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險群

脊椎側彎高危險群!青少年請坐姿端正以免慘痛

脊椎側彎高危險群!青少年請坐姿端正以免慘痛#危險群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年輕人久坐案前,可要多加注意自身的坐姿,以免脊椎側彎,還要開刀才能矯正回來。台中一名二十六歲的李姓男子,從小就有脊椎側彎的情況,然而,隨著年紀增大,側彎情形愈發嚴重,彎曲程度達二十二度,甚至壓迫神經,導致腰痛腳也痛,經大費周章的手術,釘上骨釘,才讓側彎的脊椎扳回至十度以下,這才解決所有症狀。脊椎側彎好發於青少年時期台中慈濟醫院骨科醫師蔣岳夆指出,脊椎側彎特別好發在青春期前後的青少年,男、女比率可達1比8。大部份發生原因不明,偶爾會有李先生這種先天性脊椎側彎案例,可能源自先天的發育異常、脊椎感染或是肌肉神經病變等,如果再加上缺乏運動或姿勢不良,壓迫到神經,就會直接影響工作、上課、睡眠等生活品質。他進一步解釋,若脊椎側彎壓迫神經,會導致腰酸背痛,雙腳可能猶如電流般通過,產生劇烈疼痛,因而行走不良,李先生就是因為症狀過於嚴重,原先的工作還不得已辭掉,在手術後把發育不全的第五脊椎切除,釘上骨釘給予矯正,才讓症狀改善。脊椎側彎務必及早治療 當心須手術殘能復原蔣岳夆說,若是側彎角度過大,或是出現背痛、壓迫到神經等情形,可能要考慮手術治療,一般輕微的脊椎側彎,仍建議先接受物理治療,藉由穿背架、熱敷和牽引來改善,平時也可以做拉單槓、游泳或是伸展運動,強化背部的肌肉。因此治療脊椎側彎愈早愈好,以免嚴重到需動手術才能復原。

流感高危險群 老人、小孩最危險

流感高危險群 老人、小孩最危險#危險群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公費流感疫苗自10月1日起開打,彰化縣衛生局表示,流感疫苗是目前公認避免因流感死亡或傳播疫情最有效的方法,而65歲以上長者及6個月以上至入學前幼童,相對於其他年齡層,感染流感後住院率與死亡率較高,且幼童往往是家庭、社區流感疫情蔓延的關鍵,因此,衛生局呼籲長者及幼童一齊接種流感疫苗,保護自身健康。扶老攜幼打針 流感病毒不上身為照顧罹患流行性感冒後容易併發嚴重疾病之族群,今年首度將50~64歲經醫師評估符合或具有糖尿病、慢性肝病、心/肺/血管疾病及腎臟等疾病之慢性病患納入為首波疫苗開打之接種對象,其他第一波公費流感疫苗的接種對象還包括:65歲以上老人、6個月以上至國小6年級幼兒及學童、安養養護機構住民、重大傷病患者、醫事及防疫人員、禽畜養殖相關工作者及孕婦等。彰化縣衛生局表示,因接種疫苗後至少約需2週至1個月的時間才能產生保護力,因此,該局籲請符合公費疫苗接種資格的民眾應儘速於流行季前完成疫苗接種,特別是長者及滿6個月以上幼兒等感染疾病後容易發生高死亡率與併發症之族群。

網路成癮高危險群 近2成皆為高國生中

網路成癮高危險群 近2成皆為高國生中#危險群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隨著科技的發展,不僅是大人,就連小朋友們也都人手一機,只是過度的使用3C產品,除了可能會對學生造成許多不良的影響外,對眼睛、身體來說也會跟著受到傷害。對此,教育部特別委託成功大學、亞洲大學針對學生網路使用情形,進行調查與分析,發現各級學校學生在網路沉迷與疑似網路成癮高危險群比率分別為國小9.9%、國中19.2%、高中職19.4%。超過8成以上 家中有無線網路可上網該調查耗時5個多月,從國小4年級到高中職3年級的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共抽測108所學校,有效問卷8708份,其中男生50.3%、女生49.7%,結果發現有87%的中小學生使用網路的地點多為家中,且家中可使用無線網路的人竟高達83%,寒暑假使用的時間多於平時。除此之外,針對各年齡層每日所使用時數做區分,結果發現國小生在玩網路遊戲的時間,每日花費大於1小時、國中生在玩網路遊戲、社群網站的時間,每日花費各約2小時、高中生則是在社群網站、手機通訊App上,每日花費各約2小時。有鑑於此,網路成癮的關鍵在於家庭,因此,家長們可從家庭方面進行宣導,從學齡前開始教導孩子如何聰明、健康上網,不要只拿電腦餵小朋友,以避免從小就養成玩電腦、上網的習慣,幫助他們遠離網路成癮。

腸病毒疫情升溫 5歲以下為高危險群

腸病毒疫情升溫 5歲以下為高危險群#危險群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日前,疾病管制署公布今年第3例腸病毒重症個案,為中部的2歲5個月大男童,5月初因發燒、手足口病等腸病毒症狀到診所就診,2天後出現頻繁之全身抽搐,疑似腦脊髓膜炎病徵,所幸及時就醫並轉診大醫院治療後已康復出院。經該署研判為克沙奇A16型腸病毒感染,為今年第1例由該型病毒引起的重症個案。經疫調發現,個案發病前其家人曾有腸病毒症狀,為可能的感染來源,對此,疾管署呼籲民眾,為避免腸病毒的危害,大人小孩都要落實正確勤洗手,有重症前兆立即至大醫院接受治療。克沙奇A型病毒 致病力低於71型依據疾病管制署監測資料顯示,近來急診腸病毒個案比率已達12.28%,疫情快速攀升,主要流行病毒株仍為克沙奇A型病毒,最容易引起重症的腸病毒71型活躍度尚低。此外,疾管署也指出,國內每年均有克沙奇A型病毒之流行疫情,每年所流行之型別不同,整體而言,該型病毒的致病力不如腸病毒71型,引發重症的比率極低,所以,民眾無須過於恐慌。養成良好洗手習慣 降低感染率只是,家中有5歲以下的嬰幼兒的民眾需多加注意,因為他們為為腸病毒重症的高危險群,且多數的腸病毒感染者沒有症狀或僅有類似感冒的症狀,成人的症狀更加輕微,不容易察覺及預防,成為潛在傳染源,所以無論在家中或公共場所,都要落實良好個人衛生習慣及正確勤洗手,才能降低密切接觸時感染與傳播的機會。

誰是肺癌危險群?

誰是肺癌危險群?#危險群

肺癌的發病率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升高,一般在四十歲以後開始增加,五十至六十歲上升為特別顯著,但近年來年齡有往下降的現象。天主教耕莘醫院新店總院胸腔內科鍾世哲醫師表示,肺癌泛指由氣管、支氣管黏膜上皮或肺泡上皮源生的惡性腫瘤。大多數早期的肺癌患者沒有明顯症狀,只有約 5~15%的人被早期發現。肺癌若源於原發腫瘤,常見症狀包括咳嗽、氣喘、咳血、胸悶等,其中以咳嗽最為常見;若是 源於腫瘤對胸廓內組織器官所造成的局部影響,例如因喉返神經麻痺使得聲音沙啞:上腔靜脈阻塞引起臉部腫脹和上肢及胸部表皮靜脈擴張。壓迫或侵犯食道造成吞嚥困難;直接侵犯胸壁造成胸痛等。轉移性症狀:肺癌常轉移的部位包括骨頭及脊椎、腦、肝、腎上腺、皮膚及其他淋巴腺等,導致骨頭疼痛,以及頭痛、噁心、嘔吐、意識模糊、肢體無力等神經學症狀。腫瘤伴隨症候群及全身症狀:約有10%的肺癌病人會出現腫瘤伴隨症候群,包括高鈣血症(噁心、嘔吐、腹痛、便秘、多尿、脫水、意識不清、激躁)、抗利尿激素分泌不當症候群、庫欣氏症候群、肌無力症候群、皮肌炎等。鍾世哲說明,過去的研究發現肺癌之致病因子大都與香煙有關。煙草裡的有害物質會損害肺細胞。超過一定時間,那些被損害的細胞可能會變成癌症。吸煙將導致肺癌,可能跟開始抽煙的年齡、煙抽了多久、每天抽的數量、吸進去多深有關。抽菸者死於肺癌的機會比非吸菸者高出10倍(每天1包煙超過30年,高出22倍;每天2包煙以上,高出45倍)。尤其是鱗狀上皮細胞癌和小細胞肺癌,與抽菸的關聯性更高。停止吸菸可以大大的降低肺癌的發生。抽雪茄和煙斗得到肺癌比不吸煙的人有較高的危險。另外暴露在吸煙的環境,吸入二手煙也會增加得肺癌的機會。接觸氡、石棉、以及汙染之空氣得到肺癌的機會增加。肺部慢性病變:肺結核、間質性肺病等會增加得肺癌的機會,肺結核結痂的部位易變成肺癌。一旦得過肺癌的人比沒有得過肺癌的人,較容易發生第二個肺癌。在被診斷為肺癌之後戒菸可預防第二次肺癌的發生。鍾世哲解釋,肺癌診斷需要的組織病理學或細胞學診斷可由痰細胞學檢查、胸水細胞學檢查、肋膜切片、超音波指引切片、電腦斷層指引切片、支氣管鏡切片與細胞學檢查、甚至是針對淋巴結做細針抽吸或切片。在分期上,可以使用胸部電腦斷層,腹部電腦斷層或超音波,腦部電腦斷層,骨骼掃描,胸水細胞學檢查,心包膜水細胞學檢查,胸腔鏡淋巴結切片,正電子掃描(PET)等。肺癌的治療視許多的因素而定,包括肺癌的型態(非小細胞肺癌或小細胞肺癌)、疾病的分期和病人的全身健康狀態。許多不同的治療和治療的組合被用於治療肺癌 : 外科手術、化學治療、放射線治療。還有針對癌細胞特有的表面標記或訊息傳遞途徑,以小分子化合物或單株抗體加以阻斷,抑制腫瘤細胞增殖,促進癌細胞凋亡,以及抑制血管生成之「標靶治療」。 非小細胞肺癌(含腺癌及鱗狀上皮細胞癌)在化學治療的成效上,在近十幾年來確實有顯著的進步,無論是腫瘤縮小的局部控制率及緩和病程進展改善症狀方面都較過去進步,然而病患存活時間的延長上,即使配合放射治療、手術等各方面的進步下,仍舊存在相當有限的進展。小細胞肺癌病人,治療以化療為主,無論有伴隨、或沒有合併放射治療、手術的化療,能都延長的存活期。 鍾世哲提醒民眾,要早期發現肺癌,其最有效而便捷的方法,就是胸部的X光片檢查。胸部的X光片檢查CXR(chest X-ray)是一個安全,輻射劑量低的檢查,最好40歲以上的人,每年能照一次。吸菸量大的人,宜每隔半年照一次。配合痰液細胞學sputum cytology之定期篩檢,來達到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之目的。研究學者持續在研究肺癌的病因及尋找預防方法。但是目前已知最好的預防肺癌之方法及是戒煙,愈早戒菸愈好,且馬上戒菸絕不會太遲。

Menu