎取石術,一舉成功打碎頑固腎結石,解決長年來的結石大患。經皮穿腎取石術解決30年宿疾烏日林新醫院泌尿科醫師蕭惟中表示,鹿角形腎結石大多是結石長期阻塞所造成,發生率大約佔10~15%,是腎結石中較難處理的結石類型。以往必須接受多次手術,全部療程至少拉長一、二個月,或是手術必須一次穿刺兩個以上的腎造廔口,對腎功能影響較大,增加出血或感染等併發症的風險。由於腎結石的症狀不明顯,很多患者都是反覆出現無痛性血尿或泌尿道感染才發現,延誤治療恐導致腎臟機能嚴重受損,合併出現腎臟水腫、萎縮,演變成末期腎衰竭需終身洗腎,或是出現嚴重敗血症危及生命。現在新式手術多採雙鏡聯合碎石術,合併使用健保給付的腎臟鏡及自費軟式輸尿管鏡,蕭惟中與患者討論及評估後,決定採用經皮穿腎取石術,僅需於腰部開約1公分的小傷口,利用腎臟內視鏡進入將結石打碎夾出,手術時間約3小時,住院時間只需4天,害怕手術的楊先生術後滿意表示,「原本以為住院至少要10天以上,拖了30年才開刀,推翻對傳統手術的傷口大、住院時間長的既定印象。」  5成結石患者在5~7年內會復發蕭惟中指出,男性結石發生率是女性的4倍,在台灣的盛行率約10%,根據統計約5成的患者在5~7年內會復發。呼籲大家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除了做好防疫措施,也要留意其他疾病的警訊,每天補充足夠水分至少2000c.c.至3000 c.c.;減少憋尿;另外高蛋白飲食會增加結石發病率,建議適量補充;防疫期間也要避免過度飲食、保持運動的習慣。如果自己或家族有結石病史,常有泌尿道感染或出現血尿、腰痠腰痛等症狀,建議及早就醫。

血尿不會痛就沒事?小心潛藏膀胱腫瘤

血尿不會痛就沒事?小心潛藏膀胱腫瘤#血尿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綜合報導)63歲的蕭先生抽菸超過30年,身體還算硬朗且無慢性疾病。一年前開始斷斷續續出現血尿,由於不會痛就沒在意。但今年血尿變得越來越頻繁,小便顏色甚至由淡紅轉為深紅,也出現頻尿、尿不乾淨與急尿等症狀,在太太力勸下才就醫。經檢查發現膀胱底部有一顆3公分大的腫瘤,病理報告證實為第一期高惡性度膀胱癌,所幸沒有局部淋巴結侵犯或遠端轉移,蕭先生接受經尿道內視鏡膀胱腫瘤刮除手術,以及幾次膀胱化學藥物灌注後恢復良好,並持續於門診追蹤。膀胱癌也會出現頻尿、急尿等症狀根據2018年國健署癌症年報指出,男性膀胱癌發生率排名第11位、女性為第16位。男性的發生率約為女性的2.4倍,最常見的致癌因子就是抽菸;另外像是長期接觸化學藥劑、染劑等含有芳香胺的物質,以及慢性膀胱發炎都可能與膀胱癌有關。亞東醫院泌尿科醫師鄭百諭表示,臨床上大約有85%的膀胱癌患者會出現無痛性血尿,但也因不會疼痛,患者往往會選擇性忽略而延誤就醫;此外,膀胱癌也會出現頻尿、急尿等症狀。雖然診斷上超音波或電腦斷層對於偵測膀胱癌有一些幫助,但目前診斷上的黃金標準仍以膀胱鏡檢查及病理切片為主,依據病理報告中癌細胞的惡性度及侵犯的深度來決定癌症期別及預後發展。無痛性血尿可能是泌尿系統疾病唯一臨床表現非侵襲性的膀胱癌若非原位癌,可透過內視鏡腫瘤刮除合併術後膀胱藥物灌注,但因為復發率高,術後需要定期以膀胱鏡追蹤;若癌症已經侵犯膀胱肌肉層,內視鏡刮除也無法完全切除腫瘤,此時需考慮膀胱切除手術或者全身性化學治療合併膀胱放射線治療。另外,若腫瘤已經出現其他器官轉移,此時建議接受全身性化學治療或者免疫治療才有機會延長存活時間。鄭百諭醫師指出,膀胱癌治療針對不同期別、細胞分化及腫瘤惡性度有不同的治療方式,需要臨床醫師針對患者狀況做出最適合的治療決策。此外,無痛性血尿可能是泌尿系統疾病或膀胱腫瘤唯一的臨床表現,呼籲若有相關症狀的民眾,需儘早至泌尿科門診檢查,才能降低疾病或腫瘤惡化的風險。

解尿困難射精疼痛 恐攝護腺癌上身!

解尿困難射精疼痛 恐攝護腺癌上身!#血尿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攝護腺是全世界第二大男性癌症,在台灣的發生率也逐漸上升,然而攝護腺癌早期通常沒有明顯症狀,約有一半的患者在確定診斷時已是第三期或第四期。攝護腺癌患者可能出現血尿、解尿困難、射精疼痛、精液帶血等症狀,若癌細胞侵犯或轉移到其他位置,可能造成疼痛。三軍總醫院泌尿科楊明昕醫師表示,攝護腺癌的治療方式有很多種,醫師會根據癌症分期及患者的身體狀況來擬定治療計畫。局部治療方面,主要是針對位於攝護腺的腫瘤,包括手術治療、放射治療等。手術治療即大家常聽到的攝護腺全切除手術,目前大多會採用微創手術,利用腹腔鏡或達文西機械手臂來進行。放射治療就是俗稱的電療,會針對攝護腺使用放射線局部照射。全身治療方面,包括荷爾蒙治療、化學治療等。由於男性荷爾蒙可能刺激攝護腺癌生長,所以荷爾蒙在治療攝護腺癌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荷爾蒙治療又稱作「去勢治療」,藉由降低男性荷爾蒙的濃度,來減緩攝護腺癌惡化,以控制病情。簡單來講,治療選擇主要根據癌症分期,局部腫瘤靠手術跟放射線治療,若腫瘤已轉移便需使用荷爾蒙治療、化學治療。本來有效的藥物漸漸失效!什麼是去勢抗性攝護腺癌? 楊明昕醫師指出,攝護腺癌有個特色,患者剛接受荷爾蒙治療時,通常能控制腫瘤,但是經過一段時間後,攝護腺癌可能逐漸變化,部分的癌細胞會產生抗藥性,被稱為「去勢抗性」,而發展成去勢抗性攝護腺癌。為何會產生「去勢抗性」呢?可能與雄性素的產生有關,人體的雄性素主要由睪丸、腎上腺皮質層分泌,剛開始使用荷爾蒙治療時,體內雄性素濃度顯著降低,然而有些攝護腺腫瘤可能可以自行產生雄性素,所以不須要仰賴睪丸或腎上腺分泌的雄性素便能生長。攝護腺癌進展過程中,經常會看到腫瘤體積在使用荷爾蒙後治療漸漸萎縮,但是隨著時間,又逐漸長大、轉移。針對具有「去勢抗性」的攝護腺癌,就需要調整治療策略,運用不同機轉來抑制癌細胞,包括化學治療、新一代雄性素受體阻斷劑等。新一代雄性素受體阻斷劑能阻斷雄性素與細胞的雄性素受體結合,抑制雄性素進入細胞核,並使雄性素受體無法與DNA結合。根據長期大型研究發現,新一代雄性素受體阻斷劑能降低癌細胞的生長,進而讓腫瘤萎縮,讓患者多一個選擇。無論是先進行化學治療再使用新一代雄性素受體阻斷劑,或先使用新一代雄性素受體阻斷劑再進行化學治療,都能幫助患者控制病情。一般而言,化學治療的副作用會比較多、比較嚴重。新一代雄性素受體阻斷劑對患者有什麼幫助?楊明昕醫師解釋,無論攝護腺癌是否轉移,新一代雄性素受體阻斷劑都能發揮效果,可降低近八成患者的PSA指數(Prostatic specific antigen,攝護腺特異性抗原)達約50%以上,且延長存活期至近3年,延後需要化療或者其他後續治療的時間,未轉移者可延緩甚至超過3年,轉移者亦有超過2年的時間,有助於改善患者生活品質。新一代雄性素受體阻斷劑可以採用口服,一天吃一次,不受食物影響,對患者來說較為便利,服藥順從度較高。因為不一定需要合併類固醇使用,能減少不必要的副作用。攝護腺癌好發於年紀較大的患者,由於雄性素受體阻斷劑對肝臟、腎臟功能影響較小,治療期間不用額外監測肝臟、腎臟功能。楊明昕醫師回憶,有些攝護腺癌患者使用新一代雄性素受體阻斷劑,已在門診追蹤3至4年,沒有明顯副作用,且PSA指數下降,對患者的生活品質有幫助。目前,新一代雄性素受體阻斷劑屬於有條件給付,若符合條件醫師會協助提出申請。攝護腺癌日常保養重點楊明昕醫師表示,攝護腺癌到了後期,大部分患者都會接受荷爾蒙治療,常見的副作用包括疲倦無力、發熱、出汗、性慾降低、骨質流失等副作用。患者身體容易囤積脂肪,使得體重上升。除了骨質流失,攝護腺癌亦容易轉移到骨頭,使患者較容易骨折,根據統計,5年內有近20%的攝護腺癌轉移的病患,可能會有骨折的問題發生。另外,荷爾蒙治療的藥物,對心臟或多或少有一些影響。面對荷爾蒙治療可能出現的副作用,楊明昕醫師提醒攝護腺癌患者一些日常保養重點。平日作息要正常,睡眠充足不熬夜,最好保持規律運動,以維持體能,改善疲倦無力。即使像走路這樣簡單的運動,都有幫助。因為患者容易有骨質疏鬆、癌症骨轉移的問題,運動時務必留意運動強度,減少骨折的機率。患者要均衡飲食,盡量維持理想體重,體重持續上升會影響治療成效,且增加骨折發生率。根據研究,抽菸除了會增加罹患攝護腺癌的機率,還會導致攝護腺癌惡化,此外抽菸亦會影響PSA指數,患者一定要戒菸。患者必須定期回診,追蹤症狀變化及抽血檢測PSA指數,病情出現變化時,通常會先看到PSA的改變。無論是否有接受治療,建議攝護腺癌患者每三個月要固定回診,才能適時安排相關檢查並調整治療策略。(文章授權提供/照護線上)

血尿腰痛纏身?腎臟癌恐找上你

血尿腰痛纏身?腎臟癌恐找上你#血尿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根據癌症登記年報,在2014年時,腎惡性腫瘤發生率排名男性為第14位,女性為第17位;腎臟癌死亡率的排行於男性則為第14位,女性為第16位。一年中台灣初次診斷為腎臟癌的患者約有1400人左右。要討論腎臟癌,還是得先來看看腎臟在哪裡,腎臟是一對如豆子型狀的器官,大小約莫拳頭一般,分別位在脊柱的左右兩邊,腰部附近,因此台語稱為「腰子」。順帶一提,腎臟上方有一團小的腺體,我們稱為腎上腺。腎臟負責過濾血液 移除多餘水分廢物腎臟是人體內重要器官,能過濾血液、移除多餘的水分、廢物、鹽分,因而製造出尿液排出體外,同時也能調控血壓和製造紅血球生成素。雖然我們有一對腎臟,但萬一只剩下一顆腎臟時,常常也是可以存活的狀況,所以你才會聽到有人能去「捐腎」或「賣腎」,也就是大部分時候一顆腎臟也行得通。然而萬一兩側腎臟都失能,則會帶來大麻煩。腎臟癌多數是「腎細胞癌」,無論在男性或女性個案都佔了九成以上,我們以下的介紹就以腎細胞癌為主。腎臟癌早期很少會讓人感到不舒服,通常都是等到癌症愈長愈大時才會出現症狀。常見的症狀如下:*血尿:尿液顏色可能變成深咖啡色、血色、或淡粉紅色。但出現血尿並不是就一定罹患癌症。* 總是無法改善的單側腰部與背部疼痛。* 發現腰部單側有腫塊。* 胃口不佳與疲憊。* 莫名發燒,找不到感染源。* 貧血與腳踝腫脹。罹患腎臟癌的危險因子* 年紀大:腎臟癌患者通常超過四十歲。* 抽菸:抽菸者罹患腎臟癌的機會是不抽菸者的兩倍,且菸吸的愈多,罹患腎臟癌的機率就愈大。若曾抽菸但戒菸的話,罹腎臟癌機率會逐漸降低,但要戒了很多年才會與不抽菸者相當。* 體重過重:肥胖者的荷爾蒙分泌會有所改變,因而提高了腎臟癌的機率。* 慢性腎衰竭及長期洗腎。* 家族史:假如兄弟姊妹曾有腎臟癌的話,那罹患腎臟癌的機率就會比較高,這可能與基因遺傳和家人間共同生活環境都有關係。* 曾在工作中大量暴露有機溶劑、苯、石綿、鎘金屬、部分除草劑等化學物質會提高腎臟癌的機率。腎臟癌經常默默生長 長很大也無不適感但由於腎臟位置比較深層,觸診並不容易發現腫塊,因此腎臟癌是個可以默默地生長,長到很大,卻不會帶來太多不舒服的癌症。然而,腎臟癌的發生機率不那麼高,因此目前研究顯示,在沒有症狀時定期篩檢沒有特別好處,並不建議沒有危險因子的人接受腎臟癌定期篩檢,除非是有特殊遺傳性疾病者及長期洗腎這些問題時,就可以與醫師討論是否要定期檢查。懷疑罹患腎臟癌後的檢查,以驗血、驗尿、影像檢查(包括電腦斷層、核磁共振、腎盂造影等)、與切片為主,醫師會判斷腎臟癌分期,決定治療方向。* 第一期 腫瘤在小於七公分以內,而且腫瘤範圍僅限於腎臟。* 第二期,腫瘤大於七公分,但腫瘤範圍仍僅限於腎臟。* 第三期,腫瘤侵犯超過腎臟,影響其他周邊血管、脂肪組織及淋巴結。* 第四期,腫瘤侵犯周遭小腸、胰臟組織,或已轉移到骨頭、肝臟、肺臟等遠處器官。除了腎臟癌分期以外,以下狀況也會讓醫師預測患者的預後較不好。* 抽血看到LDH數值高。* 血鈣上升。* 貧血。* 從診斷到需要化療、標靶治療、免疫療法等全身性治療的時間不到一年。* 腎臟癌轉移兩處以上。手術通常是治療腎臟癌的第一步。不想開刀卻想治癒腎臟癌,幾乎可說是不可能的任務。手術時,醫師除了移除惡性腫瘤外,也會盡量維持腎臟功能。無法清除癌組織時 可用冷凍或射頻燒灼治療根除性腎臟切除是是最常做的手術方式,除了移除單側腎臟外,還會將腎上腺、附近的淋巴結及周遭組織一併移除。現在這樣的切除手術可用直接開腹、腹腔鏡方式、或機器人手臂(達文西系統)等達到。假設腎臟癌已經侵犯到腎臟靜脈及下腔靜脈等大血管,就會提升手術的複雜程度。手術之後,患者就少掉一顆腎臟,大部分都還是能靠著剩下那顆腎臟過生活即可,不用洗腎。另外,若腫瘤較小,還不到四公分時就被找到,且是單一腫瘤的腎臟癌,則可以考慮腎臟部分切除,不拿掉整個腎臟。但如果腎臟癌的位置在太靠近腎臟中間就不適合。手術無法清除癌組織時,可以考慮用冷凍或射頻燒灼等方式將腫瘤凍死或煮熟致死。手術前也可以考慮用動脈血管栓塞方式,減少癌細胞的血流養分供應,促使腫瘤縮小。腎臟癌的全身性療法包括了標靶治療、生物製劑及化療。標靶治療能夠盡量針對腫瘤本身做破壞,而減少傷害其它身體組織。生物製劑的訴求是加強身體免疫系統的攻擊反抗能力,化學治療也有一定的幫助。雖然目前醫學並不完全清楚為什麼有些患者會罹患腎臟癌,但是「戒菸、維持適當體重、控制高血壓、減少暴露於有害化學物質之中」應該是能預防腎臟癌的幾個策略。(文章授權提供/照護線上)

尿液偏紅是血尿?認識10種尿色異常

尿液偏紅是血尿?認識10種尿色異常#血尿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35歲的林小姐,沒有特別病史,這幾天尿液顏色為紅色且有解尿疼痛、下腹不適。就醫檢查顯示白血球及紅血球皆增加合併有細菌反應,診斷為泌尿道感染。經抗生素治療後,尿液顏色恢復正常,也不再有解尿及下腹不適。60歲張先生有高血壓,接受藥物治療並控制良好。最近突然發現尿液顏色為紅色,沒有其他症狀或不適。就醫檢查顯示有血尿,白血球數量正常也沒有細菌反應。轉介至泌尿科,進一步檢查診斷為膀胱癌。手術治療後目前狀況穩定,門診持續追蹤。10種不同顏色尿液 可能常見原因郭綜合醫院腎臟內科醫師施得恩說明,正常尿液顏色以淺黃色為主,是透明清澈的。隨著體內水分多寡,從透明無色到深琥珀色都有可能。異常尿液顏色則隨著原因及身體狀況有許多不同的變化,包括紅、橙、綠、藍、紫,褐、黑及白色等。異常尿液顏色的原因分為4大類,有食物、藥物、疾病及毒物。尿液顏色不同常見原因如下:1) 透明無色尿液/水喝太多。也可能是尿崩症、糖尿病或慢性間質性腎炎等疾病造成。2) 紅色尿液/常見食物或藥物造成。疾病則以各種原因(如泌尿道結石、感染及癌症等)造成的血尿較常見。血紅蛋白尿(如溶血性貧血)及肌球蛋白尿(如肌肉損傷)也會有紅色尿液。3) 橙色尿液/常見食物或藥物造成。疾病如肝膽疾病或泌尿道感染等也會。造成紅色尿液的原因,也可能使尿液呈現橙色。4) 黃色尿液/正常尿液顏色。體內水分不足、食物或藥物、肝膽疾病或泌尿道感染會造成深黃色尿液。5) 綠色尿液/常見食物或藥物造成。6) 藍色尿液/常見食物或藥物造成。7) 紫色尿液/泌尿道感染(紫色尿袋症候群)較常見。8) 褐色尿液/常見原因有食物、藥物、肝膽及腎臟疾病、橫紋肌溶解症。9) 黑色尿液/常見食物或藥物造成。10) 白色尿液/常見原因有尿中礦物質、尿酸等物質過多及泌尿道感染。乳糜尿(淋巴管與泌尿道相通)也會使尿液呈現白色。尿液顏色異常時 先注意是否為飲食、藥物造成遇到有異常尿液顏色時,需注意飲食及藥物(包含保健食品)使用,注意水分攝取是否適當,是否伴隨其他症狀或不適。適當調整水分補充,先不食用可能影響尿液顏色的食物,並尋求專業醫師協助,需要時由醫師調整相關藥物及安排相關檢查。異常尿液顏色的檢查,最重要的是尿液檢查。除了確認尿液顏色,也確認尿液內的成分是否有異常變化或有其他異常的成分存在。需要時再配合其他檢查如抽血檢查及影像學檢查等。施得恩醫師表示,異常尿液顏色,常是食物或藥物造成的,但也有可能是疾病的症狀表現。若尿液顏色出現異常,不要驚慌,但也不可掉以輕心,可能是身體健康的警訊。除了注意自己的飲食及使用的藥物,更應尋求醫師的專業診斷並接受相關檢查。

避肉類、過鹹飲食 防腎結石復發

避肉類、過鹹飲食 防腎結石復發#血尿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67歲的黃女士,近3個月腰部持續酸痛卻不以為意,直到雙側腰部疼痛難耐,出現泌尿道感染及血尿症狀,就醫診斷為雙側腎均有直徑長達1至2公分不等結石,泌尿科醫師考量能一次性同時處理雙側腎結石的術式,建議採用「軟式輸尿管鏡碎石手術」治療。相較於傳統治療方式,這個術式經由膀胱及輸尿管上行至腎臟內,搭配雷射將結石打成碎片並隨尿液排出體外,一次性將雙側所有腎結石治療乾淨,手術隔天即可出院。軟式輸尿管內視鏡 治療腎結石的工具之一泌尿系統結石是國人常見的疾病之一,腎結石治療方式傳統可採用體外震波碎石術或經皮穿腎取石手術。每次體外震波碎石術的結石廓清率70至80%;但當結石大於2公分時治療效果有限。常需多次接受體外震波碎石術,並可能因結石碎片造成輸尿管阻塞。另一種經皮穿腎取石手術適用較大腎結石,但需於腰側開約1公分切口,以利內視鏡穿過體表進入腎臟,手術風險較高、手術後恢復時間較久。何承勳醫師強調,軟式輸尿管鏡儼然已成為治療腎結石的重要工具之一。軟式輸尿管鏡是一條長約1公尺的內視鏡,前端經手控雙向彎曲各達180至270度,可到達泌尿系統中較難窺視的各個角落,清楚檢查腎盂及所有腎盞,中空管可以導入雷射光纖用於碎石。避免攝取過多肉類、太鹹飲食 降低腎結石復發採用「軟式輸尿管鏡碎石手術」的治療,手術無傷口、出血量極少,疼痛感低、復原速度快,手術後隔天即可出院。適用於年齡大、具多重病症、心肺功能不佳、長期使用抗凝血劑、及使用體外震波碎石術及經皮穿腎取石手術處理不了結石的病人。軟式輸尿管鏡亦可用於腎盂及腎盞泌尿道上皮細胞癌的診斷與治療。單次性軟式輸尿管鏡使用後隨即丟棄,避免軟式輸尿管鏡長期使用的耗損及重複消毒的困難,減少術後感染的風險。何承勳醫師提醒,腎結石患者平時應多喝水、多運動,避免攝取過多肉類、避免攝取太鹹的飲食,降低腎結石的復發率。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